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遂人意-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老尚书忍不住再次偷看圣人,难道圣人真的眼神不太好,他自家的儿子,老尚书都没看出来儿子有这个忠君爱国的品性。

    杜老丞相忍不住想,这定国侯府能出来这么一个有出息的,总算是有望了。

    就在这时候定国候出列,然后奏本:‘臣定国候有本奏,江南郡实在太重要了,素有我大梁的粮仓的美誉,府上二郎手上功夫确实不错,不过到底年青资历浅,去江南郡做守备怕是不妥。’

    满堂皆静呀,这定国候封魔 了吧,难得出来一个有点筋骨的郎君,这等好事怎么就给推了呢,江南郡呀,只要池二郎不是个呆的,在那里老实的守上三五年回来那就是妥妥的要出人头地的。

    华二老爷差点撸胳膊跟人肉搏,气的脸色都青的:“定国候认为老侯爷本事不济,教出来的孙子不堪重任吗。”这话实在犀利。

    老尚书忍不住闭眼,用你多事呀。怎么就不知道闭嘴呢。糟心死了。

    被老尚书提点的大人心里郁闷,这华侍郎怎么抢了他的台词呀。

    老尚书你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呀,怎么让儿子亲自出马了呢。

    定国候被气的不轻,能说自家老爹本事不济教不出来好孩子吗,怒瞪这华侍郎:“逝者已逝。还请华侍郎莫要饶了他老人家地下安宁,留些口德。”

    华侍郎一声冷哼:“哼。有后也这么一儿子,老侯爷安宁不下吧。”

    老尚书西口冷气,倒霉孩子呀,啥时候这么犀利了。真的是没有口德呢,他没这么教过呀。

    杜老丞相心说,到底是父子,这点到是继承了老尚书的本事了。

    定国候被华侍郎气的仰倒,也不跟他纠缠,知道这池二走出京城已然是势不可挡了。作为一个府邸的侯爷,他若是非得拦着子侄出头,回头就能让人给吐沫星子淹死。

    那么只有一条路了,让二郎出去吃点苦头,总要让他知道外面没有京城好混,没有侯府撑着,他池二郎在外面狗屁都不是。

    定国候一脸坚毅的对着圣人扣头:“我定国候府军功起家,老父在世的时候更是对此耿耿于怀,幸好子侄还算是争气,总算是有几个能拿出来手的,如今二郎年少,出去历练,长些本事,是我侯府后继有人,可江南郡总是太过了,二郎担当不起的,臣倒觉得让二郎去辽东锻炼锻炼才是妥当,那也是老父的希望,下臣惭愧,总不能让定国侯府在下臣这脉丢了血性。”

    华二郎差点气死,不顾朝堂礼仪,直接开骂:“定国候,你不愿意丢了你定国候府的血性,你怎么不去辽东呀,你怎么不把你儿子送辽东去呀,你还是人吗你,那是你亲侄子吗,你。”

    后边的话被老尚书忍无可忍之下给踹没了。一脚过去,华二郎闭嘴了。

    华二郎怒瞪过来,看到是亲爹才消停下来。

    就见老尚书菜着一张脸给圣人请罪:“家门不幸,出了孽子,请圣人罪责。”

    别说圣人,就是整个朝堂上的大臣,都被老尚书的举动给震撼了,不收费的笑话呀。

    杜老丞相竖起大拇指:“老尚书老当益壮呀。”

    弄得老尚书一脸的尬尴,谁让遇上这么一个倒霉儿子呢,丢脸到家了。

    圣人勉强忍住要喷出来的笑容,自家的爱卿,被老尚书给踹的不轻呢。不过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咳咳,老尚书不至于如此,早就听说华爱卿爱女如命,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呢,爱卿是真情实性难得赤城。老尚书也不要太苛求了。”

    华老尚书心里叹气,自己伺候了大梁朝三代君主,到现在还是老尚书,到了儿子那里是爱卿呀。还真是有点酸。

    关键是儿子那本事,老尚书真的觉得不是正经门道。瞧不上眼的很。

    至于定国候能说自己没有华二那点本事吗。能说圣人眼神不好,偏偏就喜爱华二那样的吗。(未完待续。。)

    ps:  家里有事,要请假,估计是礼拜一开始。亲不要把我忘了呀。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有变(求月票)

    华老尚书老脸通红,头一次在人堆里面闹笑话,还是当着圣人的面:“惭愧都是老臣教子无妨。让圣人污了龙目。众位大人见谅。老夫实在是惭愧的很。”

    华二老爷憋屈死了,没觉得自己哪里见不得人呀,自家爹爹太谦虚了。

    不光是他这么想,那些揣摩圣意的老臣们更是这么想,说出来的话,就比较有立场性了:“老尚书实在不必介意,华侍郎心思纯正,难得佳儿。是老尚书的福气。”

    笑话,能在这里站着的都是人精,没听见吗,都这个样子了,圣人还一口一个爱卿的叫着吗,满大梁那么多的官员,在圣人嘴巴里面得到这两个字的不用掰手指头,就那么一份。华头一份的。

    就冲着这个也得力挺呀。夸华侍郎,那就是在挺圣人呢。立场必须摆出来。

    定国候憋屈的都要撞墙了。华侍郎指着鼻子骂他定国候呢,竟然还有人敢如此说话,简直就是不把他定国候看在眼里。

    话说敢说这话的老大人,就没有一个把定国候看在眼里的,自家子侄都护不住的家长,能有什么作为,定国候是被人给看扁了。

    圣人在上面看着下面的华侍郎,那是打心眼里喜欢,首先华二老爷这两年捯饬的模样不错,怎么看都是一个儒雅老男人。没人不愿意看到赏心悦目的。

    其次这华二老爷的本事真心拿得出手,几百年来就这么一个。

    再有就是这华侍郎从来都不招人膈应。大梁朝那么多的事情,人家就管自己手里那一摊,没事从来不多嘴,唯二的两次发言,那都是涉及到这位闺女的。

    可见这臣子还是个慈父,有颗难能可贵的心。

    再其次就是位光风霁月的臣子,被老尚书收拾的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生喜气。难得这个时候自家爱卿还敢给他家小娘子的夫婿说上一句呢。

    相比那定国候,圣人只能摇摇头了。私心太重。同样都是私心作祟,可圣人愿意看到华侍郎这样的人间真情。定国候那绝对是反面教材。

    定国候不能眼看着这些捧高踩低的老贼头们在这么下去。跪在地上:“臣请圣人看在我定国候府。军功起家的份上,让子弟远离靡靡之音,我侯府池家子弟的这点血性不能磨灭呀。”

    若是推荐的不是侄子,是儿子的话。定国候这铁骨铮铮真汉子的名头算是闯出来了。可惜呀。遭禁这么一番铁血激昂的讲话了。

    华二老爷呲牙。若不是老尚书死死的踩着华二老爷的脚丫子。恐怕华二老爷能扑上去打了。这倒霉催的定国候,还是那句话,你有血性你怎么不去呀。你儿子怎么不去呀。

    圣人沉吟。虽然百般的看不上定国候,可这定国候所求入情入理,他不能搏了,最要紧的是,如今的定国侯府真的少了当初老侯爷的血性。

    看看那一帮子混世子弟,圣人实在看不上眼,天下太平还好,若是有个万一,就指着这样的人领军作战保家卫国,圣人都觉得不稳当。

    池二郎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不然也不能入了圣人的眼,去辽东倒也不是坏事,心里掂量再三:“老丞相你怎么看。”推皮球那是官、场的一种文化,即便圣人心思已经定了,这话也不会从他的嘴巴里面说出来。

    杜老丞相看看边上的老尚书,得,惹人的活推给自己了。

    看边上华侍郎那模样,自己若是让池家二郎去了辽东,这位还不得跟自己拼命呀。犯不上呀,跟着沉吟一番:“老臣对池家小郎君不甚了解,不防听听老尚书的意思。”

    圣人觉得自己会选官,看看人家老丞相这事办的多圆滑呀,可不就得听老尚书的意思吗。

    圣人看向老尚书:“那就让老尚书说说。”

    然后看看自家爱卿华二老爷,这位总不至于跟他爹急眼。

    华二老爷心里多少有点底,他自家老爹还是信得过的,该护犊子的时候从来不手软。看向自家老爹的眼神都黏糊糊的。

    定国候脸色阴沉,这华府在圣人面前当真是有脸面呢,这事问了华府的人,还能成吗。

    老尚书先看了一眼儿子,他老人家还真是怕这个儿子跟自己急眼,别人不知道,他知道呀,自家儿子不定时的抽风的。

    在看老二那眼神,老尚书一阵的恶寒,都起鸡皮疙瘩了。狠狠心,大不了回头在踹一脚,丢人现眼也回家里面丢人去。

    然后才毅然看向定国候。老尚书上前两步:“回圣人话,在老臣看来,定国候实乃高义。”

    华二老爷那脸呀,都是震惊,老头分不清敌我了呢。世界要倒掉的节奏呀。

    就这瞬间的眼神,让上面时刻分神给自家爱卿的圣人都忍不住抽抽,变化的实在太耐人寻味了。老尚书一辈子喜怒不形于色在这儿子身上一点没看出来呢。

    杜老丞相跟着点头,就说这老尚书是个人精吗,辽东怎么了,能在辽东镇守的,都是封侯拜相的,池二郎若是个有本事的,从辽东回来以后,这小小的定国侯府还能困住他吗,就怕到时候定国候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定国候同样震惊,这老家伙要算计自己什么。

    圣人看时候差不多了:“哦”了一声:“老尚书有何高见。”

    华老尚书对于儿子那是真的回护,即便是如了定国候的意,那也不能让定国候好过了,该损的就得损:“定国候能为了子侄,如此用心考虑实乃高义,当初老定国候还在的时候,老臣就曾听闻。老侯爷一声戎马,对子孙颇为严厉,不光是现在的定国候,就是那侯府的几岁小儿都跟着老侯爷在辽东的边境上跑过马。老臣对老定国候那是崇敬的很。”

    言下之意现在的定国候不够看呀。

    圣人都跟着感叹:“老侯爷为国为家鞠躬尽瘁。”剩下的一片可惜之意。后继无人呀。

    定国候气的吐血,这老尚书句句都在说他这个定国候名不副实呢。这种事情自己能争吗,还是跟死了的亲爹争。定国候一口老血咽下去了。

    就听老尚书接着说道:“听说当初老侯爷对府上的世子也是寄予期望的,一心带着儿孙给我大梁守望边疆,可惜听说侯爷世子是个才子,对戎马之事少点慧根,定国候更是爱儿心切。老侯爷后来才容养在京城的。更是为了我大梁。把侯府的旧部都给打散了。如今侯爷再提让子侄去辽东,老夫才更加的佩服呀,侯爷是个有魄力的,比老侯爷有决心。毕竟现在池家二郎去辽东可没有当初老侯爷让世子去辽东的时候便利。如今辽东可没有老侯爷的旧部了。难为定国候为了子侄如此费心。府上二郎若是能出人头地,那真是单人单手打拼出来的本事,定国候功不可没呀。也豁得出去呀。老夫佩服。”

    这话说完定国候闭眼。差点晕倒,就说老尚书不是个东西,如今的定国候在百官同圣人眼中还是个什么样子呀,你儿子去辽东,有旧部护着,你都不肯。如今却打发子侄去辽东,而且连旧部都给散了,这人多狠呀,这绝对是逼死人的节奏呀。

    忍了,如今的侯府二郎越来越不是他一个定国候能控制住的了,这样的人,他定国侯怎么能容得下。一番转念之后,定国候已经把池二郎当做是儿子的敌人了。

    原本一心让二郎继承侯府的,可如今二郎凭自己的本事要出头了,定国候又后悔了。他要的二郎可不是这样的,是一个能拿捏在手里,还能为侯府争功名的二郎。

    华二老爷听到自家老爹说这话,心疼姑爷了,更心疼闺女跟着姑爷去受罪呀,那脸色苦的跟吃了二斤黄连一样。嚼吧了定国候的心思都有。

    就听老尚书说道:“老臣是愿意看到子孙争气的,更愿意我大梁能臣良将辈出,若是此番能让小辈赤手空拳弄出点名堂来,老臣是举双手赞成的。”

    人老成精,这池二郎还没走马上任呢,就已经被老尚书把定国候给晾一边了。

    圣人一拍手:“就这么定了,到底是朕的老尚书,为了我大梁煞费苦心。”

    杜老丞相跟着说道:“恭喜老尚书,恭喜华侍郎得此佳婿。”

    华二老爷阴沉的看向定国候:“还要感谢定国候舍得把子侄拉出来成全。”

    好吧这话带着阶级情绪,让老丞相都不好接口了。

    定国候阴沉着脸,自家的子侄出去外任,怎么这杜老头就心瞎眼瞎的恭喜华家呀。这一口气一口血的闷下去,定国候都要承受不住了。

    对于华二老爷的讽刺冷哼一声,回道:“华侍郎不必如此客气,侯府子弟都是这样过来的。”

    华二老爷:“定国候这话对你侯府子弟去说吧,不知道老侯爷听到这话会不会夜里找侯爷你聊聊天。”

    这话自家闺女当初经常挂在嘴上的。华二老爷说出来一点的压力都没有。

    人家的心思已经在跟闺女生离的境界里面了。他有生之年,竟然又要经历一次这种糟心的感觉呢。华二老爷攥拳头,还要努力呀,官不够高。若是圣人问自己的话,他肯定不会让姑爷去那么远的。

    想到这里,华二老爷那幽怨的眼神都射像了老尚书。这是亲爹吗。华二老爷感觉到了来自老爹的森森恶意。

    圣人捂脸,这人无完人果然是至理名言呀,那么好的华侍郎,那么飘逸俊秀的人物,说出来的话竟然如此通俗。

    实在是让他这个当领导的不好开口表扬呢。

    幸好老尚书这时候过来了,眼看着就要抬腿亮鞋底子了,华二老爷才闭嘴,一边站着去了。

    那张脸让看过来的大臣忍不住要想,这华老尚书不是在这里站着呢吗,这华侍郎怎么 跟死了亲爹是的呀。

    华老尚书对儿子无可奈何,咬着牙撑到散朝,拉着倒霉儿子就走了:“你给谁脸色看呢,你一张死了爹的脸,你咒谁呢。”看吧,连老尚书都看出来他儿子的脸色不对劲了。

    杜老头摸摸胡子,人家父子的争执,他真的不好过去插嘴。还是当没听到好了,心说这老头还真是一个不知道忌讳的,这话都敢往外说呢。

    新上任时间不长的御史上大夫眼皮子都没抬就走人了。除了自家孙女,华府就是倒霉的一家子,那池二郎带着夫人出京那是再好没有了,京城里面 就应该放挂炮声庆祝一下,走了一个祸害呀。

    至少他冯御史府要庆祝的。这倒霉的玄外孙女,他是多一眼都不想看到。就像如今的圣人多一眼都不看他老人家一样。谁害的他到了如今的地步呀,不提也罢,自己偌大的年岁偏偏就栽在这丫头手里两次。怨谁呀,混得不够精。

    华二老爷真心的跟自家老头拧巴了:“那是您亲孙女,送的那么远,您舍得呀。”

    没忍住,旁边都是下朝要回府的大臣们。那么多的耳朵竖起来听着漏呢。

    老尚书一张老脸憋得通红,倒霉孩子丢人都不知道避讳人:“老夫怎么不舍得,在哪她都是孝顺你这个爹的,也不见得他来孝顺我老人家,爱上哪上哪去。”这是真的被气到了,讲话都任性了呢。

    华二老爷抿嘴,恨不得把老头的脑袋给掰开看看里面放的是什么,早知道就不要闺女给送来的肉卷子了,都给这老头,省的他记恨。多大点事呀,就把他闺女给发配了呢。

    老尚书若是知道他儿子现在想的是那两个肉卷子的问题,能直接跳了护城河,呜呼哀哉家门不幸呀。

    边上的大臣们忍不住想这老尚书难道怀疑儿子不是亲的,所以孙女也不是亲的,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八卦之火在哪里都是熊熊燃烧的。估计京城里面很快就会传出来,尚书府内宅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华二老爷一跺脚,转身走人了,还得给闺女报信去呢。这事就不能让闺女从别处听到。华二担心闺女抽风。难得华二老爷也有这个时候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辽东(求月票)

    这事就不能让芳姐从别人的嘴巴里面知道。还得自己这个亲爹亲口说。

    池二郎对于在外面当差的时候就知道了朝堂里面的事情。

    对于定国候也不过就是那样了,从来没有抱过希望的人,就不会有失望。

    可对于华二老爷池二郎纠结了。这人是自己的老丈人,这人是自家夫人心里比自己重的人,可就这人,在那样的场合指着鼻子骂定国候给自己挣口袋的。

    池二郎都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华二老爷了。这人实在让池二郎不知道放在心里哪个位置好。

    亲爹也是维护他的,可池二郎成年之后更多的是维护那个不太着调的亲爹,在池二郎心里,从小就有一股子气,他要长本事,他要给爹娘靠的。所以认识里面他池二是给别人依靠的。

    被别人维护,被比自己强大的人维护这种感觉池二郎没有过。原来都是看着自家随时要死的世子兄长依靠侯爷的。嫉妒羡慕恨肯定是有过的。他池二自从娶了夫人,竟然连连被人维护。

    心里有点东西在破土,自家夫人选择在京城孝顺老丈人也没什么错。小舅子不是还小吗。

    想到辽东那样的地方,池二郎心下一冷,他也舍不得芳姐去跟他受罪。就是有点舍不得媳妇,大婚还没多久呢,早知道就不要急急的谋划外任好了。池二郎郁闷死了。

    华二老爷去侯府看望闺女已经是常事了,外面的门房都不当大事对待了。

    华二老爷进来的一路畅通。直接到了闺女跟姑爷的院子,芳姐:“爹,快来尝尝,我才让人倒腾出来的 荷叶饭呢。”

    华二老爷心说我哪还有心情吃呀。看着闺女咬牙半天:“芳姐呀,爹对不住你呀。”

    华晴芳心说咋了,我娘已经被你渣死了,还有什么能自己更在意的吗,还能摊上更大的糟心事吗:“您别激动,怎么回事呀,怎么就说的这么严重呀。”

    华二老爷不愿意看到自家闺女担心的小眼神。三两句就说清楚了:“你同二郎在侯府总是不慎自在。二郎同爹爹有意让二郎谋给外任的缺,本来都说得好好的,圣人那里爹爹也通了气的,在京城外面一点点。不远不近的。你能不在侯府住着。爹爹也能三不五时的看看你。本来以为就这样定了。可如今竟然出了差池。这倒霉的定国候非得在这时候振兴侯府,历练他们侯府子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