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双鬼才-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遇明主,如今孟德既有大志,卫兹愿倾家资相助孟德!”

曹**闻言当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惊的是自己竟没花什么力气就说服了卫兹,这颇有些不现实的感觉,看着曹**一脸的惊愕卫兹再次开口道:“孟德何故如此惊讶?”曹**闻言才回过神来道:“子许如此气度颇为震撼而已。”卫兹闻言大笑道:“孟德便去忙罢,一应用度可自去我府上领取。但愿孟德此次能一展所愿!”曹**摇摇头笑道:“岂是孟德一人之志乎?子许既然如此信任曹**,自然也有子许一份功劳!”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旦日曹**便于襄邑贴出布告征募义军,有了徐济的支持自然是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阻碍,曹**更是竖起一面白旗上书“忠义”二字,不到数日便有近千人应召而至,而得知曹**在陈留募兵自然便有亲属来投,其中便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传闻乃是夏侯婴之后。其自小习枪棒,年仅十四岁便已然从师学武,后有人辱骂其师,夏侯惇便将其杀之,而后便逃亡在外。此时得知曹**起兵,便携其族弟夏侯渊各引壮士千人一道前来投奔曹**。

说起曹**和夏后氏的关系就极有渊源了,曹**的父亲曹嵩原先是夏侯氏之子,其后便因故过房与曹家,因此其实曹**与夏侯惇兄弟本是同族。如今更是关系紧密了。

又过了几日又有个颇有本事的人来投,其乃是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曹**令夏侯惇想试见其弓马娴熟,而且治军颇有章法,曹**便与其校尉之职留在帐下。同日曹**族弟曹仁也自徐州左近募得千余而来,而徐州惯是出精兵之处,曹**更是大喜。但惊喜还不止于此,另有族弟曹洪也率领近千人而来,问之方知曹洪本在行商归途之中,闻听曹**出事便变卖了货物招募了这些士卒以为防身。

于是曹**麾下俱得五千余人,甚至不亚于徐济麾下的士卒人数,卫兹于是变卖了家中产业置办兵器衣甲,而旌旗等一应物件俱由徐济提供。曹**见此便与襄邑之外设立大营每日**练兵马,一边又从将徐济手中圣旨复克之后发往各处。曹**当然不蠢,所以他其实打的主意是别人出头,而先行练兵,这无疑是最明智之选。徐济自然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若是只凭着他与曹**手里这点兵力恐怕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何况曹**的打算原本就是召集天下豪杰共同讨伐董卓呢。

而首先得到消息的便是身在渤海的袁绍,曹**当然不会蠢到在消息上说明圣旨来自于徐济,袁绍便以为曹**是以矫诏召集,于是便率领麾下兵马离开渤海前往与曹**会和,但袁绍是留了个心眼的,他并没有带上麾下最得力的将领,甚至连谋臣也并未随军,袁绍的打算也很简单,他只想借着曹**召集的这些人为工具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自然是不肯将自己的实力搭进去的,所以他带领的这所谓的三万士卒自然只不过是个虚数而已,而且以老弱为多,不过这些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而曹**深感一道圣旨或许未必能够召来多少助力,于是又起草了一道檄文传与各地,檄文上书:“**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这道檄文与之前的圣旨一道抵达各镇之后自然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便是原本并不愿参与其中的诸侯在民情之下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了,于是诸侯便皆起兵相应,共有十七路兵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不过张邈也就是起个名号而已,实际上代为出兵和代表的就是徐济,算上曹**共有十八路兵马,但唯一令徐济担忧的是尽管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各路诸侯的军马多少不等,多者有近三万的,少的却只有数千人,而且十八路兵马号令不一,一旦战事开启恐怕就不是这么美好的情况了。曹**对此自然也是心有忧虑,只是此时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一切事情都必须等到诸侯会盟之时才能有应对之法,现在说什么都还是为时尚早了。

曹**定下的集结之处便在酸枣,所以便与徐济一道先行抵达酸枣扎营以待诸路诸侯的到达,而在徐济与曹**驻扎数日之后便相继有诸侯前来,于是曹**便告知诸侯再次等候汇合,于是诸侯便各自安营下寨,一时间竟连接二百余里,气势蔚为壮观。待诸侯皆至,曹**便令麾下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而此时袁绍也终于见到了之前并不在预期里的徐济,不过此时已然是大局为重之时,袁绍自然也不会因为之前的些许小事乱了大局,而徐济自然也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才毫不避讳的出现在袁绍面前。当然此时的首要问题便是为十八路诸侯缺了一个主事之人。这也是正常的,毕竟都是一方诸侯,谁又能对谁心服呢?这也正是徐济和曹**之前一直都担忧着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个联盟甚至无法成立就已然土崩瓦解,这绝不是曹**和徐济想要看到的结果。

而诸侯之中自然也不是没有人在意这个问题,诸人在帐中议事之时河内太后王匡便说道:“如今我等既奉大义,必立盟主,众人皆听约束,然后再议进兵之事。诸位以为如何?”徐济闻言便偷眼看向袁绍,王匡在这一众诸侯之后实力其实算是末等,而他却挑起这个话头,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而这十八路诸侯之中唯有袁绍有这样的动机。

因为从地位上来说徐济是驸马,是国戚,而首倡义举的是曹**,名望上自然是他占据了上风,而袁绍唯一有的就是身家带给他的名望,所以他才有理由去抢占这个先机。至于说袁绍的目的这时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不论袁绍的目的是什么,他这个作为就已经是饱含私心了,徐济可不认为袁绍想要这个主事人之位是没有所求的。

徐济不清楚曹**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些,但他也并不打算此时揭穿袁绍,这于联军的成立并无好处,而曹**的回答也确实是顺水推舟了:“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听到曹**这话徐济也晓得曹**必然也已经猜到了袁绍的居心的,所以便也顺理成章的卖了个人情给他。而袁绍却故作姿态的拒绝道:“今日有驸马再次,本初安能如此僭越?盟主当由徐文烈担任才是。”

徐济本想着坐山观虎斗谁料袁绍还打算祸水东引,这显然是打算要让徐济吃个闷亏,若是徐济就此应承下来便是与在座的诸侯为难,但一旦拒绝便又是不敬袁绍,这便是所谓的进退两难了。徐济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只是不免有些难受,颇像是生吞活苍蝇一般的感觉,但为了顾全大局徐济也别无选择,于是只得拱手道:“本初说的哪里话?文烈年纪尚不足以服众,何况论名望与资历都是本初远胜于我,盟主当是以本初担任为好。”

不过即便是说了这样的话徐济还是没有承认自己不如袁绍,他惟独说的只是名望和资历,这些东西全靠身家和时间所得,也即是说袁绍胜于徐济的不过是虚假之物,袁绍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徐济这一手玩的漂亮,已经把皮球提了回来他总不能再无赖的踢回去于是也只得放过徐济转而对曹**道:“孟德首倡义举当为盟主。”

曹**哪里会接这个烫手山芋立刻拱手道:“本初万毋推拒,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诸位,请盟主下令。”于是诸人皆高呼盟主,袁绍见再无异议也便接受了,而后便下令明日歃血为盟再行进军,众人于是各自归营。而徐济此时却不慌回营,他见到了熟人,如今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孙坚原本是昨日才到,是以并不晓得徐济此时亦在酸枣,而今日方才见到,但之前大帐诸人皆在议事一时间他也不好打搅,如今事罢自然是要找徐济叙旧的。

随孙坚至他营中大帐坐定之后孙坚便仔细的端详了徐济一番道:“文烈许久不见,又长个子了。”徐济原以为这位曾经生死与共的同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自己说,却死活没料到是这么一句话。其实当年孙坚、曹**、徐济三人都是宛城一战的老朋友,但唯有徐济与孙坚关系甚好,反倒是两人与曹**的关系都是一般,这倒不是说曹**这人如何,而是徐济与孙坚出身相似,自然更为投缘。听闻孙坚说了这话徐济也便只得无奈的苦笑说道:“文台兄邀我来此莫非尽为这一句话不成?”

孙坚也不过是一时玩笑,当然并没有那么无聊,他寻徐济前来是确实有事:“文烈,为兄前来酸枣路上依然击杀了两名朝廷官员了。”虽然孙坚语气平淡如常,但徐济却很敏锐的感觉到孙坚眼眸中一丝淡淡的杀气,显然孙坚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否则他绝不可能有这般表情,于是徐济便问道:“哦?不知是何人竟惹得兄长痛下杀手?”孙坚淡然回答道:“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

听到孙坚这话徐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哪里是什么小事?刺史那是一方大员,孙坚此举已然是足以诛九族之罪了,但看孙坚之色似乎并无悔意于是便皱眉问道:“竟是为何?”孙坚淡然解释道:“我与王睿曾一道平定零陵与桂阳文烈想必是晓得的,自那时起王睿便对我极为轻视,我心中早有不满,而待曹孟德发了檄文之后我便预备起兵,时王睿预备借此机会除掉与他一向不合的曹寅。曹寅情知不敌便与我商议抢在王睿之前将他斩杀,于是他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与我一道檄文,其中尽数写了王睿罪状,我便借此将其杀了。”徐济算是明白了,这根本就是游侠儿的风格,但是确实这也不怪孙坚,王睿此人自己不知死活又能怪的谁来?

于是徐济再次开口道:“张咨之事又是为何?”说到这里徐济便瞧见孙坚忽然面有怒气道:“后来我引军到达南阳,便下了公文给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我部下已有数万人,所带军粮已然尽皆用罄,而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我为假中郎将。谁料张咨竟然不予理睬,我便唤人携礼物去拜见张咨逼他出城还礼,这家伙文人做派自然便来了,我便以贻误军机之名将其斩了。”

徐济闻言更是哭笑不得,自己这位兄长的脾气的确是有些过于暴躁了,虽然王睿与张咨确实当罪,但也罪不至死,如今事态紧张所以孙坚得以无事,若是放在太平之时孙坚已然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想到这里徐济又想起这似乎并不干孙坚找自己前来的事情,于是便问道:“这与文台兄邀我前来何干啊?”

孙坚闻言笑了笑道:“我瞧那袁绍似乎颇不敬文烈,若是文烈有心抱负,兄长绝无二话!”徐济一听就知道孙坚这是还人情来了,之前在宛城一战孙坚的确算得上是徐济救回一命的,估摸这个人情欠着孙坚心中也是难受,所以便要为自己出气来着。

不过,徐济却另有个让孙坚还人情的方法,当然,这还得看明日袁绍的安排再做决定。

第一百六十四章:奉遗旨,起兵(下)

不过这些这件事情徐济自然是不会如同孙坚一样冒失的,所以他也便委婉谢绝,如今袁绍乃是诸侯联军的盟主,就算再有什么私怨也得等到诛除董卓之后再议。孙坚自然也没有在多说,毕竟他也只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而已。

旦日清晨诸侯便于酸枣大营外筑台三层,遍查各路诸侯的旗帜,其上更有白旄黄钺,预备下了兵符将印。而曹操便请袁绍登坛歃血立盟。袁绍也不推脱,立刻便整衣佩剑,慷慨然而上,焚香祭拜天地罢了,便自怀中掏出盟书。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待袁绍宣读完毕,诸侯便以此歃血,众人皆为袁绍盟书之中的言辞所激,尽皆慷慨激昂,歃血罢便请袁绍至大帐升帐议事,当下便照爵位依次排座,徐济便是诸路诸侯之中地位仅次于盟主袁绍之人,自然是列于袁绍坐下首席,而徐济的对面便是倡导此次讨伐义举的曹操,接下去便依次而坐。

曹操见诸人皆已坐定便开口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但凡联军之中有自相戕害之举,必严惩之!”袁绍闻言亦是点头道:“袁绍虽不才,但如今既然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帐中诸人于是便皆高呼惟命是从,唯有徐济心中冷笑不已,今日清晨他便曾在袁绍营外看过,这位盟主所带虽有三万人但真有一战之力恐怕十成不足一半,所谓的讨贼,也不过是他赚取名望的大好时机而已。

不过徐济自然是不可能揭穿的,说白了他抱持的目的其实和袁绍一般无二,董卓入京便据有了汜水关这道天险,又岂是这些乌合之众能击破?而且如今董卓防备之心定然甚重,轻易如何能图谋?所以徐济一开始就不认为诸侯能胜,更重要的是董卓仍有退路,自洛阳西退便是长安,长安之后便是董卓的起家之地西凉,这如何是诸侯这些心不齐的杂牌军能对付得了的?不过这些想法徐济从来未曾对他人提起。

而袁绍见诸人反应似乎颇为满意又开口道:“吾弟袁术所督之地便在左右,便使他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然则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不知何人愿意担此重任?”诸人一时之间面面相觑,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而且袁绍摆明了他是绝对不会出力的,否则他绝对不需要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过徐济自然也不会去充大头,他很清楚董卓不是个好招惹的角色,一旦自己出头成功还好说但倘若受挫恐怕就会遭到袁绍的针对了,届时一定折损联军士气的帽子扣下来徐济可是吃不消的。

不过终究是有人愿意出头的,就比如,孙坚。

“长沙太守孙坚愿为前锋!”听到这句话徐济并不意外,孙坚对大汉的忠心程度徐济并不能够清楚的知晓,但孙坚需要更多的功劳他却是知道的,孙坚并没有自己这般运气,他若是还想要晋升唯一的期盼就是战功,不断的战功才能保证他的升迁,也只有这样才算是达成孙坚步入仕途的目的。

而袁绍最想要看到出头的人并非孙坚,但袁绍当然也清楚徐济不是蠢材,这么显而易见的陷阱他是绝不可能会跳进去的,所以见到孙坚如此也只得笑道:“文台勇烈,正可当此重任。”

而此时远在洛阳的董卓当然也知晓了汜水关外的这些大事,但董卓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汜水关在前便是有再多的士卒也休想跨越,而且董卓也不认为袁绍这帮乌合之众能对他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所以依旧是每日荒阴无度。但董卓不在意并不意味着李儒也会轻视。李儒的眼光向来都是极为精准的,他从袁绍等人这般张扬的动作中看出来的危机并不是对洛阳的威胁,而是曹操的一道檄文让董卓立于风口浪尖之上,而且自家这位丈人颇为不合时宜的做法更加剧了这种情势的恶化,现在董卓已然成为人所共称的国贼了,这样下去的结果恐怕是不容乐观。

但李儒知晓这些却也无能为力,每次当他想就此劝谏董卓之时董卓都会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无视,李儒心知这乃是人拥有了权力之后的表现,但他心中的焦急却是已经到了危及性命的程度了,但董卓却依旧故我。

而酸枣大营这面在孙坚领了先锋的任务之后自然是各司其职自去准备了,徐济被分配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他负责留守酸枣大营。袁绍的居心不难看出了,他根本不想徐济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捞取到哪怕一点的好处,所以徐济才会被安置到这样的位置,否则以徐济麾下士卒的精锐程度和战斗力来说,至少也是前部,但偏偏没有。

不过这也正好算是遂了徐济的心愿了,他已经看出诸侯此次进兵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到时候还是不得不灰溜溜的退回酸枣大营,届时才是他徐济出马发挥的时候,而现在就是大战前不多的养精蓄锐的时候了。而此时袁绍的打算还不止于此,除了正面进攻汜水关之外更有另一路进攻孟津渡,不过孟津渡这一路只负责牵制,否则一旦让董卓这条防线连在一起诸侯联盟只怕是难有寸进。不过这一切都还是要建立在孙坚能够有所建树的前提之上的。

而此时董卓也终于得到汜水关守将的求援信,信中言及诸侯联军茫茫望不见尽头,似有百万之数,董卓当然不会相信诸侯有这么些兵马,但是汜水关的守卒不过两万余人,想要抵挡这么些人怕是多少还有有些力有未逮,于是便召集麾下将领商议此事,而此时吕布投奔董卓还未有寸功,闻听此事便立即大声叫道:“请义父勿虑。这些关外诸侯,吕布视之便如草芥,愿请义父予我五千精骑,吕布便可尽斩其首,悬于都门!”董卓自然是大喜过望道:“天幸孤得奉先,当可高枕无忧矣。”话音才落便有一人高声叫道:“杀鸡何须宰牛刀?不必温侯亲往。某斩众诸侯首级,亦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闻听这话立刻定睛细看,只见说话之人身长九尺,生的是虎背熊腰,却原来是关西的小将华雄。董卓心中滋润呢是有自己的一番打算的,首先洛阳城内未必就没有关外那些家伙的势力,难保不会对自己行以刺杀,所以董卓是极为不愿意让吕布出征的,而如今有华雄自告奋勇显然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于是董卓立刻便加官为骁骑校尉。更是豪爽的拨了马步军共计五万,连同李肃、胡轸、赵岑一道星夜奔赴汜水关迎敌。

诸侯毕竟是人多,是以行进的并不快,这边华雄已然赶到了汜水关但孙坚却才到关外五十里处,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