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除了对远东战场的担心之外,楚思南也在担心北方面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自八日起,楚思南便从整个北方面军作战的战况情报上,察觉到了令人不安的因素,而在这其中最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显然就是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在这一线作战的动向了。

自从东西两线的北突战役打响之后,北方面军的战略企图就已经显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考虑,如果他自己是芬兰军指挥官的话,那么他所下达的第一个命令,绝对会是壮士断腕,主动撤离这个即将被苏军合围起来的地峡战区。

而在事实上,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甚至与此相反,他们还把南下支援的挪威集群也拖了进来,重兵陈列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以西、以南的地峡走廊地段。这种态势给人的观感,就是芬兰人要在这里同苏军的北方面军决一死战了。从目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楚思南相信如果芬兰指挥官不是疯子的话,他就决不会选择在这个关头同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决战。

如果不是为了寻求决战,那他们的意图又是什么?楚思南苦思良久,又对照军事地图,才稍稍察觉到一点不太可能出现的战争预兆。

从目前的作战态势图上看,芬兰军要想有所图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突破苏军在斯维里河一线上的防守,然后将战线南推到别洛耶湖水网地区,从而对莫斯科北方防线构成威胁。不过这样一来,这支芬兰集群就等于是绝对深入的孤军,在它的周围,苏军集结着整个北方面军,还有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及西北方面军一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南突计划即便是成功了,也离最后的覆灭之日不远了。寻求北方的德军集群呼应?这一点似乎也很困难,因为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德军北方集群仅仅有一个十八集在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五十四、独四两个集团军对峙,因此,他们要想突破这一方向上的苏军防线,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楚思南考虑,如果德军一旦突破了这道防线,那么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如今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芬兰军集群和德军的北方集群所构成的战略攻势,就如同是一个“C”字形,这个C字把整个拉多加湖包围在了其中。而苏军的北方集群,就在这个C字的内环上,他的作战目的,就是吃掉这个C字的上半个圆仞——芬兰卡累利阿集群。而对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御阵地来说,其在这场战役中作用至关重要,他的存在抵挡住了作为下半个圆仞的德军集团的东进。这样看上去,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御阵地,同整个北方德军的攻势胶着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写的“G”字形作战态势,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守阵地,就是这G字下圆仞上的那一横。如果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阵地被突破,那么后果就是一连串的字母变化——“G”变成“C”,“C”再变成“O”,字母的变化最终将导致整个北方面军陷入德军和芬兰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楚思南虽然不认为德军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就足以突破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防守阵地,但是在心里,他还是感觉隐隐的不妥,因此,在十二月九日的方面军指挥部电话会议中,他提醒崔可夫注意德军在西线列宁格勒方向上的动向。

崔可夫对楚思南的这一提醒在开始的时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其后,经过反复的侦查,列宁格勒方面军传回来的准确情报,是在他们所防守的那一线上,的确只有德国人的第十八集团军,而且看样子他们正在休整,短期内没有东进的迹象。这一情报显然令崔可夫大为放心,他再一次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合围芬兰集群的事务上去了。

楚思南在获知了这一情报之后,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他无数次的安慰自己,不要去考虑那些还没有影子的事情了,集中主要精力,把布拉耶夫斯基正面战场上的事务处理好就可以了。

不过安慰归安慰,他的心还是放不下,在经过反复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提前发动对布拉耶夫斯基北线被围德军的进攻,以彻底扫除这一后顾之忧。

第五卷 烽火连城 第十五章 一本日记中的军魂

黄昏,在暮雪岚霭的映衬下,楚思南在一众卫兵的簇拥下,缓缓的登上了德军师坚守了四天的主阵地。就在距离此时不到半个小时之前,三十三师的先头部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把战线向北推进了三公里,直接同北面的二十九师会合了。

就在登上这片阵地之前,楚思南的心里还一直在泛着狐疑,他搞不懂为什么前阶段作战凶猛的德军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全然放弃抵抗了。不过当他第一步踏上这片阵地的时候,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在他眼前,或者说是在他脚下,那阡陌纵横的德军战壕里,七零八落的布满了尸体,这些或立或坐或抱成一团的尸体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紧闭的双眼、呈现青紫色的皮肤,很完美的诠释着这些德国兵的真正死因,他们不是死于残酷的战争,而是死于比战争更加残酷的寒流。

‘楚思南同志,我们在敌人的一名军官身上发现这个,‘一名师部参谋从战壕另一侧走过来,晃动着手中的一个小本子说道,‘相信你可能会对它感兴趣的。‘

‘嗯,‘楚思南心不在焉的点点头,然后顺后把小本子接了过来。

‘国防军第43步兵师中尉安德里亚斯战地日记‘,小本本的扉页上如此记载。仅仅是这一行小字,就吸引住了楚思南的注意力,他现在很想知道这个步兵师究竟在遭遇寒潮袭击的这几天了,发什么什么样变故,他们为什么宁可冻死也不向外突围。

这份战地日记对43步兵师的战场推进情况记载的很详细,从六月二十四,他们离开苏芬边境的约恩苏开始,直到十二月七日,这期间的所有43师作战情况,日记上都有记载。

而真正让楚思南仔细去看得,却是从十二月六日晚间开始的那一小部分,准确地说,就是从13集展开炮击开始的那一刻,直到最后的一部分。

‘5日,‘楚思南很快找到了他所想看到的那一部分,日记上是如此记载的,‘今天河对岸的俄国人似乎有些异常,他们在河南岸的兵力调动明显比前几天更加频繁,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们似乎要对我们的防线展开进攻了。师部下达了全师戒备令,我的部队被放在了右侧翼的位置,看来师部方面是担心俄国人会在这一侧发动主要攻势,以挑开我们的防御阵线。‘

‘6日:今天上午,师部召集全师各旅、团级指挥开会,宣布了近期俄国人可能对我们发动攻势的预计。按照施坦诺德上校的意思,我们是应该向集群指挥部方面请求增援的,因为按照我们的估算,目前阵列在河对岸的俄国军队,至少有2到三个师,我们的兵力在相比之下过于薄弱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后勤补给。那些该死的芬兰人总是把我们的补给拖延到最后,那位伯爵大人似乎也对我们不抱任何好感,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们这些光荣的日耳曼战士划归他们统辖。‘

日记在这个位置断开了,下面一部分是用另一种颜色的水笔书写的,想来是之后补充上去的。

‘在将近黄昏的时候,俄国人突然对我们的阵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覆盖式炮击,站在我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团团的火光不断在我们的阵地上升起,我们的伤亡很大。按照那位芬兰人的傲慢伯爵猜测,俄国人不可能会对我们实施中路突破的战法,而在这一线的进攻也只可能是佯攻,可如今看来,这么大规模的佯攻实在令人费解。‘

‘俄国人的炮火就像是接受了天神的指引,在第一波炮击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师部就被摧毁了,师长施坦诺德上校以及一干参谋系数阵亡,全师的作战指挥系统陷入了瘫痪。而与此相比更加不幸的是,俄国人的炮火还击中了我们的后勤补给库和弹药库,这等于是把我们全师推进了覆灭的深渊。‘

‘在抵御住俄国人的第二次渡河冲锋之后,临时担任指挥的西格弗里德上尉建议我们全师主动放弃阵地,向北面的芬兰第九集团军阵地靠拢,但是这一项提议遭到了集群指挥部的否决,我们随后接到的命令,是固守阵地四到五个小时,以等待芬兰人的援兵。‘

‘我们最终失去了北撤的最后机会,俄国人的一支部队突破了我们阵地右侧的芬兰人防线,并直接突进到了我们的后方,彻底截断了我们的退路。弹药、后勤补给严重匮乏,兵员损失庞大,种种不利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在这个时候,西格弗里德上尉也在指挥针对俄国人的反冲锋战斗中牺牲了,我们同集群指挥部的联系也中断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开始在我们的阵地上蔓延开来,这是不好的现象。‘

‘7日:我想也许当初在发动对俄国人的进攻时,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大的敌人……极北地区这该死的天气。突然而至的寒流如此的残酷,它一举夺走了我们数百名战士的生命,这其中就包括威廉上尉和弗里德里希上尉,他们受伤的身躯根本就不具备什么抗寒能力了。很荣幸或许也是最不幸的我,在这个时候被推选为全师的最高指挥官,以一个中尉的职衔,指挥一个师的兵力,我想我是光荣的,虽然这个师目前还只有仅仅不到两千人。‘

‘在接受这个职务之后,我作出第一项命令,就是撤出沿河的阵地,把最后剩余的兵力集结在防御地带纵深的碉堡区内。虽然做出这一项决定是痛苦的,但是我别无选择,我的士兵需要一个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同时,我们的弹药也不足了,也许下一次俄国人冲锋的时候,我的士兵就要和他们展开肉搏了。‘

‘俄国人的攻势奇迹般的停止了,我感觉到这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毫无疑问,他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想要借助这围困逼迫我们投降。啊,能够活下去,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诱饵啊,不过幸好的是,我和我的士兵还能抵御着游离于尊严与生存之间的诱惑。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宁可率领着我的士兵冲向俄国人的重重包围,但是现在这种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剩余的弹药甚至连支配一场冲锋都不够了。所以我下达了第二个令我感到痛苦的决定:把所有的弹药集中起来,分配给督战队,他们的任务,是击毙任何一个敢于离开自己岗位、企图投向敌方阵营的士兵。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作为一名日耳曼军人的荣耀。‘

‘也许,现在对我们来说,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这一点了,希望俄国人不会太早发现我们困境,以至于能被我们拖在这里更久一些。‘

日记到这里断了,楚思南把本子合上,目光沉重的在那一具具冰雕般的尸体上闪过,此刻,他的心情异常沉重。

他现在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这个德军师在被围后从未发动过一次突围作战了,他们的枪管中已经没有了可以杀敌的弹药。就为了拖延住这一路的苏军部队,上千人的一支部队,就那么生生的冻死在了自己阵地上。

这是一场未分胜负的战役,楚思南如是想道。

这支德军师覆灭了,他们没有保住自己的阵地,甚至在较智方面,这位安德里亚斯中尉也输了一筹,他也许不知道,他所谓的拖延苏军,其实正是苏军方面所需要的,只有他们这个德军师存在,才能牵制住北线更多的芬兰军队。不过即便如此,谁又能说这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队战败了?至少楚思南不会这么认为。

‘清理战场吧,‘良久之后,楚思南把手中的日记本递还给那位参谋,同时沉声说道,‘记住,一定要把每一具尸体都收敛火化。还有,把这本日记的后面部分多抄印几份,送方面军所有下属部队传阅。‘

‘啊?‘参谋一愣。

楚思南没有解释什么,他身后在这位困惑的参谋肩上拍了拍,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从这里面,你可以体会到一种真正的军魂,它是没有国别和敌我之分的,你看过之后就会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你应该为有机会和这样一支部队作战而感到荣幸。‘

第六卷 蜚声军坛 第一章 背后插来的一刀

12月15日,在13集的作战指挥部里,楚思南和梅列茨科夫以及一干集团军参谋齐聚在会议桌前,对如今不利的战局进行着紧急的磋商。

从昨天开始,被合围在卡累利阿地峡中段的芬兰军,突然打破沉寂,对苏军南线合围的13、37、独9集团军的防御战线发动了大规模的突击作战,而在这其中,楚思南目前所在的13集阵地,更是承受了最为沉重的打击。

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13集在歼灭整个德军师的过程中,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整个二十七师被迫暂时退出了战斗序列,开赴后方休整。而二十九师在向北突进穿插的过程中,也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兵员,这样一来,整个十三集真正完编的主力作战部队,就还只剩下两个步兵师了,从这方面来看,它所处的南线防御阵地绝对是一个薄弱环节。芬兰人显然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把大部分攻势都投入到了这条线上。

这次,芬兰集群要在这一线打开通路的意图很明显,他们的炮火攻势异常猛烈,同时空中的配合打击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仅仅是一天的时间,三十三师、二十九师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过芬兰人也没有从中占到任何便宜,他们在发动对南线的突击作战的同时,还要承受四面合围苏军的猛烈压缩攻势,因此,伤亡肯定也不小。

“哄!”一颗从天而降的炮弹,在离指挥部不远的地方炸响,灰尘在临时搭建的木制棚顶上簌簌而落。

“我看就这样定了吧,”楚思南抬头看了看颤抖中的顶棚,然后说道,“梅列茨科夫同志可以向方面军指挥部发出申请,要求航空队对我们正面的芬兰军阵地发动空中打击,然后由三十师作为主力,对敌方阵地发动一次反冲锋,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至于说调动方面军预备队的事情,还是暂时缓一缓,如今战役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如果过早的投入预备队,那我们还用什么去应付之后可能发生的……”

“报告!”

楚思南的话还没有说完,指挥部通讯台处传来的声音就打断了他。

“最高统帅部给楚思南同志的紧急来电。”通讯解密员挥动着手中的一张电报解密单大声说道。

“拿过来!”楚思南心中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由他心中猛然而生。

通讯员急急忙忙的跑过来,把手中的电报稿递给了楚思南。

“电示楚思南同志: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北方集群主力,已于15日凌晨突破我列宁格勒方面军北方阵地,其第四坦克集群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施品瑟尔堡一线地区,推测其战略企图,是欲对你部实施合围。鉴于战况紧急,统帅部决议将列宁格勒与沃尔霍夫两支方面军,汇编为别列耶湖区方面军,由你出任代理方面军司令员。望你能沉着指挥,御敌于沃尔霍夫一线地域,粉碎敌之战略企图。最高统帅部十二月十五日电令。”

电报上的电文令楚思南的眼前一阵晕眩,他所预感到的一切最终发生了,德军的胃口大得惊人,他们的C字型铁钳攻势恐怕早就构想好了,就是为了等到这面的北方面军完成合围,然后再突然发动攻势。这样一来,苏军的整个北方面军就处在了进退不得的境地上,只能坐等被围歼了。

该死的,情报不是说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正面只有一个第十八步兵集团军吗?什么时候竟然跑出来了一个坦克第四集群?那些负责敌情侦查的蠢货,竟然连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坦克集群调动都发现不了,真是该送去军事法庭受审!

施品瑟尔堡,施品瑟尔堡在什么位置?

楚思南现在也没有什么心思再去抱怨了,他随手将电报扔在桌子上,然后转身朝挂在身后墙上的战区地区奔去。在他的身后,梅列茨科夫拿起电报,仅仅看了一眼,整个脸色就完全变了。他知道,施品瑟尔堡就位于拉多加湖南案,是沟通列宁格勒与沃尔霍夫的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德军拿下了这里,其机械化部队仅用半天时间,就可以推进到沃尔霍夫城下,而若是由此向东北推进的话,不到三天时间,就可以抵达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洛杰伊诺耶波列。换句话说,如果在三天的时间内,北方面军无法撤离卡累利阿地峡战区,同时,又抵挡不住德军北方集群推进的话,那么被合围之时也就指日可待了。

梅列茨科夫以前一向认为,楚思南作为军事委员,在对战场的预测评估上有些过于谨慎,甚至说得难听一些,就是有些杞人忧天了。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反复强调列宁格勒方向上的德军威胁,而如今看来,他的判断和预测是多么的准确。

梅列茨科夫知道,统帅部在这个时候任命楚思南为别列耶湖区方面军的司令员,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那个方向上的战况如何,但是只要想一想,也能大概猜测到一些端倪。如果所料不差,如今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恐怕已经被德国人的坦克集群突进打散了,其中的一些部队,甚至仍旧滞留在敌占区之内。像这样的一支方面还能起到多大作用,实在是令人难以乐观。而沃尔霍夫方面军,他们的主力尚且在季赫温一带地域,他们很难赶在德国人的坦克集群突进之前,布置出正面防御阵线来,充其量只能威胁进攻德军的右翼阵线。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出任别列耶湖区方面军司令员,他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布置抵御德军向东北推进的防御阵线。

不过此时的梅列茨科夫,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正是最高统帅部在这个危急关头对楚思南的任命,才最终促成了这个风云人物在二战军史上的迅速崛起。在其后近三个月的别列耶湖区攻防战中,楚思南所大力推行的种种战术,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而在这其中,被划为经典的“大雪崩战术”,以及学自德国海军将领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更是成为了战后各国军方大力加以研究的典范式战例。

随着德意志人的一场北线合围作战,以及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一份加急电令,楚思南终于即将踏上他的军旅崇荣之战,新二战史上的一颗将星,亟待升起。

第六卷 蜚声军坛 第二章 糟糕透顶的局面

随着德军北方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