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妾无良-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脸的疲累烦乱,无骨头似的靠在她肩上,好像他才是那个经过长途跋涉的人似的。

    武梁心说老娘管尼妈的变不变,谁怀了害人的心的,别让我逮着,别犯我手里就行了。

    ···

    武梁确定了程熙没事儿之后也就罢了,当了一回程向腾的垃圾桶,然后依然办她自己的事儿。

    她这里有两桩喜事儿呢。

    一个是姜十一,如今成为真正的秀才了。

    姜十一大名姜士宜,大名小名都是姜老秀才给取的。说叫十一呢,别人还以为你家里兄弟多,出去了没人敢欺负,叫士宜呢,当然就有些高深的讲究了。

    总之呢,都是好名,吉利。要不这才初次下场,就这么顺顺当当的过了?

    好。

    另外一桩喜事儿呢,却早得多。燕南越先生,人家早在去岁秋里,就高榜得中,如今是举人老爷了。

    举人老爷当初因为在蜀地收粮有功,得了大大的红包,如今在京城里已经买下一个小院儿,和母亲妹妹一家子住在那里。

    当然,他们一家三口都仍然给武梁打工。

    那时候燕南越喜报来时武梁已经走人了,也没有给他庆祝。如今回来了,就干脆成兮酒楼办一场,给他们两个人一起热闹热闹吧。

    武梁在席上说,燕家村是个好地方啊,那里的人收留了小十一,那里的山水养大了他。如今他是秀才了,要回报这个村子啊。

    她宣布,为了感谢燕家村的四方神灵八方乡邻,她要修整燕家村。给大伙儿修建挡寒的房屋,给村里修建水渠以引河水灌溉,给村里建一所小学堂。

    这事儿,交给燕家村的秀才和举人老爷去办。村民出力她出钱。

    ——有钱了,搏名声。燕家村离京城不远也不近,该低调时低调,需要高调时,想传来京城分分钟的事儿,正合适。

    某些人就激动了。

    然后那天,燕南越疑似喝多了,他当着他妈他妹以及全体成兮酒楼人的面儿,歪歪斜斜走到她面前,看着她这个那个的说了一堆不知所云的话,听得她云里雾里。

    然后,他完全脱离画风的来了一句,“那个……我想娶你……”

第173章 。小手段() 
程向腾说,这位裕亲王一向四处走动,对商人一向喜爱亲近。象武梁现在的情况,比较容易搭上话的,也就他这种人了。

    搭上话的好处自不必说,看看陶家就知道了。

    这个武梁很清楚,陶家也不过一介商贾,听说就是因为和这位亲王关系铁,牛气着呢。

    但武梁偏跟他打别,“是吗,那陶家还不是办不下来茶引,等着侯爷帮手呢。”

    话说,今春又过,今年陶家的茶引铁定又黄了。但是,这次他们应该也不急了。因为今年的明前春茶,已经打包给了老外了。

    武梁可是用了公道的市场零售价收购,连个批发价都没跟他们拿。并且在杰克逊那里也费了口舌,帮他们推销出去的货。

    他们赚去的,可是实实在在武梁的利润。

    当然有钱了,钱就是其次的东西了。陶远逸也不是就在意这么一笔生意的利润。但茶引又一年没拿下,茶叶却能同样卖了个好价钱,这是他作为当家人的政绩之一,这才是这笔生意的意义。

    武梁在价格上让他,等于是在撑他。朋友嘛。

    从前那番折腾,虽然后来开店该付的银子也还上了,但到底是亏欠了人情的。如今这不就补上了吗。

    现在反过来是陶家欠她人情了吧。

    当然她也不是白亏这一场。如今和陶远逸合作那十家成衣店,都是武梁拿着大头的股份做着甩手的掌柜。

    陶远逸如果识做,就会让她亏处儿有补的。

    人和人的相处就是这样,你有一来我有一往,帮着扶着往前走。朋友嘛。

    如果人家处处吃亏,人家又凭什么替你说好话。——没准裕亲王早早就一个不爽,在哪处给她穿了小鞋了。

    “茶引?你现在还替他们惦记着?”程向腾道,“如果你想,那明年给他们操操心。”跟陶家婚事黄了,欠上的人情好说啊。

    但裕亲王这个人选,却不是因为陶家,而是武梁现在出息了,他帮着认真挑选的。

    从前不是没想过,只是太有难度了。

    找个低门小户,她自己都办到了呀。并且还挺有眼光,找个祖上出过秀才的,所以是读书人家,清高着呢。

    但如果找个高门大户,毕竟武梁的出身在那儿摆着,还是为许多人所忌讳的。

    并且你会唱曲儿算什么?人家教坊司多的是专业的呢,那不是能耐是玩艺儿。

    他以前也问过她,可她一副不想唱的样子,说自己不记得曲调了。从此后他就再没有让她唱过。——他自己还不舍得拿她玩乐呢,别人想听她唱曲儿,那更不行。

    但如今她有生意才能啊,这经商的手段让人惊艳,斩获丰满,整个表现都很不同凡响。

    自已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想找人挂靠才有说服力嘛。

    程向腾细细给武梁讲这位裕亲王相关。

    这位裕亲王呢,想想看,和如今的圣上越隔越远了吧,称号呢,虽然还是在位尊那一行列的,但指望俸录过日子呢,必然是不能让一家子都挥霍惯了的人继续敞开了挥霍的。

    圣上的赏赐已经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表面功夫了。并且赏赐那回事儿,全仗人家的一时高兴,这个真的能靠得住吗?

    并且上面就算高兴了,就能想得起他是谁吗?且远着呢,以后更远着呢。

    身为皇戚,该有的铺张还得铺张,又不能跌了皇家的份儿啊。

    经济上的局促可想而知。

    在朝中又无实权,官员们最来钱的隐性收入他没有,便只好仙云野鹤去了。

    所以说,往好了说,这位是为人宽厚乐善,喜在民间走动,与江湖人士也好,商人也好,品性相合,都能率性论交。

    说不好听呢,就是在京城混不出个头脸,于是转战江湖,在那里找存在感,顺便给自家儿孙寻摸点儿继续做富二代的资本罢了。

    反正这位王爷要身份有身份,要辈份有辈份,出了皇城那高墙,这两样加起来,这天下间再没有高过他去的了。

    并且难得的是自己手头不阔又无关政事,武梁那种见杆就能高爬的个性,很适合与这位搭上伙。

    她越混越出息,他看着也高兴。

    从前她说,她做生意想做到陶家那样的境界,在商人界能横着走,见了贵人也不怯。

    那他就递杆儿给她,让她越走越稳当吧。

    并且只要关系越铺越多,别人就得忌讳着。

    看以前,那邓夫人领着一帮女眷来酒楼里摆谱,还不是仗着身份在那儿呢。那时候武梁什么状况,能明着替她撑腰的,只是他程侯爷和邓统领了。

    以后各种关系层层多起来,那什么邓夫人了,唐夫人了,甚或他程府里的前侯夫人了那些个,不管来酒楼正常消费还是找事发飙,都要多想一想吧。

    ——后来没多久,程向腾捎信儿说这位裕亲王爷风雅,自家王府后花园要改建成苏式园林风格了呢。

    问武梁做为对江南熟悉的人物之一(她才去过两趟好不好),有没有熟悉苏式园林风格的人才呢。

    而程向腾问武梁很直接:你的银子舍不舍得花?

    赚来就是花的嘛,不舍得留着干嘛呢。

    于是武梁很海气的掏腰包。

    当然,大头是陶家。

    武梁只说自己认识卖石料的商家,有假山石和太湖石可选,然后用了个白送的价格供货。就那么的,也白花了小十万两银子。这是正宗的投石问路。

    她心里当然明白,这腰包吧,还不是想掏就能掏的。好在银子扔出去,然后人家接收了。

    所以她这算是成功了吧,算是搭得上话了吧?

    而陶家,听说也供石材。从铺路面到修湖的湖底和湖岸,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去。

    当然陶家肯定也能想法找补,得些好处吧。反正武梁这边,裕亲王是给了回报的。

    某天裕亲王带人来成兮吃饭,和一帮人喝得很嗨。席间叫了武梁过去说话,借着个话头便说:“听说你们成兮酒楼还出过画册书册?想必姜掌柜有些文采。”

    让她给他新修园林里的一个池边小亭子取名。

    嘿,十万两银子得了个冠名权哪。

    好想就取名妩娘亭,姜姑娘亭之类的呀,让这些人花人银子就手软嘴短感恩戴德什么的念着她去啊。

    当然那只是想想,她得认真想名,亲王交待的第一单指令,敷衍不得。

    可形状亭貌外围环境什么的,她一无所知,就能起出什么文雅的名字来?

    但是当着满席的人呢,这话她是不能说的。她得说得她去过至少听说过那亭子,对王府庭院很熟悉的样子才行,唬弄人嘛,就得虚虚实实。

    好在裕亲王席间提过,说他喜欢傍晚去那湖边小亭里小坐什么的,大约夕阳是好的?所以“晚望亭”如何?“了然亭”、“陶然居”之类的,怎么样呢?

    具体各个名字啥意思她也说不清,反正一些诗文里爱这么用嘛。各位自己揣测附会一番,总能不同角度出些意境。

    裕亲王听了竟然说都好,他那苑子里好几个亭子呢,就都可以用呢。

    一帮的马屁精跟着说“都好都好”,有的还要分析出好的原由一二三来。

    ——总之有这么一小出儿,就方便拿来做文章。要不然那钱岂不是白扔的。

    后来外面便有些传言,说成兮的老板交游广啊,连某亲王府的匾额都让她提名呢。唉哟喂牛掰啊,看看人家这人脉。

    至于是哪位亲王,怎么提的名,就语焉不详了。想知道?大家各凭本事去猜去查了。

    没本事搞清真相的,也就传传闲话,以及羡慕敬佩着,别来招惹人家了。

    当然这事儿哪算完啊,花了那么多银子,就起个亭名就结了?武梁也不答应啊。

    很快她就给裕亲王进言,说城外西郊河上,因为少一座桥,附近的村人们想进个城,枉走了许多的路。她长于乡间,如今手里有些银子,便想修一座桥以惠乡邻。

    只不过她女人家,不想那么招摇扬名,想借借裕亲王的威名,以及他修园子的人工。

    这个裕亲王当然愿意,这种好事儿嘛,只有表扬的份,也肯定不嫌多。

    并且也正好让人知道知道,他结交商贾,不仅仅只顾着给自已个儿添砖加瓦,还与民谋利了呢。

    于是很积极地号令下去,组织人马铺路修桥干起来。

    当然有裕亲王的加入,从材料到人力,武梁的费用也省下不少。当然,还是要给工部打招呼的,那更不用她费事了。

    当然裕亲王呢,只要是他自己一力促成此事,就功德圆满了。真要说成是他掏的银子,也不怎么有可信度。

    并且他也不想那样。要知道朝廷的赏赐,可是他最大的明面上的收入。如果他那么有钱,还用朝廷替他操心吗。

    所以对于武梁来说,名声那些个,那是不怕的。

    她全资搞出来的东西,就算暂时挂挂裕亲王的羊头,回头有需要时,想正名成她自己,也是极方便迅速的事儿。

    ···

    而关于燕南越,程向腾仍然是连提都没提。

    话说他们都相处多久了?如果武梁对他动心,如果他们能成事儿,那早就成了,还端等到现在才开始才子佳人?

    程向腾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儿。

    两人来往多了,自然程向腾少不得是要起腻的。

    这天就又说起两人间的事儿来。

    表深情,很想你,是必说话题,然后对往事还做了一番回顾与反思。

    “我最后悔的事儿,是从前没听你的话。你说希望我不娶妻,但是我娶了,结果你跑了。

    这些年我心里烦乱,也没有好好待小唐氏。还有燕姨娘,从前在府里很乖顺安静,也从没闹出个什么出格的事儿来。

    但自从你走后,我对小唐氏的诸多不耐烦,成为了燕姨娘不安份的动力,这些年她和小唐氏针锋相对的,没把小唐氏当个主母敬重,乱了规矩。两人的积怨越来深,最终才酿成大祸。”

    所以他说是他错了,他从前不是没有发觉不妥,但小唐氏本身立身不正也让人厌烦,他便懒得顾及她那么多。

    如果他端正态度,对她们严厉些,谁的错谁领走。那么姨娘是姨娘的本份,主母是主母的规矩,她们也不致于最后是那样的结果。

    所以他说,他就不该娶小唐氏进门。

    那样的话,这些事儿都不会发生。小唐氏便不会横死,燕姨娘也不敢做恶。

    他说现在也一样,他再不敢娶别人进门的,因为他的心里装不下别人,娶别人进门就是害人害已,那是眼见的不会有好日子,不会有好结果。

    从前他还盼着嫡子,现在他早就放下了。

    他说,妩儿,我不该放你走,我早就后悔了。后来你不愿回府,我也一直没勉强过你。

    可是现在不同了,小唐氏没了,府里空空的,你不能老在外漂着,你没着落,让我和熙哥儿心里也没着没落的。

    所以你快回来,咱们就象从前说的那样,我再不娶妻,守着你一个人,咱们一家子,和和乐乐的过。

    他还说了很多。

    说大房那边,既然想捏着程家军不放,必然还是要回充州去的,家里还得武梁帮着掌家。

    就算他们不回去,大嫂是寡妇,一些事儿上也该回避着。并且,老大程烈还没订亲,以前他们不急,现在就等着立下世子就谋一位高门呢。老二也不小了,后面一个个的都跟着了。

    大房也不敢这时候得罪他。毕竟他才是侯爷,才是程府当家人,京城里的关系人脉,都在他这儿呢。这些事儿,也都指着他呢。

    如果他也盯着呢,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对头,他就严厉些,绝不故息。不让那些暗晦的事儿再发生了。

    说他自己能力有限,内宅外院,朝堂政事,他总有顾不到的地方。

    他说妩儿,你早些回来帮我。

    然后顺便问:你说你是现在回府好呢,还是等我过了孝期再回来好呢?

    我觉得你又不是旁的新立的姨娘啥的,还要顾忌着日子。你就直接回来,没关系的。我早跟熙哥儿说了,等你回京就接你回府,他早就等急了。

    ……

    总之程向腾话还是说得很有真挚的,但武梁就一句话:宁嫁贩夫走卒,绝不与人为妾。

    从前她是求过他,想让他不要娶妻,府里就那么过着算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不答应,到了今时今日,她早不是当初后宅里一无所有的她,她的局面已豁然开朗。

    虽然闯开这个局面没少仗着他的势,但从今往后她也可以不仰仗他,她甚至可以依仗傍附他人,或者走不通的路直接拿银子砸开即可。

    裕亲王这样的人还是存在的,应该也还不少呢。

    她宁愿嫁与小民,她吃得住对方的那种,随便他平庸浑噩,花用些银子,都没关系,她自己闯荡即可。

    虽然没了程向腾这棵大树必须会艰难许多,但那又怎么样,无依无傍的平民百姓多了,大家都好生活着,都想法过着。

    再说程向腾说不娶妻就能不娶吗?如今老婆才去世多久,宫中的贵人家里的老娘,还有亲邻友长七姑八婆,都已经蠢蠢欲动给他操心找人了,还此生不娶?谁信他。

    程向腾长篇大论出口,被人一句话秒杀,失望是肯定的。

    但他还不至于太难过太不能接受,这个女子,哪是她哄劝几句就可以的?他早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

    程向腾不气馁,继续拿程熙说事儿。

    你看现在二房无人,家里乱着,你不担心我,那孩子怎么办?我是个管顾不周的老爹,你这当娘的呢,孩子出事儿时你在哪里?

    如果你在身边看顾提点着,纵使旁人有心,也不容易得手吧?并且日后,府里也不知道太不太平,还会不会有人继续针对他,你不想在他身边看着?你真不管他吗?

    万一我一个疏忽不防,叫熙哥儿真出了什么大事儿,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啊……

    ——这话,逻辑哪里不太对吧?

    武梁鄙视他,“后悔你妹!程向腾,你若连你儿子都护不住,你就自挂东南枝去。”

    程向腾点头认同,“嗯,我自挂东南枝。我和熙哥儿一起没了,就剩你一个人在,你只说,你到时怎么办吧,你后不后悔吧……”

    尼妹,这又是什么鬼话。有这么说话的吗?还扯上自个儿子?

    武梁忽然明白过来,跟着他的话头扯什么扯,干脆撇清道:“熙哥儿多少年离了我,一样该怎么过怎么过,我可不觉得我有那么重要能影响到他,影响到你。

    同样的,我也从来不敢说熙哥儿是自己的儿子,你们与我无关。这么多年了,我也该为自己打算,我是真的要嫁人的,人选已经有了。”

    她提起裕亲王大人的那句话:只要她心甘情愿嫁,你就绝无二话……

    她说程向腾,你说过的话,你可不许反悔。我如今,可是有裕亲王做证呢。

    倒知道拿他的话噎她,对她的好就不知道感念。程向腾收起满脸那种温温绵绵的表情,开始瞪她,“那黑小子有什么好?你不一口回绝了去,还考虑什么考虑?”

    武梁也瞪回去,“他二十多岁了,虽然在农村,二十岁才娶上老婆的也不稀罕,但他不是娶不上,他是不肯娶。他是独子呢,顶着让他家祖坟断烟的危险就这么挺着,硬是挺到了如今中了举,才向我提起。就这份用心,就值得我认真考虑。”

    程向腾冷哼,拒绝发表意见。

    这话题也就不了了之。

    ···

    燕南越如今有自已的宅子,便不住在成兮这边。并且他在笔墨店照看,他娘和妹妹在成衣店帮忙,都不在成兮这边点卯,所以其实武梁很少见到他们。

    几天后,这天一大早,燕三娘和燕家妹妹便一起来成兮左院找武梁。那时武梁还睡着,她们便先在前面酒楼里等着,等她起了床,两人便一齐过来见她。

    按说这么早来,一定是有什么事儿才对的,但两人互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