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戮牟慷尤疵挥屑庇诿敖淮υ诘戮胺嫦吆蟮牧心窭辗矫婢蛭捌诘恼蕉飞送龉螅笃谖薹ㄗ柚勾蟊抛髡剑挥只蛘叩戮狈郊旱乃玖罟佟詹祭贤犯静簧系保鹊取?杉幢闳绱耍寄匣故且罢飧鱿眨衷谒闶强疵靼琢耍秸褪撬锏亩牟恳怀≌揭鄣牟贾每梗际窃谘捍笮。徊还鸵话愕亩耐较啾龋衷诘男问聘酉斩褚恍┌樟恕K挥谢嵫≡穸幕蛘呤遣欢模裁挥谢嵫≡窀醚勾蠡故茄剐。锌岬南质抵涣舾惶趼罚拐飧鍪牖蛐碛幸幌呱谎咕椭挥兴缆芬惶趿恕�

第六卷 蜚声军坛 第五章 赢取战役自主决策权

十二月十八日午时,别洛耶湖区方面军设在罗亚拉维茨镇的临时指挥部。

沉睡中的楚思南,在一连串儿巨大的爆炸声中惊醒过来,连续几天来的紧急行进,使他整个人疲乏到了顶点,而昨天晚上,因为和指挥部的一批作战参谋研究战术以及等候统帅部方面的回电,所以,又是一整晚没有合眼。天大亮的时候,他才得以小憩一会儿,岂不知才几个钟头,就有被吵醒了。

急急忙忙的穿上军靴,楚思南把军大衣往身上一披,就快步走出了房间。

屋外,厚厚积雪掩映下的天地,一片苍茫,而在那阴沉的天空之上,几个白点正在不远的地方来回盘旋——那是德国人的飞机。

“怎么回事?”楚思南看着天空,对守卫在门口的卢科昂基说道。

“不清楚,”卢科昂基摇头说道,“刚才有两架德国人的轰炸机过来,在镇子里扔了几颗炸弹,估计是试探性的。”

“高炮阵地还击了吗?”楚思南皱眉说道。

“没有,苏斯洛夫同志认为那样会暴露我们的位置,所以下令禁止还击。”卢科昂基回答道。

赞许的点点头,楚思南显然支持苏斯洛夫的这一项命令。德军的航空队之所以对小镇实施轰炸,估计是在寻找这一路苏军的潜藏主力,以便执行下一步的突进计划,贸贸然的高炮还击,只能给德国人指明进军的方向。

“看来这个地方也不能久留了。”楚思南嘟囔了一声,然后问道,“统帅部方面的电令还没有批下来吗?”

“好像是统帅部方面有消息了,”卢科昂基急忙回答道,“刚才苏斯洛夫同志来找过你,不过看到你在休息,所以没有干打扰你,只是让我在你醒来之后……”

“好啦,好啦,”楚思南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把手一挥,有些急不可耐的说道,“你马上去,把苏斯洛夫给我找来。”

“是,楚思南同志。”卢科昂基应了一声,急匆匆的跑走了。

大概五六分钟之后,行色匆忙的苏斯洛夫,就带着一干参谋赶过来了,看他眼睛红肿的样子,显然也是刚刚小睡了一会儿,就被卢科昂基给叫起来了。苏斯洛夫现在的情绪是极度郁闷,他刚才来找过楚思南,可是人家在睡觉,如今,他才返回去睡了没有几分钟,就被楚思南的警卫叫起来了,这……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更何况楚思南比他可不是高了一级。按照以往苏军的惯例,在军职上,方面军司令是比军事委员高一级,但是在党内职务上,军事委员却要比方面军司令高一级,正是因为如此,两种职务之间才能相互牵制,达到权力的均衡。可是如今,楚思南被莫名其妙的任命为别洛耶湖区方面军司令,他从军职少来说根本就不够资格充任这个职务,而从党内职务来说,充任这个职务却又绰绰有余,这样一来,身为军事委员的苏斯洛夫所处的位置就很尴尬了。尤其令苏斯洛夫感到无力的是,楚思南的另一个中央职务,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仅仅这一个头衔,就已经可以令所有的军事委员感到头疼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充任了方面军的司令员,而他苏斯洛夫很不幸的是这其中起牵制作用的军事委员,可他的牵制作用能起得到吗?如果说能,恐怕苏斯洛夫自己都不敢相信。

“苏斯洛夫同志,统帅部方面的电令下来了吗?”在房间里,楚思南劈头问道。

“哦,下来了,我刚才……”苏斯洛夫慌忙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那份电文,说道。

“拿来我看。”楚思南走到会议桌边坐下,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他现在就等着这份批复呢,如果他的提议被最高统帅部的批准的话,那其后的一系列作战决议,就可以立刻付诸实施了。

苏斯洛夫把电文递过去,心下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份电文的批复,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消除他的尴尬,虽然说从今而后,他这个军事委员的权力会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是至少也不用为战役的成败负责了。

“鉴于目前北线战事的复杂性,经统帅部决议核准,同意楚思南同志提出的,方面军级指挥部战争决策权自主的要求。自即日起,你部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战役组构方式,亦可寻求左右两翼方面军的战略配合。切记:你不在获得战役绝对支配权的同时,亦将担负战役成败之连带责任,战争后须之发展状况,全由指挥员一己承担,望楚思南同志谨慎用兵,以避免北线局势进一步恶化。最高统帅部、最高苏维埃国防委员会,布柳赫尔电令。”

楚思南看完这份电令,心情倍感沉重。毫无疑问,从电令的后缀名来看,这份决议批复,显然是图哈切夫斯基同布柳赫尔相妥协后的产物。布柳赫尔把他楚思南看成了自己一个派系的人,所以在极力为他争取战争决策权,同时,这也表明布柳赫尔很看好他,所以压了重注在他身上。如果这一仗打胜了,那么楚思南定然能够声威鹊起,成为布柳赫尔他老人家手中的一张大牌,而要是打败了的话,楚思南自然逃脱不了军事法庭的惩处,布柳赫尔的脸上恐怕也不会好看。

局面都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了,这些由军籍中脱身出来的政客,还忘不了彼此争权夺利,甚至把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视作为自己增加政治筹码的游戏,这不是胡闹吗?难道这些人就把自己当初的那些军人理想、军人血性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份电文你们都研究过了?”楚思南心中叹了一口气,把手中电文重重的拍在桌子上,然后说道,“那都有些什么想法,现在不妨说一说。”

“嗯,既然统帅部给了你自主的决策权,”苏斯洛夫干咳一声,然后说道,“那我们就按照你先前决定的策略布置吧,我这个军事委员绝对配合你的每一步决定。”[·手机电子书…wWw。QiSuu。cOm]

“那好,”楚思南点点头,沉声说道,“马上给我三件事:第一,给所有我们现在所能联系上的集团军指挥部发电,告诉他们,从今天起,所有处在德军占区的我方面军下属部队,一律实行自主作战方式。我要我的每一个师、旅、团,甚至是营、连级单位,都拥有自主选择战机、自行决定推进或是后撤、及至潜藏保存实力的权力;第二,通报北方面军的崔可夫同志,希望他们加紧对芬兰卡累利阿集群的攻势,务必让该部分敌军时刻感受到被围歼的危险,从而调动德军北方集群主力加速推进;第三,命令我们坚守沃尔霍夫城区的三个师,马上撤出阵地,向别洛耶湖区水网地带撤退,你和参谋部随同这部分部队一起北撤,但是要把警备师团和通讯营二营给我留下。”

“那你呢?!”苏斯洛夫身躯一震,目光迷离的问道。

“我要留在这里,”楚思南站起身来,目光看着墙上那份作战地图,语气坚毅的说道,“这里是整个战区的核心,我只有在这里才能更好的指挥我的部队作战,所以,我不能离开。”

“可是……”苏斯洛夫犹豫道。

“没有什么可是了,执行命令吧,苏斯洛夫同志。”楚思南打断他的话,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道。

“是,楚思南同志,您多保重!”苏斯洛夫身子挺了挺,在给楚思南送上一个标准军礼的同时,语气诚恳地说道。

第六卷 蜚声军坛 第六章 游击战的开端

楚思南要打一场游击战,至少在今后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他所要进行的战斗,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游击战。要是论到打游击战,出身中国正统军旅的楚思南,无疑是有理论根底的,中国军人的游击战战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媲美的。

有人或许会说越南人的游击战也很厉害,他们曾经用这种战术耗干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也有人或许会说,前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也很厉害,前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的游击队,由赫赫有名的铁托所领导,即便是德国人也没有能够最终剿灭他们。

不过若是翻开历史,就能够清楚地看明白,和这两者相比,中国军队曾经使用的游击战,绝对堪称是典范中的典范,精华中的精华。

越南人的游击战,只能说是借鉴了中国军队游击战战术的皮毛,是绝对生搬硬套的粗糙盗版,这就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基因传承——儿子可以继承老子的某种特点,但是绝对不可能和老子长的一模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越南人反抗美国人的入侵,可以把游击战运用的貌似纯熟,看上去活灵活现的打法,让美国人吃够了苦头。而转过来,到了中越冲突的时候,他们的游击战就突然间失灵了,是说在那个时候游击战战术就过时了吗?非也,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碰上了靠游击战起家的中国军人。“班门弄斧、江边卖水,”这种贻笑大方的错误,就是越南人游击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前南斯拉夫的游击战,那就更是不值一提了,说句难听的,如果不是苏联的西进步法足够快,而且希特勒以及南斯拉夫傀儡政府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他们身上的话,这支更类似于别动队的组织,恐怕早就覆灭了。

游击战决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骚扰、袭击,那只是它的作战基本方式,真正的游击战,只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它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这种作战方式,消耗敌人的经历,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发展和壮大自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那么游击战就毫无意义,充其量是小打小闹罢了。

楚思南深知,要想把这场游击战打得有声色,那就必须给予自己的下属部队足够的决策权,曾经受过专门军事教育的他,绝对不会忘记老前辈们对游击战指挥原则的定论:“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拼着自身担负全部责任的危险,从统帅部方面要来了绝对的战役决策权,并将这种决策形势,推广到了整个方面军的下属部队之中。

如今,第一步他已经做到了,而剩下的,就是该着力保存军队力量,密切关注战局发展,以等待一个可以将游击战转化为正规战的良机了。

而谈到如何保存军队实力这件事,楚思南也感觉有些头疼。军队战斗力的减员,绝不仅仅只有战斗减员这一种,其他的像什么伤病减员、因后勤补给匮乏而遭成的饥寒减员等等,而目前,他所领导的队伍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后勤补给匮乏所造成的饥寒减员。

说实话,国内提出的游击战战术,似乎在苏联并不容易推广。中国国内地广人稠,一支游击队只要扎根群众,就不用为吃穿这种问题去发愁,至不济了,还可以开辟一块根据地,依靠自给自足解决问题。而苏联呢?其国内情况是地广人稀、原始类丛林、沼泽地分布较广,尤其是在北部靠近波罗的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一带的地区,更是水网纵横,居民聚集地稀少。在这个地方开展游击战,后勤补给相当成问题,更有甚者,目前还是严冬时节,残酷的环境,足以对一支具有规模的游击部队构成致命杀伤力。

如何在冰天雪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每一次小规模战斗之后,部队伤员的医药问题?如何保障自己的部队,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一一陈列在楚思南的面前,让他大为头疼、苦不堪言。他到现在才真正的佩服国内那些指挥着一群群卓越战士,在那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中把游击战理论发展到顶点的老前辈,真不知道他们当年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去考虑,又是如何去解决它们的?

最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楚思南做出了一个在不久之后,几乎令他命丧黄泉的决定——把目前他手中唯一控制着的一个警备师打散,以团为单位,分散战斗。而在他自己的身边,则仅仅带了一个警备连的兵力,外加一个毫无战斗力可言、以女兵为主的通讯班。为了能够保持这个警备师的绝对战斗力,楚思南在打散队伍之前,给全师团级以上的指挥员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要求各个团必须时刻保持与师、旅级单位之间的联系,各个部队游动的相隔距离不宜太远,以便在战况允许或是必须的情况下,组织相互间的配合作战。同时,为保证各部队的后勤补给,楚思南也建议各个分散部队,尽量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划定在一些距离村镇较近,而同时又不是战略要道的地域。

此时,在给各个散团布置要点的楚思南,还未曾意识到,他的一番布置已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纰漏,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纰漏的存在,才使得他在这之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数次险些命丧德军狙击手的枪下。为了打掉他和他的流动指挥部,德军北方集群司令部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计划——“猎杀狼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纰漏,才使得楚思南这个名字,在苏军部队和苏联人的心目中,更加具有神秘情调,也更加具备传奇色彩……

第六卷 蜚声军坛 第七章 第一场狼群攻势(1)

十二月二十日午后,斯诺尔罗夫镇西南一百五十公里处的针叶林带,这里是别洛耶湖区方面军流动指挥部的临时驻地,楚思南和他的警备连目前就驻扎在这里。

站在丛林外一株挂满积雪的灌木丛后,楚思南借着手中的望远镜,察看着丛林东面的雪原,通过这望远镜,他可以看到在很远的地方,正有十几辆德军的坦克在厚厚的积雪中快速的向北方推进。

自从前天楚思南下令放弃对沃尔霍夫的坚守以来,原列宁各方面军的三个后备队师迅速向东北方向撤退,随后,德军的先头部队以两个摩托化师的兵力,完成了对沃尔霍夫的占领。不过,他们的脚步没有在那一地区作丝毫的停留,便急匆匆的继续向东北方推进。

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造成了其先头部队同后续步兵支援部队之间的严重脱节。熟知机械化作战的人都知道,坦克部队的威力,在于其正面战场的突破效能上,面对一片炮火支援能力薄弱的敌军阵地,坦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掩护步兵队伍对它实施最有效的突破。不过,若是失去了步兵队伍的支援,一支单独行进中的坦克部队,却是相当危险的,携带了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敌方步兵,可以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性,给予这孤单的坦克部队致命的一击。

楚思南通过这几天在这条战线的游走,逐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猜测,肯定是崔可夫已经开始打响了北面的配合战,加大了对卡累利阿地峡一带被围芬兰集群的攻势,那些芬兰人吃不住了,所以在催赶自己的德国友军加快行进,及早赶到斯维里河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的北进部队才开始全速开进,由此,制造出了这么一个巨大的纰漏。

楚思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消灭掉德军一支急匆匆北上的坦克部队。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楚思南从昨天开始,就派出去四支侦察兵队伍,摸清楚这一线上正在赶过来的德军部队数量。说来凑巧,就在今天凌晨的时候,一支代号为“雪狐”的侦查小分队发回电报,说是有一支德军坦克团队,正在据此不足二十公里的一处河湾涉渡,估计很快就要北上了。

这对楚思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支德军的坦克部队由此北上的话,那么东北方向上的斯诺尔罗夫镇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被打散编制的警备师中,有三个团的兵力,正在这一带游弋。

集中起优势的兵力,一举吃掉这个德军坦克团队,这个想法的诱惑性太大了,楚思南觉得自己绝对有必要为此好好的布置一下。

“楚思南同志,布伊诺夫同志来电。”在楚思南的身后,一名通讯女兵猫着腰跑过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布伊诺夫是警备师的师长,同时,也是这一次伏击歼灭战的主要指挥者,他在这个时候发来电报,应该是已经把战斗的布置安排好了。

“念。”楚思南头也不回的摆摆手说道。

女兵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把电报的内容读了一遍。只不过还没有等她把内容读完,楚思南就猛地转过身来,一把抢过那张脆弱的电报稿,看也不看得撕成了碎片,然后愤怒的扔到脚下的雪地上。

其实也难怪他会如此气愤,在那份电报上,布伊诺夫虽然语气委婉,但是其根本意思却是表示不支持这次作战。他反对的理由,就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处在斯诺尔罗夫镇的兵力,只有区区的一个团——第213步兵团。至于剩下的109团和配属独立团,则都还在斯诺尔罗夫镇的二十余公里外,如果让他们紧急回调,奔赴到斯诺尔罗夫镇组织战斗,时间上过于仓促。而且在他们迂回的路线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德军大小股部队,这更增加了他们回调的难度。总而言之,打这场仗在布伊诺夫看来困难太大,他希望指挥部方面能够慎重考虑,重新作出决定。

这他妈是什么狗屁理由?!楚思南忍不住破口大骂。

现在是什么时候?部队要打的又是什么仗?

这是要打游击战,它讲究的就是在高速运动中,快速的投入战斗、急速的解决战斗、神速的组织撤离,这个该死的布伊诺夫还以为自己是在打以往那种两军对峙,面对面死磕的大兵团阵地战吗?如果在这种明显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要等你先调集好部队,组织好防御再开战的话,那你的部队都不知道在这过程中被德军剿灭多少回了。

二十余公里的距离,一个急行军就跨过去了,这难道有什么困难吗?国内抗日的时候,为了阻止一场奔袭,一支部队急行军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后,立刻投入战斗的例子数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