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输会也。”而合肥此城的命名,主要是其位于淝水之侧。

不过现在的淝水与后世的不同,后世中淝水有两段,其中一段是现在那流经寿春,进入淮河的淝水。而另外一段,则是现在与巢湖贯通,接濡须水而后入长江的施水。

在后世,现在的淝水又被称之为东淝水,而施水则改名南淝水。

而现在的合肥城,就立在施水的南岸地带。如果南方的水军想从施水进入淝水,那么必须夺下合肥,可见合肥的重要性。

曹植一行来到合肥小城上,看着城外那奔腾向南流淌的施水,脸上都露出凝重之色。

很快,蒋济便带着几个汉子赶到来城头上,当先向曹植拱手道:“刺史大人,济已经将附近的船夫带来了!”

蒋济身后那几名汉子听得蒋济的称呼,脸露鸡动之色,对曹植抱拳道:“草民见过刺史大人!”现在曹植在淮南名声极为响亮,百姓们都对他感鸡得很。

曹植见状,连连摆手道:“不必多礼。”顿了一下,曹植便和声问道:“本刺史想向诸位了解一下,施水大约有多深,可行多大的船?”

那几名汉子互相看了几眼,为首一人才答道:“施水各段水深不一,汛期和枯水期牢不同。然汛期最浅的那段,亦有一丈深。小人在施水附近生活了十多年,见过最大的船是艨艟。”听到艨艟,后面众人都露出慎重的神色。这时代的水战艨艟可以说是最主力的舰船。一般能走艨艟的河道,就等于是水军的可进攻地域了。

因此众人凝重之余,同时也暗暗佩服,曹植有先见之明。

又听了几名汉子对施水的判断曹植对蒋济道:“子通,你且去将几位所说记下。”

“诺!”

眼见蒋济带着那些汉半离开,司马孚便凝声对曹植道:“四公子,合肥乃是咽喉之地,以如今小县的防御,不足以抵挡北上的大军。孚以为,当立即扩建合肥!”

曹植闻言目光落到相投之后很少发言的徐庶身上道:“元直先生以为如何?”

见曹植开口相询,徐庶终于说道:“合肥确实是扼守咽喉之地,以此小城确实不足以扼守此要害。不过,某不建议在此小城的基础上扩建!”

曹植听得,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问道:“先生此话何解?”

徐庶伸手指了指四周由于站在城头上,视野开阔,徐庶一指,附近的环境都尽收眼底。只听见徐庶说道:“四公子且看,如今的合肥城位于施水北岸,而县城所选之地,则处于低洼。若某是敌军只需轻兵绕至上游,蓄水数天以决之,合肥必破!”听到这话,司马孚、韩浩等人脸色齐变,只有刘晔淡淡地点了点头。曹植听到之后也是大惊,虽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家与孙权争锋,并没有决堤淹合肥。但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粱朝将领韦睿确实就用过决堤之策,攻破合肥。故此,徐庶所点出的这个问题曹植便知道他不是胡言。

这一下,让曹植心中暗喜。除却能看出现在合肥县城存在的重大缺陷之外,还能证明徐庶真的肯为他所用了。

大喜之余,曹植连忙问道:,“那先生可有计较?”

徐庶又四周看了一下才凝声说道:“旧城破绽太明显,当建新城以补破绽。若要重建新城,当有两个选择。其一乃西面鸡鸣山麓处。那里地势颇高,且背依鸡鸣山,绝无水淹之危。”

说到这里,韩浩却是皱眉插嘴道:,“鸡鸣山麓的确能避免水淹,然那里离施水有一段距离,却是减低了合肥扼守施水的作用!”

这时刘晔却是摆手道:“不然,若在鸡鸣山麓建城,那么旧城并不废弃。让新城与旧城互为犄角,如此可守合肥!”

徐庶闻言,轻轻点头,曹植也明白二人的意思了。在鸡鸣山麓建新城,而不动旧城,这么一来,建的新城不需要太大,这样虽然还有破绽,但最主要的是可以节省成本。毕竟,废弃旧城,重建一座新城,可是极大的工程,百姓的搬迁、安置问题等等,都需要处理。

而徐庶所提这第一个责法,主要考虑的就是节省成本。

曹植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微笑地继续问道:“先生所言第二个选址是?”徐庶闻言,手往东南方向一指道:“这附近,除却鸡鸣山之外,唯一的高地便在那里。而在那里建新城,亦是唯一的选择。不过新城建好之后,旧城作用不大,基本可以废弃。”

曹植听到,只是点头。徐庶这第二个方案,可说是长久之策。东南方的高地,毫无疑问是建城的最佳地点。然而一旦在这里建城,就必须做好规划小。因为以后的合肥城,不可能再有太大的变迁,而只能在此基础上扩建。

与在鸡鸣山麓建城,与旧城互为犄角不同。若在东南高地建城,则必须考虑到千秋万代的问题,敲定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发展基调,预留扩展空间。如此一来,城池也不能那么小气,投入上面肯定要比在鸡鸣山麓建城多数倍。再者,这样建城花的时间肯定也更多。

如此一来,两个方案的比较也出来了。一个花的时间和钱财少,但并不是一劳永逸。而另外一边,需要花之前一个方案数倍的时间和钱财,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曹植没有考虑太久,他不是那些花钱只解决临时同题的人。很快就说道:“1在东南高地上建城吧!”

刘晔等人对此,都没感到太大的意外。他们跟曹植已经合作了不短时间,知道他的性格是不喜欢留下尾巴的倒是徐庶,对曹植选了第二个方案感到有此诧异。毕竟现在淮南还处于起步阶段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建一座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淮南的发展。但徐庶生性谨慎,对于曹植的选择虽然感到惊讶,但并没有多言。

选址既定曹植便对众人招手道:“事不宜迟,且到县衙中,我们立即商讨新城规划!”

“诺!”

曹植的干脆再次让徐庶感到他的不同,一般的官员,做完选址这事,肯定都会先去歇歇,吃吃喝喝办个宴会什么的。再磨个三五七天,然后再商议。这种官员的嘴脸,徐庶看多了,故而对曹植的干脆」

有点惊讶之外,还暗暗点头。

赶到县衙合肥县令迎了出来。不过他没有准备什么酒宴,反而拱手道:“刺史大人,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刺史大人随时可以使用。”

曹植满意地点头道:“汝是合肥县令,且进来一起商议。”

“诺!”

见到这一幕,徐庶再次暗暗点头。所谓上行下效,正因为曹植做事干脆,下面的官员知道他的脾性,也不会弄些虚的。这也证明了,曹植并不是在自己面前做样子,而是他平日习惯就是如此。

到县衙的大厅中分宾坐下之后,曹植便当先走到挂在旁边的合肥地图前说道:“如今本刺史准备在旧城东南方高地上建一座新城,诸位当知道合肥附近高地不多而此处极为宽广,可谓建城的唯一合适地点。这次建城,不可草率,必须要考虑以后如何扩建、发展的问题。”

众人听得,齐齐拱手应道:“诺!”

曹植点了点头目光落到那合肥县令身上道:“汝是合肥县令,此处汝最为熟悉,且先”

在座的都是显赫一方的名士这合肥县令听到之后,心中也是有些紧张。拱了拱手之后说道:“如此下官就献丑了。我合肥东南之高地占地颇大,在那里建城,当依施水而建,如此方可起到防御之作用。”

听到这话,曹植轻轻点又。这个合肥县令也算不错了,起码他已经看出了施水的重要性,对其多加范围。不过曹植需要的,不止这些。

目光已经落到韩浩身上闻到:“元嗣先生以为如何?”

韩浩微微一笑,说道:“建城之事,子扬比吾更加熟悉。不过吾以为,四公子或可借此机会,修建水利,以灌溉农田,如此可开发出更多的良田来。”

韩浩最善农辜,听完他的话,曹植点头道:“元嗣先生所言有理,此事可容后再商议。”

韩浩说完之后,曹植目光却是落到司马孚身上。司马孚见得凝声道:“水运与商业息息相关,合肥之侧就是施水,或可将施水引入合肥新城内,如此可起到让商业更加兴旺。”

那边刘晔边听,已经将几人的意见记下,最后想了想却是说道:“四公子,若引施水入城,倒是能起到方便建城之效。”

曹植轻轻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叔达提到引施水进城,本公子却是觉得此举太过小气,或许可以做得更大一些!”

众人听得,都露出疑惑之色道:“做得更大一些?”这次,就连刘晔和徐庶都不例外。

曹植自信一笑说道:“方才元直先生有言,新城当建在南岸的高地上。但如此一来,北面的施水便限制了城池的发展。如若让城池贯通南北两岸,与城墙齐平处设水闹、水门。这么一来,即便千艘战船,只怕亦难破我合肥坚城!”说完之后,曹植身上涌起无限自信,眼中精光吞吐。

“嘶…………”听到这话,在座所有人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新建一座城池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准备将城墙建成横跨施水两岸,就更让人吃惊了。将南北两岸同时利用到,那么合肥的发展潜力将变得无限大,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将城池往四面延伸,而几乎没有限制。

如此城池,可谓天下罕见,只怕新的合肥城建好之后,能夺天下第一城的美誉!

众人觉得惊讶,曹植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他所提的这个方案,其实就是后世的合肥城。历史上的合肥城城址屡有变迁,徐庶所提及的鸡鸣山麓处,亦有建城。

而建城者,就是曹操手下文武双全的将领满宠。

而在东南高地建城,则是旧的合肥城被决堤攻破之后,唐朝重建的时候所选的地址。不过唐代的合肥城只在已经改名为金斗河(南淝水在合肥一段的名称)的南岸,而到了南宋,为防金兵,合肥再度扩建,才变成横跨金斗河的城池。往后,合肥城变迁就极少了。

现在曹植的建议,是越过两晋南北朝、隋唐数代的变迁,直接跃到南宋时代的规划小。这么一来,后世的合肥城也没有变更地址的必要了。

众人虽然惊讶,但对于曹植这个建议还是赞同的,唯一可虑的就是人力和财力的问题了。

刘晔身为曹植的大管家,这时却是立即说道:“跨河而建城,四公子的想法甚是可行。然而建城的支出,恐怕就更大了。再者,淮南百姓不算多,当初重建寿春,百姓肯做工主要都是做比较轻松的事。而诸如采石等,都是由四公子带领城卫军负责。然如今建合肥新城,只要军队,进度太慢。而且军队都投入到建城,却是会荒废训练,殊为不妥。而若是要建横跨施水的大城,征发徭役恐怕百姓会苦不堪言,这点四公子必须慎重!”

曹植听完,点头道:“这些本公子亦已经有所准备,若有奴为我等建城删”

“奴?”听到这个词,众人眼眉连挑。

刘晔当即皱眉道:“四公子不会是想用山越人为我等建城吧?这万万不可!”

曹植轻轻摆了摆手,轻笑道:“不是用山越人,而是用胡人!”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爆经济战

胡人j

听到曹植的话,下面众人大为不解。虽然他们都知道,

曹植曾经带兵纵横大草原,并大败胡人。但是要俘虏一大批的胡人”

并带来淮南这里,难度只怕不小。

眼见众人露出不解之色,曹植却是笑道:“不是匈奴、鲜卑等草原胡人。而是这里,乐浪郡以南的三韩胡人!”“嗯?”听到曹植这话,众人皆露出惊色。

三韩,乃是指马韩、辰韩、弁韩三国。这三韩,现所在的地方,

大约便是后世的南韩。而朝鲜半岛的北面”则是大汉的乐浪、带方和辽西三郡。另外,尚有部分为高句丽所占。可见,这时代朝鲜半岛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

不过,众人对朝鲜半岛的认识却不陌生”徐庶当先说道:“四公子准备捉三韩人为奴?”曹植凝声答道:“然也!三韩人根性低劣,见到强者则奉承,而见到弱者则打压。如此卑劣之民族,当灭之而后快!

曹植的表现,让众人有些费解。一向以来”曹植表现都颇为儒雅。然众人转念一想,也有点理解,曹植憎恨胡人,这事天下皆知。

对三韩人如此评价,亦不出奇。

当然”他们不会知道,曹植对三韩人的厌恶,来源乃是后世。那些三韩人的后裔,既无实力,又嚣张,曹植早就对他们看不惯了。如今来到这时代,正好从他们的祖先下手,将他们根本性解决!

这时,刘晔却是皱眉道:“三韩实力不强,拿他们不难。然要经过辽东、幽州、青徐,这么长的距离,恐怕……”

听到这话,曹植淡笑道:,“不必担心,走陆路确实会慢”然若是从海上出发,不过十天就到!”

“十天?这么快?”这时海路还未开发”众人都对海上的情况不太清楚。

曹植无奈,只能将海上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而后才接着道:“现在袁家未灭”暂时不好拿三韩人下手。不过,三韩之东南有扶桑岛,岛上民未开化。我等可派兵去捉扶桑岛人来,建设新城。而经过三韩之时”亦可顺势打探其形势!”

这次众人听完,都露出不置可否的神色。谋略上曹植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手法却有些不妥。

见到众人的表情”曹植哪里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于是凝声道:“建城任务极为繁重,若发动徭役”百姓肯定会有所死伤。是我大汉人之姓名重要,还是那些胡人之性命重要?诸位可不要忘记”胡人不受教化,反复无义。弱时向我大汉乞尾求怜,诈我大汉财富。而强时则挥军入侵”强抢我大汉百姓劳动所得。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并非虚言。诸位没有到过边境,不知道边境汉人之苦况,或许觉得植残暴了”有违圣人教诲。然植并不觉得如此,只要对我汉人有利”植愿背千古骂名!再者,那扶桑岛人未开化,平日都不能吃饱,若到我淮南做工”最起码本公子能保证他们吃饱。如此”不异于救了部分扶桑人!”

曹植这话,虽然有些强辩”但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座都是有学识的人,汉胡之间的仇恨写满史书。只不过汉人一般都以忍让为先”若不走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也不会出手。

而在座的都不是迂腐之人,边境的情况大致知道一二。故此对曹植所言虽然不是太赞成”但也不是完全反对。

刘晔汇集了一下众人的意见,表态道:“四公子所提”若可行的话便做吧。”

曹植微笑道:“好!前些天本公子已经收到消息,去年派往大秦的海船”已经回来了,就在徐州靠岸。元龙先生说此次收获极丰。这三艘海船已经回来,再加上徐州有五艘新的海船建造完成。本公子会同元龙先生商量,让这八艘海船先去扶桑岛一趟,捉些奴隶来。”说到这里,曹植眼中闪过阵阵杀气。

刘晔听得皱眉道:“去扶桑岛肯定要派兵,这……”

曹植闻言,轻笑道:“此事子扬先生大可放心,去年就招了不少新兵入伍”正好借此机会实战。而且扶桑岛上的人未开化,其战斗力极低,我军无需太多人,足以拿下他们!”

这时,徐庶又皱眉道:“虽然如此,但我等对扶桑岛一无所知”贸然出手”恐怕不妥。”

曹植听着摆手道:“放心”本公子早已派人打探清楚,早就整理了一份扶桑岛的地理。”

听到这话”众人已经知道”曹植对此事早就有所规划,连消息都打听清楚”他们还能说些什么。只能齐齐拱手道:“一切就凭四公子吩咐!”

曹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子扬先生就留在合肥,制定新城的详细规划吧。其他诸位随本公子”明日返回寿春。”

众人齐齐应诺。

对三韩和扶桑岛所谋,曹植确实是准备了很久。现在借着建合肥新城的机会,加上有八艘大海船能用,时机已经成熟。

所以回到寿春之后,曹植便立即行动起来。让夏侯兰带领两千部队,赶往徐州。以陈登与他的合作关系,让海船先走一趟三韩、扶桑,问题不会太大。当然,曹植还将后世扶桑的地形概况等资料,都写成书册,交给夏侯兰。

对付那些土著,曹植从来没想过要出动赵云这大杀器。如若真让赵云去”也太浪费了,还是让他留在这里训练士卒更好。

而事实上,此事的安排还是十分顺利的。夏侯兰到了徐州,将曹植的书信交给陈登之后,他二话不说便答允下来。这时的陈登,感受过曹植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且不说徐州的变化”单单这一次,派海船往西,所得的收获就大大出乎陈登的意料。

据简单的统计,三条海船的收获,足够陈登造十条海船的钱了。如此高额的收益,自然让陈登对提出此意的曹植更加信服了。

当听见曹植说要用船,想也没想就答允了。他本能地感觉到,曹植这次所做的,肯定有深意,自己配合的话自然能捞到好处。

夏侯兰走出发了,但海船到安息国之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产生的效果”还在持续。

现在整个大汉,若论商人最多,当属徐州。虽然淮南大肆鼓励商亚发展,使得商人数量猛增。但淮南之前毕竟破坏太严重,底蕴远没有徐州深厚。而陈登推行政策的力度虽然没有淮南大”但是由于早期陈登是用商业的模式资助淮南,这使得徐州涌现出一大堆的大小商人。

商人对什么最热衷?当然是利了!

这趟从海上前往安息国的商业往来得到的巨大收益,瞬间就在徐州刮起强烈的风暴,并迅速往青州、兖州、淮南等地蔓延。

淮南这边有曹植掌陀,反应虽然强烈,但商人们还是比较淡定。因为不少人都记得”当初曹植也有去送海船出发,曹植如此重视,证明这次贸易淮南肯定有参与。而以曹植的一贯做法,获得好处自然都会跟百姓共享。所以淮南的商人和百姓们,对此虽然心动,但还是等待刺史府的导向再作行动。

而很快,淮南各有一定实力的商人或大族”都接到曹植的邀请。

精明的人都知道,曹植显然是有行动了,故此受到邀请的人,一个都不缺地赶到刺史府。

刺史府中,除了曹植之外”还有负责管理商业的司马孚也坐在上首。众大族负责人和商人”行礼过后纷纷自己找位置坐下。

客套完毕之后”曹植露出淡淡的微笑”对众人说道:“想来诸位应该知道,本刺史邀请大家来的用意。”众人闻言,都是点了点头。

曹植继续道:“那本刺史也不转弯抹角”海上的收益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