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用操心,我家也是没有孕妇、小孩的。”杨帆白了一眼。
这件宝贝他准备自己收藏,要是一般的夜明珠,自己可能看不上,但明珠里面的那团漂浮的暗影真是太神奇,好像一个被困在里面的飞鸟一样。
“可惜,可惜呀!”何探又开始他的口头禅。
他就知道,那么神异的神物,杨帆肯定不会拿出来的。得!看他的表情,还真不准备拿出来拍卖。
接下来,杨帆他们又在这里呆了两天,收获不大,这才离开。
不知不觉,又到了何探他们拍卖行拍卖的日子。杨帆作为大量宝物的主人,加上股东的身份,自然也是到场的。
因为宣传比较到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捧场,戒贪和尚他们也不例外。那家伙,早就将佛音木鱼送了回去。
“祭红酒蛊,毛瓷,还有《海棠春睡图》,这次拍卖精品不少呀!”拍卖会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纷纷起来。
齐老望着座无虚席的人,心里也是有点发虚。那么多人竞争,要拿下《海棠春睡图》真的不容易呀!那幅图他是下了决心要带回家的。
毛瓷倒还可以让一让,他家里就有两件毛瓷,品色颇为不错。祭红也让他心动,一会看情况,尽量将其拍回去。
“小帆那小子呢?”齐老左看右顾,发现就是没发现杨帆。那家伙,来之前就通过电话,表示一定会来的,但到现在都还没看见他的影子。
“应该来了吧?刚才我给他电话,比我们还早到,可能遇到朋友,还没进场。”旁边一个老人回答道。
此时,杨帆正在拍卖行的宝库之中。何探带他带宝库去看看,毕竟人家现在也算是股东之一,看一下库存也是有必要的。
“防护做得不错!花了不少钱吧?”杨帆询问道。
进入这里,竟然要指纹验证,看起来非常高级的样子。真的是一个苍蝇都飞不进去,比起自己家中的藏宝室,真是天壤之别。
“哈哈!单单是这套系统,就花了上千万,不会比银行的差很多。”何探有点自豪地说道。当然,不是那些大银行,比不了。人家四大银行的宝库,建设下来,没有上亿不行。
接着,他继续说道:“小帆,要我说,那枚九眼天珠虽然稀少,但也没什么神异之处,干脆拿出来拍卖好了。”
自从这家伙知道杨帆有一颗九眼天珠,每次见面都要劝杨帆拿出来拍卖,什么理由都有,让杨帆哭笑不得。
“以后再说吧!暂时我们的拍卖品也不缺。”杨帆开口道。
“嗯!行,我们进去,赶紧看一下,半个小时后,拍卖会就要开始了。”何探打开最后一道门,然后请杨帆进去。
整个宝库不算很大,东西很杂,但摆放得井然有序,还分区域,比如:宝石类、书画类、陶瓷类、雕琢品等等。
东西虽然很多,但杨帆看了下,真正值钱的不算很多,很多都是几万块、十多万的。超过百万的不超过五十件,超过千万价值的更是两个巴掌能数得过来。
“这个皇座算是我们这里的镇室之宝了。”何探介绍道。
杨帆看了眼,是古代的一个皇座,无论是用材,还是雕琢,都是顶级的。拿出去的拍卖,一亿几千万不成问题。
龙椅非常珍贵,在古代,是所有野心家都要争夺的座位。龙椅隐含了“第一把交椅”的意思,“坐龙椅”就是指当皇帝。龙椅的设计考究,上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
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一把,委实让杨帆微微吃惊。如果故宫博物馆的人知道,说不定要组团来劝拍卖行交出龙椅了。
“要不要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古代当皇帝的感觉?”何探开玩笑道。
这把龙椅是他秘密找到的,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弄回来。经过自己鉴定师的鉴定,是清末的一把龙椅。当然,不是主殿的龙椅,太珍贵,自己弄不来。
去过故宫博物馆的人,可能会看到展示出来的龙椅。但大家不知道,那都是仿制品。
那把龙椅宝座其实是袁世凯下令为自己制造的,但袁世凯的皇帝梦很快就碎了,所以连他自己都没有坐上过那把龙椅,而真正大清皇帝的龙椅则已经被拆散,当作废物丢在仓库里。
椅背的正中是一条龙,椅圈上还盘绕着十三条龙,龙椅宝座后方是一个大屏风,这七扇开启的大屏风除涂金漆外,上面还有百龟、仙鹤、宝象、甪端的图案装饰。甪端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据说它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碰到英明的皇帝才会俯首称臣。
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从从明朝嘉靖皇帝到中国的末代皇帝,坐的都是同一把龙椅。
当然,这里指的是正殿的龙椅,真正的天下第一座位。
杨帆眼前这一把,应该是书房的龙椅,书香气味非常浓郁,透露着华贵之气。
“单单是这金丝楠木的材料,就足以让这把椅子价值过千万。”杨帆看了一会说道。
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再加上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帝王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金丝楠阴沉木因稀少,较新料金丝楠木更加珍贵。
“嗯!我们的鉴定师估价,起码三千八百万以上。”何探点点头。
“怎么弄来的?”杨帆有点好奇。
“根据我们的推测,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他们搬走,但不知什么原因,流落民间,一直被雪藏起来。我得到消息,偷偷跟那家人接触,一千万弄回来的。”何探交代道。
感谢盛世观客的打赏!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梁山七器()
其实,这里的宝贝杨帆看了也没多大感觉。在他看来,何探所介绍的几件镇室之宝中,顶多只能称重宝,谈不上奇珍。
“呵呵!跟你的收藏比起来,肯定有差距的。”何探苦笑道。
一看这家伙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多少有点没把这些宝物放在眼里的意思。他也是颇为无奈,一个才出道不到半年的家伙,人家的收藏愣是比他一个拍卖行的宝库还要恐怖。还好,这么一个人,也是他们拍卖行的当家之一。
“哪里,哪里!”杨帆有点虚伪地摆摆手。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把琴,微微一怔。
只见那把琴被随意放置在一个格物架上,看起来有点破旧,琴的木头都有点蛀虫的现象,要修复也得花点力气。
琴不是很大,除了那些琴丝,是非常顶级的蚕丝,其他材料都很一般。
古代是蚕丝做弦,不是特别容易断。断也是从岳山处,接上还可以一直用。现代因为蚕丝声音较小,不适合用于舞台,所以改用钢丝,外面有时用尼龙缠绕。
不过,那是一般的蚕丝。眼前这些蚕丝可不一般,保存到现在还感觉到它的坚韧,甚至有冰晶般的光泽。
“呵呵!这把琴我们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都说这琴弦有点暴殄天物。”何探笑道。
一开始,这把琴是从乡下收回来的,就是看在这些琴弦非常好,才被珍藏这里。不然的话,那松木做的琴体,还表现得那么糟糕,估计没有人会看得起。
那些琴弦是天蚕丝所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天蚕丝很神秘。在小说里面,天蚕甚至是神奇的化身。天蚕丝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变态的武器,比起什么神兵还要锋利。
其实,天蚕丝是一种不需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的野蚕丝。它有着闪烁的光泽,手感柔软,被称为纤维界的“绿宝石”。
天蚕又名”日本柞蚕”、”山蚕”。它是一种生活在天然柞林中吐丝作茧的一化生四眠五龄完全变态的昆虫,以卵越冬。幼虫的形态与柞蚕酷似,只能从柞蚕幼虫头部有黑斑,而天蚕没有黑斑这一点来加以区别。
这种蚕丝,就算是在今天,其经济价值也是极高,一般比桑蚕丝高出几十倍,比柞蚕丝高50倍。其纤度比桑蚕丝稍粗,与柞蚕丝差不多。由于产量极低,仅于桑蚕丝织品中加入部分,作为点缀。
“极品的天蚕丝,非常好。”杨帆点评道。
“是呀!也不知道它以前的怎么想的,那么好的天蚕丝,竟然用在这么一张松木琴上,真是太可惜。”何探毫不遮掩地表达自己的遗憾。
杨帆听后,眼睛微微一亮,试探道:“这张琴能不能转给我?”
“呃!你要?”听到这话,何探先是一愣,随即心头一喜。
“可以的话,我不妨拿下来。”杨帆点点头。
“行呀!不过,用宝贝换怎么样?我也不狮子大开口,上次黄叔那边得到的那幅柳公权的字怎么样?”
杨帆翻了翻白眼,暗道:这还不算狮子大开口呀?这张琴放到外面,顶多就是几万块的样子。
“当然,不是直接交换,而是换你那件宝物拿出来拍卖。”何探补充道。
其实,就是将这张琴拿出来送人,希望杨帆再拿出一件宝物出来拍卖,就这么简单。
听到这话,杨帆没有意见了。
“可以。”说完,就将那张琴拿走。
不久后,拍卖会如期进行,一开始,就是一件重器。连杨帆都没有想到,那是一件青铜器。准确来说,是一方鼎。一出场,就透露出沉重古朴的气息,让在场的人均是微微一震。
在秦朝之前,鼎是国之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只能掌握在皇家的手中的。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在座各位,应该听说过梁山七器吧!”拍卖师含笑问道。
“梁山七器?”在场的再次心头一惊。
“他妈的!吓死老子了。”胡伟有点迫不及待想要上去看看真假了。
“阿弥陀佛!此宝与我佛有缘!”戒贪和尚念了一句佛语。
旁边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神经病,微微远离。这种话竟然当众说出来,会是正常的人吗?人家拍卖行的人听到,搞不好要撵走这个大言不谗的光头。
“我跟他不熟。”胡伟见旁边异样的目光,连忙撇开关系。
“现在,有请各位上前鉴赏。”拍卖师底气十足地说道。
有鉴赏能力的人都纷纷上前,围着那尊青铜鼎检查。梁山七器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当然,比不上九州鼎的。
梁山七器,是清咸丰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的七件青铜器。纹饰华丽繁缛,器型庄严厚重,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
它们是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友、太保鼎等。
这之前,国内紧紧保存太保鼎一件,听说有三件流落海外博物馆,其他的均没有下落,一度成为众多收藏家查找的目标。
为什么叫梁山七器,杨帆听说,清咸丰年间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意外地凿出一个地洞。挖开洞窟,发现里面竟然藏有七件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件件精美绝伦,一看便知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出英雄的地方又出土了青铜器,这不禁让人深感好奇,消息传来传去,人们就把在梁山出土的这些青铜器统称为“梁山七器”。
“这次的拍卖会真是值得期待呀!”
“是呀!一开始就是这种重器。后面还有失传的《海棠春睡图》等,真不知道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呀!”
“暂时还不好说,看过才好评价。梁山七器以前也是‘频频出现’,但好几次都是赝品捉弄人,希望这次不会被愚弄吧!”也有人冷静地说道。
感谢逍遥随风云、汽魌、c366097712c的打赏!昨天网络的原因,只能放在今天上传,跟大家说声抱歉!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惊心动魄()
“梁山七器出土以后,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也成了外国人垂涎的目标。在其后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这些国宝重器频繁易主,命运多舛,如今已是天各一方。”不少人都非常感概。
关于它们的铸造经过,历史上没有记载,大家无法追究。所幸的是,这些器物上铸有字数不等的铭文,正是这些铭文,为揭开“梁山七器”的神秘来历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这是商周时期,专门为大臣铸造的青铜鼎呀!很特别。”有人说道。
其他的先不说,大保鼎是最明显的例子。
大保鼎内壁上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线条清晰流畅。在我国古文字中,“大”和“太”字型一样,因此,这件鼎也被称作“太保鼎”。
“太保”是我国周朝一种官职的称谓,担任太保的人,既是周王的辅弼重臣,又是最高的执政长官,地位非常显赫,与同是辅佐国王的太师、太傅并称为“三公”。
由此,金石学家认定,这件鼎就是西周初年的重臣时任太保一职的召公铸造的。
“七个鼎,基本上都是为了纪念、表彰做出重要贡献的大臣而铸造的。”有老研究解释道。
“国宝呀!”
“梁山七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上前鉴定的人,都特别留意了上面的铭文,虽有所磨损,但看起来还是挺清晰的。
“谁认识这些铭文?”铭文是非常古老的文字,一般人还真解读不了,得请教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了。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比之同时期的甲骨文字,有着更多的有意味的创作特性,而且可以凭藉精湛的铸造技术,使优秀的青铜器文字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笔意来。
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少则如图像化的族徽,多也不过百十来字。西周的文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著名的《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大盂鼎铭》和《散氏盘铭》被称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
铭文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古人往往将国家或宗族的大事铭刻其上,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化。
因此,只要将这尊大鼎周身的铭文解读出来,就能得知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些大事,在场的人都十分好奇。
“你们让一让,让一让,我来看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拄着拐杖,在外边喊道。
大家连忙让出一个位置来,那老人带上老花眼镜,足足研究了十多分钟,才将那为数不多的铭文解读出来,大概的意思就是:佳九月既生霸辛酉,在燕,侯易宪贝、金。扬侯休、用作召伯父辛……
“这是宪鼎,上面记载的应该是燕国建立的事情,宪是一个人名,在当时也是一个召公,很有实力的一个公卿大臣。”那老人跟大家说道。
这么一来,这个鼎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是身份的证明,就好像后面封建时代,那些大官的官印一样。
而燕国作为一个公国,宪鼎就相当于国之玉玺一样重要。
“拿出来拍卖,合适吗?”杨帆有点担心地对何探说道。
何探无奈地对杨帆解释,正是因为这件重器非常要命,相当于烫手山芋,所以他才放出来的。不然,让国家知道,搞不好不声不响就被收走,那损失就大了。
现在拿出来拍卖,肯定会有人高价竞争下来,然后捐给国家。
让他无偿捐出去,绝对不可能的,怎么也得赚一笔才行。只要保证,宝物没有被外国佬带走,那就没事。
“也对!”杨帆想了会,点头道。
换成是他,要无偿被人拿走,他也会难受。杨帆自认为是个有良心的人,但从不承认自己能大义到那个程度。
“好,既然大家没有问题。那么,现在开始拍卖,底价五百万,每次加价不得少于十万。”拍卖师见气氛吵得差不多,马上进入拍卖环节。
他话音刚落,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举牌。
“六百万,那位先生出六百万,还有更高的吗?好,这边的小姐出六百五十万。大家注意了,此宝虽然是梁山七器,但独一无二,错过就没有了。”
一个成功的拍卖师,应该具备随便开口都能达到添油加醋的效果。
六百八十万
七百万!
七百五十万!
七百七十万!
……
报价根本就停不下来,一个人刚喊完,下一个人就刷新了。梁山七器的名头太大,很多人都想出点钱,搏个名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知道,这种重器,国家不会希望大家私藏的,捐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一千万!那位先生给出一千万,各位,还有更高的吗?”拍卖师在上面吆喝着。
一千万还没保持五秒钟,就被打破了。
杨帆望过去,发现一个中年人,身穿西装、带着斯文的金边眼镜,干脆站起来,报出了一千五百万的天价。
很多人都是汗颜,还能愉快玩耍吗?有你这样报价的吗?
“一千五百万!难道梁山七器,就只值这个数?”拍卖师顾视全场。
很快,也站起来一个胖子,看起来也是一个有钱人。
“两千万!还望何少成全。”
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
得!很多人直接放弃了竞价的念头。这样的大鳄出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
有人马上认出这个胖子的身份,梁国土是一个房地产商,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项目,铺得很开,资产接近百亿。
“梁总说笑了,这方大鼎本人也有大用,希望梁总割爱!”何少又加了五百万,完全不把钱放在眼里一样。
接下来,都是他们两个在死磕,周围的人都是围观得心惊肉跳。
最后,让何少四千五百万拿下,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