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臣-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这小郎君这是想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啊,好一个男儿的抱负。好,你说的也对,这八品官让你做,也确实屈才了。你啊,我现在越来越好奇你这小郎君究竟是何许人也了,竟然怀有如此气量和志向,不简单。别人是有官就做,而你是要做就做大官。”

    裴逸也急忙谦让作揖,乘胜追击,准备彻底赢取谢安的好感说:

    “承蒙谢公赞誉,我只是一裴家小辈而已。这品德不如让梨的孔融、好学不如凿壁借光的匡衡、勇敢不如斩蛇的孙叔敖、聪慧不如十二为使的甘罗,甚至于家人罹难,也不如汉朝的缇萦一般,能够救父亲于危难之中。如今有此‘五不如’,只能自惭形秽,又如何堪称大才啊。而这胸襟……”

    裴逸摸了摸自己的小胸口,笑着说:“谢公您能如此三番五次忍让晚辈,足见您的浩瀚胸襟,我这点小气量怎么敢班门弄斧呢?”

    “哈哈,你这小子,鬼精鬼精的,这是拿奉承话堵我嘴呢吧。”谢安一下被裴逸捧得彻底开怀大笑了起来:

    “你又害怕你拒绝我的邀请而得罪于我,又不想去做那八品郡丞,所以故意说我胸襟浩瀚,好拍我马匹,让我不能记恨于你是吧。厉害厉害,你这小子说话,活脱像一个为官数十年的老滑头。”

    裴逸一看自己的心思全被谢安看透了,也只好低头笑道:“让谢公见笑了。”

    不过当听到谢安哈哈大笑叫自己“你这个小子”的时候,裴逸就清楚,自己已经彻底赢取了谢安的好感。

    一个一鸣惊人的故事,加上引用几个历史人物来自谦,就能赢取东晋王朝未来最出名的大人物谢安的好感,这真是赚发了。裴逸这一刻才深刻感觉到,自己学文科,没有错!

    正所谓,学好政史地,穿越千年碰瓷都不怕。

    “你也不必在意!哈哈!我今天高兴!”谢安大手一挥,衣袖飘然的一甩说:

    “难得有缘,碰见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俊才。既然你不想当小官,那以后有机会,待我东山再起,自当举荐你当大官。不过裴家小郎,你想过没有,你们河东裴家虽是名门望族,但是终究在这江左没有产业。这评不上中上品,官做到七品也就到头了。”

    裴逸一想,也是。高中历史书上,关于晋朝最出名的就是那句“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的门户等级观念。东晋王朝是门阀士族的时代。那个时候选官并不是靠隋唐的科举制。而是完全由门阀士族掌控的九品中正制选择人才。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由魏文帝曹丕创立的一种选官制度,是汉朝察举制的终极版。每年晋朝朝廷都会选派中正官,也就相当于晋朝的人事部主任对人才进行定品。然后根据你的品阶来授予官职。不过这上品和中品的品阶,常年被门阀士族垄断。寒门也只能做个七品以下的小官。至于庶民,根本没机会做官。

    所以这还不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而完全是一个拼祖宗的时代,你祖宗要不是名门望族,你再努力也就是个穷苦的老百姓,是做不了官的。

    不过裴逸这个现代人,饱受自由、民主、平等、富强等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自然对这种门阀观念嗤之以鼻。毕竟要想国家强大,全面开放官路,让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在国家运行中,各显神通。这样才能真正的给这个国家长久的动力,让其不断运行。

    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是因为唯才是举,布衣将相而兴盛起来的。而每一个朝代的衰败,都是因为闭塞官路,党同伐异而衰败的。当一个国家机器没有新鲜的零部件维护和更新,老旧的部件只会越来越老化,国家机器自然会灭亡。

    于是裴逸面色一沉说:“谢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谢公既然如此说,那我也识趣,我也不求什么大官了,您何不干脆让我做那一个小小亭长?”

    这时裴小小和谢虎都听蒙了,亭长这个官职,早在东汉时期就废了啊。裴逸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谢安一听,脸色一惊,他一下就听出了裴逸的弦外之音:

    “裴家小郎,你说这话,勇气可嘉,可是不要乱说啊。你想借汉高祖刘邦从亭长成为帝王这件事作比喻,要是被有心的人听了去,会说你要谋反啊。”

    裴逸却也不管其他了,他之前做记者,就痛恨就是那些以权谋私,官官相护,任人唯亲的人:

    “我也只是当谢公您是可以交心之人,故而说今日之言。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倘若我大晋朝廷闭塞官路,不能唯才是举,提拔寒士之才,请恕我直言,不出50年后,必然社稷崩坍,走向灭亡。”

    裴逸知道东晋王朝灭亡于公元420年,而现在是公元374年之前,应该差不多50年后,大晋药丸啊。

    一听裴逸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谢虎怒目而起,呵斥道:“你这伧父,好大的胆子,竟然大逆不道!”

    与此同时,裴小小也拔出了放在床边的兰草剑,一招架住了谢虎的脖子厉声说:“谢虎,你个溪狗,竟敢咆哮我家少主,看我不要了你的狗命!”

    伧父是魏晋时期,南方人对北方人蔑称。而溪狗是北方人对南方士族的蔑称。中国的地域黑和地图炮,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发扬光大”的,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了。

    这一刻,原本友好的双方,顿时反目成仇。房间内顿时剑拔弩张,异常紧张。似乎火药桶一触即发。

13。第13章 才不当干儿子() 
♂,

    “坐下!”此时谢安和裴逸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裴逸和谢安两个人相视一看,忽然就都大笑了起来。

    裴逸和谢安这一笑,倒是把一旁刀剑相向的两个人搞得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谢安问道:“裴家小郎,你笑什么?”

    裴逸笑着说:“这有没有鸿门宴的感觉啊?”

    谢安摇了摇手说:“非也非也,鸿门宴上,项羽与刘邦乃是死对头,一个要杀,一个要跑。但是如今,我二人只是讨论国事,乃是交心。应当是刘备和诸葛孔明的隆中对。”

    裴逸笑着说:“这么说来,谢公也不会像那项羽有杀人之意?”

    “不但没有杀人之意。”谢安哈哈大笑说:“反而,我今天来拜访你,就是来察贤的。”

    裴逸心中不免吐槽,明明就是来求贤的,还非要说什么“察贤”,这个一个词,就把裴逸搞得成了求职者了,地位往下降啊。不行,自己一定要立威才行!第一仗如果打不好,一辈子就得低着头了。做人就应该做枭雄。

    裴逸不以为然地说:“谢公是来察贤,可是此屋中,何来贤才?”

    谢安捋了捋胡须笑道:“你啊,一点口舌上的面子都不给我。”

    裴逸说:“谢公,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而且你我是患难之交,最落魄的丑态都相互见过了,还用得着这么客套,给对方什么面子吗?谢公是不是见外了。”

    谢安已然无话可说,只能用笑表示自己在口舌之争上认输了:

    “好好好,虽然你的话如同针尖般扎人,但是我谢安听着舒服!正是因为你现在敢对我说这些话,我才知道,你是真的拿我谢安当朋友。我再端着架子,反而显得我谢安小气了。谢虎,你也是的。刚才你那叫什么话,什么伧父。你别忘了,我也是北方来的。你这是在骂我吗?”

    谢虎一听,急忙下跪道:“属下不敢,请主公治罪。”

    “好了好了,还不道歉?”

    谢虎一听谢安发话了,只好向裴逸和裴小小作揖道歉说:“请二位见谅,是在下粗鄙了。”

    裴小小也说:“你向我少主道歉就行了。我就不用了,我刚才也骂你溪狗了。我们就算是扯平了。”

    说完裴小小就凌厉的将剑收入剑鞘,坐了回去。裴逸看着裴小小,也是甚是喜欢,恩怨分明,好一个江湖女侠。

    谢安说:“好了,这广开官路,唯才是举的事情,我会重视的。国事我们就不多讨论了。我有一事,想与裴家小郎你商量。”

    此时裴逸看道谢安似乎脸色一变,不知道又唱的哪一出:“谢公请说。”

    谢安微微一笑说:“我看你如此聪明伶俐,也救了我一命,我谢安感激不尽。而我这子侄辈的人,也是鲜有人才。也就是侄子谢玄,在国事上有点才干,我的侄女令姜,有点文才。而我的两个儿子,我都甚是不满意。今天一天与小郎君你相处下来,先是听的一首绝妙的《提桐柏壁》,后又是给我一番唯才是举,广开官路的忠言。令我刮目相看。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想认你为我谢安的义子,不知小郎君意下如何?”

    谢安此话一处,裴逸顿时目瞪口呆。

    不过更为惊讶的是谢虎和裴小小,二人脸上可以说是瞠目结舌。他们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向着这种方向发展。

    这如果当了谢安的义子,那就是堂堂门阀大族陈郡谢家的人了。那么之前所说的等级之争,就一下不复存在了。凭借着陈郡谢家的名望和势力,裴逸入主中上品官位,从而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根本不是梦。

    然而裴逸却一点都不想当别人的义子。

    当义子,说白了不就是干儿子吗?虽然这个词在古代是一个正常的事情,不过在现代,这个词似乎怪怪的。

    裴逸可是一点都不想当干儿子。自己穿越1600多年,可不是过来给别人当干儿子的。

    虽然谢安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但是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了,自己也不想当他们的义子。要当也是别人给自己当义子。

    不过这倒提醒了裴逸。这陈郡谢家的关系不攀白不攀,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就多条路。可是裴逸认为,就是要攀,也要攀的倍儿有面子。

    于是裴逸再一次发动婉言拒绝之计:“谢公愿意收我为义子,我倍感荣幸,谢公的器重,我也极为感动。但是我觉得拜您为义父,此事不妥。”

    “什么!”谢虎此时已然舌挢不下,显然裴逸的拒绝,在他的意料之外。

    先别说这建康城,就是整个大晋,愿意投入到陈郡谢氏门下请求荫护的寒门之士,虽然没有桓温家如同海啸一般多,但那也是犹如滔滔长江,连绵不绝啊。

    如今四大家族之一的颍川庾氏已经被桓温迫害的彻底衰败了。琅琊王氏自王敦之乱后,渐渐没落。也只剩下王羲之、王献之这些文人墨客了,而且大多有隐居避世之意。

    现在朝廷之上,只剩如日中天的龙亢桓氏,和久负盛名,逐渐兴盛的陈郡谢氏。而如今朝廷明显有大力扶持陈郡谢氏的意思。获得陈郡谢氏的支持,正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谢安此时脸上甚是尴尬,自己这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拒绝。本来以为这裴逸会欣喜若狂,然后答应下来,这样也是为谢家又笼络了一个少年英才。

    当当朝士族中威望最高的谢安的义子,这是多少寒士挤破头都攀不上的好事情,谢安没想到裴逸居然就三言两语的拒绝了?

    谢安此时不明白,裴逸究竟是不想当自己义子,还是因为惧怕龙亢桓氏的势力。

    不过这事要是传出去,这谢安的脸上可是挂不住了啊。

    谢安尴尬的笑着说:“裴家小郎,你这是看不上我,还是看不上陈郡谢家啊?亦或者另有别的出路?”

    “都不是。”裴逸作揖而拜说:“陈郡谢家,名望士族,若能引以为盟,飞黄腾达岂不是易如反掌?晚辈承蒙厚爱,能入您的法眼,自然是荣幸之至。但是我也有不得不说的隐情。”

    谢安一听,急忙说:“何等隐情,速速道来。”

    裴逸此时开始用悲伤的语气说:“我裴家一门之前遭逢大难,父母罹难。而拜义父之事,乃是伦理纲常的大事。应该在父母健在之时,征求父母同意再拜,这才不违孝道。如今我若擅自拜您为义父。那我岂不是不孝之人。而您若收了我这样一个不孝之人当义子,岂不是玷污了你们陈郡谢家的名声?晚辈之言,字字肺腑,望谢公海涵!”

    “说得有理,是我妄言了。”谢安一听,无奈地长叹一口气,笑着说:“裴家小郎啊,我谢安多少年了,才又碰到一个你这样的贤士。我从未见到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居然上可以通晓国家大事,下可以坚守伦理孝道,才华横溢,善于诗作,一切都好似与生俱来,浑然天成。裴家教出了一个好儿郎啊。可惜啊,可惜啊,若我的儿子能有你的十分之一,那我死而无憾了。”

    裴逸此时再拜说:“不过,我也非常倾慕谢公的文韬武略,我们二人如今是患难之交,今晚也都同是天涯沦落人,实在是有缘。相约不如巧遇,虽然不能拜为义父。但是裴逸也不愿错过这上天的安排。希望斗胆能问谢公一件事情吗?”

    裴逸其实是想借白居易这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来唤起和谢安的共鸣,这样就能更好增加让谢安答应下面裴逸要说的这件事的几率。

    至于后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绝对不能说!绝对!白居易兄,我裴逸对不起你了。

    而谢安一听裴逸的话,急忙道:“请讲,我谢安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裴逸又拜说:“你我二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如何?”

14。第14章 对对联() 
♂,

    这时,在场的三个人都听傻了。能降一辈,收为名门望族的义子,已然是极大的荣耀了。

    可是没想到这个裴逸,居然是想和谢安结拜为兄弟。这可和义子就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了。

    如今谢万去世,谢安已然出山,掌管陈郡谢氏族业,谢安兄弟六人,算上谢万,三人已死。假如裴逸和谢安是结义兄弟,这样算来,裴逸可是在谢家有着足够高的地位了,稳坐第四把交椅。

    这打败前秦百万大军,为大晋立下不世之功,被誉为东晋“小周瑜”的谢玄,见到裴逸都要叫一声七叔。而山水诗的鼻祖,大诗人谢灵运,还要叫裴逸一声太爷爷,这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可都是通天奇闻啊。

    谢虎此时更是嘀咕道:“这小子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得了便宜卖乖啊。居然要拜主公为义兄。”

    谢安此时纵使有大海之雅量,也是对这件事非常的意外:“裴家小郎,你说什么?”

    裴逸又一次拜曰:“我想和谢公您结拜为异姓兄弟。”

    谢安瞬间陷入了思忖。

    而谢虎一看主公陷入了思忖,内心也就冷笑了一声:“这小子真是不知好歹,欺我主公心胸宽广。不过这种事情,主公怎么可能答应?”

    此时谢安思绪猛然一停,于是说:“好!好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不过我谢安也不会轻易的拜结义兄弟。但若是一个志同道合,同时也是一个富有才情之人,也未尝不可。而裴家小郎你确实显露出许多过人之处,堪称有少年英才之迹象。不过你的才情,我还不甚了解。那仅仅一首《题桐柏壁》还是不够的。”

    裴逸知道,在这魏晋南北朝,才学是受人尊重的第一条件之一。在魏晋时期,前有嵇康,后有陶渊明,世人皆是尊才不尊权,只要你有才华,位极人臣或者躬耕南亩,大家都会拜你为上宾。这也是鲁迅所说的魏晋风度。这种风度就是世人对于才学和理想,最单纯的尊敬和崇拜。

    像是王羲之、竹林七贤、建安七子这些人,虽然官位不是位极人臣,但是在魏晋时期地位却很高,尤其是文人雅士中。这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很高的才学。士家大族那么多,但是你没有才学,一样会被类同庶民一般瞧不起。

    裴逸知道自己还是要拿出一点真才实学的,否则不可能在晋朝获得上流社会的支持和尊敬。

    不就是文学吗?裴逸读了那么多唐诗宋词,还怕你一个晋朝人不成?玩一点你没玩过的,我看你怎么搞。

    裴逸想到了一个自己拿手的,于是说:“谢公,要不这样,我们来作一个诗赋的小游戏,以文会友,来考考我的才学?我们借这个游戏,立一个赌约,假如我赢了,我们结拜为兄弟。假如我输了,我就去吴兴,做您的书童如何?”

    谢安一听是诗赋的小游戏,顿时来了兴趣:“哦?什么诗赋的小游戏?说说看。”

    “谢公可知对对联?”

    “对对联?”谢安有点不太理解:“什么是对对联?”

    对联最早出现在唐朝,这晋朝自然没有。不过裴逸这个现代人,知道的对联可是非常多。自己一个玩文字的记者,平时大学的《古代文学》没少和自己小伙伴们玩这些文字游戏。裴逸自然不怵。我出几个超级难的对子,看你怎么对。

    裴逸说:“就是对偶。我出上句,您对下句。比如我说云,您必须对类似的东西,比如雨。其他的也一样,数字对数字,量词对量词,动词对动词,颜色对颜色。举个例子,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七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谢公,您可明白?”

    谢安听完解释,点头笑道:“明白,这倒有点意思啊。我还是第一玩这种游戏,不过这对对联,听起来倒是挺文雅的,而且挺考才学。裴家小郎,你这花样还挺多。好,那我们就来这个。”

    裴逸说:“那好,我们先来几个熟练一下?”

    谢安摩拳擦掌说:“好!请出题。”

    裴逸打算先出几个简单的,好让谢安膨胀一下自信心,这样最后才能让输的酣畅淋漓。这就像是赌博一样,先给一点好处把你套牢,再让你输。这样你就输的很大了。

    裴逸说:“那就以今日之事起头,我的上联是:桐柏化险境。”

    谢安一听捋了一下胡须笑道:“你这是让着我呢?太简单了,我对,随郡遇盛情。”

    谢虎一听,激动地鼓掌说:“好!主公果然厉害。”

    想成对比的是裴小小的不开心:“好什么?你没听见谢公说吗?这是我家少主让着谢公呢。少主,出点难的!”

    裴逸笑道说:“谢公果然有大智,很快就找到了技巧。那我们再热身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