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大明中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说的是前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徐大人?”

    “恩。怎么了,有问题?”

    “没问题,没问题,皇上有所不知,徐大人跟臣可是莫逆之交。徐大人在位时经常与他探讨火器。臣明日立即前往,无论如何都给皇上带来。”听皇上口气,这是要重新启用徐光启。

    “哦?探讨?难道你也精通火器?”这可是意料之外,徐光启通天文、历算,习火器,说明末第一才子都不为过,这才赶紧召回。可历史上没说骆养性跟徐光启是莫逆之交呀。崇祯瞧了瞧骆养性,想了想:不对,“什么莫逆之交”“什么探讨火器”估计就是你死皮赖脸赖人家让人教你学火器防身。

    “臣略懂皮毛而已,远不及徐大人博学。”

    “恩,王承恩把曹化淳叫进来。”

    不多时,曹化淳再次进入乾清宫。

    “现如今,大明党派林立,相互倾轧,朝堂之上各位官员表面上和和气气,实者暗流涌动,相互掣肘。你们立即安排人手仔细调查他们的党派,锦衣卫负责四品以上官员,东厂负责四品至七品官员,给朕列出个名单来,一并交于王承恩。“

    “还有朕知道你们情报人员遍布各地,各自有自己的情报来源,朕也不想过多干涉,但朕建议:锦衣卫重点负责大明国内情报收集,东厂重点负责东虏,西部蛮夷,土司的情报收集。主次分工一下,你们说呢?”

    “臣遵旨。”曹化淳与骆养兴同时回道。

    “好,就这样吧。朕有些乏了,都退下吧。”

    曹化淳与骆养兴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

第四章鬼影骆养兴() 
“王承恩,朕看着骆养兴时候怎么感觉浑身不舒服?看他的模样应该不是精明能干的人,他是怎么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历史上骆养兴在崇祯年间无大功过。

    “皇上您感觉不舒服就对了,不要看他整天不正经的样子,他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可是魏忠贤亲点的。”

    “哦,他是阉党?”

    “不,他不是阉党,但是他跟魏忠贤可是共生死的交情。”

    “哦,难怪。朕最爱听故事,你把他跟魏忠贤的这段交情给朕说说。”

    “遵旨,在讲这段故事前,咱家先跟皇上说说这个人:

    骆养兴,嘉鱼人。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父子二人都是高手。天启年间,锦衣卫四大高手占其二。锦衣卫武器几乎都是绣春刀。但是骆养兴不用刀,用的是暗器:飞爪。骆养兴只在夜间杀人,杀人速度极快,且极其血腥。外号:鬼影。据锦衣卫密档内记载:此人平常跟正常人一样。但在月光下饮血后,就如同魔鬼降临,不分敌我,见人就杀,方圆百里内将无人生还。”

    “那应该是人格分裂。”说漏嘴了。

    “皇上,什么是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有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被刺激到,从而改变他原来的性格。”

    “皇上您是说骆养兴在月光下饮血这种条件刺激下,他就会毫无意识的杀人?这太可怕了。看来锦衣卫内部流传骆养兴杀了骆思恭,可能是真的。”

    “他杀了亲身父亲?”

    “老奴不知道,但如刚才皇上所说极有可能,现在咱家就把这故事讲给皇上听,这件事可谓是魏忠贤这辈子最为惊险的经历,事后魏忠贤极少谈其此事,骆养兴也因此事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天启四年,云南土司勾结喇嘛密谋造反。魏忠贤接到秘报,亲自带领东厂百余番子及几十名锦衣卫赶赴云南。锦衣卫由骆思恭,骆养兴父子带队。此事一开始进展得及其不顺利,最后在云南沐府的帮忙下才圆满完成。从云南返回时,番子和锦衣卫只剩下不足百人,且人人带伤,至于为什么没有沐府和官兵护送至今仍是个迷。出云南后,一日午时魏忠贤等人在一片密林中进膳休息,突然遭到二百余名黑衣人围攻。正常来说一般偷袭都在晚上,但是这些人知道此次魏忠贤带领了锦衣卫两大高手,其中一个是夜间恶魔的“鬼影”。双方一上来就血腥厮杀,但是此事是有心算无心,且二百余名黑衣人明显是经过精心挑选,再加上东厂和锦衣卫人人带伤。魏忠贤这边一下子就落了下风。骆思恭见身边的锦衣卫一个个倒下,马上要求不可强攻,依靠密林跟敌人进行纠缠,偷袭,边打边退,东厂番子也随之效仿。此招果然见效,黑衣人出现大量伤亡。此战从午时一直杀到戌时。花费的时间之长及锦衣卫东厂身死相博所爆发出来的能量都大大出乎对方预计。但是毕竟人多,胜利天平最终还是转向了黑衣人这方。战到戌时,魏忠贤躲避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身边只剩下三人:“狂刀”骆思恭,“鬼影”骆养兴及魏忠贤亲信“铁臂”王体坤。破旧的茅草屋外也只剩下三十二名黑衣人。这时魏忠贤建议放出“鬼影”。但被骆思恭和王体坤制止。他俩冲出茅草屋做最后一搏,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门被撞开,骆思恭断了一臂,如血人一般倒在血泊中。骆养兴被彻底激怒,魏忠贤的大腿被鬼爪划开了一大口子,骆养性贪婪的饮着魏忠贤的血后,如恶魔一般。就在这时候骆思恭突然站了起来想阻止这一切,但骆养兴此时已全无意识,“鬼影”已现,鬼爪捅入了亲身父亲的身体中,冲出茅草屋,后面的事情没人知道。只知最后从密林中走出三人:魏忠贤,骆养性及“铁臂”王体坤。据魏忠贤后来解释王体坤因铁臂挡住了“鬼爪”刺向心脏的一击,才得以侥幸生还,但已成废人,给他一笔金银离开了东厂,从此销声匿迹。当调查人员赶到那里时那两百余具黑衣人尸体都消失了。”

    “魏忠贤没被鬼影所伤,一定是掌握了控制鬼影的办法。让骆养兴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就能继续全面控制锦衣卫。"

    "恩是的,大家也都是这样猜想的。”

    “此事疑点重重,在锦衣卫和东厂番子都有伤的情况下既然没有官兵护送?王体坤又音讯全无,两百余具黑衣人尸体凭空消失;最奇怪的是魏忠贤既然守口如瓶,没让人调查,最终被搁置。”王承恩又道。

    “哦,这件事透着古怪。王承恩,什么时辰了?”

    “哎呀,酉时了,皇上你在这里进晚膳吗?“

    “不,不,王承恩,以后进膳都在养心殿。办公的地方跟进膳的地方最好分开。”

    “是。”朱由检,王承恩一起离开乾清宫。

第五章皇帝的晚膳() 
走进养心殿后,这位穿越过来的朱由检才知道原来明朝皇上用晚膳如此讲究,桌上的菜有近百道,还有酒。进膳前先奏殿乐,

    所用器皿是有的是金银,有的是铜。看中的菜,由太监夹入皇上的碗中,再享用。这还不算,当殿乐结束后,会有教坊司女子数十人上来歌舞。这都是规定。这哪是那些穿越写的想改变就改变的:饭菜是皇上先用,然后再分给各个后宫皇后,贵妃,嫔妃等等每人几道菜都是固定的,剩下的最后还要给宫女太监分食。饭菜少了,估计就要有人饿死。殿乐这个更不能少,这是祖宗规定的。你想撤掉,马上就有一堆奏折拍死你。金,银,铜的器皿倒是可以换,但是估计换来得是青花瓷。歌舞可以说不用经常有,但是把这给撤,这些女子怎么办,收入后宫?那是寿星公上吊,嫌命太长;还是放出去?都放出去,以后每逢佳节时候,难道找外面的戏班子搭台唱戏?是演失空斩还是唱窦娥冤?臣子有臣子的规矩,皇上有皇上的祖制。

    一边进膳,一边看着歌舞,朱由检终于享受到皇帝的乐趣。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可能会对大明起到重大改变的大事。

    “王承恩,朕问你,老百姓最重要的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是粮食,皇上。”王承恩不假思索。

    “恩。说道粮食,朕想起一件事,记得有一次跟先皇吃饭的时候,有个金毛人给先皇献上了三种东西好像是:玉米,土豆,红薯。先皇吃得连说三个好吃。金毛人还自夸说此三种食物收成比大明小米高好几十倍。当时先皇笑笑没当回事。现如今大明年年灾荒不断,朕今日想起此事,或许对大明有所帮助,你可知玉米,土豆,红薯?”玉米,土豆,红薯乃高产农作物,早已进入大明,只是当时大明内乱十分严重,明朝并没有推广。此事必须立即着手。

    “皇上,玉米,土豆,红薯臣有听说过,但具体如何,问膳尚监或许清楚?”

    “歌舞退下吧,传膳尚监。”

    不多时,膳尚监发抖的站在崇祯帝面前,如皇上不满意晚膳,轻着上刑,重者处死。

    “别害怕,今日的晚膳不错,朕只是想知道,你知不知道玉米,土豆,红薯,这三样东西?”

    “皇上,老奴知道,宫内就有,你要喜欢,马上就给您做。”

    “宫内有?那朕问你,你知道不知道如何种植玉米,土豆,红薯?”想想也是,皇宫里啥没有,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已。

    “回皇上,老奴不懂,此事您需问工部。”

    “下去吧,王承恩朕让你办件事,你给朕找个佛郎机人,不管用什么方法。此事重大务必办成,可以让东厂协助你”工部估计也不知道,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农产品现如今还未推广,最直接的办法就问外国人,对找葡萄牙人,澳门1553年就被葡萄牙租借了,葡萄牙在明朝应该叫“佛郎机”。

    “遵旨”皇上说此事重大,那必须办好,再说请个佛郎机人不算难事。

    晚膳一切结束后。王承恩双手捧着个盘子过来:“皇上,请翻牌把。”

    清朝的膳牌制度是由明朝传下来得,只不过清朝是晚膳后,而明朝是晚膳中间,如果歌舞女子被看中的也可以直接带入后宫。奶奶的。怎么忘了这茬。刚刚面见了曹化淳和骆养兴,这才刚刚上道,暂时不能进后宫,面对那些女人这头就更大了。

    “王承恩,今日朕就在乾清宫休息吧,太医不是说让我好好休息,再说朕今日都还没看奏折呢,等一下去司礼监,还有明日早朝取消,用完早膳让内阁首辅及六部来乾清宫议事。”朱由检赶忙说道。

第六章司礼监() 
君权和相权两者之间既互相扶持;又存在一些交叉的,是一种微妙的关系,维持君权和相权的平衡,是确保决策正确的重要手段。但明朝最牛,明太祖先后杀了几任宰相;到最后就废除了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但没有了宰相,皇上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于是就出现了帮助皇上批阅奏折的司礼监。司礼监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二十四衙门之一。明代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人,司礼监提督一员,就在司礼监居住,把古今书籍、名画、册叶、手卷、笔、砚、墨、绫纱、绢布等一些东西进行整理保存。并安排四名太监对其物品进行上锁。同时又有六七太监管理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包括佛、道藏、蕃藏等一些奏折和书籍。可见司礼监不完全只是批阅奏折,还包括一个掌管刻书及书籍的专门机构。其规模随着司礼监权力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冯保、魏忠贤,王承恩都是直接掌管司礼监的佼佼者。早期是由皇帝口述命令,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再给六部校对颁发。但自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以后,司礼监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在内阁首辅之上。正因为如此,导致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魏忠贤才得已权倾朝野。宰相制必须恢复,同时象唐朝一样分化相权。但问题是现如今党派林立,相互掣肘已非常严重,不可能在此时进行改革。如果回到早期的口述命令,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的方式也不理想,毕竟现在是明末狗屁事情更是一堆。正常来说皇上批阅奏折一天三百至五百份,全国官员大小事情都能上奏折,全由皇上一个人一一处理,工作量非常大,每天几万字的批阅,不是正常人能处理得来的,如遇到皇上有紧急的事务要处理就会照成延迟,往往一个奏折要压上好几天。同时上奏的事情可不一定都是事实。重要的奏折还要进行分析,否则皇上就很容易被蒙蔽。记得孝庄讲过:往往最不能信的就是奏折。何况还有军事,后宫等一些事情要处理。奏折的批阅如何改?这将是摆在这位穿越的崇祯帝头上的又一件难题,且此事还只能自己想,连王承恩都帮不上忙,毕竟司礼监就是他的地盘。

    进入司礼监,一群太监忙碌的整理,传递,批阅奏折。奏折按内容分类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4类。又按六部进行一步分类摆放。朱由检对着奏折,一份份的批红,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不行了,里面既然还有寺庙和尚上奏的奏事折,谢恩折,这是还真不是一个人能干的,看来暂时司礼监不能辙换。

    “王承恩,以后每日让司礼监批完奏折后,直接给朕写个目录。”这管理奏折跟看公司邮件是一样的,写个标题,然后老板就挑选的看。其他让秘书处理,这样效率就高多了。又减少工作量。

    “目录?皇上啥叫目录?”

    “目录就是某某人关于某某事上奏,比如这份陕西督道参议的奏折,你就拿张纸写上:崇祯元年,陕西督道参议洪承畴奏请赈灾粮。一本一本奏折按这种方式记录在一张纸上,每日呈上来给朕看,以后朕只看目录,会在上面进行勾选,有勾选到的,再让司礼监呈上来给朕进行批红,其他的依然由司礼监批红处理,再给六部校对颁发。还有目录也要装订成册,不可丢失。”虽然这样改革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但是也有个问题:皇帝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不能从目录中发现重点,那也会出事的。可是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先这样。到时候恢复宰相制后像唐朝一样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方式进一步分化管理并把军事单独列出,再用法律进行约束。

    “咱家,明白了。皇上睿智,这样一来皇上您就轻松多了,重要的奏折还能及时处理。”今日皇上咋了,那一拳把皇上打出了这么多的想法?

    又批了半个时辰,实在是坚持不住了。朱由检回了乾清宫。。

第七章抓阄而来的首辅() 
翌日,在首辅大臣与六部大臣来到乾清宫前朱由检让王承恩把他们的密档拿过来看了一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气晕了,不由心里大骂历史上的崇祯:真不知道有人夸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是拿什么当凭证说的,难道换50个首辅就叫励精图治?胡乱杀人,对军事指手画脚就叫勤于政事?崇祯元年既然是用“抓阄”的方式选首辅,这种事都干得出来,简直把朝廷当儿戏。

    为何抓阄?原因当时内阁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四人,因为他们都是魏忠贤的爪牙,历史上的崇祯认为人品和能力都很成问题。为了重建一套像样的领导班子,命令大臣们推荐十个宰相候选人进行“抓阄”。第一次抓的结果是钱龙锡,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崇祯不满意,接着又抽了一次,周道登、刘鸿训这次被抽中。周道登第一次晋见崇祯皇帝时,提出三条建议:“一曰守祖制,二曰秉虚公,三曰责实效。”崇祯就这么第一次见他,凭他说了这么一句空话就让他当了首辅大臣。那就难怪崇祯在位的时候连续换了50个首辅大臣。虽然说刚刚心里骂有点过,但是崇祯无识人之明已从此事就可以看出。皇帝啥都不会不可怕,都可以学。唯独不能不会识人。

    说到周道登,这位穿越过来的朱由检更是气愤:此人生性好色,家中妻妾成群,还买下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最后又把柳如是赶回做娼妓,就这样一种人能做首辅,也真得算明末一奇葩了。

    其他的人密档里概括一下:户部尚书郭允厚:任文安知县,修大坝,加堤防,天启六年发生当地发生重大水灾,文安县既然无恙,还五谷丰登,有能力。吏部尚书房壮丽:山西西襄陵知县七年,为政清廉,离任时百姓百里相送。礼部尚书孟绍虞:贪财,贿赂魏忠贤,与魏忠贤往来甚密。兵部尚书阎鸣泰: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辽东参政、佥事,山东参政,与魏忠贤往来甚密。刑部尚书苏茂相:见饥民,以赈恤请,已过花甲之年,多病,与魏忠贤往来甚密。工部尚书薛凤翔:少时博学,能诗善书,沉默寡言,不与人往来。

    看到这里心里一阵拔凉拔凉的。这就是所谓了内阁官员唉,除了户部和吏部尚书外,要嘛依附魏忠贤,要嘛就沉默寡言。不过有一点还是好的,不管是首辅还是六部都没有党派。看来不管是魏忠贤还是崇祯都对党派之争有所防范。

    此事议会过后,首铺此人必须马上换掉,反正抓阄上来的,再说他当礼部侍郎的时候就颇有所争执。现在朝堂党派林立,搞倒一个人没有党派的人是很容易的。苏茂相年纪大了,就让他致仕吧,先处理掉这两个人,其他人暂时不调整,内阁变动过大影响稳定,慢慢在更换。可是首辅换谁呢?直接换上孙承宗行吗?孙承宗是两代帝师,如果回朝就当首辅,那他就是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太大了,而且他是东林党人,万一被误解为皇上要重用东林党,忠诚志士就不敢在朝堂上开口,导致东林党乘机做大,那也是麻烦。再说辽东的事也离不开他呀。找谁呢?朱由检几乎把有做过内阁大学士的密档都翻了一遍,突然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朱由检的眼前:成基命。此人历史上崇祯三年做上首辅。对就是他了,他不是崇祯在位最好的首辅,但是却是最理想的首辅,可惜他提出施政从缓的正确理念被急于求治的崇祯驳回,从而导致了只做了六个月的首辅大臣。不能不说这又是崇祯的一个错误。

    成基命,为何说他是最理想的首辅:其一他座师是东林党领袖叶向高,东林党并不排斥。且他没有参与党争。让他当首辅阻力不大。其二此人性格宽厚,为官清廉,因与杨涟师出同门,被阉党罢职,但也因此积攒了极高的政治清望。其三,此人有能力,处事不惊,每当明末危难之时,几次及时上书给崇祯,并能于大局为重,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其四,此人在政坛上保护过孙承宗,与孙承宗关系极好,这可以保证将相和睦。此四点全部归于一人,内阁里也就只有他一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