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隐秘,刘备他们不知道,但孟公威他们却是深知的。譬如说,张鲁背后站着的,就是蜀中两大派之一的天师道。这也是刚才,诸葛亮说“取汉中”的时候,孟公威他们皱眉的原因。
当然,诸葛亮也知道,张鲁背后站着修士门派天师道。
从后世的史料来看,张鲁貌似就是一锤子、就能死翘翘的家伙;他麾下其实并没有什么得力大将,就连谋士,也只有一个贪得无厌的杨松,勉强还算是一号人。
其实不然。
张鲁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蜀中天师道掌教张道陵的孙子。
天师道,乃是家族式的修士门派,也是蜀中修士大派。
张鲁的父亲张衡(此张衡,非彼张衡),资质太差,乃凡人一枚,早亡。但张鲁的母亲,据说长得很美,也很妖艳。然后,从幽州刺史升任益州牧的刘焉,很是贪恋张鲁的母亲。
为了区区一个寡妇,还是凡人,天师道虽是修士大派,却到底不敢违抗一方诸侯。
于是,张鲁从小就和母亲,生活在益州牧刘焉府中,勉强算是刘焉的继子(此继子,非彼继子)。
及至张鲁成年,刘焉命他出镇汉中。
再后来,刘焉牡丹花下死,继任益州牧的刘璋,可不认继母、继兄弟的,直接片了张鲁的母亲,还有两位弟弟。这就是所谓的“刘璋与张鲁有杀母之仇”。
张鲁有没有将刘璋当做兄弟,不得而知。
可以知道的是,当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后,张鲁就杀了继父曾经任命的汉中官员,然后直接割据汉中。接下来的几年里,张鲁更是不遗余力的、馋食着刘璋的城池属地。
如今,广汉郡和巴郡,也大部被张鲁所馋食。
其实,实力对比,刘璋麾下有好几员大将,别的不说,张任和吴懿可都是凝罡境武者呢。
况且,刘璋兵马众多,粮草丰足。
而张鲁麾下,唯有一个杨任,还只是武者筑基境八九重的说,兵马也只有不足十万人。
按说,张鲁是干不过刘璋的。
但是,张鲁偏偏就打得刘璋差点喊爸爸,何也?
因为天师道在张鲁背后支持。
修士和修士门派,无法直接对抗诸侯,但安坐在张鲁背后,慢慢搞死刘璋总可以的吧?
毕竟,直接开片的,是张鲁和刘璋,不是他们修士。
真正在战场上,兵对兵、将对将的开片,张鲁肯定是搞不过刘璋的。
但是,每次大战,关键时刻,张鲁麾下总会冒出一支特殊军队。这支军队的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却不惧刀剑,不惧死亡,或者说是杀不死的。
其实,那支军队就是尸兵组成的。
尸兵,其实就是僵尸。
人死之后,灵魂不散,尸体不朽,这就是僵尸。
远古传说,皇帝的女儿旱魃,就是僵尸。
天师道,修行法门众多,其中有一支就是尸修,也就是后世传说中茅山玩僵尸的那一种。这一支的代表人物,就是巫妖张修;他是张鲁的堂叔,据说已经修炼到金尸境界(相当于修士的阴神境)。而支持张鲁的,为他站背的,就是这位巫妖张修。
修士插手诸侯间的征伐,百分百是找屎的行为,必将遭天谴。
但是,尸修本就是逆天中的逆天,时刻都被天谴惦记着。
所谓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更何况,巫妖张修炼制的那些僵尸,似乎也是能够代替本主承受雷劫的说。
当然,这只是没有到天地必毁灭之的地步!
到了那个地步,就算张修有再多的僵尸扛雷,那也是白搭。
草堂中,诸葛亮和庞统没有做作,直接应承了刘备的招募。
然后,自然就是宾主尽欢的酒席。
酒席上,众人虽然酒酣耳热,孟公威三人却忧心忡忡。
刘备取汉中,这已经是必须的。
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张鲁麾下的那些军队还好说,但他背后站背的天师道,又该怎么破?
孔明这是刚出山,就要与一个修士门派死磕么?
换做是以往,孔明的这番行为,只怕立马就会遭到师门惩罚:
要么幽禁诸葛亮,要么斩断与诸葛亮的师门关系。
不到万不得已,不是门派生存亡的大仇,修士门派之间,是不会死磕的!
但是,如今的诸葛孔明,手中可是有着一枚掌教令剑。按照掌门师叔祖的意思,今后诸葛孔明的行动,就代表着师门的意志,只要不是颠覆师门,鹿门弟子都得听从诸葛孔明的号令。
“还是回山禀明掌教师叔祖吧!”
孟公威心中默默叹了口气,便有了决定。
酒足饭饱,孟公威三人连夜告辞,他们要赶回师门,将孔明的决定上报给掌教师叔祖。刘备、关羽、赵云和张飞,也得连夜赶回桐柏山中,同行的,还有庞统。
至于诸葛亮,明日一早才会前往筑阳,与刘备他们相会于筑阳关下。
山道上,刘备虽然兴奋,却还显得忧心忡忡。
“士元先生,咱们能不能在附近城镇中买一批粮草,军中粮草已经不足了。”沉吟了一会儿,刘备还是向庞统问道。
当日从徐州逃离的时候,刘备只带了五日的粮草,沿途无法购粮,刘备也不忍心让将士们抢掠百姓,于是,千余人马坚持到今日,粮草所剩已经不多了。
庞统是荆襄本地人,由他出面购粮,或许没什么问题的吧?
驴背上,庞统醉醺醺的,闻言笑道:“无妨,无妨。”
“孔明早就在沔阳备下了三千石粮草,皇叔只要将队伍带到筑阳关左近,就不愁粮草啦!”
夏收之后,诸葛亮确实陆陆续续的购买了一些粮草,囤在沔阳老丈人家中,加上黄家的库存粮草,沔阳如今确实有着三千多石粮草,等着刘备前去接收。
这,就是诸葛孔明出山,送给刘备的第一份大礼。
以刘备如今的兵力,三千石粮草,足够他养兵三个月的。
当然,大战的时候,这三千石粮草,也不过就是一千将士一个月的消耗。
第88章 借?(上)()
筑阳关,文聘如临大敌。
晌午时分,就有一队千余人的精骑,开进了筑阳城左的沔阳。这支兵马从宛城方向而来,绝不是荆州兵,文聘怀疑这有可能是曹军的先锋部队。
只是有一点,文聘搞不明白。
袁绍发出的檄文,如今正满天飞呢,曹操不忙着去跟袁绍死磕,遣一支兵马杀入荆襄,难不成,曹操还嫌没有人扯他的后腿么?
文聘一边遣人飞马传讯襄阳,一边严守筑阳关。
关墙上,文聘来回踱步,进退两难。
其实,若有敌军来袭,他只需守好筑阳关即可。
但是,那一千敌友不明的精骑进入了沔阳,这就让文聘难办了。
谁不知道,沔阳是谁家的产业?
文聘可以不在乎黄家的面子,但如今的沔阳却已经是诸葛家的产业,他文聘还欠着诸葛孔明的救命之恩呢!
文聘倒是想出兵,剿灭了那一千“贼军”,却又担心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一时犹豫不决。
天知道,这一千“敌军”背后,会不会还有数万大军潜伏着!
“报,将军,探马回来了。”一名校尉快步奔到文聘身边,禀道。
“嗯。”文聘驻步颔首:“可打探到什么消息?”
这时,哨骑也回来了。
“禀将军,筑阳关方圆三十里内,咱们的哨骑都查遍了,除了沔阳,其他地方都没有敌军。”
“哦?没有敌军大部?”文聘有点不解了。
同时,文聘也有点安心了。
既然没有大队的敌军,这进入沔阳的一千“贼军”,他文聘总可以放心的吃下吧?
如此,也算是稍微偿还了孔明先生的救命之恩。
文聘正准备回将军府,召集将士们出兵时,又有一校尉来报。
“禀将军,南门外来了一人,自称是诸葛孔明,拜见将军。”
闻言,文聘好奇,也很欢喜。
“快快开城门,请孔明先生入城!”文聘惊喜道。
这时,他也顾不近在咫尺的沔阳,还有着一支千余人的精骑了。
反正,凭那一千人马,想趁机拿下筑阳关,肯定是不可能的!
筑阳城内,将军府中。
“先生大驾光临筑阳,文聘深感荣幸!”
文聘一路礼遇,将诸葛亮迎进将军府中。
“先生此来,可是为了突然杀入沔阳的那一千贼军?”
双方坐落奉茶之后,文聘直接问道。
在文聘想来,这沔阳诸葛家的庄子中,刚刚杀入一支贼军,后脚孔明先生就来了筑阳关,只怕就是想请他文聘出兵,剿灭沔阳庄子上的那伙贼军的吧?
这个,倒也正合他文聘的心意。
“先生放心,在下这就出兵,将那伙贼军剿灭。”
文聘说着,就准备让亲兵传唤麾下将领举兵。
“将军且慢!”诸葛亮轻摇羽扇,拦住了文聘召集将领出兵。
在文聘不解的注视下,诸葛亮笑道:“亮此番前来筑阳,确实是为了沔阳的那一千精骑。不过,不是想将军出兵灭之,而是想要为他们借道。”
“借道?”文聘更加不解。
诸葛孔明摇着羽扇,点头:“不错,就是借道。”
刘备想要取汉中,首先就得进入汉中地界才行。而襄阳左近,或者说整个南阳郡,唯有筑阳关,是进出汉中的交通要道。当然,汉水那是水路,是不必赘言的。
所以,刘备军借道筑阳关,就是必须的。
文聘拱手:“还请先生解惑!”
要说诸葛亮自己进出筑阳关,那是完全没问题的。平日里的筑阳关,又不是禁止商旅往来的。但是,诸葛亮与沔阳的那一千贼军扯上关系,这又是什么意思?
文聘并不怀疑诸葛亮要夺筑阳关。以诸葛亮的才智,还有与主公刘荆州的关系,诸葛亮若是出仕荆襄,岂是区区一个筑阳关就能打发的?
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道:“文将军可知,亮已然出山了!”
文聘惊讶得站起来,恭喜道:“先生终于出山了?”
“在下恭喜先生啦!”
接着,文聘又问道:“不知主公授予先生何官职?”
在文聘想来,诸葛孔明既然出山,肯定是出仕于主公刘荆州帐下的。而且,以诸葛孔明与刘荆州的亲戚关系,被授予重任也是必然的。
“难道,沔阳的那一千精骑,就是主公交给孔明先生干点什么的?”
“主公这是想夺取汉中?”
文聘这时,心中不由得也有些活络起来。
诸葛亮摇摇头,解释道:“不是刘荆州,而是皇叔刘备!”
不是主公?
而是刘备?
文聘刚刚热起来的心,仿佛瞬间被人泼了一捧冷水。
就刚刚,文聘还想着,若主公遣诸葛孔明率军杀入汉中,说不定他文聘还能跟着干些什么的。谁知这一转瞬间,居然不是主公的安排,而是诸葛孔明为刘备来的。
“孔明先生出山,选择的居然是刘备?”文聘心中不敢置信着。
诸葛亮也看到了文聘的不敢置信,遂道:“天下如今已是大争之势,大汉天下危危可及,亮出山是必然的。”
“按说,我诸葛孔明出山,最佳的选择自然是刘荆州。毕竟,刘荆州是我内姨父。但是,亮早已看破刘荆州之短,是以才舍弃刘荆州,而辅佐刘皇叔。”
“刘荆州如今年近花甲,还有几岁寿元?”
“其膝下两位公子,文将军自己觉得,能够辅佐么?”
“如今,北方袁绍和曹操即将决战,此战无论谁胜谁负,胜利的一方都将雄霸北方,也必将调转兵分,或指向江东,或虎视荆襄。”
“那时,刘荆州更是垂垂老矣,或者早已崩殂。”
“如此,荆襄迟早落入北方霸主之手!”
“这就是荆襄未来的局势。”
“文将军觉得,我诸葛孔明既然看到了这一点,还会陪着荆襄做贰臣么?”
所谓贰臣,就是降臣。
别说诸葛亮不愿做贰臣,就连文聘,只怕也是不甘心做贰臣的吧?
诸葛亮的解释,虽然解开了文聘的疑惑,但此时,文聘反而更显担忧。
荆襄的未来,文聘还真没有想过,如今听诸葛孔明这么一分析,文聘觉得,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主公垂垂老矣,两位少公子又都是无能之辈,如此,未来的荆襄还真就会被人所图。
文聘是忠臣,岂能不为他家主公担忧?
这时,文聘反而忘却了,诸葛孔明借道筑阳关的目的。
第89章 借?(中)()
文聘忧心忡忡,荆襄未来局势不容乐观,身为忠臣,他却无能为力。
主公刘荆州垂垂老矣,这是无法改变的。
两位少公子能力也就那样,在太平盛世,两位公子守成都够呛,何况如今是大争之势?
再加上荆襄内部,南郡蔡瑁和江夏黄祖坐大,蒯氏、霍氏和马氏也不甘寂寞;主公在世一日,还能勉强压制支撑荆襄不倒;倘若主公崩殂,都不需要外敌,荆襄内部都会分崩离析。
更何况,北方很快就会决出霸主呢!
以前,文聘只需守好筑阳关,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么多;今日诸葛亮一说,他能不忧心么?
将军府中,一时静谧,唯有诸葛亮不时喝口茶水,或者晃两下羽扇。
良久,文聘双眼放光,看向诸葛亮。
“还请先生教我,如何能救荆州?”文聘俯身拜道。
文聘是忠臣,不止是忠于汉家,更是忠于刘荆州。荆州未来前景堪忧,文聘思来想去,并没有好的解决之道,抬头看到诸葛孔明的时候,文聘就知道,他该向孔明先生求救了。
荆襄不是有传言么: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
虽然是传言,文聘觉得还是可以信任一下下的。
再说,孔明先生的智慧,文聘是见识过的。
诸葛亮扶起文聘,摇头苦笑:“文将军,你这是缘木求鱼。”
“刘荆州是我内姨父,荆襄的未来但凡有一丝希望,亮能不出手助刘荆州么?”
“可惜,未来短则十年,长则十五年,荆襄必定分崩离析,也注定为他人所并。”
原主前世,刘表之死虽然可能有些内幕,但他的寿数毕竟到了。
今生就算没有内幕操作,刘表也不可能多活五年的。
须知,如今的刘荆州,已经年近六旬。
只要刘荆州一死,刘琦也好,刘琮也罢,不仅无法压制荆州内部的诸多山头,他们势必还会为了继位打出狗脑子来。
而荆襄内部的几大家族,也会为了争权夺利而内讧。要知道,霍家与马家可是相互看不顺眼很久了,而江夏黄祖和南郡蔡瑁,也是早就有着龌龊的。
再加上刘表的旧部忠臣,那时的荆襄必然乱成一锅粥。
更重要的是,那时,曹操已经吞并了袁绍,雄霸北方;而孙氏也稳固了江东。
内部山头众多,内讧不断,外界虎狼环伺,荆襄的前景根本就是一片黑暗;他诸葛亮纵有逆天之能,也无法挽回。当然,诸葛亮也不想挽回的说。
诸葛亮继续道:“为今之计,就是为荆襄寻一外援。”
“江东孙氏,与刘荆州有杀父之仇,自然无法引为外援。北方决出霸主后,兵锋必然直指荆襄,也不可能成为外援。算去算来,荆襄的外援唯有川蜀。”
“但是,如今却有张鲁梗横在汉中。”
“我家主公刘皇叔,与西川刘季玉,还有荆襄刘荆州,都是汉室同宗。一旦刘皇叔拿下汉中,荆襄,汉中,还有川蜀,就会连成一片。”
“刘皇叔,刘季玉,还有刘荆州,都是汉皇帝胄,怎么任由奸臣贼子馋食汉家江山?”
“那时,北方霸主若兵锋指向荆襄,刘季玉可从祁山出兵陇右,我主刘皇叔可从汉中出兵秦川。进可收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社稷;退可保境安民,续存汉室国祚。”
“再退一万步说,荆襄真被人所并,我家主公刘皇叔近在汉中,岂能坐视?”
“总少不了两位公子的荣华富贵的!”
文聘认真听着,不时颔首。
在他想来,川蜀、汉中、荆襄连成一片,这三地诸侯又都是汉室后裔,势必像孔明先生所说,进可收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社稷;退可保境安民,续存汉室国祚。
再退一万步说,荆襄若真的不保,还不如“送给”刘皇叔呢。
毕竟,刘皇叔与刘荆州是同宗兄弟,他还能少了两位少主公的荣华富贵不成?
当然,如文聘他们这些忠臣,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他忠于刘荆州,却也忠于汉室。
稍倾,文聘抬头问道:“刘皇叔取汉中,就凭驻扎在沔阳的那一千精骑?”
文聘已经认可了诸葛亮的这番“畅想”,也下意识的认同了刘皇叔借道筑阳关。
只是,刘皇叔如今似乎就只有这么一千精骑,杀入汉中地界,突袭之下,夺取两三座县城还可,想要夺取上庸、西城和南郑,只怕是肉包子打狗的结果吧?
而且,一旦张鲁反扑,一千精骑vs十万大军,文聘看不到刘皇叔的胜算何在。
诸葛亮笑道:“这就还得求助于将军了。”
文聘嘴角含笑:“先生莫不是想借兵?”
诸葛亮颔首:“是的,借兵。”
“筑阳关有三万守军,少五千兵马无妨。而我家主公多了这五千兵马,就能拿下上庸和西城,并左近十余县。那时,就近征调民夫青壮,就能扩军至两万。”
“接着,只需传讯给西川刘季玉,邀其起兵夹击张鲁。”
“届时,张鲁即便反扑,杀到西城县下的张鲁军,最多也就五万大军罢了。”
“将军以为,凭我的计谋,再加上关张赵之勇,以两万人马击溃张鲁的五万大军,如何?”
诸葛亮自然知道,以一千精骑攻略汉中,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好在,筑阳关守将是文聘。如此,诸葛亮只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不仅能从筑阳关借道,还能借兵。
文聘欠他诸葛亮的人情,刘备军从筑阳关借道,没问题。
借兵的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