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公-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59章碧睛奴

李勤走在人群的最前面,堡墙上的胡人,他已经看到了,眯起眼睛,看着那些拼命干活的胡人,他心想:“来的胡人不少啊,而且不管男女都在拼命干活,看来他们是真心投靠我的。”

这时的冯成,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已经牢牢占据了李勤身边的一个位置。他也很紧张的,毕竟招来这么多的胡人,不知李勤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怪他招的太多。

冯成小声道:“军侯,这些人都是钟老汉带来的,大多数是氐人,还有少量的羌人,都是走投无路的赤贫牧民。成年男子可以当兵的大概有五十来个,其余的都是老弱,不过也不是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

李勤嗯了声,道:“要想招到壮丁,自然要照顾好他们的家人,总不能用着谁就养谁,老弱多些没关系。”

听到没事,冯成这才松了口气,他又道:“那些胡人壮丁以前都是牧民,如果要让他们入伍,都是立即可以持枪上阵的,而且弓马娴熟,不用多做训练,正因为如此,我才收下他们,军侯莫要怪属下自作主张。”

李勤转头向他笑道:“干什么要怪你,我临走时就是这么吩咐的啊!都生活在富平,又都是良善百姓,他们能来投靠咱们,这是好事!”

冯成也高兴起来,如此自己的功劳就不小了,他正要再说两句,却感有人推他,低头一看,却是小马超。

马超可委屈了,他被冯成抢了位置,离得李勤远了,心里头可不乐意了,硬是把冯成挤到一边,叫道:“李叔,抱!”小孩子就这点好,可以随时随地地撒娇,讨李勤的欢心,引他注意,大人是万万比不上的,至少冯成就无论如何不敢喊抱。

李勤笑道:“挺大的小子了,还要人抱!”嘴里这么说,可却还是把马超抱了起来。问道:“我见过你阿大,哪个是你娘,还有你的弟弟们呢?”

马超往堡墙上一指,道:“他们在那儿呢!”他终究还是年纪小,自己心里明白谁是母亲和弟弟,却没法准确地指给李勤看,堡墙上那么多人,小孩子也有好几个,根本分不出来谁是谁。

李勤却装做看到的样子,道:“你和你母亲长得很象啊,弟弟们也和你长得很象,一看就是一家子!”

马超很是欢喜,在李勤的怀里扭动身子,却道:“弟弟们和小超才不象呢,他们都是鼻涕虫。”

说话间,众人到了堡墙的下面,上面的胡人干活儿更加卖力,谁也不敢说话,都在竭尽全力地干活,就连钟老汉也是如此。

李勤叫道:“钟老伯,是你吗?哎呀,真的是你啊,太好了,这些日子,我常担心,怕你不来呢!你能来,真的是太好了,我可算是放下心了!”

与人交往,第一句话,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李勤没有问这多人是怎么回事,也没问工程如何,别的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说见着钟老汉很高兴,怕他不来。只这么一句话,就如定神丹一样,让紧张的胡人们,全都松了口气,心情一下子就全都变好了!

钟老汉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了,他就怕李勤看到这么多的胡人不愿意,毕竟在北地郡,或者说整个凉州,能接纳胡人的汉人官吏不多,而李勤已经当上了军侯,在胡人们的眼里,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钟老汉赶紧道:“李郎,你回来了,小老儿给你见礼了!”他在墙上抚胸行礼,可觉得居高临下的不妥,忙又对胡人们招手,道:“大家别都愣着了,快点下去拜见李郎!”

胡人们连忙爬下堡墙,稍愣了一下,不知该怎么见礼,一起看向钟老汉,见钟老汉下墙后竟然行了汉家之礼,给李勤跪下磕头,他们便全都跪下,叫起李郎来,口音怪异,什么声调都有。

李勤放下马超,抢步上前,道:“快快起来,大家以后都是自己人了,不要多礼!”扶起了钟老汉。

别的胡人以钟老汉为榜样,他怎么着,他们就怎么着,也都慢慢地站起身来。

马超跑向一个年纪并不是很大的妇人,叫道:“娘,这就是李郎,就是他给咱家吃的,你的病才能好!”这妇人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孩,看年纪一个五六岁,一个四五岁,相差不大,但从相貌上来讲,都不如马超漂亮,而且也不太闯实,都躲在母亲的身后,眨巴着眼睛看着李勤。

钟氏有点不知所措,道:“小女子是马家的,见,见过李郎!”

她是马腾的妻子,马腾和父亲一样,因家中赤贫,只能娶胡人之女为妻,马腾在没离家之前,是砍柴的樵夫,家无恒产,除了个门第之外什么都没有,而这个门第也是别人都不认的。不过钟氏也非纯粹的氐女,她有汉人血统,同样是胡汉混血,她是钟老汉的养女,原不姓钟,却是当亲生女儿养大的,当然在男尊女卑的年代,没人会管她的真实出身,是高是低,无人在意。

李勤相当客气,冲她点头微笑,叫了马大嫂。不管怎么说,这是马腾的妻子,虽然马腾能扔下她自己去寻前程,可她终究是马超的母亲。

马超揪出母亲身后的一个小孩,叫道:“李叔,他是马休,是小超的二弟。”介绍之后,推一边去,又揪出那个更小的,叫道:“他叫马铁,是小超的三弟。两个人一对鼻涕虫!”

钟氏拍了马超一下,道:“没个当哥哥的样儿!”

被马超揪在手里的马铁,鼻子皱了皱,嗤喽一声,真的象马超说的那样是个鼻涕虫,他有点磕巴地道:“李叔回来了,有,有糖么,啥是糖啊?”显见马超平常总说糖的事,而小小幼童只因家贫,却是从没有吃过糖,不知糖为何物。

李勤听着一怔,不免有些心酸,这孩子是马铁啊,以后同样是威名赫赫的武将,可现在却还是个鼻涕虫,连糖是啥都不知道。他道:“有,有糖,我特地让人备了好多,足足有一麻袋呢!”

回头招手,景奇立即从骆驼上取下一个大麻袋,提在手中,笑道:“想吃多少都有。”

李勤冲众人一挥手,道:“来来,分糖吃,人人有份,大家都尝尝我从州里带回来的糖,甜着呢,小超你来分给大家!”

对于赤贫的百姓来讲,果腹尚且艰难,何况吃糖,有的人甚至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都没吃过糖。李勤这一分糖,不但小孩子们兴奋,连大人们也都挤过来,也想尝尝传说中的糖是啥滋味的!

马超按着大麻袋,叫道:“大人一块,小孩儿两块,我是小孩儿我先拿!”

众人分糖吃,虽然乱哄哄的,可是和李勤的关系却迅速拉近,都把他当成头领一样看待了。

趁着大家忙乎的时候,李勤走向城堡,上了墙四下观望,冯成等人陪在一旁。就见这堡墙实在不高,也就两人多高,比陇县大户人家的院墙都不如,可修得却非常结实,以大木为骨,土坯为肉,建得很瓷实。外表也和他设计得一模一样,五角星形的,可以这么说,冯成把他的命令,严格执行了下去,没有半分改动。

城堡周长仅一里,实在算不上大,可这却是李勤第一个根据地,他发家之始!

想到没多久之后,天下便要大乱,会出现那种千里无鸡鸣,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的悲惨景象,又想到以冀州五百万人口,在大乱之后仅剩三十万,而曹操还要对着户籍欢呼:“得大州也!”的情景……

李勤忽然心中一股豪情涌现,我来了,悲剧便不会出现!他双臂展开,大声道:“此堡,从现在起就是我们的生息所在!诸君,当团结一心,共建家园,让此处成为一方乐土,乡亲安居乐业!我与诸君,当共勉之!”

贾诩喃喃地道:“当共勉之,当共勉之!”

众人抬头看向李勤,就见阳光之下,李郎犹如天神一般,似乎有他在,大家就都可以平安喜乐,不用再担心贫穷苦难!

半晌,贾诩忽然叫道:“跟随李郎,共建扶角!”

百姓们一起跟着叫了起来:“跟随李郎,跟随李郎……”

李勤看着兴奋的百姓,微微点头,现在人还是太少啊,再多些就更妙了!

忽然,他看到人群当中,有几个胡人身材高大,眼睛的颜色却和别人不一样,其中竟有蓝眼睛的。李勤心想:“怎么回事,我这里不会连欧洲人都来了吧,我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吧!”

他指着那几个胡人,问冯成道:“那些人是哪个族的?”

冯成看了眼,道:“他们自称是羌人,不过羌人倒是很少有认他们是同族之人的,都说他们是杂胡,管他们叫碧睛奴。听说他们的祖上是从极西之地来的,属下也不知道极西之地指的是哪儿,他们自己可能也搞不清楚,不过这些人倒是有副好身板,非常能干活。”

李勤哦了声,他想起来了,当马超长大后会建立一支著名的凉州军团,相当的罗马化,擅长使用大盾和投枪,而且擅长撤退反击,曾打败过曹操,可又被曹操打败。这支军团还引发过学术界的辩论,甚至在画凉州军团时,要按着罗马兵阵画,不过没有真的画出来,但却也留下了少许罗马军团的影子,而且很多人认为马超的盔甲装备与中原将领不同。

然而,这些都是李勤无法考证的,是真是假他可搞不清楚,因为马超现在还是一个嚷着吃糖的小屁孩儿呢,他的军团连影儿都没有,他上哪查证去,除非他自己改良一个,建立出来。

李勤对冯成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正当用人之际,当善待他们。”

冯成忙道:“属下明白。”

李勤看着他,微笑道:“冯什长,不,是冯队率,你建堡有功,我升你为队率,给你加加担子,你可愿意担否?”

冯成大喜,他自知能力不够,当屯长怕是不行,能当上队率就已心满意足了,连声道:“多谢军侯提拔,属下定全力修堡,建我家园!”

第060章约法三章

李勤看向下面乱哄哄的人群,问冯成道:“现在总共有多少人?先说全部的,再说壮丁。”

冯成忙道:“回军侯的话,一共有五百六十多人,因为老妇和小孩我没怎么统计,所以具体人数不清楚,但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至于说到壮丁……”

顿了顿,冯成小心翼翼地道:“是按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算的吗?那么壮丁的人数是凑够二百人了,还有多,是二百二十七人。”关于总共的人数,他没说出准数来,所以壮丁的人数就说得小心了些。

汉昭帝以后,役兵制度是百姓在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在这三十四年里,必须戍边一年,而在边郡则表现为正卒、戍卒合一,戍边二年,北地郡当然是边郡了,再往北就是匈奴的地盘了。所以冯成便把壮丁的年纪算成是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了。

李勤皱起了眉头,这种算法往下是因为怕士兵未娶妻生子,没有留下后代,而往上则是年老体衰,不能再当兵了,既然朝廷规定了这种算法,那当然是因为实际需要了。可对他来讲,却是不行的,他需要的是职业士兵,在艰苦时刻,也就是现在,能也只能是半农半兵,而以后就要是全职的士兵了,但规矩必须提前定下来,要不然以后临时决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他道:“咱们不能这么算,我看按着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吧,如果有超过四十的却有特殊才能,也可以入伍,不过要本人愿意才成,咱们不能强求。”

贾诩笑道:“这年头都说不强求,可何曾有不强求的事发生过?”

官府有事,拉百姓壮丁是常态,不拉壮丁,才是非常态呢!有了事时,哪有官吏会管百姓真实年纪的。你说你五十七了,我偏说你长得不象,才二十八,你能咋地,有地方讲理去么?

李勤立知他刚才说的规矩有漏洞,有了错误就要及时纠正,嘴硬是不行的,鸭子嘴硬,但却是个被吃的货。李勤立即转头道:“姐夫所言极为有理,我刚才思虑不周,没能想到这点,幸亏姐夫提醒,以后我要是再犯这种错误,姐夫须当第一时间提醒。”

贾诩很是得意,点头道:“那是自然。”

贾父在后面,却大声道:“我儿子的话,那还能错么,阿勤以后有啥事听你姐夫的话,准没错!”

李勤想了想,又道:“如果有年纪超过四十的人来当兵,那么需先看看他有什么本事,然后择优收录,但这种人一入伍,必须当军官,不得小于伍长之职,当然正常入伍的人,也要按本事给官职,要通过考核。”

贾诩这回点了点头,道:“这就对了,拉壮丁就是欺负人,拉的都是草头百姓,可没见谁敢拉当官的!”他压低声音,故作深沉,但声音却故意还是能让别的人听到,他道:“这么一来,估计附近有本事之人,会蜂拥而来啊!”

李勤笑了笑,没有回答,心中却想:“姐夫开始玩手段了,想要与众不同,还真会找时机呢!”

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团体,成员会主动去寻求自己在这个团体中的地位。要让贾诩居于别人之下,他一定不肯,所以他才会如此的做作。虽然看起来他的这种行为挺招人烦的,有点臭显摆的味道,可却同样会让别的成员有种感觉,在这个团体里,只有他能和李勤说得上话,还能随时说。自然而然的,他就地位就巩固了,就算是李勤不提,他自己也不提,可别人都会认为,他是重要成员之一,在没有得到相应官职的时候,他必须得让别人有这种感觉,这很重要。

事实上,李勤说的方法仍旧有漏洞,仅能杜绝少数拉壮丁的情况,但总比没有强,完全有效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存在。可李勤的这个方法却有另一个大好处,就是会让很多自认为有点小本事,又有经验的人来投奔。

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地方,经验都是很重要的,而经验是和年纪相对应的,而来这里,只要能加入,就能混个小官,别看官小,但这是一种李勤集团对外的姿态,能者居之的姿态,同时表明,在这里要想出头,不用拼爹,凭的是本事。

在汉末这个门阀世家林立的年代,这已经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改革了,以才能选人,足以让李勤集团有别于其他人的集团了。

看着百姓们,李勤沉默良久。忽然,他大声道:“各位乡亲,先不要喧哗,听我李勤一言。”啪啪地拍了拍手。

下面的百姓们一起扬起头来,看向城墙上的众人,城墙上的这些人,可以算是核心人物了。

李勤大声道:“我们亲手建起了这个城堡,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生息之所了,是我们要誓死保守的家乡!就在今天,我正式宣布此堡名为扶角堡,我们都是其中一员!”说完话,他又啪啪地拍起手来。

他的话百姓们听了,都是大喜,这就表明李勤正式接纳了他们,他们都是自己人了!啪啪声中,百姓们一起鼓起掌来。

李勤又大声道:“从此后,我们扶角堡要立下无数的规矩,并要记录在案,人人遵守。现在我先宣布三条,请大家听好!”

城墙上的人听了,微微皱起眉头,心想:“这样不好吧,大喜的日子,这么心急火燎地就要规定兵役和徭役了,怪不得刚才说年纪的事呢!”

下面的百姓也都有点难受,虽然是自己人了,可是该承担的,怕是不会少承担半点,李郎是要说交税的事了,不会比官府要的还高吧?

关键也是汉末朝廷制度崩坏的太严重了,一说规矩,大家就都往不好的方面去想。

李勤道:“第一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李勤将请教书先生,来给堡里所有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教书,让他们识字,所有费用堡里承担,而且还要开大学堂,让不管年纪多大的人都能来听讲。大家都要识字,要让孩子们有前途,学到大本事,自己也不要再做睁眼瞎!”

城墙上的人尽皆惊讶,原来不是要定兵役和徭役的事,而是开办学堂,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啊!下面的百姓也都大感惊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汉末,纸张没有普及,当然就算再过个几百年,纸张普及了,书仍旧是宝贵的东西,读书受教育是世家子弟的特权,寒门子弟参加科考那是隋唐时的事,就算是那个时候,能读得起书也不是件小事,要不然能出那么多的励志故事么!

这年代的百姓知道读书重要不?这是废话,如果不重要,世家子弟干嘛读书?但百姓没有机会读书,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书是啥东西!有的百姓说,读书没用,就应该老实种地打粮食吃饱饭,读书那玩意干嘛?这是因为他没有机会,如果有了机会,看他送自己孩子读书去不!

城墙下的百姓谁也不说话,都静静地听着,可城墙上的众人小声议论开了,都在说这是不可能的,不是说李勤不会办这个事,而是办不成,就算请来教书先生,百姓们也没时间去读书啊,而教孩子们读书,效果要十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而且会不会白教给他们,也是未知两可的事!

贾诩初听此言,也是一愣,可稍微一想,就露出笑容了。这时,贾父在后面推了推他,小声道:“快点提意见,别让阿勤冒傻气!”

贾诩摇了摇头,心想:“这哪是冒傻气,这是妙到不能再妙的高招啊!唉,我自认就很能吹牛了,可没想到我这妻弟,比我还能吹啊!”

他认为李勤这是在吹牛,短时间内李勤的这个说法也只能是吹牛,因为人们读书后的效果显现的太慢,绝大多数人也只能会写自己的名字,以取代按手印。但这却是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扶角堡有这个“福利”,而别处没有!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人们宁可自己吃苦,也会为孩子着想。如果来扶角堡,能让孩子读上书,有可能有前途,仅“有可能”这三个字,就足够让父母们拼命了。李勤要再招人,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会有很多人来投靠,原因就是李勤可以提供他们的孩子“有可能”会过上比他们自己好的生活,只有“李勤能”,别人做不到,这点很重要。

李勤道:“请教书先生这事,就这么定了,不但管孩子读书,每天还管两顿饭,孩子在十六岁以前,我替大家养活!”

百姓听了,无不大喜,不管是有没有小孩子的,都感欢喜,这代表下一代有希望了,至少有可能比他们活得要好!

贾父大急,又拉贾诩,让儿子给李勤进言,他养不起的,万一以后孩子一大群,还个顶个的能吃,那怎么养活,得多少粮食?

贾诩转过身,对父亲轻轻摇了摇头,他心知肚明,百姓们为了孩子,一定会拼命干活,为了孩子不会抗税,而交上来的税,李勤拿出一小部份来养孩子,不但能让孩子终生感恩,而且大人也会紧紧团结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