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斗在甲午年-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着爆竹的青烟里面夹杂着炖肉的香气,让何长缨直流口水,不过他还得耐心的等待布鲁斯几人的到来。

    不久在浅浅的夜色之中,一行队伍走近,为首的正是四个洋教官,后面跟着一群穿着破烂的大清官兵。

    “敬礼!”

    何长缨跟布鲁斯四人,还有随队的一班独立营的士兵,互相敬了一个礼,然后说道:“对于莱因哈德上校的不幸遭遇,我深感沉痛,一切回城再谈。”

    然后望向后面那近百人的清军,一脸茫然的问道:“这是哪部分的兄弟?”

    “启禀军门,我们是袁大人的亲兵,袁大人让我们来投靠大人杀倭夷!”

    清军队伍里面,大步走出一个长得虎背熊腰的汉子,朝着何长缨跪了下来。

第五百五十九章 订阅惨淡求订阅

    “你们是袁大人的亲兵?要投靠我杀倭夷?”

    何长缨听得有些发癔症,自己不过是在酒楼和袁世凯喝了一顿酒,而且当时是满酒桌的北洋新一代的中层精英,似乎也没跟袁世凯说什么话,当然也算不上‘托孤’的交情。

    难道就见这一面,自己虎躯一震,袁世凯从此就暗暗仰慕自己了?

    不过就算你‘托孤’,我也没兴趣,更没有这个能耐去搭救你与‘水火’。

    “你叫什么,你们大人可有什么话要你转达?”

    正所谓吃了人家的东西,就得给人家办事儿,不能一抹嘴巴就了事儿了。

    那会坏了自己的名头。

    这百十个清兵,何长缨吃倒是可以吃,然而要是袁世凯提出那些根本不可能的屁话,何长缨那是绝对不会上套,让这些兵大爷哪儿凉快上哪儿去。

    “报军门,卑职雷震春,是袁大人在朝鲜时的军队教习;袁大人只是让我们来投靠军门,别的什么话都没有说。”

    那个军汉毕恭毕敬的跪着回话。

    “雷震春?什么话都没有说?”

    何长缨对这个名字有一点的印象,似乎是袁世凯称帝时的十三太保之一。

    “你们袁大人的事儿,丑话说在前头,我帮不上任何忙;现在节制山海关内外诸军的是刘坤一,呵呵,我和他前些天闹了点别扭,现在正在皇上面前打官司,而且我要是开口说话,恐怕不是在救你们袁大人,而是逼他早点死;这点你们要明白。”

    何长缨收起了脸上的微笑,冷声说道:“既然回了关,就等于捡了一条小命;况且你们的大人也等着人去打点搭救,现在关外三城的情形你们多少也有点数,这一出关门就是九死一生的没有回头路;愿意出关赴死的我欢迎,不愿出关的我也理解,这事儿你们自己决定。”

    袁世凯的那些亲兵们顿时神情各异的交头接耳,不久一个穿着破烂的没了补子武官服的汉子走出来跪下说道:“军门,叔父遭难,卑职想回津门陪叔父,恳请军门准许。”

    “不用说理由,这不重要,你们现在还没有加入抗倭军,来去自由;你呢?”

    何长缨望着雷震春。

    “卑职,雷震春迟疑了一下,感觉到身边袁乃宽偷偷递过来的眼色,脸色惭愧的说道:“卑职想回津门为大人做点事儿。”

    “哈哈,你说你们这不是多此一举,直接从九门口到石门寨,回津门不就得了?”

    何长缨大笑一声,转身朝着关门走去。

    走了百米,何长缨悄悄朝后瞟了一眼,居然还有二十几人跟了过来,心里不觉奇怪。

    在他的想象里,应该一个士兵都不过来才对。

    对于袁世凯的这些亲兵,心腹,何长缨还真不愿意用,不过既然跟过来,那就随他们吧。

    这些家伙也不想想,虽然出关看着凶险,可是将来不是没有时来运转的契机。

    然而,这些逃兵回关,普通士兵大不了只是被重新送回前线,雷震春这些有军职的家伙,作为奉天城失陷的替死鬼,那可就是凶多吉少了。

    因为天色刚暗,又是出关,负责城门守卫的白济没有刁难,而是痛快的命令士兵打开关门,放何长缨一行出关。

    刚刚出关没几十米,何长缨的警卫队长柳平云突然低喝道:“你想干什么?”

    “哗啦啦”

    顿时二十几杆步枪端了起来,对准了一个低低的带着军帽,挡住大半脸孔的兵勇。

    原来那个兵勇突然加快了步子,朝着被警卫队分隔开的何长缨走去,引起了警卫队的警觉。

    何长缨停下脚步,纳闷的朝后望去。

    布鲁斯,安格斯,卡尔,伯特四人也停下了脚步,回头望去。

    “何,军门,是我;”

    那个士兵抬起头说道:“是我。”

    黑暗里那张脸孔何长缨看不分明,不过听着声音似乎有些熟悉。

    “何上校,他是那个袁大人很亲密的一个军官。”

    安格斯也不认识这个清兵军官,不过看到他和袁世凯一路说话,估计也是一个人物。

    一个警卫队的士兵点亮火把,照出那个清兵的脸,正满眼复杂欲语还休的望着何长缨。

    “唐”

    何长缨立即惊讶的住了嘴巴,然而又醒悟过来,出了关谁还能暴露唐绍仪在这里?

    “这些除了五六个兄弟,其余都是我的亲兵;”

    唐绍仪满嘴苦涩的说道:“雷震春,袁乃宽,他们真是糊涂啊,回去就是铁定下大狱,能保住命就是烧高香!”

    “那唐大哥怎么不提醒?”

    何长缨示意警卫放唐绍仪过来。

    “都说人各有志,既然不愿意出关,又笨的看不懂形势,这样的人进了何军门你的队伍,也不是什么好事。”

    唐绍仪对何长缨的这声‘唐大哥’非常的满意,甚至带着一丝感激,感叹不知何时这个之前需要自己礼节下士的小兄弟,已经变成需要自己抬头仰望了。

    于是,唐绍仪走到何长缨的身前,很认真的抱拳说道:“兄弟,哥哥现在落难了,你可得拉我一把。”

    津门,大沽军港码头。

    “呜呜”

    在夜色之中,北洋水师舰队缓缓的靠近大沽码头。

    罗丰禄和几个水师衙门的官员站在码头,等待着舰艇靠岸,心里满嘴的苦涩。

    自从李鸿章倒台,这水师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一开始罗丰禄投靠刘坤一,想让他批条子给津门或者烟台海关道,给艰难的水师批一些银两,购买部件和维持威海大沽船坞的各种基本开支。

    结果刘坤一根本一毛不拔。

    前几天换了王文韶当北洋帮办大臣,罗丰禄又厚着脸皮去拜门。

    王文韶只给了几分钟的时间,还没听罗丰禄把苦水倒完,就直接了当的说道没银子,即使有银子,也要先给津京山海的陆军。

    以往有中堂在,大伙儿吃香的喝辣的,哪里愁过银子这事儿,现在才感觉到人走茶凉的凄凉。

    而且罗丰禄也没有一丝底气抱怨,谁让水师打得太烂,现在又当了缩头乌龟,躲在威海军港死活不出头露面。

    这次水师回津,罗丰禄多少精神一振,至少多少捡回来了一点底气,咱北洋水师也是敢出来的。

    “咦,这军舰不对呀,镇远呢?”

    突然,在罗丰禄的耳边,一个低级文官小声的嘀咕,却在这静静的夜晚十分的刺耳。

    罗丰禄悚然而望,只见在夜色里渐渐靠岸的舰群,不禁脸色大变。

    “怎么这么少的船只;不是说镇远,来远,靖远,还有这么多的炮艇,鱼雷艇呢?难道是遇到了倭夷的舰队!”

    在这一刻,罗丰禄满头冷汗,如雨点滚落。

    “呜”

    定远舰鸣着汽笛,放下船锚。

    “苦也,苦也!”

    罗丰禄连连跺脚,几欲晕倒。

第五百六十章 求订阅

    “哐当”

    一根长长的船桥板从定远舰上伸了出来,搭在大沽军港码头边沿的水泥台子上面,厚重的檀木板子砸的水泥地面都微微的颤抖。

    在幽暗的夜色里,罗丰禄看到站在船舷边,似乎是丁汝昌和刘步蟾两人,然而却不是按规矩先下船。

    而是先由一队士兵两人一组的抬着什么,在桥板上晃晃悠悠的往下走。

    “完了,完了!”

    站在罗丰禄身边的一个负责核查粮饷后勤的老书办,脸色死灰的说道:“抬得绝对都是尸体,又少了这么多的军舰,又是一场泼天大败;没见丁军门和刘军门都没脸下舰?咱家都断粮半年了,这回年底又是一锅清水!”

    “老周,你这是什么眼神,查账本都查成睁眼瞎了,没见他们抬得是白色的海军服尸体?”

    罗丰禄的心脏‘咚咚’猛跳,在这一刻,在他的心里产生无数的猜想,让他时而上云端,时而落深渊。

    “胜利,胜利!”

    不久,码头上面一片欢呼声。

    “轰”

    “轰”

    “轰”

    码头炮台开始鸣放礼炮。

    大沽口的百姓都还没歇息,听到炮声,均是一脸的惊惧。

    难道倭夷的大舰打过来了。

    这可怎么得了?

    “大捷,大捷!北洋水师击沉一艘倭夷大军舰!”

    一匹匹快马,一路高吼着奔街走巷,传递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天夜初,北洋水师在渤海口击沉一艘日军巡洋舰的消息,迅速扩散。

    所到之处,一片振奋哗然。

    那从大海里打捞上来的59具穿着日军海军服的尸体,就是最不可置辩的证据,为大清腊月二十三号的节庆,增添了神来一笔。

    “哈哈,好好,水师爷们真是涨咱大清脸面;把屋子里的炮仗都那到院子里,为咱大清贺!”

    随即,整个津门已经平歇了的鞭炮声再次响起,铺天盖地,而那些准备留着正月十五放的昂贵的烟花,也成百上千的一支支冲上漆黑的高天炸出美丽的花朵。

    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邱宝仁,叶祖

    所有北洋水师的将领水手,都仰望天空,满脸热泪。

    “麻痹,不过打沉一艘核桃船,老子看着都替他们脸红。”

    站在定远舰上,等待大沽兵站运输马车到来的柳刚志,一脸的鄙夷。

    “不管怎么说,水师要比大多数的陆军要强的多;在大东沟面对强敌,他们不是落荒而逃,而是勇猛应战。”

    王士珍的眼睛里也蕴含着水花子,不禁想起了他的恩公叶志超,假如当日死守平壤,就算是战死,也会流传千古,而不像今天这样注定将会遗臭万年吧。

    农历腊月二十四号,山县有朋的第一军主力离开葫芦岛,继续南下。

    当天中午,山县有朋在南进途中,接到山口素臣传令兵传达的广岛大本营的命令。

    山县有朋只是略微思考,就命令传令兵快马返回山海关发电,要求小松崎力雄确保奉天不失,堵死奉北清军的南下之路。

    历来喜欢豪赌的山县有朋,这次依然选择了孤注一掷。

    他甚至可以漠视这部突围出去的清军,重新攻占盖州,辽阳,营口,盘锦,锦州,也不愿意分出两三千的步兵去围追堵截他们。

    在他看来,集中所有军力一战下山海,再战陷津门,竟而挥师燕京,活捉大清的皇帝和太后慈禧,才是第一军正确的抉择。

    这样别说帝国只要朝鲜,台湾,辽东这些土地。

    就算是整个东北,蒙古,甚至以黄河为界,划河而治,也不是没有可能。

    同日,闻之大捷的光绪帝,下旨表彰北洋水师众将,同时要求北洋水师赴山海关协战。

    丁汝昌电奏,山海关不比津门大沽口只有薄冰,而是洋面冰层入海十余里宽阔。

    倭夷陆军攻击的关外三城,离海岸线又超过五里距离,两者相加超过十六里,已经处于二十公分以上主炮的射程极限,其余的副炮更是鞭长莫及。

    况且山海关海岸沿线山林起伏密布,重重阻隔视野,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精准轰射;即使以后冰融,除非定点轰击城池,不然完全等于盲射。

    恳请舰队游弋渤海湾各地,寻机跟日军舰队在海上鏖战。

    光绪皇帝这才知道,今年的渤海湾居然遇上了数年一遇的寒冬,无奈只得准奏。

    心急火燎的丁汝昌,在下午得到光绪的准奏之后,立即下令大沽船坞技工全部登舰,不从者永久罢职。

    引来北塘水营工匠们一片无可奈何的咒骂,都大过年了,还折腾个几把。

    然而为了一口饭碗,却只得老老实实的登舰上船。

    “呜呜”

    腊月二十五号清晨,北洋舰队津门分舰队全队启航,朝着渤海口争分夺秒的飞速驶去。

    而这个时候,由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司令鲛岛圆规率领的庞大分队舰群,已经得到了随后赶来的武藏号的消息,舰队随即全速起锚,扑向威海卫军港。

    在后悔得直想扇自己脸的鲛岛圆规看来,北洋水师这次全军而出,正是歼灭它的最佳时机。

    北洋舰队进入旅顺口,按着旅顺险恶的形势也不可能多加停留,分舰队必须在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卫之前,彻底的堵死它的入港之路。

    一旦联合舰队封锁死了威海卫,北洋水师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在海面寻求决战,要么就只有龟缩进旅顺港,等待着旅顺粮绝,海陆两军一举进攻歼灭。

    当天上午,八重山号巡洋舰没等到盘城号炮艇按例游弋回大钦岛海域,就启航去营城子海域寻找。

    只是营城子海域一片碧波茫茫,哪里又有盘城号的一丝踪迹。

    八重山号巡洋舰舰长平山藤次郎大佐,立即就变了脸色,随即返航大钦岛,命令天城,大和,高雄集结一起,共赴营城子海域搜寻。

    “大佐,发现一片漂浮着的桌木残骸,上面有烈火的痕迹;似乎是盘城号上面的餐桌。”

    在夕阳之中,从一艘放进大海的舢板船上,吊上来一大块半截的带着炭黑的木桌子,一眼就能看出是联合舰队特制的松木餐桌。

    “八嘎,清军舰队真的出来了!八嘎,就错开了几天时间!”

    平山藤次郎气得脸色铁青,他顾不得伤感盘城号120名帝国水兵的阵亡,就急忙大声的下令道:“命令所有舰队立即集合,加速启航渤海湾口,离开这片海域!”

    现在这剩下的四艘舰船,除了八重山,高雄号是钢骨铁皮双层钢底无护甲巡洋舰,而天城,大和号,更是帆船木头铁骨炮艇。

    无论是八重山,高雄号,还是天城,大和,只要挨上一枚北洋水师的巨炮,估计不死也变成了半残。

    至于和北洋水师对抗,平山藤次郎大佐简直是连想都不敢去想。

    在他看来,除非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那九艘战舰,能够对战北洋水师这些大舰,其余的舰艇过去,简直就是给饿狗送热肉包子没有任何的区别。

第五百六十一章 楚恩迟的声明

    腊月二十六号,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衲,津门总领事宝士德,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中将,邀请进京的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在东交民巷英国领事馆出席英使馆的迎新宴。

    其间双方进行了热情亲切的交谈,历数两国友好的过往,展望光明的未来。

    随后欧格衲诚恳的表示,英国对清日两国间的战事深感忧虑,本着为远东谋求和平的善意,愿意充当大清和东洋两国止息干戈的桥梁。

    李鸿章听了不禁大喜过望。

    在这之前,负责寻求和谈的恭亲王奕忻,一直都寄希望于美利坚出手干涉。

    不过田贝和李德,在与奕忻的数次交集谈话中,都一再暗示对大清皇帝***鸿章,表示‘很不理解’。

    这也是为何慈禧已经‘还政’光绪,却在这件事情上不顾光绪的心思,强启李鸿章。

    听了欧格衲的话,李鸿章连忙答应下来,并且对英帝国一心致力于维护东亚和平的‘善意’,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赞叹。

    当天夜晚,丁汝昌率领着北洋分舰队,从辽南的老铁山岬角海域,绕出渤海湾,驶进旅顺港。

    而这个时候,鲛岛圆规的分舰队也刚刚驶到鲁东半岛的成山头海域,朝着威海军港急行。

    近午夜时分,联合舰队仁川分舰队驶到威海卫军港外海。

    看到海面上的隐约灯光,威海卫军港炮台以为是水师舰队返航,然而外海的军舰却不再前行,而是静静的泊在外海,顿时引起了所有炮兵的警觉。

    当夜,日军舰队彻底封死威海卫军港。

    腊月二十七号,在英帝国外交大臣金伯利的示意下,英国驻日公使楚恩迟照会日方外务次官林董。

    楚恩迟严肃的声明,英国正在密切的关注清日战事,要求日军部队不得进入直隶,引起大清政府的动荡,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日方外务次官林董,当时就惊白了脸色。

    当日,消息传到广岛大本营,东洋君臣一片哗然失色。

    在明治,伊藤博文原先的预想里面,攻打直隶,进而兵破津门,燕京,最有可能跳出来阻止的就应该是沙俄。

    要不然就是谁也不得罪,然而和北洋系私交不错的‘墙头草’美利坚,或者卖给大清大量的军火军舰,现在有很多军官在大清当教官的德国。

    在广岛大本营的预测里,和大清有过越南旧仇的法兰西,跟在英帝国后面的小弟意大利,是应该不会插手这场清日战争的调停。

    至于在远东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荷兰,奥胸帝国,葡萄牙,这些国家,广岛大本营根本都不做考虑。

    然而,广大大本营怎么也不会想到,首先蹦出来要求停战调和的,居然是当今的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

    要知道当初怂恿打大清的,不就是你英帝国,这会儿怎么说变脸就变脸了?

    当然,也不是不能和谈,可总得等到帝**队拿下燕京城再和谈吧?要知道现在大清水师主力犹在,两座军港犹在,奉北,山海关,大连湾,清日军队还在凶狠的对持之中。

    选择在这个时候和谈,帝国除了能捞了个朝鲜半岛的主导国地位,再得一点战争赔款,别的是搞不到什么太大油水的!

    一时间,整个东洋政府又惊又怒又惧,集体失声。

    何长缨和援朝军的出现,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整个清日战争的局面。

    在原来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