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大国崛起-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铁汉将军心领神会,郑重的向陈副司令敬礼:“放副司令放心,铁汉保证完成任务!”
    在两位将军看来,这是一次精神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行动,这是一次荣誉大于军事上的行动。
    苏联在中亚地区的驻军大多被抽调到欧洲前线,只在阿拉木图有少量驻军。所谓的图瓦人民共和国首府克玫勒距大军云集的伊尔库茨克有近八百公里。幽州军的军事行动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陈庶康交待给王铁汉就是别有一番心意了!攻战唐努乌梁海,那是收复失地!开疆裂土……中亚地这方,别的没有,地盘有的是!
    送走了幽州军,陈庶康要考虑的是主力军团西征后,如何利用手中的兵力完成总指挥部交给左路军的任务。
    左守指挥的中路军有并、青、翼三个主力军团,还有近卫第二装甲军和近十个师的东瀛部队。
    近七十万的部队兵分两路,一路是青州军为主,北上安加尔斯克,那个贝加尔湖最北端的城市,那个苏联东部地区的最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城市。
    中路军的主力则离开乌兰乌德,沿着苏蒙边境向败逃至此的外贝加尔军区残部发起进攻。而乌兰乌德则更恢复为历史上哥萨克最初在此建城时的名称——乌尔金斯堡,它将成为远共王国的首都。
    这个决定也让科瓦廖夫将军恼怒万分,这不摆明是瞧不起人吗?在赤塔复国,现在又来乌尔金斯堡定都,合着我们外贝加尔军退一步,你们就追一步是吧?
    在苦等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科瓦廖夫仿效日本,给莫斯科发了一封诀别电。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法西斯军队对我部步步紧逼。红军战士英勇作战,但因敌军势重,我部已退至伊次库茨克。
    我决意率领红军战士们再不后退一步,死战到底!
    苏维埃万岁!布尔什维克万岁!”
    但这封电报如泥沉大海,铁木辛哥元帅在加尔科夫的失败,造成了三十多万红军被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德国南方方面军消灭,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的失陷,使得斯大林格勒暴露在了德国装甲部队的面前。
    忙于向顿河流域增兵,并部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红军最高统帅部,根本无力顾及贝加尔湖边上的战斗。
    “伊次库茨克?距离莫斯科还有几千公里呢!可以斯大林格勒如果丢掉,格罗兹尼和迈科普就会丢掉,没有高加索的石油,我们的装甲部就不能开动,那我们拿什么去阻止德国人的进攻?西伯利亚甚至是中亚都没什么,那里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我们的红军继续抵抗!告诉科瓦廖夫同志,要坚持住!只要坚持到美、英在欧洲登陆,我们的情况就一定会好转!好了,就这样,给我接顿河方面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电话……”
    斯大林很忙,小胡子很在乎在斯大林格勒,大胡子更在乎能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更何况在乌克兰煤矿产区被德国占领之后,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就成了苏联最重要的能源地!中亚和西伯利亚倒是有大量的能源储备,可是在战前,那些地方开发缓慢,连输油管道都没铺设完。
    所以外贝加尔军区和远东军区的节节败退并不是让斯大林十分挂心,或者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挂心那里!
    一百多万的德、意、罗等国联军已经逼近顿河,红军的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都已先后被调集到斯大林格勒周围布防,最算是最高统帅部也拿不出更多的部队去支援中亚和西伯利亚。
    但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人员犯了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在斯大林不耐烦的打断关于中亚战局的汇报后,年轻的电讯参谋以为斯大林同志没有给外贝加尔军区回电报的命令,也随手将科瓦廖夫的诀别电扔在一边!
    科瓦廖夫在伊尔库茨克苦等数日,也没有等到回电!司令员同志甚至怀疑统帅部已对他不满,政委应该已经接到秘密处决他的命令!在大肃反时期,很多军中将领就是在这样不明不白中被枪毙的。
    直到有参谋报告:“司令员同志,汉军一个摩步化师绕过我军的防线,连夜偷袭了乌达河边的下乌金斯克,当地守军一个团的红军全军覆没,我们已经被包围!”
    几天来被电报问题折磨的有些神志恍惚科瓦廖夫这才反应过来!为了等统帅部的电报,整个方面军仅余的两个集团军居然在在伊尔库茨克原地等待了三天!
    科瓦廖夫狠狠的一拳锤在桌子上!这三天,也断送掉了外贝加尔方面军最后的生路,如果早做决断……
    如今唯一的撤退就只剩下了勒拿河与安加拉河之间这条狭窄的通道了,可是……科瓦廖夫想起了被调走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和在空点中被消灭殆尽的空军第12集团军,没有装甲突击力量,又被盟军夺取了完全制空权,这条路是一条生路还是一条亡命之路呢?
    科瓦廖夫不是庸才,国内战争期间脱颖而出的他,在对白俄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他的判断也完全准确。
    陈庶康派出的幽州军算是在无意间一箭双雕。当左守得知苏军在伊尔库茨克在原地死守的迹象时,就判断这将是一次大歼灭战的好机会。尤其是了解到王铁汉的幽州军已经在数日前就抵达库苏古尔湖,兵发克玫勒时,立刻请示叶为洵调整作战方案,将追击战改为歼灭战!
    所以才有了幽州军摩步第75师夜袭下乌金斯克之战,在科瓦廖夫还在等电报之际,便切断了他撤向新西伯利亚方向的退路。迫使二十多万苏联红军放弃在伊尔库茨克死守的想法,继续向北撤退。
    可正如科瓦廖夫所想,攻占安加尔斯克炼油城的青州军,在林国炜中将的指挥下,正日夜兼程乌斯季库特,欲抢先关上围歼外贝加尔方面军的最后一扇门。
    而苏军的逃亡之路也绝不平坦,如果说西伯利亚糟糕的路况对于双方都是公平的话,那天下没完没了的轰炸就绝对是苏联红军的噩梦。
    盟军远东方面军总指挥部,调集了六百多架轰炸机在远东王国和外蒙境内的机场起飞,不间断轮番对苏军轰炸。
    更让科瓦廖夫讨厌的是有些轰炸机上投下的并不是炸弹,而是宣传单,是安娜女王致俄罗斯人民的一封信。
    尼玛,这信写的就跟情人呼唤上了战场的男人回家似的!让科瓦廖夫看了都有些眼角湿润,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再看到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政治委员们每天都要前跑后追的收缴这些“法西斯邪恶传单”,甚至处决了几名偷藏传单的士兵。司令员同志看的出来,士兵们已经对那些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不满了,在汉军这样猛烈的轰炸和精神攻势双重打击下,这些由农民和工人被强迫穿上军装的红军战士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乌斯季库特的争夺战无疑就是压垮他们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青州军司令林国炜中将亲率摩步化第16军,轻装突进,并在空军的支援下强渡勒拿河,要四千多人的伤亡代价攻占苏军北逃的唯一门户——乌斯季库特!
    外贝加尔方面军已经陷入了盟军的包围。政治委员济明提出背水一战,依靠勒拿河岸坚守,等待莫斯科的救援。可就在他声嘶力竭的大喊:“我们发扬革命精神,坚决抵抗到底……斯大林同志一定会派兄弟部队救援我们”时,会议室内的各级指挥员都以看白痴的目光望着他!
    “越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就越是疯子吗?二十万失去补给,被人家炸得毫无士气的步兵,在无险可守的包围圈内抵抗?还背水一战?”
    科瓦廖夫站了起来,作为主官,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担当!不让能让二十万俄罗斯青年为那帮疯子陪葬。
    “莫斯科已经没有能力救援我们了,我决定……”
    “不行!你这是背叛伟大的苏维埃……砰……”
    一声枪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济明同志扑倒在了简陋的会议桌上!而他的手,刚刚摸到腰间的枪,他本打算掏出佩枪枪毙科瓦廖夫这个叛徒的,但比军事素质,比拔枪速度,无疑,这位大学讲师出身的政委,差着人家好几条街呢!
    1942年6月1日,科瓦廖夫率领外贝加尔方面军23万红军向盟军投降。叶为洵答应了他只向远东王国投降的要求,并在盟军的“帮助”下,接受改编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俄罗斯远东王国第二集团军,科瓦廖夫仍旧出任该集团军司令。

第256章 大惟亲则兴
    科瓦廖夫的叛变在苏联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外贝加尔方面军被盟军围歼这没什么,巴巴罗萨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两周之内苏军便被德军消灭了两百多万,就是刚刚结束的哈尔科夫战役,铁木辛哥元帅指挥的三十多万红军不也是被德军包围消灭了吗?被俘的就有二十几万。
    问题是远东的这二十几万军队居然变成了白军,哪怕是内战时期也没有那么多的红军叛变投敌的吧?
    莫斯科的内务部立刻将科瓦廖夫以及随他一起转为白军的外贝加尔方面军红军将士的家属逮捕,很多人被枪毙和流放。当然传统的流放地西伯利来是不可行的了,那等于将这些家属送还给复辟势力。
    新的流放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北地群岛。共青团员岛、十月革命岛、布尔什维克岛、少先队员岛等一系列颇具苏维埃特色名字的无人岛,成为了这些叛变分子家属的栖居地。
    当然,不光是在远东投降的红军,还包括在欧洲战场上被俘的大批红军战士,在苏联政府的法律中就规定了,被俘红军战士的家属交法庭审判,同时将这些家属流放。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被俘的苏军士兵愿意与否,他们要么选择在集中营里成为“烈士“,要么选择与盟军合作反对自己的祖国。
    科瓦廖夫的行为,无疑是为那些被俘战士们找到了另外一条可以在心理上容易接受的途径——向远东王国投降,向俄罗室皇室正统安娜女王效忠。
    正如科瓦廖夫在《我为什么走上了与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的道路》的公开信中写到:我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我只是要反对斯大林残暴的统治和邪恶的社会制度。我愿意为女王而战,为俄罗斯而战,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团结起来,推翻苏维埃,重建俄罗斯帝国!
    不久之后,安娜女王任命科瓦廖夫为王室军总司令,率领换装了汉械装备的七十余万俄罗斯白军加入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克会战,与石原莞尔和坂垣征四郎指挥的东瀛军团,一举击溃了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苏联远东方面军主力!三十万红军在战役中被俘,华西列夫斯基仅率领着不足十几万的红军退到了图拉!
    遍及勒拿河流域的雅库特王国全面解放,并于1942年8月在雅库茨克宣布建立萨哈王国(萨哈是雅库特人的自称)。
    三百一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一百万的人口,使得萨哈王国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少的国家。与远东王国不同,萨哈王国并没有自己的国王,汉皇成为萨哈王国名义上的最高元首,而实际管理国家事务的则是大汉的北海总督府!
    刚刚在伊尔库茨克打出漂亮围歼战的远东方面军中路军指挥左守中将,被陛下任为北海总督。
    钟义曾笑言:别看左胖子只是个总督,可是他管辖的地盘,比帝国本土还要大很多!当然,就是人少了点!
    新建的北海总督府位于鄂霍次克海沿岸的马加丹,其目前的管辖地包括总督府直属领地、萨哈王国,还将有正在筹建的埃文基王国也将归属北海总督府,再加上名义上**,但实际政经权利都掌握在盟军手中的远东王国,其所辖地盘,近千万平公方公里,的确超过南华大陆许多。
    但在整个西伯利亚,人口不过一千万,还大多数集中在远东,也就是沙俄时期,从满清政府手中抢去的那些土地上!
    左守的任务除了将西伯利亚的大量矿产运回本土之外,还包括移民。将因为战争大量涌入东北的中华移民继续北迁,虽然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可是地广人稀,加上正大力发展的采矿业,采油业,移民们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
    钟义借鉴了俄国吞并黑龙江北岸中华领地的经验,不就是圈地移民吗?比人口,这世界还有比汉人更多的吗?
    在西伯利亚建立起来的几个王国,无非就是一个缓冲,等汉人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后,再真正的建国!这需要时间去改变,钟义不急!
    战争还有很长时间才会结束,但钟义已经在卫青阁中喊出:拓地为王,汉家百兴!
    什么意思?那就是打赢这场战争,汉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崛起就无可阻挡,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将军们自然也可以封王拜侯,流芳百世。
    裂土封王,这就是陛下准备让汉家百兴的政策。对于如西伯利亚等占领地的统治,钟义早做过打算,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美、非的大帝国,这不现实!日不落的神话随着时代进步,已不可复制!
    将占领地分割分封,用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融合其他民族,让他们加入中华大联盟。再加之在联盟军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让各个王国因为同祖同宗而血脉相通,同气连枝。对于各个王室的维系,则由大联盟共同支持,不会因为一家落败而前功尽弃。
    一家公司如果任人唯亲,只用亲属和亲友圈的人来管理,那是肯定不符合时代步伐的。但在欧洲,在很长的时间内,各国王室就是用这种血亲关系来维系相互的关系,每当有一国王室衰败时,其他国家都出手相助,帮其恢复正统。
    小惟近,则乱;大惟亲,则兴!
    这是钟义总结出来的道理。设立总督府,建立王国,皆是为“大惟亲”做准备!只不过这个亲,不是指陛下的亲人,而是指所有的汉人。
    “战争胜利之时,就是裂土封王之日。”
    这句话让总参谋长蒋云志深以为然,甚至都提前为自己选好了地方——知秋岛。为纪念叶知秋,陛下已经下令将爪哇岛更名为知秋岛。
    蒋黑脸为自己选中知秋岛的理由是占着马六甲海峡不用操心经济发展,而且那地方离南华还近,回来找陛下喝酒方便。
    而张峥则相中了日本,自从全国林把朝香宫纪久子带回到未央宫之后,还是光棍汉的海军司令就动心了,再加上全大喇叭的一顿忽悠,张司令立刻发誓,也要娶个听话顺从的日本媳妇!
    这事还让陛下好一顿臭骂,“能不能有出息了?这南华大陆上啥样的女人没有?堂堂帝国上将,要想找几个女人还不是从长安一直排到大汉湾去?非喜欢找什么日本娘们,难道想你闺女也变成内八字?”
    但即便这样,也没能改变张司令的志向,甚至还在挨骂时无声吐槽,“你都有樱妃了,凭啥不让俺娶个日本媳妇?”
    在中南半岛的全国林,还不知道他的地盘已经被张峥惦记上了!全大总督自接到陛下的任命后,就第一时间飞到了河内,并增加了越南的兵力。
    由老兵编成的五个日本师和四个朝鲜师,整整一个东瀛第6军团在越南演州湾登陆。并迅速在清化、荣市和洞海展开,切断了越南的南北通道,并将六万多的越南军队逼入了老挝。
    一个星期后,东瀛军团的伞兵部队空降老挝首都万象,老挝国王西萨旺·冯表示服从汉皇的统治。实际就是大汉取代了法国的在老挝王国的殖民统治地位。
    全国林为老挝武装了一支数万人的王室近卫军,56式突击步枪是他们的主要轻武器!这也是在实践中证明过的,雨林中最好用的游击战武器!甚至超过了汉军制式的dh…40式自动步枪,老挝人认为这种枪太轻,操作太复杂,“手感”不好!
    所以说历史的惯性真的……很操蛋,本来仿制于ak…47的56式,在这个世界上,反而取代了ak…47,成为了遍布全世界的流行枪械,据称,在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战乱国家的游击队,56式的存在量超过了上百万支!
    有时钟义都很纳闷,基地流落出去的56式不足十万支,就算是加上普通工厂后来生产的,也不足三十万支,那么多的56式都是哪里来的?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全国林抵达越南后,连续组织了三次战役,清剿了交趾原法属殖民地。在中越边境一个叫班波的地方,汉军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密林中的军工厂,一水的苏制机器,而他们的产品只有两样,仿制56式突击步枪和56枪族的7。62毫米子弹。苏联援助给了越南一套生产线,用于仿制56式及其子弹。
    在自己的“编成地”打的窝窝囊囊的交州军团,终于发泄出了自己的忿闷,一路将战线南推,并与东瀛第6军团南北夹击在英山将法国人指挥的越军主力包围。
    在顺化的越南保大国王无奈宣布投降,并在南芳皇后的陪同下,前往河内拜见了中南方面军总司令全国林!
    陛下同意了越南阮氏王朝的延续,但作为法国人的傀儡,组织越军顽强抵抗了盟国的保大王,必须退位,由其六岁的太子阮福保隆继位,成为越南阮朝第十四任国王。
    当然六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朝政?他又不是康熙,没有孝庄太后辅佐。或者说即使是有,汉皇会允许吗?
    南芳皇后也是相当出色的,但汉皇勒令她与保大王一同离开越南,定居于长安西侧的卫星城兰妃泉,在澳洲时代,这里原名为莉莉斯泉,现名源于小皇妃经常爱来此泡温泉,所以内政部为其命名为兰妃泉——海妮在六月诞下大汉长公主之后,被册封为兰妃,取犹太教圣典《古兰经》之义。
    至于在中南半岛,帝国又建立了第四个海外领地总督府,治所设于老挝琅勃拉邦的第四总督府被称为西域总督府,辖地为中南半岛除泰国的所有国家,包括越南、老挝和缅甸和柬埔寨,以及印度东部孟加拉湾地区。
    在那里,由于印度国内各方势力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加上宗教分岐日益增大,为避免印度继续陷入内战,南亚印度次大陆特使,大汉帝国外交大臣威尔森提出了一个“威尔森方案”。
    其核心就是在南亚实施分而治之政策,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地区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分为不同的国家。
    但印度最大势力的国大党表示反对“威尔森方案”,在他们的心中更幻想着一个同大中华联盟一样的“大印度联邦”计划。即以印度文化圈为基础,将周围的小国都纳入大印度联邦,使印度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举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