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守大人有所误会了,下官此次奉杨刺史之命随赵熙大人前来南疆巡视,从头至尾下官都必须和赵大人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护卫赵大人安全,另一方面,南疆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毕竟属于益州行政区划,下官也算是代替杨刺史陪同天使巡查了。”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又是一僵,这韦盛昌分明就是益州刺史杨雄派来监视赵熙一行人的。而且更为过分的是,南疆地区虽然属于益州行政区域,但是建宁、朱提、越隽、牂牁四郡向来都是游离于益州管辖之外实行自治的,但是这次韦盛昌前来,却成了代替刺史陪同天使巡查辖区领地。巴蜀杨家如此蛮横的态度顿时激起了在场大多数官员同仇敌忾之心,一时间在场官员大多对韦盛昌怒目而视。
韦盛昌依旧是那么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淡漠的对着褚怀远说道:
“郡守大人,朝廷天使的住所是否安排好?”
褚怀远沉着脸,平静的答道:
“一切都已安排好,恭请赵大人、韦通判到城中下榻歇息。”
当永昌城下那一幕不和谐发生的时候,此时宇流明却是在会泽县城民团军营当中视察这些时日以来士卒的训练情况。前段时间由于要督促各乡官员落实好秋粮征收的前期准备工作,宇流明让二牛、林青这些人带着民团下乡搞“武力震慑”去了,当把人都调回来之后,宇流明又命二牛加大了训练的强度。
在宇流明心里,目前手里掌握的这支近百人的队伍是自己最可靠的本钱,而且也是要应付林震、罗平安这一干盗匪的最后底牌,所以对于民团的战斗力宇流明还是非常上心的。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民团的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宇流明心中却犹自感到难以满意,要知道所为真正的强军并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但是自己手里这支民团,除去那不到二十人的骨干以外,主要成分还是一群没见过血的农夫。所以现在宇流明最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让自己手底下这支才成型的队伍打上一仗。只有在真正的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支队伍才能继续的成长,才有可能在将来面对林震手下杀人如麻的盗匪时不落下风。
不过宇流明既然早就有心让自己麾下这一干民团见见血,事先也已经做好了安排。前期,在命令林青巡视会泽县各乡农田水利状况的时候,又专门叮嘱林青接着机会摸一摸会泽县境内是否盘踞着盗匪的情况。这个林青也却是不简单,下去转了一圈,不禁摸出了县里盘踞的盗匪情况,而且还掌握了这些盗匪盘踞的大致地点、人数,同时还了解到这些小股的盗匪与建宁地区的大盗匪头子林震联系颇为紧密,可以算是林震安插在这一地区的眼线。
宇流明收到林青带回来的情况后,心中要带领民团剿灭这几股盗匪的心思就更加迫切了。既然会泽县境内的盗匪就是林震、罗平安他们安排在这里的眼线,那么好,就是要打掉你们的眼线,让你们变成聋子、瞎子,不知道会泽县的虚实,这样自己就可以从容的布局应对。
第110章 剿匪(1)()
既然下定了决心,宇流明就吩咐二牛抓紧时间训练,两日之后,民团开拔出城剿匪。由于这些新兵多是第一次上战场,对于前期二牛对这些士卒的训练宇流明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想了想之后还是派人联络了李平,让他从警备营中抽调一个排的正规士卒协同出战。但是在得知民团即将进山剿匪的消息后,县令陈孙却首先跳出来反对。他倒不是干涉宇流明的行动,而是认为既然盗匪没有来主动侵袭县城,宇流明就不应该去主动招惹对方。对于这种幼稚的逻辑,宇流明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但是毕竟对方是县令,宇流明还是联合了周汉臣,两人轮番上阵劝说,并保证此战必胜之后,才最终逼得陈孙不得不答应民团出征。
两日后,民团从县城开拔,对外则是宣称外出操兵,督促各地加紧准备秋粮征收,赤哥等部分彝族精壮也随队出征。在出发当日,林青也跑来找到宇流明,要求随队出征,一方面是他亲自去摸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林青曾经遭到过盗匪的追杀,几乎丧命,这一次跟着去剿匪也是存了要报仇的心思。
另外,县里的工匠大师鲁彦也赶来送行,临行之时,鲁大师命手下匠人抬来十几个瓷坛子。宇流明打开坛子一看,只见里面装着些黑乎乎、有些粘稠的液体,宇流明见状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开来,有些惊喜的说道:
“这是‘黑水’?”
鲁彦大师微笑着点点头,对宇流明说道:
“巡检大人果然见多识广,正是此物!大人有了此物,若是遇上贼人凶悍,士卒抵敌不过,不妨就用此物烧他娘的。”
‘黑水’也就是现今的石油,最早见于前汉汉书,“有洧水可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前唐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由于‘黑水’其易于燃烧但产量稀少,人工并不能制造,故在历朝都被作为军事物资予以严格管制,在本朝更是如此。
宇流明详细询问了此物的出处,原来是鲁彦大师带着匠人在南面的村子为官府修补农器之时,以外在一处废弃的矿洞中发现的,而今听闻宇流明要带队出城剿匪所以特意来将此物献给宇流明。宇流明满含感激的收下了鲁彦大师送来的‘黑水’,临别时对鲁大师道:
“此番剿贼若能成功,鲁大师功不可没!”
部队一路行军,来到了县城东北面六十里一个唤作“吴家台子”的山坳,这里的山前有一条小河,宇流明把部队驻扎在河边一处地势平缓的开阔地,被称作“上河头”的地方。按照林青搜集的情报,有一股规模大约在五十人上下的盗匪就藏匿在这一片山区当中。
按照原定计划,宇流明命令二牛和林青两人分别带领三十名士卒从山坳东西两侧开始进行搜索,宇流明自己则带领包括一个排正规军的五十人从南往北沿着山路挺进。三路人马从不同的方向形成一个钳形的搜索态势,在山坳当中找寻盗匪的踪迹。
五十人规模的盗匪相对于一个山坳来说确实太小,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一开始一连两日民团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随着搜索的逐渐深入,以及搜索范围的逐渐缩小,到了第三天,民团终于锁定住了这股盗匪的位置。三支部队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逐渐的向着盗匪营地所在的位置挤压过来,沿途隐蔽的除去了盗匪安插的各种岗哨和斥候,使得这股盗匪在陷入重围的时候仍然没有察觉危险已经降临。
盗匪的营地在一处山涧里,背靠着一处绝壁,地势颇有几分险要。如果单纯的正面强攻,民团可能会遭受到极大的伤亡,不过好在前期外围的清剿做的很完美,盗匪对于宇流明等人的到来丝毫没有察觉。
为了谨慎起见,宇流明命令从李平那借调来的一个排的正规军等到天黑之后做为前锋偷偷的摸上去,然后自己率领民团本部人马紧随其后向着盗匪的营地悄悄靠近。
那一个连的正规军素质确实过硬,在靠近盗匪营地的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干掉了营地外围的岗哨,行动迅捷的打开了营地大门,把各种栅栏、鹿角之类的障碍物尽数移开,整个过程丝毫没有引起营地内盗匪的注意。
接下来,屠杀开始了,那些士兵熟练的的用手中兵刃挑开营帐的门帘,冲入帐中对着帐内的盗匪便是一阵乱砍。宇流明麾下的民团也学着那些正规军士兵的样子,逐个对盗匪的宿营帐篷进行围剿。一时间,整个营地之内喊杀声、哀嚎声四起。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营帐的盗匪似乎战斗力比较顽强,并没有在民团士卒的围剿之下丧失战斗力,相反这一伙盗匪竟然依靠自身强悍的战斗力把冲进帐篷的士卒给逼了出去。正在这一处民团士卒一慌神的时候,营帐内的盗匪竟然从不同方向破帐而出,向着四周包围他们的民团士卒冲杀过来。转眼之间便有两名民团士卒被盗匪砍倒,一旁的士卒眼见盗匪如此凶悍,一时间竟然有些畏缩不前。
那一股顽强的盗匪大约在十人左右,眼见己方悍不畏死的打法把这些官兵给揍懵了,顿时士气大振,一番厮杀之后,又汇聚在一起,一齐向外突围。官兵这边的包围圈原本比较薄弱,再加上民团士卒大多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眼见己方伤了几个人,心中顿时有些怯了,眼见十余名盗匪聚在一起这么冲过来,转眼间便从官兵的包围圈上撕开一条口子。
宇流明此时站在远端指挥,及时的发现了这一状况,眉头微微一皱,看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卒即使经过再多训练仍然称不上是合格的战斗单位。随即,他命二牛带十个人上前阻挡住冲出包围圈的那一股盗匪的去路,然后又调集赤哥带着二十余名彝族精壮从侧翼包抄夹击。
第111章 剿匪(2)()
宇流明此时站在远端指挥,及时的发现了这一状况,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看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卒即使经过再多训练仍然称不上是合格的战斗单位。随即,他命二牛带十个人上前阻挡住冲出包围圈的那一股盗匪的去路,然后又调集赤哥带着二十余名彝族精壮从侧翼包抄夹击。
且说二牛带着十名士卒上前阻拦意图冲杀而出的盗匪,双方短兵相接,二牛这一边顿时感到压力巨大,这一帮盗匪在求生的欲望驱使之下,端的是勇猛异常,冲杀之间悍不畏死、一往无前。只是短暂的一接触,民团这一边就有两人受伤。眼见对方如此悍勇而己方士卒又有畏缩的迹象,二牛大喝一声:
“后退者死,与这帮盗匪拼了!”
说话间,眼见一名盗匪手持钢刀向着自己砍来,二牛不闪不避手中军刀猛地向前急刺,猛地插入那名盗匪的胸膛,而对方看出的钢刀也在二牛的左臂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伤口。眼见主将如此英勇,一干民团士卒顿时士气一振,在二牛的带领下算是勉强阻挡住了意图逃跑的盗匪,但是防线却是依旧摇摇欲坠。
便在此刻,赤哥又带着二十余名彝族青壮从侧翼掩杀过来,这股盗匪顿时乱了阵脚,民团这边算是基本稳住了阵脚。三十余名士卒将这十余名盗匪重新包围起来厮杀,虽然占据着人数上的优势,但是仍旧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对方尽数拿下。
突发的情况基本得以控制,宇流明又把目光投向正在逐个绞杀营帐的部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人马对于盗匪的绞杀虽然也出现了零星的伤亡,但是整体还算顺利,待把残余的盗匪绞杀殆尽之后,宇流明就可以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把最后这一股负隅顽抗的盗匪一举拿下。
宇流明明白这个道理,那些依旧在顽抗的盗匪同样明白,眼见四周的同伴越来越少,那些依旧在顽抗的十余名盗匪有人忽然喊道:
“大伙儿并肩子往外冲,出不去就是死路一条!”
话音未落,那十余名盗匪突围的攻势陡然加强,手中兵刃大开大合,尽使些同归于尽的招数。有一名盗匪被民团士卒一刀戳中小腹,竟然用手死死拽住插在小腹上的钢刀,他身旁的同伴却是趁机挥刀砍翻了那名民团士卒。关键时刻,这股盗匪常年以来杀人如麻所积累的凶性在这一刻被彻底的激发出来,用这种以伤换伤、以命搏命的打法一连杀伤了七八名民团士卒,使得官兵这边原本严密的包围阵型顿时出现了松动。这股盗匪敏锐的发现了这一闪即逝的机会,集中力量向着官兵守备的薄弱环节猛打猛冲,竟然再次把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
宇流明眼见情况危急,急忙下令让林青带领的一队士卒赶过来封堵漏洞,但是仍然让五六名名盗匪破围而出。杀出重围的这几名盗匪丝毫没有恋战的意思,非常默契的分散开来,向着山坳中树木浓密的地方窜去。此时,营寨中尚有零星的盗匪还在抵抗,大部分士卒都还在清剿剩下的敌人,宇流明手中也没有了多余的人手,同时又考虑到这些盗匪常年生活在此处,对于地形的了解以及单兵战斗力都要远远高于民团士卒,所以没有下令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几个漏网之鱼跑掉。
接下来营地中的战斗再无悬念,当剩余的部队完成对营地内其他盗匪的围剿结束后,原本这一股负隅顽抗的敌人终于耗尽最后的战斗意志,除被官兵杀死的8人外,有4人缴械投降。这一战,宇流明率领官兵110名(含36名正规军)剿灭盗匪47人,俘虏6人,6名盗匪逃跑,自身折损28人,其中有13人阵亡,9人重伤,轻伤6人。
整体战果还算过得去,但是宇流明却非常不满意,要知道官兵是在盗匪完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偷袭得手,却仍然付出了折损28人的代价。尤其是在对付那一撮负隅顽抗的盗匪的时候,用三倍于敌的兵力与敌人厮杀,尚且不能将敌人完全压制,而且最后还是让部分盗匪破围而出,这只能说明民团的战斗力与盗匪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虽然战斗的过程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仗终究还是胜了。宇流明收拾好心情,命令部下清点好战利品,准备撤离。这一股盗匪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营寨当中的钱粮倒是不少,士卒将所获之物清点之后尽数装上牛车,准备搬运下山。众人在离开之时,更是放了一把火,将整个盗匪营地付之一炬。
部队走出“吴家台子”山坳,返回“上河头”营地,由于忙活了一通宵,大家都感到腹中饥饿,宇流明于是吩咐士卒们开始升火做饭。士卒们动作非常麻利,劈柴、升火、烧水等工作都驾轻就熟,不一会儿的功夫,营地之中已经是炊烟四起。
宇流明在营地当中四下的巡视,眼见士卒们忙着烹煮食物,还有的则是三三两两的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昨夜的厮杀,士气还算是比较高昂。正在这时,只见林青一脸严肃的来到宇流明身旁,宇流明向对方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只听林青神色严肃的说道:
“这一仗跑了几个贼人,我派出去的斥候发现似乎隐隐约约有人在暗中跟着咱们,明哥儿应当早做准备。”
宇流明神色一凛,严肃的说道:
“你是指”
林青点点头,说道:
“说不定,这会泽县里的几股盗匪会联合起来,一起过来吃掉咱们,而我们正好”
宇流明点头说道:
“正好一鼓作气,把他们一网打尽。”
林青也点点头,道:
“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该问题不大。”
过了正午,当士卒们饱食之后,宇流明又命部队开拔,部队沿着小河向南走了十余里地,行至一个叫做下河湾的地界,宇流明以经过昨日一夜厮杀,士卒多有劳累为由又传令士卒就地扎营,待明日再返回县城。
“下河湾”地处小河下游,这里又有一条溪流从旁汇聚而来,两条水流交汇之处有一处隆起的沙土半岛,半岛旁由于两条水流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河湾,“下河湾”因此而得名。
第112章 剿匪(3)()
“下河湾”地处小河下游,这里又有一条溪流从旁汇聚而来,两条水流交汇之处有一处隆起的沙土半岛,半岛旁由于两条水流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河湾,“下河湾”因此而得名。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的暗了下来,士卒们饱食之后便准备要就寝,原本嘈杂的营地也逐渐的安静了下来,只有一些零星的士卒拿着火把来回的在营地当中巡视。
到了深夜,万籁寂静,只有营地的两旁的河水在缓缓的流淌,发出均匀而清脆的水流之声。此时,在小河边的山林当中却出现了一丝异动。只见茂密的树丛当中,时不时的闪现出几个人影,这些人影越来越多,最后都汇聚在了山坳底下一处树木最为浓密的所在。
此时的山坳下已经盘踞了百余名盗匪,为首之人身高七尺、虎背熊腰,面目黝黑宛如黑炭一般。此人唤作董春雷,具林青搜集的情报来看,此人是会泽县地区实力最强的一股盗匪的头目,麾下有七十余名喽啰,因为长得彪悍,皮肤又黑,所以人送匪号“狗熊雷”。
董春雷的目光注视着远处沙洲上的民团营地,张口询问身旁的下属道:
“人手到齐了吗?”
身旁一个喽啰低声说道:
“头领,会泽县远近八乡的三个头领都到了,总共带来七十余名弟兄,加上咱们的人,现在我们这边共有157人,比官兵人数多出不少。”
董春雷轻微的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
“嗯,让几位头领到俺这来,咱们合计合计后半夜怎么动手。”
寅时,这是人一天当中睡得最沉的一段时间,所以董春雷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劫营。事先,董春雷谨慎的研究过官兵的营地设置,对方把营地设在沙洲半岛之上显然是经过了一番考虑,营地两面环水,河水虽然不深,但若是渡河涉水实施偷袭极易被发现,所以官兵只需集中精力重点防守沙洲与岸边接壤一侧即可。
几经考量,最后董春雷还是决定避开官兵严密防守的正面,让部下涉水渡河偷袭。此时,只见盗匪两队人马一东一西,分别从河滩下水,缓缓向着沙洲上的官兵营地摸了过来。河水有齐腰深,水流倒是不湍急,但是由于担心被官兵发现,盗匪们行进的速度很缓慢。
眼见着两队人马逐渐接近沙洲的边缘,最前面的人只需快走个十余步就可以登上岸边,董春雷缓缓拔出腰间的朴刀,正准备下令让喽啰们冲进官兵营地。却在这个时候,只听官兵营地当中有士卒高声呼到:
“有人袭营!”
被发现了!这是董春雷心中第一个想法,但是官兵营地就在眼前,对方现在一定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杀进去一定可以打官兵一个措手不及,现在退走一切也都还来得及。一瞬间,董春雷的心中闪过好几个念头,但是下一刻只见他眼神中爆射出一股狠厉之色,接着只听他高声喝到:
“冲进去,杀光官兵!”
听到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