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急情况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对北约任何一国的进攻都被视为对北约全体成员国的侵犯。
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很显然违反了北约联合防务条约,对土耳其和此地的美**队及北约军事设施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北约组织应该动员自己的力量,军事打击伊拉克。
在此之前,美国曾多次要求北约在发生与伊拉克战争的情况下向美**队提供一些帮助,在土耳其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预警飞机和巡航导弹。但欧洲几国尤其是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一直不愿给予支持。为此北约秘书长启动了默认程序,但还是遭到法德比3国的否决(法国虽然不是北约国家,但在北约内也具有相当的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统时期,法国虽没有正式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却实际开始了这一进程,几乎参加了北约所有的对外军事行动――斧头注。)
现在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应土耳其的要求,北约不得不让成员国进行紧急磋商。只是在对伊拉克出兵的具体问题上,北约机构内部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和分歧。
出兵的合法性已经毋庸置疑,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已经入侵土耳其国土,其空军也已经猛烈的轰炸了美国驻土耳其军事基地。对于这么胆大的侵略者,北约成员们一致要求要严厉惩处。
但出兵的具体细节各国却吵翻了天,连续辩论两天都未能达成一致,首先是指挥权,这次战争在北约统一的框架下按说应该交给美国人指挥,但法国人提出了异议。
他们认为此次战争是由美国人愚蠢的在沙特搞政变引起的,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侵犯了北约成员的集体权益,因此应该由欧洲人指挥防卫土耳其的部队。法国人的建议被美国方面毫不留情的顶了回去,这也让法国人恨的暗地咬牙。
其次是费用的问题,曰本在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下已经无力承担美**事行动的费用,而在当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让北约成员自行负担这笔昂贵的花费去为美国人打生打死显然有些强人所难。德国还没有解决驻德国苏军的撤退费用问题,因此也不愿意出血。
有关各国都为出兵的费用而争吵,希望由别国出大头。结果吵来吵去,怎么也得不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于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北约虽然强大,但是它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在苏联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很难拿出自己的主力部队随同美国人去作战。伊拉克不但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还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旦逼急了使用核武器……
所有的欧洲政治家都暗自胆寒,那核弹扔到美国不太可能,但伊拉克的中程核导弹打到欧洲却是没有什么问题。一旦把那些一根筋的穆斯林逼急了,欧洲国家岂不是更亏大了……
北约内部在激烈争吵着,但是军事动员的命令却开始下达到各个国家,德国陆军第七装甲旅开始动员;挪威空军第一战术联队开始动员;英国陆军的第一装甲师早就完成了动员,皇家海军的战舰已经开始在地中海伴随美国战舰执行作战任务,皇家空军的F…15战斗机和旋风式战斗机也开始向意大利转场。
法国三军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尤其是法国陆军甚至连基本动员都没有进行,军官依然在休假,一点也没有要投入作战的意思。但法国不是北约成员,此时耍赖让北约高层震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意大利人倒是不含糊,转眼就动员了两个机械化旅和两个装甲旅,一个空降旅,大批的公羊C1主战坦克沿着公路和铁路向西运动,开始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边境上。除此之外,意大利空军也开始进入战备状态,意大利总理钱皮和国防部长纷纷视察作战部队,但这种积极备战倒不是为了土耳其,反而象是要告诉伊拉克人:“意大利的武装很强大,你莫要来惹我们!”
…………
布鲁塞尔郊外的机场上,两个人正在告别,法国外交部长埃尔夫走到近前,在德国外交特使施耐德面前,他低声问道:“施耐德先生,我想知道,德国zf和您本人到底对这个事件有什么看法?”
施耐德瞥了一眼四周,苦笑了一下,说:“现在伊拉克已经入侵了土耳其,根据北约防务条约,我们只能履行义务了!”
“履行义务?您的意思是……”埃尔夫眼神一亮,施耐德为什么不说“参战”,而是用“履行义务”这种暧昧的词语,显然是很不情愿。
“您知道――德国现在正在完成统一,整个东德的建设会花掉很大一笔资金,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为这场战争出钱。更主要的是――”施耐德低声道:“苏联人还在面前,牺牲掉德国的安全去保卫土耳其,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伊拉克人的目的不在土耳其,这些我们都明白,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人身上……”
埃尔夫神色不动,表面上他仍然是一副温文儒雅地样子,但内心里却暗自高兴。法国与德国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苏联的逐渐衰弱,世界已经成为了美国一家独大。要是让美国击溃了伊拉克,控制了沙特,中东的石油将彻底被美国人掌握,从此之后,法国和德国的日子可就要看美国人的脸色行事了……作为有光荣历史和勃勃野心的大国,这两个国家怎能忍受这样的待遇?
听完施耐德的话,埃尔夫微微想了一下,说道:“法国不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希腊更不会出兵参战,剩下的国家军事力量也不怎么强。只要法德两国保持合作,仅凭借英国和那些小国的力量,美国人在土耳其打败伊拉克的难度很大。我建议我们两个国家同时派出外交使团,共同调和这件事情如何?”
“你是说――撇开美国,我们法德来处理这件事情?”施耐德一惊,撇开美国的行动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象想的。二战后联邦德国几乎就是美国的附庸,现在要突然和法国一起在欧洲发出不同的声音,这让他大吃一惊。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埃尔夫傲然说了一句类似绕口令的话,但是听在施耐德的耳中,却犹如黄钟大吕一般――德国,曾经是欧洲大陆的主宰啊……
…………
与此同时,在波恩的苏联红军西部集群中却爆发了另外一个意外的事件。苏联红军的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大将看着大幅的地图,上面各种各样的标记密密麻麻的,落在大将的眼中化为了阴沉。这位苏军高级指挥官的脸上带着凌厉和愤怒,还带着一丝悲哀而嘲讽的笑意。
一向军
资严整的他身上军服也松松垮垮地,领口揭开,但是他的眼神却越来越阴沉。
他其实是个很忍让的军人!
戈尔巴乔夫推行他的新思维,和宿敌西方缓和关系,他作为一个军人无可奈何,所以他忍了;戈尔巴乔夫削减军备,不再提供新式武器,甚至连旧有的二十个师的装备也卖掉了,他痛心之余也忍了;戈尔巴乔夫让国家没钱,大批的优秀的军官和高级技术人才退役,他难过之余也忍了……
可是――现在他竟然又让这支部队撤回德国国内,他竟然没有任何的安置措施,这可是五十万大军啊!五十万俄罗斯儿女,为了祖国驻扎在这里,在这里他们付出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为了国家他们拼命的练习战斗技能,因此除了战斗他们什么也不会!
可是现在你竟然让他们回去自谋生路――不是自谋生路,而是将他们向绝路上赶啊!
这个国家不能这样对待为它牺牲的人,德国也不能就这样轻松的嘲笑苏联的勇士,美国人、西欧人你们不会这样称心如意的……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大将咬牙切齿的握紧了拳头!
第十章 特殊战利品
在月亮高挂的明亮夜幕中,红色的信号弹串连成排的相继升到空中。隆隆声中几发炮弹划过天际,闷雷声从西方传来,橘红色的光芒闪现着,闪动的火光照映着凡湖的湖水。虽然距离很远,但炽热的气浪还是一波接着一波从远处滚滚而来。
在东部的山丘后面,一头头钢铁怪兽静静地停在那里,月光照在这些钢铁战车的外壳上,森然而肃杀。这些怪兽是由伊拉克塞马沃机车厂制造的威力巨大的萨尔贡主战坦克和侯赛因步兵战车,它们在已经开始的这场战争中大出风头,将在世界武器史上留下自己的地位。
这里是伊拉克陆军第四装甲师的第一装甲旅――此时两百多辆坦克和战车排成四个方阵,装甲兵已经进入各自位置,炮塔上的舱盖打开,车长从里面半探出身,静静地守侯着命令。
在坦克部队后面,进行常规炮击的火炮还在继续有一发没一发慢腾腾打出一发发炮弹,这些骚扰性炮击的主要目的是给对面战线的土耳其和美**队施加压力,对拥有充裕实力的伊拉克军队而言,多浪费些炮弹根本算不得什么。炮击可以掩护整个战线上的大规模集结行动,此时在炮兵阵地上,早有更多的火炮悄悄扬起了头,一箱箱炮弹堆放在炮位后面,等候着从东方传来新的命令。
凌晨三点整。
骚扰的炮击逐渐终止了,浅灰色的厚重烟云也渐渐散开,就在此时,三发红色信号弹从南方地平线突然升起,红色的火球直冲高天,犹如地狱里奔腾而出的魔神的眼睛。
此时整个东面的天空猛然一亮,上千门火炮顿时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道道火红的弹道瞬间覆盖了天空,无数炮弹划过天际朝对面的阵地奔去。剧烈的爆炸声连绵连成一片,大地和天空仿佛在这种不可匹敌的威势之下颤抖起来,冲天的火光使得夜视仪丧失了作用,因为那火光已经照亮了一切,犹如白昼。
伊拉克军队对土耳其凡城军事基地的进攻开始正式打响,由第四装甲师和第五装甲师及四个重炮团、军属炮兵旅、各师旅炮兵部队组成的炮兵集群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急袭美国人和土耳其人阵地。
那些事先侦察发现的敌军火力点和部队集结点在炮火下,武器被炸成了零件,人被撕成碎片,掩体成了敞口大坑,战壕被填平摧毁。在伊拉克炮兵开火十分钟内,对面的土耳其人和美**队没有打过来一发炮弹,只是在十分钟后才有零星炮弹从美军阵地后面打了过来。
不过在美制AN/TPQ…37炮兵相控阵定位雷达的指挥下,伊拉克155mm的马农重炮组成的压制集群向美军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火力。压制炮火迅速而准确,很快那些想要表示自己存在的美国炮兵就哑火了,任凭伊拉克人尽情的将钢铁倾泄到他们阵地上,撕裂遇到的一切。
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猛烈的覆盖了对面的一切,炮弹开始延伸。
“伊拉克装甲兵――出击!”无线电中传来了响亮的命令,瞬间马达轰鸣,黄尘四起,一排排的坦克迅速启动,沿着平缓的山坡朝上爬行。坦克后面是大批的步兵战车和履带式装甲运输车。战车群爬到沙坡顶部,一起发出巨大的轰鸣朝下飞驰,前面坦克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沙利尔少校乘坐的63式装甲输送车紧紧跟随在大部队后前进、虽然伊拉克陆军现在已经大规模装备了重型玄武岩步战车,中型的侯赛因步战车和轻型的蝰蛇轮战,但是63式装甲输送车因为它的灵便和简单,以及优良的动力系统(伊拉克的63式使用的是德国的柴油机和传动装置)仍然受到部队的欢迎,因此大量保留了下来。
沙利尔看着高速奔腾的装甲集群和头顶上闪烁的武装直升机的航标灯,不由的神游天外,当年也是在这片土地上,自己和塞里米上尉一起抓获了那个跳伞的美国飞行员。那场美国人和苏联人的激烈对抗他至今还有印象,多年过去,现在和美国人正面对抗的已经是伊拉克人了!
十二点六吨重的63式装甲输送车爬上了一个沙坡,越过开阔地撕开被炸的七零八落的铁丝网,很快进入到土耳其阵地前沿。沙利尔少校发现此时的阵地前沿构置了“戈兰濠”,没有架桥车的帮助,轻型战车无法越过又宽又深的防坦克壕沟,几辆战车只能沿着壕沟不停移动着,机关炮炮塔转动着,将一串串炮弹扫向烟雾散开后显露出的土耳其阵地。
“坦克压制敌人火力,架桥车冲上去!”沙利尔大声命令。几辆萨尔贡坦克开始发威,使用120mm主炮压制土耳其军队火力点,空中的武装直升机也开始使用火箭弹射击。
土耳其阵地上冒起大片烟尘,借助这个机会,坦克架桥车迅速冲了上来。短时间内就加好了一座钢板桥梁,很快一辆侯赛因步兵战车越过钢桥冲了过去。但刚走过钢桥,就有一枚反坦克导弹飞来,瞬间传来金属与金属的撞击声,那辆正向前冲击的侯赛因战车猛地一顿,灰白烟雾从战车侧面窜了出来。
“压制,给我压制敌人的火力点!”沙利尔在无线电中吼道。萨尔贡坦克炮管一颤,一发爆破榴弹向那个方向飞去,巨大的爆炸声中几个土耳其士兵象玩偶一样被凌空抛起。一辆又一辆战车越过钢桥冲上了敌人阵地,步兵开始跳下战车,出现在战车后面,他们不停地扣动着自动步枪扳机,向前方和四周的敌人步兵射击。
沙利尔少校的63式装甲车也冲了过来,他一面观察着四周的情况,一面指挥着部队前进。装甲部队的阵型保持的很好,步兵也跟进的很不错,这场战斗已经没有太大悬念了。
一辆涂成黄黑色沙漠迷彩的玄武岩重型战车炮口火光闪现,向前方发射了一排机关炮弹,残烟还未散尽,吱吱声中,炮塔朝右边转了过去。战车车身窜起一股青烟,车子隆隆的朝前开进,车身后跟着十几个步兵。
“前进,快――跟上战车!”
“跟上战车,向前冲,不要停下――”
步兵们呐喊着,跟随着战车迅速向前推进……
公元一九九三年七月,伊拉克军队攻克凡城军事基地,土耳其第十机械化步兵师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余部向伊拉克军队投降。美军第二师第一机械化步兵旅损失惨重,在空军掩护下丢弃部分装备撤出战区,后退到比特里斯。
不过攻克凡城基地并没有让沙维尔?迪亚拉和萨乌德?梅吉贝尔高兴起来,相反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麻烦。
“就是这里?你怎么发现的?”第四师师长阿拉…阿布杜扎海尔将军看着自己面前的沙利尔少校,指着隐藏在山体中的巨大仓库问道。
“报告长官,我们的坦克冲进基地时,有几个美国兵跑到了这里。部队追击时发现这里有个仓库,里面就是……这些东西……”沙利尔少校咽了口唾沫,没有继续说下去。
士兵将大门敞开,从里面小心的拖出了几个包装严密的钢制大箱子,在场的人都是军人,看到那个熟悉而恐怖的符号自然都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混蛋美国人,怎么把这些东西扔到这里就跑了?”萨乌德?梅吉贝尔不顾在场的高级将领们,低声咒骂道。
这里是美国的一个防护森严的仓库,仓库嵌入山体,隐蔽极好。里面全都是武器装备,但令众人震惊的则是这里竟有二十四枚核弹头。萨乌德?梅吉贝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吃了一惊,这种重要的东西,美国人应该在伊拉克打进来之前就运走,怎么会还会扔到这里呢?
“这可不是件小事――”他皱着眉头想到,“看来得库赛将军亲自处理了!”
第十一章 熊比鹰可怕
德国当地时间,七月十八日凌晨五点,黎明的曙光笼罩着莱茵河两岸,海面上依然氤氲着团团的雾气,犹如披着一层白纱。
但是这个黎明却并不平静,通往东德方向的95条道路上全都布满了军车和坦克,苏制T…72和T…80型主战坦克,BMP系列步兵战车大批的出现在了民用道路上。身着迷彩服和钢盔的苏联红军士兵面色严肃,矗立在黎明的阳光中,在战车和坦克前待命。
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1旅一营长萨沙?瓦西里耶维奇?索林科夫少校对这种部署感到有些心中不安。这是一次演习还是一次军事行动?作为营长的他在此前几年间收到了多次这种临时命令,但象这次由集团军直接下令而不是由旅部传达的紧急战备命令还是第一次。
难道真的有什么变化?
萨沙?瓦西里耶维奇?索林科夫少校不由得有些惊喜,根据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命令和与西欧各国达成的协议,苏联驻德国的西部集群将在今年年内撤回本土。很多军官和士兵都在为自己回国后的出路发愁,虽然他听说有几个势力正在着急优秀的军人参加雇佣兵,但索林科夫少校对此不感兴趣,他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离家近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收入要少一点。
还是留在民主德国好啊!这里生活水平高,吃的也好,甚至可以经常搞到苏联国内搞不到的东西――比如珍贵的美元或者西德马克。一旦回到国内,一切都就结束了,甚至他还要为自己将来的饭碗发愁。
所以当这位少校接到动员命令的时候,他和自己手下的官兵一样兴奋,在他心中隐隐有些盼头,希望能够大闹一场将苏联的留驻期限延长一些。首发最好――最好不开眼的美国佬或者西欧的资本主义家伙们能够捅出什么娄子,让咱们伟大的苏联红军继续留在这里保卫民主德国的安全。
很快三小时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下达,索林科夫少校严肃起来,看来这次是来真的了。他率领的坦克和战车已经根据命令装载了实弹,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他的这个营就可以冲在近卫坦克第11旅的最前面,甚至也是整个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最前方。
苏联人的大规模集结已经引起了对面的注意,毕竟动员近40万部队,几千辆坦克,上万门火炮的动静绝对不会太小。发现大批的苏联红军精锐部队的坦克出现在边界线附近,对面的美国陆军第五军,第七军全都紧张了起来,而联邦德国的部队则直接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看着正在部署的美国M1A1主战坦克,索林科夫少校羡慕而又蔑视的看了一眼,他立即通过有线电话报告旅部,要求进一步指示。但旅长回复只等待集团军的指示,他要求索林科夫少校的营注意警戒,等待进一步命令。
“如果美国人向我们开火,应该怎么办?”萨沙?瓦西里耶维奇?索林科夫直接的问道。
被他这么一问,旅长在电话里头沉默了一下,然后说:“萨沙,你在这里已经不是一年了,演习也参加了很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就按照你应该做的去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