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记住一件事儿,在对待敌国的态度上,只要是大宋人就该一致。互相之间有什么龃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和对外作战混为一谈。既然已经打退了西夏军队,那本官依旧要为陛下重新守住凉州城,诸位可愿随本官一起为国出力?”

    经过了这场大战,洪涛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对朝廷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但这并不是可以消极对抗的理由,自己卖命打仗也不是为了那些政客。事情一码归一码,该完成的工作依旧要完成,该涨的教训以后当然也得记住。

    “末将愿追随大人……”这次居然是蒋二郎先表了态,他应该是最不待见大宋朝廷的,也是被大宋朝廷伤的最深的。

    “末将原本就不是宋人,谈不上朝廷如何对待,自然也是以大人马首是瞻。”

    讹力命也没落后,说的挺实在。大宋朝廷如何关他屁事儿,要是没有帅司大人看重,估计谁也不会搭理他这个要人没人、要地没地的敌国叛将。

    “妾身也要去凉州!”富姬没跟着蒋大郎和王大头他们一同返回,甚至都不打算瞒着身份了,红着眼圈撅着嘴像是在和谁赌气。

    “来来来……莫要气恼,本官不是好好的,身上别说伤,你看看,连一滴血都没沾,离死还远着呢。本官答应你从此以后不再去干这种冒险的事儿,吃一堑长一智嘛。娘子是本官的钱匣子,若是也去了凉州,家里可就坐吃山空啦!”看到周围一堆人异样的目光,洪涛赶紧把富姬拉到箱车后面小声的安抚着。

    “那为何还要回凉州,守住乌鞘岭待朝廷兵马到来再交与他们岂不是更稳妥。”富姬让洪涛忽悠了好几年,多少也涨了点脑子,并没相信这番解释。

    “凭什么啊!凉州是本官和新军拼死拼活拿下来的,为何要交给那些见死不救的王八蛋!他们越是盼着本官倒霉,本官就越是要多多立功,把官做得一天比一天大,没事儿就骑在他们脖子上拉屎撒尿,岂不快哉!”

    洪涛说得是无比轻松,就好像凉州城已经手拿把攥了一般,还把这么做的目的也讲得要多龌龊有多龌龊,满脸都是奸笑。

    “那若是陛下不许官人留下该如何?”一说起朝政富姬就更不好蒙了,自打见到蒋二郎之后她就已经猜到了朝廷里的那些破事儿,对驸马的未来并不看好。

    “嘿嘿嘿……这次可不是谁能说了算的,就算陛下也不敢如此决断。西夏经此一役灭国在即,你觉得这场仗那位梁太后敢停下来吗?就算攻破了兴庆府,她也得带着党项一族继续拼死抵抗。东边、北边、西边都是仇人,想活命就得打。而且辽人也不会看着大宋这么轻易就把西夏灭了国,还占据了这么一大片肥沃的土地。看着吧,这场仗很可能要打上很久。所以你不光不能去凉州,还得带着商队继续向辽人那边渗透,争取把买卖越做越大。官人有了钱和货物才会有更多兵甲利器上阵杀敌,这份功劳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为了说服富姬,洪涛都快把世界形势讲完了,没辙,不这么绕圈子就糊弄不住这个过份精明的女人。最终还把后世的歌词给抄袭了一下,这才算是勉强奏效。

    洪涛没敢把乌鞘岭再交给别人镇守,最放心的还是新军和青年团,于是胖乎乎的王三就成了二百新军的指挥官。她是王大的忠实拥护者和跟班,风格如出一辙,有新军在手真不一定比苗魁指挥的天武步军差。

    剩下的新军和天武步军进行了混编,这样能让他们更快适应新军的技战术和规矩。至于说这么做符合不符合朝廷的军制,洪涛打算谁也不说,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的把三百多天武步军给吞了。

    而且这些军人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见到了新军的作战能力之后,这些职业军人就真的心服口服了。

    那些新军半年前还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厢役,跟了帅司大人之后马上就成了百战雄狮,谁不想在这样的指挥官手下听用?

    再看看人家的伤亡,受到前后几万人的夹击居然只伤了不到百人,还没几个重伤。而在乌鞘岭驻守的五百天武步军,即便有火箭和特种兵助力,最终还是死伤近半,是否有差距一比较就知道了。

    回凉州城的过程比来的时候一点都不轻松,一路走一路搬尸体往古浪河里扔,还是冒着蒙蒙细雨和黑漆漆的夜色。

    为了能尽快赶回凉州城,这些战斗了一天的士兵都不能休息,把王大头他们送上来的新钢板弩换上,再把弹药补给装上箱车之后立马就得启程。

364 冷酷?(1040票加更)() 
“大人,南门大开城中无人……西边的营地里倒是有些动静,可是见到我们之后全都上马向西跑了,数量大概有千把人。”二十多里路足足走了一宿,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凉州城终于可以遥望了。

    照例还是蒋二郎带着剩余的特种部队在前面打探,报回来的消息很令人振奋。凉州城并没失守,西夏营地里也没有留下太多兵将。至于说北面的营地,估计也和这边差不多。

    这两股西夏军队都是打算拼命的,主力全在这条驿道和乌鞘岭前被消耗光了,剩下不多的负赡和伤兵见到宋军又杀了回来,不跑还等什么。

    能马上入城吗?还不能,从南门到驿道这片草地上除了不少人和骆驼的尸体外,还藏着不下万计的铁蒺藜。

    这玩意用着很方便,但没有选择性,敌人碰上会倒霉,自己人踩了也一样难受。它和后世的反步兵地雷是一个德性,撒的时候随手一抛就是一片,急了用火箭弹和飞机布设更快。但打完仗就是祸害,想清理干净几乎不可能。

    “这东西挺好,其实不用做这么大,再小一圈照样好用。记下来,想着回去和大头爷爷提及此事,浪费是可耻的。”看着新兵们用毛毡铺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往前挪,洪涛又有了新想法。

    铁蒺藜还得升级,不是往厉害方向发展,而是向低成本小型进化。两寸多长的尖刺有点浪费,不管是驼马还是人,只要扎伤即可,没必要非得扎透。

    “官人为何不用磁石吸引铁器的办法呢?”宸娘一边记录一边提出了她的建议,好像很有道理。

    “磁石对付不了扎入土中的铁蒺藜,最终还得用毛毡,何必多此一举。对了,以后不许用刀子威胁官人,在你满十五岁之前不管官人说的对错都要听。想自己拿主意要等到成年之后,下不为例,听懂了吗?”

    磁石的办法洪涛早就想过,可惜试过之后被否了,遗漏太多。除了反驳了宸娘的提议之外,洪涛又想起这小丫头以自杀威逼自己的情景了,这个毛病真不能惯着。

    “听懂了……官人当时的样子很吓人,宸娘有点怕嘛……”宸娘嘴上答应的挺痛快,还弄出一副楚楚可怜的表情,让人一看就不忍心再追究。

    “听懂个屁!王大,把她的刀子没收。以后再敢随便拿这些玩意给她,我就把你调回琼林苑养虫子去!”

    洪涛可不会让这个小丫头骗了,她越大越会蒙人,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语气和表情配合得天衣无缝,与自己的风格截然不同,难道说这玩意也有天赋加持?

    “都怪你,把我都连累了吧!拿来……”王大没想到会因此事吃了瓜落,一脸的不高兴,很生硬的从宸娘手中把短刀抢了回去。但是趁着洪涛不留意,又冲宸娘挤了挤眼。

    “……不给就不给,我还不稀罕呢!”宸娘手中的短刀没了,但多了一柄夏人腰间常备的匕首,皮鞘上还镶着金银宝石,看样子就不是俗物,很可能是王大从西夏将领身上搜来的。

    “大人,这些孩子以后不好管啊……”这些小动作能瞒住洪涛但瞒不过黄蜂,打小报告他是不想,得罪了大人顶多被穿小鞋,可是得罪了这些孩子,她们真敢往你碗里下毒。

    “早晚都是赔钱货,自有婆家费心,也轮不到本官多嘴。倒是入城之后得好好搜搜,以免夏人留下细作,抽不愣子给本官来上一弩,就真不用操心了。咱们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万万不可阴沟里翻船。你在这方面最明白,那就麻烦你先入城。”

    越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越懂得珍惜生命,洪涛也算是又大难不死了一次,即便死对他而言已经不算个太大的事儿了,可依旧分外上心,把能想到的危险都想了一遍,还是不放心。

    这两支西夏军队确实没留下太多人把守营地,蒋二郎转了一圈之后,带着满脸的纠结回来报告。那里面不是没人,而是没健康人,伤兵很多。

    数量蒋二郎也没仔细数,粗略估计不止五千,都是在攻城站中被射伤、烧伤、砸伤的。有些人的伤口已经发炎了,军帐里除了异味之外就是成群的苍蝇,呻吟呼喊之声不绝。

    就算是见惯了血腥场面的蒋二郎也不禁动容,尤其是被烧伤的人,满身都在往外渗水,怎么看怎么不像人。

    “本官也没有救治之法,给他们一个痛快吧。挖坑焚烧之后再掩埋,用城里的石碑给他们立块碑,刻上此战的大致经过。这些士兵是为保卫家园力战而亡,上对得起国家、下不亏欠族群,理应得到后人祭奠。”

    最终要下达杀戮命令的还是洪涛,听起来很没人性,可实际上这是最符合人性的做法。没有手术人才、没有消炎药物、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些人最终能活下来的不多。

    新军又不可能把军粮分给敌人的伤兵,更不可能腾出有限的人手去照顾,病不死也得饿死。洪涛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有白死,尽量忠实的记录下来发生的一切,让后人去看、去想、去评价。

    “大人不妥,滥杀之名不可背,还是让末将去吧,蒋大人这番话就当未曾与大人提及。”讹力命为了他那份还看不到具体摸样的理想真是卖力气,全方位的为上司谋划着一切,多大屎盆子都愿意接着。

    “不用为本官操这个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做。抓紧时间休息两日,然后与二郎把这附近能找到的村庄、牧人营地全部捣毁。但不要过份杀戮,人和牲畜都给本官带回来。”

    可惜讹力命这个马屁拍不上,洪涛不需要手下人替自己去背黑锅,因为背不过来。以后这种做法会是常态,如果可能的话还会带到辽国去。

    古人不是云了嘛,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对于一位攻城拔寨的将领而言,恶名在外除了劝降的时候比较费劲,大部分情况下应该不全是坏事儿。

    没人乐意投降自己不要紧,咱可以派人去抓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何必非要用名声这种很虚幻的玩意去忽悠人呢,忽悠来的好像用着也不太放心,平添烦恼。

    洪涛要这么多俘虏和牲畜何用?马尾城的化学实验室别看已经有所产出了,但依旧还是实验室规模,离大批量生产相距甚远,根本用不上这么多俘虏。

    而且马尾城只是一座兵营,至今也未曾屯田,除了能在附近山林里狩猎一些野味之外,所有消耗都得靠湟州供给,弄这么多白吃饭没产出的俘虏根本供养不起。

    凉州城更别提了,至今这座城市到底守得住守不住还没有定论呢,养这么多俘虏,难道洪涛也想玩西夏擒生军的套路?

    “别小看这些俘虏,他们都是钱粮啊。本官要开一场奴隶扑买会,价高者得。届时整个湟州的正式居民都可以花钱买一两个俘虏回家当牛马使用,不管是种田还是放牧,多些不需要给工钱的帮手总不是坏事儿。”

    凡事儿到了洪涛这里总能和买卖沾上关系,这次也不例外。他居然要用敌国俘虏换钱粮,还是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扑买。

    “这好像不符大宋律法……”售卖抢回来的牲畜蒋二郎能想通,也赞成。用低于市场的价格买一些回去,是继续放养还是倒卖回内地都有利可图。但直接把人也当牲畜卖,还是如此大量,就有些骇人听闻了。

365 必须是我的!() 
“湟州是朝廷特许的特区,何为特区?行先人未行之法也。再说了,凉州并不是大宋城池,何须尊大宋律法?”

    洪涛这么做并不全是为了赚钱,他只是想用此种方法间接的提醒宋人,打仗不光不是赔钱的事儿,还是赚钱的大买卖。当然了,必须要打赢,输了肯定赔,还是大赔。

    当人们从战争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之后,获利者就会天天盼着打胜仗,未获利者也会蠢蠢欲动。投入的战争军费就和做买卖的投资一样,只要经营得当再加上些许运气,不光不会赔还有盈利。

    只要大部分人不再惧怕战争,并想方设法去打胜仗时,朝廷在对外战争的问题上就不会缩手缩脚了,皇帝和大臣们也不会一提打仗就皱着眉头摸兜。

    宋人习惯于做买卖,那就让他们把优势多发挥发挥。只要有了主观能动性,以宋朝的国力和人口,再加上自己的推波助澜,真没任何一个国家能抗住把打仗当买卖做的宋人。

    “可凉州战事未平,有人愿冒此风险?”何为特区至今蒋二郎也没搞清楚,还不想去费这个心思。就算抛开律法问题,他觉得这场扑买会依旧不太可行。

    “这个嘛……本官打算先试试,到时候再看吧。不过抢掠的事情不要耽误,只要不是大宋城池,本官授予你无限权利,哪怕是吐蕃人也一样。”

    有没有人乐意跑到战区来冒风险呢?洪涛还真不敢断言。不过他已经做好了一个顾客也不来的准备,届时这些俘虏就全由自己消化吧。

    先运到渭桥镇一批,想来周家不会介意用不付工钱的奴隶采矿,武家和胡家也不会在意干粗活累活的小工是蕃人。

    然后再给湟州的工坊里送一批,是时候爆一爆产能了。自己马上就要扩充新军,各种装备弹药送来多少都不嫌多。

    最后洪涛还有一个批发的大客户,那就是王冠的叔叔。算起来他的船队应该也到了,海商向来要比任何商人胆子都大。在海船或者码头上采用一部分奴隶做工,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王家为何不乐意呢?

    就算王家也是遵纪守法的先进工商户,洪涛依旧有地方安排这些俘虏。湟州西边有至少一座石灰石山,这是跟着特种部队训练时无意中发现的。石灰石能干嘛?烧石灰呗,也就是水泥。

    这玩意胡家丑儿已经在渭桥镇建窑试烧过了,不能说十分成功也算合格,至少烧出来的水泥能用。只是鉴于渭桥镇附近没有合适的石灰石来源,更抽不出那么多人手,才暂时把石灰窑搁浅了。

    湟州城西那座山就很合适嘛,利用湟水可以推动石磨研磨石料,直接在山下建造几座煅烧窑,然后用炸药开山采石,其余的工作都由奴隶去干。

    什么污染、噪声、环境、工伤之类的问题都省了,烧造出来的水泥都不用售卖,光是渭桥镇和湟州各工坊就能消耗。当然了,不能全给他们用,大部分要运到凉州。

    这座城市真的太重要了,洪涛打算把它建城一座人工天堑。不以居住为主,而是要成为一座巨大的军营和军火库。

    以后从渭桥镇、湟州长途运输过来的武器装备、食物补给、新募兵源就全在这里集中,这座新城也将成为自己新军的主要据点。

    从这里向西可以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杀进西域地区,沿途无险可守。从这里向南能威慑吐蕃各族,只要凉州还在宋朝手中,他们就无法大规模东进。

    向东则是进攻西夏首都的一片坦途,以后西夏人就得两线作战了,不仅要防备从横山地区俯冲下来的宋军,还得时刻提防来自西边的威胁,防御难度加倍。

    但要说到进攻,洪涛暂时任何一个方向都不想去。通过这次凉州之战他算是看明白了,前面的敌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藏在背后的大宋同僚。

    这帮孙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了限制皇权阻止改革深化,甚至不惜拿国运打赌。

    宋军真的无法突破卓啰和南军司从兰州北上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兰州到济桑城也有驿道,并与凉州的驿道相通。

    沿着大路行进不过500里,骑军最慢六七日也可抵达,且沿途没有任何拦阻,唯一的天堑乌鞘岭也被新军控制。

    不管是李宪还是别人,面对卓啰城的两万多敌军,至少有好几种办法可以拖住其主力,然后派遣一支骑军绕道北上,根本不用带什么粮草,到了凉州城就什么都有了。

    可是这些显而易见的办法居然没一个人能做到,这就不得不让洪涛心里有想法了。

    再看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儿,枢密院突然以战事吃紧为由让王中正接管了湟州军队的指挥权,还封锁了边境。这一切配合得严丝合缝,要说没人背后指使真无法自圆其说。

    但是吧,洪涛还就拿这些人没辙。李宪完全可以推脱说天气不好、西夏人有增兵迹象、粮草运输耽误、青塘兵临阵逃脱等等,来证明兰州方面已经竭尽全力,却无法顺利北上支援凉州。

    而且吧,人家还能倒打一耙,指责驸马没有事先向友军通报行踪,甚至连枢密院和皇帝都没告诉,就擅自起兵突袭凉州,才造成各路军马无法及时援救。

    别说凉州城没丢,就算丢了那责任也在驸马这边,甚至兰州这边战事不利,也能把驸马拿出来说事儿。

    这笔烂账就算打到皇帝面前,大舅哥也无法完全向着自己。大部分朝臣百分之百会站在李宪一边,最终为了顾全大局还得是自己背锅。

    既然已经能把结局想清楚了,洪涛索性就权当这件事儿没发生过,除了把湟州的指挥权重新拿回来之外,啥废话都不讲。

    现在斗争已经进入了实质化,对方不再满足于在朝堂上给自己使绊子,而是忙不迭的跳出来下狠手。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换句话说,再让改革继续下去,就会触动到那些人的核心利益。

    他们最希望看到什么?就是自己带着一脸愤怒、冤屈、不甘去找皇帝要说法,然后在朝堂上炒成一锅粥。

    这样就可以找到借口影响改革的深入,有巨大争议的事儿当然要先搁置,等搞明白了再继续实施不迟。

    借此也就赢得了时间,时间这个玩意对进攻者和防御者都很重要,相对而言防御者更缺时间,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拖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