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贴的告示可很是吓人啊。一坛不进城,进城赏万贯。该不会是喝了你的酒能进城的话,就赏万贯钱?”

    赵馨笑着点头说:“这位大哥您说对了,就是这个意思。我受委托,不远千里来到这建康城,就是为了来寻找能喝此酒一坛而不倒者。不过至今在荆州无一人能做到,故而立下此言。若诸位能够喝下我这一坛历山酿而能够过朱雀桥走进建康城的人,便赏万贯用来答谢。”

    听到这里,底下的百姓们都惊叹的开始窃窃私语,眼神中流露出不相信。

    赵馨一看,于是给了张任一个手势:“来人,把钱抬上来!”

    说着,十几个男丁就把五个木质包铁鎏金大箱抬上了擂台,“窟嗵”一声巨响,就沉重的放到了擂台上。这一声听的周围的百姓们都跟着抖了一下。

    赵馨亲自把箱子打开,顿时里面装满的一贯贯五铢钱让底下的百姓们都不由自主发出一声惊叹“喔!”。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甚至可以说,他们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的钱。这相当于16万斗稻米。要知道,当年晋朝的县令也不过五斗米的俸禄。

    随后赵馨按照裴逸的计划,拿出了一张绢布,然后钉在了擂台前方的柱子上,然后说:“各位父老乡亲,此次比酒,完全是以酒会友,故而喝酒是不要钱的。而且喝了一坛还能够走过朱雀桥者,就可以拿走一万贯钱!”

    顿时一听此话,周围的百姓们纷纷激动地跃跃欲试,一个个喊着:“我先来!我先来!”

    “但是!”不过赵馨的这句话打断了兴奋的人们:“你们喝之前要在前面的这张见绢布上签上名字,醉了的人我们会在你的名字后做标记。好了,现在请排队吧。”

    随后人们一个个相互争抢着开始排队,生怕排晚了就没有就会得到一万贯钱了。

127。第127章 意外的酒客() 
♂,

    “第57位!陈田!三碗倒!”说罢,赵馨在擂台门口的帛布上的“陈田”的名字上写下了一个“倒”字。

    虽然只是三碗倒,但是周围的围观百姓们都纷纷说道:“这陈掌柜确实厉害,别人都是一大碗倒,他是三大碗倒。不过还离一坛还很远啊!”

    “你说这酒里是不是有蒙汗药?”

    “蒙汗药是不会让人说醉话的,你看那边一堆倒过去的人,两颊通红,嘴里胡话,反应迟钝,明显是醉了啊。”

    “这……这搞得我都不敢试了,万一出了洋相怎么办?你看看那边,又是哭又是笑的,唉……”

    就在这些围观百姓旁边不远处,周围已经躺满了许许多多醉倒的人。他们都是被裴逸的烧酒给喝的七荤八素的人。一下社会百态尽显其中,苦笑愁哀,这喝醉了说不说真话,裴逸不知道,但是丑态是都看的一清二楚。

    比酒擂台的周围人越来越多,但是却至今连半坛酒能够喝完的人都没有。

    很快朱雀桥边出现了比酒擂台,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挑战成功的事情就在建康城传开了。人们纷纷过来凑热闹,来一看究竟,望着擂台上一万贯的奖金,人们都垂涎三尺,但是谁也不能做到一坛喝完,走过朱雀桥。

    而建康的许多富贾和权贵家也听说了朱雀门出现了好酒的这件事情,纷纷派了管家过来查看情况。甚至连一些爱酒的富家子弟,都不顾面子和地位,来参加比酒。

    不过裴逸在远处看得很是高兴,如此一来,自己这酒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反正这第一轮酒用来促销,绝对不亏。从此建康城绝对有了新的传说。

    “一碗!两碗!三碗!四……四……唉!”

    “一碗!两碗!唉……”

    一个又一个勇者前来尝试,但是都倒在了裴逸的烧酒之下。裴逸现在才知道,邓遐那天在南阳大营,喝了一坛烧酒才倒,确实酒量很大。裴逸自己也不过是两大碗倒而已。不过裴逸很好奇,武松能不能喝了三碗不过岗?毕竟武松喝了的十八碗酒,也不过是度数很低的米酒而已。

    擂台从巳时,一直摆到了未时结束,下午快三点的样子了。

    张任此时开小差,溜到了裴逸这边的茶摊来报告说:“君侯,酒已经喝完了150坛了,差不多快400多人醉倒,帛书已经写满了,不过最多一个,也才喝了五大碗,我们还要继续吗?”

    司马道苓此时坐在一旁,托着下巴说:“无聊,居然都喝不了一坛,连邓遐那个大胡子都比不过。”

    “别这么说,军人可比老百姓能喝酒的。”裴逸满意地说:“告诉馨儿姐,准备收摊吧。”

    “是,君侯。”于是张任跑了回去。

    在得到了命令后,赵馨便拱手笑着说道:“各位,小女子的擂台已经摆了三个时辰了,至今未有一人挑战一坛成功。小女子不才,看来酿造的这历山酿,今天只能抱憾而归了。看来这一万贯的奖金,也没有办法赏给能喝酒的有缘人了。”

    裴逸此时走到了人群旁边,装作路人喊了一句:“那这么好的酒,要到哪里可以买到呢?”

    一旁的司马道苓已然笑疯了,裴逸这明明就是个酒托,还装腔作势的喊,都是套路。然后司马道苓也跟着喊道:“就是就是,哪里能卖到啊?”

    人们此时也都纷纷开始询问了起来。赵馨看到了裴逸,掩面一笑,急忙镇定了一下说:“三天后,第二批历山酿的酒将会从厉山镇运到石头津,我们会在那里贩卖。届时欢迎各位前去购买。不过如果诸位不想排队卖,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派人到荆州随郡厉山镇来,我们可以订购,并且送酒上门。不过送酒上门的话,100坛起卖。如果今天方便的话,现在报上府名和数量,也可以预留。我们会根据数量,择期送来。小女子在这里先谢过诸位今天的捧场了。”

    这些都是裴逸按照现代的促销手段和方法,教给赵馨让她说的。毕竟订购直销这种稳定的贩卖,要比散卖能够赚钱,而且稳定。

    说罢,张任他们也开始准备收摊,不过赵馨被人群给围住了,纷纷在询问裴逸烧酒的各方面讯息。

    裴逸看到效果已经达到预期了,于是对司马道苓说:“走吧,我们也要回去了。”

    司马道苓打了个哈欠说:“今天好没意思啊。早知道就不来了。”

    “你可以随时走啊,我又没让你非待在这里。”

    司马道苓瞪了一眼裴逸说:“我这不是陪你吗?你要懂得感恩。”

    “呵呵!”

    不过就在此时,一个穿着满是补丁的粗布衣服,手提着一个酒葫芦,头发用一条麻布带随意扎了一下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呆呆的望了一下擂台上还未撤下的酒旗,然后就朝着被人群围着的赵馨走去。

    他呆呆的朝着赵馨挥了挥手,问道:“酒家?酒家?”

    但是此时这个年轻人微弱的声音已然被争相预定酒的人们的声音给淹没了。那个年轻人很想跟赵馨说话,但是却又碍于这么多风风火火的围观群众,只好又羞涩而胆怯的退了回来,在一旁搓着手等待。

    司马道苓看到了那个年轻人,疑惑地拖着下巴,嘀咕了一句道:“他?”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裴逸好奇地望着那个年轻人问道:“他?怎么,那个人你认识?”

    司马道苓点了一下头说:“算是认识吧,他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但是他们家没落了以后就没有来往了,只是听说他过得听凄惨的。”

    裴逸看他这满身都是补丁的粗布衣服,确实混得不怎么样:“要是你的朋友的话,我们可以想办法接济一下他?”

    司马道苓笑着说:“算是朋友吧,我小时候和他玩得挺好的,因为他这个人不像其他那些士家子弟,桀骜不逊。他从小就为人谦逊,而且很羞涩的。有一次,我就拉了一下他的手,结果他就脸红了三天。一见到我就害羞急忙躲开,像个小姑娘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他以为和女孩子拉一下,女孩子就会怀孕!我也是无语了。”

    裴逸一脸呵呵,明明是你太女汉子了吧,哪有拉人家纯情小正太的手的。

    “那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陶渊明。”

128。第128章 陶渊明() 
♂,

    “陶渊明!”裴逸直接惊讶地大喊了出来:“他就是大诗人陶渊明?!”

    司马道苓急忙捂住裴逸的嘴:“你别乱叫啊!什么大诗人?你别瞎说。”

    不过裴逸的这一喊,直接惊动那边的陶渊明。陶渊明疑惑地转过头来,朝着裴逸他们作揖而拜问道:“大诗人愧不敢当,兄台认识在下?何以对在下如此赞赏有加?”

    司马道苓依旧捂着裴逸的嘴,然后傻呵呵的笑了一下说:“阿潜,你不认识我了?”

    陶渊明仔细打量了一下一下司马道苓,忽然想了起来,高兴地说:“道苓?哦……不,应该叫公主殿下。”

    司马道苓笑着说:“别公主公主的了,就按照小时候一样,我也大不了你多少,叫我道苓就好了。你怎么在这里?”

    陶渊明摸了摸耳垂,憨笑着说:“这不听街坊邻居们说,有人在朱雀桥摆下了喝酒的擂台,说此酒没人能够三碗不倒的。故而前来看一看,也想试一试。”

    司马道苓一皱眉头说:“你怎么现在喝上酒了?你才多大啊。”

    陶渊明此时不好意思的指了指司马道苓身边,尴尬地说:“这个……道苓,你……身旁的这位仁兄,还被你……捂着……嘴。”

    “呀!”司马道苓这才想起来裴逸,急忙松手了。裴逸一脸怒气的瞪着司马道苓。司马道苓笑着说:“不好意思啊,忘了你了。”

    这个小丫头,一看见帅哥就忘了自己了。

    陶渊明此时上下打量着裴逸,挠了挠后脑勺,满脸疑惑:“这位兄台,不好意思。我实在认不出你了,请问你是?”

    裴逸说道:“呃,我们不认识,我只是听说过你的大名,如雷贯耳啊。”

    对于陶渊明,裴逸怎么能够不如雷贯耳,小时候的《桃花源记》背得自己不要不要的。

    不过陶渊明这一下更纳闷了:“大名?鄙人也就写过几首不堪入流的诗,也未曾示人,您怎么听说过在下?”

    裴逸这下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自己接触的历史知识,都是晚年的陶渊明,这早年的陶渊明是个什么样子?

    司马道苓此时把裴逸往一旁一推,然后说:“别管他!他这个人见谁都是如雷贯耳。他就客气客气。你要参加比酒吗?没关系,看我得,我帮你叫馨儿姐。”

    说着司马道苓就一把拉住陶渊明的胳膊,被撇下了裴逸,朝着赵馨走了过去。

    裴逸急忙喊到:“别!”

    但是为时已晚,司马道苓一把拨开人群,然后对赵馨说:“馨儿姐,这里有人要参加比酒。”

    顿时周围的人都诧异的看着司马道苓。其中的一些世家大族的人,认出了司马道苓,纷纷窃窃私语道:

    “这不是云阳公主司马道苓吗?她怎么认识这个卖酒女?”

    “不知道啊,该不会这酒就是会稽王府的吧。”

    “那干嘛还搞这些事情来卖?是不是怕我们的人情牵绊,卖不出高价?”

    “这也太黑了吧。”

    而更为诧异的是赵馨。这跟说好的剧本不一样啊!赵馨透过人群看了一眼裴逸,他们不应该是在幕后的吗?这是什么情况。

    陶渊明回头尴尬地看了一眼裴逸,看到裴逸脸上似乎很是生气。只好眉头一皱,向裴逸投以致歉的眼神。陶渊明以为裴逸和司马道苓是一对,所以认为裴逸是吃醋了。

    但是其实裴逸是因为自己策划的这次比酒擂台,居然会被司马道苓给破坏了。就算要让陶渊明参加,那也不用这样直接去大喊大叫吧,派张任提醒一下赵馨不就好了吗?这下可算是坏事了。

    赵馨一看情况不对,急中生智急忙,装作惊讶地开心说道:“唉?您怎么来了?荆州一别好久了吧?”

    司马道苓这才反应过来,于是也附和的说:“呃……对,我听说这里有人摆喝酒擂台,于是就来看看。别说这些了,我这里有个认识的人要参加比酒。”这才勉强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陶渊明此时作揖说道:“酒家,鄙人不才,愿意一试。”

    赵馨看了一眼人群后方的裴逸,裴逸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赵馨就说:“那好,虽然擂台已经结束了,但是既然您想一试,那不妨再比一次,请先在帛书上签名。”

    陶渊明便提笔签下了直接名字。

    于是周围的人群再一次散开了,看着这个不自量力想要挑战的年轻人。大家纷纷都摇着头,投以没有信心的眼神和表情。

    赵馨拿着一坛烧酒,一共倒了七大碗,然后说:“请。”

    望着七大碗酒,周围人们都咬了一口吐沫,低声说道:“他信不信啊?”

    “你说这小子能和几碗?”

    “几碗?我看一碗都够呛。”

    但是远处观望的裴逸却有点期待,毕竟历史上的陶渊明以饮酒出名。

    陶渊明走到桌前,拿起一大碗酒然后说:“多谢酒家赠酒,那鄙人就不客气了。”

    说着陶渊明便咕嘟咕嘟的将第一碗酒一饮而尽,当豪饮完了第一碗之后,陶渊明顿时一改之前内敛如水,波澜不惊的状态,大呼了一声:“好酒!过瘾!痛快!”

    说罢这三个词,他就迫不及待的端起了第二碗酒,又开始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裴逸看见他那刚刚才显露出来的喉结,就如同繁忙的电梯一般,不停地上下窜动,运送烧酒进自己的肚子。

    很快陶渊明第二碗也喝完了,众人此时皆一改之前轻视的表情,因为这个看起来瘦弱的年轻人,居然在豪饮了两碗之后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只是喝了两碗白开水一般。

    大家纷纷说道:“厉害了,看起来就十五六岁,怎么却如此能饮酒?”

    不过人群中依旧有人不屑地说:“切,喝了两碗的人比比皆是,有本事他喝到四碗,就算他厉害,我看啊……”

    可是这个人话还没说,陶渊明就已然疾风骤雨般的连饮三碗,然后哈哈大笑道:“过瘾!过瘾!酿出这般好酒的人,真是天才啊!”

    赵馨此时也是瞠目结舌,这已经平了今天最好的记录了。而且看这架势,似乎这五碗酒,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才刚刚喝了个开始。

    陶渊明随后端起了第六碗酒,望着这碗酒,摇了摇头,对着酒说:“可惜啊,如此好酒,你却是最后一碗了。”

    众人此时皆纳闷了,一共有七碗,看陶渊明的架势,别说七碗,再来七碗也不成问题,怎么会说是最后一碗了。

    有人此时说道:“看来他也就只能喝到六碗喽,果然此酒没人能够喝完一坛而走过朱雀桥。”

    “叹惜!怜惜!哀惜!”陶渊明依依不舍得看着这碗酒,然后慢慢的呷了一下口,自我陶醉的品味了一番,然后慢慢地将第六碗酒喝了下去。

    而六碗烧酒已然下肚,但是陶渊明甚至连脸都没有红。众人此时都期待的看着陶渊明将这最后一碗酒喝了,这就意味着一个万贯富翁的诞生。

    但是陶渊明此时恋恋不舍地望着第七碗酒,然后想着赵馨作揖而拜说:“酒家,这第七碗酒,鄙人不饮了。”

129。第129章 万贯钱如何?() 
♂,

    众人一听,皆满脸疑惑不解。司马道苓急忙拉着陶渊明问道:“阿潜,你干嘛不饮此酒了?再喝一碗,你就赢得了这一万贯钱了啊。”

    陶渊明此时收敛起来了之前喝酒时的豪迈,只是含蓄的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朝着赵馨作揖说:“不饮了,我又不是为了钱而来,酒家免费请我喝酒,已然是天大的荣幸。若再饮,再拿走这一万贯钱,岂不是忘恩负义?”

    司马道苓看这陶渊明满身都是补丁的衣服和明显营养不良而瘦弱的身躯说道:“没关系的,这是卖酒的承诺,他不在乎这一万贯钱的,他可有钱了。你现在家境也不好,你拿了这些钱,也好改善一下生活,我知道你还有一个妹妹要照顾啊。你就当劫富济贫了!”

    说着司马道苓瞥了一眼在人群后方静静观望的裴逸。

    不过陶渊明只是摇了摇手说:“多谢道苓牵挂,不过酒家酿酒也是起早贪黑,辛苦百分才得一坛佳酿。鄙人今日已然窃偿所愿,饮得好酒,别无他求了。道苓放心,鄙人自然有挣钱的办法来养活舍妹。”

    此时周围的人们也都分成两派,一派在竖着大拇指夸赞陶渊明的真性情。而另一拨人却不屑地讥笑着陶渊明是个傻子。明明自己满身都写着“缺钱”二字,却还嘴硬说有办法挣钱。死要面子活受罪。

    陶渊明看到周围的人议论纷纷,也只是哈哈大笑的念到:“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念完这首诗,陶渊明便作揖而拜,对赵馨说:“多谢酒家赐酒美意,小娘子能够酿出赐酒,真乃天才也,鄙人能饮赐酒,荣幸之至。”

    说完陶渊明便和司马道苓开始寒暄了起来。

    张任此时已然溜到了裴逸身边,张任问道:“君侯,现在怎么办?”

    裴逸微笑着说:“请他到府上一叙。我先回去了,你们和道苓一起回来。”

    说罢,裴逸便先打道回府了。

    赵馨得到裴逸的意思后,于是对陶渊明说道:“这位兄台,今日此酒能够遇到兄台,也是此酒的福气。总算找到了知音人。小女子不才,想斗胆请您到舍下一叙,不知可否?”

    司马道苓也急忙说:“对,我们一起聚一聚,都好久没见了,把你妹妹也叫过来一起吃个饭吧。”

    陶渊明说:“既然是酒家相邀,岂有拒绝之礼?不过舍妹也去,只怕不方便。”

    赵馨说:“没事,人多热闹。你总不至于连一顿都要如此吧。”

    陶渊明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赵馨他们一路先去接上了陶渊明的妹妹,然后一路朝着东郊走去。陶渊明坐在马车上,越走越疑惑,于是问道:“酒家,我们这是要去哪?怎么会往东郊走?”

    赵馨笑着说:“你不用担心,跟着我们走就好了,这不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