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那里,三人都是蹲坐在火堆旁边,离得太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周围的宫女太监一看火苗窜起老高,都快烧到两位王爷了,不由发出了惊呼,站在不远处的皇后也惊呼一声,快步走向三人,结果还没到跟前,就听朱厚照埋怨说道“兕儿,不要那么急啊,你这是要吃烤鱼还是烤哥哥。”小丫头对朱厚照办了个鬼脸,嘴里还哼了一声。朱厚炜则是对小丫头笑道“兕儿慢慢扇,扇的太急鱼会烤焦了。”小丫头准备回答,可是看到朱厚炜的脸不由笑出了声。朱厚炜和她是对面蹲着的,刚刚虽然没有烧到他,但是扇出来的木炭灰全到了朱厚炜的脸上和身上,一下子朱厚炜就变成非洲人了。朱厚照开始也没注意,现在转头一看,也不由哈哈大笑,走过来的皇后也是忍俊不禁,但还是拿出了手帕为小儿子擦脸。
朱厚炜虽然狼狈了些,但是对于母亲的关爱很享受。接着三人就继续烤鱼大业了,烤了半个时辰,弘治也处理完今天的朝政,来到了坤宁宫,看着老婆孩子都聚集在广场上,就慢慢走了过来,还让何鼎不要唱和,以免打扰他们。一看是在烤鱼,虽然于礼不合,但是在皇宫里,还是弘治说了算的,他默许了,百官也不会多说什么。
刚走到火堆旁,就见兄妹三人站起身来,原来已经考好了。小丫头的脸上沾了少量的炭灰,但还是丢掉蒲扇一下子撞进弘治怀里,抬头看着弘治,兴奋说道“爹爹,这些鱼儿是二哥和大哥在河里刺到的,我们刚刚烤好了,今晚就吃他们好不好?”弘治一手擦干净小丫头的脸,一边说道“好,好,今天爹爹就吃你们做的鱼。”转头看看大儿子和小儿子黑黑的脸蛋,和皇后对视一眼,都露出了微笑。
中国式的父母一向对于孩子都是尽力地满足,却不觉得给的太多,子女对于父母的反馈,哪怕是再微小的事情,都能让他们觉得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弘治和皇后也是如此,天子,国母说到底也和凡人一样,七情六欲都不少,最多是由于身份的原因,而不得不克制一些。对于兄妹三人的杰作,他们也是觉得很好,很欣慰。
晚饭是原本的菜肴和今天烤的10几条鱼,要不是皇后拦着,估计他们要把21条全烤完。要么是对自己劳动果实的尊重,要么是怀着欣慰的心情,最后十几条鱼都被消灭了,而其他菜肴都没怎么动。提一句,虽然是第一次烤鱼,但是味道还可以,毕竟材料是天然绿色的野生鱼。
吃过晚饭,父子三人开始了闲聊。谈起了今天农庄的见闻,父子三人很默契地没有谈到曹略。朱厚炜对于现在农庄的生产方式,佃户的生活情况大概地和弘治汇报了。弘治听完面色不由地有些发沉,现在皇太子庄田查出的这些问题,在皇帝的庄田里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呢,弘治就此决定要彻查一番。听到朱厚照说朱府的5人仅用2个时辰就差了庄田5年的帐,对于这个复式记账法也有了很大兴趣。不过在朱厚炜的阐述中了解到,这种记账方法的优点,弘治迟疑了,因为其中有一条就是这种方法会做到每一文的来龙去脉都能清晰,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出现假账的情况。优势比起现行的方法有很大,但是却不能用,甚至可以说是不敢用,为什么呢?因为牵扯到的人和事太多太广了。
太祖朱元璋出身极低,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丝的逆袭史,他对于贪官污吏时极为痛恨的,所以就定制了很严酷的法律,贪污20两就要剥皮充草,但另一方面给的俸禄又很低。拿正七品的知县来说,他的俸禄是每月七石五斗,换算成钱的话就差不多7两5钱。知县一般都要请个师爷,由师爷为他们出谋划策,查漏补缺,毕竟作为一县之长,要管的事情很多。但是师爷不是朝廷编制,他的工资要雇佣的人自己掏腰包,一个师爷月工资起码就要5两。而自己府里还有家人,作为一个官老爷,不能洗衣做饭,递茶倒水都自己来吧,那就要养家丁和丫鬟,家人的吃穿用度和家丁丫鬟的工资全要从自己的工资里发,可能吗?所以明朝官员都会其他潜规则的收入。比如到了天启和崇祯时期,你要是到了兵部任职,那么就会有每月几十到几百两的银子可以拿,银子从哪里来呢——辽饷。但是没人会去告发,你一旦破坏了规则,那么以后就没人和你一起玩耍了,到最后你只能弃官回家,甚至连家都没得回。
有没有靠着这些俸禄撑着的官员呢?有,但是少数,最好的例子就是嘉靖时期的海瑞,他就是不拿那些暗地里的银子,当然他也没去告发。再来看看他过得是什么日子。
海瑞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但是家中常年却不见荤腥。在清朝的文人笔下,他还因为女儿饿极了,吃了路人送给她的饼,结果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而饿死,当然这一段在明朝正史中没有,野史也不见,所以可信度不是很高。
但是作为一县之长,老百姓口中的“百里侯”,饭桌上却没有荤腥,可见日子过得有多清苦。
这么低的俸禄也导致了文武百官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增加暗地里的收入,一旦弘治决定使用这个复式记账法,那么要拔出的可能就是整个官场了。
放下来了新式记账法的念头,弘治向朱厚炜问道“把农庄收入管理后,你准备怎么做?”朱厚炜回到“现在的农庄是以佃户为单位的,而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那就会被摧毁的一干二净,孩儿想的农庄是一个农庄就是一个单位,里面的佃户都变成工人,当然他们做的还是种田之类的。孩儿准备兴修水利,这样面对灾害,损失也会减小。还有就是农庄里不仅是种田,还要养鱼,种果树,养牲畜,这样的话,农庄的产出也会大大增加,前期所需要的投入很大,但是朱府完全可以支撑。”
弘治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就放手去做,这皇庄你们就自己做主吧,对了,这次的管庄太监你们也自己指派吧。下去休息吧,以后你们也有的忙了。”“是,孩儿告退。”两人拱手一礼,缓缓退出。
到了坤宁宫门口,朱厚照不禁问了句“你那法子可行?”朱厚炜回到“行不行的试了才知道,大不了就损失一些钱财呗。”“那这次要派谁去做管庄?”
朱厚炜想了想“就你身边的谷大用吧,看着挺老实的,再说你身边要那么多太监做什么?”
朱厚照苦笑了一声“没办法,这是规矩,你将来也会有的。”
“到时再说,反正我跟前是不要的,身边老跟着这么一个老太监,膈应的很。回去睡觉,明日开始就要忙起来了,这皇庄主要是你的,你也别想着偷懒”
朱厚照惫懒地笑道“我负责带着小妹,你去做事吧,有什么事我给你撑腰,哈哈。”说着就跑开了。
第二十四章 计划开始()
第二天上完课,朱厚炜兄弟两带着侍卫,锦衣卫,工部的工匠还有小丫头,大约有100多人,浩浩荡荡向大李庄进发。
到了大李庄,立马分头行动,侍卫负责把原来庄里的庄客和伴当集中起来,锦衣卫负责查抄庄里的钱财,这是他们的老本行,专业的值得信赖,工匠中的绘图师负责把周围的地貌画下来,剩下的工匠就去找村老,然后把庄里的人家全部集中起来。
不一会儿,庄客和伴当就集中到了院子里,大约30多人,把院里站的满满的。朱厚照今天来的时候特意穿了太子常服,然后站在大堂的台阶上,只见他冠乌纱折角向上巾,亦名翼善冠,赤袍,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戴了一条玉带,靴子是牛皮做的,即使只有13岁,但这身行头一称托,再加上没有表情的脸,颇具威严。
这三十几人昨天被侍卫监视,战战兢兢地过了一个晚上,现在一看,原来昨天迎接得那人就是太子,庄田的正主,再一看不见曹略,就知道这是东窗事发了,连忙跪在地上,还有个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直接趴在了地上,腿还在不停发抖。
院子里也只听得到附近的鸟鸣,安静的很。朱厚照前方的台阶下左右各站了一排侍卫,都是膀大腰圆之士,别管打仗行不行,但是光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还是很唬人的,当然最唬人的还是因为他们每人都把手放到腰侧佩刀的刀把上了。
朱厚照很满意这样的氛围,朝旁边的刘瑾一点头,使了个颜色,然后刘瑾大声开口道“这位就是当今太子殿下,还不见礼?”跪在地上的就参差不齐喊道”小的拜见太子殿下”
朱厚照也没叫他们起身,而是继续说道“以前的曹略,以后不会再出现了,他做了什么,你们跟着他做了什么心里都有一本账,现在你们有两条路可选,一条就是去跟着曹略,另一条就是在这庄里做苦活,做满10年,既往不咎,若是出工不出力那就数罪并罚。”
底下有一个脑袋不灵光的还在小声嘟囔“曹公公去了哪里,我也跟着去就是了,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旁边一个和他长相有几分相似的人低声向他骂道“笨蛋,曹公公估计已经入了土,你也跟着去?”不灵光地脸色一变,忙说:“我不去,哥,我不去。”那个被叫哥得汉子白了他一眼,回头跟着众人喊道“小人愿做苦活,小人愿做苦活。”
“刘瑾带他们下去,等着安排,以后做工,他们工钱就不给了,只给他们饭食。”朱厚照手一挥对着刘瑾道。
然后刘管家就带着这些人出了院子。人一走,朱厚照忙走向村口。村口现在到处都是人,连还没种下种子的田地里也站了好些人,村里没有广场,要集中700多户人家,只能选在村口了。
人群中央位置摆着几张桌子拼成的高台,台子上站着一个工部的工匠,旁边就是朱厚炜和小丫头,两人的穿着和普通富家子弟没什么不同,此时正在看着工匠和桌子下的村老极力让人群安静。毕竟是700户人家,大约有2000多人口,乌压压的一片,每人嘟囔一句就会变成一大片的噪音。
村民自由,散漫惯了,即使前面的摄于村老的威严不说话,可是后面的人该怎么还是怎么。不一会,朱厚照带着侍卫赶到,这30个带着佩刀的侍卫以及穿着太子常服的朱厚照一到,人群立马自动安静了下来。百姓对于皇权,朝廷还是很惧怕的。
人群安静了,那就可以开始说话了。这次先开口的是跟在朱厚照边上,未来这里的管庄公公谷大用。谷大用年纪要比刘瑾小些,今年才刚40,面向忠厚老实,特别是笑起来,完全就是中年傻根,任谁也想不到在原本历史上他将在正德朝与“八虎”中其他几人争权,并能掌握西厂,成为厂花,呃,是厂公。此时朱厚照和他都上了台子,谷大用大声开口道“这位是太子殿下,都跪下行礼。”众人一听,2000多号人,站在空地上的,田地里的,一下子全部跪倒,场面很是壮观,朱厚炜不禁想到“怪不得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向往着权力,这种感觉果然让人飘飘欲仙啊。”朱厚照站在台子中央,双手虚托道“都起来吧,好好听,别说话。”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向朱厚照旁边的工匠看去。
这么多人并不能都听清楚工匠说什么,这是朱厚炜没有想到的,前世里看的那些,别说2000人,几万人作战前,将军还可以在阵前为部队加油打气,做一番演讲,此时她知道这完全不可能。不过也来不及了,先这么着吧。
只听工匠大声说道“皇太子庄田是皇庄,是归当今太子殿下所有,如今,太子殿下要收回土地,统一管理。。。。。”话才说了一句,下面的人群就沸腾了,他们都是佃户,就是租太子的田过活的,这样一把田地收回,那么他们就没了着落了,所以议论声,甚至哭声一片。
朱厚炜一看这么乱没办法讲下去了,对于工匠的大声安抚,众人根本就不听,或是听不到,就叫来一个侍卫吩咐了一句,然后30个侍卫表情严肃,手放到刀把上,把佩刀拔出一半,顿时周围的人安静下来,外圈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在喋喋不休,前面的人连忙转头焦急地说道“别吵了,前面的侍卫都拔刀了,再吵,大家都别想过完今天。”整个人群慢慢安静下来,村老这时颤巍巍跪下向朱厚照说道“太子殿下开恩呐,这田一收回,我们这些庄稼人可就没法活了啊。”朱厚照却是面带笑容“老丈请起,你们先别急,等工匠说完了,再来说话,但是中间不要发出声响,不然就讲不下去了。”
村老连忙点头“是,是,是,老朽一定嘱咐他们不要说话。”然后就让旁边的人一个个朝后面的人群的传过去“先听着,别说话”
再一会儿,工匠才继续大声说道“土地归太子殿下统一管理,原来的佃户变为长工,男丁一个月2两银子,银子和粮食可以自选,粮食按照市价,女子一个月1两银子,到年底,如有突出贡献的,另有赏赐,从今后,长工只交人头税,取消田税等其他税,明日起,还是到村口来登记注册,家里的人丁情况,自己的手艺,若是因为其他手艺被雇佣的,月钱还会更多”说完大喘一口气,毕竟老高的嗓门喊这么些话,这肺活量是一个考验。
这是人群才重新恢复了热闹,大家都在计算现在的这种方式和以前的方式那种更适合自己,这时谷大用对村老说“让他们都散了吧,记者明天来登记。”村老知道他是新上任的管庄太监,急忙点头称是。
朱厚炜等人汪管庄府邸走去,进门早有锦衣卫候着,朱厚照随意问了声“查出来了?”这个锦衣卫是个千户,连忙拱手说道“回太子殿下,总共查出金子100两,银子13万6000两,还有一些字画古玩,微臣估计应该值10万两左右。”朱厚照怒道“这个混账。”朱厚炜心里早已猜出大概,800多顷地,也就是8万多亩,10来年的产出不是个小数目,金子比较少也很正常,毕竟中国不已盛产黄金而著名,所以现在的一两黄金相当于12两银子,或是14000个弘治通宝。
朱厚炜对朱厚照安慰道“现在即使不动用朱府的银钱,启动资金也有了,也算是一件好事,别想那么多了,让人在这好好看着,我们还要去小李庄的。”
朱厚照平复一下后,才说道“恩,走吧。”
说着,留下锦衣卫10来个人在这,带着其他人乘坐马车,赶往小李庄。
第二十五章 再见李子郁()
刚进小李庄,兄妹三人一下马车,就看到了在旁等候的村老李得利,双方都很惊讶,李得利是没想到昨天来家中做客的是太子,二皇子和小公主,朱厚炜是惊讶李得利怎么知道他们会来。只见李得利跪下见礼道“老朽见过太子,二殿下,公主,昨日不知三位身份,有所怠慢,望请恕罪。”三人倒是不觉得被怠慢,而且也喜欢那种相处方式,朱厚照笑道“起来吧,老李,你叫人去吧村民集中起来,我们先上你家去坐坐。”老李没想到太子对他说话这么随意,不过毕竟是古稀之人,有些东西也就看淡了,老脸笑道“那就随老朽来吧。”说着就到了头前带路。还在路边叫了个汉子,让他去敲锣,把田里劳作的,和在家里的村民全部喊道村口。
刚进了李家门,就看到昨日的老妇正在晾衣服,看见三人和刘瑾被老李带进来,脸上也不住露出笑容,对于小丫头,她是打心眼里喜欢。可是一看到朱厚照的行头,顿时楞了一下,毕竟这年头是没几个人可以在衣服上绣龙的,能穿的不是皇帝就是王爷了。
不过小丫头的一句话打破了小小的尴尬,只见她拿着手里挎着的小包袱,小脸满是笑容地对老妇道”老婆婆,这是兕儿带给你吃的点心哦,都很软的,不怕咬不动,昨天我娘亲说要是收了人家的礼物是要还礼的,这叫。。。。。。”回头看向朱厚炜问道“二哥,这叫什么来?”“礼尚往来”朱厚炜回答。“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来。”小丫头继续对着老妇道。这下子院里的所有人都露出了微笑。老妇也笑着收下了小丫头带来的礼物。
众人走入正厅,像昨日那般坐下,老李本来让老婆去泡茶的,不过,被朱厚照谢绝了“等会就要走的,不必麻烦了,对了,老李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来?”老李笑着回答“大李庄离这儿没多远,我们村里今天正好有个到大李庄去走亲戚的,听完太子殿下的告示,立马就跑回了村里,老朽想我们这儿也是皇太子庄田,离得还那么近,估计我们村也会一样,所以就在村口等着了。”
“原来如此,那么这次庄田统一管理的事情老李你也清楚了吧,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这个二弟来回答。”说着朱厚照看了下朱厚炜。
“老朽就大胆问一句,这样管理之后对我们庄稼人有什么影响。大家还能不能养活一家老小。”老李看着朱厚炜道。
朱厚炜笑着回答“影响肯定是有的,不过都是好的影响,佃户变成了长工,一个月有2两银子,一年就是24两,除去一年要交的人头税和家里的粮食消耗,基本还是有剩余的,而且女子也能出来做活,以后男子基本还是种田,做力活,但是女子就可以负责养牲畜,家禽这等不耗力的活计,一年下来也有12两银子的入账,而且以后要是遇到灾害,村民也不会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做好安排下来的活计,就能拿到工钱,粮食。当然,若是家里只有老人的家庭,也会被分派一个力所能及的活计,不会让他们挨饿。”
老李听完,有些激动道“若是真能吃饱穿暖,那就好了,老朽现在这里替村里的谢谢二位殿下了。”说着就要起身跪下行礼,被兄弟二人扶住,朱厚炜说“不用行礼了,估计这事大家一时半会还转不过弯来,还要老李你跟他们说说,总之我们兄弟两不会让大家挨饿的。”
老李点头笑着说道“那是,那是,太子和二殿下难道还会没事来消遣我们这些苦哈哈吗,呵呵。”
朱厚照这时说道“锣声停了,估计人也聚集的差不多了,咱们也出去吧。”
然后领着众人一齐到了村口。整个过程仿佛是在重复大李庄的样子。小李庄人数较少,200户人家大概有800多人,同样是在人群中间搭了台子。在工匠说了一句后同样被打断,800人发出的声响不输大李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