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军本人倒是没有露出此意,不过有两个内地商人这些日子一直没闲着,经常在城里有意接近种植户。这点伎俩岂能瞒过小人的眼睛,自打他们踏入湟州城那刻起就已经被盯上了,最终发现还是和监军的家人有私下接触。”

    在湟州这一亩三分地上,和洪涛正面对抗还能借上朝廷的力量,一旦转入桌面以下就只能全面被动了。

    这里的军方被大规模清洗之后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状态,还有苗魁的亲从官和溪罗撒的蕃兵看着,半点胡思乱想也不敢有。

    为数不多的宋人百姓更不会掺合这种事儿,他们以禁军家属和商人居多,趁着政策好赶紧做买卖挣钱还忙不过来呢。

    各族蕃人根本不会买外人的帐,洪帅司来了之后让他们看到了过好日子的可能,而且不是光说还有实际举措。有现成的好日子不过,谁会跟着另一个不熟悉的宋人大官闹?

    朱八斤是谁?他可是古代有黑社会性质团体的老大,干别的都是副业,了解官府和街面动向才是本行,现在又披上了合法的官衣,玩起这套更是驾轻就熟。

    “……这就有点意思了,继续派人盯着,本官倒要看看他想干什么。另外把这张纸条带给王二,顺便告诉你的人千万不要靠近花房。”

    洪涛拿起笔在纸上画了很多宋人看不懂的符号交给朱八斤。这玩意就是洪涛自创的密码,它其实并不高明,无非就是一些数学计算题,最终得出的数字再去翻密码本,就是一个字或者一个短句。

    但用在古代中国真是太好使了,没学过初中代数几何的谁也看不懂,光阿拉伯数字就能难倒百分之九十九的宋人。

    纸条上写的啥呢?很简单的两句短语:三级戒备、格杀勿论!

    意思就是让留守湟州城的王二带着儿童团提高花房的警戒等级,凡是遇到危险,不用请示,随便杀!

    现在洪涛不得不对这位王监军重视起来了,神宗皇帝肯定不会派他来查看花房,因为这件事儿至今还没解密,恐怕永远都不会解密。琼林苑就有类似的花膏作坊,想看随时可以看,没必要千里迢迢再多让一个不相干的人知道。

    如果不是皇帝授意,这位王监军一到湟州就对花房起了窥视之心,背后必须有人指点。会是谁呢?王安石、司马光、裴英和他们一脉的人都有可能。目的嘛,洪涛觉得无非就是两个字儿,权钱!

    自己私下售卖花膏获得的利益让谁知道了都得心动,利用这些收入自己建立了三处乌金行、在湟州干得风生水起,不需要朝廷一分钱补贴。这还是产量有限,如果扩大种植面积,不用多,两年就能富甲天下。

    现在朝廷里肯定有人已经大致知道了自己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是王中正的湟州之行就多了个任务。他们要摸清自己底细,肯定不是为了帮忙,很可能是要找到弱点然后以此打击自己。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明面上抓不到自己小辫子,就开始琢磨釜底抽薪。看来自己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不见得是钱,也可能是权。

    “谁能告诉我,这些是什么?”既然有了化学实验室,洪涛就不能让它荒废,继续上课吧。

    “纯碱……”

    “这是石灰……”

    “有点像沙子……”

    “这是……哎呦!”桌子上放着四个瓷盘,里面各有一小堆儿粉状、粒装物。孩子们挨个上来辨识,有用眼睛看的,有用鼻子闻的。

    宸娘也混在其中,前面三种原料太简单,她不屑于去争着回答,第四种看上去比较陌生,居然不认识。刚要伸舌头舔舔,后脑勺就挨到了重击。

    “以后少和你莲儿姐学,什么都靠舌头,这是砒霜,不怕毒死啊!”打人的肯定是洪涛,不光打,还揪着宸娘的脖子把她从桌边拉开。

    “大人用此毒物何用?”高俅已经可以下地了,洪涛给他做了一架拐杵着。既然是青年团员,就能听课。

    “自然界里很多东西都是带毒性的,除了能当做毒药用之外,还有很多别的用处。好了,我来给出答案,这是纯碱没错,石灰也没错,沙子的定义太笼统,这种亮晶晶的沙子叫做石英砂,更准确的名称是二氧化硅。高俅,我说的你都记住啦?”虽然已经确定高俅很值得信任,但只要一想起他的名字,洪涛忍不住就要针对他。

    “……学生只是想不通,大人这些名字是从何处而来,透着古怪……哎呦!”高俅确实没做笔记,而是皱着眉、眼珠不时的向洪涛瞟一眼。

    但还没解释完腿上就挨了重重的一脚,他连头都没回就知道是谁踢的,立马不吱声了。

    王大怒目圆睁的站在高俅身后,对自己这个未来夫君的表现非常非常不满意。质疑官人就是大罪,放在儿童团里饿两顿饭外加打扫一旬卫生是没跑的,保不齐还得连累同组的队员一起受罚。

    “别踢腿,他脚上的伤还没好……”洪涛没有示意高俅的行为该受到惩罚,还关心了一下他的伤势。

    “谢过……”高俅很感激,这位帅司大人恶名在外,不过对自己人真的不错。亲手给自己治伤、亲自给自己换药、还教授自己知识。

    “打坏了还得官人我动手医治,要打就往脑袋上打,以后上课的时候带跟短棒,用手打疼。”

    可惜感激之情还没油然升起就立刻消散了,帅司大人不是关心自己的伤,而是怕麻烦。当着孩子的面就这么评价自己,太让人没面子了。

    但没面子也比没命好,此时在高俅眼中帅司大人又成了恶魔,既然自己对抗不了那就只能忍着。

    “起火!”接下来的实验挪到了院子里,墙角有个深入地下半米多、地面上半人多高的小砖炉,也看不出是干什么用的。

    洪涛把按照比例配好石英石和石灰石粉末放进了耐火砖垒砌的凹槽中,再封闭了大部分炉门,只留下观察孔,才一声令下。火焰顿时就从地下炉膛里窜了出来,还带着一股子怪怪的味道,帅司大人说这叫汽油味儿。

304 高大上() 
“挨个过来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有了汽油助威,再加上脚踏式鼓风机,焦炭燃烧的速度和温度明显有了提高,不大会儿炉边就有热浪扑面。洪涛一直守在炉口,通过观察孔盯着里面,当发现变化时才让孩子们逐个过来。

    “呀!这些砂子都被烧化了……”孩子们很容易发现了炉内的变化,原本亮晶晶的石英石不见了,白乎乎的石灰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团灰乎乎的东西,说液体不是液体,说固体又有些许蠕动。

    “二氧化硅的熔点非常高,想把它烧化很困难。所以官人加上了石灰,这就和炼铁矿是一个道理,它应该叫做什么?”发现变化并不是目的,洪涛还有问题等着。

    “助溶剂!”话音刚落宸娘就给出了答案,脸上全是自豪之情。

    “宸娘说的对吗?”洪涛很无奈,宸娘的学习速度太快,但又不能不让她抢答。

    “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肯定着,只有高俅没抬头,他正玩命记笔记呢。

    如果说在身体上和孩子们比并不太落后,那在知识上就差太远了,很多课程他都听不懂,只能靠王大私下里补课。

    “现在看官人的把戏……我把纯碱再加上……”洪涛拿起搅拌铁渣用的勺子,放上纯碱伸进了炉膛。

    “化了!化了!像是热饴糖!”这次又是宸娘在抢答,还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

    炉膛里的那团东西再被纯碱融合后明显降低了粘度,已经无法成型,软塌塌的彻底成了一团粘稠的液体。

    “那么纯碱也是助溶剂,进一步让二氧化硅溶解成液态。但有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些黏糊糊的液体太浑浊了,里面不光有杂质还有很多小气泡。下面官人就用砒霜继续变戏法,看仔细啊……”

    最后一种原料又被铁勺加了进去,还用钢钎不停搅拌。砒霜很快就融化了,和那些液体融合到了一起,然后奇迹就发生了。液体越来越纯净,杂质和气泡都不见了。

    “这是水晶……大大、大人在造水晶!”高俅终于能抢答了!

    他好像见过类似的东西,和苏轼来湟州时长公主给驸马的包裹里就有几片水晶,虽然一个是固体一个是半液体,但颜色和透明度很像。

    “水晶?亏你还在开封城里混过一段日子,看来也没混出啥名堂。看好了啊,答案要揭晓了!”洪涛拿起一根细钢管伸了进去,半液体遇冷又粘稠了些,粘在钢管的一头被带了出来。

    此时洪涛把钢管一头塞进了嘴里,鼓着腮帮子瞪着眼一边吹还一边转。钢管顶端的那团半透明液体居然像吹泡泡般的鼓了起来。看着半液体越来越透明,洪涛又把钢管伸进了炉膛,让它的温度不要降的太快,接着吹接着转。

    “快拿剪子剪断!”几分钟之后,面红耳赤的洪涛终于不吹了,钢管顶端已经出现了一个花瓶般的形状,半液体也成了软塌塌的固体,可以像面团般的被剪刀剪断。

    “大人做的莫不是西域琉璃!”高俅又有了新想法,这种透明的器具他也见过,很是贵重,只是拿不准到底是不是。因为琉璃比较硬比较脆,可眼前这玩意有点软。

    “这次还算有点见识了,但这不叫琉璃,应该叫玻璃。只是官人吹制的本领有些瑕疵,外形不太美观。”烧造玻璃洪涛早就会,只是因为原料和人手问题一直拖着,更主要的是没有需求。

    烧造玻璃贩卖这倒是个来钱的好买卖,可惜洪涛不缺钱,再好的买卖也没有贩卖花膏来的暴利。现在他有需求了,还挺高。

    化学实验离不开玻璃器皿,望远镜、雪镜、六分仪也离不开玻璃。有了初级炼油技术之后,煤油灯、汽灯也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还有一种比较原始的化学引信,必须得有玻璃管才可以制造。

    “小人愿习吹制之技,请大人赐教……”高俅也觉得帅司大人吹玻璃的功夫不如吹牛逼厉害,这个花瓶吹得歪歪斜斜,白白糟蹋了一块好料。

    “什么小人、大人的,自称学生,称呼官人,说这么多遍都记不住,笨死你,还想学官人的绝学,痴心妄想!”洪涛还没说教不教呢,高俅后脑勺上又挨了一巴掌。王大真听话,不踢腿了,改打脑袋。

    “哎,王大,他虽是你夫君,但也是男子汉,在外人面前要留有脸面,以后不许随意打骂。大上为何对此物情有独钟,说来让官人听听。”王大是好意,但她不太会和人相处,更不知道如何处理夫妻关系,洪涛还是要提醒提醒。

    官人、学生的称呼是为了区分家人和外人,这是儿童团、青年团的特权,她们也以这种称呼为傲。另外洪涛还给高俅起了个表字,算是他正式加入青年团的见面礼。

    别小看表字,它代表着一个人的阶级,普通百姓和劳动人民没有表字,一般都是由有学问的长辈、师长赐予。

    洪涛赐予高俅的表字比划很少,也很怪,叫做大上。含义洪涛倒是说了,大是表示高俅能在冰天雪地里逃生,属于福大命大造化大;上则是鼓励高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做个人上人。

    但这都是洪涛的瞎话,他给高俅起的表字狗屁含义都没有,完全出于好玩。高俅、高大上!每当想起这个名和字,洪涛就忍不住乐。

    “小……学生想为官人吹制出漂亮的酒器,拿到开封可以换来财物。”高俅说得很简单,他是想帮自己的老师多赚钱。到底是玻璃还是琉璃无所谓,反正以老师的吹制技术,再晶莹剔透的材料也是白瞎。

    “看来当贪官也是需要天赋的,喜爱财物又能吹,为师很看好你,使劲儿吹吧。”没事儿挤兑挤兑高俅成了洪涛的乐趣之一,他现在已经是残疾人了,当官肯定不合适,当兵也没啥前途,确实需要学门手艺。吹制玻璃放到后世不算啥,但在此时必须是一门绝技,很高大上嘛。

    洪涛做出来的玻璃略微还带着一些黄色,透明度一般,想要获得完全透明的玻璃,必须要再加入一种澄清剂,它的名字叫一氧化铅。

    这是一种黄色结晶粉末,由金属铅溶解和空气氧化制成,再用纯碱提纯,经过干馏后获得。制备难度不是很高,原材料也很好找,但洪涛没有去做。

    因为一氧化铅的毒害作用比砒霜还大,在没有安全过滤装置时,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都很容易让人铅中毒,太危险没必要。

    但现在有需求,危险也就可以克服了。洪涛想了一个避免中毒的办法,就是让那些夏人俘虏去烧制一氧化铅。

    难道夏人不会中毒吗?必然会,可是要想推动科学进步总得有人献身,洪涛很大方的把这份荣誉分给了俘虏。

    不仅仅是这一份,以后还有很多份。化工业通俗点讲就是在制造各种毒药,一个比一个毒性大,有再多俘虏也不够消耗的。

    通过这件事儿,洪涛觉得自己之前的做法有些傻。干嘛要把夏人溃兵都冻死、饿死在茫茫雪原上啊,他们应该有更高大上的死法。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让死亡变得比较有意义呢。

    在一氧化铅还没制造出来之前,玻璃的烧制也得进行。试验器皿并不需要那么透明,甚至模样难看点也没关系。顺便也帮高俅练练吹的本事,等他能吹得天花乱坠时,完全无色透明的玻璃也就差不多可以烧出来了。

305 钢板弩() 
但这个过程就不用儿童团和青年团全体继续跟进了,她们只需要知道玻璃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就可以,再精细的过程会由专门挑选出来几名化学天才负责,再加上一个高俅。

    剩下的团员都要去当教官,学生就是二千厢役。他们里有一少半是经历过马尾城战役的,剩余一多半是近期从湟州各寨堡抽调过来的。

    大冬天的也没有农活可干,留在寨堡里也是浪费粮食,洪涛打算给这些厢役来个冬季集训,看看自己改造厢役为战兵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谁来训练这些厢役呢,只能由儿童团和青年团的孩子们接手。蒋二郎的特种部队也在扩充,而且开春前就要出征,时间紧任务急,抽不出太多时间兼顾厢役,顶多是隔几天带着这些军事化农夫来次长途拉练,顺便教他们一些作战的常规技巧。

    大部分时间里厢役们都要被一群孩子统领,每天先学习两个时辰文化课,识字和简单的数学计算必须会。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进行队列训练,不光是为了站队整齐,而是在磨练他们的纪律性。

    新军的首要素质不是身强体壮,而是守纪律听指挥。因为新军的作战方式和使用的武器都不同于以往,对士兵的需求自然也得跟着变。

    说起新的武器,洪涛对工匠们很是满意。首先是王大头,别看他废了一只右手,反倒因祸得福,脑瓜子更灵光了。估计是供血更充足的原因,毕竟右胳膊的血液闲下来不少,很可能都涌进了大脑。

    这几个月他在湟州的工坊里除了制作霹雳弹和火箭之外,也没忘了琢磨琢磨已有的各种武器该如何改良,让它们使用更简便、威力更强大、携带更方便。

    其实我们祖辈的发明创造能力一点不比别人弱,只是由于没有系统的科学环境,工匠的地位又一直不怎么高,才让后辈逐渐失去了创造的热情。

    洪涛并没带给他们太多知识,但打开了一扇门。只要进了这扇门,工匠们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不懂的,也还有这么多可以去琢磨的事情。

    还不是瞎琢磨,任何一项改进都会成为评级的依据,然后为自己和家庭带来切实的好处。有好处的事儿没人会拒绝,就算是学徒工在劳累之余也会畅想一下自己所熟悉的东西,看看能不能找出有用的细节。就算不能以此一飞冲天,往上提两级也是大好事儿。

    所以说吧,制度这玩意非常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制度确实能让坏蛋从良,而一个坏的制度真会把好人变坏。这和人种、文明程度无关,也和国家无关,全世界、全人类都一样。

    钢板弩,这就是王大头联合彭大等一干工匠在神臂弩基础上改良的,它和神臂弓最大的区别就是弩臂。

    不管是夏人的神臂弓还是北宋的神臂弩,弩臂都是用牛角做的。这玩意属于天然材料,每头牛和每头牛的牛角质地都有细微差别,即便是同一名工匠制作,最终的成品也会有区别。

    而且用几层牛角、骨胶粘合成型的弩臂还不是全天候的,受环境影响很大。气温太低容易开裂、气温太高容易变软、湿度大了又会开胶变形,使用起来有诸多限制。

    比如说下雨天弓弩会不好使,甚至雾气太大都会降低传统弓弩的威力,并对弓弩的寿命有很大影响。

    王大头原本是个铜匠,有一手非常精湛的金属加工手艺,到了驸马府之后又专攻钢铁工艺,很像是后世的钣金工外加一些钳工技能。

    武老四的儿子武强无意中搞出了弹簧钢,一跃成为大匠,这对王大头的刺激很大,对创新这件事儿也就格外上心。

    炼钢炼铁他自问追不上武家的本事,于是就把精力集中到金属加工上来。这玩意弄好了也是一门手艺,只需看看驸马弄出来的表面渗碳甲胄和轴承,就知道其重要性了。

    选好了方向,还得有具体目标,去改进什么呢?王大头最开始打算在驸马车上下功夫,看看能不能让车体结构更坚固、重量更轻、行驶更平稳。

    可是搞来搞去才发现,如果没有合适的路面,驸马车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质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原本用作减震系统的钢板弹簧是个好东西。既然这玩意弹性那么大,可以承受几百斤的重量不断拉伸,为何不能缩小一下尺寸用在弩臂上呢?

    驸马车是好东西,驸马和夏人作战肯定需要,可神臂弩照样是作战需要。如果能把复杂、娇气的传统弩臂换成可以大量生产且随意加工的钢板,应该也会对驸马有很大帮助。

    可是想改进神臂弩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他就把这个想法和武家、彭大以及几个主要助手讲了。大家的意见只有一个,凡是有可能对驸马提供便利的事儿,就是工匠们最高的追求。不管能不能成功,干!大家一起干!

    于是一个课题攻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