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权将-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妇人这才觉得,然来自己的儿子还真是干了一件大事,竟然连官府的县令也来了,她突然慌张起来,她双脚发软,双手发抖,连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

还没有等老妇人做好准备,一个穿着官服的县官已经来到跟前,也如乡老一样拱手道:“罗胡氏为朝廷生了一个好儿子,请受我莫某人一拜。”

老妇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慌张得快晕倒下去,幸好虎子扶住她,莫清知道百姓不知礼仪,也不责怪,接过随从的盒子,尊重说道:“这是送给罗家的锦旗,还有官府奖奖励的五十两银子和朝廷奖励十两银子,一共是六十两银子。”

“这是官府的命书和朝廷的命书,可以保证没有任何人贪墨罗英雄的奖励,里面还有朝廷的文书,准你家三年不用交税,,还请大婶子仔细看一下。”

直到莫清离开,老妇人还没有回过神,只是怀里紧紧抱住那个装着锦旗、文书和六十两银子的盒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又或许是不到一刻钟,老妇人把盒子放在身边,然后躬下身,如平常一下把衣服洗好,晾好衣服,抱起盒子回到房间。

不一会儿,房间里传出一阵阵呜咽的哭声。

这一期的《大宋战地报》注定要名留青史,陈汝龙凭借《谁有罪》一遍文章,成为大宋炙手可热的大文豪,《谁有罪》看得人心沸腾,不仅仅触动了大宋百姓的心灵,也激起了民愤,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义勇、禁军。

报纸流出去之后,在大宋境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更多的勤王之兵从大宋各地涌过来京城,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带着干粮,怀着一颗炙热的心来到进城,他们发誓要保家卫国,他们发誓要名留青史。

幸好临安一直有所准备,王清惠亲自披甲,代表皇上太皇太后接待这些勤王之兵,然后安置妥当,他们之中很多都是新兵,这没问题,从均州军抽调出来的军事学院的学子,他们都是训练士兵一等一的好手,他们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把这些从来没有拿过武器的新兵蛋子变成看到热血就会沸腾的小兵。

更多的粮食从各地运送到京城,秋粮的丰收给大宋增添了几分生气,那些贪官污吏突然也有了几分良心,把收起来的粮食颗粒不少运到京城,但终究有些没有良心之人,他们每个人的枕头边上都有一封署名“正义”的信。

那些在前线的宋兵的家属,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照顾,不仅仅朝廷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很多乡里、商家都出钱出力照顾他们,而由《大宋战地报》带头组织的捐款,竟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百万之多,这笔钱在陈孚的提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所谓的“宋军义款”成为了大宋将士的保障。

临安官府下令调查罗布头从军的原因,果然发现临安富豪朱平阳贿赂官府,官府强行抓罗布头冒名顶替。

朝廷下令没收朱平阳的所有财产,竟得粮食数百石,金银财宝无数,陈宜中等人从中尝到了甜头,让临安官府展开调查,抓出了数百个冒名顶替的富豪。

这些有钱人,哪个身上没有不干净的地方,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朝廷不仅仅是针对他们,而是针对他们的财产,于是临安的富贵之家联合起来,向朝廷上书,愿意捐出家中七成财物充裕国库,奖励将士抵御外敌。

朝廷也没有赶尽杀绝,杀鸡取卵之事没有必要做得太多,于是同意了他们的做法,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还真是有人策划。

“君诚,这些人还真有钱啊?仅粮食就足够三十万勤王之兵一年之资,金银财宝无数,国库都快要堆不下了。”这些日子,陈宜中被压得几乎踹不过气,他屡次想离京城而逃亡,但老娘一直被太皇太后以种种借口留在宫中,更为心痛的是,两个儿子也黏在宫中不肯出来。

万幸的是,一直病怏怏的两个儿子终于有了起色,听说王清惠给他们开了药,两人一直在服用,陈宜中也只有硬着头皮留下来。

陆秀夫最终还是按照历史的轨道被李庭芝推荐进入朝廷,不过此时朝廷的情况要好很多,外有张世杰、张贵、李庭芝和夏贵等人抗击元军,内有陈宜中、陆秀夫等人已形成助力,又有太皇太后和王清惠坚持抗元,鞑子虽然势如破竹,但局势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独松关、常州等地,各有得力干将在防守,又有文天祥驻守平江,各地赶来京城的勤王之兵高达三十万人,朝廷任命王坚之女王清惠协助文天祥整顿,所有将士打乱重新成军,设禁军三十军,根据战斗力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军十万驻守在京城附近城池,挖沟壑修土墙,誓言要把京城外变成一片荆棘之地。

又有中军十等万防守京城内,由驸马李彦亲自带军,余下下等军十万人则分散防守八大门,不过无论是上中下那一路将士,都需要重新经过训练,跟从牛富从江陵过来的军事学院还没毕业的学子,他们没有给均州军丢脸,担任起这个重任,后来张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从均州军中派出上千久经战火的精英进入京城,对这些新兵蛋子进行严格的训练,三十万大军迅速成长,成为防守临安的主力。

这一期的《大宋战地报》注定要名留青史,张贵指挥均州军,杀一名鞑子万户,俘虏一名鞑子万户,还从鞑子手中救出了三万降军,不仅在临安引起轰动,独松关前线、常州前线、江陵前线甚至于山东等地很快就传开,从此以后宋军投降的少了很多,但是不放弃一个兄弟的格言在军中流传,很多投降了的宋军,也想方设法逃出来,或那些无奈受降的宋军,他们所属的将领也计划把他们救出来。

伯颜前期越打越强的打算破灭,越来越多的宋军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投降。

“钱多了吧,那就发钱吧。”陆秀夫笑了笑,看着目瞪口呆的陈宜中,笑道:“给前线的将士发钱,给勤王临安的将士发钱,甚至给京城的百姓发钱。”

“什么。”陈宜中差点跳了起来:“给将士们发钱老夫还明白,但是给百姓发钱这又是何故?”

“他们留守临安,没有逃亡,他们是大宋的忠士。”陆秀夫认真说道:“三十万勤王之兵涌进京城,又有各地进入临安躲避兵灾的百姓,临安城内的物价已经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这些收缴的一部分钱投入压低价格之外,我建议给临安每一个人发一两银子。”

“临安城内有多少人?总户不过四十万,人口亦不过是一百二十万,每个人发一两银子,只不过一百二十万多一点,这些钱还不到收缴朱平阳家中的一半,但这些小钱却能提高百姓的义气,他日鞑子真的兵临城下时,他们定然会想着这一两银子的好处。”

“再说朝廷又不是没有前例,凡孤寡、或许天寒地冷之时,朝廷都有发银子的习惯,只是这些年财政不好,所以才渐渐淡忘。”

“君诚,老夫说不过你,不过这事、这事前所未有,老夫、老夫不敢决定,还是等太皇太后和朝中相公们决定。”陈宜中艰难说道。

“这笔钱朝廷若是不肯出,老夫、老夫便离开京城,返回江陵。”陆秀夫赌气说道:“仅是彻查兵役事件,朝廷就发了横财,难道这笔钱现在不用,非要留给鞑子吗?”

“好、好、好,老夫支持你。”陈宜中苦笑,陆秀夫被李庭芝押送进京城,还是一脸的愤怒,不过一个小妙计却让朝廷初步解决了国库羞涩的问题,那些富贵之家虽有几分愤怒,但如今非正常时期,朝廷若真是压下来,谁知道城内那些虎视眈眈的勤王之兵会不会找他们麻烦?

这些外来的兵蛋子,他们可不好说话,不像以前城内的禁军,他们都是临安人士,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今这些人可是不认人。

“那些富贵之家,”陆秀夫沉吟片刻,道:“凡经商者,朝廷免他们三年税收,凡有田赋之人,朝廷也免他们三年税收。”

“这、这,恐怕朝廷不同意吧?”陆秀夫恐怕是早有准备,一环接一环,打得陈宜中一个措手不及。

“呵呵,朝廷能从他们身上收上来的赋税几何?恐怕十年也收不到这么多粮食和财物吧?还不如买一个好处给他们,让他们也好死心为朝廷效命。”

陈宜中沉吟片刻,竟然答应下来,这件事次日公告之后,那些被迫捐了银子的富翁,差点没哭了起来。

尚且不说陆秀夫的种种策略逼得陈宜中踹不过气,此时临安的民众的热情,在陈汝龙等人护送完者都进城时达到高峰,陈汝龙在笼子前写了八个大字:明日午时,南门处斩。

这八个字,彻底断绝了朝廷相公的仁义,也激起了临安民众的巨大思考,鞑子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看着这个口中塞满了烂布,双手双脚被牢牢绑住的完者都,他们才觉得鞑子原来并不害怕。

“完者都,元军万户,杀我大宋将士六十七人,杀我大宋百姓九十六人,这就是一个畜生。”陈汝龙站在车前,手拿铁皮喇叭,大声呐喊。

见百姓有点不相信,他突然拿出完者都嘴里的烂布,一阵愤怒的蒙古语叫嚣出来:“该死的汉奴,你们都会死。”

一些懂得蒙古语的走商,早已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他们也知道了鞑子的暴戾并不因为身处尴尬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大宋的仁义而改变。

他们就是一匹养不熟的狼。

“该死的汉奴,你们都会死的。”完者都愤怒的大笑,将士不能战死沙场,对他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可惜之事。

为了避免完者都会咬舌自杀,于成把烂布重新塞回到完者都的嘴中,马车渐渐走向南门,在完者都的笼子周围,于成等张贵八大亲卫一步也没有离开,对他们来说,完者都一天不死,这都是他们的责任。

一些热心的相公,迅速召开会议,斥责陈汝龙自作主张,由于陈汝龙及押送完者都过来临安的都是均州军将士,于是又有一些所谓的不拍死的相公,把矛头直接指向均州军:“我大宋向来以仁义之国,以孝感天,杀戮并不能解决问题,老夫请愿不要开杀戮,以感化这些蛮子。”

然而,朝堂上没有人符合他,鞑子都快要打到临安了,再没有脑子的人都知道鞑子不会放过大宋,文天祥从平江赶回来,指着这个相公的鼻子大骂:“鞑子的命就是命,我大宋将士的命就不是命吗?”

“丁家洲十数万大军被屠过半,两淮将士死伤无数,襄樊呢?鄂州呢?”

“我大宋的将士难道就不是命。”

“明天午时处斩,徐大人要想救他一命也行,明天拿你人头来换吧。”

众人不敢说话,陈宜中连忙出来打哈哈,太皇太后主持朝政,第一时间免去许棫的官职,然后调往常州前线戴罪立功。

第二卷 正阳 第八十九章 短兵相接(9)

第八十九章 短兵相接(9)

“小心。”老管家微颤的身体,突然爆发出令人吃惊的力量,瞬间向陆心源扑过去,一个大火球“嘭”的一声落在身边,老管家躲避不及,双脚被砸了一个正中,幸好火球马上滚开,老管家才避免被火神照顾。

“老徐,你怎样了。”陆心源昏头昏脑推了推身上的老管家,老管家“哼哼”了两声,却是怎么也站不起来。

陆心源吃力推开老管家爬了起来,然后看了一下老管家,发现他的双脚竟然没什么大碍,此时,老管家也醒过来,吃力的说道:“老爷,不用管我,不用管我,老爷快点躲起来。”

“鞑子、鞑子火球太密集了。”

“不碍事。”陆心源把老管家扶起来,道:“鞑子要取老夫的命可不容易。”

此时,城内已看不到一个人,所有的百姓都躲在房子里,祈祷火球不要落在自己头上,但事实往往和理想是有区别的,鞑子疯了一般,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越来越多的火球几乎把城门附近的房屋覆盖起来。

陆心源看了看老管家,他心里头虽然对坚守陆家镇抱有一定希望,但看到鞑子的进攻力度,他又有几分担忧,心里想着是否应该把百姓动员躲到山中。

陆心源毕竟没有经过战争,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很多时候战争并不是沿着一定轨道进行,反而是充满的偶然。无论是他还是黄旗,对鞑子的战斗力和决心都有一定低估,以为凭借坚城便可以坚守,所以才动员百姓躲到陆家镇。

若是陆家镇守不住了,那不是等于自己害了他们?陆心源懊悔的拍了拍头,只是现在也没有办法,只好等熬过今天再和黄旗等人商量了。

幸好陆家镇靠山,多数房屋都修建得比较结实,特别是城门附近的房屋,因为修建陆家镇时就是出于战争考虑,所以靠近城门的房屋修得特别坚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时属于驿站、客栈或酒馆等商铺,里面没有住多少人。

但毕竟还是有不少火球落在平民的家中,他们的慌张很快得到平稳,救火车冒着从天而降的火炮迅速赶到,这种由郭守敬设置,张贵改进的救火车,从城内已有的沟渠迅速抽水,很快火势便得到了控制。

城内的救火车毕竟有效,有一些百姓鼓起勇气自救,总算没有让大火燃烧起来。

然而鞑子像是铁了心要让陆家镇得到教训,火炮之后便是投石机,巨大的石头铺天盖地飞向陆家镇,也不知道鞑子在城外究竟布置了多少投石机。

在巨大的石头之下,再坚固的房子也受不了,于是伤亡开始出现,但即使是投石机再多的时候,城内依然有几支小队在巡查,他们把惊慌的百姓重新劝说回到房子里面,躲在牢固的八仙桌、床底之下。

百姓躲在家里,即使伤亡得再多,城内也不会乱,但是一旦百姓涌上街道,死得人将会更多,而且陆家镇一乱,黄旗和陆心源不得不抽调更多的士兵来维护城内的秩序。

城内为数不多的大夫,还有黄旗的部下一些懂得医术的军医都被抽调出来,他们看到哪户百姓的家被砸烂之后,冒着危险过去救护。

“哥哥,怎么办好呢?奴家刚才看到一个大石块飞向了对面,若是落在咱们家,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马氏以前嘴里说得不害怕,这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经历战火,但若真到了这个时候,马氏却慌张起来,家里有老有小的,这石头砸下来不知道要砸死多少人,无论是伤了谁,马氏都觉得自己接受不了。

马良铁连忙吩咐老岳父和娃娃躲在八仙桌底下,又把马氏拉过来,压低声音道:“影儿莫要担忧,鞑子很快就会停止的了。”

“再说,影儿可不知道,这房子可是哥哥带头修的,即使被鞑子的石头击中,也不会有事,你要相信哥哥的本领。”

事至如今,马氏也没有办法,只好抱住娃娃,马良铁又安排马氏的哥哥和嫂子躲好,又过了片刻,外面的声音总算是少了很多,马良铁慢慢走到门口,却听到邻居传来救命声。

马良铁迟疑了片刻,看再也没有石头落在地上的响声,于是壮起胆子走到门口,探头看出去,只见邻居被砸了一个稀巴烂,仔细看去,却是正堂的地方。

想必把他们砸了一个正着,马良铁看了看天空,又细心侧耳听了一会,回头低声道:“影儿、爹爹,我出去一下。”

马氏大吃一惊,连忙冲出去拉住马良铁:“他爹,你不能出去,你不能出去。”

“外面太危险了,你要是出去有什么……”

“意外”两个字,马氏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按照马氏的想法,这个小院子,这个八仙桌下就是他们的安全岛。

马良铁轻轻握了握马氏的手,道:“影儿,不用担心,你小马哥不会这么轻易就有事的,再说老艾一家对咱们的照顾也不少,如今老艾一家有难,哥哥怎么也应该去看一下。”

“就看一下,事若可为则为之,不可为就马上回来。”

马氏想起年初那个时候,马良铁也是这样义无反顾的拿着棍子出去,马氏鼻子一酸,道:“那好,哥哥一定要注意。”

马良铁点头,道:“你跟娃娃和爹爹躲在桌子下,千万不要出来,有事哥哥会回来。”

马良铁想了片刻,拿起了他老岳父带进来的锄头和一条长棍子,近看却发现邻居的房子有一边塌方,而另一边却随时有塌方的可能,他虽然担任工匠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房屋的结构却非常了解,顺着声音来到最边上,鼓起气大声喊道:“老艾,老艾,我是良铁,你们现在怎样了。”

老艾的祖上听说是外族人,但北乱时随同百姓一起逃亡到南方,过了这么多年,外族的肤色已经变得依稀,只有高大的骨架还是吓人,老艾在城内开了一个小店,平日马良铁不在陆家镇,老艾一家对马氏可没少帮忙。

马良铁叫了两声,里面传出一阵惊恐的声音:“救命啊,救命啊,孩子他爹被石头砸晕过去了,现在还在流血。”

“良铁兄弟,快救救我们啊。”

马良铁一愣,有些担忧,莫非是砸死了?连忙说道:“大嫂子莫急,你们在那个方向,我马上把救你们出来。”

老艾的婆娘是陆家镇人士,粗手大脚平日里无论说话还是干活都是风风火火,如今着急得很,恐怕老艾还真是受伤不轻。

老艾的婆娘估计是听到有人,也稳定了不少,怕马良铁没有听见,大声道:“我们就靠在后墙,墙壁垮下来把我们压住了。”

马良铁看了一下,估计是一块大石头刚好砸到了这一面墙上,然后把墙壁砸垮了,其他三面墙和屋顶受力不均,也有部分坍塌,特别是屋顶的坍塌,才是把他们压住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墙壁的受力不用动,只需要把坍塌下来的屋顶清出一个位置,应该就能够把他们救出来,于是安慰了一下他们老艾的婆娘,找准了位置,开始搬动乱石和瓦砾。

幸好,很快就有人过来帮忙,马良铁连忙吩咐帮忙的百姓去找大夫求助,人多力量大,等人救出来时,大夫也过来,老艾头砸破了,脚也砸断了,血流了不少,幸好抢救及时,终于把命抢了回来。

马良铁回到家,才发现双手有不少的破损,他平时干得都是粗活,手也经常破损是习惯之事,胡乱拿烂布包扎一下,马氏看到马良铁回来,呜咽说道:“他爹,奴家可担心死了。”

马良铁侧耳听了一下,城外已响起了杀戮声,于是也不让他们出来,笑道:“娘子放心,老艾被砸伤了,幸好救得及时。”

马良铁刚说完,一个小兵急冲冲走进来,看到马良铁,远远叫道:“马先生、马先生。”

马良铁不想马氏担心,连忙迎出去,道:“是不是陆大人和黄大人有事吩咐。”

“嗯,该死的鞑子砸完了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