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三省心里当然清楚路隽为何而来。

    那日在酒楼中他见到的就是路隽。

    在经过几句寒暄过后,路隽便直奔主题,将皇帝的密旨展示给了孙三省,并言明,若是能说动周王带头行解除藩禁一事,事成之后他会在给皇帝的奏本中将孙三省的功劳详尽说明,只要孙三省的名字直达圣听,那其离开王府重返朝堂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能中进士的都是人精,孙三省稍微一琢磨便知道,这件事对自己有利无害,一旦成功,那自己就会脱离绝境,重返人间。

    两人很快便达成了共识:里应外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全力说服周王,办成此等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

    两人猜了半天之后,孙三省直言,路隽此来应不是坏事。于是朱恭枵便着人回复:后日本王有闲,请贵府择时前来即可。

    朱恭枵打量一下路隽,开口问道:“贵府任职已将期满了吧?本王于城内时常耳闻贵府贤名,亦为我朱家能有此好官而心喜不已!贵府此次前来莫不是道别而来吧?”

    过去的官场中人说话都不会开门见山,一般都是起个头,然后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周王其实就是在问,你到底是来弄啥咧?

    路隽拱手道:“承蒙周王殿下挂怀,臣将于崇祯十年八月任满,故此次非为道别,乃是奉上命有事要与殿下商谈!”

    朱恭枵知道路隽所说的上命不是指的朝廷,因为朝廷无权与藩王谈事,这上命只能是皇帝。

    他瞟了一眼孙三省,清咳一声道:“贵府有话请明言,本王虽是太祖血脉,但亦是大明臣子,何来商谈一说?”

    有话直说,说出来我再看看到底啥事,好事我就答应,其他的就算了。我好歹也是太祖的后代,你也不能把我怎么着。

    路隽拱手笑道:“周王殿下素有明理之名,待臣讲事情一一道来,殿下应会做出取舍!”

    朱恭枵笑道:“贵府直说便好,本王确实不算糊涂之人,遇事自然能分辨明晰!”

    路隽点头道:“殿下,恕臣冒昧,臣想请问,殿下对大明藩王之处境可还满意?”

第194章 说服() 
目送着路隽离去的背影,朱恭枵陷入了沉思之中。

    路隽适才的一番说辞让他的的心动了。

    京城里的皇帝目的很简单用钱粮换自由,这一招可谓是击中了所有藩王的软肋,自由正是每个藩王府内之人最最渴望的。

    自从朱恭枵记事起,他就从来没出过开封城。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就生活在这个在外人看来奢华无比、富丽堂皇的王府中。

    府内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亭他都烂熟于心,并且厌倦无比。无聊时他时常一个人便装到城门处,站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着每一个可以自由进出城内的贩夫走卒、行人商旅;透过长长的城门洞探寻着城外的世界,感受着微风带来的远方田野上的气息。

    他也曾羡慕的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樵夫抱怨着套住的野兔跑掉、今年的野果比往年少。

    他喜欢看到穿着一身短打的农人,从城外回来时手中拎着用柳条穿着的几条鲜鱼,脸上漾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外面的世界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虽近在咫尺,但却遥不可及。

    他想去自己祖先修建的宏伟的京城见一下当今的皇帝,看看他长着一副何等样貌;他想去凤阳祖坟上几注香,敬几杯酒;他想登上传说中巨龙般的长城和边墙;他想去江南感受一下吴侬软语;想东临碣石观一下沧海,想去边塞看一下长河落日。

    但这一切都是妄想,他早就知道,所有的美好都与他无缘,他的一生都和他的祖辈一样,蜷缩在这个看似宏大,但与整个大明比起来却逼仄无比的角落里渡过终生。

    “殿下,殿下?”几声轻唤打断了朱恭枵的思绪。

    将路隽送出王府的孙三省回来了。

    朱恭枵回过神来,起身离开座椅,背着双手从台阶上下来向后殿行去,头也不回的道:“存志,陪孤走一走,孤心里有些烦躁!”

    孙三省心中暗喜:他与路隽研判的不错,周王并非心性坚定、对皇帝怨念极深之人,此事对周王内心触动极大,看来多半能成!

    他连忙加快脚步跟上朱恭枵,后殿的太监赶忙把一件紫貂大氅给王爷披在身上系好衣扣,然后将一个精致的镶金铜手炉递到朱恭枵手中。二人出了银安殿沿着长长的回廊漫步而行,几名太监远远的跟在后面。

    “存志,五年来孤与你也算投缘,虽谈不上相交莫逆,但至少在许多事情上认知大体相同,你可以说是孤在这个世上唯一能深谈之人!孤的苦处你亦是一清二楚,今日开封府所言之事,你觉着孤该如何取舍?”

    朱恭枵语气里透着深深的落寞与寂寥。

    孙三省微微动容,心下有些莫名的感动。

    对于朱恭枵的的言语,孙三省也是感同身受。

    整个王府内除了他这个长史,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可以与周王用相对平等的态度对话以外,再无任何人可以与朱恭枵能说的上几句话。

    王妃、侧妃乃女流之辈,更多的是附庸与朱恭枵身上,根本没有话语权;朱恭枵唯一的儿子英年早逝,两个孙子尚未成年,不具备相互沟通的思想;王府内有品级的太监倒是不少,但他们都属于皇室家奴,没有资格与主人对话;王府以外之人受限于种种条文,更是不可能与朱恭枵有深厚的交情。

    毫不夸张的说,自己是朱恭枵在这个世上唯一的朋友,虽然不能彻底交心,但至少在不犯忌讳的情况下可以率性而言。因为自己毕竟是朝廷命官,朱恭枵无权决定他的前途和生死。

    孙三省停下脚步,冲着前面朱恭枵的背影拱手施礼道:“臣请问殿下,鱼与熊掌二者可得兼乎?殿下之问实是于心中已有所思,只是未下决断而已!”

    朱恭枵身形一顿,缓缓转过身来,直视着孙三省开口道:“不错,孤心中确实已有计较,只是心有不甘!周藩传承两百余年,祖辈耗尽心血积累至今,难道就要从孤手中割舍出去,用以换取孤之自在?真要如此,孤心中有愧于列祖列宗啊!”

    孙三省直起身子,明亮的眼神与朱恭枵对视着:“殿下此言大谬!臣敢问殿下,故定王橚时,周藩可有如今之家业?太祖封藩之始,大明初定,故以万顷分封诸藩;而历经两百余载,诸藩之家产早就远超太祖之时数倍!现今圣上之意,只不过是将诸藩产业恢复到国初之时的样貌罢了!钱财本乃身外之物,些许腌臜之物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才是我辈中人本该才有的洒脱之举!难道殿下余生还要如坐监般度日不成?”

    朱橚就是第一代周王,是太祖的第五个儿子,薨,谥号“定”。

    朱恭枵皱眉不语,心中仍是犹豫不定。

    偌大的家业舍出去,谁能如此洒脱?

    孙三省言辞变得激烈起来:“殿下,现今大明之局与原先大不同亦!崇祯五年臣来王府之时,局势已现糜烂之像:衮衮朝堂,豺狼当道;辽东暗窟,吸金无数!更有陕西之贼屡剿不灭,几年后更有成势之兆!可自崇祯八年始,一切俱已大变!今上突现睿智英明之举!臣自塘报中有见,今上任用洪督、卢督、孙中丞等贤明之臣,兴威武之师,将祸乱大明之贼寇一一绞杀殆尽!自辽东军中调派马队入关,此举分化之意已现!与山陕各府举以屯田安民之措,遣御史、锦衣四处巡视,以防地方官吏害民误国;更自江南采买大批粮食济之北地,使民无断顿之忧;臣可以断言,不用数载,大明将恢复海晏河清之态!今上行举似有太祖太宗之风,臣观今上之作为,待大明安定之后,其削藩之措定远超太宗之为!从此次开封府之言便可以得此结论。与其到时被强加与身,不如主动合其心意!今上以千金市马骨之心,定会善待首倡之人!臣言尽于此,殿下如何取舍臣不再妄言!”

    竹山东南面的罗瑛山中,张献忠等十余人正躲藏在一处隐秘的山洞中,几名亲兵正在狼吞虎咽的嚼着大饼,艾能奇手持一柄四尺余长的铁棒蹲伏在洞口,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自尾随着竹山城内的百姓逃出县城之后,张献忠和艾能奇带着数十名亲信尾随众贼逃向了罗瑛山中,试图乘乱脱身后再见机行事。

    他本来想官军会先将百姓们驱赶到一边安顿好之后才会发起追击,那么他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逃遁;万万没想到的是,偏偏碰上了一个以军功为重的祖宽。

    辽东马队在祖宽的命令下不管不顾的开始了冲杀,在其前路上的百姓也好、流贼也罢,躲避不及之下都被踩踏成泥。

    两千余马队疾驰而过之后,拥堵的道路眨眼宽敞起来。

    秦翼明见状立即下令将部下分为两队,高其勋带三千人向方城山追击,他自己则率剩余的两千余人往南面的罗瑛山展开搜索追击。

    祖宽带着马队清场完毕,将手下每百人分作一队,沿着南北两侧山下的道路向前疾行,争取将逃往两侧山里的流贼出山逃遁之路断绝开来。

    流贼们虽然大部分都逃进南北两座山中,但两条腿说啥也跑不过四条腿。

    辽东马队顺着山下边的小路往前包抄截断,一下子就将他们翻山后的出路堵了个严实。

    秦翼明的川军最善攀登作战,由于间隔时间较短,很多流贼刚刚进山,便被尾随而来的川军赶上。

    川军进山之后,不用将官下令,而是自然而然的分为数人一队:两名刀牌手在前开路、遮蔽,四名长枪手随后,两名士卒手持包铁长木棒居于两侧掩护,最后是两名弓手或铳手。

    这一阵型与戚继光的鸳鸯阵型相似,不同的是所用的兵器,最后两人成了远程压制的弓手和火铳手,并且没有狼筅手和镗钯手。

    这次逃跑的很多是献营的老营精锐,当他们发现追来的官军比较分散时,许多流贼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停下脚步后聚拢在一起,准备将追来的官军杀散。

    一队川军眼见前面二十余步外约三十余人的小股流贼反身准备接战,两名刀盾手立刻将手中长盾竖起,以防流贼弓箭或长枪突刺,四名长枪手则紧紧靠在一起将长枪平放,大棒手则是分居长枪手两侧护住他们的两翼。

    后面的两名弓手离阵型稍后几步止步不前,从箭囊中迅速取出五只弓箭,然后将四只插在面前的地上,另一只搭在弓弦上开弓射了出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瞬间,对面的流贼已经举步向前冲来,随着弓弦响动,惨嚎声响起,两名流贼被弓箭射中,一人被落下的弓箭射中脖颈当场阵亡,另一名则被射中了肩胛处,三棱长箭直透入骨,贼人捂着伤处倒地嚎叫不止。

    没等流贼们反应过来,弓弦声连续轻响中,两名弓手将八只长箭接连射来。如此短的距离下,十只长箭全部命中目标,十名流贼或死或伤,三十余人的流贼眨眼间损伤了近三成。

    三棱箭三十步可破铁甲,双方相距二十余步,流贼们虽然大都身穿棉甲,但哪经得住利箭的穿透。

    剩余的流贼惊恐之下翻身便逃,川军刀盾手将盾牌放下后向两侧闪开,四名长枪手齐向前冲去,两名大棒手紧紧随在两侧。

    数十步后川军赶上落在后面的流贼,长枪手中一人轻喝一声“刺!”

    四杆丈余长的长枪迅疾向前刺出,又是几声惨号,两名流贼被刺中后背、大腿;“收!”又是一声轻喝,长枪手同时将长枪回抽,两名中枪流贼到底不起,鲜血汩汩而出。

    随着又一次突刺,又是几名贼人中枪倒地,这伙三十余人的流贼短时间内死伤过半。

    几名逃跑的贼人突然凶性大发,停步反身举着刀枪向长枪手迎来,两名刀盾手抢上前去举盾遮蔽与前,两名大棒手绕过盾牌,举棒狠狠地砸了下来,贼人慌乱中想躲避或格挡,但对上包着铁皮的硬木棒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两名大棒手接连砸了数下,几名贼人全被砸翻在地,刀盾手收起盾牌抽出腰刀将贼人首级砍下,然后数人继续向前追击。

    两名弓手斜背长弓,先将射出的箭只收回,然后挨个搜捡尸体上的财物。

    适才的一幕在很多处都有发生,流贼们大意之下以为有便宜可赚,可都被川军杀的屁滚尿流。

第195章 自尽() 
卢象升在接到流贼驱赶百姓突围的消息之后,顿觉自己布置有误。

    他低估了张献忠的残忍和无耻。

    在想要活命的紧要关头,张献忠可是什么都做的出来,几名平日里犹如亲生的义子他都不管不顾,何况在他眼中如猪狗般的百姓。

    他马上下令除了进城的队伍以外,南门的神机营和伍军营就近向罗瑛山追击,他自己亲率北门外地的数千士卒赶往方城山。

    罗瑛山与方城山山脉并非巍峨险峻的大山大野,虽然也绵延数十里,山上大部也被灌木荒草覆盖,但地形并不复杂。

    张献忠没想到官军反应如此迅速,从东门突围而出的数千流贼,包括他在内,已经被数万官军围在了两座山中,而他们并不知情。

    张献忠倚靠着洞壁而坐,亲信插翅虎等人分散坐于周围。

    “大王,俺们在这洞中不能久呆,得想法子赶紧离开才成,要不官军很快就会搜过来!”模样凶悍的插翅虎神色焦急的开口道。

    另一亲信山涧虎接道:“老李说的没错!八大王,等派出探路的人回来,俺们马上就得走,翻过山往西去,寻着个村子先弄点吃的再说!”

    张献忠点头道:“咱这回走得快,这后山还算安生,等探路的回来,天黑之后咱就往外走!”

    正说话的当口,随着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几名派出去探路的亲兵从杂草中露出身形。

    守在洞口的艾能奇赶紧探身招手让他们进来。

    张献忠等人迅速起身围住那几人,插翅虎抢先开口问道:“老四,外面是甚子情形?恁有无碰到官军?”

    那名叫老四的亲兵神情紧张的回道:“大王,有点不妙!俺们分头探路,山前的弟兄们正在被官军追着往后山这边来了!俺到后山瞭了一下,看见山下边的道上有官军的马队!”

    洞内众人都是脸色大变,山前山后都有了官军,难道被围住了不成?

    亲信一条狼急道:“大头领,这可怎地好?官军这是把俺们困住了!俺看得抓紧走!等不到天黑了!”

    插翅虎接着道:“老狼说的对!大王俺们得赶紧走!”

    这时远处隐隐传来了呼喝声和惨叫声,众人不用猜也知道,这是被官军追杀的手下临死前发出的声音。

    本待等到天黑后再走的策略已经不行了,听刚才的声音,官军越来越近。

    张献忠大手一挥道:“走!分开走!逃的一个算一个!”

    默不作声的艾能奇手持铁棒行在最前面,身后是几个亲兵,穿着短袍内罩棉甲的张献忠行在中间,插翅虎等人跟在最后。

    一行人刚刚出了山洞,远处的一队官军便发现了他们,随即大声喊叫着向这边赶来,紧接着,这一队官军的呼喊声将附近搜山的几队官军招了过来。

    张献忠一语不发,转身向着西面的山下撒腿疾奔,一众亲信紧跟其后,艾能奇与几名亲兵堕在后面负责掩护。

    论起翻山越岭的本事来,张献忠这伙流贼虽然不错,但相比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中的川军来说还是差了稍许;双方装备相当,都是身着棉甲手拿兵刃,但跑了一段时间后,两边的距离已经逐渐拉近。

    由于山上的地形起伏多变,树木杂草繁多,奔跑时还要注意避开灌木浓密之处,所以速度根本起不来。

    跑在前面的小队川军很快追到张献忠等人身后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两名川军弓手站定身形,抽出箭只搭在弓弦上,大口喘息几下后稳定住呼吸,开弓将长箭射出。

    几声惨叫响起,前面的流贼有几人中箭倒地。自张献忠造反就跟着他的山涧虎大腿被三棱箭贯穿,一个趔趄扑倒在地。十余名川军迅速靠近贼人,艾能奇低吼一声,和几名亲兵停步反身准备与官军搏杀。

    山涧虎拖着受伤的大腿在地上艰难的向前爬行,死亡临近的恐惧感让他嚎叫连连:“八大王,救我!救我!”

    带队的川军小旗闻声大喜,大叫道:“速来速来,献贼在此!是张献忠!”

    后面数队官军听到喊声欣喜之下跳跃而来,叫喊声此起彼伏。

    “献贼在此!”

    “张献忠在此!”

    “捉了献贼,大功一件!”

    “别让他跑了!”

    “生擒献贼!”

    张献忠情知不妙,加速向前狂奔,但身后的川军知道巨寇在此,都是奋力赶来。

    艾能奇与几名亲兵虽然已经与追来的官军交起了手,但随后赶来的官军根本不管,绕过他们继续向前追去。

    山下的道路已经远远可见,但路上都是一队队来回驰骋的官军马队。张献忠心中顿时一阵绝望:难道此地就是我张献忠的埋骨之所不成?

    艾能奇挥手中铁棒狠狠砸下,一名川军盾牌手被连人带盾砸的口吐鲜血委顿于地。艾能奇举步上前就要结果了他,几名官军长枪手的长枪已然刺到,他闷哼一声挥棒格挡,将两只枪头挡开,但仍有一只长枪刺中他的小腹,枪头深深的扎进腹中。

    艾能奇一手抓住枪杆,将铁棒脱手扔了出去,那名长枪手躲避不及,被飞来府铁棒砸中头部,惨叫声中仰面倒地。

    川军小队都是由熟识的乡党组成的,眼见同伴血流满面、生死不知,一名川军大吼一声,垫向前猛蹿数步来至艾能奇身侧,手中大棒狠狠地砸向艾能奇。

    艾能奇向后倒退一步,勉强侧身转头避开,但仍被大棒击中肩膀。一声骨头碎裂的声音传来,艾能奇左肩被砸的粉碎,左臂顿时耷拉下来。

    一只三棱长箭带着风声从十余步外飞来,从艾能奇脖颈处穿透,艾能奇哼都没哼一声,被弓箭强大的动能带出去数步后倒地身亡。

    逃在前面的张献忠这时已被官军追上,无奈之下转身举刀迎战。在将一名川军手臂砍断之后,张献忠大腿、肋部接连被长枪刺中,他狂吼一声,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