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优可知,共工撞倒不周山,临死之前说过一句话么?”
董卓虽然是土豪出身,学问之类的也不怎么滴,但进了洛阳城之后,为了弄清有些法术的渊源出处,以及装逼用,还真就看过很多珍本和道家典籍。
恰好,《列子?汤问》就被董卓看过。
“何话?”李儒问道。
虽然,李儒不知道,自家主公要掘毁帝陵,跟传说中的共工有什么牵扯,但想来共工临死前的话,很有可能就是现在,心灰意冷的主公内心写照吧。
董卓愣神了那么一会儿,才回道:“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董卓自知,他已经年近七旬,又经过了这次惨败之后,最多也就十来年的天时了。
没有子嗣家族拖累,不要说掘毁帝陵了,就是让这片天地跟他董卓一起毁灭,如果能力足够,董卓还真愿意干的!
闻言,李儒真的是惊呆了。
从这句话中,李儒已经看出来,主公不光没有继续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在今后的日子里,主公还有很有可能,要破礶子破摔了!
如此,不光主公注定要滑向遗臭万年的深渊,就连他们这些跟着主公董卓混过的文臣武将,也必将是遗臭万年的附属品。
一旦西凉军势微,今后的天下,无论哪一路诸侯,都没有那个勇气,接纳他们这些西凉军出身的文臣武将的!
但是,主公既然已经踏上了这个偏执的道路,而且渐行渐远,他李儒也不好再怎么劝说了。
此时,李儒只在心中盘算着,要跟贾诩商议一番,该怎么从这个注定要遗臭万年的泥坑中,脱身而出。
主公董卓无牵无挂,不管身死之后的洪水滔天,但他们这些西凉军出身的文臣武将,可不光是有家室拖累的。
在这个如此波澜壮阔的,即将展开的诸侯争霸的历史中,哪一个谋士不想指点江山一番?哪一个武将不想战场驰骋一番?
所谓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概莫如是!
……
李儒出了董卓霸占的宫殿之后,就开始找贾诩参谋,谋划后路一事;但西迁的一切部署,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天子和百官,很快就被西凉军控制,就连他们的家产行囊,也都由西凉军一手操办。
至于在操办的过程中,西凉军有没有趁机中饱私囊,估计也就只有那些敢怒不敢言的百官知道了。
董卓狼狈回京之时,满朝公卿,在被窝中笑醒之后,骤然听到董卓要西迁的时候,自然是敢怒不敢言的。
君不见,尚书周勃,城门校尉伍琼,还有新任的太尉张温,就是因为跳得太欢,才被杀鸡儆猴了么?
西凉军即将要完的时刻,大家可不想胜利在望的时候身死呢!
这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逆来顺受!
对天子和百官,西凉军再怎么嚣张作死,心里多少都会有些与生俱来的尊崇,所以在“帮忙”准备行囊的时候,还不会做得太过。
但对于洛阳城的百姓来说,西凉军此刻就成了魔鬼。
富户豪绅被抄没家产也就罢了,其家中的妻妾侍女,此时也都在西凉军身下惨叫。稍有不如意,就是全家死光光的下场。
普通的百姓,更是成了西凉军发泄的对象,烧杀抢掠只是顺带的。
此前,西凉军进京的时候,董卓为了收拢民心,也为了将来篡位作准备,在董卓的约束下,西凉军对洛阳百姓算得上“秋毫无犯”。
但是,此时的董卓都命令抄没洛阳全城了,西凉军自然就不再顾忌。
边地厮杀出来的家伙,长期与胡人打交道的西凉军,狼性回归之后,两百年的帝都一时尽成鬼蜮。
……
董卓毁掉帝都洛阳,胁迫天子和百官西迁,就连那些有名有姓的、赋闲在家的名流,也都在被胁迫西迁之行。
西迁,自然讲究的也是一个兵贵神速。
董卓知道,虎牢关下的西凉军营地中,即便有徐荣主持防守事宜,也是撑不了多久的。
而那些西凉军的作用,就是为了给他董卓西迁,拖延时间的。
况且,董卓早就给徐荣下过命令,只需拖住盟军三五日,便可全力突围西撤。
十五万西凉精锐,与盟军混战的话,胜负自然难料;但他们想要全力突围的话,逃出个万儿几千人应该不难。
董卓可还指望着,徐荣来防守函谷关和潼关呢!
董卓回到洛阳的第二天,洛阳城就成了一片废墟。
两百年的帝都,建城之时非止一日,但毁灭也就是一把大火的事情。
正午之时,迤逦十余里的西迁队伍,看着成为废墟的帝都,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
此时,虽然天下人心思乱,但大汉民族的情节,早就根植于天下所有人的骨子里。
洛阳被毁,百姓十不存一,剩下的也都远逃他乡。
只是,西迁的董卓并不知道,在前方的某处,连夜赶过来的郝梦和曹操,正在等着他!
第157章 曹操借兵()
郝梦和曹操,带着五千曹氏骑兵出发时,已经是日暮时分,相差早就出发的孙坚部,少说也有两三个时辰。
原本,郝梦还认为以骑兵的速度,连夜赶路的话,虽然不一定会在黎明时抵达洛阳附近,但追上孙坚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等郝梦和曹操追上孙坚部的时候,却已经是第二天黎明之后,太阳都开始起床了。
而此时,孙坚的江东兵马,已经在距离洛阳五六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来。
一夜之间,郝梦他们带的骑兵,也不过断断续续的奔驰了一百五十里左右;而孙坚的江东兵马,却只多花了两三个时辰,就完成了这一百五十里的路程。
要知道,孙坚的江东军多为步军,还都是刚补充没多久的新兵!
如果是大军溃败之时,步军一夜之间逃窜个一两百里,郝梦多少还能够理解。
但是,在古往今来的战争故例中,一夜奔袭百里以上这种事情,领兵将领一般都不会这么干。
为了防止被夜袭,也为了保存将士们的体力和士气,大军进军之时,一般都是日出前后开拔,日落之前必然要扎营休息。
而且,在行军途中,也要不时停下休息进食,以保证充足的体力。
如此,步军的进军速度,每天的行程大都在五十里到八十里之间。
孙坚的江东军能够在一夜,外加小半天的时间里,就能跑出一百五十里开外,这让郝梦和曹操都叹为观止。
进了孙坚的营地之后,曹操还在心中暗叹,活该孙坚这厮被人坑!
有一个即将问鼎天下第一的儿子,现在又有这事样治军才能,他日诸侯争锋之时,你孙坚还要不要其他诸侯们玩儿了?
当然,曹操和郝梦追上孙坚的江东军,也并不是想跟孙坚探讨,如何让步军一夜之间行军一百五十里来的。
曹操之所以要追上孙坚的步伐,主要还是惦记上了人家的五千江东骑兵。
大家都知道,孙坚的江东骑兵,虽然多为骑马的步卒,但他们的那些战马,可大都是缴获的西凉战马呢!
曹操和郝梦合计虎口夺食,自家的五千骑兵太过单薄,加上孙坚的这五千江东骑兵,差不多就能够完成计划了。
……
“孟德兄此来,可是来支援的?”
将曹操和郝梦迎进营地之后,孙坚便焦急的问道。
从昨天半夜之时,越是靠近洛阳范围,孙坚便越发觉得事情不对。
并不是孙坚觉得被袁绍坑了,而是夜晚的天空中,西北方向的那映透天空的红光,让孙坚觉得洛阳城有可能出现了变故。
唯有洛阳附近发生大的火灾,才有可能出现半边天的红光。
所以,天明之后,孙坚就在距离洛阳五六十里的地方扎下营盘。一来让将士们休息休息,再者也是观望一番,看看洛阳城倒底出了什么变故。
乍见到曹操和郝梦的时候,孙坚还有些吃惊,担心盟军调开他孙坚之后,率先杀进了洛阳城去。
要不然的话,那洛阳城的火光,还有滚滚浓烟,肯定不是董卓自己烧着玩儿的吧?!
盟军想要连夜从虎牢关杀到洛阳城去,步军是不大可能办到,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却绝对是不要太轻松的。
“非也,袁绍他们还在虎牢关饮酒作乐,怎么可能发来援兵?”曹操喘了口气回道,顺手也给袁绍也挖了一个坑。
孙坚此番行动,如果不是董卓要西迁,绝对会一头撞在铁板上的。即便现在没能撞在铁板上,孙坚也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
收服一个被董卓焚烧过的帝都,肯定不是什么大功劳。
如此,曹操现在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孙坚在今后将矛头转向袁绍他们。
哦,老子在前面拼死拼活,你们这些家伙却在后面寻欢作乐,致使董卓烧掉帝都跑了,也让他孙坚即将到手的天大功劳鸡飞蛋打!
看到孙坚果然横眉竖眼,似乎要发作的样子,曹操挥手,也不跟孙坚啰嗦,问道:“孙将军可知,洛阳城中出现了什么变故么?”
看到洛阳方向的冲天浓烟和火光,曹操自然知道,董卓果然如郝梦所说,真的毁掉了大汉两百年的帝都!
不过,现在虎口夺食计划要紧,也没有时间让曹操去伤怀一番的。
“我军才刚刚抵达此处扎营,并不知洛阳城出现了什么状况。”
“难道不是咱们盟军杀进洛阳城去了?”
孙坚反问道。
“某却知道,此时的洛阳城被董卓一把大火烧了。而董卓那厮,却胁迫着天子和百官,逃往长安去了!”曹操十分肯定的回道。
不等孙坚询问,他曹操是如何知道这么清楚的,曹操继续说道:“孙将军,现在有一个天大的功劳,摆在你我二人面前,将军可敢一试?。”
“什么功劳?”孙坚果然追问道。
董卓既然继续西窜,他孙坚即将到手的煮熟的鸭子飞了,極需另外的功劳来源。
再说,作为参加讨董联盟的诸侯,谁又会嫌功劳太少?
“咱们可以兵分两路。”
“一路集中所有骑兵,追杀董卓。董卓西窜,带着天子和百官,此时必然还没有走远,救下天子和百官,就是救驾勤王的功劳。”
“一路集中所有步军,开进洛阳城去,救死扶伤,顺便挽救皇宫和府库的损失。”
曹操此时的建议,不管孙坚怎么选择,表面上看都是附和实际情况的。但曹操肯定会让孙坚,心甘情愿的交出骑兵,带着步军开进洛阳城去的。
曹操继续说道:“当日会盟之初,咱们十八路诸侯便约定过,谁先杀进洛阳城,便奏请天子封其为朝廷大将军!”
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再加上洛阳城中的皇宫和府库的珍藏,曹操就不信孙坚不会心动。
虽然,和郝梦分析过后,曹操已经知道,此时的洛阳城不光是一片废墟,里面的物资肯定也没剩下多少。
即便有那么几处遗漏下来的,在满城大火之下,还能剩下多少?
如此,等孙坚带着步军开进洛阳之后,除了救死扶伤之外,什么收获也不会有的。
至于朝廷大将军一职,也就哄哄孙坚这等脑袋里肌肉发达的家伙。对于曹操和袁绍这等枭雄来说,朝廷不给大将军一职,咱只凭实力自取罢了!
第158章 董贼,曹操恭候多时矣()
果然,听到大将军一职,还有洛阳城中,正在大火中焚毁的大批物资,孙坚心动了。
当然,孙坚心动的,除了名义上的大将军这个职位之外,主要还是帝都中,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粮草物资。
在孙坚想来,董卓既然胁迫天子和百官西窜,必然是狼狈万分的,纵使从洛阳带走了一些物资,却肯定不是全部。
只要他孙坚开进了洛阳城,城中的所有剩余物资,岂不都成了他孙坚的?
孙坚可没有想过,要将那些物资交给盟军或者朝廷的!
“我部多为步军,骑兵只有五千,追杀董卓自然不可能了。”孙坚沉吟道。
孙坚这么说,傻子都知道他的选择了。
曹操在话语中布局,引诱孙坚上当之后,立马大蛇随棍上,说道:“曹某带来的却都是精骑!”
“孙将军可否将骑兵都借给曹某,然后由我曹操带着精骑追杀董卓,而孙将军则带着步军开进洛阳城去?”
孙坚本来就有意这么选择,只是有些担心,骑兵被曹操借走之后,会不会归还。
不过,一想到洛阳城中,还有堆积如山的物资在等着他,孙坚也顾不得曹操是否会归还他的骑兵了。
况且,孙坚可是知道,董卓虽然胁迫着天子和百官西窜,身边可还有两万西凉精骑护卫,再加上洛阳城原本的守军,曹操这回是去营救天子,还是肉包子打狗都很难说!
……
从孙坚手中,曹操如愿“暂借”了五千江东骑兵,便跟孙坚告辞而去。
孙坚大军继续在营地休息,只派了一部先锋,由长子孙策带着,开赴洛阳城中试水。
而曹操则带着万余骑兵,绕开洛阳城,直奔函谷关附近的崤山而去。
……
崤山,又名三崤山,是为秦岭东段之余脉;距离函谷关只有二十余里,距离洛阳却有六七十里,是洛阳到函谷关的必经之地。
自春秋时期到现在,洛阳到长安的直道,一直都是经过崤山,然后穿过函谷关和潼关才成的。
要到长安,猎户或者三五猛士,翻山越岭到可以不必走崤山和函谷关,以及潼关。但军队想要在洛阳和长安之间往返,势必要经过函谷关的。
这也是函谷关和潼关扼制中原的咽喉。
而崤山,就在通往函谷关的必经之路上。
崤山地势远不及函谷险要。如果不是春秋时期,晋襄公曾于此处全歼了,秦国攻打郑国的先锋大军。郝梦估计,崤山也会如同那些看似险要的山川一样,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毕竟,崤山二十里之外,便是地形更加险要的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建成之后,早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郝梦也不知道崤山的历史,但随行的曹操却通读过《史记》。对关中的这些“历史名地”,曹操不说了如指掌,却也多少知道一二。
郝梦和曹操策划“虎口夺食”的计划,自然就得找个有利地形,前堵后追,才能让董卓惊慌之下,抛弃辎重逃往函谷关。
当然,如果能顺手干掉董卓更好!
洛阳到函谷关只有八九十里,且大多是直道,唯有崤山可以利用一番。
原本,曹操还有些担心,董卓会早早就开出洛阳城,直奔函谷关而去。
直到他们远远绕过洛阳城,哨骑却才发现西凉军刚出洛阳城。
如此,跑到前面一步的曹操,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布局,给董卓准备一个惊喜。
……
董卓身边的西凉军多为精骑,即便是原本驻守洛阳的两万多步军,骑上战马之后也就成了骑兵,只是没有西凉精骑精锐罢了。
被胁迫的天子和百官,他们原本就各自有专门的座驾,即便家人一时半会儿间挤不下去,不还是有西凉军的战车么?
董卓表示,他那一两千架战车,顺便坐个万儿八千人,真心不算太挤。
公卿大臣们也表示,让家人挤在战车上,他们也“不太介意”,毕竟,现在是西迁之时,不是么?
不管是坐战车,还是坐牛车,或者骑马之类的,速度自然比步行要快很多。
是以,董卓西迁的行程,也比历史和演义中要快上很多。
历史上的董卓西迁,日行不过二三十里,跟随的百官家眷之类的,真心不要太凄惨,冻饿而死的跟随着,一路都铺进了长安城去。
而现在,没有步行者的拖累,西迁的队伍每个时辰少说都要前进一二十里。
看着长长的西迁队伍,董卓觉得日落之前赶到函谷关,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要进了函谷关,他董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看着虎牢关方向,董卓知道,五十里开外,就有一股关东盟军在那里驻扎。今早接到哨骑探报的时候,董卓就知道那是孙坚的先锋大军。
想到孙坚,董卓就想到了孙策,然后就感觉到自个儿的脖子都开始凉飕飕的。
不过,董卓很快就是一声冷笑。
他董卓虽然被迫撤离洛阳城,但城中却还准备了一个坑,等着盟军去跳呢。
既然孙坚这么急匆匆的赶过来,如果能够坑掉孙策的话,似乎也算不错。
……
西凉军西迁的队伍,正午时从洛阳开拔,傍晚时就距离函谷关只有二十多里了。只需再有一个多时辰,西迁队伍就能够进驻函谷关。
一路上虽然状况不断,甚至有些官员开了小差,但函谷关毕竟在望,就连被胁迫的百官们,心中也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直道从崤山脚下经过,西凉军也没怎么防备。
毕竟,此地距离洛阳有六七十里,距离函谷关却只有二十来里,而函谷关上,可是驻扎着万余西凉精锐呢。
谁也不会认想到,盟军会在这个地方埋伏。
再说,崤山只是一座方圆三五里的小山,埋伏不了多少人马的。直道又是从崤山脚下经过,真正有可能被埋伏的那段路,也不过两三里罢了。
然而,正当董卓快要通过崤山下的那段直道时,崤山上却是鼓号齐鸣,呐喊声起,山石滚落,万箭齐发,各种法术也是不要钱的洒下。
崤山下的那段直道,很快就被堵塞得水泄不通。
西凉军惊慌失措间,一个让董卓咬牙切齿的嚣张声,在一尊大石头上响起:“董贼,曹操恭候多时矣!”
第159章 虎口夺食()
遍数大汉天下的各路诸侯和文武百官,最让董卓咬牙切齿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还有一个就是眼前的曹操。
想当初,他董卓雄霸西凉时,在边地诸侯中是何等的威风八面?虽然,当时的董卓也想到中原耍一番,却更留恋西凉风光。
在西凉的日子里,就连西域更西之地的胡人,也得对他董卓俯首称臣,只知有董卓,而不止大汉天子何人。
可以说,在凉州,乃至延伸到广阔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