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奸商-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商锦秀并没有过多掺合,她只是给出了一些建议,便丢开手不管了,让安东华全权处理。安东华手底下本就有一干谋士,郑家覆灭后,又有不少人投奔而来,他能用的人更多了。

安东华便从手底下的人里,挑选出专人负责这件事。而他自己,平时要处理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少。以前他并没有真正掌控交州实权,虽说是交州王,实际上就是个挂名王爷,一个摆设而已。

郑家不买他的账,平时也都随便拿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故意糊弄他,真正重要的根本不让他插手。如今却不同,他掌控了实权,每天要烦心的事就多了,再加上他又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底下的人便也都认真起来,不是这里要修路,就是那里要造河。

这些人也奸猾,郑家败了,他们都猜到安东华手里有不少银子,自然可着劲折腾,半点不担心安东华拿不出银子来。偏偏他们提议的也都是重中之重,并非故意糊弄,安东华还真拒绝不了。

交州多山,于是就有了许多山村,这些山村连路都没通,进出都很不方便。不仅如此,除了交州的几座大城,城里是铺了石板的,其他的一些小点的城市,都还是原始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城里还算好的,城外的情况就更糟了。

不过这些人也明白,能把交州各个城里铺上石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修好所有的路,根本不现实!

安东华很为难,铺设石板太劳民伤财了些,就算他手里有银子,那也不是这样花的!

商锦秀却给他出了主意,用碎石混合了沙子,水泥,修路就容易多了!虽说也是大工程,可比起铺设石板,实在太简单了!从山里采出平整的石板是困难而且很麻烦的事,还伴随着各种危险,可采出碎石却很容易,沙子也好找,至于水泥,她的窑厂其实已经烧制出来了。

安东华得了商锦秀的建议便松了口气,有的人却根本高兴不起来。

ps:看了新出的评论,发现有妹子对上一章的内容有所误解,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想错了,所以这里提一下,二皇子其实就是玩了下情趣,下手真的不算太狠。

正文、377 初次尝试

商锦秀替安东华解决了难题,安东华就大方地准了底下人修路挖渠的提议,因为这种办法是第一次用,不少人都挺不放心,安东华就决定现在交州城试验一下。

交州城是交州最大的城市,几乎整个城都用石板铺了地,但也只是几乎。内城都是权贵住的地方,条件自然要好得多,路面都铺了平整的石板,开阔又平坦。然而外城那些贫民窟里,路面还是土路,周围的房子也十分矮小破旧,里面住的都是朝不保夕的贫户。

安东华正好要把善堂办起来,就在外城特意挑出了一块比较大的空地。空地上都是些破旧的老房子,里头挤着住了十几户人家。安东华出了银子把他们的房子给买了下来,就准备找人吧这些房子推了,建成善堂。

正好,这里的路全都是土路,安东华就决定把这里作为试点,把路给修好。

为此,商锦秀特意开设了一家新的铺子,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建筑公司。她和安东华想把交州给发展起来,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日后修路铺桥甚至是建房子的事情绝对少不了,这事交给别人来做她不太放心,便干脆自己开了间铺子,专门负责这些建设。

安东华私心里并不想商锦秀太累,不过这事也用不着她自己出去做,只吩咐给管事就好,他也就不在意了,而且有商锦秀帮衬,他也更更安心一些。毕竟他如今虽然说是掌了交州的大权,可交州大大小小的官员无数,不少人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人现在虽然明着表示了臣服,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安东华知道,不少人肯定都是在阴奉阳违。不过这么多人,要想一次全部换下来不实际,得慢慢来才行。修路修房子。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安东华可不希望银子被底下那帮血蛭给中饱私囊了。工程若是出了问题,路也就罢了,房子若是塌了,可是要出人命的!

这事交给商锦秀去做,安东华是很放心的。以商锦秀的能耐,根本不用担心底下的人中饱私囊。

正好,商锦秀手下就有一批人还没个去处,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家的那些死士。商锦秀救了他们之后,暂时将他们安置在了田庄里。不过这些人功夫都还不错,只让他们种地未免太屈才了些。

而且虽然商锦秀抹除了他们识海中‘死忠’的精神暗示,但是这帮人也都被培养成了木头,习惯了听命令办事,不太会自己动脑子,让他们种地,不仅屈才,还根本不合适。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庄稼种好,没人下令的话。他们根本不知道变通。

不过,这样的人负责修路修房子这种事情却是正好,本来这种事就不需要动太多脑筋。给了他们命令,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偷奸耍滑以次充好。他们还异常死脑筋,根本不会听信谗言,被人收买。

于是商锦秀便将这些人又招了回来,找了一处空宅子让他们住下,先负责修路的事宜。商锦秀手中的铺子多,人手也多,所以材料很快就准备齐全了。商锦秀挑了个天晴的日子,就让手下的人开始动工了。

修路其实挺简单。把要铺路的地方用木板隔出来,再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进去。用板子刮成平面,等混凝土干掉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做法。商锦秀手中没有沥青,就没再折腾什么柏油路面了。这样修出来的路,放在后世可能只能算豆腐渣工程,可这里没有载重好几吨十几吨的大货车,这样修出来的路,使用寿命还是比较长的。

修路的那天,安东华好奇,还特意穿了便服,和商锦秀一起,亲自去看了。混凝土干得挺快,商锦秀用的都是上好的石灰,根本不用担心修出来的路质量不过关。路修得很快,修路的工匠全都是郑家的那些死士,他们有功夫力气大,能把混凝土搅拌得非常均匀,干活也相当麻利,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他们就把整条路都给修完了。

这次修的路其实不长,只有五百米的样子,出去后,就是一条小街道,那里已经铺了石板,不必再折腾了。

这天天气比较好,所以等整条路修完的时候,有一半的路表面都已经干透了。所有观看的人都觉得稀奇不已,这样简单修路的,他们还从来没见过,没想到不仅方便,速度还这么快,而且看起来,似乎已经可以用了,这也太神奇了!

于是,便有人忍不住开口,能不能上去走走?安东华一激动差点就同意了,甚至恨不得自己去走第一次。商锦秀赶紧将他拦住:“现在还不能上去,里边儿还没干透呢,起码得晾上三天。”

商锦秀说得很保守,毕竟这事她也不是太懂,又是第一次尝试,若是里边儿还没干透,踩坏了可怎么办?

安东华一听,只得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又亲自下令,派了城卫兵将这条路给守着,三天内不准人踩,以免将路面给踩坏了。

三天的时间过得挺快,这三天内,不仅交州城的人在关注着这条路,一些外来的客商都忍不住有些期待。他们就想着,倘若以后修路都能这么容易,那是不是也能把官道给修修?那他们这些南来北往跑商的,岂不是容易多了?

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太异想天开了些,但此时突然看到了一丝丝希望,他们就不愿意放弃了。

就这三天内,还有不少人特意跑过去,就为了看上一眼。看着那平整的路面,他们都忍不住想上去走一走。

终于,第四天的朝阳升起,这一天,不少人都守在了路口,就等着解了禁之后上去走走。安东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在王府,听说很多百姓都在,他想了想,就决定带着商锦秀一起过去。

商锦秀本来是不太想去凑这个热闹的,这样的路,她在后世早就走习惯了。不过看着安东华满脸期待的样子,她便不忍心拒绝了。

等两个人坐着车驾到路口的时候,守候的人又多了两倍不止,人山人海的相当热闹,跟过节似的。

因为安东华发出告示要在交州各地建立善堂和书院,交州的百姓现在对他都十分尊崇,远远看见他的车驾到了,便自动分开,站到安全距离之外,都不用城卫兵要求的。但是为了安全,城卫兵还是站成了人墙挡在这些百姓面前。

安东华不想惊了百姓,远远地就让马车停了下来,然后拉着商锦秀下了马车,跟她一起走到路口。百姓看见他们,就激动地纷纷跪了下去,山呼“千岁”。安东华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都起来,然后他就牵着商锦秀的手,迈出了第一步。

大概是心里紧张,他的脚落下去的时候特别得轻,几乎没用力道,似乎是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地面给踩碎了似的。商锦秀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凑近了低声说道:“放心吧,没事的。”

安东华看他一眼,顿时觉得自己刚才丢人了,他不动声色地看了看周围的百姓,见他们脸上并无异色,应该没察觉到。于是他悄悄松了口气,紧了紧手上的力道,加快步子朝前走。这一走,他也察觉出路面其实很结实,走上去跟一般的石板路面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还要平整一些。

安东华心里就有了底,同时也意识到,这样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一旦传开,日后要修路也就方便得多了!不用再劳民伤财了。

一段路本来就不长,很快二人就走了个来回,安东华站在路口,看着那些明显激动不已的百姓,扬声说道:“从现在起,这里放开禁制,另外,其他地方的土路会陆续修建。并且从今天起,这里就会修建成善堂。日后无处可去的人,都可以暂时住在善堂里。”

闻言,围观的百姓就忍不住欢呼起来,他们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事,但是官府贴出的告示,和交州王亲口说的,那可不一样!以前告示出来的时候,他们不少人还怀疑是不是骗人的,如今安东华亲口说了,他们就彻底放心了。

商锦秀见他们激动,便说道:“修建善堂需要不少人手,稍后会有招工的告示贴出来,有意愿的到时候可以报名,工钱按天结算。”

她话音一落,又有不少人欢呼起来。这里不少人都是本身就住在贫民窟里的,家里没什么钱,如今有个做工的地方,还是按天结算工钱,就算工钱少,那也算有进项了。

商锦秀和安东华没在路口待太久,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今既然验证了水泥修路的可行性,安东华就得回去和下面的人商议各地修路的事宜,同样,商锦秀也得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工程。

首先,善堂是肯定要修好的,当然也不用修得多漂亮,关键是地方大,结实,能住多一些人。

正文、378 不可能

这时候其实是有青砖瓦房的,只是粘合剂成本高,而青砖的价格,也不是一般百姓能够承担得起的。尤其在交州,百姓都已经被盘剥得苦不堪言,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能勉强养家糊口就很不容易了,根本没钱住上青砖瓦房。一般的房子,主要还是用泥土夯的,泥浆里混了草杆增加韧性,建房子的时候,先把木板固定好,然后就将混合好的泥土倒进去,用木槌压紧,成型后撤下木板等墙面自然风干。

这类土墙也是有分别的,有条件些的人家,能找到合适的粘土,制作出来的墙面就要结实些,还有些没条件的,只能用普通的泥土来制作,墙面不够结实,水一冲房子就可能塌掉。

墙面做好了,地上用木头搭上房梁,再铺上稻草或是麦秆,房子就算是做好了。还有些条件更差的,连这种泥墙的房子都住不起,只能住棚屋。

这样的棚屋,交州就有不少。

商锦秀让人修的善堂,自然不可能是泥墙的房子。她用的是青砖,只是粘合剂换成了混凝土,水泥是她自己的窑厂生产出来的,相比起来成本要低得多。

圈出来修建善堂的地方,全都是泥墙的茅草房子,还没拆。不过拆房这种事,换成普通百姓或许挺麻烦,可让那帮前死士来做,就简单多了。安东华和商锦秀离开路口后,就有专人将圈出的地方围了起来,担心伤到路过的百姓。隔壁专门设了个招工的地方,招人的告示贴了出来,有人专门守着,要是来了不识字的百姓,那人就会把告示念一遍。

不少百姓根本没走。一直在附近守着,告示一贴出来,他们就围了上去。询问写的到底是什么。而就在这时,围墙里已经开始拆房子了。“哗啦啦”的一连声音响起。众人只看见屋顶一个个矮了下去,惊得眼睛都瞪圆了。

拆房子的事情还在继续,回到王府的安东华,则跟人商议起了修路的事。最先提议修路的那人,他当时提的时候心里还挺忐忑,就担心安东华不答应,或者花费太多。如今亲眼看着一条路轻轻松松修好,他的心思也活络开了。

不仅是他。更多的人心思都活络了。安东华回到王府后,这些人问出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水泥的造价几何。除了水泥,其他东西他们都是很清楚的,自然也都知道价值如何。唯一不太清楚的,就是水泥了,若是水泥造价不高,那么此法就能推广开,在交州多修些路,甚至连房子也可以用这种材料。那可真是造福百姓了。

这件事,安东华其实一早就问过了商锦秀,商锦秀也给了他报价。她报的是成本价。自己是一点没赚的。安东华给这些人报价的时候,就在商锦秀报出的成本价上提了一成。饶是如此,造价也是相当便宜了。

于是那些人一听,立即就动起了修路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太懂后世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但是路修好了,百姓来往就要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日后行军也会更加方便。

不过这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成果的,更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得一步步来才行。安东华见手底下很多人都动了在交州各地修路的心思,他就忍不住想起了这几天商锦秀跟他说的话。

其实一开始有人提出修路的时候。他是很头疼的,就怕太劳民伤财。不过商锦秀却极力赞成。还说只有把路先给修好了,才能让交州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他自然知道修好了路能给百姓带来不少便利,却不知道商锦秀想得比他要远得多。

其实商锦秀想的,就是先把路修好了,才好发展民生经济,只有把民生和经济搞起来,交州的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她的空间里有不少藏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关于农业养殖方面的,这些年她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也尽可能把书里的知识给用了起来,能做的都做了。所以这些年来,她的田庄不仅产量高,种类还丰富。

不过交州很多地方的百姓,实际上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种,完全靠天吃饭。好运遇上了丰年还好说,一旦遇到了灾年,那么全家都得饿肚子。

安东华很早以前就看出了她手中田庄的种植方式十分优良,有意在交州推广开。可那时候他在交州只是个摆设,人微言轻,再加上还得蛰伏,不能让郑家看出端倪,只得将这件事耽搁了下来。

不过,他掌权之后,商锦秀就将自己这些年总结归纳出的要点送给了他,那是很厚的一摞纸,被商锦秀仔细地装订成了书册。安东华得到之后,就找人抄录了许多份,然后将商锦秀的手稿仔细收藏了起来,其他的则交给了专人负责,去各地督促农事。

在这样的时代,农事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在整个交州,自然也被安东华视为了第一要务。

商锦秀有后世的积淀,看得自然也就比安东华要远一些。只要交州能把农事发展好,百姓就不愁没粮食吃了。百姓手里有了余钱,自然就会有更多需求,商业也能随之发展起来。

交州发生的事,很快就传了开,其中得到消息最快的,莫过于皇帝了。他一直在交州布置了人手,密切监视着交州的一切。这些人手,其中大多都被安东华也查了出来,只是顾忌着皇帝,一直没对这些人动手。

赵家也有自己的人马,然而,这些人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郑家一倒,这些钉子就全都被悄无声息地拔掉了,以至于赵家和二皇子仿佛突然间就成了瞎子,失去了对交州的掌控。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花重金收买了一批人,为自己传消息。

这些的人消息,却不会有皇帝的消息来得快。皇帝得知安东华的做法后,他的心情就再次复杂起来。欣慰的同时,隐隐又有些忌惮,还有对自己日渐年迈的不甘。

他一直都想做一个盛世明君,安东华做的这些事,其实一直都是他想做的。然而,他始终还是缺少了一份魄力,缺少了和世家彻底撕破脸的勇气,以至于处处受人挟制,等后悔的时候,早已经晚了。

本来,他还劝自己说,这些事情本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成的,毕竟这片江山早就被折腾得千疮百孔,想要恢复谈何容易?

然而他没想到,郑家才一倒,安东华竟然就在交州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建善堂,修书院,呵!他居然真的敢做!他到底知不知道,这一切得花费多少银子?

他想着便笑了起来,当初他也曾想着要多办一些书院,让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念上书,想着多建一些善堂,让那些苦难的百姓不至于饿死。

可事实上呢?修建书院和善堂的银子要从哪里出?国库根本没那么多钱!后来,还是辛皇后向他提议,让民间捐款。这事情传开的时候,捐款的人倒是不少,但是也不足以修建出足够的书院和善堂。

于是最初的计划直接被砍掉了一大半,剩下的虽然修了起来,可普通的百姓依旧念不起书,善堂更是成了摆设。

所以后来商士功将善堂发展起来的时候,他真的觉得商士功是个难得的人才。然而同时他也清楚,商士功能把善堂给发展起来,跟他手中有足够的银子根本脱不开关系!这里边还有一个关键,商士功找出了产量很高的粮食,推广开后,虽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吃饱,但是百姓的日子比起曾经好过太多了。

所以他后来就让商士功写了具体的章程,让人在其他地方推广,然而结果却和他预想的差了太多。可见,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善堂都能发展好的。

交州向来穷困,贫苦的百姓占了绝大多数,他就不信,安东华能在短时间内把交州给发展起来!

不仅是皇帝不信,之后得到消息的赵家和二皇子同样不信。他们本来还担心安东华扳倒郑家后就会成为他们的劲敌,哪知道,他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