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淙涣锞傩辛嘶队蠡幔蠹业男巳ざ疾淮蟆T谌灿�12个生产建设兵团、3个农建师,作为“准军事力量”,基本上都是按军队的编制组建,但不同的地方在人数规模上有所不同,就拿连队来说,少得有几十人,多的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五连现在已经有500余人了。

其实兵团可以分为好几种人,一种是像连长这样的转业军人,他们最初属于国营农场职工,毕竟在农场要比在农村务农要好得多,称为农场职工,兵团建立后,接收国营农场,这些职工就成了兵团职工;还有就是知青了,他们是兵团的主体;兵团也有不少属于现役军人,带领章的,一般属于领导层;而职工家属一般在兵团做临时工,后来都户口都“农转非”了,也成了兵团职工;在一些地方还包括劳改释放人员,他们的政治地位最低。

“李思明!”连长看李思明在一旁看热闹,叫住他。

“末将在!不知连长您什么吩咐?”在连长面前,李思明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权威。

“分配你一个任务,带这些新来的知青同志四处参观一下!”

“是!”李思明答应地很干脆,心里却对自己说,屁大的地方,有什么好参观的。

“各位兵团新战友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思明,是农工一排的战士,请各位多多关照,共同进步,啊共同进步!”李思明惟妙惟肖地学着丁指导员的腔调。惹得丁指导员一巴掌拍了过去。

“哇,他就是打狼英雄啊!”、“真了不起啊!”、“厉害啊!”……

“李思明同志,给我们讲一讲你打狼的故事吧?”有人提意见了。李思明奇怪,这些人怎么刚到就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某位老知青在这帮新人面前胡吹。

“好吧,我就给大家讲讲!”李思明又将自己的“光荣事迹”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狼群是如何如何凶狠,以衬托出自己的高大英勇,保护国家财产是如何如何高尚,他很有说书的天份,说得人群中数位小姑娘眼里冒星星。

杨月从他身边路过,见他在胡吹,想起上次在北京什刹海说过的话,原本差不多忘记了,现在又想起来,忍不住小声骂道:“无耻!”却李思明听到了。

他拉住了杨月:“下面我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知青的优秀代表,来自北京高级干部家庭出身的杨月同志。杨月同志不简单啊,一个小姑娘,不远千里,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参军上大学的机会,来到北大荒,面朝黑土背朝天,奉献给北大荒。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说的,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所以嘛,杨月同志是我们的楷模,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杨月同志给大家谈一下她在大兴的体会,好吗?”

李思明一连串大帽子,让杨月哭笑不得,她又不可能反对,想起李思明刚才的高帽,脸颊不由得红了,让李思明短暂地失神。于是,杨月不得不站在新知青面前,努力的搜索枯肠,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杨月的口才还是不错的,平时在会上也不只一次发言,这种场面绝对小意思,说完转过身,瞪了李思明一眼就扬长而去。

李思明又带着新知青,来到连部办公室,连长、指导员都在,指着办公室胡扯道:“同志们,这里就是连部办公室,别看这里小,很朴素,但这里是我们全连最重要的地方,是我们的领导机关,是我们大海航行的指挥部,连长是船长,指导员是风帆,他们在过去战争年代流过血、负过伤,现在又指引全连的战士披波斩浪,在黑土地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所以说我建议我们用掌声感谢连长和指导员的丰功伟绩。”

掌声响起。陈连长和丁指导员虽然无愧于李思明的追捧,但他们的脸皮可没有李思明那么厚啊,连连摆手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心里却骂李思明故意拿他们开心。

食堂前。李思明拉着司务长老李,作感激状:“同志们,这位是我们敬爱的司务长老李同志。俗话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淮海战役就是靠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老李掌管着全连战士的后勤,很称职啊,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干活,才能多打粮食。所以说老李的功劳不小,我们各种荣誉里有一半要归功于老李,你们看每天烟熏火燎的,很辛苦啊。”照例是一通掌声。老李从没这样风光过,当然是红光满面,满面春风,春风得意啊。心里想道,每次你李思明来打饭,都是给你最好的,没人敢给你使手段,看来值啊。

第四十五章 新官上任

正月二十的时候,李思明被连长和指导员任命为种菜班班长,理由是政治学习不积极,到种菜班去“戴罪立功”。事实上是种菜班的成员都是老职工家属,大嫂、大婶级的人物,上几任班长管理不善,结果不是播种时将种子拿回家种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地,就是收获时贪小便宜。还有就是每年西红柿、黄瓜或胡萝卜长成的时候,总有知青顺手牵羊,往兜里揣。让食堂损失不少。

两位领导打发李思明来种菜,目的是借助李思明的威慎力,毕竟李思明“凶名远播”,知青们在他面前都比较小心。

司务长老李拍着李思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李思明,连队的菜篮子就归你管了,到时可别让我无菜下锅啊!”丢下李思明扬长而去。

连队有不少人在等着看李思明笑话,徐学青就扬言等着李思明“犯错误”。

妈的,我虽然农村长大,这种菜还从未种过。我也不是农业专家,更不是袁隆平,水稻搞不了,咱搞个杂交黄瓜什么的,最不济搞个太空西红柿什么的。要不,大棚蔬菜?对大棚蔬菜有搞头,我真他妈的是天才!

“大棚蔬菜?这我听说过,是个好想法,书上也看过,不过我真没干过,你知道,我虽然号称农业技术员,咱大学还没读完呢!”连队农业技术员叫魏兵,东北农学院的正规大学生,在五连是很宝贵的人才,他负责全连育种工作,属于脑力劳动者,技术权威。当年在大学搞运动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被发配到大兴来做了技术员。

“不过你也别泄气,这并不难,在技术上不难搞,种子连队里就有,只不过这塑料薄膜是比较难搞到手。”魏兵看李思明有点失望,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

“这么说,只要搞到物资,就没有问题?”李思明问道。

“是的,但是我不能打保票,咱都未干过!再说了,连长同不同意还另说呢!”

“连长那头我去说,只要你到时给我们班提供一些技术指导,行不行?”

“没问题!”

连部办公室。

“李思明啊李思明,你真会给我出乱子,咱成天这么做鬼主意?这大棚蔬菜真得可以搞成?”连长怀疑道。

“没问题的,我请教过魏技术员,在技术上没有问题的。”李思明肯定的回答道。

“万一没搞成咋办?”

“这个嘛,连长就放心吧,这大棚蔬菜播种季节和蔬菜正常生长季节,前后差好一两个月呐,既使失败,到时也不想正常生产。”李思明解释道。

“这样啊,关键是这塑料薄膜从哪弄?”连和平追问道。

“这个,我来想办法,只要您同意,我去做!”李思明硬着头皮保证道。妈的,既要让马跑,还不给草吃。

“那好吧!”连长也想看看到底能不能成,这没成也没有多大损失,万一要成功了,那就可以在别的连队刚种下菜种,自己就可吃上了,这可稀罕着呢!改善一下食堂伙食也是不错的。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组建领导机关,其实这一个小小的种菜班有啥领导机关,李思明任班长,还得增加一个副班长,管管政治,相当于连队的指导员的干活。

李思明早就有人选了,徐大帅当然是唯一的人选。杨月和徐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也被安排到种菜班来了。张华和猴子向来和李明思及徐大帅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是赵长河不干了,走了一个李思明加上一个徐大帅,已经影响到他的权威,死活不肯,结果他俩没来成。

对于杨月的到来,李思明是持既不反对又不赞成的态度,这种菜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人太多了,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

“我来种菜班,你凭什么不乐意?”杨月不依不饶。

“这不是乐不乐意的问题,我们希望有壮劳力嘛!”李思明有点头疼。

“壮劳力?笑话,没听说过种菜还要壮劳力!”对于李思明的借口,杨月根本不相信。

“这个嘛,种菜是个技术活,你恐怕不行。”李思明只得找了另一个借口。

“技术活,我承认,种大棚蔬菜是个技术活,可你还没有高中毕业证呢?我可是高中正规毕业的,再说了种菜班里那么多职工家属大多是文盲半文盲,她们怎么能在种田班。哦对了,也许你是因为他们是连队干部的家属,我只是一个小知青?”

“好吧,对杨月同志的到来,我表示热烈的欢迎还不行吗?”李思明理屈词穷,这仇又被记上了一笔。

“这还差不多!”杨月头一扭,得意洋洋地走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李思明心里骂道。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物资得准备好。菜种没有问题,关键是这塑料薄膜,是个紧俏货,李思明和徐大帅打听了一下,整个大兴有到是有,不过那都化肥袋里内胆,太短派不上用场,得另想办法。李思明将手下的十几个“兵”,召集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搞到塑料薄膜,群策群议是李思明常用的办法,百试不爽。各种办法的都有,无非是向上级申请,要上级想办法,不过这条被李思明自动否决了,上级若能搞到,他早去了。再就是去富锦或者密山看看,这条也行不通,因为团部物资处的同志早就告诉他这俩地方也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思明现在只能想找个借口从连长那里撤去保证时,杨月站出来说她来负责,说得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李思明恨不得抱着亲上几口,不过那只能想想而已,若真得做了,他恐怕得“自绝于人民”!杨月不愧为军区大院出来的“高干子弟”,没过几天她就告诉李思明塑料薄膜已经搞到了,过几天就发过来,听说还是日本货。

“这下,知道我的好处了吧?”杨月很得意。

“是,我认错,我瞎了眼,有眼不识泰山,您老大人大量,不计小人过。”李思明很“坦承”地认错。不过杨月却不领情。

“我很老吗?”杨月挑出了他话中的毛病。错了,你怎么能把对食堂老李说的话加在一个小姑娘的身上?

“对不起,我错了,杨月同志,正值青春年少,怎么会老呢?整个五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您恐怕不知道吧,您可是全连男知青的大众偶像哦!”李思明恭维道。这话也没错,杨月长得漂亮可人,家庭出身又好,有相当部分男知青追求她,他是知道的。不过这恭维的话说错了,在这年代如果某位女性成了“大众偶像”,那一定是贬义词,会认为这位女性个人作风有问题,这可是天大的问题。

看到杨月的脸色变了,李思明也觉察到自己说的话有问题,连忙改口道:“不是不是,我说错了,您不是‘大众偶像’,是我一个人的偶像,是我的梦中情人……”这句话还未说完,两人都愣住了。杨月涨红着脸跑了,李思明骂自己今天怎么了,怎么说出这样露骨的话,这下跳进七星河也洗不清了。

李思明说干就干,跑到团部把这方面的书籍一扫而空,回到宿舍一个人研读,颇有当年搞科研的钻研精神。前世搞科研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称之为项目计划书的东西,如同企业的投资计划、销售计划一样,你必须将项目的目标、步骤、阶段安排、设备、人员及资金等一一列清楚,投资方或老板才能决定是否拍板,否则的话,这个项目不会让人有信心,也不好监控。这次也一样,按照前世形成的习惯,第二天,李思明便将自己整理的计划安排,写了满满几大张,去找农业技术员魏兵看看。

看着李思明两个黑眼圈,魏兵又看了看手中的计划书,感叹道:“你这个计划写得太好了,只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修改一下。”李思明根据前世家乡所搞的现代农业大棚,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李思明每次回乡时,都参观过。有现成可供参考,因此这个计划比较的详细,只不过涉及到蔬菜的种植本身,需要魏兵修改一下。

第四十六章 种菜班的新鲜事

计划得到魏兵的认可,李思明的信心更足了,他将人手召集起来,作了一次富有鼓动性的演说:“各位同志、大嫂、大婶们,我们种菜班的工作就要全面展开了。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今年要做一项我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那就是大棚蔬菜。所谓大棚蔬菜,就是改变老天的安排,让春天提前,让秋天延后。毛主席教导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所以我们这次也是验证毛主席的教导,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们知青经常抱怨这里一年四季只有夏天才有蔬菜吃,所以有的职工家属家养的鸡,经常不翼而飞。呵呵,大家别笑。

这里有孩子的同志都很清楚,孩子们都在长身体,想吃好吃的,可我们只能在夏天收获一些蔬菜,平常只能吃一些过冬的大白菜,都吃腻了!但今天我们将要做的大棚蔬菜,将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大家有没有信心?”李思明的话比较具有煽动性。

“有!”一群女人回应道。虽然很不齐整,但信心十足。李思明还把指导员拉来做动员,有点狐假虎威的意思,指导员的话更具有煽动性。

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工建设了。别的知青还在为3月份的春耕做准备呢,种菜班已经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种植大棚蔬菜,当然要有一个温室,咱没有条件按照后世那种温室去搞,但一个就地取材的简易大棚还是可以搞得起的。五连有30亩菜地,李思明选择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一块地,大概10亩的样子作为大棚用地,万一失败了不用太花力气去拆不是。

搭建大棚需要毛竹,李思明打发徐大帅带着两位职工去附件买毛竹,而小杉木大兴到处都有。一个标准的竹木大棚,大约6米乘以50米,包括沟渠、地基,10亩地大约要建20个大棚。挖开地面,东西走向方便采光,北面、东面、西面三面用去年建房时留下的土坏砌成墙,墙体要大于本地冻土层,墙体厚1…1。5m,墙高1。8m,棚长50m。埋顶粱柱按4米一根间距立好,高1。8米,架好横梁,并用细铁丝将梁与柱子间包扎牢固。用圈尺和线定好大棚基线,用加固桩按间距1、5米一根敲好,在离地1米处扎好横档,再按拱杆间距60厘米用钢钎打好30…40厘米深的洞备用。然后插埋拱杆,拱杆用买来的毛竹做成,杆距和拱弯度要保持均匀一致,并用铁丝或扎带扎实,接头处要扎紧,不能露头,以免盖膜时扎破天膜。在大棚拱背处扎2道横肋,以增强牢固性。大棚东头按需要尺寸留好门位,均匀立好两门边竖横档,钉扎牢固,交接露头处用旧尼龙包扎好。大棚门进出要在南面开启,以利保温。

这活新鲜,种菜班每天干得热火朝天,其他知青和职工没事尽往菜地跑,蹲在一边看热闹,偶尔发表一下“高见”,连长和指导员也时不时来看看,拍拍肩膀,鼓励鼓励种菜班的全体成员。李思明这时想打退堂鼓,那是想都别想。

李思明在菜地上却看不到人影,每天上工时,他把任务和工作标准交待下去,让徐大帅盯着,美其名曰:能者多劳,自己跑回宿舍亲手育苗。相对于大棚基建,这育苗更是大事,因为反季节蔬菜,这育苗要受到气候的影响,必须满足它发芽的条件,能不能育出苗,苗长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今后的生长。好在有魏兵的技术指导,问题到也不大。

这个季节其他蔬菜已经赶不上趟了,李思明只选了黄瓜和西红柿两种,多了也忙过来,能不能种出来还不一定呢。不过李思明为了自己的助手徐子健同志有信心,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说,一定成,如果自己敢说不一定能成,徐大帅一定会杀了自己。

将精选过的种子倒入55…60℃的热水中浸泡12…14小时,并随时搅拌。黄瓜种子不必进行烫种。浸种的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满足发芽时对水分的需要。浸种时间与蔬菜的种类、品种等因素有关。处理种子的最后一步是催芽。浸种后,将种子充分搓洗,然后,用纱布或湿麻袋包好,放入干净盆中,把盆子搁在暖和的地方进行催芽。在催芽过程中,经常保持湿润,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西红柿、黄瓜的催芽温度,以25…27℃为宜。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李思明每天将将炕烧得热乎乎,还在屋里烧着炉子。李思明每天小心呵护着种子,像一个照顾一个婴儿一样小心翼翼,每天甚至每个小时记录着种子发芽情况,经常在半夜起床,观察发芽情况。

种子班干劲十足,不到两周时间基建工作完成,看着一个个大棚,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阿明,能不能成啊?”徐大帅还是有点不放心。

“成,当然能成!”李思明嘴上这么说,还是有点心虚。

“这全连的同志都在议论,每天都在地里想看猴子一样指指点点的。万一要不成,咱可就丢人了!”

“放心吧,你要对我有信心,咱什么时候要你失望了?”

“我不放心的就是你,什么时候你成了农业专家了?整得像专家似的!”这也怪不得徐大帅担心,这信心太足的人总让人揪心。

“哎,你太让我伤心了,大帅,你就再相信我一次,好不好?”

“我不放心又怎样了,反正我已经上了你这条贼船了。”徐大帅认命道。

“我保证,一定成功。”李思明仍然信誓旦旦地道,又埋头观察着种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初的时候,黄瓜苗终于探出了嫩芽,李思明高兴得逢人就讲:“生了,生了。”

“谁生了?”有人问。

“男孩还是女孩?”还有人问。没听说有人要生孩子啊。

“这都什么啊,是李思明育的种子发芽了!”有知道的解释道。听者恍然大悟,这都什么啊,搞得像生孩子似的!这件事成了关于李思明永远也摆脱不掉的笑谈。

肥料用农家肥,李思明按照魏兵的建议,在菜地里挖了一个大坑,将人畜的粪尿堆入坑内,盖上泥土,让肥料自然发酵,提高肥力。李思明现在体会到了,做一个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