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权将-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大都,老夫坚信皇上一定会打退宋军进攻,剿灭海都。”

然而,忽刺出却是一个不敢承担责任之人,好不容易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自然不愿意主动出兵,而石天麟吃了一次亏,也不愿意第二次吃亏,两人竟然就这样得过且过,城内数十万大军坐视城外宋军、海都两军盟军围困而无动于衷,也算是奇葩一件。

不过,事情很快就变得更为糟糕,忽刺出自从娶了忽必烈的女儿当老婆,在家时自然安分守己,如今独自留在哈拉和林,虽说不上夜夜笙歌,但他忽刺出不早朝却是事实。

这一天天气还不错,忽刺出推开身边的两个小妖精,不由自主的揉了揉老腰,心里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打两个小妖精,不过就算两个也只能一个打一个看,还没有等小妖精拉着他温存片刻,亲信在门外着急的叫了起来:“大帅,石将军有急事请见。”

忽刺出表面功夫做得向来不错,他虽留恋小妖精暖和的面团,但还是以极大的毅力披衣穿甲,见到石天麟时,石天麟的脸色苍白,双眼发黑,嘴唇发干,头发凌乱,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普一见面,石天麟赶紧挥手让身边的亲兵离开,同时示意忽刺出也让亲兵离开,忽刺出见石天麟脸色凝重,而且面容慌张,看来定然不是一件坏事,于是点头示意亲兵离开,等房间里只剩下石天麟和忽刺出两人,石天麟凄声道:“宋军全面进攻大都、大都守不住了,皇上率领最后十五万精锐骑兵征海都,连派三十队信使前往哈拉和林,至今却仅有一人进城……”

“什么,皇上亲征”忽刺出为人贪生怕死,想到忽必烈离开了坚固、伟大、恢弘的大都,他心已冷了一半,他虽只想守住哈拉和林,不想回师大都,但不代表他希望忽必烈完蛋,相反他肯定是最希望忽必烈能够万岁、万岁、万万岁,忽必烈能活多长时间,他就能辉煌多少时间

“蒙古令”石天麟肯定说道:“消息肯定是无误,信使八百里加急,跑死了十七匹战马,末将刚见到他时就说了这三个字,还有皇上的亲笔圣旨。”

忽刺出接过黄色的圣旨,确是忽必烈的亲兵圣旨无误,忽必烈在圣旨中严令他们立刻出兵哈拉和林,接应他亲征大军,若误了大事,全部杀头。

忽刺出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看着石天麟,着急问道:“事至如今,石将军认为……”

想必忽刺出到这个时候还想着推卸责任,又或许他是从没做过决定,一个人一旦开始依赖别人,那么当依赖成为习惯,他很快就是迷失自己。

“汉军留守,骑兵出征”

第二卷 正阳 第二百五十一章一路向北(51)

第二百五十一章一路向北(51)

蒙古小王钠金可不是一个好相处之人,这厮虽说是海都的部下,但可别忘了他们之间只是同盟军罢了,钠金可不像奥鲁赤对海都忠心耿耿,他之所以和海都结盟,只因为海都答应他打败忽必烈之后,他们一族可以在西域当个大王。

这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钠金继承了蒙古人的直爽,说白了就是被权力迷糊了头脑,说得更白了就是想得到更大的好处,二话不说收拢族中勇士,再加上亲朋好友、阿猫阿狗,好不容易凑上了五万人,幸好西域贫寒、百姓皆好战之士,拼命的时候战力倒也不低。

钠金毕竟是来自北方的蛮子,刚开始还能听从指挥,然而时日长了,心里就起了咕噜,凭啥子宋军的兵力比自己还要少,自己却是要听那汉人的指挥,听说那厮还是个小毛头。当然那十万投降的汉军钠金是不会放在眼里,他眼里只有陈大举的一万骑兵,所以宋军的人数在他眼里看起来自然少了。

钠金的理论很简单,谁的拳头大,谁就当家作主,就比如海都的拳头比他大,自己也听海都的命令,这理论本来没有错,弱肉强食嘛?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但是用在人的身上就有点偏差了,人类之所以混得比其他动物要好,是因为小小的大脑啊。

如今在陈大举的指挥下虽打了一场胜仗,嗯,准确来说有不少,但问题是他算到底只有一万人啊?这偌大的功劳到时算下来,却是他宋军而不是我英勇的钠金了?

钠金有点郁闷,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陈大举,要说两人是盟军,但除了军令外钠金却是从来没见过陈大举,如今一见面就傻了眼,皆因陈大举实在是太年轻了,皆因传闻都是真话,陈大举就是一个小毛头,而他钠金就更加郁闷呢?

“你就是陈将军?”钠金围着陈大举饶了好几圈,仿佛是要把陈大举每一块肌肉和骨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待会两人起了争执,拳头可要看准确了。

“钠金王子,果然是好英雄”陈大举却是一把抱住钠金,那热情仿佛就像火一样燃烧着钠金,拳头狠狠的捶打在他背后,陈大举那充满真诚、充满热情的声音大声:“上次若不是钠金王子相助,就凭在下是万万挡不住那些叛逆的进攻,钠金王子就是我宋军的大恩人啊。”

“来,坐,请坐,请上坐。”钠金还没开口,陈大举拉着他双手,手心就像是点燃了一把火般的热情,大声吆喝:“小的们,给钠金王子上酒,上酒,上好酒,咱均州军最烈的酒,最好的肉都给老子端上来。”

“老子……”

“钠金王子,今日在下以你一见如故,还请允许在下斗胆叫你一声大哥,”怒金王子刚开口,就被陈大举堵住了口,大声爽朗笑道:“如没有大哥,小弟说不定早就被那些叛逆打败了,要知道在下出征前立了军令状,败即死,大哥这是救了小弟一命啊。”

“大哥就是我的恩人啊,”身边侍卫的动作也甚是神速,此刻却是已经把酒肉端上来,醇香中带着无限热烈的烈酒,早已在空中飘荡,陈大举给钠金倒了一大杯烈酒递过去,大声道:“大哥,请干了这一杯,所谓大恩不言谢,大哥日后若有所求,小弟就算是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辞。”

钠金一头雾水,但所谓烈酒焚心,钠金平素好酒,早已被醇厚的酒香吸引,哪里还能想起自己为何而来,见陈大举热情得就像北方的汉子,直爽得就像他的兄弟,也不做思量、其实是忍不住酒香的吸引,昂头倒了进去,一股热气顺着喉咙滑下去,随后在胃里酝酿,接着再次冒出来,钠金忍不住大喝一声:“好酒。”

“好酒敬英雄,”陈大举又给钠金倒了一大杯,大声道:“小弟再斗胆敬你一杯,你是我们的大英雄,你是我们宋军的救命恩人。”

钠金哪里还能控制自己的口舌,“咕噜”的昂头,一大杯酒再次落入肚子了,纵使钠金也是北方的酒鬼,两大杯烈酒进了肚子,也是大了舌头。

陈大举打铁趁热,再次举起杯子,认真说道:“大哥,为了庆祝我们打败了我们共同的敌人、草原的叛徒、中原的玷污者干杯。”

一阵吃喝,纵使陈大举耍了不少小把戏,但也喝得昏头昏脑,钠金更是早已被抬走,此时副将给陈大举端来热茶,有点于心不忍的看着陈大举拼命呕吐,低声道:“将军,实在忍不住就睡一觉,也不差这点时间。”

陈大举年纪轻轻就位居高位,身边的副将年纪比他大的多得去了,但陈大举用他的灵活、他的决断、用他的努力征服了身边所有人,副将姓朱名胜,也是名将之后,只是年纪要大陈大举两圈,陈大举也是向来把他当前辈接待。

“朱老,没事。”陈大举低声拒绝朱胜,摇头道:“你也知道,军营里还离不开我。”

朱胜叹了一口气,军营里确实还离不开陈大举,汉军将近十万人虽不是冲着陈大举的面子归降,但陈大举那时为了稳重军心而向他们保证,无论何时都与他们并肩作战,直到他们回到中原看到自己的家人平安,陈大举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一直是这样做,今日若不是为了应付钠金,此时他应该留在军营整顿汉军。

“将军算是把那什么钠金小王子应付过去了,”朱胜在一旁见证,也为陈大举的机智而感到欣慰,但却不知陈大举为何明知道钠金是过来找他算账,还是跟钠金和稀泥,若是把对方激怒了,事情可不好办:“就算今日应付过去了,明日他要是再过来可就是寻将军麻烦了。”

“不碍事,”陈大举笑了笑,道:“这厮是一个狂妄自大之人,再者脸皮也不厚,明天断然不会过来训我麻烦。”

“再说,你是知道的,”陈大举眼中多了几分激情,压低兴奋的声音,道:“我们迟早还是要和他们作战的,这里终究是我们的天下。”

第二卷 正阳 第二百五十二章一路向北(52)

第二百五十二章一路向北(52)

“这里终究会是我们的天下”张贵指着眼前那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用手划了一个大圆圈,大声道:“不但这里,还有塞外、甚至于西域,只要你们想去的地方,都将会是我们大宋的天下。”

一席话说得身边部将眼冒金星,原还真以为大人收复中原后解甲归田,看来功名利禄就连大人这种世外高人也免不了啊,不过也幸好大人是凡人,若真是天下杀神下凡,收复中原后解甲归田,我等人实在是闷得心慌啊。

王二虎年幼,生性毕竟还不够稳重,张口就问:“大人,是不是要和我们一起,如汉朝班超一般出西域,当然是大军随同;如前唐一般恢复我汉人在西域的赫赫声名?”

“去,小鬼头,胡说什么?”张贵骂了一句,道:“这事定然有皇上的主意,张某惟命是从,大军出征可不是小事,朝堂上的相公只有公允。”

“没见得朝堂上的相公有什么主意了?”王二虎低声咕噜,也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听见,但若是张贵听见,恐怕非又要把他臭骂一顿。

张贵那句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皆因为身边有李庭芝啊,大局目前看来已经完全偏向大宋,李庭芝也率领援兵从直沽新城赶来,两军合在一起,为的只是在胜利的天枰上再加一把劲,为的是把胜利的把握再抓紧一些。

李庭芝可是大宋有名的忠臣,又算得上是张贵改革事业的带头人,张贵对他向来尊重,可不想让他难堪,虽他张贵不听君令、擅自行动的事也没少做,但毕竟没有捅破那一层纸,他就是大宋的忠臣良将,难道不是吗?

“不过,”张贵环视看了一圈,发现众人眼中有了一些得意,少了一些警惕,这都是一群充满生机、充满斗志的人、而这更是一群年轻得让朝堂上文臣武将妒忌恨的人,从襄樊到直沽,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过于艰辛、实在太过于危难,如果只看到了巨大的的胜利、这个胜利是前所未有的胜利、这个胜利甚至比得上开国建业,他们未免多了一份得意,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苗头:“老子发现很多人都翘起了鞭子、崛起了嘴巴。”

“你们不配。”张贵张嘴就骂,他本来就是一个江湖混混,时势造化他成了救亡大宋、收复中原、旗卷幽云十六州的英雄,但他骨子里头依然还有痞子气概:“你们都他**的骄傲了,你们都他娘的得意了,你们有什么值得骄傲、有什么值得自豪、更有什么值得得意?”

“死去的兄弟永远看不到胜利、受伤的兄弟只能坐在家里看着我们的战报,无数双充满热切期望的的眼神、充满期盼的热情,等待我们胜利的捷报,然而忽必烈还在、大元朝还在、中原、山东、哈拉和林、西域还有无数的敌人,你们得意了,你们自豪了。”

“屁,你们对得起死去的兄弟?对得起受伤的弟兄?你们对得起把粮食送到军中的百姓、把饷银捐到你们的口袋、把最好的盔甲送到你们的军营,你们竟然得意了。”

“大人,我错了。”王二虎年轻,被张贵说了一通,脸色憋得发红,大声道:“末将愿意为前锋,不达楼兰誓不归。”

“大人,末将也愿为前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黑杨也算把自己当成均州人,对于元朝这小半个主人,他可没有一点怜惜的意思:“末将纵马沙场,纵使粉身碎骨浑不怕。”

陈大举北上诱兵,吕武前往协助文漳主持长城防线,座下五万骑兵将领剩下王二虎、黑杨,王二虎年轻、黑杨拘谨,这两人的性格一直是张贵心中隐患,现在总算是把两人的士气激起,也算是附带的收获。

“囔囔什么?”张贵瞪了他们一眼,道:“什么前锋后军,这次大伙都有份,都给老子听指挥,别抢什么前锋后军,若是坏了老子的事,让他忽必烈飞出这天罗地网,老子断然是绕不了你们。”

两人见张贵说得严肃,乖乖低下头不敢吭声,张贵让参谋把计划细细说一遍,再次叮嘱他们戒骄戒躁、沉稳行事,此战胜,则大宋宁;此战败,则大宋便会被忽必烈再次拖入无尽的泥潭。

让忽必烈回归草原,凭借宋军如今的骑兵,绝不可能将他一股消灭,如今被困在长城内便是最好的机会,张贵不容许有失,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失败,万一山东、中原、甚至哈拉和林的元军突破狙击,那么战局会再次落入慌乱之中;再说自己多拖延一天时间,狙击的宋军伤亡便会多一份。

而且自己久不归朝廷,相信朝廷内不少相公已开始在皇上耳边吹风,虽有王清惠坐镇皇宫,但无奈忌者如仇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自己断然会成为他们的靶子,皇上对自己的信任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张贵就连自己也没有信心,再说度宗原应早升天,只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残存至今,万一、万一皇上驾崩,自己恐怕又免不了一番纠缠,汉人向来擅长内斗,然而自己何来这么多精力跟他们斗。

“矮张,大事已定,为何还如此不安?”众人离开,李庭芝却是留在一旁,见张贵一脸疲倦,自己等了片刻他竟然没有发现,不由疑惑问道:“大人是为了忽必烈的战事担忧吗?”

“今日之策,虽说不上有必胜的把握,但十面埋伏,也说得上十拿九稳,大事已不足惧也,矮张所为何事担忧?”

听得李庭芝亲切的呼唤,张贵莫名其妙的鼻子一酸,他来到这个世上虽说不上孤零零一人,但机遇恰逢便当大任,他又是知道历史上宋朝的末日,肩上的胆子之重却不敢向他人述说,如今凭借微薄之力,一点一点的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他不知道日后的走向,但至少知道原来的历史不会重演,但正是如此他却是更加忧虑,他不知道这个转变是好还是坏,虽表面上看去至少也不算坏,但福兮祸相依,有好便会有坏,有恩便会有果,说不定由于自己的改变,汉人会走向更坏的结果,他忧心忡忡并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李大人,”张贵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说道:“矮张并非担心现在,而是忧心未来……”

第二卷 正阳 第二百五十三章一路向北(53)

第二百五十三章一路向北(53)

“杀”忙哥刺抽出腰间的金刀,这是忽必烈钦赐给他的荣耀、他一直引以为豪、倍加爱护,但今天、是他的生死之日、是决定大元朝兴衰的时刻、决定黄金家族何去何从,他看着朝霞之下闪着光芒的金刀,依依不舍的抚摸吹毛可断的刀刃,此时他的心中飞扬。

“父皇,宋军、宋军已把我军全部包围了。”忙哥刺看着精神抖擞的忽必烈,正如忽必烈昨天自己所说,“睡一个晚上就会好起来”,其实好起来的并不是他身体,而是他强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精神,但忙哥刺却心中担忧,这是父亲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为了大元朝、也为了蒙古人数十年来的荣耀。

“哼,宋军的胃口倒是不小,”忽必烈并没有半分声弱,仿佛在他身上可以再次看到数十年前那个冲锋陷阵永远也不知道疲倦的小王子,而不是今日的风烛残年:“难道宋军就真认为血肉之躯可以抵挡我骑兵英勇的铁蹄?”

“父皇,”忙哥刺心中多了一份忧虑,压低声音道:“宋军狡诈,断然不可能把方圆三十里的地方都包围起来,儿臣思量宋军定然是摆了什么三缺一的法子。”

“后方,”忙哥刺指着身后,信心满满说道:“宋军自以为大都已落入手中,断然不会认为我军会杀一个回头枪,说不准会放松大都的警惕。”

“我军绕过大都,南下前往山东和丞相忽刺出回师,继而西上中原,和玉速帖木儿将军会师,三军会师,兵力将会接近百万,而且骑兵也不少,再北上太原、然后沿黄河北上哈拉和林和忽刺出将军会师,兵力将会达到一百五十万,届时别说宋军,就算是海都不也是手到擒来。”

忽必烈眼睛一亮,别看忙哥刺平素只懂得行军打仗,如今大事分析起起来也算是条条有理,而且听起来也大有可行之处,一路南下北上,收拢阿刺罕的大军、玉速帖木儿的骑兵,自己的军队就会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宋军是否三缺一、后军无狙的基础上;更加是建立在手中的十二万不到的骑兵,是否还会如数十年年前的蒙古骑兵一般,当年的长子东征,为大蒙古帝国打下了赫赫功劳,那时候的蒙古骑兵是无畏的、是无寄托的、是可以放下一切。

今日的蒙古骑兵,依然能够冲锋、依然是无畏,但却和数十年的蒙古人不一样,那时候为了活命、为了过得更好、为了杀戮、为了尊严,然而今日的蒙古兵冲锋,却是为了财富、为了家人、为了牵挂……

大都,已落入宋军手中 ,就算是再严密的鸡蛋也会孵出小鸡,忽必烈不知道这个消息能够封锁到什么时候,或许是数天、甚至于明天,更不用说往后突击,南下山东?

再说宋军用兵向来狡诈、而且屡出骑兵,忽必烈竟然猜不透宋军的计谋?分兵围困算是最费兵力、最容易被突破的策略,然而宋军却还真这样做了。眼前只要突破最后一道防线便可以出长城,返回草原,至于海都的盟军,忽必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撕破一道口子。

“阿难答,你说一下宋军的情况。”生死关头,忽必烈越发镇定、稳重下来,他向来临敌不慌,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一切,就如当初回师哈拉和林、面对的是无尽的困难,自己依然把汗位抢了过来,他相信自己。

阿难答算得上下下一代的枭雄,或许说正因为阿难答的表现为他父亲挣来了无数的功劳,阿难答低头沉思片刻,尊敬回答:“禀皇爷爷,孙儿也不敢肯定,但孙儿派出三千斥候,回来者不足十分一。”

“孙儿可以确定的是,宋军至少需要十倍以上的骑兵分散活动,才能阻击孙儿的斥候。”

“阿难答,你做的不错。”忽必烈犹疑了片刻,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