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曾下发谕旨,允许卢象升就任新职之前入宫陛见,所以便有了今天君臣之间的会面。
对于这位历史上各方都给与高度赞誉的名臣,朱由检也是发自内心的十分敬重,正是因为有卢象升等等这样的华夏脊梁,中华民族才始终屹立不倒。
待君臣之礼已毕,朱由检吩咐赐座看茶后,用饱含敬意的目光注视着卢象升,肃声开口道:“自崇祯二年一别,朕与卢卿已是经年未见;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正是以卢卿为首之众多忠臣义士毅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抛颅撒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才使得大明已成败象之局逆转!亿万生灵免遭涂炭!对此朕始终感怀于心,誓将永志不忘!”
说罢,朱由检自御座起身绕至案前,冲着坐于锦墩上的卢象升弯腰拱手深施一礼。
卢象升腾地站起身来,撩起官服噗通跪倒于地,重重磕头后直起身形,拱手于顶啜泣道:“臣怎敢受我皇上之礼!臣等所作所为,不过是尽本分而已!何敢劳我皇上挂念于此!”
已经八年未见到皇帝的卢象升心情急激荡之下,浑身轻微的颤抖着,他能感受到皇帝的真切情谊,多年来心中积存的种种情绪在这一刻轰然迸发,化作泪水倾泻而出。
朱由检紧走数步行至卢象升身前,伸手扶住他的双臂,卢象升不敢与皇帝较劲,只得顺势站起,但却是低下头不与朱由检对视,大颗大颗的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
“卢卿,你当得朕之礼!朕此礼非为朱家之江山而施,而是为数年来无数身处水火之中、命丧于顷刻之间之黎民而施!若无卿等浴血奋战,不知还会有多少无辜命丧于贼之屠刀下!若无卿等解朕之忧,朕实是不敢想其后果如何!卢卿且安座,朕还有要事与卿商谈!”
拱手目送皇帝回归御座,卢象升用衣袖擦拭掉脸上的泪水、深吸一口气压制住激动的心情后方才坐了下来。
“卢卿家中双亲贵体可安?朕实是望你于家中多待些时日,以安妻儿之心,未想到卿如此之快便欲回返就任;为了却卿之家人思念之苦,朕已为卿在京城准备宅邸一处,并遣锦衣前往宜兴,将卿之家小全部接来京城居住,预计明年之后,卿便可长居京师与家人日日相见了!”
为了让卢象升的情绪平复一下,朱由检没有直言今日陛见的目的,而是转换了话题。
“臣父母身体尚佳,谢过我皇之关爱!我皇如此厚待微臣,臣百死难报圣恩!”
卢象升眼圈通红,目中尚自带着泪光,再次起身弯腰拱手行礼。
为人至孝的他最挂念的还是家中父母双亲。
自天启年间中试之后他便一直在外地为官,之后大明的局势也逐渐开始恶化。尤其是今上即位后,时局更加的动荡不安,崇祯二年卢象升在大名府组建天雄军,誓言以身报国,为防不测,他将妻儿送回了宜兴老家,直到今年才得以还家探视。
这次离开家乡后再见到父母又不知何年何月了,每当思及离家时老母不舍的目光,卢象升心中也是暗自悲伤不已。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皇帝居然有如此细致的一面,待臣下如亲人般的礼遇有加,如此圣君恩情,自己就算把命搭上也难以报答。
“此乃卢卿应得,朕知卿非是喜爱钱财之人,赏赐金银之物怕是有辱卿之大功;思来想去之下方才有此赏,看来甚是合卿之意,呵呵呵!”
朱由检用柔和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位虽然身躯瘦小,但风骨伟岸的大丈夫,心内为他前世的遭遇唏嘘不已。
“臣请问我皇,适才何来明年之后,臣便可与家人日日相聚之说?莫非我皇此言另有深意不成?”
心情平复后的卢象升敏锐的觉察到朱由检的语意,施礼后问道。
“呵呵,卢卿果是才具敏练之人,朕随口一说便让卿发觉有异!朕今日与卿相谈之事于此大有关系!”
“臣躬闻圣意!”
“卢卿,此次你前往宣大接替孙先生任职,其目的只有一个:整合宣府、大同两处边镇之骑兵,勤加操训,以备来年使用。朕欲明年开春之后择机对建州大规模用兵,争取最大程度杀伤其有生力量,毁其根本,使其无力再与我大明相抗衡!当然了,若是能将其彻底摧毁那是最好不过了!此役过后,卢卿自可卸任边关,回京任职!”
孙承宗在宣大近两年的时间内,核实兵员、裁汰老弱、拔擢强将、严明军纪,使懈怠已久的宣大官军士气重新振作了起来;卢象升此去只需将两处骑兵整合在一起,用一年的时间使其配合默契便可。
“臣敢问我皇,明年用兵员数几何?粮草物资是否已备妥?何人为帅?何部留守京师?臣组建之骑兵如何使用?另就是,辽东军如何处置?恕臣直言,辽东军虽尚堪一用,但观其数年以来之行径,绝不可委其重任!”
卢象升思衬一会后奏道。
“粮草物资现下已大部备齐,至于兵员,朕与本兵合议过后,准备以京营、勇卫营为主力,秦军居左、白杆兵居右,辅以宣大边镇、山西镇、延绥镇、左良玉、贺人龙、左光先、艾万年、刘国能等部,员数当在十五万上下;山东黄得功部北上守卫京畿,朕欲亲征建州!至于辽东军,待洪卿上任蓟辽后,朕欲遣人核查辽东兵员,分化其军,若事有不谐,诛其首恶,以使大军后方无忧!”
朱由检之所以抽调边兵,实是因为边墙外的蒙古部落式微已久,对大明已构不成重大威胁,加上建州开始组建蒙八旗,将蒙古部落青壮聚集到建州,这使得边镇更加的安全。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朱由检之所以让卢象升组建骑兵,就是为了彻底消除蒙古部落这个隐患。
“待大军由山海关正面推进时,卢卿率宣大两镇,以及临洮曹变蛟、延绥镇马科等数路骑兵,出边墙,自西向东一路横扫,直指盛京!”
第235章 策略()
“我皇欲亲征?此是哪个奸佞蛊惑我皇?!此贼当斩之!土木堡之变殷鉴不远,我皇欲效英宗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子御众臣,凡事可代其劳也!我皇亲征,其意为我大明无良将乎?臣坚决反对此事!”
卢象升勃然大怒,霍地站起身来,细长的双眼猛然圆睁,一股杀气自眉间溢出,征战疆场多年、尸山血海中养成的气势十分的骇人。
乍闻皇帝有此想法的王承恩也是吓得心惊肉跳。此前朱由检并未透露出一点风声,所以王承恩不知晓。
开什么玩笑,你以为看戏本呢?还御驾亲征,英宗就是亲征才被蒙古人俘获,土木堡事变成了大明的奇耻大辱!这才过去多少年,皇帝你要重蹈覆辙不成?你这是嫌弃手下没有能人吗?养这么多文臣武将是干什么吃的?
“卢卿且听朕把话讲完。亲征乃朕偶然思及方才有此念头,并非有他人蛊惑!大伴,给卢卿倒茶!卢卿且安座!”
朱由检被卢象升的举动吓了一跳,之后略感尴尬的笑着解释道。
他知道一说出亲征,肯定会遭到卢象升的激烈反对;若换做温体仁、杨嗣昌的话,此事尚有缓颊余地,卢象升性格过于忠直,很难用道理说服他。
难道对卢象升说:为了让看这本书的书友们找到爽点,朕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学人家狗血一回?
王承恩端起茶壶先给朱由检斟满,然后一手提壶一手拿盏行至卢象升近前,卢象升用满是不善的目光看着走来的王承恩,他内心认为定是皇帝身边之人鼓动亲征之事,王承恩就是嫌疑人之一。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将茶杯递到卢象升手中,一边倒茶一边低着头用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卢学士,万不可让皇爷亲征!”
卢象升闻听之后方才消除了对王承恩的误会,端着茶盏对朱由检口称失礼后坐了下来,内心犹自思量着到底是谁提议让皇帝亲征的,若是教自己知晓后定不会放过此贼。
“可不能由着皇爷的性子胡闹!战阵之上刀枪无眼,弓箭炮子满天乱飞,万一不小心伤了皇爷,这天下人给皇爷陪葬都陪不起!皇后不敢干涉朝廷大事,此事须得知会懿安皇后才行!皇爷对懿安皇后的话还是能听得进去!”
王承恩心里琢磨着如何打消皇帝亲征的念头回到朱由检身后立定,手里拎着茶壶未曾放下却不自知。
“卢卿,亲征一事暂且不提,卿以为朕与本兵商议之策如何?卿征战经年,于战阵之事应有更深之见解,此策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卿予以指正!”
明年用兵辽东的方案,是朱由检与杨嗣昌等兵部要员几次商议后制订出来的。现在这只是个初步的策略,最终朱由检还要征询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等知兵重臣的意见,再由兵部上下拿出详尽的细则,予以彻底完善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孙子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用存乎于一心亦!臣以为此方略虽大体可行,但细微处仍需用心推敲方可;此战胜败关乎辽东将来数十载安否,须得做足充分之备。臣再次申明,官军明年若欲建功于东北之地,关宁军之事须得于今年彻底解决方可,不然的话臣不建议对建州用兵!”
卢象升对于祖宽及其部下的跋扈难制有着深刻的印象。虽说后期剿贼胜利在望的情形下,辽东援剿之兵收敛很多,但祖宽等人只有数千士卒就敢抗命,若是数万关宁骑兵聚集一处,怕是谁的命令也敢违抗。
祖大寿在崇祯二年开抗命之先河,居然置京师安危、皇帝圣旨与不顾率部返回辽东,事后朝廷也对他无可奈何,这更加助长了辽东军上下骄狂自大的风气。
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形容辽东军最为合适,不顾国事只讲私利是祖大寿们的一贯作风,若想打建州,必须先解决辽东军,否则深入东北的官军后路绝难保证不出问题。
只要解决了这个隐患,卢象升对于平灭建州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他的眼中,建州再强也不过是割据于苦寒之地的部落而已;若按照皇帝所讲的方略,十几万精兵正面进攻,建州必须用全部兵力与官军相抗衡,到时他率骑兵由侧面给其重重一击,其败亡就在顷刻。
“卢卿所言极是!朕所虑者亦是辽东!其多年来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朕思虑良久亦是苦无良策!现下只能寄望于洪卿能有良方解此顽疾,亦使朝廷能节省大笔开销用于民生之上!”
目前来看,洪承畴是蓟辽总督的最佳人选。
洪亨九行事狠辣果断,又善于变通,心机手腕都不缺,但愿他能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自己和古人比起来还是欠缺政治智慧和手段,这都琢磨了几年了,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收拾掉祖大寿,每年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给祖家送去大笔钱粮,要说心里不窝囊是不可能的。
洪承畴要是能办了这件大事,内阁的职位肯定是跑不了的,甚至给他封爵也不是不行,就看老洪的本事了。
朱由检知道与这些历史名人比起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差了不少;但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处高位,只要一直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方针,最大程度上放权给手下,为历史上的这些牛人提供足够宽广的舞台,让其尽情施为,那在很多事情上结果应该不会很差。
自己不能如别的穿越大神一样,文能造玻璃制香水,武能提刀上马大杀四方,充其量就是一个智商处于正常水准的普通人,乍登高位,对于如何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极其缺失,在很多事情上并不具备战略眼光。能在几年内将千疮百孔的大明治理成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卢卿此去宣大之后,从两处边镇抽调一万四千精兵前来京师,之后与天雄军六千人一同归入勇卫营孙应元麾下。如此一来勇卫营人马将会有四万有余,再加上京营三万人马,此七万余强军将是明年攻略建州之主力,依建州现有之兵力来看,其唯有尽遣主力方能与之相抗,此举可为卿之侧翼突袭创造最便利之条件!”
依据史书上的记载,满洲八旗总兵力也就十万人上下,就算今年皇太极四处攻伐,收拢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部落,扩充蒙八旗,其总兵力也就与明军的十五万人差不多;别忘了建奴还要留下人守卫盛京、赫图阿拉这两处要害,不可能把所有兵力用来与明军对决。
而且建州今春开始的征伐蒙古部落的举动,正好为明年卢象升的突击提供了便利条件。
皇太极将蒙古部落迁往建州,正好在西边制造出大片的无人区,这使得数万骑兵长途奔袭更容易遮蔽消息的传递。
“臣遵旨!臣建议明年官军出关之后切勿分兵几处,而是聚兵一处,直驱伪都盛京!此谓攻其必救!建奴既已改号建国,其伪都必守!我军骑少步多,而建奴以骑兵为主,辽东之地平坦开阔,最是适宜大股骑兵突击;一旦我军分兵,恐遭其聚而歼之!臣闻勇卫营已建车营,此营正是步卒克制骑兵之利器也!当年戚元敬正是凭借车营威震蓟辽!此营屏障敌骑之正面冲击最合适不过!”
朱由检对卢象升的提议自是极为赞赏,因为这和他想的一样: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但他是因为从历史上的松山之战中吸取的教训后得出的结论,这明显不算什么本事。而卢象升则是凭借着战场上积累的经验做出的判断,这就显示出了卢象升杰出的指挥才能。
第236章 主帅()
“卢卿此言甚合朕意,分兵乃兵家大忌,此为明年出兵首要之意!另据朕所闻,奴酋自月余之前便已遣兵征伐科尔沁、插汉等蒙古部落,不出所料的话,其意在获取蒙古青壮以作扩军之用;若不加以有效应对,待其几年后形成战力,官军征讨建州时将会付出更多之牺牲!因此,明年出征之事势在必行!”
崇祯十年开春之后,皇太极不顾东北地区依然寒冷的天气,下令满洲八旗出重兵攻伐蒙古诸部,掠取人员牲畜、粮草物资,用以补充各种物资日见匮乏的所谓大清国。
这是四海商行上月提供来的情报。因为八旗的攻略已经逐步向西部延伸,边墙外的一些与四海商行有正常贸易的部落闻讯已经开始往西或北面迁移,以躲避建州八旗的抢掠之举。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四海商行在与这些部落的贸易中,也会为其提供一些粮食、食盐、中成药、铁锅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这使得这些部落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既然不用抢掠就能获取物资,那干嘛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和明人作对?
朱由检已下令让四海商行暂停与墙外蒙古人的交易,规避可能遇到的危险,并且让兵部行文宣大、延绥等边镇,加强戒备,防范建奴可能的突袭抢掠。
“既是我皇已决意明年北征,臣作为侧翼主将之事已定,那还请我皇定下北征主帅,以使其早作谋划,确定用兵之详尽方略;臣意暂留京师,待我皇下旨定下北征主帅之人后便赴任宣大!”
卢象升是铁了心坚决反对朱由检亲征一事,哪怕冒着惹皇帝不高兴的风险也要制止此事的发生。
王承恩不由得对卢象升暗竖大拇指:卢大学士这是逼着皇爷表态呢。依照大学士立下的功劳,皇爷怎么也得卖个面子给这位重臣,况且人家也是为社稷安危着想,又不是为了私利,皇爷连发怒的理由都没得。
只要定下北征主帅,皇爷就没理由亲征了。
北征这等大事的主帅肯定是朝廷重臣,若是定了主帅你还要亲征,那让这位重臣尴尬不尴尬?
“啊,这个。。哈哈,北地干旱已久,今日这场喜雨来的正当其时,呵呵!朕闻卢卿勇力过人,上阵所用兵刃竟有百余斤之重,朕很好奇,此传言真也假也?”
朱由检打着哈哈岔开了话题:不是朕想亲征,为了这本书的爽点,朕也是迫不得已啊。
“我皇贵为一国之主,岂能轻信坊间愚人之言!臣平日用百余斤大刀打熬气力,上阵时所用长刀不过十余斤而已!既是我皇难以确定北征主帅之选,臣举荐洪亨九担任此职!论谋略决断,其胜过臣数倍;陕西孙白谷可副之,其人沉稳刚毅、智谋深远,组建之秦军亦是精强无比;有此二人率军北征,我皇可高枕无忧亦!还请我皇早日决断!”
卢象升对朱由检打岔的幼稚举动根本不屑一顾,直接直言不讳的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主帅人选,进一步向皇帝施加压力。
其实卢象升的提议与朱由检不谋而合,洪承畴与孙传庭都是北征主帅的最佳人选。两人的能力不相上下,但即将到任蓟辽的洪承畴将会占据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加上其处事手段更加圆滑,比起为人端肃、治军严格的孙传庭更加适合作为大军主帅。
若是由洪、孙二人挂帅出征,二人一正一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软硬兼施之下,那群武将还不得乖乖听命。
阳武侯薛濂以及宣城伯卫时春将会作为监军与督粮道参与战事,二人超然的身份能起到沟通并监视文官武将的作用。
虽说两人在几年间将京营整顿的初俱模样,也展示出了不凡的能力,但朱由检不会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们,毕竟操训与真实的战场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细微的判断错误也许就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至于参战的各路官军战力来讲,勇卫营与京营自不必说,这两只人马都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精兵;左良玉、贺人龙等将都在洪承畴麾下听命多年,使唤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秦军更是孙传庭一手创建起来的强军,白杆兵的忠诚和勇猛更是不必多言,这数只官军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尽管历史上的贺人龙有丢弃主将率先逃命的恶名,但那也是在整个大明败势已成、大厦将倾之际,官军上下人心涣散已经无法挽回的情形下发生的。从现世的表现来看,贺人龙、左良玉等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大将,在整个剿灭流贼的战争中还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无很差的风评传出,明年的北征他们也只是侧翼和协从,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
看到卢象升阻止自己亲征的态度如此坚决,朱由检最终也不得不妥协,总得让这位大忠臣下的了台阶不是?
“既是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