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弟当日从滇池退回来之后,在丛林中慌不择路,正巧遇上了狩猎的带来兄弟。带来兄弟听闻大哥与汉军厮杀,仰慕至极,是以,特引其族中一万勇士,前来相助大哥。”
其实,当日在滇池城北,被汉军援兵打得落花流水,孟狼也是狼狈而逃。
这一逃,在丛林中就逃晕了头。
然后,孟狼不知怎么就逃到了博南山左近,正好就遇上了狩猎中的带来洞主。再然后,孟狼一阵忽悠,带来洞主就带着族中一万勇士,准备前来相助蛮王孟获来了。
“小弟带来,拜见大王!”带来洞主向孟获拜见着。然后,带来洞主赞道:“久闻大王,乃我蛮族真正勇士,已经率军攻破了汉人数十座城池,小弟仰慕至极!”
此时,带来洞主并不知道,孟获已经兵败。
倒是孟狼,看到大哥身在部落中,已经隐约猜到,大哥只怕是兵败退回了部落。
“原来是带来兄弟!”孟获拉着带来洞主的手臂,欢喜道:“带来兄弟来得正好,本王这次回部落,正准备召集南疆所有勇士,与汉军决一死战,夺回咱们蛮族的先祖故地!”
孟获这回真的是大喜过望,他都有一种想什么来什么的错觉。
这不,他正忧愁怎么召集勇士呢,二弟就为他招揽了带来洞主。虽然说,带来洞主领来的勇士不多,只有一万勇士,但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不错,按照汉人的话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当然,孟获现在肯定不会告诉带来洞主,他这是兵败跑回来的。
所以,他只能用蛮族的大义,来忽悠带来洞主这小子。
大汉四百年的煌煌天威,如今正在江河日下,蛮族之中许多青年一代,其实都心有异动的。毕竟,三百多年前,他们蛮族先祖生活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是如今的十万丛林呢!
很快,孟获就置办了酒宴,招待远道而来的带来洞主。
酒酣耳热之际,孟获趁机向带来洞主道:“汉军,其实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想当初,本王起兵攻伐汉地益南四郡时,帐下也不过十万勇士,却战胜了五万汉军,并夺去了益南两个郡的地盘和城池。死在本王手中的汉军,没有五万也有三万的。”
孟获的这一句话,瞬间就把晕乎乎之中的带来洞主,给忽悠的人血沸腾。
少年,总是有着进取心的。带来洞主少年英雄,自然也想恢复他们蛮族昔日之荣光。所以,当初在博南山,被孟狼稍微一忽悠,带来洞主就带着族中勇士,前来相助蛮王孟获来了。
现在,听着孟获讲述他的光辉战绩,带来洞主听得热血沸腾。
带来洞主现在恨不得,立马就与汉军厮杀一场的。
“后来呢?”见到孟获停顿住了,带来洞主不由得追问道。
孟获苦笑:“只可惜,后来,汉军来了援军。”
“啊,汉军来了援军,有多少援军?”带来洞主惊呼道,酒意似乎也惊醒了一些。
“汉军来了十万援军!”孟获夸张道。
第489章 重整旗鼓的孟获(4)()
实际上,汉军来援兵力只有五万人。
这一点,孟获心中多少是有数的。
但是,这时候,他自然不会告诉带来洞主,汉军援兵只有区区五万人马。否则,让带来洞主知道,他孟获居然被汉军五万援军就给打败了,岂不是会让人小觑了他蛮王孟获。
所以说,只能往大了说汉军援兵人数。
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个感觉:不是他孟获打不过汉军,而是汉军来援的兵力忒多了些。
然后,许多蛮人就会觉得,如果他们蛮人的兵力比汉军多的话,肯定能够打败这一支汉军援兵的。继而,夺取汉人的益南四郡,恢复他们蛮族先祖故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汉人来了十万援军?!”带来洞主的酒意,这回是真的被吓醒了。
虽然,带来洞主没有与汉军交锋过,但是,蛮族古老相传中,汉军骁勇善战,实在太深入蛮人之心了。十万汉军是一股怎么样的战斗力,带来洞主是不敢想象的。
据带来洞主所知,三百多年前,汉军征讨夜郎国,然后趁机将他们蛮族撵进十万丛林中,当时的汉军兵力,也不过五万人罢了!
大汉帝国江河日下,这是蛮人共知的事情。
但是,大汉再怎么江河日下,十万兵力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
这不同于,驻守在益南的五万汉军。
据带来洞主所知,驻守边地的汉军,其实都算不得汉军中的精锐。所以,孟获敢起兵灭掉益南的五万汉军驻军,他带来洞主也敢起兵相助。
但是,听闻汉军来了十万援军时,带来洞主瞬间就怂了。
看到带来洞主的怂样,孟获哈哈笑道:“怎么,带来兄弟这就怕了?”
“这可是十万汉军呢,小弟初闻,有些心惊。”
带来洞主解释道,还端起酒碗,猛灌了一口酒压压惊。
“嗤!”
“十万汉军又怎么啦?”
“几天前,在云南城,本王与这股汉军大战一场。虽然本王略败了一阵,却也让这十万汉军战损过半。如果不是兵力不继的话,这时候,本王早就将这十万汉军,都斩尽杀绝啦!”
孟获开始吹牛皮,继续忽悠着带来洞主。
闻言,带来洞主果然不再惊慌,而是惊讶。
“汉人的十万援军战损过半,果真如此么?”带来洞主追问道。
倘若,汉军原本真的战损过半的话,那么,汉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不存在了。而且,蛮王孟获他们也不过十万蛮兵罢了,如果再有十几二十万蛮兵,是不是就能彻底歼灭这支汉军呢?
这一刻,带来洞主不再惊慌,而是怦然心动。
打破汉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夺回先祖故地,这两件事请可都是十分诱人的呢!
“你还怀疑本王骗你不成?”
“你可以让人去云南城打听打听,看看云南城内的汉军,是不是只剩下四五万人。”
孟获瞪着铜铃版的虎眼,似乎在嗤笑着带来洞主的怀疑。
这一点,他真不怕带来洞主去派人去云南城打听。虽然说,他在汉军援兵的总兵力上,吹了牛皮,但是,对于云南城里现在剩下多少汉军,这一点没有吹牛皮的。
带来洞主会不会派人去云南城求证?
肯定会的,却不是现在,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去做的。
这时候,带来洞主及时转移话题,道:“这般说来,大王再有二十万勇士的话,就可以歼灭这股汉军,进而彻底拿下汉人的益南四郡,恢复先祖故地了?”
“不错!”孟获应道。接着,他又叹息道:“云南城一战,本王麾下战损同样严重,这不,本王也回到部落来,准备再召集一些勇士的么。只可惜,我蛮族太过四散,召集难度很大,到如今也不过招募了不到五万人。”
这就是孟获忽悠的艺术。
四万九千人,可以说是不足五万人;一千人也可以说是不足五万人;他现在满打满算,加上带来洞主今日带来的一万蛮兵,其总兵力也不过两万多人罢了。
这确实不足五万人。
但是,任谁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下意识都会认为,蛮王孟获已经招募了将近五万勇士。
“此事,小弟倒是能帮上大王的忙。”带来洞主笑道。
孟获惊异道:“不知带来兄弟,如何能帮上本王的这个忙?”
“要知道,咱们兵力的缺口,再少还须得十五万勇士呢!”
带来洞主再次灌下一碗酒,笑道:“远去博南山六百多里,有一山,名为秃龙山,山中有一蛮部,其部洞主也是一位蛮王,名叫朵思大王。”
“这位朵思大王的部落中,有将近十万勇士。”
“恰好,这位朵思大王,与小弟的先父有旧,小弟可以为大王联络之。”
十万丛林中,诸多蛮族部落之间,特别是相距不远的几个部落之间,其实都是有关联的。而蛮人又极为重视部落之间的友谊,为了友好部落,倾巢出兵相助的事情,也不少见。
所以,带来洞主有把握,为蛮王孟获招来那位朵思大王。
“秃龙山?”
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孟获脸色就有些不自然的变了变。
就连一旁正在吃喝的孟狼,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他们兄弟二人,倒不是听说过秃龙山的朵思大王,而是在秃龙山左近,不远处的一个山谷中,有一个他们兄弟二人都不想见,也不想听闻其名的人。
其实,孟获他们原本有兄弟三人。
理论上来说,孟获也不是老大,而是排行第二。
他们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大哥,名叫孟节,如今就在隐居在秃龙山左近的那个山谷中。
而孟获现在的这个部落,就是承继于大哥孟节来着。话说,这本应该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在中原都该是被人津津乐道,大肆宣言的典范。
只不过,孟获和弟弟孟狼,对那位名义上的大哥,却并不怎么友善。
毕竟,任谁,知道名义上的大哥,其实是亲生父亲的时候,心里都不会怎么舒服的。
亲生父亲变成了兄长,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母亲是同一个女人。
蛮族不知礼义廉耻,男女之间的关系很是随便,甚至兄弟姐妹之间乱。伦的都有。这些情况,在南疆蛮人中,是十分常见的,特别是丛林深处的生蛮,更是常见这样的事情。
但是,母子间的乱。伦,即便在蛮人中也是为人所不齿的!
更何况,还是*****生下的孽种?!
要知道,孟获和孟狼,可是从小就顶着孽种的名头,在部落中长大的呢。
所以,对于造成这一切的大哥孟节,他们兄弟二人从小就有些愤恨的。
第490章 水月师叔来了()
在带来洞主的联络下,秃龙山的朵思大王,果然起蛮兵十万,前来银坑山相助蛮王孟获。
然后,蛮王孟获继续招揽四周的小部落,还有此前逃散在丛林中的溃兵,又得蛮兵六七万。于是,半个月之后,汇聚于银坑山的蛮兵,将近二十万了。
至此,孟获预期中的兵力数量,也差不多达到了。
孟获心里却多少还是感觉有点可惜。
时间太过紧迫,如果给他三五个月的时间,孟获有信心串联整个南疆数百万蛮人。那时候,百万蛮兵出南疆,别说攻占益南四郡了,就是攻入中原汉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现在有二十万蛮兵在手,孟获有信心再战一场,与汉军一决雌雄了。
毕竟,云南城的汉军只有四万多人。
而且,他孟获只要不再攻城,而是紧紧守住泸水,等着汉军来攻。
云南城中,诸葛亮同样在积蓄着进攻的力量。
他之所以没有急着攻过泸水,主要还是将士们长途跋涉数千里,还没喘口气就连着两场大战,将士们已经成为疲兵,不宜继续征战,需要修整。
是以,诸葛亮与孟获约定半个月的时间,主要还是趁机让将士们在云南城修整。
再者,就是粮草问题。
劳师远征,随军携带的粮草,不可能支撑大军太久的消耗。所以,诸葛亮也必须等后方的粮草运送过来,在云南城囤积大批粮草之后,他才会继续挥军渡过泸水的。
很快,在夺回云南城的第三日,廖化就押送着一批粮草,抵达了云南城。
廖化原本奉命领军攻略巴郡。
不过,巴郡早已被甘宁攻下了十多个城池,廖化攻略巴郡的行动,根本就没有费吹灰之力,在诸葛亮率军南征的时候,廖化其实已经在回成。都复命的路上。
于是,押送粮草的重任,就又落到了廖化头上。
郡守府中,粮草交割完毕,又寒暄和问候一番,之后,诸葛亮向廖化道:“元俭来的正好,回去的时候,顺道将城中的数万蛮军俘虏,押送回成。都。”
此时,云南城中的蛮军俘虏,大约有七八万人。
这俘虏太多,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诸葛亮南征,需要一云南城作为前进基地,城内自然就不可能留这么多异族俘虏,就只能将这些异族俘虏,都押送回成。都。到时候,这么多异族俘虏,想必糜竺会很高兴的吧?
俘虏太多,这押送俘虏的将领,就是一问题。
正好,廖化解押粮草前来,回程的时候,可以顺道押送这些俘虏。
廖化有凝罡镜实力,足以弹压蛮族俘虏中的桀骜之辈;其本部又有五千多将士,还有运送粮草的一万多民夫,这么多人,也足以看住七八万异族俘虏了。
至于说,留廖化在前线听用?
目前来说,情况还没有到,需要留下运送粮草的将领在前线听用的。
要知道,大军远征,押送粮草同样是重中之重,需要有能力的大将担任的。
诸葛亮交代廖化押送俘虏的事情之后,正准备召集诸将,商议继续进军的事情,却有亲兵来报,郡守府外来了一个道姑,指名道姓要见他诸葛孔明。
“道姑?”诸葛亮隐隐有所猜测。
诸葛亮带着吕绮玲,迎接到府门口时,见到这到过果然是熟人。同时,诸葛亮也看到了,在那位熟人道姑身旁,还有一陌生老者。
“弟子拜见师叔。”诸葛亮向这道姑拱手拜道。
这位道姑,却是鹿门二代弟子水月,是他诸葛亮的师叔辈。去岁在汉中,就是这位师叔,奉师门之命,给他诸葛亮送来一枚令剑,还有各种灵药若干。
水月一身青色道袍,站在郡守府门口,打量着匆匆出来的诸葛亮。
陡然,水月眉头紧皱。
“嗯?孔明,你中毒了,还是受伤了?”
仅这么打量一会儿,水月就发现了诸葛亮身上的不妥。
感应中,诸葛亮身上缭绕着一股毒素,而且是很剧烈的毒素。不过,也不知道诸葛亮涌了什么办法,这股毒素暂时被压制住了,这暂时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还有,水月一眼就看出,诸葛亮的身体弱了许多,仿佛受了重伤似的。
诸葛亮一边将水月师叔迎进府内,一边苦笑着解释道:“前几天,夺回云南城时,弟子不慎中了蛮族大巫师的巫毒。体内的伤就是巫毒所致,而且,因为手头暂时没有药物,也无法配置解除巫毒的解药,只能用赤练蛇血,暂时压制身上的巫毒。”
“蛊毒?”水月皱眉。
身为修士,她自然之道南疆蛮族巫师的蛊毒,都是诡秘之术,防不胜防,也同样很难祛除,足可以用跗骨之蛆来形容之。
进入郡守府,落座之后,水月还在皱眉苦思,这蛊毒该怎么解决。
这时候,亲兵奉茶,诸葛亮却看向那位陌生老者。
“不知这位先生,是师门中哪位长辈?”
诸葛亮尚未落座,向这位陌生老者询问道。
这人既然是同水月师叔一起前来的,在诸葛亮想来,那么此人多半就是师门中的长辈了,而师门中的长辈,或者说,整个师门中的人,他诸葛亮都认识的没几个。
让诸葛亮有些无语的是,水月师叔也没有向他介绍这位老者一下。
如此,诸葛亮就只能自己问了。
老者在打量诸葛亮。
准确的说,从府门外见面开始,老者就一直在打量诸葛亮,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恍然。
这时,听到诸葛亮的询问,老者回过神来,笑道:“老夫乃是汝南许子将。”
“许子将,许劭?”诸葛亮惊呼道。
其实,诸葛亮这么直呼许劭的名字,显得有些无礼。
当人之面,直呼名讳,是相当失礼的,何况是一位老者的名讳。不过,这却是诸葛亮震惊之下,下意识的呼出来的,许劭也没有在意。
许劭许子将,实在是太有名了。
后世之人,知道许劭许子将,多半还是因为曹操,然后才知道有许子将这么个人物。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有提及。而这句话的出处,就是许劭对曹操的点评。
第491章 解毒()
亲身处于东汉末年这个时代,想不知道许子将这个名字,实在太难了。
在达官显贵和文人士子这个群体中,汝南许子将和他的月旦评,可是风靡了整个时代的。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不为过。
而在修士界的传说中,许劭就是两三百年前,那位相师许莫负的转世之身。
诸葛亮虽是穿越来的,却拥有原主前世和今生的记忆,自然也知道修士界中,关于许劭的传闻。而且,诸葛亮还从原主前世的记忆中知道,二十年后,这位许子将会陨落。
“晚辈诸葛亮,拜见许前辈!”回过神来,诸葛亮赶紧拜见道。
许劭是许莫负的转世之身,别说他诸葛亮需要一前辈之礼待许劭,就是水月师叔,更甚至是师门中的掌教,他们面对许劭的时候,多半也要待之以前辈之礼。
“孔明多礼了。”许劭拱手笑道,算是回礼。
接着,许劭又道:“老夫此来,乃是专为孔明而来,有些唐突,还望孔明见谅。”
五年前预料的天下走势,出现了些微变故,而这些变故都与诸葛孔明有关。身为相师,许劭对这一点十分好奇,于是,许劭就来看看诸葛亮,一探究竟。
见面之后,许劭就一直皱眉苦思,诸葛孔明的面相,让许劭很是费解。
这时,落座的诸葛亮,却心中凛然。
身为相师的许劭,特意为了看他诸葛孔明,不远万里跑到南疆来,只怕多半是来给他诸葛亮看相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自家知道自家事,诸葛亮有些担心,可别给许劭看出什么来呢!
“前辈此来,多半是为了给晚辈看相,不知道晚辈的这面相有何不妥?”
诸葛亮不动声色,问道。
许劭不时皱眉苦思,不时又打量诸葛孔明,嘴里还嘀咕着:“这面相不对啊。”
从面相上看,似是非是,说他是诸葛孔明吧,面相又显示他不是诸葛孔明;说他不是诸葛孔明吧,面相上却又显示他是诸葛孔明。这种似是非是的面相,许劭从未见过。
虽说,此前许劭也未曾看过诸葛孔明的面相。
但是,这种似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