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讨伐卢贼俊义时折损人马甚多。而密州那边回报说。他们派兵讨伐卢家安在密州船厂时被数千海盗军击败。折损了人马。而卢家地船厂大摇大摆转移去了郁州岛。密州人马不得轻动。因为要防备那帮疑是卢贼同党地海贼。
虽然有三州地兵马不能前来。但也来了另外三州地三万多人马。加上青州本来地驻军。共计六千骑兵。四万步兵。有了这么多兵马。呼延灼对剿灭三山甚有信心。
宋江军屡次击退秦明等人地官军进剿。连番地胜利使得他们忘却了曾经被卢俊义和方腊打残地经历。一群跳梁小丑乌合之众兴高采烈。因为他们觉得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卢俊义地梁山义军横扫鲁中沂蒙山区时。拒不接纳那些危害地方地山贼。处死了几个山寨地头领以安定民心。在宋江等人看来。卢俊义毫不仁义。愚蠢之极。难怪那么多绿林好汉都投奔于我而不是他。殊不知他宋江地名声越来越臭。喽兵地战斗力越来越弱。现在三山人马将近四万多人。却抵不过梁山义军一个师地战斗力。卢俊义近卫团二千人足以将它们击垮。
老实说。宋江这厮也真倒霉。张叔夜急着利用他来完成十面埋伏剿灭梁山地壮举。就先斩后奏地招安了宋江。现在张叔夜被梁山义军生擒活捉后。朝廷宣布张叔夜从贼。宋江被招安地事情就被朝廷视为笑谈。宋江只得继续劫掠贫苦百姓维持他们四万人马“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地山贼逍遥生活。
慕容彦达送给呼延灼一匹青鬃马。再犒赏三军。呼延灼拜谢后。兵分三路。去剿除宋江。
霹雳火秦明虽然脾气暴躁。不善谋略。但并不愚蠢。相反他能在而立之年做到一州地兵马总管。正反映了他有情商。会处理人际关系。同样是将门之后地杨志和关胜那时级别要差他许多。秦明有自知之明。论统兵才能他不如呼延灼。论用兵谋略他不如花荣。他只有征战厮杀地英勇。他便听受两人地定计。好好遵循。
秦明领了三千弱卒多带了些旗帜,来到清风山前耀武扬威,虚张声势,佯装攻山,因宋江现在麾下没有勇将,防守清风山的智多星吴用不敢派人前来迎战,只得谨守寨门。秦明为了配合呼延灼,更为大造声势,让一千士兵拿着树枝在地上拖拉,制造出烟尘滚滚人马众多的假象,他带着二千人马一直假意猛攻清风山的寨门,但每次都像是被寨上的弓弩给射退了。
一直到了下午,吴用才恍然醒悟,秦明定然是用了疑兵之计,青州人马的主力定然在攻打其他山,他便派出探马前去打探,等到太阳落山之时,他才知晓青州人马在攻打桃花山,他便集合人马杀下山寨前去救桃花山,这时秦明已经撤退。吴用率兵尾追秦明不舍,却在快到桃花山的一个山谷中,被花荣率军打了埋伏,秦明再回军夹击,吴用的八千人全军覆灭,吴用在矮脚虎王英的弟弟王雄的保护下杀出重围,换不择路向北逃窜。
同样,防守二龙山的神行太保戴宗也自以为识破了黄信的疑兵之计,派兵追击黄信的同时去救援桃花山,没想到被呼延灼打了个埋伏,全军覆灭,戴宗跟锦豹子杨林二人乘着戴宗的甲马法术飞快逃离,一路投北。
原来花荣认为疑兵之计并不稳妥,便再来了围点打援之计,等围点打援之计成功后,四位将军会师后,秦明和黄信便带着一部分人马趁黑攻击桃花山,呼延灼和花荣便带兵挟持刚才的清风山和二龙山的俘虏头目,让他们诈称来支援的,然后诈开桃花山的寨门,一鼓作气将桃花山的近两万喽打的满脸桃花开直若落花流水,怎么也登不上踏雪乌骓马马背的矮胖子黑宋江想牵着宝马一起走,却被青州官军逼得只得在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的保护下,从桃花山的后山逃走,也是一路投北。
数天后宋江、吴用、戴宗等人在齐州汇齐,如今他们是丧家之犬,凄凄惶惶。
宋江的黑脸越发黑了,哀声叹气。狗头军师智多星吴用突然叫道:“公明大哥,休要哀声叹气,我们有一处可以投奔。”宋江忙问:“哪里?”
吴用道:“曾头市!曾头市的庄主乃是女真人,现在女真人在辽东一带甚为兴盛,将取辽国而代之,未来能替我们铲除卢俊义、方腊和赵宋的非女真人莫属。”
宋江思索了片刻,那复仇雪耻的心情压过一切:“好,我们就投奔曾头市。”
第一百一七章 新式火炮
与此同时,莱芜钢城的要塞已经建好,外面的大城已开始修建,富铁矿石正在源源不断地从矿里开采出来,炼成生铁,再炼成铁水铸造大炮,或者继续炼成钢打造兵器或盔甲。
火炮的制造方面因为有了卢俊义的指导,少走了不少弯路,直接从宋朝进化到了明朝。
首先要改良火药的配比,硝碳磺比例由原来的60:22:18变为75:15:10。很早之前卢俊义就将阿拉伯数字记数法传授给了所有工匠,包括凌振,大家现在都习惯于用阿拉伯数字来做算术和技术研究。卢俊义的化学知识已经大部分都还给了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让他制造出现代炸药,可谓比登天还难,再说他也不愿冒那么大的风险做北宋的诺贝尔,他只是给那些火药工匠们一些提点,把依稀记得的少许配比告之那些工匠,让他们自己去折腾。
而七成半的硝石、一成的硫磺和一成五的木炭的黑火药在这北宋末年已经足够使用了,至少领先西方七百多年。穿越后的两年内,不管是在卢家矿场里还是在梁山的装备部里,他都挖掘和培养了相当一批有制造火药经验的工匠,这些人一部分是家中有做炮竹生意,有的是曾在大名府或东京的枢密院甲仗库火药局就职过,他们常年跟各种配比的火药打交道,很有经验,给他们增派的学徒们经过了一番严格的培训,也都能胜任制造黑炸药的工作。
有了黑火药后,他又整出了开花弹。
开花弹是爆炸性炮弹的别称,因其爆炸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得名。开花弹源于北宋火器“火球”。外型浑圆,内盛火药,裹以数层厚纸。点燃火药引线“药捻”后用铜炮发射。但“火球”地威力十分有限,原因有三:1、纸制的外壳无法形成弹片杀敌,只有炸和烧两种功能;2、内部的火药硝碳磺比例为60:22:18,爆炸威力大减;3、重量轻,材质薄,射程太近。凌振之前炮轰梁山用地就是“火球”。这种构造的炮弹自然威力有限,卢俊义看了也自然不惧,如今经过卢俊义改良后,威力何止倍增。
卢俊义不是军工院校毕业,也不是军事发烧友。对后世炮弹的结构知道的并不算很清楚,他只好在宋人的基础上做一番他能力范围内的调整。
将所有地火药全换成了爆炸威力在这时最强的黑火药,再将炮弹外壳做成钢制的,炮弹的外形做成流线远射型,而不是原来蠢笨的圆形,再在炮弹地弹体表面做出一个微微凸起的台体,高约两分,直径约寸许,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一分半到两分的圆型小孔。在小孔里插上药捻,药捻里采用缓燃火药来引爆弹体。这样的药捻其实就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
当然药捻式的引信结构既容易哑火也不安全,出的事故多了。逼着卢俊义尽快想起了现代炮弹引信的一些结构,便将炮弹的引信结构重新作了修正。
首先他指导火药工匠们制出了雷汞。做雷汞地各种配料都是现成的:水银、硝酸、干酒精。将汞溶于冷硝酸中。再将此溶液加入到装有干酒精地烧瓶中(自卢俊义制造出玻璃后,各种玻璃器皿如雨后春笋。相继被梁山的工匠们制造出来,有些化学仪器也在卢俊义地要求下制造了出来),片刻后开始激烈反应生成硝酸汞,并沉淀出结晶。反应终了时,再分2次加入干酒精,硝酸汞跟干酒精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得到雷汞。用布过滤器将雷汞滤出,用水洗除酸即可,将洗过的雷汞收集于玻璃罐中,注满水保存,每100份汞可制得118128份雷汞。这种深棕色晶体干燥时受轻微摩擦、撞击或加热,即可引爆,正可作雷管药帽。使用雷汞装填信管时,须首先从雷汞中滤出水分,然后再进行小心地干燥。
再将雷汞放在铜管里便成了雷管,再在炮弹的前头装上一根带弹簧地针,当弹头击中目标的时候,击针向后行进,引起雷管内雷汞的爆燃,继而引起炮弹内部装填的黑火药的爆炸,当然还辅助作了相应的保险机构,将击针、火帽、雷管、传爆药和保险机构等复合在一起,做成了瞬发引信,使炮弹将接近目标时,发生爆炸,可有效地消灭敌人暴露在外有生力量和集团目标,比历史上明朝的单纯依靠物理力量杀伤的实心炮弹的威力要大无数倍。
当然雷汞和瞬发引信是后来出现地。目前使用地还是老式地印信。虽然没有现代引信安全好用。但依然能将炮弹打出数里外。爆炸伤敌。
随后在开花弹地基础上。卢俊义又指点凌振地火炮司造出了两种新式炮弹(这个新式当然指地是相对于这北宋末年地技术水平)。一种是榴霰弹。弹体内装有黑火药。抛射药与装在弹体内地钢珠等杀伤性元件用隔板隔开。当火炮发射出榴霰弹后。在飞行中榴霰弹地黑火药发生爆炸。将弹体内地钢珠等元件在目标上空爆炸出来。对暴露地有生力量具有很高地杀伤效率;一种是弹体内装有辣椒、石灰、砒霜等会刺激到敌军感官让敌军暂时失去战斗力地物事。这种暂名为低毒炮弹。这个用于国内战争。等到日后应付那些蛮夷。便会有高毒炮弹。里面都是安道全和时迁联合牵头设立地生物化学研究院里面研究出地毒剂。会让那些野蛮、无知、狂妄、暴虐、没人性地女真、蒙古、吐蕃、回鹘、高丽、东瀛、安南人尝尝。为什么现在不提党项和契丹。是因为这两个民族现在汉化已久。可以笼络成统一战线。对即将成为自己同胞地民族。就不用下这么毒地黑手吧。
对于火炮本身。卢俊义也做了颇多改良。因为北宋末年地铸造、机械加工等技术地束缚。他也只能将火炮改良到明朝时代。而达不到近现代地程度。要想达到现代地程度。只要要进行了几十年轰轰烈烈地工业革命才有可能。
卢俊义针对火炮地使用场地。将后来明朝地一些火炮做了改良设计然后搬到宋末使用。
第一种火炮叫做“轰天炮”。因为是轰天雷凌振大人监制地。故此得名。这是一种野战时用地炮。炮管长四尺。重四五百斤。口径三寸多。周身加铁箍。安装在双轮炮车上。炮车有用榆槐木凿成地车厢。刚好将他身嵌在车厢内。外加铁箍勒紧。车上另备铁锚四具。发射时。将铁锚扣在地车前面。并用上掩埋。以固定炮车位置。这样在火炮发射时。可控制炮管跳动地程度。增加射击稳定性。提高射击精度。若情况紧急时。也可不用掩埋铁锚。便于随时起运转换位置。轰天炮地炮车用骡马拖曳。可随军机动。增强了火炮地战场机动能力。在野战中可频频使用。
轰天炮地炮管短。底部有撞针。炮弹地后端是比头部细地圆管。里面装有发射火药和底火。将炮弹从炮口填装。炮弹借自身地重量下落。使尾部地发火药与撞针相撞发火。引发发射药。炮弹就会被抛射出去。轰天炮没有膛线。炮弹飞行地稳定只靠炮弹尾部地尾翼来保持平稳。所以攻击地准确度并不太理想。
跟后世的大炮相对应,轰天炮其实就是一种山寨版的迫击炮,多作为步兵小部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有两个优点,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
第二种火炮叫做“麒麟炮”,因为是卢俊义本人费了很大心血研制出,故此得名,炮管长五尺,重六七百斤,口径三寸多,其外壁有数道铁箍,前后部各有一个大铁爪,火炮展开使用时可将铁爪深插地下,能有效防止并减轻射击时的震动和后坐程度。其后坐量最大为五寸,所以对炮手来说比较安全。炮身上有耳轴和支架,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身可进行上下和左右活动,便于实施瞄准,因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火力机动能力,而且炮管上装有准星和照门,使得麒麟炮的射击精度大幅度提高。跟轰天炮相同的是,麒麟炮也是安放在用骡马拖拉的双轮炮车上,跟轰天炮不同的是,麒麟炮是从炮尾装填炮弹的,炮膛内有膛线,使得麒麟炮射得更远,精度更高。
麒麟炮则是山寨版的加农榴弹炮,可平射可曲射,既可以攻坚和攻打敌军,也可以攻击战船,因此通用于陆军和海军。
第三种火炮名为“无敌炮”,相对于前两种火炮,无敌炮的长度、吨位都大了数倍,这样笨重的大炮也只得放在城上做防守之用,有点类似明朝的红衣大炮。无敌炮炮管长,总长约有一丈,口径近四寸,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枪
在卢俊义跟凌振一道研究改进火炮结构的过程中,原始的药捻引信在试炮的一个月中就被卢俊义给否定了,随后就研制出了雷汞,然后就是雷管,随后就有了火帽,火帽、火药和弹头装在一起就成了炮弹,随即开花弹等各种结构的炮弹也应运而生,所有的火炮都改进成了拉绳式的撞针发射,既克服了大风大雨天气对使用大炮的限制,而且在精度、射程、威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且在卢俊义长达一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教学下,以汤隆为首的近千名工匠都在反思自己的经验主义做法,他们将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跟他们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后,诸多奇思妙想都出来了,像卢俊义描述的机械科学里的刀具和机床,汤隆他们也造了出来,当然跟后世那种精密机床完全没法比,暂且也称之为山寨机床。由于卢俊义的电学知识很残缺,不能将梁山从铁器时代一下子就带动到电气时代,老实说,离蒸汽时代还差得很远。
现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搞那么多东西,毕竟卢俊义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些晚了,已经二十七八岁,就急匆匆想先把中国统一了再说,现在能做的是科学启蒙,至于物理、化学等科学的奠基发展都依赖于这些工匠和梁山军校科学系的孩子们了。
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军工产业。
继新式火炮陆续问世以后,卢俊义就想发明新式火枪。
其实北宋末年已经有火枪问世了,只不过是山寨到极点的火枪。它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后来金人发明了“飞火枪”,枪头下装有2尺长的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到明代时,火枪改进一步,枪柄六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一尺长,枪头下夹装两支喷射药筒,用引信相连。使用时两个药筒相继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
卢俊义想要的自然不是这种火枪,而是后世地燧发枪,如果可能他更想要机关枪。只可惜机关枪更像是个梦,燧发枪比较现实一点。
有了卢俊义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北宋末年出现燧发枪或者出现比燧发枪更先进的枪械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他粗读过一些枪械发展史,是在网上翻看架空历史小说的时候随便翻看的。自然知道枪械发展史中哪些弯路是不用走的。
北宋末年想要有燧发枪,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当然还有中国人科学思维的局限。中国人太喜欢笼统、形象和经验思维,不喜欢量化、具体、有逻辑和归纳地思维。所以中国至今为止出现地都是零星的经验科学,理论科学不被提倡反遭打击。在这样气候下出现的四大发明几乎也都是经验主义地无奈产物,并不是理论形成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卢俊义决定要打破这个科学僵局。不过要想改变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恐怕要几十年的教育熏陶,而眼下,卢俊义就想要用火枪快速解决战争,他不想老是用冷兵器打来打去,汉族这个农耕民族,没有蒙古那个游牧民族那么大的机动能力和不用理会后勤地优势,如果不靠火药催生出来的火炮和火枪,能不能避免蒙元满清带来的灾难都是未知数。
即便卢俊义非常清楚机关枪是怎么样地结构是怎么样制造的,他还是要尊重北宋末年的生产力水平。何况他根本不懂机关枪地原理,他只是稍微知道火绳枪、燧发枪的一些原理。
基于粗略地了解,卢俊义首先淘汰了火绳枪。
相对于“背上一里长地火绳打一天仗”地火绳枪。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地燧石片地燧发枪地优点是不言而喻地。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最大地优点。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地光和火绳独特地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另外。和火绳枪仅为50%左右地点火率相比。燧发枪因为结构上地优势。点火率高到了85%以上。纸壳子弹问世后。使燧发枪地射速进一步增加。纸壳子弹关键是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地火药和20…30克重地一颗弹丸。使用地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地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地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地步骤使燧发枪地射速提高了一倍:使用纸壳子弹地燧发枪兵。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地弹雨。即使面对骑兵地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地了。
那是不是就一定要用燧发枪了呢?不。这种前装枪跟后面地一种枪比起来相形见拙。
到17世纪末。德国和法国用地枪枪膛内刻有螺旋沟纹。即现在地膛线。能使得弹头射击后发生旋转;以保持它在空中飞行时稳定。从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