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大明中兴-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是说只放其中一人,就行。”

    “不行,有万两黄金就放人,没有,就留下来给我当压寨夫人吧。”崇祯乘机转到背后突然把两个美人都搂了过来。

    这下可把两人吓得立刻躲闪开来;苏沫儿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大胆奴才,你知道她是谁吗?你敢让她做你的压寨夫人,你也不瞧瞧你那狗样,她可是当今后金大汉皇太极的王妃。”

    “王妃?还是皇太极的王妃,你说谎也不脸红,这说得太过了吧,皇太极的王妃能让我抢到,别废话了,有没有黄金,没有就做我的压寨夫人,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崇祯帝拔出了手中的宝剑,一手轻薄的摸了大玉儿小脸蛋一把,另一手提着宝剑在她们的面前来回的晃动。

    “啪”大玉儿急忙打掉崇祯的手,两个弱女子哪见过这情景,大玉儿此刻也慌了神了,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们真的是皇太极的王妃,只要你放了我们俩,你要黄金皇太极一定会给你的。”

    “再说皇太极,我立刻杀了你们。”左一个皇太极,右一个皇太极,崇祯听着很不爽,一时也失了分寸,剑不小心把大玉儿的裙子划开了,大玉儿露出了白花花的大腿。

    大玉儿何时有这样被羞辱过,再加上急火攻心,瞬间晕倒了。苏沫儿急忙上前抱着大玉儿哭了起来。

    崇祯没想到这大玉儿和苏沫儿这么不惊吓,而且今日好像也有点过头,急忙收了心神,出了小屋。其实现在的苏沫儿和大玉儿才十几岁,都还没经过大风大浪呢。冲出小屋后对着门外的知府大人道:“找个干净的地方,把她们两个安顿好,不许她们走出半步,也不许别人接近她们。这两个女人,朕以后用得到。”

    崇祯与大玉儿的第一次见面的情节,由于后来在场的三位都闭口不提,让这次的事件成为了历史之谜。而且让崇祯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随后由于一大堆的事情发生,导致崇祯基本就忘记了大玉儿,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以后。

第一百零二章大战前夕() 
皇太极三月初就已下达了今年作战的消息,因大玉儿的事和多尔衮与小玉儿的婚事,耽搁了好几个月。七月初八,天空突然下去了瓢泼大雨,天上黑压压的乌云一片。后金军营大帐内,文臣武将汇聚一起,其中还有科尔沁领主和喀喇沁部领主,共同商讨这次对大明的战斗部署。虽说后金士兵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然这种十几万的集体作战,还需要有个方向的。而每次作战计划的制定者都是由范文程先拟定,然后皇太极召集所有人一起讨论决定。

    见大伙都到齐了,皇太极挥了挥手,范文程站了起来,毕恭毕敬的给皇太极鞠了个躬,打开地图道:“大汉,八旗所有人马都已准备就绪,共计十六万七千五百六十四人,战马十一万一千四百匹,火炮两百四十三门。另外攻城器械也在加紧赶制,十天后就可全部完工。这次作战除了岳托带领镶红旗两万人马留守外,其他人全部出动。还有科尔沁领主和喀喇沁部领主每人自亲带来了一万人马协同作战。

    由于“关锦宁”防线是大明的最精锐的兵马驻守,所以此次我们决定绕开“关锦宁”,由喀喇沁部领主的骑兵为向导,从蒙古地区杀入,以正白,镶白两旗为先锋,突袭喜峰口,而后一路直插大明心脏部位…北京紫禁城。为了喜峰口能突袭成功,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纷纷对各个长城关隘进行袭扰。一但突破喜峰口,正白,镶白,正黄,正红,正蓝,镶蓝六旗按向后顺序依次杀入,正白,镶白攻打遵化、正红旗攻打蓟门、三河地区、而大汉带领的正黄旗打顺义,然后三路会师于通州,最后直抵紫禁城下。正蓝,镶蓝,科尔沁领主和喀喇沁部领主为预备队,随时支援。至于镶黄需调往“关锦宁”防线盯住那边的大明兵马。这就是这次作战的计划。”作战部署范文程大概说了一下,其实也就是攻击线路吧了,跟这些后金大爷们,你说太多也没用,杀入大明境内烧杀抢掠是肯定的,到时候基本就乱成一锅粥了。只要攻击方向,先后顺序不要乱就行。

    等范文程说完,皇太极点了点头:“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底下的八旗旗主和领主们异口同声道。对于能绕开他们头痛的“关锦宁”防线,在他们看来其他大明军队就是小菜一碟,而且这次作战是要直达大明紫禁城下,不论能不能攻下紫禁城,战利品肯定非常丰富,内心想的已经是白花花的银子及漂亮的大明姑娘。

    “好,都明白了,等攻城器械完工后,就立即出发。”皇太极下令道。

    于后金草草结束的战前部署不一样的是大明。后金如此大规模的集结调动,傻子都知道想做什么。至于核心的情报根本就没有。也在同一天,崇祯召集了六部和在京的所有高级官员在军机处下达作战部署。其中还有一个新面孔:孙传庭。几个月前在袁可立极力推荐下,由因大战在即,用人之时,几乎没有任何阻挠的情况下崇祯下令召回闲赋在家的孙传庭,让他官复原职。

    崇祯道:“现在一切都已经很明朗了,后金集结了十五万的人马随时准备向我大明攻击。据我们前几日的分析,后金这次很可能绕过“关锦宁”直扑京城而来。我们面临的是大明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点大家都清楚吧?”

    “都清楚,皇上你就下命令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誓死保卫京城。”首辅成基命道。

    “誓死保卫京城。”所有人异口同声道。

    “好,工部先报告一下。”崇祯先询问工部的情况。

    前些日子崇祯已经让工部安排拟定一份火炮,地雷的能用的数量,这时工部尚书南居益拿着这几日于徐光启商量后的数据禀报:“是,皇上。现今可用的旧式火炮五千门,新式火炮四百五十六门,新式炮弹由于还未大量人工生产,能用的只有六千多发炮弹。地雷能用的有五万枚。旧式火炮其中三千门一个月前被孙大人已领走,现如今已快到“关锦宁”防线。新式铠甲工生产了十八万套,已全部下发给京军,神臂弓共生产了二十多万把,也全都已下放给京军。另外遵化,滦州,丰宁,顺义这四座城池都已修复加固完毕。”

    “恩,接下来尽快安排人手把所有火炮分别安放在遵化,滦州,丰宁,顺义四城,当然还有京城。”有了这些东西崇祯就有了信心。

    “接下来各位听令:毛文龙带领十万京军驻守遵化,新式火炮一百五十门,旧式火炮八百门。孙传庭带领八万驻守顺义新式火炮一百五十门,旧式火炮八百门。袁可立带领八万驻守滦州新式火炮一百门,旧式火炮三百门。;耿仲明带领二万驻守丰宁,旧式火炮一百门。四城负责坚守,不可主动出击。其他人员服从兵部安排,全部驻守京城。卢象升的青龙营随时按计划行动。另外户部尽快着手安排做好难民的安置的工作。此事怕会非常艰巨,我让礼部,刑部一起参与。吏部要随时做好动人员守城的准备。”

    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崇祯对所有继续负责的人进行详细的布置任务,特别是卢象升的青龙营,更是千叮万嘱。

    而此时刚刚来到辽东镇的满桂和李如桢,正在动员百姓撤离,同时也在加紧动员年轻人守城。

    “报,京城来信。请将军过目。”士兵来报。

    满桂打开一看:大战在即,后金这次集十五万兵马进攻我大明,两位将军务必执行坚壁清野的计划,让百姓尽快撤离,另外辽东,蓟州两镇的兵马由两位将军听令调动,此战关键在京城,不在九边地区。长城地区的关隘设法阻击一下后金,如若被突破,将军集中两镇人马沿路延缓后金的行军,同时保护好百姓撤离。另附罪己诏,勤王令于将军。沿途告知百姓。

    “百姓撤离的如何了;李将军?”满桂问道。

    “该走的都走了,今日中午最后一批也已经上路了。”由于李家在北方还有些人脉,所以发动百姓满桂就交于李如桢处理。

    “那现在我们手头上能用的有多少人?”满贵继续问道。

    “九边经过大面积的整顿,现在辽东,蓟州两镇十万人不到,由于常年缺乏军饷,又没操练,如今战力根本就不行,守城都够呛,除了要守护辽东,蓟州两镇外,外围还有龙井关,大安口,古北口,喜峰口,松亭关这些重要的长城关隘,十万人根本就不够用。已让年轻的百姓帮忙守城。但是这些人能对后金起到什么作用可想而知。”李如桢无奈的回答道。

    “哎,九边糜烂至此,账目上辽东,蓟州两镇有二十四万,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人。而后金一来就是十五万,确实无法守的。皇上在信上也说了只让我延缓后金的行军速度,现只能尽量的把人多带回去一些。还有让人尽快把皇上的罪己诏和勤王令下发,让百姓知道。”满桂也无可奈何道,九边整顿才刚开展不久,根本就挡不住后金的铁骑。这点他比谁都清楚。

    “是,我这就去安排。”李如桢领命而出。

    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皇太极斋戒三天,于七月二十日,擂鼓响彻天际,皇太极带领八旗子弟,杀三牲祭拜祖灵。底下八旗纷纷跪拜。跪求此次征战能大胜而归。八旗分八个方队,然人数却差距很大,皇太极掌握的正黄,镶黄两旗人数最多,正黄旗三万人,镶黄旗两万人,其次是代善掌握的正红,镶红两旗,正红旗两万五千人,镶红旗两万人,接下来是多尔衮和多泽掌握的正白和镶白。正白旗两万五千人,镶白旗两万人。(原本这两旗还是正黄,镶黄人数是最多也是最精锐的,由于皇太极有意削减多尔衮的实力,因此人数大为下滑。)最后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约一万五千人及因黄泥洼大败好不容易恢复的镶蓝旗约一万三千人。祭天整整花了两个时辰,最后在皇太极的豪气的誓言下,八旗军终于信心满满的踏上了他们的征途。然也有人不开心的,其中多泽就一直抱怨,自从把他和多尔衮的正黄,镶黄两只后金最精锐的兵马改为正白,镶白后,每次出征他们都是打前锋。虽说这几年下来都是获胜而回,但是打战哪里有不死人的,只见自己的老兵越来越少:“大哥,你看又让我们做前锋,突袭喜峰口,然后他们拿现成的,打喜峰口后,又让我们打遵化,把最难啃的也留给我们。这叫什么事,明白的是借刀杀人。”

    “你都知道这是借刀杀人了,嚷嚷有什么用。走吧,打前锋起码还能捞点东西,你看看正蓝和镶蓝每次都是支援,等他们到了渣都不剩了。”多尔衮安慰着多泽。

    后金和蒙古共十五万联军浩浩荡荡的从大营内开出,声响巨大,大地都为之颤抖,己巳年这场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第一百零三章喜峰口失陷() 
八月初三巳时,龙井关遭到后金的袭扰,我方伤亡五百余人。八月初三申时大安口遭到后金大规模的进攻,我方伤亡两千余人。八月初四,古北口遭到后金的进攻,我方伤亡一千余人。八月初五,喜峰口遭到后金大规模的袭扰,我方伤亡两千余人。请满将军发兵支援。八月初六辰时松亭关遭到后金两万人的攻击,我方伤亡五千余人。请满将军发兵支援。

    这就是摆在满桂和李如桢面前的战报及请求支援的求救信。望着一封封如雪花飞来的信件,满桂无奈的笑了笑。李如桢看着满桂的苦笑,有点坐不住了:“满将军,后金全线袭扰长城隘口,肯定会选择一点作为突破口,你猜后金会从哪个地方作为突破口?”

    “没办法猜,也没办法救。任何点都可能是后金的突破口,即使你猜对了也没有用,后金不会傻得往人数最多的地方撞。主动权不在我们这里,后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突破口。”满桂叹了口气,继续道:“哎,百姓走到哪里了?”

    李如桢摇了摇头回答道:“最后一批百姓已过三河县。按这种速度到达遵化估计还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怎么这么慢,看来我们可能要打上一战咯。”对于百姓这种蜗牛爬的速度,满桂一点办法也没有。

    “没办法,满将军,百姓都是拖家带口的,而且此次迁移人数众多,连绵几百里。再加上百姓食不果腹,速度根本就快不了。”李如桢也是很无奈。

    “我等一下把这里的情况上报给皇上,你安排人八百里加急送去。看皇上啥意见。”说完,满桂立刻提笔。

    接到满桂的信后,崇祯立即找来户部,吏部,首辅及袁可立,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人到齐后,崇祯开口道:“这是满桂八百里加急的信,你们都看看要如何处理。”

    信每个人都过目了一遍后,袁可立道:“后金突破长城防线是早晚的事情,而百姓人数众多,行走太过缓慢,老臣认为需让户部,工部,吏部,礼部安排人手给百姓援助,让他们速度能够快些。同时建议满桂带领辽东,蓟州两镇的士兵打上一战,保卫百姓们能顺利完成这次转移。”

    “臣等复议。”底下的异口同声道。

    “恩,袁老爱卿说得有理,百姓的事首辅大人和六部全权处理,立即执行。至于要在哪里设防呢,朕建议就在三河县进行阻击。”

    三道河离三河县就几里的路程,在三河县阻击后金,卢象升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为他的青龙营后期在三道河附近打伏击战做准备:“臣同意,皇上的建议。”

    青龙营在三道河口伏击这是秘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其他人也不明白为啥要在三河县打阻击,但是看到卢象升的赞同,大家心里都知道这里肯定有什么秘密他们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该问的不问,阻击哪里打都差不多,任务就是帮助百姓转移,所以也没有人出来反对,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不久就会在三河县打响了。

    后金方面,由于多日的全线袭扰长城隘口后,多尔衮发现大明并没有增兵的迹象。于是上报皇太极,皇太极答复一切按计划行动。八月初九午时多尔衮让多泽的镶白旗攻打喜峰口。喜峰口,周围是一片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由南二百余米,向北升高至一千余米,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喜峰口关扼着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于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建关,城墙与万里长城相接,营垒相望,烽墩相连,形势雄壮。大明驻守喜峰口将领的是姚进龙,此人是被满贵临时提拔上来,前一个月才刚刚带领八千士兵驻守这里。在知道后金要大举进攻的时,跟八千士兵发誓誓死保卫喜峰口。绝不让后金踏入一步。

    此刻姚进龙正在查看受伤的士兵,上次因多尔衮的正白旗的袭扰,让姚进龙损失了近两千的士兵,还有几百的伤号。后金一次袭扰尽然让他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士兵。后金士兵的骑射之强,是他平生没有见过的,此刻他已做好了阵亡的准备,让士兵把所有的*全部埋在他的府邸里。真到了那时候,他打算点燃引线跟后金一起同归于尽。

    “报,前方三百里发现大量的后金人马,正向喜峰口而来。”斥候来报。

    “再探,所有人随我上城墙。”姚进龙毫不畏惧的提起大刀。

    多泽带领镶白旗两万人马在离城墙还有十里开外列阵,大约一刻钟后,多泽大旗一挥,一排排骑兵从背后拿出弓箭,在大约离城墙还有一百二十米的时候突然放箭。姚进龙见状,吸取了上次的失败经验立即命令道:“举盾。”这招果然见效,后金士兵的弓箭毫无作用,纷纷落下城墙。多泽见状,手一挥,只见骑兵后撤,从骑兵中间伸出了一个个黑色的炮孔。“轰轰轰”随着一个个的炮弹的飞出,顿时城上大明的士兵哀嚎一片。“冲。”多泽命令道。后金士兵举盾冒着枪林弹雨向城墙冲来。

    城头上被炮弹击中的城墙石头四溅,大明的士兵纷纷避让,有些乱作一团。这些士兵训练的时间太短了,姚进龙十分的无奈,但也没有办法,望着冲来的后金士兵都已经快到城墙下了,现在只能死抗到底:“快,回到位置上,放箭,投石。”在姚进龙下达命令的同时,后金骑射又上来了,伤亡极其惨重,当然镶白旗冲锋的士兵也损失不少。就这样,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多泽半个时辰就攻打一次。后金一直从午时一直打到了酉时才停止,共打了八轮,大明这边又倒下了近两千人。多泽看天色已晚鸣金收兵,按计划慢慢撤去。

    又打了半天战,姚进龙已经累得不行了,回到屋内再向满桂写求救信,写完后不知不觉的睡着。城头的士兵忙碌的收拾同伴的尸体,对他们来说都习惯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攻击不同以往,这半天的战斗才只是个开始。多泽领兵后撤同多尔衮汇合后。立即重新带领正白旗两万,乘着夜色再次向喜峰口进发。

    亥时,喜峰口城头上士兵们除了零星的巡逻外,都坐在城头上休息,今夜是个没有月的晚上,城墙外特别的黑,多泽在喜峰口十里外停了下来,让三千士兵下马,匍匐前进,这三千人慢慢的消失在夜色中,一点点的靠近喜峰口。这个回马枪,是姚进龙和喜峰口上的大明士兵都没有想到的,直到城外一百五十米三千人突然起身放箭,巡逻的士兵才恍然大悟,急忙敲响警报钟,斥候闯进姚进龙的屋内,摇醒姚进龙禀告。听到后金大举进攻的时候,姚进龙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作为将领战死沙场就是最好的归宿;提起大刀:“兄弟们,不怕死的就跟我来。”

    就在三千人发动进攻的时候,后续的正白旗兵马也迅速过来增援,全部到位后,多泽发动全面进攻,所有火炮齐射,喜峰口地动山摇,城头不断有士兵跌下,同时多泽一次性投入一万的正白旗士兵,想一举夺取喜峰口。城头的姚进龙已经不知道多少士兵倒下了,八千兄弟,经历了中午的战斗后能战的不到四千人,望这后金黑压压的一片死命往上冲,知道城头坚持不了多久了:“撤,撤到城里。”

    “将军,我们顶不住了,不是撤到城里,是撤离喜峰口。”士兵哀求道。

    “好吧,走吧,你们要是能逃出去,都走吧。”姚进龙无奈的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