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力攀上船帮,而被斩断的指头和手掌顺着船边滚落而下,又在冰冷江水的荡漾之中溅淡开一团有一团,稍闪即逝的殷红颜色;事实上,最终这场夺船、上船的争斗当中死去的官兵,要更甚于他们被草贼追逐杀戮的数量。

    还有人绝望和毅然的追随着江船离去的尾迹,而跳入江水中努力的向着对岸游去;然后就慢慢的越游越慢最终变成随波逐流在细碎波涛间,用尽气力挣扎蠕动着渐渐飘荡远去的小点。

    最后留在岸上的官军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他们不是在跪地求饶之后被那些草贼毫不留情的打杀当场,就是被重新被驱赶进江水里,而缓缓飘摇着被溺死或是冲走。

    而高越也只能悲哀的看着这凄惨而残酷的一幕,而声音呜咽这发出一些不明意味的话语来。

    他却是忽然想起来,曾几何时他们也曾经这般大规模的处决过那些被俘的草贼;还在笑谈间美名其曰为“放人阀”,还以为游靶而赌赛过各自的射术技艺呢。

    当渡头这边的杀戮再度平息下来之后,那几艘满载这逃亡官兵的渡船,也终于抵达了对岸插着官军旗帜的渡口城寨之下;高越不由的当即叹了一口气,至少还有部分人得以逃出生天了;说不定还能引还对岸的友军来攻杀报复这些草贼呢。

    然后,就在几个呼吸之后骤变遂然再生。高岳隐约看见抵达对岸的那几船官兵不但没有马上靠岸,反而是倒撑着杆子而做出后退离岸的举动来;然后,就从城寨当中飞出许多点点的火星来,浇落在了这几艘逃亡官军的渡船上。

    “这是火矢啊。。”

    刚刚转过这个念头,就在高越瞠目结舌表情的注视之下,这些千辛万苦一波三折好容易才逃离绝境和死地的残余官兵,却又纷纷在火焰与箭雨当中挣扎着死去;最后只剩下几条满载尸体而烟火袅袅的渡船,重新被水流给冲回到这边来。

    “怎么。。怎么会是这样的。。。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这一刻的高越可谓是彻底绝望了,他奋力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就好像能够藉此将心中的恐惧、惊骇和困惑,给一起扯出来一般的。

    为什么对于这些战败的淮南士卒,草贼在这边固然是追杀不止,而同为淮南镇下属的渡口官军那边,也要不由分说的喊打喊杀呢。

    然后他就见到这些草贼已经涉水把搁浅的渡船,给拖回到渡口当中仿若是轻车熟路一般的收拾起其中的尸体来了。而对岸的官军却像是熟视无睹一般的,同样派出人来检查和清理那些冲上江岸水草中的零星尸首;

    只见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静默当中,两边隔江而望相安无事的各行其是;没有鼓噪也没有叫骂,就像是在做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一般的。

    残藏身蜷缩在芦荡之中,满脸懵然与呆滞目睹了着这一幕的高越,突然就福至心灵的产生了一个极为可怕的念头,然后又如坠冰窟一般的瑟瑟发抖和深深窒息起来;

    因为,也许他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干系重大到,足以破坏朝廷和高公的庙堂之算,乃至可能颠覆整个天下的秘密和残忍无比的真相。

    。。。。。。。。。

    而在岳州城中,

    刚刚受了军中教习之职的陈彦章,在看了梁祝传的戏之后,再次心有所感而泪流满面。然后又和几个相熟的同年们暗自揣读和猜想起来:

    “难不成这就是虚领军的关系人等,或者就是其本人现身说法的原型故事。。”

    “虽然抱有天大的才情和抱负,却因为出身微寒而被慕恋自己的女子,所在的高门甲地所嫌弃斥出,劳燕分飞而重病吐血相继殉死。。”

    “只是临终又得某种际遇活了过来,进而遁入空门得以大彻大悟,而厌弃了避世脱俗的释迦解脱之道。。”

    “遂以抛弃凡俗个人的小爱之念,转而以投身乱世纷纷举兵而随草贼起于微尘;”

    “誓以肃清世间不公再造人道太平,普而广之救赎世人为己任,的大爱无疆之道么。。”

    他们越说越是兴奋,越说越是激动起来;就好像是自己等人无意之间窥见了,什么饶为不得了的真相与掩藏起来的渊源一般的;

    随即,他们又在面面相觊之间变得讳莫如深起来,而各自相约和誓言断然不能落入外耳,这才抱着忐忑不安又激动难以明了的心思自行散去了。。

    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遵守约定而守口如瓶的。随后聚会中的一个人就七拐八弯的转过了许多街巷,最终来到城外的一所毫不起眼的庄子里。

    然后,又被引到了居中一个颇有些雍容态的老者面前。

    终于给赶上了,实在不好意思,因为帮小猫补习英语作业,差点儿就跳票了。

    尽管用推荐票来鄙视我吧。。。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闻通鬼魅() 
待到亲自目送前来拜会的年轻士子,满脸心事重重的重新离开这所庄子之后。身为此间主人雍容富态做派的老者,这才回到内室重新坐了下来。

    “阿爷,为何要如此鼓励和支持他为草贼卖力呢。。”

    这时候他的长子,一名蓄鬤的中年人却是忍不住开口相询道。

    “还许以好些本家想干的利害关系,给他做投名状呢。。”

    “那你可觉得哪位太平军之主,当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啊。。”

    富态老者并未作答而先反问道。

    “自当是残横暴虐又狠戾歹毒的大逆贼徒,尤其痛恨官宦之家与世家大族之辈。。每每好以罗织罪名残害之”

    中年人毫不犹豫的切身道。

    “如不是本家还有些积年的名声和清誉,还有江上往来的营生支持,就怕不是释奴献地割财那么简单了。。”

    “那是因为你只看面上的道理,只知其一不问其二的缘故。。如今天下大乱之势愈演愈烈,然而朝廷暗弱官府聩然不能制贼,眼见世间难得有令人独善其身之所在。。”

    老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头道。

    “我等既要将家业和门第存续下去,就自然要有所割舍和择选了。。。然而,不怕他野心勃勃,不怕他道德败坏,不拍他私德亏污,也不怕他手段酷烈,更不怕他残忍嗜血、杀人盈野;”

    “最怕的反倒是占据本地的当主,由此缺少基本格局和远虑之道,或是拥有如此基业和气象,却是胸无大志而苟且得安的结果啊。”

    “然而,此子既然已经在岭外自成体系而治理上多不假外力,对于我等来说才是最大的麻烦和无奈且无力的所在啊。。”

    说到这里,富态老者深以为唏嘘的道。

    “这也意味着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持强掳夺走我辈现有的一切,也可以武力为凭肆无忌惮的处分那些不合其意的人等啊。。”

    “你还不知道吧,太平贼。。。已经在重新勘定和设立界桩和封堆了,又下令清查各地的田土抛荒之事啊;还有消息称,日后田地多有抛荒者要受罚,甚至就地征用和没公的啊。。”

    “还有说要重新清算户等,以蓄养的奴婢和物产多寡来定户赋入税啊,并有偿悬赏鼓励市井出首和具告之啊。。”

    身为他长子的中年人有所触动的接口道。

    “真是要体面扫地而伦常崩坏了;这不就是古时先代那些横暴粗断的酷吏之法么,只怕如今地方方才安定下来些许;又要长久的民不聊生了。。”

    “所以我才要让他去努力投奔其中啊;这样哪怕事到临头本家有倾覆之祸,最不济也能保全下一支宗族的血脉和家名啊。。”

    富态老者这才意味深长的解释道。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缘,只怕日后能够在里头为咋们这些人,打听消息和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啊。。再无论如何的远支旁出,也是咱吴姓的子弟啊。。”

    他当然还有没有说出来的言下之意,就是这个把投了草贼的旁支子弟存在其实还有另一种作用;如若是是将来遇到朝廷和官府重新打回来,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反攻倒算;他同样也能够方便的撇清干系或是壮士断腕,而以较小的代价保全下本家来。

    “是以,我要你亲自把这个消息给送出去啊。。”

    想到这里,老者再次转过头来道。

    “阿爷,这不过是捕风捉影的揣测之言啊。。”

    中年的长子不由的惊诧道

    “正因为是如此,我才需得你亲自去送出消息啊。。”

    老者很有些沉重的叹息道。

    “根据北边的消息传来,朝廷为了他的跟脚和出处,可是开出了不少悬拿的赏格呢。。这种别家没有的线索和风闻,岂不是尤为奇货可居了。”

    “无论其中真假与否,本家日后反正朝廷的根源,就此安排下来了啊。。。万万不可懈怠和轻疏啊,万一其他家也有人拿到消息想要投献,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啊”

    “所以你马上就走,乘着江上严寒草贼巡拿较少之时,投奔往房州去寻找当地本家的干系为你打点门路。。”

    而在这处田庄之外,与同伴分头行事的探报队少年兵卫小狗,也在一枝凋零稀疏的树杈上,用力嚼着一枝甜丝丝的新挖茅草根子,而懒洋洋的打量着庄子出入的门户。

    直到从中走出一个带着跟班而犹自左右顾盼这什么的中年人,这才一下子认真起来,而依照受过的训练和教导,速记的炭条笔将对方的体貌特征描绘下来;并备注上一些内容。

    。。。。。。。

    而在长安城中,已经是雪花纷飞而滴水成冰的严冬之期了。

    前往广府招安未果而被放还回来的中使,内府右丞知右监门卫中郎将穆好古,尚且来不及好好喘歇上一口气洗去身上的风尘,就在第一时间被守候在门内的小黄门,给带着一身雪花传招入了大内之中;

    说实话,他对于这一次的出使可谓是百感交集而有心有余悸了;相比主导和支派他出使广府草贼沦陷区的宫内省官长,他背后的恩主其实是人称“大内两头羊”的大杨(复恭)枢密使。

    因此,这一次他被指名招安岭表群贼的差事,其实是大内新旧诸宦之间,又一次权力争斗和妥协的结果;而作为前往贼中宣旨的他,也是自觉有相当的概率触怒贼首,就此了无幸理而动辄为国殉难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次活着回来之后,又要担心起那些大杨枢密的对头,藉此用他无功安然而返的由头重新发难和追究起来;所以他在回来之前就一早派人快马,给自己的靠山送了密信过去以为对策。

    然而一路行来之后他却突然发现,正在替他引路的人黄门使,却没有带他前往宫内省内侍监交割赴命的方位,或是带向如今大内实际当主——大阿父田令孜的宮内宅所在;

    而是径直在亦步亦趋面无表情的神策卫士陪同下,领他穿过了大明宫东侧龙首池畔的小偏门,来到了含元殿前的含耀门与昭训门之间的东衙之中。然后又引他步上了一条曲转的廊道。

    这时候时常往来内廷和前朝的穆好古也不由认了出来,自己被待到了专供宰相廊下餐的公廨厅之外;而远方正有隐约的声音传了出来,却是有人在往复揣读着某段诗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有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真是好大的口气啊。。”

    “这可不是寻常的夸口啊,而是足以称世流传的名句了。。”

    “若是放在诸位相公的身上,那自当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的啊。。”

    “可这是区区一名贼首所做,那就是其心叵测可虑了啊。。”

    “他既然敢先当天下所喜乐,又问谁主沉浮,岂不是有取代更替之意了。。”

    “这已然不是寻常的诗句,而是铁了心反乱天下的一时缴文了啊。。然而其中文采萃然,却又不下国朝初年大才俊骆宾王讨武氏檄的气象和格局了。。”

    “岂有此理,你这是将我辈自比武周伪朝,那又置诸位相公于何处。。”

    “这些都是小节啊,关键是此僚以诗明意有志天下鼎器了;区区一个经略使又怎生平抚得了,他的欲壑难填啊。。”

    “这可是不下黄逆的窃国权柄之大患,诸公还能继续视若罔闻不成。。再说什么招抚之道,就只会遗笑天下了。。”

    “还不若是顺势而为,姑且委其为三南(安南、岭南、湖南)节度使同都护好了。。”

    “你这说的是什么置气之论,朝廷得体面和大统又当何在了。。”

    “此人断然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可能是长久生在域外之人。。”(无意间猜中的真相)

    被簇拥在上座,而脸色有些苍白近乎灰败的宰相卢携道。

    “说有宰臣的眼界和格局也是不为过的。。我等应当追查历代的宰相世系和功臣门第。。”

    “尤其是那些与朝廷素有怨望不止,而有亲族离散、远流在外的尤为嫌疑。。”

    “那五姓七望之家,更是不可轻易放过了。。殊不知此辈自开朝以来,族中就颇有不逊之辈,而屡屡拒为朝廷所仕任。。。。怎么就不知是否会有暗使出来,争乱世间的子弟族人呢。。”

    于是,这一刻的廨厅理一下自就沉寂和肃默了起来;而举步维艰的抬脚走到门外的穆好古,更是冷汗沉沉的加倍而下;那怕他久据内廷而素以杨枢密有所渊源,也能听出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森然夺杀之意啊。

    要说这朝野之中名声最著的五姓七望之家渊源,难道不就是出身荥阳郑氏成皋房嫡脉,号称当代“救时宰相”的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郑畋么。

    这其中的巨大干系和连带扑面而来的汹涌波澜诡谲,就算是以穆好古自持有大杨枢密使作为靠山,也是不想听见和知道的,更别说是参合进去了。

    然而,他此刻已经没有退路了。

    “穆內官来的正好,与我等且说一番出使那虚贼所据的情形。。”

    宰相卢携那有些阴晴不定的声调,恰如其时的在里间响起来。

    “据我所知,这最初的招安岭外之议,也是那郑相公所倡的吧。。。而王(铎)昭范,似乎还使人专程前往刺探过呢。。”

    而在场的众人无论身份高低与否,都不免当场再度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位执领朝班的卢相公是打算师法,他那位别号“狗脸宰相”“卢屠子”而睚眦必报的先祖——酷吏兼权臣卢杞么;穷追猛打尚且不够还打算行那斩草除根的株连之事了。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五章 或闻通鬼魅(中() 
间隔不断的稀稀拉拉雪花之中,到任不久的荆南节度使宋浩,也在引兵袭取荆门的道途上奔走着。远近拉长的队伍踩着还算是单薄积雪的路面,在冰雪隆冬之中呵气成烟起来就像是一条摇头摆尾的长龙。

    身为忠武军出身的老牌将帅,他绝不相信什么草贼突然变的悍战难缠起来的托词;而深深怀疑只怕是这位刘节帅师老疲敝顿于城下开始故技重施,乃至不愿于草贼悍战保全自身实力的一种托词而已。

    所以他干脆以荆南节度使的名头,搜罗了下辖境内残余的官兵和土团,又借助了段彦谟带来泰宁军中的兖州骑兵,取府库之资合兵做万余人。乘着冬季真正的大雪尚未封锁道路之时,骤然南下好好试探一番这只太平贼的成色;也是为了打响他这个新到任荆南节帅的名声和权威。

    不然,他身为荆南节帅下辖的荆州、澧州、朗州、峡州、夔州、忠州、万州、归州,不是大部沦陷于贼手,就是为地方自立割据;而需要在襄州寄邸于山东节度使的治所;这对于一个有志作为的将帅而言是在太过尴尬和无奈了。

    毕竟,与领有襄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复州、随州、邓州各地的山东节度使,以及同处境内的天平军兼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争夺地方上的财赋徭役和丁役征发的权柄,并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而他带来的那些士卒和泰宁客军,同样也需要相应的财货犒赏和军功来源。

    不然,按照军镇子弟的一贯作风和常例,时间稍长就会积累下相应的不满和愤怨,最终反噬道他这个节帅身上的;要知道,哪怕是身为朝廷最忠实的军镇和屏藩之一,忠武军节度使也不是没有驱逐甚至杀害节帅的例子啊。

    就像是前任忠武军节度使,出身进士而出帅过感化、徐泗等节度使,身兼工部尚书的薛能,乃是当世闻名的一代大诗人。结果因为在任上稍加善待过境的徐州军旧部,就引发了理所当地的许州兵不满和忧虑。

    结果麾下本地出身的牙兵大将周岌乘众疑怒,以薛能有意借外军镇压屠戮本镇子弟的理由,煽动为乱逐薛能据牙城自称留后;而又在数日后杀薛能并屠其家。朝廷甚至不能制之或是惩处,而只好捏着鼻子遣使追认为新的镇帅。

    而出身忠武军中陈州系统的宋浩,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也算是见证了这个整个过程,未尝没有兔死狐悲之虑;而这次号称“大内两头羊”的小杨(复光)监镇,以乃父杨玄阶故旧的干系保举他出镇荆南,同样要有足够的反馈和回报的。

    不若的话,相信那位威压诸镇的小杨监镇,会不吝给他名义上的副手——泰宁军都将段彦谟更多的机会呢;虽然他在朝廷的职级、品秩都高过对方,但是同为藩镇都将之一的这位副手,在还算恭敬的外表之下也不像是甘心长期居于人下的人物。

    只是眼下他们都是远道而来的客军,又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地盘。可以说除了从贼寇手中收复失地就再没有多少立足余地了,若是再不抱团起来共度艰难,那真的就是万事皆休什么都不用指望了。

    而段彦谟的存在,又是另一位藩帅以天平军节度使兼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的心病;至少有他在那么一天,是别指望能够得到来自这部强力友军的支援和呼应了。这明明就是朝中宰臣们弄出来的破事,落在他们身上简直是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无妄之灾啊。

    然而想到这里他更加怨恨起引兵南下,而至今消息断绝的忠武军都将周延陵了。这个原本只是个俾将却靠节度使亲族关系上位的家伙,所带走了三千忠武健儿本该是划拨在自己的麾下。若有这三千忠武兵做底气的话,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