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教教主的退休生活-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半响不语,眼中只剩疲倦。

    他们汇报的内容,他早就让厂公魏兴朝和左丞相杨士奇每当有新进展的时候便送来御书房让他参详,几乎案子的每一步他都在跟进。这几日便是为了自己儿子这事,数日未眠。

    李建弼犯下的滔天大错,即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还祸国殃民。他只想查出是让李建弼误入歧途的原因,谁想彻查之下,只换来累累罪行,超乎想象。

    更别提树倒猢狲散,他这个皇帝只有二子,太子之位近些年虽说被他故意压下,但内里兇涛危浪他自己也是过来人,心中明白。曾经站在李建弼派系对立面的人落井下石不说,以前站在李建弼这边的人为了划清界线,更对李建弼穷追猛打。李建弼旧账被翻个底朝天,最积极便是这伙人。

    各路人马连他芝麻绿豆点小事也写成厚厚的罪证,在他御书房里堆积成山,让他的失子之痛无法稍喘一口气。

    “还有谁要禀报?”

    皇上从爱子那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笑脸中回过神来,沉声问道。

    “禀报皇上。”刑部尚书再次出列,跪倒在地请奏,“吴王之罪,罄竹难书,但一周过去了,至今仍未给民众一个交代,现已民怨四起……”

    皇上瞟了一眼杨士奇,杨士奇虽说年纪颇大,但是他对朝上朝下的情况知之甚详,皇上有什么需要弄明白弄清楚,也还是经常得请教他。甚至数次为了国家大事深夜亲自拜访杨士奇的府邸,在丞相府中论事一夜不眠,可见皇上仍多么器重这位老臣。当然,也因此变成峨眉派内腐女小黄书的经典故事之一,这里就不祥说了。

    杨士奇朝皇上微微堪首,表示此案早已传遍全中原,确实影响非常大。毕竟茶商会是世界盛会,吴王把茶商会变成人间炼狱,简直骇人所闻,若一直没给出个结果,朝廷的威信力必然产生较大的下滑。

    在其位谋其职,以朝廷的角度来看,如果茶商会的惨剧始终会发生,杨士奇反倒希望是李建弼的阴谋得逞,别被戳破。这么一来,民众以为是山贼祸事,怨气不会直逼当朝政权,不会撼动朝廷多年累积下来的威信力。

    “此案已水落石出,朕现在就命左丞相杨士奇修书一封,收回李建弼的王位,状告天下,以慰民心!”皇上扬手立断,儿子弄出来的糟心事,他这个当老子总得善后,谁让这江山是他们一家子的。

    “皇上,李建弼罪恶滔天,只是收回王位不足平民心!”

    忽然三位白发苍苍,年纪看起来比杨士奇只大不小的白发白须老头站出来,互相搀扶着跪下,看得人心惊胆战,生怕这几位一个不小心跪下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杨太傅、周大学士、王太保!三位为何下跪,不已经早已有宣告三位年事已高,朝殿之上无需跪拜吗!快快请起!”

    这三位祖宗乃是三公之首,里头不是皇上的老师就是皇上刚当皇上时的辅国大臣,就算功成名就后退休了,现在没有正式官职在身只有大学士之类的虚职,那地位也半分不比杨士奇差。

    皇上连忙抬手,示意三位起身。

    李梦瑶和魏兴朝心知皇上慌张,连忙上去搀扶三位长尊。

    谁想三位祖宗是铁了心不起来,看到魏兴朝过来就破口大骂:“滚开!我等跪下乃为国事,区区宦官何敢多事!”

    骂得魏兴朝悻悻然退后,再不退肯定要遭受一顿老痰糊脸。

    李梦瑶得到的待遇就不一般,皇上宠女世人皆知,甚至还曾经拜托杨太傅当过李梦瑶的老师。几位老者也都从小看着李梦瑶长大,疼她就和疼孙女似得。都轻轻拍了拍李梦瑶的手让她走开,今日国难当前,不解决他们就不起来了。

    “三位有何求,不妨当面直说!”皇上叹了口气,让李梦瑶退开,这三位一心为国的老臣子都是倔性子,如果不愿起来谁上去扶都不好使。

    “李建弼冥顽不灵,现终铸大错!若只是撤其皇位,惩罚太轻,如何能服众!”

    “三位的意思是……”

    “游街示众,鞭挞于市集之前,三天三夜不停,方可平民怨!”

    皇上闻言双目圆睁,尽管恼火,但也明白这一刻始终会来!他的爱子犯下的过错太大,不是简单就能糊弄过去!

    “三位,于理,弼儿游街示众、鞭挞七天七夜也罪有应得;于情,他可是朕仅有的两位亲儿子之一,现朕的两儿相争,一死一伤,活着的那个还在大理寺内听候发落。你们都看着弼儿长大,多少该理解朕也爱之深责之切的痛心,但朕既是一国之君也是一个父亲,弼儿已经命陨乱地,得到他该有的惩罚,你们还要拿他的尸首游街示众遭受鞭挞?待莲花山下潮洪退去,你让朕如何向归来太后和皇后交代!和她们说她们的爱孙爱儿,不但死无葬身之地,还被朕拿去市集游街,拿去喂苍鹰喂野狗!你们可明白骨肉之情痛彻心扉!朕把该罚的都罚了还不够吗!”

    面对曾经的老师们,皇上终于忍不住卸下君臣之别,像一个考试失败的弟子向亲近的老师们咆哮诉苦。

    李梦瑶闻言轻咬下唇,低头落泪。

    她非常讨厌李建弼,但也不想看到皇上为了这个败家子弄得伤心劳肺,毕竟血浓于水,皇上不可能半点情分也不留。

    三位老者无不动容,鼻息哽咽,但是寸步不让。

    纷纷抬起微微颤动的双手,摘下头冠摆在地上,俯首高亢道:“我们身为皇子太傅或长辈,本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今却让李建弼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吾等理应同罪!罪臣愿与李建弼一同游街示众,以平民怨!”

    百官前列,其余三十多位代表着三朝功勋的三公老臣,一起出列跪拜在地,把头冠摘下,倒地不起:“吾等罪臣,愿与李建弼一同游街示众,以平民怨!”

    这些老家伙们都已经早早卸下了自己的官位,只剩虚职位列三公。但即使他们实权不在,仍是朝廷中一股可怕的实力。

    看到这群老家伙们劳师动众,刑部尚书早就吓得缩回队列之中,文武百官全部低头,压根没他们说话的份。

    朝殿上的文武百官,哪个没个老师或老师的老师在前边跪着?你官位再高,以前都是人家给带出来的!就算现在这些老家伙走过来戳着你鼻子骂,你也没敢回半句嘴!不说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限制了你对待这些老家伙的态度,就算是看得现实点,人家后代子弟也多的是在朝廷手握重权,根深叶茂势力复杂,也够你低头闪开一边去。

    皇上当然明白他们这么做,一定能平民怨,而且是在逼他不给他退路。但是作为一位父亲,实在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尸身游街示众接受民众的侮辱和口水,然后鞭挞成一团碎肉。他又是一位明君,不想看到朝廷功勋老臣们为自己儿子的错事丢掉自己一世英名。

    此时只觉得这龙椅不是龙椅,而是滚烫的铁板,煎熬难待。不知为何那么多人想争这屁股大的座椅,坐上皇位,除了荣华富贵,还有随之而来的一国之重担,这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

    这群位列三公的老家伙大多都是食古不化的文臣,年纪大了就更顽固了,就这么跪地不起皇上也没办法。而且人家心系朝廷,总不能全推出砍了吧?这和直接让朝廷解散差不多的意思。

    就在皇上一筹莫展,几乎要下这痛不欲生的决定时,魏兴朝颤颤巍巍出列,飞快禀报了一句:“皇上,听闻吴王的尸首找到时已伤痕累累……”

    关键时刻出来打断了一下,魏兴朝心虚得很,话没说完就立马回队列中,低着头,半分不敢看去三公老臣们的视线。

    皇上是聪明人,一听就知道魏兴朝的意思,心中欣慰,这魏兴朝不愧是他的心腹!

    “拱卫司谁在现场带回来的尸首!”皇上重重拍了一下扶手,连忙大喝道。

第三百五十九章 细节放大,舆论民心() 
“禀报皇上,是微臣带回来的尸首。”向日龙再次出列,两米高的大个头即使站离较远,也映衬得地上跪拜着的细胳膊细腿的老臣们像鸡崽似得,“回皇上,刀剑无眼,吴王死于剑下,脖子伤口极深,死状骇人……再加上审查案件耗去了一周时间,尸身腐烂,恐怕难以推出去游街示众。”

    向日龙低头禀报,微微瞄了一眼李梦瑶,见李梦瑶悄悄竖起一个大拇指,知道自己没说错话,高兴地傻愣愣地摸了一下后脖子。

    “不得不考虑市容问题,总不能推一具面目全非的尸首游街让民众接受这便是李建弼吧?”皇上长吁一口气,巍峨气势重回身上,大喝道,“拟旨!罪人李建弼,本当游街示众以儆效尤,但尸身溃烂,破损不堪,责令以其官袍断发代之!其罪恶滔天,只游三天三夜不足示警,朕下令各大州重地皆游街示众三天三夜!弼儿自作孽不可活,三公爱卿们何罪之有,朕绝对不允许爱卿们为弼儿自己的过错负责,游行示众一事众卿不可同行!另,各部门听令,吴王府所有财产及封地充公,与之有关受难之人悉数赔偿,不得有误!此事若仍有一人喊冤,朕拿你们脑袋是问!”

    “臣等接旨!”

    百官领命下跪。本朝皇上治国有方,朝廷众臣本就还算廉洁自爱,这种火烧眼眉的大事上更是借他们一万个胆子也没人敢借机中饱私囊。

    官袍长发可比拟本人的身份和尊严,若尸身不整确实还不如不要推出去。三公老臣们面面相觑,小声议论了一番,算是接受了这个决定。

    但看到他们还没有起来的意思,皇上心底发虚,不知道他们还想怎么为难一个只想保存自己爱儿全尸的父亲:“各位爱卿为何还不起身?难道要朕亲自下来求你们起身?”

    “承蒙皇上大赦,罪臣们不敢当!但吾等还有一事相求……”

    “你们还有什么事?难道连弼儿的全尸也不可留给朕!”

    “不,吾等所求非此事。”三十多个老臣又俯身在地,朗声齐呼,“求皇上赦免魏王弑弟之罪!”

    这一次他们的高呼,竟得到所有人的回应,朝殿之上文武百官全数跪下,显然众望所归。

    杨太傅带头悲乎哀哉:“茶商会一事现已查明乃是李建弼心怀不轨,死于魏王剑下纯粹自作孽不可活!魏王不该有罪!”

    皇上稍稍松了口气,原来说的是这事。

    他的两个皇子送回来南京,一死一伤,李天翰急急忙忙就说自己误杀了皇弟,还没等他多问几句就自己请罪入了大理寺。现在案件理顺之后,李建弼对李天翰设下的陷阱可谓昭然若现,谁是谁非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目前也只剩为何反倒李建弼死在李天翰的手中这点小细节有待查清楚。

    大理寺卿不敢耽误,立刻跟进禀告:“结合当时在现场的两位公主……咳咳,证言,加上蛟龙将军到达现场后反馈的推断,我们还原了当时事情经过。”

    两位公主在现场的事情相当忌讳,大家能不提及都尽量不提及,尽管她们是十分重要的目击证人。

    “吴王派杀手左右拦截,将魏王逼入了死胡同内。一路上让魏王的护卫消耗殆尽,等待魏王孤立无援,吴王近乎病态般亲自下场要亲手斩杀魏王,两位公主也亲耳听见……谁想最后却被筋疲力尽的魏王失手斩中要害。吴王疏于习武,魏王练武勤奋,吴王骄傲自大小瞧了魏王,有这般结果也不奇怪……”

    “吴王的侍卫呢?他的近身侍卫不可能不随他同行,而且公主曾和我说,她亲眼目睹吴王的四个近身侍卫与他一同入了深巷。”李梦瑶皱着眉头出言问道,多年办案的经验让她一下子抓住疑点,不解开不爽快。

    这李建弼死得太无语了些,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竟然在一大堆自己人之中被李天翰给砍死了,真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在深巷中找到了一条暗道,暗道通往其中一个吴王安排的杀手匿藏之地。这个暗道十分巧妙且隐蔽,若不是魏王告知,我们怕是不能发现。魏王依稀记得,自己被吴王追砍数刀后倒地爬行,此时吴王似乎要慢慢虐他致死,便让护卫从密道离开先行招呼茶商会上肆虐的杀手们撤离。根据后来对活抓的杀手们拷问之下,他们承认确实看到四妖僧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通知他们大事已成赶紧撤退。

    后来魏王失血过多,迷迷糊糊间挥舞长剑反击吴王的虐待,之后晕倒不省人事。约莫是其中一剑斩中吴王脖子,一剑致命。指挥使大人,对于误杀了吴王一事魏王供认不讳,若是事有蹊跷,于情于理魏王都不该如此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

    大理寺卿这么一解释,李梦瑶算是解惑了。魏王又没有矢口否认自己杀人一事,哪来的蹊跷。

    皇上早已了解过案件,出事的是他的儿子,当然比任何人都关注此事。但他作为明君,自然不能做得偏袒让百官说闲话,只能任由李天翰收押在大理寺中听候发落,等大理寺查得水落石出。

    就算他已知悉李天翰该无罪,放人这话也不该由他亲口说出来。

    此时百官请愿,倒是顺了他的意。

    “错手弑弟,那也是弑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爱卿且说他该如何惩罚!”皇上心里如意,但该装还是得装,肃穆严苛道。

    “不,皇上,魏王自卫反击误杀吴王并非大过,按我朝律法可从轻发落。魏王这些日子来除了养伤便是在抄写佛经,为吴王超度为自己赎罪,微臣觉得这便算惩戒。大理寺打算今日就对魏王弑弟的案子结案,将魏王送出大理寺。”

    皇上听闻魏王在狱中仍能抄写佛经为皇弟超度,心中升起一阵暖意,微微点头:“既然这是大理寺卿按我朝律法断的案子,朕不反对。其余大臣有无反对之意?”

    皇上这一问他自己也知道肯定是白问,这些人正是要求放了魏王才跪在地上,当然不可能反对,但他总得摆出自己的大气气派。

    “王恩浩荡!”文武百官均俯首赞颂道。

    杨太傅接着说:“魏王光明磊落为人正直,性格坚韧且胸怀仁义,对朝自己痛下杀手的弟弟仍心存善意,乃是不可多得的轩宇大器!大难显本性,臣觉得,皇上已可不必烦恼太子之位……魏王还重伤在身,若在大理寺内继续受审没能好好调理落下病根,得不偿失!”

    “皇上!臣等觉得魏王是国之未来,切不可葬送于此!”众臣朗朗上口,没有事先约定,但竟然异口同声同样一句话!

    这句话是当初在茶商会上,魏王被江东士兵围困,夜鹰冒死拦下敌人后悲呼而出……在当时,附近仍有许多普通民众,听到了夜鹰这情真意切之言,心中为这主仆真情、为这国家拼死的情操感动无比。随后此言被那日活下来的民众口口相传,世人皆说吴王阴狠弑兄丧心病狂,魏王才是国之未来……

    至此,夜鹰那日故意安排演出的一场拼死救主的好戏,渐渐展现其价值。从细微之处用情义引导民心,人们知道魏王好在哪了吗?不知道,他们只知道魏王的侍卫拼命要救他,拼死也要救下这所谓的“国之未来”,那便被感动了,舆论就是这么好牵引。民心所至,便如洪潮浪涌一发不可收拾!

    “国之未来……”皇上没想到文武百官这种时候万众一心,原来自己有一个孩儿已经成长到让大家都信服地步,长长叹了一口气,或许此祸应天理,是老天帮他挑了一位继承人,“大理寺卿,放出魏王后让他不用回关东了,让他入宫见朕。年关将至,魏王就留在宫中好好养伤。年后还请劳烦几位太傅悉心对他栽培,所以,你们还不起来?”

    从来不听立太子进言的皇上说出这番话几乎等同默认立太子一事,众臣终于安心下来,纷纷起身。

    “接下来,应当论功行赏。蛟龙救援及时,各部门诚诚恳恳日夜加急办案,皆有赏赐。唯独一人,功不抵过,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皇上脸色稍稍好了一些,众臣原以为此事就这么过了,没想到龙颜忽然在此时大怒,威喝之声洪盖朝殿,“拱卫司指挥使李梦瑶听令,即日起,革职查办!”

第三百六十章 家事难断,老大易主() 
莫名突如其来的龙颜大怒,让百官吃惊。

    拱卫司上下在茶商会上只有功劳并无过错,甚至奋战在最前线牺牲了不少力统和锦衣卫,怎么轮也不该轮到拱卫司指挥使李梦瑶被革职查办。那些以前和吴王势力走得极近的大臣才该彻查一番。

    靠前列有十多位重臣,年纪都不小,和李梦瑶她家算两代或三代世交,看着宛如自家孙女李梦瑶年纪轻轻苦苦奋斗到今日的地位,心理多多少少已经向着她,这种时候必须出来为李梦瑶说说话。

    还没等他们出列,皇上早早看到他们想出来为李梦瑶说话,大手一挥喝止:“这是朕的家事,众卿不必多言。”

    家事?

    文武百官悄悄互相对视,大多没搞明白,但犹如魏兴朝这类老狐狸,已经心底有些明了。

    这是李梦瑶踩着皇上的地雷,玩儿脱了!

    “皇上,罪臣还请扣饷留职,给罪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梦瑶亭亭玉立,出列的步伐雷厉迅捷,不比男将差半丝威风。正对皇上,直直跪下,连拜三次扣了三记响头。哆哆作响的回音在店内绕梁不止,听得人心神微颤。

    换做平时,李梦瑶这么把自己雪白的脑门磕得破皮血流,皇上第一个就心软了。但今日,皇上似乎铁了心,脸朝远方,半点不看那娇颜上的血印,声音冰冷。

    “你还知道自己做错了?指挥使大人好大的威风啊,瞒着全天下让两位公主当锦衣卫,身历数险,若不是此次她们亲眼看到她们的皇兄手足相残必须出堂作证,你还打算瞒着朕带她们闯哪个龙潭虎穴!”

    这次茶商会上两位公主是目击证人,不得不为亲眼所见作证,身份自然是瞒不住的。发现自己两个宝贝女儿居然没和太后皇后一起在莲花山上祈福,而是在茶商会那危险之地落入红罗刹手中,皇上差点没雪上加霜吓出病来。

    既然知道了这事,他不可能当没事发生过,迅速让魏兴朝和无名两司合作彻查此事。东辑事厂和影都府奉了谕旨查案,拱卫司上下哪敢隐瞒,一来二去就把听风倚雪在拱卫司发生的一切交代清楚了,所经历过的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