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俊义为了笼络人心。在宴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个桌都要敬到。每个重要人物都要敬到。就这样。卢俊义喝了二百多杯酒。尽管这个时侯都是黄酒。度数普遍不高。也架不住这样喝。这酒地后劲很足。幸亏卢俊义常年练武身体强壮。胃和肝亦是不弱。再尝试着运用。除去年饭时发送的奖金,卢俊义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从账房支取了一万贯,作为红包发给下面的头头脑脑们。大家以前从未看到家主如此慷慨,开始一楞后来很开心的接受了,卢俊义开始逐步树立他慷慨大方的形象。

***************************************************************************

这春节对金瓶姐妹来说,意义更加不同,传说她们就是在一个新年间来到北京的。

记得十五年前的春节,天也是这么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卢府的仆人一大清早推开大门,打扫积雪时,听到有婴儿啼哭声。仔细看去,发现有一个很大的襁褓放在卢府门前的石阶上。当时卢俊义的父母还都健在,仆人把襁褓抱进来给老爷、太太看。卢俊义的父亲卢有福看后脸色大变,一语不发。卢俊义的母亲看到这两个孩子好生可怜,就命仆人将其养在府中。后来这两个丫头就慢慢长大知道自己身世后就死活不肯再做主子,宁愿去做使唤丫头,先是侍奉老夫人,老夫人因为老爷去世也伤心而去后就去照顾少爷卢俊义。很是奇怪,虽然是捡来的丫头,使唤丫鬟,卢俊义总觉得她们跟自己有种莫名联系似的,很亲切,就一直把她们当做自己妹妹一般看待,如同照顾燕青一样的照顾她们。

这三丫头来历不浅,据当时捡到襁褓的老仆王伯说,当时这襁褓里还有一个黄色的手绢,上面写着“此番弃女迫不得已,负心人你要好好养育我们的女儿”,据说这个还是血书呢。这个时代黄色的事物一般都是皇族的人去用,虽然平民们也可以用黄色手绢,但以防万一违禁宁愿不用,所以这两个丫头没准是赵宋皇族的人,但奇怪她们不应该不、在东京汴梁的紫禁城里吗,怎么会沦落到这偏僻寒冷的北京大名府地。另外卢府正在大名府南北贯通的大道边,此时辽宋已经缔结澶渊之盟,好几十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南来北往经过大名府里卢府旁边的官道的辽人、宋人络绎不绝。辽人?没准会是辽国皇族里的什么公主郡主。虽然疑惑,但没有办法去查证,只好继续养着这两个丫头在府里。

第十一章 拜访梁中书

从初一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

卢俊义也开始带领卢家大小人物在整个大名府内到处拜年。

首先一个是当地土皇帝,军政一把手大名府留守(大名府算是宋朝的陪都,称为北京)。

此时的大名府留守已经是那个梁中书了,此人又名梁世杰,曾经中得一届榜眼,因生得齿白唇红相貌英俊,被当朝奸相蔡京之女看中招为女婿。在岳父庇护下,此人平步青云,四十不到已升任一方大员,执掌这北方第一重镇的军政大权,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梁中书毫无武功造诣,排兵布阵兵法更是一窍不通,这大宋朝文官管武官的弊病真是要命。

虽然梁中书军政本事稀松,但搜刮民脂民膏的本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他每年给蔡京送的生辰纲就知道了。

尽管后世今生都讨厌和这样的贪官打交道,原水浒中梁中书对待卢俊义那样,卢俊义心中如何不有芥蒂,如何不恨梁中书。但为了起义前这五年家族生意着想,不得不向这贪官示好,甚至要溜须拍马也在所不辞。卢俊义在这一世突然觉悟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只有官商勾结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

梁中书见到这从来不露面的河北首富前来拜年竟有点受宠若惊,要知道自打他上任这两年多卢俊义是从来没有拜访过,都是卢府的卢有德时常会送些贿赂来,但卢有德毕竟不是卢家的家主。梁中书看到卢俊义的时候,卢俊义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模样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人家都说玉的这么好,谁知他心里对这个贪官憎恶的很,如果日后有机会,肯定会给他送一个真棺材。

第二个盒子打开是一个纯金打制的钟,当时还没有西洋钟表,这钟是庙里用的那种,金碧辉煌煞是富贵。梁中书不知此为何意,但转念一想,送的是钟,送钟(终),不禁勃然大怒。卢俊义看那梁中书的脸色变了再变,便解释道:“大人又误会了,小可这另有用意。”梁中书脸色铁青:“又有用意,贤弟你太让我意外了。愚兄洗耳恭听。”卢俊义说道:“小可准备这钟时只想到了赤胆忠心的忠字,这金是赤金,这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我想对留守大人和宰相大人表达我的赤胆忠心。由于小可从前愚钝,不知如何表达对留守大人和宰相大人的敬仰,所以一直不敢出面。而今特备薄礼以表心意,望大人不要拒绝我这边赤诚之心才好。”

梁中书盯着卢俊义半晌。方放松神经。哈哈大笑起来:“难得俊义如此费心。愚兄我感动不已。日后如有发财机会可以记得愚兄。而愚兄有门路时也不会忘了贤弟地。”

卢俊义也笑对道:“多谢大人宽容接纳。我对大人地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梁中书听到哈哈大笑:“员外哪里来这般言语。煞有意思。”卢俊义说道:“前些年听一个叫做周星驰地人讲过。就记下来没想到今天正适合用这句啊。”梁中书疑惑道:“周星驰。没听说过。”卢俊义嘻嘻道:“大人当然没有听说过。好像此人已经搬往岭南靠海居住。离我们很远了。”梁中书:“哦。贬谪之人啊。不提他了。”

卢俊义想起水浒传里梁中书启用青面兽杨志和超级龙套董超、薛霸地事情。觉得这个是个突破点。就说道:“小可虽一直困顿家中练习武功。很少接触外事。但一直闻听大人素有伯乐美名。能识人用人。能知人善用。能量才使用。能引进人才。有大人坐镇大名。乃我大名士子百姓之福。也乃我大宋朝廷之福啊。”

梁中书也时常为自己独具慧眼颇为自得。听到卢俊义此言大为高兴。颇有引为知己之感。

就这样。卢俊义一心想讨好梁中书。缓和原来紧张地干群关系。就这样不断地拍着梁中书地马屁。收着这厚礼听着这舒服地马屁。梁中书对卢俊义地印象一下子好到不行。随后两人就卢俊义家族生意该给梁中书地分成比例达成了共识。每个生意梁中书抽一成。从之以后卢家地生意不管黑白。梁中书都不再阻拦。

因为有其他各级官僚不断前来拜年。卢俊义不在留守府内多做停留。就去了太守府。而太守也正在家里等人上门送礼。卢俊义又送了些贵重礼物和一些马屁话。因这太守权势完全被梁中书盖住。所以决策权基本没有。只希望这小人不要到时候拆台就好了。

然后再拜地方有声望的士绅,然后再拜家族和同宗同姓的人。拜年时候当然是送礼的黄金时间,这一过年家产就要少去十万多贯。这个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吏和职能部门都要礼到,尤其是有些巡检缉私部队,这是因为卢家走私生意实在份额巨大,不得不乘着节日大送特送。

同时卢俊义开始留意距离大名府较近的各位比较有能力的官员和在野人士,派人送礼致意,务必求个情谊,方便日后交际。

第十二章 过元宵

北宋是儒家文化的又一个鼎盛时代,各种繁文缛节的讲究也多了起来。一个春节整的卢俊义疲惫不堪,时时处处都要讲究礼仪。卢俊义前生后世都是粗豪奔放不拘小节之人,这一世想要入乡随俗一点,却被这封建礼仪折腾地奄奄一息。

幸好元宵节那天这北京大名府到处燃放的花灯争奇斗妍,让他开了眼界,开了心,消除了前些日子的辛劳。

这北京大名府是黄河以北第一重镇,是北宋朝廷的陪都。它不单单是河北的军事第一重镇,也是河北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而且南去中原、北去辽国、东去高丽东瀛、西去西夏的人都经过这个交通要道,所以人流量特别大,整个城池里常住人口有五六十万,加上过路的暂住的怕要超过百万,在这北宋末年仅次于东京汴梁、成都、杭州三地,位居全国第四,也算是这个时期世界的第四大城市。

这样的大城市在元宵节那天自然是要大操大办,来粉饰那虚假的盛世太平。

何况这一年是宋徽宗的政和元年,水泊梁山和方腊的摩尼教都还没有崛起,到处都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毛贼,治安在大面上还算可以,不至于像原书中五年后梁山攻打大名府拯救卢俊义那么惊心动魄危机四伏。

所以大名府守备梁中书跟大名府的王太守、大名府兵马都监大刀闻达、天王李成商议一番,决定还是依照往年的旧例,参照东京汴梁的布置,在大名府内到处燃放花灯,与民同乐,共贺元宵。

为什么要参照东京汴梁的布置,乃是因为宋朝的皇室都喜欢元宵花灯,这一个节日在东京汴梁办的更为铺张奢靡。

于是梁中书传下钧旨晓示居民:跟去年比,这一年要多设花灯,添扮社火(节日上的杂耍表演),大名府的中心添搭两座灯山,依照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梁中书命令王太守率领府内衙役四处张罗,务必让大名府内所有百姓都要上街看灯;梁中书本人也会亲自出来点燃第一盏灯,务必要与民同乐。同时大刀闻达率军严守四门,只放进良善之辈,防止毛贼进来闹事,天王李成率领骑兵在城内巡逻,维持秩序,不让居民惊扰。

梁中书一声令下,下面的大小官吏便开始依照这个土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大肆操办起来。在每条大街小巷都安排上一两场的杂耍表演。除了官府在紧要处摆放灯山之外,勒令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放花灯,像卢俊义这等富豪还要多做点摆设。

大名的留守府门前,扎起来两座灯山,一座灯山是红色丝绸扎成的龙,另外一座是黄色丝绸扎成的龙,这两条龙身上的每片麟甲上都点了灯一盏花灯,龙口处还会喷水,端是非常的壮观。从留守府开始,左右的街道上接连不断,陆续燃起了成千上万的花灯。

在铜佛寺前也扎起一座灯山,上面盘了青龙一条,也是龙身上每片鳞甲各挂着一盏花灯,约有上千盏。

卢家地翠云楼因为是河北第一高楼。是大名府地标志性建筑。所以在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灯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也挂起了上千个灯火。

城中各处寺庙、道观中。也都摆上了各色地花灯。共同欢庆那为时不多地所谓太平盛世。

卢俊义站在卢府门前看着工匠们在绑扎灯山。那白色地丝绸经过工匠们地巧手。竟然慢慢地扎成了玉色地麒麟模样。扎出地玉麒麟栩栩如生。像是还在云端漫步。甚是动人。那麒麟身上地每片鳞片都挂上一盏花灯灯火辉煌下。又似是一个满身喷火地火麒麟。卢俊义想起自己地外号。不禁深深动容。询问下去。才知道是燕青地创意。卢俊义很是感激他地心意。

这时候感觉有人在拉动自己衣襟。回头一看。是金瓶姐妹。银瓶大大咧咧地说:“主人。带我们去看花灯去吧。”卢俊义又仔细凝视了一下面前地麒麟灯山。笑了笑。然后叫上燕青。带上金瓶姐妹。走到大街上。开始观赏其他各处地花灯。

这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

一路看过去。这花灯地印象千奇百怪。有花鸟虫鱼。有飞禽走兽。给卢俊义印象最为深刻地有几个造型很别致地花灯。一个名为“九莲献瑞”。乃是以代表吉祥如意地莲花来载托花灯。象征顺利走运;一个名为“龙凤呈祥”。以传统龙凤为造型。风格典雅。象征富贵兴旺;一个名为“金玉满堂”。荷叶和鲜花承托着可爱地金鱼。象征着连年有余。

一路上除了看到形形色色缤纷多彩的花灯,还可以看到各色的杂耍表演,如狮灯龙灯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歌、秧老鼓、霸王鞭等等,还有早期的戏剧表演,演一些乐府唐传奇什么的戏剧。

国人的习性在九百年前也是一样的,都是酷爱热闹,碰到这等盛季,官府肯花钱买些花灯摆放,更是不愿错过,结果整个大名府里的居民,上至官吏下到贩夫走卒都放下手中事情,冲出家门,携家带口,走到街道上看灯。

一时之间,整个大名府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许多大家闺秀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乘着这个时节出来放放风,也让卢俊义大开了眼界,这个时代清新自然古典气质的美貌女子真是好多啊,远胜于后世。

卢俊义突然想起后世一位有名的才子唐寅唐伯虎的一首诗,情不自禁将它念将出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原水浒中梁山英雄趁大名府里过元宵节,救走了卢俊义,这个情节给现在的卢俊义良多感触。开始过节时他情绪喜忧参半,逛着逛着就被这缤纷多彩的北宋光景吸引住了,原来忧郁的心结一扫而空。

第十三章 见到清明上河

卢俊义非常愉快地过了元宵节,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这一年的家族生意逐一安排下去,才抽出时间去东京汴梁接师父周侗回来。

这一年正是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二年,原水浒传刚刚揭幕,很快会有一个牛人就此不知所终,消失在施耐庵的笔下,消失在读者的叹息中,那个人就是貌似武功还高过林冲、教徒弟更胜过一筹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进。

那高俅怀挟私怨旧仇准备要整治王进了,王进也快要跑路了。

算了算时间,应该还能赶上帮助王进逃跑吧。这样的牛人不能为我所用,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那是多么可惜啊。

正沉思间,燕青来报:“主人,马车已经备好,我们启程吧。”

卢俊义吩咐道:“燕青,你还是留下来,帮我照顾生意,注意和三叔卢有财配合,小心提防卢有德。”燕青点头称是:“您放心去吧,我会好好处理的,你带上那两个丫头。”

卢俊义带着金银瓶两个丫头并十几个家丁,坐着五辆马车前去东京汴梁,后面有二辆马车上载满了礼物。

为什么要带礼物,是因为东京里猛人云集,要多多拜访馈赠,争取留个仗义疏财的美名。

一路上风光迤逦,路边垂柳依依,鲜花盛开,大地复苏,整个世界开始生机勃发。

后世的卢俊义哪里见得过如此天然无污染的自然风光,这一世的卢俊义更加是一个练武不辍没有出过远门的宅男,看着这山清水秀、无限风光的沿路景色,真有些心旷神怡。

过了濮阳,向西走了一段路,然后渡过黄河,就到了东京汴梁。

此时地黄河水量还是相当充沛。几里宽地河面。这春日地黄河刚刚结束冰封。冰雪融化之下。水势大增。波涛汹涌。但因近都城。这赵宋朝廷十分重视治黄。此时地黄河也被束缚住了。泥沙堆积并没有像后世那么恐怖所以还未形成城上悬河。

此时地黄河虽然汹涌但还很平静地直奔黄海而去。并没有挖空心思想从这里决口从那里改道。还算是母亲河。

黄河南岸有好多士子携带佳丽在此踏青。此处离汴梁城仅有二十里地。难怪有这许多士子来此。这黄河两岸栽种了大量柳树桃树。此时柳树发芽桃花开苞。虽然还没有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没有到桃花人面相映红地时候。但和谐春风吹拂面庞。看着两岸碧绿复苏地麦田。金黄地油菜花。看着那尚未那么浊黄地脉脉河水滚滚东流去。真是舒服啊。

春季薄冰融化叩击流水地声音、长堤烟柳绽放新芽地蠢动。岁岁年年似乎相同。可是细细品味。背景却是不同了。汴京仕子游女地踏青。谁还能想象那一刻地风光?

而今卢俊义竟有幸在目睹这大宋地繁华。

站在巍峨如云地城墙下。看着这个雄伟博大地城池。让任何这个时代地人包括完颜阿骨打去想。也想不到竟然有一天。这个城墙最高、护城河最宽、守卫军队最多地城池竟然被攻破。上至皇帝皇室人员下至文武百官几万人都被金人掳去。

不是这城墙不厚,不是这护城河不宽,那是这宋朝廷的魂魄已经没有防御力了。

这是一个曾经无与伦比的繁华都市,汉代的长安城人口不过四十多万,唐代的长安不过五十多万,而北宋东京人口却达到一百五十万以上。

与北宋同时的欧洲大城市伦敦、巴黎、米兰、威尼斯,人口不过十万,被当时欧洲人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马士革人口不过五十万。

而且此时欧洲正处于被基督教血腥统治下暗无天日的中世纪,各国混战民不聊生,北宋现在政治还算稳定百姓生活富裕,连东京一看门的老兵穿的都比欧洲一个国王好。

东京城内各种游艺场所如勾栏、瓦舍如春笋勃发,遍布各地。满城金翠耀目,罗绮飘香;酒楼饭店、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调弦弄管于茶坊酒肆,宝马驰骋于御路天街,挥金如土,竞相奢侈,给东京市容带来豪奢的富饶气象。

东京的建筑富丽堂皇,以皇城为中心的城市建筑规模巨大,工整绮丽。城中街道纵横,状如阡陌;宫府林立,园林遍布,寺观不可胜数,完全突破了秦汉以来的都市建设规范。

在城防上因汴梁地处中原,无险可恃,城墙坚固严整,整个京城被三城重围,完备森严。加上城内无数的殿台楼阁、桥榭亭苑,把中国古代建筑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代名都如人间仙境。

后世的卢俊义看过张择端描绘的清明山河图,深深向往,没想到今天竟看到如此胜景。大名府虽然是陪都,也颇有繁华景象,但与汴梁相比却颇有许多不如之处。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开封终于走完了自己城市发展史中最令人神往的路程。

统治阶级无休止地滥用民力,消耗了整个王朝的最后元气;上百万的军队长驻京师,使北宋政权始终困扰在一种沉重的财政窘迫之中,加之政治的**,军事的无能,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