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进围中山。

中山府詹度一面向朝廷上奏金兵入侵地消息,一面组织全体军民御敌。中山城军民众志成城,金兵数次攻打不成功,遇到难啃的骨头就不啃了,于是绕城而走。

金折向西南于二十二日攻陷真定(河正定),随后几天时间又攻陷了庆源(河北赵州)、信德(河北邢台)、等战略要地,华北平原上的大城池已经基本被金兵占领了。

自从州出发以来。金军充分利用骑在广阔地华北大平原上地优势。快速向南推进。金军遇到坚城不恋战。边走边打。并且还抢粮食补充军需。完全实现了开战初期粘罕提出地“无后方作战”地目地。北宋在这些战略要地堆积地粮食够这几万金军吃几年地。

不过。完颜宗望发现整个北人丁稀少。仿佛跟他们金国辽东之地一样。他们女真人想要屠戮羔羊般地汉人。却只能屠杀到那些老迈地走不动路地汉民。这时他才知道整个河北地大部分汉民都流向了卢俊义地齐国山东之地。而且卢俊义还用领土跟赵宋朝廷换取河北地人口。完颜宗望突然想到。为什么卢俊义会在四五年前就单单换取河北一带地人口。莫非他已知道金兵要南下攻打宋国。这样一想。完颜宗望对卢俊义更为忌惮。他甚至严令小股金兵不准涉足黄河东南岸。怕惹到齐军。而且齐军已经在博州、德州一带布下了重兵。他不敢招惹。

金军占领邯郸以后。未被攻占地保州、安肃军、中山等地就像“飞地”一样。孤独地停留在金兵地后方。英勇不屈地中山军民。此时仍在

斗。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三年漫长坚守地开始。中山堡垒城市一直坚守到北宋灭亡以后。被俘后地赵劝降都没有起到作用。不过对此时准备渡过黄河地金军而言。它已经失去了任何拦阻地作用。最多也就是牵制了一些金军兵力。

金东路军主力攻占真定府(河北正定)以后。完颜宗望听到赵已经禅位给宋钦宗地消息。觉得心里没有底。准备回师撤军。

急于立功挣表现地郭药师虽然知道宗望不是很信任自己。但是也要努力地争取信任。这时候又跳了出来。灭亡北宋他比金人还着急呢。他立即对宗望说:“宋朝即使皇帝换了也没有关系。新皇帝我以前也见过。也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难成大器。况且。由此地到东京。宋朝不一定有准备。不如我们继续进攻。万一对方有准备再退兵也不迟。”

完颜宗望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地道理,立即接受了郭药师的建议,命郭药师率两千精锐骑兵组成先遣队南下。郭药师兵团用两天地时间疾驰三百里,宛如在华北大平原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向黎阳(河南浚州)方向高速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骁勇的女真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由于金军推进速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地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

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地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卢俊义依稀记得在二十世纪时候小学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卢俊义还记得,在后世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并且把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黄河铁桥修复了。汤恩伯这个出了名的废物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盟军飞机大炮的支援之下,就是死活拔不去这颗钉子,多次派飞机轰炸也收效甚微,终于在1944年酿成大祸。就是通过这个黄河铁桥,日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过了黄河,对**无能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最终造成了中国战场可耻的“豫湘桂战场大溃败”。

由于金军进展速度太快,遭到突然袭击的北宋王朝一时间丧失了防卫能力,在当时的通信情况下,宋朝君臣几乎失去了对军事上的全面领导,也不知道降临到这个国家头上的灾难到底有多大。从河东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各个地区只能是凭借着对大宋的忠诚各自为战。像中山、太原等一些城市就像漂浮在汪洋里面的一条条小船,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地区已经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军队在找不到上级军官的情况下溃败。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

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

第七十章 赵佶罪己

卢俊义陶醉在穿越时空~爱恋,陶醉在跟李清照的之时,他也不忘时时关注赵宋朝廷和女真人的动静,而此时的李清照可以完全放松地顶着神使光环做新女性,她跟卢俊义一起分析情报,一边研究该何时采取何种动作才能使得齐国利益最大化,一边尽情地感叹和嘲笑赵宋朝廷的昏庸无能。

齐国的老百姓欢腾热闹欢度春节,而宋境内的老百姓却在凛冽寒风中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命运是什么,而惊慌失措的宋朝君臣早已是一片混乱了。

在金兵的疯狂攻面前,他们除了知道金军来势汹汹之外,并不清楚金军的进攻规模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哪个地方能够阻挡得住金军,哪个地方可以抵抗多久。对于这样一个朝廷而言,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没有一丁点儿心理准备。

而这时,金国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帅,率军十万,从西京大同出发,攻打太原。

强盛的金朝灭亡实力强于宋朝的辽国之后,主懦臣庸的赵宋王朝面对急剧变化的外交形势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积极的应变措施,不懂得及时缓和与西夏的关系以抽调战斗力较强的西北边防军加强北境防务,也没有在太原等二线战略要地布署机动部队。

完全出乎粘罕有几场恶战的预计,还在幻想着以屈让和牺牲来换回燕云各州的宋廷猝不及防,或溃或降,节节败退,金朝西路军接连攻取了朔、武、代、四州。

当时赵宋朝廷在太原的高官员就是童贯,他担任的职务是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全权统率这三个地区地军事力量,官邸暂设在太原。除了征方腊取得胜利以外,童贯在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不懂治军却极擅隐瞒败绩、慌报军功,正是他两次伐辽的失利,使得北宋的**与孱弱在金军面前暴露无遗,从而萌发了南侵地野心。

多次出使金地马扩早就对金兵的南侵有所察觉,并提醒童贯早做防备,仍然沉醉于以百万燕京代租费收回幽州空城而沾沾自喜的童贯却对此充耳不闻。

金军南侵前夕,曾参加京谈判的马扩再次前往粘罕军中商议收回蔚、应二州,狂妄的粘罕笑道:“你还在指望得到这两个州吗?山前山后都是大金朝地土地,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们把所有州县奉上赎罪,我们才可以原谅你们收纳李锐。你现在就可以回去了,我不久就会派人去宣抚司。”马扩回太原复命后,大惊失色地童贯不是按照马扩的劝说布署应敌的防务,而是做好了南逃的准备。

不,金国使者来到太原,提交了金军的宣战书和讨伐宋朝的檄文,并要求宋廷割让黄河以北地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贯准备逃归京城,太原知府张孝纯劝阻道:“金人撕毁盟约,大人应当率领各路将士奋力抗敌,如果大人南归,军心必然动摇,这无异于把河东拱手送给金人呀,河东一旦失守,河北岂能保全?!请大人留下来与我们共同报效国家,更何况太原地势险要,人民劲悍,金兵未必能够攻取。”厚颜无耻地童贯居然说:“我的职责是宣抚,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还要你们做什么?!”

十二月八日。童贯逃离太原线。张孝纯闻迅后击掌长叹:“平时童大人何等威风。怎么一旦风云突变就心惊胆战抱头鼠窜。他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

十月十六日。赵宋朝廷枢密使宦官童贯从太原风尘仆仆地逃回了东京。逃回途中童太监根本就没有坐下来吃饭。所有地饭都是在马背上吃地。乘坐地马也累死了几匹。

促使童贯那么快回京地最重要地一个原因。便是金人地那份宣战诏书。以及他得到了一份金人讨伐宋朝地檄文。这两件东西告诉童贯一个可怕地事实:金人南下。不是为了小打小闹地那些土地和财富。不是来占便宜地。他们疯狂进攻地背后。是为了废黜北宋天子。占领宋朝地所有土地。这种天大地事情。绝非小臣敢于上奏。就连跑回到东京地童贯本人也不敢拿着这份狂妄地宣战诏书轻易地上奏天子。

其实。在童贯面奏赵地前几天。宋朝君臣已经知道了金人入侵地消息。并且知道了燕山府、河北河东地很多地方已经沦陷了。面临如此危急地局面。大臣们认为金兵地入侵是赵在政治上地失误造成地。建议赵应先降罪己诏。说不准可以挽回人心。一致对外。挽狂澜于既倒。

赵现在也不管什么面子了。同意

意见。这个罪己诏在得到赵地认可后。于二月式颁告全国。诏书中说:“自登基以来。言路闭塞。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奸侫掌权。宵小得志。缙绅贤良之人。陷于元党籍中受到迫害。政治**。世风浇漓。赋敛苛重。生民之财日竭;戍役繁剧。君民不堪其忧。无益于国计民生之事多。侈靡已形成风气。国家地财源已经被挖殆尽。而谋利者还诛求不已。戍边地士兵衣食不继。而冗官冗将却坐享富贵。灾异屡屡出现。实乃上天示警。而朕不知悔悟;天下百姓怨声载道。而朕深居宫中。丝毫不知。追思过去地过错。悔之何及!”

当然,赵这道罪己诏并非单纯向国人谢罪,是为了通过自我批评,把全国人民对自己统治的怨气转移到对金人的愤恨上去。

赵很清楚他这二十多年来做了多少不得人心的事,以前他统治稳固,春风得意,日子过得不错,他根本不想承认。到如今大敌当前,危及到了自己的宝座,为了收人心,他不得不屈尊承认。赵还在诏书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号召人们上书言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且号召天下的勤王之师前往东京汇集,准备与金兵一战。并且还答应,无论出身有多卑微,只要在未来的抗金战争中出力的,都可以加官晋爵,有大功劳的还可以拜为将相。

赵为了表示自己是认真悔过,并非敷衍搪塞,在痛心疾首一番之后,向人民承诺废弃所有的苛政:裁撤大晟府、行幸局、采石所、都茶场等压榨百姓的机关;罢花石纲;遣散朝庭闲散人员,削减宫廷用度以及侍从官;停止都城内外包括道观、宫观在内的大型土木工程;以前因为这些苛政强占的百姓的土地,都归还原来的佃户。

赵这份临时抱佛脚的罪己诏,在国家面临危险的时候还是有些作用的。至少是对以前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且号召全体人民进行抗战。

这边赵忙着除弊政,那边金兵可没有闲着,进入十二月下旬以后,金军快速通过了三镇,即将到黄河岸边,形势越发危急。北宋政府的君臣朝聚朝堂,夜会私邸,平日里一个个都是能言善辩、八面威风,此时却是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到底是战、和、守、逃,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四派意见争议不休,赵也茫然无计。

这时,唯一可行并且可以自己的好办法就是将家属遣散四方,在南方有亲戚的就去投靠亲戚,没有亲戚的就投靠下属,反正在京城里面当官都有地方的下属,不少政府官员已经开始转移财产了。汴水之上,无数船队络绎不绝,满载金银财宝,破浪扬帆,驶往东南的州郡,虽然东南现在已经陷入齐国卢贼之手,但听说卢俊义很少杀官,到时候贿赂一番齐军,便可绕路去荆楚和西川。赵手下的这些大臣都是酒囊饭袋之徒,金兵离得还很远,不考虑如何退敌,就知道想这家里的一亩三分,这样的官僚队伍关键时刻怎么能够指望得上。

十二月二十晨,也就是金兵入侵中山的当天,回来了几天的童贯与李邦彦商量后,知道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终于下定决心入朝面奏赵。在皇宫里,两人畏畏缩缩、支支吾吾,费了老半天的劲,总算颤颤巍巍地呈上了那份金人的宣战诏书和那份檄文。

赵也知道童贯从前逃跑回来了,只是最近的麻烦事情太多,还没有来得及顾上他。他不看那些东西还好,一看犹如五雷轰顶。檄文中说:“赵在当藩王的时候就包藏祸心,阴谋夺取天子之位。

他惜暗中借助宫廷之力,剪除自己的兄长,终于登上了天子的宝座,险恶之心肆意地发作,日甚一日。黄袍加身后志得意满,头脑昏聩,目空四海,鄙夷一切,自认为有天命,即使作恶多端也无可奈何。”语言之恶毒,可谓前所未有。

作为堂堂的大国天子,被蛮国如此点着名地辱骂,真是耻辱到顶了。但是打仗也打不过人家,想到此处,赵皇帝不觉然泪下,颤着音说道:“休、休,卿等晚来商议!”

此此刻,尚在犹豫不决阶段的赵下定决心推出大动作,准备禅位!既然金人已经和他撕破了脸皮,把他贬低得一钱不值,和他们继续打交道太丢脸了,还是让太子来收拾这个残局吧,自当神仙去了。

第七十三章 六贼伏诛

在做自动发布时点错了时间,导致这一章比七十二发布,请各位先看完七十二章再来看着一章)

王寅和扈成拿下了大名府后,继续南下,攻占了此时的黄河以东的沿河重镇南乐、清丰,一直到攻占开德府治所濮阳了以后,才停住南下的脚步,扈成随后带着警卫军攻占了开德府之下观城、朝城诸县,王寅这禁卫陆军第四军负责防守从阜城到濮阳的黄河沿岸重镇,而扈成率领的警卫军负责防守黄河沿岸诸码头港口以及腹地内诸州县,沿黄河东岸每隔五里就依托地形建立一个排级的寨子,来监看金军是否会从这里的黄河渡河,如果金军从这边渡河,则燃起狼烟,聚齐人马攻击半渡的金军。

而杜_率领的禁卫陆军第七军在李应率领的五万警卫军配合下,攻占了沧州治所清池,继而攻占河沿岸重镇南皮镇、北望镇、南大树镇、弓高镇、长芦镇、乾宁镇,黄河北流到白沟一带,跟白沟、海河汇流成为这边的界河,然后东流,在塘沽流入渤海湾。杜_、李应联军便攻占了界河以南的泥古寨、双港寨、小南河寨、独流东寨等宋军营寨。而李应的警卫军则攻占了沧州治下盐山、南皮诸县。杜_、李应两军的分工跟王寅、扈成的分工一样,军队部署也是一样,都是来监控金军举动防止金军从此过河威胁齐国腹地。

因他们攻打地现在都是赵宋领土,所以卢俊义命令杜_、王寅、扈成、李应这四支部队在攻打任何一个州县时都要先打着宋军的旗帜,诈开城门或被识破后强攻进去,不准放过一个逃兵,随后依然打着宋军的旗帜守城,务必使得汴梁城内的赵宋朝廷不加提防,更加使得金军不加提防,如果完颜宗望知晓这是齐军驻守,因此丧失信心撤兵回去就不太好了。

与此同时,完颜宗望率领金军渡过黄河迅速逼近开封的消息传入龙德宫中,刚刚退位的道君皇帝赵就准备南逃。靖康元年正月初三,赵桓正式下诏,公布了道君皇帝官家将赴毫州太清宫(州虽曾被卢俊义占领,后来却用来交换河北人口而还给了赵宋朝廷)烧香还愿地消息。诏书中说:“恭奉道君皇帝,近来因操劳国事而生疾,遥向太清宫祷告,旋即康复。如今没有日理万机之繁,可以前往太清宫报谢,定于今春正元节前择日诣州太清宫烧香,有司应做好准备。”赵在逃跑方面早等不及,烧香上贡选吉日,逃跑用得着什么吉日,越是早点跑越吉利。靖康元年正月三日晚间二更,赵一行人趁夜色,偷偷离开东京城,仓皇出逃。

随行的有太上后、皇妃及一部分王子、公主,从官员只有蔡攸及宦官等数人。

数日前的赵还是半身遂,一到逃跑简直比兔子还快。老贪官蔡京听说赵率先逃跑,也赶快收拾家里的金银带着家人追了过去。老太监童贯得知赵提前出发“烧香”的消息比较晚,他也随即追了上去,还带走了一万胜捷军。原本就防御兵力不足的京城又被抽走一部分精锐部队去保护“烧香”,京城的防御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昏君奸臣们的借烧香为名临阵脱逃的行为,暂时骗骗普通的人民群众还是可以地。但是这个把戏骗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压抑在广大军民中的愤怒和不满迅速爆发,也深深地刺痛了朝廷上的一些忠爱国之士的心。况且金兵的入侵以及宋军的快速崩溃,都是这群误国害民的家伙造成的,关键时刻这群人就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这么便宜之事。

时候以;东为首地太学生上书要求杀“六贼”以谢天下。陈东很早就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等奸臣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陈东无所忌讳,以至于他参加宴会或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

卢俊义在七年前派人请李纲时,也曾强请陈东,奈何这厮甚是愚忠,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