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肫渥诘氖樾葱问剑堪阉闯ぁ⑿幢狻⑿磁帧⑿词荨⑾蜃蠡蛳蛴彝岬梗鹊取N裁床唤柚缡踊妫⒆用强词导噬钪蠥的各种不同的形状?为什么要灌输错误而荒谬的观点给孩子说A只有一种写法?为什么不向孩子们展示A的所有不同形状?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所有的书写都是从说话开始的。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向他们生动地展示从发出声音的字到书写在标志或海报上的字的转换,许许多多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一转换过程。可以给孩子们介绍一系列的书写方式,铅笔、钢笔、自动铅笔、打字机、油印机、印刷体、电子手段,以及空中文字等。我们可以介绍给孩子们种种小窍门,以使他们自己教会自己书写。    
    还有其他的方式能清楚地向孩子们表明,书写是一种他们已经具备的能力——说话的能力的延伸,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学会。我们应该时常提醒孩子们,他们已经学会了怎么像周围的大人一样去理解和谈话的本领,因此书写和阅读会是件容易的事情。书写是一种神奇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凝固了的说话,写字的人可以持续地向每一个能够看到的人通过文字讲述他想讲的一切。它是声音的延伸,而且由于孩子们感觉着他们自身的幼小,渴望着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大人,通过书写,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声音传递到更加遥远的地方,这个主意本身就会让孩子们兴奋无比。


第一章 阅读与写字学习拼写的最佳方法

    学习拼写的最佳方式是大量阅读、大量书写。这会让你的眼睛充分接触字词的形状,让你的手指体会书写字词的感觉。擅长拼写的人并不会经常翻看字典、背诵拼写规则。当不能确定这个字怎么拼时,他们会尝试好几种拼写,然后挑出那个看上去最顺眼的。结果几乎总是正确。拼写糟糕的人——我教过很多这样的人——从规则和练习中并没有获益很多。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对待拼写差的学生的最有效的帮助,就是几乎什么也不做,只要告诉他们别担心,同时要他们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与书写。    
    在拼写方面已经落后的人们通常会通过打字而自行改进拼写技能。学习打字会让他们更仔细地注视单词,而且,当他们集中精力去击中正确的键时,可以这么说,他们就能将字词的正确拼写的触觉融入指尖。通常,将正确的习惯纳入我们的神经肌肉系统会比驱除错误的积习要来得容易。    
    不过很多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个观点,而且还坚持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形式的实践、练习、测试来改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的拼写技巧。对这些人,下面我将讲一种拼写的自我测试,它能让学生记录下认识和不认识的字词,并专门练习那些不认识的字词。    
    在卡片的一面,我们可以写下这个单词。然后在另一面写下单词的含义作为提示。但这会偏离测试的本意。我建议在卡片的这一面写单词,另一面可以是关于这个词的画面,或者是一两句包含这个词的句子,不过要把词空出来。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让孩子在卡片的一面写下HORSE(可以把大写小写都分别写上),在另一面画一匹马,或者贴上从杂志上剪下的图片。还可以写一句关于马的话,像“I want to ride a”(我想骑),或“Myeats hay”(我的吃干草),或“A colt is a young”(马驹是小),等等。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画图或是造句子,这样,更容易记住。    
    然后等到自我测试的时候,学生可以把卡片写着单词的一面朝下,图画那面朝上,抽出其中一张,看着图并念出句子,想出那个单词是什么,在另一张纸上拼写出来,再把卡片翻转过来看是否拼对了。拼对的卡片放在一起,错的另外放在一起。这样可能会有助于让他们在测试后回过来重温拼错过的单词。让他们自己决定要练习多少个字词。对于自己的拼写感到焦虑的学生可以每次练习的时间短一些。每当拼错的卡片达到五张时,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开始下一个拼写之前让学生们重新拼这些错了的字词。    
    很多词没办法画出图来。比如很多人都会拼错的“necessary”(需要,必不可少)这个词。这时在卡片的背面,就可以写“That's ney;I really need it。”这样就足以让你知道这是哪个词,又没有泄露出来难拼的部分。还有像“separate”(分开),你可以写:“Don't put them together;keep them se。”(别把它们放在一起,把它们 。)    
    在此,关键是让学生们自己掌控测试并检查进度。比如最好是让他们自己画图,让他们自己定义或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他们自己做的,自然便会记住。    
    不管这个自我测试如何管用,我恳求、劝告甚至乞求你们不要向刚刚开始读写的孩子们进行这个测试。我前面说过,如果他们自得其乐地做了足够多的阅读与书写,头脑中建立足够多的词语形象,他们的拼写自然会改进。我只会对那些拼写技巧已经变得相当糟糕的学生使用这个方法。    
    另外一个问题:从哪里找用来做卡片的字词?只有一个地方,从孩子们拼错的词中来找。没有什么比让他们练习根本用不着的词更浪费时间的了。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第一章 阅读与写字快捷轻松地书写

    我小时候学的书写形式是草书体,我发现它很容易学而且很有意思,于是我就很快形成了一种细小的、比较整洁的字体,直到今天,只要我写字时稍加留意,我的这种字体都没有什么改变。    
    我教五年级的时候,看到很多学生很慢地写那种别扭的、弯弯曲曲变化不定的所谓的草书体字。我开始奇怪为什么学校会坚持教草书体字。我当时还相信学校对其所倡导的每件事都必有道理,所以断定这回一定是草书体字比手写印刷体要快得多的缘故。我自己的手写草书体,因为常用,就形成了那种很细小、写起来很快的字体,所以我便很容易地这么相信。私下里我觉得可能没有什么人能写得比我快呢。    
    一天在一个五年级的班上,我教给学生们“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敏捷的棕色狐狸跃过那只懒狗)这个句子,这是句著名的练习打字的句子,其中含有所有的26个字母(我后来知道,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我让他们试试看在半分钟里能把这句话写几遍,我用一只秒表记录。每测完一次,学生们数写下来的单词数目,看看有多大进步。我们在课上做了不少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不是彼此竞赛而是和自己竞赛,努力地去突破自己的记录。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游戏,因为每个人都会进步,每个人都会是赢家。他们沉浸在这个“棕色狐狸”的游戏中,我也一样,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用我的细小字体做着赛跑。    
    当我在教室间穿行并检视学生们的进展的时候,孩子们会热切地把他们的纸举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脸,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们的进步。我看过以后吃了一惊,他们中有三个写得明显比我快,即使他们用的是手写印刷体,其中一个写得潦草,但另两个相当整齐。我想:“这不可能,肯定什么地方出错了,我可能数错了,这些10岁的孩子们写着胖胖的手写印刷体,不可能比我的无比流利的小草书体字快。” 我建议我们再写几遍那句话。他们高兴地答应了。回到我的书桌前,我下笔如飞。这次我们就知道了!哈!结果还是一样——我是班里写得第四快的。(我当时坦白这一点了吗?我不记得了。)    
    那么为什么学校要教并要求学生们写草书体字呢?我猜这纯粹是习惯。就像老歌里唱的:“做,做,去做事;事,事,老事情。”后来我了解到,学校提倡的草书体字,当时叫做“帕尔默体”,是从一种精心铭刻于铜器上的装饰性字体发展而来的,写起来十分缓慢费力,完全谈不上速度。真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决定孩子们应该学会这种铜器上刻的字体。至于其他的,就是所谓的历史原因了。    
    又有一天,我决定自己在办公室测试一下这两种字体的书写速度,看到底是我的草书体字快,还是改良意大利体1快。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我一辈子都在写草书体字,直到测试那天,我写过的草书体字要大大多于手写印刷体,但是,我的手写印刷体仍然比草体字写得快。区别虽然不大,但很稳定。无论我如何练习我的草书体字,我也无法把它写得和手写印刷体一样快。    
    于是,在我57岁的时候,我决定抛弃草书体字(签名除外),我的所有钢笔与铅笔的书写都将转向改良印刷体。因为这种字体写起来又快又清楚,为什么不呢?    
    总体上说,为什么手写印刷体会比草书体字容易辨认?或者稍微换句话说,为什么不连在一起的字母比连在一起的好读?这是因为,在手写印刷体中,没有字母连接时的笔画(一本意大利语书把这叫“缝合线”)与字母本身的混淆。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笔画难认的字体的一个通病,因为你很难把纸上的这个符号当做是“缝合线”还是字母。    
    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两个具体和有说服力的理由——手写印刷体更好认,而且明显地写起来更快——去抵制学校让孩子们学草书体字的要求,如果我们想要抵制的话。当然了,如果孩子们想学草书体字,出于喜欢它们的原因,或者他们看到大人这么写,他们可以去学,但是没有理由去强迫他们这样做。    
    写字母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形状和笔画,而且所有这些笔画都是用手快捷而轻松地写下来的。总体而言,我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去要求孩子浪费时间练习这些形状。如果把写字看做和说话一样,是为了说想说的话,说给想让他听到的人听,如果有适当的手写体供他们观摩,那么他们便会像提高说话技巧一样地改进书法。一个可能的例外是,已经养成了难看的、别扭的、不好认的草书体字书写习惯的孩子需要多做一些书法练习,主要目的是让手部放松,去体会书写手写印刷体的流畅感觉。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不会强迫他。毕竟他想做的不过是真正的书写,只要能够让别人阅读就可以了。


第一章 阅读与写字开启图书世界之门

    此刻,当我写着这段的时候,海伦(10个月大)正坐在我办公室门前的过道上,手里拿着一本平装书——《臭氧世界》。她和这本书玩得很起劲。对她来说,这差不多是个闪闪发亮的正方体,厚度刚好够她用手抓住挥来挥去,只不过那个亮亮的封面容易让书从她手里滑脱,掉在地板上,发出“砰”的一声。她时不时地会只拎着封面把书提起来,但大多数时候她并没有发现,一本书是由许多单独的薄薄的纸页组成,可以翻,可以撕破、揉皱、端详,等等。    
    就在昨天,她姐姐安娜(3岁)拿着一本A·J·温特沃思的作品,坐在一个大扶手椅上。她正在给坐在身边的妈妈玛丽念这本书。安娜正在讲述的听起来非常像是在朗读,她的声音里带着“朗读腔”。但所讲的内容,不是A·J·温特沃思的书,而全部是关于她想像中的朋友们的历险记。瞟见我从过道一头看着她,安娜停下来说“我在给妈妈念这本书,我在念书上的字”。我说:“是啊,我都听见了。” 听了一阵子,我便回去继续工作。后来玛丽告诉我,安娜经常会在她的故事中的一句话讲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翻过一页,然后再继续,就像是真的在朗读一本书那样。    
    注视着、倾听着安娜,今天又看到了她的小妹妹和书玩耍的情形,我明白了,向孩子开启通往图书世界的大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从认每一个字母的发音开始,然后是短小的单词,然后是由短小的单词组成的词组,然后是由这些词组所组成的句子,然后是薄薄的小书,再然后是更多的书,每一个进程都比上一个难一点,直到孩子们最终学到所有该学的阅读技巧,可以去读所有想读的书了。 这种方式的麻烦在于,直到最后一步,孩子们大多并不在乎生活里有没有书。获得进入图书世界的通行令就意味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穿越长长的障碍之旅,而且每一个障碍都比前一个要大。或者又像是穿越一道又一道的紧锁的门,只有说出正确的口令,才会让你走到下一个仍然是紧锁着的门。    
    而另一种向孩子们开启图书世界之门的方式,就是像给安娜的那种。当她第一次用手抓住一本书,心里想着“这书是我的”的时候,这个世界便向她打开了大门,她成了这个神奇国度的公民。不是从字母认读等细微末节开始,她一上来就抓住了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书可以像属于别人一样也属于她自己。接下来她又获得了下一个稍微小一些但依然是意义重大的信息:书中藏着故事,它们用文字写成,故事里有一些字词,所以只要弄清楚这些字的意思,就能够揭开故事的秘密,就能够拥有这些故事,而且可以和别人分享。    
    你的在传统方法教育下的孩子,或许比安娜还大上几岁,可能除了知道字词的意思以外,对书一无所知。安娜却知道除此以外的关于书籍的一切,包括所有重要的东西。


第二章 在家里学数学接触数字

    人们发明数学,部分原因和发明音乐类似,即数学是那么的迷人,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实用。    
    我的外甥女在四五岁的时候,她的哥哥姐姐教她数数,他们按照《芝麻街》的方式让她背诵数字的名称和顺序。我听见她说:“1、2、3、4、5、7、6、8。”这时便会听见一两个大孩子不乐意地叫起来:“不对!不对!7是在6的‘后边’!”    
    我当时注意到了这个情景;之后不断地在思索着这一幕。这种学数字的方式会让孩子们对数字形成一种非常奇怪的观念。他们会把数字看成是一群小动物,第一个叫“1”,第二个叫“2”,第三个叫“3”,如此类推。然后,这些小动物会跳起一些莫名其妙的傻乎乎的舞蹈,大人会对这说些像“2加2等于4”之类的话。很可能所有被灌输了这种数字概念的孩子很快都会陷入困境,而这也的的确确发生在了我的外甥女身上。许多年以后,我对几个一直在算术上有问题的成年人谈起我的这个发现,他们都笑了起来,并且说这的确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对数字的感觉,而且也是他们一直搞不好算术的原因。    
    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们在没有具体实物的情况下抽象地学习数字。毫无疑问,每个一年级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学会说“1、2、3”,但这个能力和对数字的理解毫无关系。    
    换种方式说,当小孩子第一次接触数字时,应该把它们当成形容词而不是名词来看待。不要一上来就是抽象的“3”或“7”,而是说“2个硬币”、“3根火柴”、“4把勺子”或其他什么的。将来还有的是时间,在更久一点的将来,孩子们会通过直觉获得名词的“5”就是一组5个物体的共性。    
    我还要说的是,让孩子接触按顺序排列的数字,这既无必要也不明智。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一次给孩子们展示2样东西,下次则视情形而定,可能是5样其他的东西,或者8样,等等。世界上的数字以随机的形式存在,孩子们也应该预备好随时随地遭遇数字。    
    另一种对孩子有帮助的做法是,让孩子们有机会以某种排列形式来认较小的数字,例如全部是10以下的数字。比方说,让孩子们接触3个物体,可以让它们排成一排,也可以让它们排成三角形。4个物体的话,可以排列成正方形,也可以是三个一排,剩下的一个放在这一排上面。5个物体可以排成规则的五角形;或者是4个排成正方形,加上1个放在顶上,就像孩子画的房子;或者可以是4个排成正方形,1个放在正方形的中心。6个物体,则可以3个一列排成2列;或者3个排成三角形,另外3个排成一排放在三角形下面。可以把这些排列方式写在卡片的一面,另一面标上它所代表的数字。我绝对不赞成强迫或鼓励让孩子记忆这些卡片。如果卡片很方便易得,让孩子们用它们做各种游戏,或许他们会很快地掌握这些数字间的关系。我认为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们通过计数的办法去辨认小的数字。    
    在这个过程中,一套多米诺骨牌或许是个很有用的玩具,幼小的孩子们即使只懂得码出那些数字图案,他们也会玩得兴致盎然。记分的技巧则留待日后再说。    
    我认为同样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大人教孩子数字的时候,如果不移动被数物体的位置,而只是数着“1、2、3”,孩子看着大人指着这些物体,而它们看上去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被赋予的数字,他们便容易认为这些“1、2、3”就是这些物体的名称。事实上,这种误会可以轻易避免。当我们数完了一个数就把这个物体挪到一边,嘴里说:“现在我们有了1个这个东西。”然后再挪动下一个,说:“现在有了2个。”接下来是“现在有了3个、4个、5个”,这样继续下去。这么一来,数字便不是物体的特定名称,而只是被挪到一边的那一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序数的概念:即一条射线上能显示出不同位置的数字,而非一组物体的多少。所以,把一组小物体排成一排,我们可以依次触摸它们,说:“这是第一个,这是第二个,这个是第三个,然后是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不要上来就讲述“序数”和“基数”的概念。只要我们朴素地使用反映这些概念的语言,孩子们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之间的不同。    
    我们在数这些小物体的时候,没必要总是一个一个地数,而是可以一次把两个物体挪到另一边,边挪边说:“现在我们有了2个,现在是4个,现在是6个。”或者也可以3个一组、4个一组地挪动物体,逐渐向孩子展示做这件事有很多方式,我们可以随意挑最顺手的一种来做。    
    当然也有些孩子自己就能掌握序数和基数的概念,尽管我们大人使用的是让人糊涂的教育方式,甚至尽管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