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大明中兴-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个王爷突然被皇上叫进京,不知是何事?个个都心存疑惑,此次进京是喜是忧?

第一百三十九章迷依然未解() 
明朝的王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是明太祖到明成祖继位之前,这一阶段王爷的地位是非常之高。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非常强大。这也是为啥朱棣能够从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阶段是从明成祖开始到明神宗,由于朱棣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在朱棣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但是此时的王爷基本还是处于“包养”的状态生活还是非常富裕的。第三阶段就是从明神宗后期开始大明是一年不如一年,再也供不起这些王爷的花销,最后就欠着不管了。于是到了大明中后期很多王爷生活的比百姓还悲惨。崇祯挑的这几个都算是好的,不但生活富裕,还有王爷的范。

    穿越过来后的第三年开始了,春节过后十二位王爷陆陆续续的进入了京城。崇祯逐一的接见,面子总要给的,对这些王爷崇祯还是要做到以礼相待。一两日后,除了沐王外,其他该见了都见了。没有一个崇祯能入眼的,不过无所谓了,这群人本来就是要拿来当枪使的,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们的造化和本事了,王爷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危害都蛮大的,平时王爷占着皇子皇孙无法无天,最可恶也最麻烦的是这些王爷圈地,一个个的圈地,使得很多贫苦百姓无地可种,战时,容易被人胁迫称帝。所以崇祯对这十二个王爷没啥好感。只不过就是为了拿他们对付东林党和匪寇这些人。

    王承恩刚刚送走福王,走了进来问道:“皇上,奴才不明白,这些王爷有什么用,要兵没有,要钱也没几个有钱的。让他们进京是何用意?”

    “你想知道?那就把门关上。朕说给你听。”崇祯正好累了,就陪王承恩聊一聊。

    王承恩把所有人的赶了出去,关上乾清宫的大门后。崇祯道:“接见了十一个王爷,确实累了,也好跟你说说,休息一下再见最后一个沐王。朕如今召回了一些老臣,破格提拔了一些年轻的干将,但是这些人呢很多都在外面作战,留在京城的很少。朝堂上东林党的实力太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召回一些王爷授予一些权利让他们留在京城任职来抵抗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另外还有些王爷朕决定让他们自己募兵,拥有些自己的亲兵,让这江南这趟水更浑些。主要就是这两个目的。”

    王承恩听明白了,皇上不是要这群人领兵而是要让他们当先锋,去削弱敌人的实力:“皇上这方法真乃明智之举,可是奴才怕会不会让各地的王爷乘机做大,威胁到皇上,这种事可是有前车之鉴。”

    “你说的朕也想过,不过如今大明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这些王爷能自保就不错了,王承恩你要知道他们的对手也不是一般人。这些王爷能活下来就是万幸。就算万一出一两个厉害的角色,到时候朕已天下大定,再收拾他们也不迟。”崇祯非常冷静的说道。

    等崇祯说完后,王承恩觉得如今的皇上已经不是他认识的崇祯了,一开始王承恩以为皇上是要重用王爷来重整大明江山,可是今日这话,说明皇上根本就要让这些王爷死,只不过让他们怎么死得有价值一些吧了。

    崇祯看着王承恩望着他半天不说话,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必这样看朕,大明要重新强大就得破坏后重建,如果向魏忠贤一样小改,杀些人是没有用的。要向九边一样彻底的清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问题。只不过九边是后金主动破坏的,而南方是朕需要做个引路人吧了。另外如今敌人太多,朕的兵马太少,牺牲十二个王爷能换得大明的复兴,百姓的安居乐业,还是值得的。”

    “皇上,奴才无话可说,只是觉得王爷也是人。如今大明的王爷跟百姓也没啥两样。”王承恩还是有些不忍。

    “这些王爷只要不威胁到大明,朕是不会杀他们的,杀他们的肯定是他们的敌人。如果他们能躲得过,朕是不会为难他们的。好了,传沐王。朕今日就把这些王爷都接见完。”

    沐王,明代世袭黔国公,乃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百姓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黔国公是在大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由于他地处云南,担任着守护云南的重任,所以历代大明皇帝并没削减黔国公的兵力,使得如今沐天波依然拥有十几万的兵马。这也是崇祯为啥最后见的原因。不过当崇祯见到沐王的时候才知道他忽略了他的年龄了,沐天波此时比崇祯还小,沐天波的父亲沐启元崇祯元年暴卒,沐天波世袭黔国公才年仅十岁,而如今也就十二岁的小男孩。

    沐天波一身青蓝色的衣服,清秀的脸蛋,走路快如风,高昂着头,神气十足。见到这个刚刚断奶的孩子,崇祯放下了戒心。沐天波见道崇祯立刻跪下道:“微臣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下来扶起他:“快起来。这长大了肯定是一美男子。”

    “谢皇上夸奖,微臣知道如今大明有难,特意带来五十万两白银,请皇上笑纳。”沐天波直接给了皇上一个见面礼。

    见沐天波如此小,谈吐不凡,英气逼人,还带来了五十万两白银,这些如果后面没人指点,这孩子以后不得了。

    “这是你自己带来的?还是别人让你带来的?”

    “哦,我舅舅让我带来的。”

    “那这些话都是他教你说得吗?”

    “是的。”

    如果是有人在背后指点,那还好。崇祯十分喜欢沐天波:“这几日在京城玩得开心吗?”

    “恩,京城很大,人也很多。但是没有我们那边自由。”从这几句看来说明这还是只是个孩子。崇祯忽然觉得不知道跟孩子谈什么?本来是想让他说说当年魏忠贤那件事,可是那时候的沐王可是沐启元而不是沐天波,也不知道这孩子知不知道。

    “你说刚才那些是你舅舅教你的,那你舅舅来京城了吗?”崇祯觉得既然是舅舅教他,那这云南怕不是由沐天波做主,而是由他舅舅暂时掌管大权。

    沐天波回答道:“来了,就在外面呢。”

    崇祯一听叫王承恩传令:“王承恩,带他去玩吧,把他舅舅叫进来。”

    等沐天波的舅舅进来后,崇祯发现他尽然不是汉人:“你不是汉人?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草民是罗斯人,自己取了个汉人的名字叫罗志安。”那人回答道。

    罗斯人?罗斯人也就是罗刹人,也就是俄罗斯人?也就是说沐天波的母亲是俄罗斯人?崇祯还真没想到:“你话讲的不错,起来吧。如今沐天波还小,跟朕老实说,是不是你在暂时掌管云南?”

    “回皇上的话,草民只是辅佐,云南兵马依然是老爷手下的将领在管,草民无权过问。”罗志安老实回答。

    “希望你说得是实话,朕会查。对了朕想问你一件事,你有没有听老王爷说起过当年魏忠贤到云南平定土司叛乱的事。”崇祯一直想知道为啥魏忠贤当年平定叛乱后会被截杀。

    “皇上算问对人了,当年平叛的时候我跟随老王爷一同前去的,至于后来护送魏忠贤回京的事,这草民有听老王爷提起过。老王爷对大明忠心耿耿,他经常说当年要不是因为“鬼影”在旁,就能杀了魏忠贤。”

    崇祯一听,有点明白过来了:“按你刚才说的,那些杀手是老王爷派的?也就是说老王爷派了护送的兵马也同时派了杀手。”

    “回禀皇上,是,但是也不是。具体让草民跟你说说经过,事情是这样的:当年云南土司勾结喇嘛造反,一开始魏忠贤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魏忠贤带领几百人进行平叛,但是进了云南后魏忠贤发现土司已经联合出兵,兵马尽然达到近万人,于是来找老王爷帮忙,老王爷不喜欢魏忠贤,但是这事关系大明,于是亲自带领五万人马与魏忠贤一起平叛,可是由于地形险要,又有瘴气,但是最终还是在百姓的帮助下,逐一瓦解各个土司。魏忠贤见平叛已完,决定带领残余人马离开。老王爷以护送为名让两百兵马随行进行保护,然魏忠贤不知道其实这两百兵马是王爷精挑细选的杀手。另外在他们背后又有近千人紧随其后,由于途中下暴雨使得与两百人相距过远。没有按原计划在他们必经之路的沫儿山上埋伏,可两百杀手根本就不清楚此情况,当他们到达沫儿山后,两百杀手以探路为由离开,然后在隐蔽处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夜行衣返杀回去。但由于迟迟没有等到那波人的支援,最终全部战死,魏忠贤逃脱,那近千人是第二日才到沫儿山,见满地尸体,于是打扫了战场后,就直接回云南。这就是事情的经过。”罗志安说完,秘密总算解开了。

    崇祯道:“原来如此,所以说并不是没有人护送,而是护送的人就是杀他们的人,另外所有的尸体为啥会消失,都是因为近千人打扫了战场。行了,朕明白了。你退下吧。”

    见罗志安走后。王承恩道:“一切都明白了。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崇祯摇了摇头,一边说一边走出乾清宫:“解开了一半,魏忠贤如果当时没有想到是沐王做的,过后也应该会查到。但是魏忠贤既然没让人公开调查,也没有报复老王爷,他在隐瞒什么呢?算了,不想了,也许这个谜团会因魏忠贤的死而永远无法得到解释。行了,明天把十二个王爷一起再叫来乾清宫来,朕要正式跟他们讨论大事。好了,朕累了,朕回后宫了。”

    为什么一直想了解这段魏忠贤的故事,是因为穿越过来的崇祯帝心中一直有个疑惑,当年的九千岁,为什么他的党羽会这么快的被清除,为什么会如此之快的倒台?真的只是因为明朝特有的体制问题?真的只是树敌太多?真是迷一样的魏忠贤,迷一样的九千岁。

第一百四十章募捐(一)() 
经过己巳年的大战,国库的银两几乎已搬空,大明如今就如同吞金怪兽,再多的银两也不够填。北方的赋税寥寥无几,而今年的江南的赋税还没上来,崇祯已经多次催促,但是江南官员的办事效率还是依然如此。现今全靠东厂的查抄违法商贩在维持着。这次王爷进京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带动官员为大明捐款。除此之外为了达到目的,崇祯不单跟复党通了气,还特意找人画了一张图。这次募捐能不能成功,就看如何配合唱好这场戏。

    天未亮,十二位王爷就被崇祯宣召。见十二位王爷还带着朦胧的双眼,崇祯道:“各位王爷辛苦,朕今日如此早请各位来,是有件事要于各位王爷商量。”

    “皇上辛苦。”十二位王爷一一跪拜。崇祯坐下后,用手抬一抬,王承恩叫道:“各位王爷请起。”

    崇祯道:“大家都知道,自成祖以来历代王爷不再掌管兵马,同时无皇上的命令是不可出封地。甚至连祭祖都得请示。可如今后金蛮夷屡次犯我大明边界,大明内又是匪寇横行,然相对的是各地方兵马腐朽至极,朕能用的兵马十分匮乏,所以朕这次召集各位王爷希望你们能帮朕一把。”

    崇祯这话,让底下的王爷为之一振,朦胧的双眼瞬间明亮起来,这意思太明显了这是要给他们权利啊,好事,天大的好事。

    就在崇祯刚刚说完,益王朱由本跪拜道:“皇上圣明,如今大明匪寇四起,而我等王爷因明法规定无法投身报效朝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金犯边,匪寇作威,百姓饥寒交迫。微臣觉得这规定是该改改了。记得太祖当年对待各地王爷可不是这般情况。”说完后顿时泪水哗哗的直流。

    这一哭,所有的王爷也跟着哭泣,但是多少人真哭多少人假哭那就不得而知。十二岁的孩子的哭泣肯定是被带动的。

    崇祯一看是益王朱由本,此人算开了个好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益王说得对,是该改改了。各位王爷也是皇子皇孙,跟朕是一脉相承,再怎么疏远,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崇祯这一说,又说到一些王爷的心里去了,刚刚停下的泪水,又不经意开始往外冒。崇王朱由樻上前一步道:“皇上,别说了,都是为了大明江山,您说吧,要我崇王做什么,我崇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王严重了,朕决定让你们十二位王爷重掌兵马。不知各位王爷是否愿意?”崇祯先丢了个礼包给他们。

    从刚刚崇祯的话语已经听出,但是真正说出又是一回事,十二位王爷纷纷跪下:“谢皇上。微臣愿为皇上分忧。”

    中套了,好,崇祯第一步算成功了,该下手了:“如今大明情况各位应该都了解了,后金已被朕打退,北方匪寇基本也都扫除,在座的各位王爷分两部分:淮王,益王,周王,荣王,沐王依然回各地封地,朕同意你们每人募兵五万,淮王招募完兵马后带兵前往两湖进行剿匪,益王带兵前往江西,周王负责浙江,荣王负责福建。沐王依然负责云南。五位协助当地府衙和驻军共同剿灭匪寇。不知各位王爷意下如何?”

    崇祯这话,对于淮王,益王,周王,荣王,沐王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山高皇帝远,崇祯说五万,只要有银子招募个五十万也没人管。所以这些王爷顿时心花怒放。淮王朱常清急忙下跪:“皇上圣明。”

    “好,不过朕要提醒一下你们五位,匪寇并不是纸捏的,有些实力。五位切不可轻敌冒进。另外陕西逃亡的匪寇很可能会逃亡湖浙一带,这股匪寇实力是最强的。淮王,益王请特别留意。”虽然知道这五个是去送死的,但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谢皇上提醒。微臣明白。”淮王,益王纷纷上前回答。王爷家中坐,想象中都是拿着锄头的农民,哪里知道匪寇的实力,他们关注的是私募兵马,嘴上说谢谢皇上提醒,实际上都没把剿匪的事放在心上。

    崇祯喝了口茶又道:“福王,唐王,潞王,鲁王,崇王你们五王,留在京城跟朕共商大事,朕决定文武分开,武臣正式建立一个叫军机处。专门管理全国兵马,由五王协助朕一同掌控,不知五位可否愿意?”

    那个地方虽说挂了个“军机处”的匾,但是要正式成为全国兵马的指挥总部,需得靠这些王爷来撑台面,用王爷和保皇派,再加复党一起推动,东林党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而留在京城的五个王爷就比较为难了,进入京城掌管天下兵马,这是好事。可是离开封地,进入京城,这自由度就依然没有啥改变。福王朱常洵上前道:“多谢皇上信任,只是臣的封地在洛阳,还需有人打理。”

    这些王爷心里想什么崇祯一清二楚:“各位王爷封地的事务交于子嗣就行了,朕明白,等扫平匪寇后,朕会让你们荣归故里,待遇跟他们五位是一样,如何?如今危难之时,都要同心同德嘛。”

    见皇上都这么说了,福王朱常洵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微臣遵命。”

    糖果给了,总要拿点回报吧;崇祯又道:“多谢各位王爷理解,可如今朕有件难事请各位王爷倾囊相助。希望王爷不要推迟。”

    这话一听王爷们也清楚了,给了那么大的权利,皇上这是要东西了:“请皇上明示。”

    “各位也知道,大明刚刚经历大战,又江南税赋迟迟未能到京,朕有点囊中羞涩,各位王爷能否借给朕些,等天下太平朕一定加倍偿还。”崇祯开口要钱。

    刚才的权利不是白给的,是明码标价的,王爷们都听明白了,皇上都放了权了,给点意思呗。但是给多少是多,给多少是少呢?大伙心里都在衡量着。

    崇祯说完又补了一句:“昨日沐小王爷已经捐赠了五十万两白银。今日已入国库,朕在此多谢。”

    沐天波今天来后就被这一幕幕搞得是一愣一愣的,有人哭就跟着哭,有人跪就跟着跪,听皇上说起昨日五十万白银的事,沐天波走上来:“皇上,小意思,能为皇上排忧解难。是微臣的荣幸。”

    云南沐家,世代镇守,根深蒂固,财大气粗,五十万两,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小意思。不过从孩子说出口,各个王爷摇了摇头微微一苦笑。这里面有钱的除了沐家外,就数周王朱恭枵了,周王朱恭枵上前道:“既然沐家出五十万两,那微臣也出五十万两。”

    崇祯一听不错带了好头:“好,周王能如此深明大义,乃大明之幸。”

    出手就五十万,这下苦了后面的王爷们,不过皇上同意让每人招募兵马五万,那就算用花钱买这个权利也是十分划算的,要是以前哪有这种机会,于是王爷们咬了咬牙。基本捐款都在五万两以上。

    崇祯见这些王爷知趣,内心很开心:“多谢各位王爷能慷慨解囊。朕这是借,等有机会朕一定会还的。除了这事外,等一下上朝后,也要官员们捐些,请各位王爷能配合。毕竟都是为大明嘛。”

    原来捐款不只是他们,皇上还要向官员要这让这些王爷心里更是平衡些:“一切听从皇上的意思办。”

    “好,各位王爷随朕上朝。”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了,崇祯整理了一下皇袍,走出乾清宫,直奔太和门。

    “上朝。”王承恩大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正常的路子走了一遍,然后又是请求赈灾,拨款的折子承上了,都是老一套,没啥新鲜的。等折子上完后重归安静。崇祯起来道:“今日朕带了十二位王爷上朝,是有件事要宣布如今大明大战连连,需增加一个统一指挥大明军事的衙门,朕命名位军机处。让福王,唐王,潞王,鲁王,崇王进入军机处和朕共同参与以后的作战。不知各位臣工是否有认可。”

    这事一说,东林党对军事几乎不参与,但是突然又加了五个王爷,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压力就会更大,最后还是人站了出来,周延儒上前道:“皇上,成立军机处微臣没有意见,大明如今战乱频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