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腿部是腿裙,脚上在靴子外面还有金色的卫足。

    一套铠甲差不多10几斤,在马车上快到营地时,朱厚炜帮他穿上的,当时朱厚炜心里有2个想法,一个是烧包,太烧包了,就这样的盔甲到了战场摆明了就是告诉别人“我就是大boss,快来组团刷我啊”,完全不适用,另一个想法就是,这套盔甲能卖不少钱,要是缺钱了就把他卖出去,估计能撑一段时间。

    总之站在点将台的朱厚照气势不凡,阳光在金色的铠甲上向四处折射,感觉像是天将。朱厚照先是按照军礼回礼,然后在双手虚扶,让跪下的人起来。董青海大吼一声”礼毕。“众人这才重新站定。

    朱厚照开始大声讲话,朱厚炜是已经习惯了,这位大哥正在变声期,低声说话还好点,嗓门一大感觉就像是被杀的公鸭一般,难听得很,不过朱厚炜很厚道地没有嘲笑大哥,至于是不是因为自己将来也会变声,所以才没有嘲笑那就不知道了。

    底下的新兵吓了一跳,刚还没注意,现在仔细一看,这位把总大人也就15岁左右,可以说还是个孩子,不过大人要讲话了,下面倒也没什么窃窃私语。

    只听朱厚照喊道“你们以前都是矿工,这辈子估计也就是矿工了,但是现在,进了军营,当了军人,将来就可能会有好的前程,封妻荫子不是不可能。我可以对你们说,从今往后,每月的月钱一文不少地交到你们手上,在军营里可以饭菜管饱,顿顿有肉,万一哪天有个不测。。。”说着突然手一抬指向演武场外围的家属,这些家属也有些惊讶,刚说的他们也听到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指向他们。朱厚照继续喊道”你们的父母我为你们养老送终,你们的儿女,我帮你们抚养成人。我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是我说的,你们就要做到,咬着牙做到,拼了命也要做到,能做到吗?”

    1000新兵和家属都愣住了,人无信不立,这年头的人是很讲信用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总说的那就肯定是真的。他们本来就是穷苦出身,理想都不高,只要一家子吃饱穿暖,平平安安,把总说的已经达到了他们理想的幸福生活。首先是家属中,几个年纪大的老人跪下了,边跪边哭道“大人恩德啊。”接着家属和新兵都激动地跪下了,就因为把总的这个诺言。没有人再对这个小孩子把总有什么闲话了,做官的能把话说的这么实,这么透,这么有底气,就证明了把总大人的不凡。

    朱厚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都起来吧,以后军营里不需要跪下了,你们只要听我的,就算太子来了那也得听我的,其他人都不用理。”众人又是被炸了一下,心中想到“这位什么来头,脸太子都不怕。”

    朱厚炜和48个军官差点没笑出来,这个朱厚照实在太有才了。朱厚照吩咐道“继续训练。”然后走下了点将台,到朱厚炜身边时还说道“这盔甲穿着太难受了。”朱厚炜翻了个白眼“这还难受,才10几斤,唐宋的盔甲基本都在30斤呢。”朱厚照呵呵一笑,也不搭腔。

    ;

第六十五章 启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2多个月过去了,现在已经7月了(公历8月),皇庄就要迎来今年第二次粮食收成了。

    朱厚照兄弟对于1000新来的矿工非常满意,这些人很刻苦,只要是长官的要求都会努力做到。当然,这和军营的伙食还有月钱的发放不无关系。饭菜管饱,顿顿有肉,朱厚照做到了,这样的伙食别说平民百姓了,就是一些小地主都不敢这么吃,这年头,几年,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没吃过肉的大有人在,现在军营的伙食无疑给新兵注入了巨大的力量。新兵来之后半个月就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这些新兵的底子都很好,要不然早就长眠于矿洞了,经过半个月,每个人都壮了一圈。

    作为普通士兵,每个人的月钱是三两,现在因为家属都在军营同吃,分开住,所以每月实发2两银子,这是一开始就说清楚的。一家子这样的伙食吃一个月,那绝对不止1两银子。家属中还有一些适龄的壮丁,也想真正进入军营,参军吃饷,不过被朱厚照拒绝了,说是下一次扩军优先考虑他们。

    现在的水陆营的新兵也已经训练了2个多月了,火枪和队列已经学会了,至少在训练的时候都很不错,就是这个鸳鸯阵还有些欠缺。冷兵器需要阵型和兵种的配合,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训练完成的。从表面来看,训练的成果还算不错,但是这支年轻的军队实力到底如何,这就需要实战才能知道了。

    马上就要入秋了,正是马肥草长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几个月前撒下去的网也可以收上来了。锦衣卫来和朱厚照兄弟说了两句,然后兄弟两回到宫里,饭后,父子三人在厢房谈了将近两个时辰才从坤宁宫出来。刚出殿门,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还有些激动,而在厢房里的弘治则是有些头疼地抚摸着额头,还时不时地苦笑一声。

    第二天,刑部来了司礼监何鼎公公,他这次来是传圣旨的。走进兵部办公地点,四周扫了一下人群,刑部的官员也停下了手中的事物。司礼监的大太监权利很大,但是文官和宦官天生就不对付,古往今来皆如是,所以何鼎有这么高的回头率不是因为刑部官员都怕他,而是因为他手中的黄布头。何鼎暗暗点了点头,这次高声喊道“圣旨到。”短短三个字被拉的好长。话音未落,殿里的官员全部乌拉拉一下子跪在地上齐整地喊道“微臣接旨。”接下来就是何公公的表演时间了。只听他咳都没咳直接扬声道“奉天成员,皇帝诏曰,北元。。。。。。。”大体的意思就是,现在有人报告说朔州,怀仁两府有官员行为不法,里通外敌,现在要派刑部侍郎张泉作为钦差前去查案,当然为了减轻张大人的辛苦,特意给他派了2个副手,一个是太子,一个是二皇子。几句话就能交代完的事儿,结果旨意上洋洋洒洒一大堆,而且还对称押韵,辞藻华丽,文采不凡。

    大约读了10分钟,声音抑扬顿挫,还不停微微摇头晃脑,似乎已经陶醉的何鼎才停了下来,任谁也想不到他是个不认字的。然后再笑着对一个50多岁的老头说道“张大人,恭喜了,陛下对您期望很高啊,您快接旨吧。”老头面不改色,跪在地上,双手高举,头低下,平静道“微臣接旨。”何鼎细心地把圣旨卷好了放到张侍郎手里,这次传旨圆满结束了,何鼎也不在这里招人嫌了,转身就走。

    何鼎走出大殿,其他刑部官员纷纷上来对张侍郎表示恭喜。张侍郎一边平静地拱手回礼,心里一边叫苦“好好的怎么给我送两个小祖宗来,万一要是两人掉了一根汗毛,那我这把老骨头就要丢在这了。回去得看看地图,我记得怀仁离着长城不远了啊。”

    钦差不行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走的,你出去是代表天子的,更何况这次还有天子的两个宝贝一齐出行,万一出了什么事,大明就要起大波澜。所以仪仗,护卫不能少。人一多,带的东西也就多了,带的东西一多,需要用来赶车搬运的人也就多了。大明官府办事效率一向比较慢,特别是离京城越远越慢,成平方的慢。

    人和物归置归置,等到全部准备好,已经是5天以后了。两路人马安排在安定门外集合,一大早,兄弟二人就到城门口等着了。这几天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张皇后知道消息后就和弘治谈判,要禁止两个儿子离开京畿,结果谈判没有成功。张皇后见事已至此,只好对着兄弟两人大发牢骚,埋怨两人出京这么大的事都不和他这个娘亲商量,越临近出发,张皇后就把埋怨变成了叮嘱。出门在外一切要小心啊,这个要带,那个也别忘了拿,两人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这么能说,这么能布置。军工厂新制的安装了避震弹簧的四轮马车整整装了3大车,衣物点心一样不少,各种会用的,可能会用的,甚至不会用的把马车塞得满满的。

    对于首次这么唠叨的母亲,兄弟两只能听着,拒绝的话都说不出口,不同的是朱厚照是苦笑着听的,朱厚炜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去仔细聆听,似乎很是满足。

    今天知道兄弟两人要走,张皇后也特意早起,梳妆打扮好,等着两人来告辞。两人来的时候,张皇后已经在坤宁宫大门口等着了。看到两个儿子,直接跨出门槛,走到两人面前。人未语,眼先红,一会摸摸朱厚照的脸蛋,一会摸摸朱厚炜的头顶,嘴里还继续颤声说道“出去了要小心,不要脱离护卫,更不要去北面,有什么事儿就让张侍郎出面,你们安心等着就是了。”还是说的跟前几天的差不多,只是这次越说越激动,甚至眼泪都流了出来,把脸上的胭脂都弄花了。

    朱厚照15岁了,被母亲这么摸着,虽然没有拒绝,可是心里有些不自然。旁边的朱厚炜却是很享受,一向注重仪表的母亲,脸上却是花了一团又一团,但在朱厚炜的眼中,母亲依然美丽。

    过了一会儿,朱厚照说道“娘亲,我们该走了。”张皇后这才一手捂嘴,点头放开了两人。张皇后平复了一下心情,用比较平静地声音说道“你们爹爹已经上朝去了,他说了不用去跟他告辞了,直接启程吧。只是兕儿那里不去说一下嘛。”朱厚炜是面对坤宁宫殿门的,透过开着大门的缝隙,看到了一部分带着泪光的小脸蛋,和他的眼神接触了下,就像受惊的小鹿躲到了大门后,消失在朱厚炜的视线中。朱厚炜微笑着扬声说道“娘亲,不用了,昨天要说的都说了,不去告别也无妨,请娘亲转告兕儿,我们答应她买的不会忘的。”张皇后点了点头,朱厚照则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朱厚炜向张皇后弯腰作揖道“娘亲放心,我们两会小心的,母亲在京城也要注意身体,也好照顾爹爹和兕儿,此次出行也不会太久的。”这才拉着朱厚照一起向外走。张皇后紧走几步,朱厚炜听到身后动静,转身跪下叩了三头“母亲留步,不用再送了。”朱厚照也是跪下磕头道”母亲留步。“张皇后颤声道“好,好,你们快起来吧。”两人这才起身离去。待走的远了,朱厚炜回头一看,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扑在张皇后怀中,还在不停颤抖,张皇后则是一手捂嘴,一手紧紧搂住那个身影。

    朱厚炜微微叹了口气,转头离去,没有再回头。朱厚照闷头走着,没了以往的欢快,突然转头看向朱厚炜道“又不是去多远,怎么感觉是什么大事一样。嗯?你眼睛怎么红了?”朱厚炜一听连忙伸手擦脸,一边说道“可能眼睛里进了什么东西吧,有些酸疼,一会儿就好。”朱厚照听了,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不再问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每个母亲的这种情感都会在儿女离开时迸发出来。朱厚照年纪尚小,没有办法理解。但是活过一世的朱厚炜却是非常清楚,上辈子也有个人这么送他上学,现在想起来,心里一分遗憾,一分感激。遗憾的是上辈子的父母去的太早,他还没有报答万一,感激的是这种存粹,真挚的感情在这一世再次体会到了。两人上了早已等候的马车,向安定门驶去。

第六十六章 进山西() 
马车是新造出来的,由于有了避震系统,坐在上面挺安逸的。车身长约3米5。宽约2米5,由2匹马拉着,上面可以承载大约1500斤的重量。

    大约过了10分钟,马车就到了安定门外,那里已经有水陆营战士等着了,一共是三组50人,每人都是蓝色的布装,身后背着一支火枪,腰侧挂着一把雁翎刀,还斜挂着一个牛皮制作的包,包里面装好了火药和铅弹,包旁边还有一根通条,打着绑腿,排成两列,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来往的行人都驻足旁观,这样的军容,新奇的军服还有没打出旗号,让行人都纷纷猜测这是哪只军队。朱厚照的马车刚到,两人跳下马车,对视一笑,微微点头,然后朱厚照喊道“立正”“稍息”“原地休息”,50人动作整齐地完成了命令,然后这才在原地休息起来。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张侍郎的队伍这才姗姗来迟。远远的就看见了浩大的队伍,领头的是拿着个铜锣的,一边敲,“钦差出行,闲人回避”,后面也是两列人,手里握着向路标一样的牌子,左边“肃静”,右边“回避”再后面是乐队,不停地吹着乐器。后面就是侍卫了,都是京营里的,各个膀大腰圆,就没有低于180的,看着倒也能有几分气势,不过朱厚炜知道这些人是样子货,战斗力完全是个渣。侍卫大约有300人,中间是一定轿子,里面坐着的就是张侍郎了。队伍最后是辎重营,10辆马车装的是粮草,至于后面那二十几辆就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了。

    张侍郎的队伍快到朱厚照兄弟队伍面前,队伍中一人喊道“落轿”,整个队伍停止了前进。不一会儿,一个穿着三品常服,大概50出头,脸上皱纹不多,双眼有神,鼻大脸方,面色平静,颇有官威的老头走来。行走之间却有气度,头上乌纱帽不见颤动,一手自然摆臂,一手搭住金鈒花带,胸口的补子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走至二人身前,拱手一礼,“老臣见过太子殿下,二殿下。”两人也回礼道“张大人”。

    三人施礼后,张侍郎就这么站着平静地看着两人,朱厚照兄弟也不知道该讲什么,气氛有些冷场。朱厚炜咳了一声,对朱厚照使了个颜色,朱厚照这才微笑着道“张大人,此次出行就有你来主持,我兄弟二人就是出京增长见识的,还望张大人多多照顾。”张侍郎看到朱厚炜的小动作,不由皱了皱眉头,他是刑部的对于这兄弟二人见面不多,印象也不深,可是刚才看了一下,太子似乎很听弟弟的话,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什么好现象。听了朱厚照的话,依然面色平静地拱手道“太子殿下过谦了。”朱厚照继续微笑道“张大人的队伍走在前面,我们就跟在队伍后面吧。”张侍郎点点头道“那就依太子之言。”然后拱了拱手,转身回他的轿子了。

    兄弟二人都舒了一口气,和人虚伪地交谈很是心累。朱厚照转头喊了一声“集合,立正。”50人立马站直身子,排好阵容。张侍郎回头看了一下,眉头皱了皱。

    古代基本都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士大夫阶级慢慢被消弱之后,变成了皇帝与文官共治天下。那么在文官的眼中什么样的皇帝才是完美的皇帝呢?答案就是朱厚照兄弟的老爹——弘治。因为他具备了几个文官喜欢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官员亲厚,能听取文官的谏言,敢于放权,现在大明的政事基本都是内阁在处理,弘治也会查看奏折,但是基本都按照内阁的批注通过,很少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就是身体,弘治的身体不如常人,虽然这些年的身体比以前吼了不少,但是每天下来剩余的精力也不多,这样就不会弄出其他事情出来。封建王朝最注重的就是一个“稳”字,即使历史上有这个变法,那个改革,实验证明效果也很好,但是这不是文官需要的。他们的治国方略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都要慢慢来,要稳。

    刚刚的第一次见面,朱厚照给他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与他老爹很不同。当然,兄弟二人对于张侍郎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任谁看着一张面无表情,终年不变的老脸,心情怎么也不会高兴起来的。不过现在这样也好,就跟在张侍郎的队伍后面,减少见面的机会好了。

    队伍又开始行动了,张侍郎的队伍在前,兄弟二人的队伍在后。朱厚照的队伍不大,除了这次一起出来的刘瑾,那就是东宫侍卫30人,这30人也是两列,守护在朱厚照兄弟马车两侧。马车里面就坐了兄弟二人,刘瑾坐在赶车的旁边。马车后面还有5辆马车,2辆是张皇后让带的东西,2辆装的粮草,食品,一辆装了50人的其他兵器,以及弹药。马车后面的50人排成四列,和马车保持5米距离。由于队伍速度不快,50人都是齐步走,整齐的步伐踏出的声音似乎要把前面几百人的脚步声压住。

    到了车上,兄弟二人下起了象棋,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定型于北宋末。车上的空间很大,而且很平稳,倒着的大半杯茶也不会洒出来,车厢中间有一张小桌子,两人盘腿而坐,下着象棋打发时间。

    四周都是自己人,说话也就没了顾忌,朱厚照把炮放到了中间,叹了口气“和这些人说话就是累人,一个个地看着就高兴不起来,面无表情,还官威,我看就是面瘫。”朱厚炜跃马而上,嘴里道“那有什么,以后你会慢慢习惯的,再说了他们有官威,你还有皇家之威呢,扯平了。”朱厚照郁闷地说道“这都哪跟哪啊,难道我以后也要对着他们面无表情,故作威严?”说着,把車提了上去,朱厚炜也是把車送到马原本的位置“这都是必须的,上位者必须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人猜不到你心里想什么才行。”朱厚照把另一个炮移到边上,说道“这也太累人了,要不你来做太子,我去做将军?”朱厚炜头也不抬,立马回到“滚蛋,你安稳点,别想到什么说什么,你累我就不累了吗?”朱厚照回道“我看你平时不都笑嘻嘻的吗,都是一个表情,改为面无表情并且保持住对你来说不是难事吧。”朱厚炜白了他一眼“难,太难了,平时笑嘻嘻是因为我是真高兴,让我一天到晚板起脸来还不如赏我一丈红。”朱厚照一听来了精神“什么是一丈红。”

    朱厚炜瞪大眼睛,盯着朱厚照道“取两寸厚五尺长的板子责打腰部以下的位置,不计数目打到筋骨皆断,血肉模糊为止,远远看去,鲜红一片,那颜色,叫一漂亮。”说道“漂”字的时候,唾沫心子都飙到对面的脸上。朱厚照连忙擦干净,擦完后好奇问道“这是宫里的刑法吧,你怎么知道这个的?娘亲用的时候被你看见了?”

    朱厚炜神秘一笑“呵呵。”朱厚照翻了个白眼,继续下棋。两个臭棋篓子下一局就要1个小时不到,等到下了3局,队伍在一个驿站停歇吃饭。吃过饭,继续上路,等到晚上停歇的时候,已经出了京城,到了美峪所附近的驿站。过了美峪所就是山西了。

第六十七章 怀仁县() 
这次的行程是先去怀仁县,再去朔州府。怀仁县离着京城大概有350公里,这次出行队伍每天大概走30公里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