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老尚书这个气呀,富贵病他听说过的,有这么说话的吗:‘畜生,你说的什么混账话。“
芳姐据理力争:“就是我不畜生,才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给您做的都是清淡的养生的,好歹您应该明白才是。”
老尚书砸了桌子,祖孙两人不欢而散。(未完待续。)
第六百章 补刀(求月票)
第二日该上朝的都上朝了,该上学的也走了,芳姐继续她的伟大而富有挑战性的亲情滋润工作。今日怎么也得稍微迈进一小步才是。
听说老尚书围棋下的不错,芳姐特意亲自在淘换来一副绝好棋子,摸在手里沁凉舒适,正适合这个季节的消闲娱乐。
看到倒霉孙女,老尚书觉得天气热,心也烦躁,还能不能让人消停的呆会了:“怎么昨日没有把老夫气死,这是准备今日给补上。”
上来就挑衅,这老尚书越来越浮躁了。看来天气果然燥热,自己这个礼物算是送对了。
芳姐都不带跟他废话的,跟老头有代沟,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是见面都多余。可惜没有网络可以联络感情,不然肯定不会面对这张真实的老脸。
直接拿出来让身后的弄墨把棋盘给摆上:“孙女过来陪祖父下棋,消遣消遣。”
老尚书挑眉:“同你下棋,老夫那还是消遣吗。”
别说芳姐,身边捧着两罐黑白棋子的双冒都想以下犯上,把棋盘摔在老尚书的脸上。太不给面子了,从小娘子从引雷山那地方回来之后,已经很久都不这么让自己受委屈了。
芳姐二话不说,抓了一把棋子放在老尚书的手里。下棋的人不对,只能让棋本身来互补了。
芳姐可是特意桃换来的玩意,听说雅致的人都喜欢呢,就不信老头不心动。
老尚书才想着不给面子,把手里的玩意扔了,就感觉一股子沁凉袭来,炎炎夏日里面,简直就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春风握在了手里面,太舒爽了有没有,怎么就感觉周身的热度下降了好几个点。
手里圆润的白玉子,怎么就那么仍不出去呢。老尚书可是仔细的把棋子挨个看了一边:“好东西,不错。难得之物。”
芳姐已经坐在一边,准备开盘了。看来对老尚书还是有所认识的吗。
老尚书看看倒霉孙女,在看看手里的棋子,跟倒霉孙女下棋那是一点兴趣没有。
手里的棋子也不舍得放开。也不知道这丫头哪来的这么大的本事,这么好的物件都能淘换来。就是圣人那里怕是也稀有的很。真的是好东西。
芳姐才不给老尚书矜持的机会呢,又不是黄花大闺女,弄得欲语还羞的,捏着的个什么劲儿呀:‘怎么祖父若是不喜欢,四娘就带着棋子,去找三叔玩。’
那肯定是遭禁好东西,老尚书脸色耷拉的老长,不过还是坐在了芳姐对面,读书人气节高,不会为了五斗米折腰,可为了这点喜好,可以更通融一些。
不过话说的还是那么讽刺就是了:“竟然不知道还是个会下棋的。”这话太眼里没人了。
本来芳姐想不跟他老人家一般见识的,可就是看不得他老人家攥着棋子不撒手,还不上送礼的人的态度,太嚣张了。
芳姐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四娘出身华府,琴棋书画虽然不必样样精通,好歹还是知道点的,谁让祖辈给儿孙创造的条件好呢。有银子,有闲时,在这些杂艺上下功夫。”
老子给她创造出来的好条件,竟然用来气老子了,老尚书再次磨牙,轻易地就被倒霉孩子把怒火给挑起来了。
老尚书都得承认,最近的心火确实有点旺,经不住挑拨。
还有就是这孩子真的欠收拾的很。嘴巴太不饶人了。
华老尚书的一辈子也就是年轻的时候,有些时间做这些娱乐活动。
以后的大半辈子都放在朝堂还有家族上了,这些娱乐真的不太精通,都说善于下棋的人,善于谋,可也得有这个时间呀,清气书画那都是陶冶情操的玩意,要有钱有闲的。老尚书不缺金银这些俗物,可唯独没有闲暇时光呀。
所以老尚书虽然爱棋,可这棋下的真的不是那么出色。说白点那就是一个臭棋篓子。
往日里同儿子们下,儿子们自然不会太刺激他老人家,偶尔能同圣人下盘棋,就这点本事都不用在圣人面前故意留手的,输的没有比老尚书更轻松的了。
杜老丞相都羡慕老尚书这份棋艺,至少面对圣人的时候,轻松多了,真的不用故意相让。人家从来不用费这份脑筋。
至于圣人吗,不太愿意同这位老尚书往就是了,没难度。
老尚书不认为芳姐的棋艺比他老人家能高到哪去,要知道这丫头的从来不做正经事,没事的时候挖泥巴都没听说过下棋的。更没有听人说过,他们华府四娘有什么过人之处,估计琴棋书画都稀松平常。
所以说的比较托大:‘那就把本事亮出来,让老夫见识见识好了。’
好吧芳姐当真了,至少不能在老头跟前输的太惨,让老头太过看不起人。
结果就是,老尚书输的比较惨。结局两人都有点接受不了。
芳姐的脸色不要太精彩,就她这点本事,竟然能赢棋,真心的就没想过呢。忍不住抬头打量这位祖父,不是故意让着她呢吧,话说换成五娘还有可能,对她,老祖父有这么慈爱吗。
就看到老尚书脸色更加难看了,那么冰凉的棋子握在手里,竟然还脑门冒汗。原来真的棋艺不佳。
芳姐恨得咬牙,就现在这个棋盘上的局势来说,她就是想输,那都为难。看来今日的马屁又拍在马腿上了。
现在流行一句话,你要是当真,你就输了,换在她这里,当真的后果是惨了。
咋就不知道他家几乎可以被膜拜的老祖父,棋艺不咋样呢,没听人说过呀。
话说这种事情,知道的也就华府的几位老爷还有小郎君们,谁会没事蛋疼的把自家祖父的软点,往外散播呀,肯定没人提的好不好。
老尚书一心都放在棋盘上,这么冰凉的棋子,竟然带不来凉爽,可见心不静,还焦躁。
芳姐看着眼前的局势,心说怎么收场呀,估计老头要翻脸的,比较委婉的开口:‘算了,天热,换个地方重新来好了。’
在芳姐看来,这台阶多好呀,完全是为了给老祖父面子,为他老人家着想。
偏偏人家老尚书不领情,冷着一张脸,输了跟赢了一样的拽:‘哼,浅薄,猖狂,就这点本事,也好意思在老夫面前出手。就在这里,老夫还不至于输不起呢。’
芳姐气的咬牙,连棋盘上的形势都看不明白,还敢这么猖狂,幸亏老头退下来了,不然他们华府还不得被带沟里去呀。是不是该让老头明白明白他的真实实力呀。
气被斗起来了。芳姐给自己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收拾这位老祖父,为了华府好,为了老头不至于错估自己的形势,她这也是不得不站出来让老头认清事实。接下来老尚书就是个被虐的。而且是完虐。
在老尚书不服输的挑衅下,虐了一盘又一盘。
芳姐还能在老尚书脸红脖子粗的挑衅的时候,说上一句,都是祖宗庇佑,祖父您老人家辛苦,给子孙创造的条件好,孙女才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把琴棋书画学的都还能看。
老尚书的心火可想而至多麽的旺盛,合着他辛苦一辈子,就是把子孙给培养出来,专门坑他的,怎么就那么让人上火呀。
在老尚书平心静气想要翻盘的时候,芳姐还能在加上一句,好久下棋都不能这么痛快了,都是拖了祖父的福气,祖父大人棋品当真是让孙女敬仰,佩服。
棋艺不好,能夸的只能是棋品了,在老尚书的理解里面就是,这丫头再说他,棋艺不咋地,可别把棋品在给丢了。真的不能再友好的玩耍了。老尚书内心已经流泪满面了。
等华二老爷同池二郎回府的时候,芳姐忧愁的回了院子,棋盘还有棋子都没有送出去,老尚书看到这东西就窝火,能收下就怪了。
华二老爷欣慰:“我家芳姐就是懂事,可是去陪你祖父他老人家了,他老人家可还喜欢。”
芳姐很对不起他爹,委婉的说道:“陪倒是赔了,估计不太高兴,祖父他老人家,不太容易讨好,闺女曾听谁念过一句诗文,‘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才到腮边,’闺女出来的时候,祖父的脸色这句诗倒是能形容出来一二。”
华二老爷吸口气,张着嘴巴半天没回话,这是多不高兴,脸色才能耷拉这么长呀。
池二郎摸摸下巴颏子,扭头当做没听见:‘我去看看胖哥从学堂回来没有。’
华二老爷面对自家有些失落的姑娘,纠结的安慰到:“我家四娘学问不错,这诗文还好。”
芳姐没心思跟老爹解释,诗文是他抄来的。讨好他家老尚书的事情,她还要仔细的规划一下的好。不能在像这两天一样弄砸了。
华二老爷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失落的闺女了,当然了现在好像应该去安慰他爹才对:“我家芳姐能够想到去陪祖父下棋,很是不错,你祖父定然知道你这份心意的。”
芳姐想想自己一时冲动之下,把老尚书给虐的,真心的不太敢想,老尚书此刻的心情:“哦,但愿祖父能明白吧,不过不强求的。这棋盘什么的,先放在爹这里,给老祖父保存着好了。”
华二老爷总觉得闺女这话听着不对劲,可面对自家老爹不给面子,送礼都不收,还是觉得对不起闺女多点,直接让弄墨在次把棋盘什么的收拾好:‘放心,大概祖父只是觉得东西太贵重而已。‘
芳姐真心的想说不是,可惜华二老爷已经带着棋盘去找他老爹讲道理了。但愿吧。
池二郎带着胖哥过来,单手拉住夫人,看着岳父不在了,才开口说到:‘不曾想,夫人的诗词还不错。’
芳姐:“你在落井下石吗。”然后同池二郎把今日的过程草草的说了一番。
池二郎也很无奈,安慰芳姐:“谁曾想,祖父他老人家竟然不精通此道呢。算了,不要太为难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事,咱们孝顺咱们的,心意到了就成,祖父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早晚会知道夫人的好的。”
芳姐心说谁在意他怎么看自己呀,可不是为了老爹吗:‘还是在试试好了,这些耐心精力,就是讨好一个俊俏郎君都也该手到擒来了,怎么一个老头这么固执呀。’
池二郎在边上黑脸了:“原来夫人还有这等闲情逸致,不知道哪家的俊俏郎君,让夫人如此青睬呀。”
芳姐皱皱鼻子:“怎么就这么酸呀,不谁家的醋瓶子倒了吧。”
然后抱起身边的大儿子:“来吧,池家的俊俏小郎君,咱们去看你小舅舅去。”心情好了许多。
池二郎在后面挑眉:‘还算是夫人有眼光,满京城最俊俏的郎君都在咱们府上呢,夫人可把眼睛放亮一些,莫要看错了地方。’
芳姐翻白眼,回头的时候笑面如花:“夫君说的是,为妻眼睛里面的就是,满大梁最俊俏的郎君。”
说完还把脑袋往前凑凑:‘看到眼睛里面的俊俏郎君了吗。’
池二郎看到夫人眼中的倒影。忍不住脸色爆红,这女人怎么当着儿子的面就调戏上了:“咳咳,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剩下芳姐领着儿子,抬头挺胸的,看吧她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大小两帅哥都能搞定,就不信搞不定一个老头。
华二老爷哪里,在老尚书跟前陪着小心。
老尚书:“怎么过来看看老夫是不是被那丫头给气死了。”
说话就这么冲,让华老夫人都跟着忧心了,怎么四娘陪了老头一天,还陪出来了火气呢,这人太不容易讨好了,太为难孩子了:‘四娘还是不错的,耐心的陪你大半日呢。’
华二老爷在边上:“都是那孩子应该做的。”
华老尚书:“啊呸,那是他陪老夫呀,老夫可不敢当,老夫那是给你家才女练手呢,多有本事呀。怎么不去棋社里面露露脸呀。满京城的才女,老夫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呀。”
就差没说赢了他老人家一盘又一盘了。
华二老爷真心的有些纠结,他爹怎么有点不讲道理呀,怎么就说得出这么任性的话呢:“那孩子好,也是您老人家抚照出来的,都是拖了祖宗的庇佑。”
说法不一样,可父女两人意思差不多,老尚书觉得胸口堵得慌,还是那个意思,自己费心费力的培养出来一个专门气自己的玩意,多糟心的认识呀。华二老爷这就是来补刀的,注定老尚书从早到晚都要心气不顺。(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一章 败北(求月票)
华二老爷从身后拿出来芳姐才才没送出去的棋子:“孩子孝顺您的,证明孩子有心,您收着就是,不用跟他们客气。”,
老尚书都想把东西扣儿子脑袋上,他那是客气吗,诚心的过来给他老人家添堵的是吧。就说父女两人没有一个省心的。
华二老爷非常的忧心,自家老头明显对闺女有偏见,可怜他家闺女一片孝顺的心意了。
华老尚书磨牙,回头就对着老夫人说道:“明日去寺里拜拜,二房那对父女,怕是与我相克。”华老夫人忍不住:“说什么呢,咱们华府万事顺遂,在没有不如意之处,说什么相克呀。芳姐那孩子难得的赤城,看看这满府的儿孙,谁又闲工夫陪着你下了整整一天的棋呀。你还不知足。”这不是没事乱折腾吗。
老尚书瞪眼,这日子没法过了,这还顺遂呢,顺遂个屁呀。那是陪他下棋吗,那是诚心的过去想气死他呀。
可这话能说吗,能在老妻面前说自己输了一天,还气量狭小,险些气死吗。当真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面咽,憋屈死了。明日就把大门关上,再也不要看到倒霉孙女了。
不过到底也知道这么折腾没有道理,回头还得让人说一句好日子过够了,瞎糟呢。忍了吧,认了吧,老尚书憋着火到底让人把一副上好的围棋收到了库房里面,有生之年都不想看到这个糟心的东西了。
华老尚书的喜欢吃荤的,芳姐孝顺老头的方式就是给他吃素的,饮食习惯多重要,必须调整呀。
真的为了他好,身边特意带着神医告诉老头,吃素那是为了他老人家长命百岁的。唯恐老头不重视这个问题,各种利害关系,还有病例给老头说了那么一遍。老头看到荤的就心肝颤,可说吃素就吃素,谁受得了呀,差点没得厌食症。糟心的一塌糊涂。
所以这件事情那是费力不讨好。老尚书一点没有体会到孙女对他森森的爱意。
老尚书喜欢下棋,可不愿意输,除了芳姐,其实真的不太有人同这位祖父下棋什么的,太为难智商。
芳姐有耐心,不过每次都把老头气的消化不良,芳姐同老尚书说了,这样生气没什么不好,省的回头突然被儿孙气一下,弄个半身不遂的什么的,只要适应性攻略。
老头听到芳姐这话,气的嘴角都歪了,就是芳姐身边的神医都被他家夫人惊人之语给弄的懵了。
老尚书单手指着芳姐:“你说的是人话吗。”
芳姐:“你问神医好了,肯定不会空穴来风在,这种事情不好信口开河的。”
身边的古大夫,心说您这真的不是信口开河吗,只是躬身同老尚书解释:“虽然还没有什么确实的理论依据,不过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气大伤身,大喜大怒确实不利于养生。夫人这法子虽然说冷僻了些,倒也不是不可违。不过都要适可而止的。”
后面这话总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医德。也是劝着夫人,别这么气老尚书了,感觉当夫人的祖父真的挺不容易的。
老尚书就这么把这口气忍了,谁让她还弄个神医在边上佐证呢。
弄了这么一个气人的玩意在身边晃悠,人家竟然还是打着孝顺,为了他身体着想的旗号,多少年没这么败北过了。
老尚书那是什么人呀,这么被动的挨打,那就不是他老人家的风格。
老头醒过闷来,也不再轰人了,不过开始变着发的折腾芳姐。你可以用孝顺的名誉折腾我老人家,我老人家自然可以用调教的名誉折腾回去了。看谁的手段更高。
老尚书也不是一点还手之力没有的,把芳姐拒在书房里面写大字。养神静气,很好的消闲活动。还没人能说出来什么。
多少年没受过这罪了,芳姐忧愁了。他爹当年都没有这么要求过她的。
老尚书在边上冷笑:“都是祖宗余荫,才让你们有这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生的把字写好,好歹那也是门面,别给你爹丢人。”
这话似曾相识,不过稍微改动了些。被人家给扇回脸上来了。
看着芳姐憋屈,老尚书心情好,看得多了就明白了,原来倒霉孙女在这上都投机取巧的,写的不错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字。
亏得他家儿子还有脸说他家闺女字写的很有风骨呢,都是屁呀。
老尚书都不顾上大局为重了,只觉得这样也好,至少拘着芳姐写字的时候,理由充分多了,心情舒爽之下,自己也开始奋笔疾书,一起哈成,心情怎么一个好字可以形容呀,
芳姐是个孝顺的,在边上真心实意的同祖父一样的高兴,原来他家祖父喜欢写字。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讨好方式。
第二日芳姐特意去公主府求了一副程大才子的字,早早的到书房,把字同老祖父的一起挂在最明显的方位上,左右欣赏了好半天,没看出来个什么效果,谁让老头喜欢呢,就当是孝顺老爹了,心说终于能讨好他老人家了吧。
老尚书到书房,难得看到他家孙女这么主动的过来,也不知道一大早晨高兴地什么劲,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再抬头看到墙上的两幅字,跟着脸就黑了。这是诚心过来打脸的。
老尚书一口气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的:“好,好,好得很。”
芳姐还舔着脸说道:“就知道您会喜欢,等回头四娘再给您寻来几幅,听说杜老丞相的字也很不错的,不如孙女再给您去丞相府求一副来。”
老尚书咬牙切齿的瞪着芳姐,:‘好本事,倒是小瞧了你,丞相府,公主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