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周淮安在某方面上的“恶名昭著”。
本章完
第263章 新平3()
随着逐渐消退的蝉鸣声,广州城内的日子还在一天接一天的如流水而过;只是在城邑和街市里接二连三的战火所留下的伤痛和疤痕,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退的。
虽然已经以工代振的雇请城中贫民和失业者,逐一清洗了血染的街道而拆除清理了那些废墟,并且重新疏通了水源和沟渠,建立起隔离带和防区取来;但是白日里依旧可以市场看到家家戴孝,而夜里也不乏户户哭声连片的动静。
光是这两天一夜的动乱,就几乎让广州外郭三城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是颇有资产的那部分;更不用说在四处抢劫破坏和烈火当中化为灰烬的诸多财富和产业。
唯一比较让人庆幸的是,作为外来商旅会集的港市和码头部分,没有受到怎么样的波及,而依旧可以继续保持大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这样至少就保持了外向经济上的新鲜来源补充,和日后最基本循环造血能力了。
作为后续安抚和收拢人心的必然手段,周淮安也再度废除了留守司名下,重新逐渐增设起来那些名目颇多的征收和催科;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丁课(人头税)、户等(税)和市陌钱(工商管理费)三大项;
反正广州作为南方屈指可数的通商口岸和海贸大埠,主要进项和收益的大头,还是集中在对舶来货物的作价抽成和契金(交易税),以及亲自组织和参与的大宗进出口和海外贸易活动当中。
唯一例外的就是在义军治下,广蓄奴婢者亦要被课以重税;数量越多则征收的起点越高。这也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变相释放和争夺这些被隐匿起来的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政策;
当然了,为了让这些脑满肠肥的“青蛙们”,依旧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不至于合理起来反弹;周淮安又在其中开了一个口子;课税和罚没的对象暂时仅限于土生的唐人或是归化人后代而已。至于那些外番土奴什么的自然不在此限而多多益善。
这样也是逼迫这些“大青蛙们”努力寻找出路,而想办法获得更多外来番奴的来源,以逐步取代和替换到那些沦落为贱籍的本土唐人。
而这些被开释出来的本土奴婢,除了部分依旧眷恋主家而改易成雇工文契之外,其他的只要接受了义军的帮助和安置,很容易就变成义军政权潜在的新增劳力资源和兵役基础。
至少作为一个被“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恶心过的现代伪民族主义者,周淮安还没有那么多闲情和心思去关爱,那些不能为自己治下创造一丝价值的外夷土蛮权益。
他们无论死多少都是在给汉家百姓腾出生存空间;如果能够再在皮鞭和棍棒下继续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价值来,那就显然更好更妙了。
虽然在后续的悬赏和追拿当中,出现过好几次疑似的线索和接到过相近的报告,但身为前任广府留守使的孟楷依旧还是下落不明。不过周淮安最担心的事情也并没有发生;至少地方的接管和重整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也没有人跳出来以他的名义振臂一呼,想要反攻广府拨乱反正云云。
倒是出现过僧变的富州、滕州、龚州境内,还有几个与秃驴密切相关的人等,勾结了当地的土族山夷,乘机占据了县城关起门来自称刺史、团练使、镇扼使什么的;然后就在柴平飞驰而至的奇兵之下变成了传首沿途,而最终送回来挂在广州城门的新鲜首级了。
至少在重新进入秋收之前的季节里,地处珠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初步回复了平静和往昔的秩序;这样就算今天秋末临冬时依旧有可能歉收,但是只要追加的人力和肥料及时到位的话,预期减产的幅度大概能控制在尚可以接受的两三成以内。
毕竟,以这岭东十四州的田土、户口和物产,想要供养五万脱产之兵,对周淮安的预期来说也是在有些勉强了;因为他想要的是纪律严明而训练有素,上了战场能够进退自如若臂使,能够承受得了相当程度上的失败和不利局面的百战精锐;
而不是传统农民军那般,以较少的宗姓亲族乡党构成精锐敢战的老卒,来裹挟绝大多数流民饿殍充作炮灰,只要吃几顿饱饭就敢拉上战场的流寇式一次性军队。或又是官军那样层层克扣亏空吃饷,而让底层大多士卒平时穷苦潦倒如叫花子;而一旦要用到他们的时候,就靠搜刮残害地方和战时的抢劫,来作为鼓舞和维持士气的手段。
这样的话,一应器械粮饷的正常供给都得完全跟得上且保障得力,那具体到人头的累计消耗就有些过大了;好在目前还有安南这个新开拓的粮食产地,以及沿海地区渔业捕捞和晒盐的潜力可言挖掘。后世中国的四大渔场之二的广东沿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就正好分布在岭南道的势力范围内
另外还有内陆的一些工场矿冶营造,以及沿海地区的几处港口贸易活动所带来的收益作为补充;现在这些原本他管理过的东西,都名正言顺的归入到了自己的全权支配之下;想必少了那些多余的擎制和代价之后,接下来的效能和潜力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掘。
在这期间,倒是朝廷密使李翰屏这个自己送上门来的意外惊喜大礼包,也给了周淮安事后清算的充足弹药,至少还有个刺客没有捉到而依旧在逃的手尾。所以给他好好的软禁起来,而慢慢的榨取出相应的价值来。
至少有他这么个活生生的证据在,周淮安就可以好好炮制和拿捏林言,而继续要挟他站在自己的统一立场了。
在这个期间又冒出来两个新的插曲;
首先是占据了福州自称团练使兼留后的陈岩,居然从海上专门遣人过来询问,并携带半船贵货作为道贺之礼;显然是把刚刚完成“以下克上”打跑了上官壮举的周淮安,当做和自己一般的野心家、同路人之类的角色。
这也让他不由有些哭笑不得的捏着鼻子收下来了;虽然对方未尝没有又籍此刺探广府虚实和态度、立场之意,但是自己又何妨将错就错的忽悠过去;至少短期之内他需要一个相对无害的邻近环境,以及福州本身作为北上重要中转地的区位价值。
接着对方回程的数日之后,又有来自杭州都押司兼石镜镇将董昌的使者董若,公开提出希望可以与广州方面海路通贸互利;比如用稻米、丝帛来交换岭南的铁制品和香药等等。。。
相比名不见经传而相对地辟民穷的陈岩,这位杭州都押司董昌来头可就要大得多了。
在周淮安所知到的历史当中,他可是以地方土豪起兵,参与镇压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起家,曾任义胜军节度使,最终割据两浙,建立大越罗平国的又一牛人;也是在黄巢、秦宗权之前,在唐末敢于称帝的唯三之一。
当然了,他如今还只是一个杭州都押司兼石镜镇将,麾下领有八都兵马(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就连身为朝廷正任的浙东观察使柳瑫都要对他多有倚重。
事实上,他虽然官品不高但却占据着两浙之一浙东腹地,最为富熟的鱼米之乡——杭嘉湖平原上,最精华部分的杭州/临安郡;同样又有鱼盐海贸之利更是人口繁多之大邑;所以这一次通过海路得到广府再度生变的消息之后,干脆堂而皇之的派人过来玉反贼势力进行交涉了。
根据周淮安短暂接见对方来人的感官,虽然具体言辞上还算是客气也比较务实求利;但是这位使者董若在言谈之间自有一股无法无天,而隐然不把朝廷方面当回事的桀骜。
然而对于周淮安而言,其实在后世更有名乃是他手下的一名部将,姓钱名镠,字具美,后世人称钱婆留的初代吴越王,也是踩着董昌的脑袋上位,而在五代十国当中唯一善始善终到最后的王姓存在。
只是这位此时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根本名声不璋而已,所以周淮安就算是知晓其人,一时半会也没有下手和探究的机会。不过,周淮安还是通过久仰和盛赞了一番此君,算是给他提前放埋了点雷下去。
另外,他在大体答应两方互通有无而提供方便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个小小的附加条件;就是希望身为浙东当地超级土豪和地头蛇的董昌势力,能够替自己在地方上找一个人,作为这次“暗中”通贸的添头。
这时候外间响起了一阵熟悉的通报声。
“见过将头。。”
“参见王巡使。。”
“问军主安好。。”
却是作为自己的义军老搭档王蟠过来了;周淮安不由起身相迎。就见精神还算尚好的王蟠在一架搭子上给抬了进来,搀扶着坐在了一具软榻上,然后又端上一盏解暑消乏的饮子,几口痛饮之后才开声道。
“总算是把他们给送走了。。”
本章完
第264章 新平4()
“你放心,我已经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骡马、甲械,口粮和盘缠。。足以支应到江陵一行了”
周淮安也是重重的叹了口气,故作轻松的道。
“毕竟是同袍一场,就算未能同行到最后,也只能聊表心意而另祝前程了。。”
正所谓是世事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和酝酿之后,广府重新编列控制下的义军包括三江军本部当中,还是有少许人因为心结难过或是没想通,或是不愿意接受改变、乃至无法忍受军中新体制的缘故,逐渐产生了就此离开的心思。
虽然对此军中也有支持周淮安的人愤愤不平,甚至磨拳搽掌号称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但都被他在公开场合用宽容大度的明确表态给按捺下去了。正所谓是那位***说过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
既然这些不是愿意追随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同路人;周淮安也没有过多想要强求和约束他们的意思;甚至连变相剥夺的惩罚都没有。反而相当大度和宽容的,允许他们尽可能带上个人的随身物品和钱财,并提供相应的代步工具和行路装备。
最后这些心思各异的形色人等,林林总总的汇集起来也有七八百人;被周淮安临时编成了一个营,以其中位阶最高的旅帅孙秀一,以押粮的名义派往前方去投奔黄巢的本部,也算是好聚好散的一场相逢和告别了。
这也算是藉此机会以一定的代价,将军中剩下来大多数潜在不安定因素和投机、异见分子,给一股脑的礼送出去眼不见为净,也算是变相纯洁了内部体系。严于利己而宽于待人的赏罚分明之下,才是一个目标远大组织的健康长久之道。
而他们之所以去的是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附近),主要是因为黄王的大军行踪比较模糊不定,而目前只有江陵这个义军曹师雄、王处温部据有的重镇,还在确切在保持水陆联系和基本往来。
根据最新的消息,如今曹师雄也已经升官为了江陵刺史;而王处温则是成了荆州镇守使兼广义军军使,而基本掌握了荆州八县的大部;因此就算对方得到广府变乱的消息,周淮安也有一定信心和概率确保能够继续往来。
另外还有中襄阳大败当中退还回来的果敢军副军主朱存,如今也占据了复州的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一代;还在沿途收拢了许多中路溃军,算是与上游的江陵义军构成了某种抵角之势。
不久之前才刚派人随江陵的船队来过广府一次,运走了不少甲械军资;如今明显有求于广府的对方,显然也是周淮安在北面唯二的主要消息来源之一了。
再就是柴平昔日的长辈和故交,右翼韬奋军军主葛存叔的消息;他随西路军主将水陆统军使盖洪遭遇了瞿塘峡大败之后,如今正在归州境内的兴山一带休整;同样也在指望来自江陵的接济和支援,日后说不定还有继续联系的机会。
“你就是对此辈太好心了,却不知在辞别前,其实还有人私下面露忧色说什么怪话,却被我好生骂了一场才消停。。”
说到这里,王蟠想起来什么而突然拍了拍膝盖喝到。
“虚兄弟你做事从来就是光明磊落,无不可对人言之处,企又是他们些许小心思可以揣度的。。”
听到这里周淮安不由有些汗颜和无语当中;其实自己也有过不怎么光彩的消极放纵和坐视其成,再在从中最大得利的私心和意图。
“归根结底这事老孟实在做的太不地道了。。都是义军自己一起搏命流血过的兄弟,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摊开来好好说,而要怀着最坏的打算和心思来相互算计着。。”
王蟠看起来还是一番嫉恶如仇不改当初多少的模样。
“偷偷摸摸骗过大伙翻脸背后捅刀子这算什么本事,。。就算说破了天放到黄王当前,我也是这般意思和态度。。”
“只可惜了那些白白死去的老兄弟,在他眼中难道就不如自家的权柄更加要紧。。难道这留守的位置还不够风光自在,非得把其他人都给挤走、弄死,火并了部曲才能安心了。。”
说到这里王蟠重重的喘了口气。
“但是虚兄弟你也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吧。。我自然信你是有所苦衷和隐情而不便于口。。。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似我一般尽信十足罢。。”
“所以,还是有些兄弟实在是想不通,也看不透其中厉害关键,就只能辞别求去了。。”
“将头所言甚是,我在此间行事有些过于苛急和隐喻了,没有能和兄弟们好好剖明道理,开解心怀。。”
“这却不能全怪在你身上了。。”
王蟠摇摇头道
“就连留守司的大伙儿都不是一条心思,你就算有些其他的心思和防备手段也是情理之中的。。”
他摸了摸身上的旧疤有些自嘲道。
“俺要是又你这分警醒和用心,当初也就不会落到这幅样子了”
“老王,你来做这个广州刺史兼留守吧。。三江军的巡使也给留着。。”
周淮安突然道。
“我还是原来的位置,继续做些具体的事情好了。。”
“哈。。。这怎生可以。。当俺是啥。”
王蟠不由的在脸上露出惊愕来。
“眼下的局面,可都是虚兄弟你带着大伙拼力整挣来,,俺这算是啥呢。。这些日子吃了躺了吃的都在享福,也就养出这一身浮肉而已。”
“我正式不想轻易折损了这岭外的一番局面和基业啊,才请将头为我分劳和遮挡一二的。。”
周淮安不由诚恳地道。
“就当是帮我的忙,助我一臂之力好了。。没你替我看着后路,我又怎么能安心放手行事呢。。”
“将来义军还有大事业要成就的,还指望你养好了伤势更多的帮衬呢。。”
好说歹说的劝服走了王蟠,处理完最后一通叠得老高的公文之后,周淮安总算是可以考虑回头好好休息一下了;
之前需要装重伤垂亡躲在军营里发号施令;然后又为了一大堆烂摊子的善后,而废寝忘食的吃住在府衙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眼睛一睁开就是接受和处理各种消息,恨不得日夜不分把十二个时辰当作好几倍来用。
就算是有一些不足为人倒也的辅助系统可以分担,但高度紧绷精神上的疲惫,与见惯了残酷事情之后的压力,也是实实在在不断积累下来;现在稍微有时间放松下来,就开始有些渴望自家的大小女人们的软软身段和气息了。
片刻之后随着轻轻拉动的响铃,一个猫儿一样的身影蹑手蹑脚的踏进了这处公署的偏厅里,然后就被突然人被揽抱了起来而扭动着放在膝盖上。
“我。。我。。我是因为阿萝姐姐不在,才过来了。。”
小菖蒲却是涨红了洁莹脸蛋,而有些底气不足的道
“你。。你。。不要想太多了。。也不能乱。。。”
“别动。。就这样好了。。”
周淮安仅仅抱着她娇小的身躯,而感受着纤细肉致的胳膊腿和裙裳下的娇嫩肌肤,摩挲在颜面和身上的丝丝惬意与轻松。却是不由想起了一句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诗句:
“你是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扶好手要坐稳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从难得的静谧和安逸当中再度变得心猿意马起来的周淮安,慢慢的凑到她的耳畔道。
“我要开车了。。。”
。。。。。。。。。
江西道,荆南节度使的境内,衣裳褴褛的一行人也终于抵达了旅途的终点;站在大江边上的领头之人,望着远处城邑上飘扬的旗帜;却是禁不住热泪盈眶而嚎啕大哭出声来:
“黄王,我对不住你的交代啊。。”
本章完
第265章 新平5()
而在义军改头换面的鄂州州城江夏,作为“元和四十八藩镇”之一鄂岳观察使崔绍的府邸当中,已经插满
了土黄色的黄字大旗和五方五彩大纛。
“江北又派人过来了,欲表我为右卫将军。。”
站在一座数层亭子顶层的黄巢,轻描淡写的道。
“这世间所有人都尚可指望那师法诸葛爽的故事,但唯独黄王是万万不能啊。。”
一身阑衫的杨师古对着黄巢叹声道。
“所谓的招安之言,不过又是为朝廷争取时间聚兵备战,新一轮的缓兵之计。。”
“我自当是省的,只是手下那些新降人等要物尽其用。。”
穿着一身织鹊蜀锦宽袍,看起来面阔方额而越发威势凛然的黄巢,却是轻描淡写的道。
“姑且令之虚以逶迤,而周旋上一时了。。”
“但如黄王所言便是了。。”
杨师古却是暗自叹了一口气,这位数十万义军之主随着兵势愈壮,而越显得恩威莫测、难以揣摩起来;
虽然在个人生活起居方面依旧是貌不起眼,但是出入行举却是愈发讲究排场和规矩来。而那几位新纳自名
门或是富贵之家的妾侍身上,华美的行头和器用也不是凭空变出来。
再加上这些日子聚附在他身边的形色人等,竞相逢合献策的阿附手段和心思,他也早没了当初礼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