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和议的证据。顿时哗然,纷纷上奏章反对此事。在无法抵赖的情况下恼羞成怒的崇祯皇帝便将陈新甲做为了替罪羊。下旨:陈新甲着即斩决。理由是流寇破城,害死皇帝的亲藩,兵部尚书应负全责。
但是现在的崇祯已经不会再在乎面子问题了。眼看着大明两百多年的基业就要毁在自己的手了。难到要割地赔款来安抚满清吗?“啪”,的一声崇祯手里的念珠被拉碎了。珠子散落了一地。过了半晌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诏封吴叁桂为平西伯,命其入关勤王。但此时的崇祯皇帝并不知晓自己的这次决定又一次遭到了群臣的非议。并且现在才作出这么一个决定其实为时已晚了。
*******************************************************************************
广州——
1644年元旦,同北方寒冷的元旦不同。处于南方的广州就算是到了冬天依然是温暖如春。虽然广东政府一再的表示低调处理崇祯十七年的这个元旦。但这些年太平繁荣的生活使得老百姓仍然投入了大量的热情过这个年。按照广州的习俗花市是不可少的了。再加上广州外国人聚居区的那些洋人们。看来想要不狂欢通宵都是不行的了。这可苦了驻扎在广州的宪兵们。为了维持治他们不得不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当然啦这些士兵中的许多人都不是广东的本地人。由于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这些土地改革使得周边地区大量的百姓开始向广东移民。这些移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东地区因为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使得广东的征兵工作轻松了不少。比起广东本地的士兵来。这些外来移民的士兵更希望去战斗。毕竟他们的家乡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能将自己的家乡建造得象广东一样也是这些士兵最大的愿望。不过用不了多久他们的这个小小愿望就能实现了。
看着楼下热闹的人群以及漂亮的花灯孙露轻轻的缀了口酒。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相信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很难有哪座城市比得上眼前的广州了。虽然有人认为南方建立的政权,不是短命的,就是偏安一隅。经济虽然发达但却民风柔弱,往往主好雕虫而轻于武备,以至于文恬武嬉,不成体统。但孙露并不同意这种理论。军事上的软弱那是政治上的原因。不能同经济发展挂钩。只有国富民强了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强大的军队。
“孙姐姐,你就不要一个人守在窗口发呆了。我哥他们要晚些时候才来呢。过来看看我的状画得怎样?”一旁翻弄着胭脂水粉的杨绯儿嚷嚷道。由于杨绍清过完年就要去杭州了。于是大家伙决定给他开个欢送宴席。听到有这么有趣的事情爱热闹的杨绯儿当然也不会错过。不过这次聚会的人并不多。现在的张家玉等人都在湖广等地驻扎。就连李凤儿都奉命调去了第三军做随军护士去了。
“不是来之前你就画过妆嘛。怎么还要画一遍啊。你问问张姐姐吧。”
“张姐姐,你看我这样好吗?”杨绯儿尽量学着乖巧的摸样问着旁边的张玉乔。
“恩,不错。杨妹妹很可爱啊。”张玉乔赞赏道。
“耶?该不会可怜没人爱的那种吧。”孙露怪叫道。杨绯儿则气鼓鼓的对着孙露做了鬼脸。看着她俩一搭一唱的样子。张玉乔不禁笑了起来。
“其实,杨妹妹的装束很配自己的性格。到是孙妹妹你的妆得要稍微微改改。”笑过之后张玉乔对着孙露建议道。
“现在我这样子不好吗?”孙露问道。
“不是不好,而是缺了些。”
“缺了些?”
张玉乔将孙露拉到了梳妆镜子前说道:“不介意的话,我就给你重新画一遍咯。”
孙露疑惑的点了点头。一旁的杨绯儿则饶有兴趣的看着张玉乔给孙露化装。张玉乔一边给孙露卸妆一边说道:“孙妹妹有着和普通女子不同的气质。那种不经意间散发出的自信是很吸引人的。但是有时往往也会变得咄咄逼人。所以要尽量的调节这种给人的感觉。胭脂最好用这种颜色。然后眉毛别挑得太高。”
在张玉乔柔声细语的解说中时间象是渐渐的凝固了。当张玉乔将最后一根发钗更换后,她将一面镜子递给了孙露说道:“现在怎样?”
看着镜中的自己孙露忽然觉得有种惊艳的感觉。就在此时门忽然开了。杨绍清探出头问道:“你们好了吗?大家可都…”一瞬间杨绍清楞了一下。转而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讪讪的笑了一下就溜走了。
看着自己哥哥的样子杨绯儿第一个大笑了起来。接着张玉乔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弄得孙露是又羞又滇。也正因为如此在之后的宴席上孙露和杨绍清几乎都没抬眼看过对方。于是宴席就在这种奇怪的气氛中进行着。为了调节气氛张玉乔首先提出了行酒令大家也附和着同意了。可就在此时杨绍清发现孙露不见了。起身悄悄的离开众人之后果然在长廊里发现了倚靠在栏边的孙露。
“你果然在这里。”
听到杨绍清的声音孙露一回头却和他四目相对。想起刚才的事情孙露的脸又红了于是她撇过头去问道:“你是今晚的主角啊,怎么能偷偷的跑出来?”
“那你呢?为什么也偷偷的跑出来了?”杨绍清渡到了孙露身边。
“你也知道。我玩行酒令很差的。与其丢人,还不如自己溜出来呢。”
“恩,确实。确实够烂的。”杨绍清想起了孙露上次在南园行酒令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
在杨绍清的感染下孙露也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许多。孙露忽然对着他说道:“绍清,你这次去一定小心。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千万别和他们去北方。”
看着孙露严肃的样子杨绍清皱着眉头问道:“孙露,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了?北边会发生大事吗?”
孙露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件事我现在还不能和你说。不过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的。记住我现在的话就行了。你现在是这次勘探队的负责人了。你要保证队员们的安全啊。”
“好吧。我会注意的。”杨绍清点头道:“说实话,孙露。从第一次见到你起。我就觉得你的心中藏着一个秘密。我不知道它对于你是否很重要。但如果你觉得累了的话我愿意同你分担。”
面对杨绍清诚恳的眼神一瞬间孙露有说出一切的冲动。“绍清…我…”可是沉没了许久孙露才会答道:“这里风大我们还是回去吧。”
第三章终于结束了。总的来说这章写的很辛苦。由于事先设定同后来查的资料不符。在第三章的后半段偶做了不少修改。呵呵,可以算得上是“瓶颈”的一章。
第四章 第一节
1644年的四月乍暖还寒。李自成站在高岗上俯瞰着远处的山海关。只见远处的大顺军正与吴三桂的明军陷入苦战之中。到目前为止吴三桂部明军伙同周围的民团已经同大顺军进行了数十回合的血战。说实话吴三桂部明军抵抗之强烈、战斗力之强在李自成同明军十几年的对抗中是从没遇到过的。以往别说是己方的兵力远多于对方。就算是明军的人数数倍于自己还不是象砍瓜切菜般被他李自成给解决了。哼,偌大个中原都被自己给打下来了。没理由攻不下这小小的山海关李自成自负的想道。
李自成当然有这么自负的本钱。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他的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平阳经阳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卫辉、彰德等地,然后经真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李自成遂率军北上,经大同、宣府南下。于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就这样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就此灭亡了。
明王朝如此快的灭亡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那些士人官绅虽然明白明王朝已经危如累卵,但却不曾想会覆灭的这么快。而崇祯皇帝之死,更是天下震动。许多士人官绅为此痛哭涕泣、如丧考妣者。更有甚者还“杀身成仁”、“殉主”、“殉国”。把李自成的农民军视为仇寇,念念不忘报所谓“君父之仇”。
当然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并不在乎这些士人官绅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的举动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的。在占领北京之后,李自成觉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开国登基、论功行赏、好好的享受了。于是他将大顺中央政治机构在襄阳、西安两次建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委派官吏,改内阁为天佑殿,牛金星继任首辅。开始接管政权,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则开始向南方地区派兵占据要地、委派地方官稳定地方。并调军南下,准备南征南明朝廷。当然按照义军的传统为了筹措军饷。也少不了清点府库,没收皇宫、宗室、勋戚、太监的财产,打击官僚来“追赃助饷”。
不过除了这些在李自成的心中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驻扎在山海关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三月初,明廷特封辽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率边兵入关守卫北京。吴三桂统领数十万军民向关内进发,十六日入关,二十日至丰润。但当吴三桂得知北京已被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攻占后便开始犹豫不前。李自成当然知道此时安抚吴三桂的重要性。于是他让吴三桂之父安抚吴三桂,并且顺利交接了山海关。可是事情却临时发生了转变吴三桂突然背弃了约定拒绝投降。并在滦州击败了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领的大顺先遣部队,急归山海关。
吴三桂的这一举动极大的刺激了李自成。李自成并没有反省自己没收吴叁桂的大笔财产、将吴三桂的家人下狱、甚至默许刘宗敏抢走吴三桂的爱妾陈园园的错误举动。而是在四月十二日亲率大军经密云、永平东部攻山海关。又派唐通别领轻兵从一片石越关外,以阻截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关内,北自山南至海,对山海关的吴三桂形成包围态势。
以李自成现在的实力攻下山海关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在李自成的心中却总有一股不安的感觉。若说是为何不安李自成自己也说不上来。只能说是多年来征战的经验告诉他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忽然李自成听见了一阵隆隆的声音。这声音就象是潮水般袭来。李自成下意识的顺着这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却看见了一副让他终身难忘的情景。
地平线的上扬起一阵尘土,那隆隆声正是万马奔腾时发出的马蹄声。李自成甚至可以从望远镜中看见铁骑盔甲上闪着的寒光。此时的大顺军正与吴三桂军酣战正急。只见两股铁骑同时从他们的两翼驰入。一时间万马奔跃,矢石如雨。这两支骑兵就象两把钢刀在大顺军阵中间来回撕杀着。这些骑兵所过之处必定留下一片血雨。惨叫声不绝于耳。
就在李自成为眼前的景象惊讶得说不出话时。一个身负重伤的都尉上前报告道:“启禀陛下,唐将军已经在一片石被辫子兵打败了。现在,现在大队辫子兵正向山海关袭来。”
不错!眼前的这两股骑兵正是由满清英王阿济格和豫王多铎所率领的前锋部队。由于吴三桂被李自成困在了山海关。在权衡众多利弊之后吴三桂终于一咬牙向清朝乞师。而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正领兵略取关外之地。得到吴三桂请求的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以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为前锋,带着几万清军星夜赶赴山海关。四月二十二日清军进抵山海关外十五里处,先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边外兵。
但是眼前的这种震撼的情景却是多尔衮同吴三桂刻意制造的结果。此时的吴三桂早已带着亲信向多尔衮称臣迎降了。多尔衮利用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在吴三桂兵力接近崩溃的时候杀了出来。为的就是要在李自成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神兵天降的效果。给李自成带来极大的压力。
多尔衮的这一招心理战无疑是成功的。李自成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庞大数目辫子军。他并没有象以往面对明军时那么勇敢的迎击而选择了撤退。这一举动对于大顺军的士气来说是极大的打击。混乱的撤退行动造成了大量的大顺军士兵自相践踏而死。山海关之战最终以大顺军的败北而告终。虽然直到最后大顺军都掌握着人数上的优势。但在士气上当清骑兵出现时就已经丧失殆尽了。
站在山海关上看着底下四处逃窜的大顺军吴三桂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是转之而来的却是阵阵的寒意。吴三桂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旁的这个男子的可怕。多尔衮满清的摄政王。何为摄政王?说白了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自己既然发誓效忠于他那往后还得小心行事才是。效忠?是的。自己现在已经投降满清了。吴三桂摸了摸脑袋后面的那根短短的辫子。这是刚才才梳起的辫子。从这一刻起吴三桂知道自己成了真正的汉奸。当然他也有自我安慰的方法。毕竟万岁爷已经殉国了、毕竟明朝已经灭亡了。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有多大的作为呢。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旁边的多尔衮自己都不是他们的对手。相比较而言投降满清压力还小些。大明刚刚被灭亡,不思报国犹自可,不报“君父之仇”,马上投奔“反贼”,必定会引起非议。况且先帝也有过要他放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
就在吴三桂搜肠刮肚的找着理由时多尔衮开口道:“吴将军,辛苦了。面对如此多的贼寇。吴将军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那里,若不是摄政王及时赶到。恐怕山海关危已。大明蒙难,摄政王能如此仗义出兵。下官真是感激涕淋。”吴三桂连忙回答道。
“明主惨亡,做为兄弟之国理应出兵相助。如今我们当乘贼寇新败。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将闯贼赶出北京城。吴将军意下如何啊?”多尔衮反问道。
“这?”吴三桂楞了一下。确实山海关都被打开了。整个中原就在这胡王的眼前没理由不再向前的。于是吴三桂抱拳道:“全凭王爷调遣。”
“好!来人啊。拿笔墨来。”多尔衮哈哈大笑道。不一会儿就有侍卫那来了笔砚。多尔衮大笔一挥写道:“明主惨亡,不胜发指,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族,期必灭贼,出民水火,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杀者阐贼也。”写完之后多尔衮郑重其实的签下了自己的落款并盖上了官印。
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的消息引起北京人心惶恐。那些明降官纷纷南逃。而各地的官绅地主也纷乘机组织武装反噬。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逃回北京的李自成仓卒即帝位。并在次日即离北京南下,经晋入陕,试图仍以陕西为基地再起。而清军也在吴三桂的指引下于五月二日进入了北京城。就这样北京城在被大顺军攻陷四十二天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主人。
*******************************************************************************
当全国各地的士人官绅们叫嚷着要为殉国的崇祯皇帝报“君父之仇”时。广东等地却显得明显低调得多。虽然北京城陷落、崇祯皇帝殉国的风声也已经传到了这里。可是以《香江评论》、《岭南早报》为首媒体却没有怎么报道这件事。只是一口同声的说李闯已经包围北京城了。另一方面广东官府也没有证实这件事。在还未知道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已经习惯了跟着媒体走的广东百姓也相信了媒体的报道。
广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当然都是孙露一手策划的。早在四月初她就已经得到北京陷落的消息了。为此沈犹龙还来找过她。要孙露派义勇军海军北上勤王。但都被孙露以消息不明,怕是误传等等理由给挡了回去。并且孙露还警告广东官府不得将此事公布于众。按照她的说法若是北京没有陷落那必定是贼寇发布的谣传为的是动摇民心。若是北京真的陷落了现在赶过去也是为时已晚了。以广东的这点兵力是不可能挡住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此时若是公布这个消息同样也会动摇民心让居心叵测者有机可趁。经过孙露这么一番威吓加解释。广东官府也觉得这个时候做出任何的表达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所以也就一直保持着缄默。
虽然沈犹龙对于孙露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无奈广东的军队由孙露控制着。就算他能自己筹集乡勇没有义勇军海军的帮助也是不可能北上的。当然孙露也得到消息说沈犹龙去找过郑芝龙。不过对方好象也在和他打着太极拳。相信现在的沈犹龙已经将自己和郑芝龙在心里不知诅咒多少回了。
想到这里孙露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的想法有时真的很难让这个时代的人了解。就在此时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被警卫员带了进来。他一进便谦恭的向孙露行礼道:“草民,王诚参见大人。”
“王主编,不必多礼。请坐吧。”孙露指着他面前的那把椅子道。
“谢大人。”如果各位仔细看就会发现眼前的这位王主编同当年《广州报》的主编竟然是同一个人。不错,自从那次“十月涨风”之后随着陈王道等人的倒台。《广州报》也被查封了。作为主编的王诚自然也就失业了。不久倒霉的王诚还被义勇军请到孙露面前。说实话那时的王诚真的以为自己这次完了。铁定会被装进麻袋投到香江里去。要知道在那些日子《广州报》上可是刊登了不少诋毁孙露的文章。其中有几篇尖酸刻薄的文章还是自己亲笔写的呢。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孙露并没有把他怎么着。而是让他出任了《岭南早报》的主编。孙露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他感激涕淋。
“王主编,这段时间《岭南早报》的表现不错。”孙露夸奖道。
“大人过奖了。这是小人该做的。”王诚点头哈腰道。
“这是新的消息。我希望你们能按照这上面的语气报道此事。”孙露将一份材料推到了王诚面前。王诚双手接过材料仔细看了一边。惊讶的抬头问道:“大,大人。这是真的吗?”
“已经证实了。”孙露点头道。
“那么说。陛下确已殉国。清兵入关了?”得到了孙露肯定的答复但王诚还是有些不相信。200多年的大明朝就这么亡了。虽然王诚做过许多不光彩的事情。但他也是个读书人知道什么是“通虏辱国”、什么是“靖康之耻”。他一脸严肃的保证道:“大人放心。王诚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四章 第二节
1644年的六月,清廷乘机打出“为尔君父报仇”的幌子拉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