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妾无良-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十一已大,供养他是没问题,但他已然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行事的习惯套路等,隐隐有种养不养得家的担忧。

    她就想自己养成,从小跟着她,思想受她影响,行事跟她接轨,富贵贫穷生老病死都脱不开关系,真正的相依相伴。

    问题不过只在于,她是外面捡一个,还是自己生一个的问题。

    ——如今有个正正经经的男人送上门来,武梁会认真地多想一想,实在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程向腾,想必他很快得了消息吧,竟然完全按兵不动,没有嘲讽阻拦,搞个破坏什么的。

    既然这样,那就真的认真考虑考虑。

    然后没过几天,程向腾和一位中等身材,相貌富贵,气质堂皇的人一起来了店里。

    正是那位从前耳闻过的裕亲王大人。要去江南给陶家证婚嘛,吓得她在心里很骂了几句。

    是个有闲的。

    程向腾让人去叫武梁过来叙话。这一次,武梁半分没敢别扭,乖乖的来了。

    亲王啊,乖乖呀,皇家的活人她见过的不多,哪个是好惹的吗,动不动就要小民的命啊。

    老老实实伺侯去。

    结果有惊无险,那位亲王大人根本没有为难她的意思,甚至也不会让她伺侯,人家带着小太监呢。

    武梁见了,立马想起来人家吃个食是要先用银针试毒啥的,才用不上她呢。她也不敢靠近,远远施了礼就垂头站着了。

    心里默默的想,管他什么亲王,这是老娘的店,老娘不爽了,仍然可是往盘里吐口口水再送上来,不信你的银针能试出来。

    那裕亲王见武梁勾着头,还叫她“抬起头来”,然后仔细端详了一遍,象打量个什么物件似的。

    这位裕亲王看起来四五十岁了吧,虽然眼光那么高高在在,但打量人是那种肆无忌讳,“我可以看你你不能看我”之类的天然傲什么的,真是让人十分的不自在。

    武梁抬着个脸任人打量,眼光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会不会看的地方不对了会被抠眼珠啊。反正上次和陶家的事儿没成,这位裕亲王对她大概没什么好印象,她可不敢指望人家对她很亲善。

    最后只好颤着胆盯向那个小太监,想探密站在亲王侧后位的这位,是通过哪里能知道人家要吃了还是要喝了或者盯上哪个菜了?

    这位裕亲王,算起来是今上的堂爷爷。

    是今上祖爷爷的老来子,和今上的爷爷虽然是哥儿俩,但岁数差着几十岁呢,所以今上他祖爷爷没了后,他爷爷十分关照这个小兄弟。不但不用他干活,还又是立亲王又是大肆厚赏什么的,闲闲散散爽得很。

    然后今上他爷爷没了,他爹接班,对这位叔叔也挺关照的。虽然说关系是远了那么一层了,但人家是长辈嘛,他爹定下的调子,他改什么改。依然的不用干活,白吃等死的吧。

    再到今上,关系更加远了,但关照政策,重复以上步骤。

    换言之,也就一个皇家的破老头。妈蛋,沾上皇家都拽得二五八万的。

    裕亲王打量完了,没再理会武梁,笑着对程向腾道:“这就是你上回说的,只要她心甘情愿嫁人,你就绝无二话替她置办嫁妆送嫁的那位吗?”

    程向腾点头答是。

    他们讨论过她嫁不嫁人?

    这什么意思啊,怎么她没懂?

    那啥,总不会是亲王眼瞎看上她了,程向腾拉皮条来了吧?

    啊,恶寒一下。

    那边裕亲王却是又那么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点头笑道:“嗯,不错,那谁也是,事儿没成吧,不但没怪罪还直替她说好话,想来真是个有本事的。”

    然后也就完了,品评过一句算是给足了面子了,亲王便彻底不看她了。

    倒是程向腾,招手让她走近,又是让她倒茶又是端酒的,说话间还总是要捎带上她。

    武梁给程向腾执壶是没问题,但心里有些拿不准该不该先给那裕亲王也满上之类的。

    不满上?失礼失敬,捏死。

    满上?那老娘这东西可没用银针试过啊,毒死了能不能不负责啊。

    裕亲王显然也不愿假她之手,看她举着酒壶靠近,眼皮轻轻那么一抬,小太监就将她赶开了。

    武梁又有些被嫌弃了的不爽。

    你说,和皇家的人走这么近干什么,让人提着心吊着胆儿的这个别扭。

    那边程向腾没看见似的,只管在那儿介绍着她,“跑一趟江南,店子开了几十家……”

    不过这是说她吗?哪有几十家?成衣店十家,车马行……稍多。好吧,勉强算几十家。不过给个亲王说这些干嘛?

    裕亲王无反应,连个鼻音也没应他,更没看武梁一眼。

    “不久前在胶东接了一船货。”程向腾又道,“没出胶东湾,货就全卖了。”

    说这个又是干嘛?低调不行吗?

    这下裕亲王却有反应了,“是她?!”又看了武梁一眼。

    程向腾笑着点头。

    裕亲王也笑着点头。

    后来没多久,武梁就抽个空子退了,她守在外面并不敢走远,只怕人家随便会召唤。

    没一会儿程向腾就跟了出来,点着她脑袋直叫丢人,“平时我面前霸王似的人儿,这会儿见着真主儿了,就怂成这样了?”

    武梁:……

    干嘛让人家来露这一脸?

    “你不是想结交权贵嘛,连唐家都上赶着去凑,有意思?这不,给你找个靠山。平时的伶俐劲儿都哪儿去了?不趁机好好表现表现,倒知道躲出来了。”

    武梁:……

第176章 。惠太妃() 
武梁这段时间一直在京城里和近郊做善事,或者说是裕亲王一直在做善事。

    修了几座桥铺了几段路,还修了河堤防洪,建了道观求雨……裕亲王做善事儿也上瘾啊,干得风生水起的。

    而燕家村这边,村民们的积极性也无比的高啊,得了信儿之后当下撂了饭碗就可以马上上工干活了,并且纷纷表示,咱自带干粮啊,各种不给组织找麻烦啊。

    那边由里正统计规划了一下,按户为单位,每户三间青砖瓦房一个小院。人多不够住?自己在院里再搭茅草屋吧,不计划生育咱不管啊。

    ——听说有三十多户找里正表示已经分家单过了,想多要个单门独户的院子的。

    里正说快别唧歪了,免费的东西谁不想多要,可你不怕贪多的结果是鸡飞蛋打一个院儿也落不着吗?

    得罪了善人很可能不只你家,全村儿都要不着了,你想被村里人打死吗?

    反正全村总动员建房子,大家无比的团结。银子到位后,速度那个快啊,大家干劲儿十足,加班加点,只怕盖慢了,后面就不让盖了似的。

    全村一百七十二户人家,包括有钱的村长家等,户户不落空,人人有瓦房。

    一时间燕家村走俏相亲市场,多家村的闺女都上赶着想嫁进来住住新瓦房啊。

    当然旁的村儿暂时就没有这福利了,完全无差别待遇怎么能显得燕家村于姜十一的特殊之处呢?不过以后还是有机会的嘛。

    但是,修水渠这事儿,却尽量的村村有份,按着地势一路地修下去。按着十里八乡的规模开展起来的,还有建学堂这事儿,大村儿一村儿一个,小的村按着距离远近三五个村凑一个。

    至于老师嘛,燕南越和姜十一,都是刚下过场的新科,下一轮再下场时间还早。正好也别急着死读书了,都去学堂里教小娃娃去吧。

    还有你们有没有需要贴补家用的同年,一起去做小老师吧。

    ——这边厢,昭阳寺也开动起来。

    寺院里竟然有歹人趁夜出没?这不安全啊,得修缮啊。把该加固的围墙加固,该更换的门窗更换。还有,诸位姑子姐姐们,你们的床铺也实在简朴呀,给你们换新的好吧?床也换,被也换……反正姐有钱,姐负担。

    ——银子的事儿,武梁还真不担心。反正她现在手头三百万,可劲儿的造吧,能花费多少呀。象燕家村建房,只提供点儿青砖瓦片啥的,真正不费啥钱。

    并且,她跟杰克逊约好了,明年他还来,还与她交接货物,连货单都列好了。只要他来,只要把货交给她,她不信不能又赚些银子来。

    并且她也不是就单指望着杰克逊来,她自己的各处店铺也都有生意好吧,还有江南买下的做保底退路的良田。

    花吧,手上银子花光且不容易着呢。并且千金散去还复来,再赚就是了。

    武梁在昭阳寺众人的一片欢迎中,又住进了昭阳寺,和惠太妃比邻而居。

    她可不是来监工的,关于修缮,她只负责出银子。她是来还愿的。上回有人夜闯后,她在佛前发了愿,拿住歹徒,她就吃斋茹素一个月,捐香油纸钱三千。

    结果那歹徒不是已经被捉到正法了吗?可见佛祖显灵啊,这愿必须还。

    武梁在寺里住闲,依然发扬大手大脚作风,比如来送个信儿或者说句话儿了,见面给个笑或帮着念句经了,但凡沾上点儿边儿的,都有打赏啊。

    并且吃的吧,虽然每日里也是素菜点心的伙食,但她们是每天都有人专门的往山上送啊,大包大包的,大盒大盒的,这楼那斋的,常常摆出来一大摊子,专业眼气人啊。

    而惠太妃那里,张展仪那条线没了,她的月供,又成了问题了。那事儿能没牵连到她们主仆身上,也已经阿弥托佛了,哪里还好再多说什么。

    所以她们的日常,那真的只有一个字,素。就象惠太妃身边那个嘴巴厉害的大丫头的名字,素儿。

    惠太妃就眼瞅着武梁那银子流水似的打赏出去,阔绰啊,眼馋啊,但是,没有她们什么事儿。

    太妃啊,高贵啊,当然不用咱下等人打赏啊是吧,咱还等赏呢。

    一两碎银子的打赏都没有,但近水楼台的住着,吃的倒也时常肯分她们一口。

    吃了人家的嘴软,也不能再跟人家耍硬气摆冷脸。两边也算有效改善了关系,慢慢能凑在一处说话聊天了。

    寺里面修缮起来,人多嘴就杂。

    这天晚饭时候,素儿在武梁她们院里哈拉了一阵儿有的没的,吃了人家一肚子的点心,回去的时候还手里掂溜那么一包给主子带回去,对武梁她们略奉承的态度很满意,满载而归脚步都轻快很多,结果快走到自家围墙下,正听到有人提到她们主子。

    武梁之前住的那个偏院,当然是因为院子矮,所以歹徒才那么容易进入的嘛,所以现在要修,当然这样的小偏院都要修一下。

    而惠太妃,位尊嘛,当然先修她住的那院儿。

    那两个说闲话的人,就是修院子的帮工,刚卸完从山下拉上来的一板车砖,靠在那儿稍息一会儿也就收工了,没事儿就顺口扯那么几句。

    一个问另一个,“这院住着谁呀,怎么那么大脸面,人家出钱的金主那处都还没修呢,先修她这处?”武梁尼姑也打赏,帮工也打赏,当然大家都知道她。

    另一个就说:“你不知道啊,惠太妃啊,从前四妃之一,前太后的亲侄女儿,可是曾经宠冠后宫的呢。”

    那一个一听,寻思了一下,就语带不屑道:“惠太妃?不就那被弄得得了风寒死掉了的四皇子那娘嘛?哎哟,这位啊,儿子被那么整死了,还能静下心来清修呢,了不起啊。哼,还宠冠后宫呢,当时争男人的手段到女人哪儿不好使了吧,男人一死,连自己也被仇人赶出来了吧,呵,心宽,心真宽。”

    “别瞎说,从前四皇子得风寒死的,哪是被人整死的,你小心人听见。”

    “你还别不信啊,我可没瞎说。这事儿啊,可不只一个两个人知道。我一远亲,从前在三皇子府干活的。后来三皇子没了,不说是四皇子干的嘛,三皇子的人都恨疯了,整天寻思着怎么弄死他才好呢。

    结果很快四皇子就被圈禁起来了,然后很快就死了。

    三皇子的人个个眼睛盯着四皇子是不错,也不愿意他再被活着放出来,但还没想出什么招出手呢,四皇子那里就不行了。

    三皇子的人又怕自己被冤上,便悄悄查了查。结果还真发现了蹊跷。你猜怎么着,原来别人想出了高招。

    那一年你记不记得,时疾蔓延,京里很多人得了风寒。

    于是宫里那位就着人收集那些病人用的帕子了,穿的衣裳了,专门让太监丫环们穿上往宗人府给四皇子送饭菜去。

    后来听说还有那些病人的鼻涕了,甚至咳的痰了,都弄来掺和在饭菜里送给四皇子吃去——我告诉你,那玩艺儿,银针什么的,可试不出毒来,还咸咸的添滋味儿呢……”

    另一位听得咋舌,“乖乖,可够恶心的啊,想吐了。”

    “那是,为得大位,还怕恶心?再恶毒的招只怕都有。不过无毒不丈夫,反正现在人家儿子爬上高位,人家在宫里养尊处优,倒是这位,在这里吃斋念佛来了。”

    “啧啧,听说那四皇子本就是个病弱的,可不正好这招管用。不过你说这事儿靠不靠谱,听谁说的啊?”

    “你还不信啊?这事儿可不只一个两个人知道,你想想,要收集那些病人的鼻涕,痰液,这么恶心的事儿别说见过,听过一耳道的人都会记得。那时候说要那些东西是为了给太医查验,好配出药方来应对时疾。

    要不然我那亲戚,又不是三皇子什么亲信,只是府里个帮杂的,咋能知道?只不过三皇子府的人怕自己被怀疑上,也不愿意为四皇子出头,府里严令禁了口。后来三皇子府更是放了一大批的奴才出去,我那亲戚那时就走了。

    后来听说,当时常给四皇子送饭的太监和宫女,都先后风寒死了。人们都说是四皇子传染了他们,恰恰不知道是他们传染的四皇子……”

    ……素儿猫腰在灌木丛里,早就吓得腿脚无力了。她一手使劲儿捂着自己的嘴鼻,身体软倒在那里,过了好久,四处虫鸣响起,才回过神来,爬起来回去了。

第177章 。订亲() 
神奇的是这么奇怪这么迅速的订亲,几天功夫内完成的事儿,竟然还是认真的,很认真的那种认真。

    官媒,礼,聘,需要的手续做了个全套,只不过她不知道。

    当然沾了官家女儿的名声,她不知道也正常。惠太妃被送进宫里,就是她自己做的主吗?她做不了主,任何正常的有门第人家的女儿,婚事都自己做不了主。

    所以,她这样被订出去,反而是最正常的?

    武梁:……

    事情发生得太快,让她缓缓神儿清醒一下。

    武梁这边纵使她自己知道后目瞪口呆,其实道理上,也还好说。姜家,没有长辈做主,而陆家,既然定了义女名份,代行家长职替她操心婚姻大事,十分合理且有爱。

    其实难的是程向腾这边。

    首先程向腾还在孝期,于礼法就不合。但把武梁娶回来这个事儿,武梁从前就亲自开口求过他,他这些年也没少在心里反复掂量寻思,他也很想,只是他也做不得主。

    一磨二磨的这么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机会来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反正程向腾得了武梁有可能被陆家认做义女的信儿后,直接失眠了。

    就算武梁被陆家认下,他想娶她,这中间也有许多的不容乐观。

    比如他娘。跟武梁那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熟人,会不会同意呢?比如宫里,太后会怎么想,甚至圣上会怎么想?毕竟他做为皇亲国戚,家事也事关皇家的面子。把武梁这样出身的人娶进家门,会招来众怒吧?

    可是人生能有多少年,错过这次机会,程向腾不觉得还会有下次机会了。

    所谓好事多磨,能磨到现在成事儿,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上次太后说过,如果不能把武梁弄进门,就要清理了她什么的,程向腾是不信的。

    太后不会那么做,也没必要那么做。

    那是他心头的人,太后知道,当年关乎大事儿的时候,因着他求,太后都没有动她了。何况现在,她根本就没碍着个什么。就因为她不肯老老实实跟他就去动她?那不可能,他也不允许。

    再说那是熙哥儿的娘,如今熙哥儿那么大了,啥都懂啥都知道,就冲他,太后也不会不顾武梁面子,去让她难堪,更别说什么清理她了。

    太后只是跟他表明态度,不能因着武梁就说出什么不娶妻之类的话罢了。

    程向腾不怕太后真的对武梁动手,但他担心太后对他动手。——别相中了什么姑娘,忽然给他降道旨指个婚什么的,那就糟了。

    既然现在有机会成亲,那就得速战速决。

    程向腾先是又找了道士上门,象模象样的占星卜卦,寻求破解他命硬克妻之道。最后得出结论:他身上的凶气,还得旧识可解……

    程向腾就按着道士指点,一副认真忆旧识的样子。然后对程老夫人说,既然是旧识,以前娘没相中的,如今只怕也瞧不上,不然还是算了,最多他此生不再娶妻便是,免得惹娘不开心,或者再惹出人命来。

    程老夫人想起儿子前头两任,也是唏嘘。老大不小的人了,就没过过那琴瑟和鸣的如意日子啊。又是心疼,又是着急,紧着劝程向腾:娘老了,看人眼都花。你如今也历练出来了,有那相人的眼光,这次娘就不替你作主了,你自己选个称心合意的回来,到时告诉我一声就行了。

    只怕儿子真的立志要鳏夫一生,忙忙的表了态。

    于是隔天儿子就说找到道士说的那旧识是谁了。陆家的义女啊,惠太妃的义妹啊。从前认识她的种种,说来话长啊。如今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如果娘同意,他就直接安排人去提亲订亲了。

    程老夫人一看儿子那急切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满意的。再一想陆家啊,不错啊,前面出过太后如今还有个太妃呢,清贵人家啊。

    反正只要是正经人家,儿子又识得那人,肯定也不是什么无盐无良的,那就行了,若人家也同意,那就娶吧。

    那时候陆家义女是谁,还没传出来呢,程老夫人上哪儿知道是谁去。还以为陆家从前认下的义女,养在深闺罢了。

    并且孝期嘛,订亲这种事儿女方家上门来提的,那是对方的不计较。他们自己去忙张这事儿,就有些对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