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昭见方皇后回来,轻声说道:“应邑长公主为什么逼死母亲?还不是因为临安侯夫人的那个位子。父为妻服齐衰礼是常理,可大周的公卿哪里还老老实实地守着春秋的礼制过?再加上太夫人健在,临安侯至多服百日丧,之后要干什么呢?自然是迎娶继室进门,时间紧着呢。。。”行昭微微一顿,眼神从那尊花斛上移开,带着揭开谜团一样的神色,喃喃道来:“可顾太后却说不急。。。”
方皇后心头一惊,唤过林公公,冷声吩咐道:“。。。派人盯紧应邑长公主府!”
PS:
又累死累活一天!
第一卷正文 第七十七章 蛛丝(中)
林公公什么也没问,应过诺后,便转身欲离。
“林公公!”行昭提了声儿唤道,林公公转身更为恭谨地垂了头,行昭想了想,温声道:“劳烦您出宫的时候,顺道去瞧瞧莲玉、莲蓉那两个丫头家里怎么样了,可好?”
让方皇后的人时不时地去问问,也算是能给那两家人多一重保障吧。
林公公将身子佝得愈低,笑着应了个“是”,便疾步往外走。
方皇后没制止,那把火是谁放的,行昭入宫第一晚就交代得清清楚楚了。她心里头既怜悯外甥女这个年纪便要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手段,又后悔自己没趁着大殓礼的时候顺势就将行昭接进宫里来——谁会料到贺太夫人连自己的嫡亲孙女都要防范!
眼里是白白粉粉的脸蛋上有一片凃着白玉膏的疤,显得突兀和渗人,方皇后轻叹一声,吩咐身侧的桃齐:“去太医院请张院判过来,温阳县主的脸怎么还不好。。。”
“阿妩每日都擦药也喝,也在忌口,小厨房连茶、酱油和醋也不敢放。。。”行昭不在意地笑着说,带了些不以为然:“总能好的,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慢慢好慢慢好,再隔几年你都该说亲了!”方皇后语气带了焦灼,又催着桃齐去请张院判,她没怀养过孩子,却也知道就算是身份再高,脸上出了事儿,哪里还能说得了好亲事!
何况临安侯府又是个那样的人家!
何况方祈和景哥儿又都还没找到!
方皇后心里头再急,却也还是在上首挺得笔直,虽说病树前头万木春,可如今一层一层缠在一起,想要抽丝剥茧,就必须沉下心来。
“你终究是姓贺。应邑长公主与贺琰的恩怨纠缠,与你无关。。。”方皇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只是看到七八岁的小娘子脸上虽是挂着笑,眼里却像含着无尽仇恨与倔气一样,觉得心头酸涩。
“人生还长,一双眼里全是黑暗,就算是陡然来了一丝光明,眼睛也会被刺伤,不由自主地闭上后,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方皇后语气晦涩。她是长辈,如今更是行昭的依靠,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经历了一次伤痛后。便永远失去了欢欣的能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是我都做不了的事情,你做什么也都是徒劳。”
两世为人,第一次有人以遮挡的姿态挡在她的前面。
行昭心里紧紧揪了起来。眼里迷迷胧胧地看到摆在炕桌上碗口大的正红山茶花,重重点了头,嘴角弯成一轮弯月的模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也有‘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的说法,明知道应邑长公主不对劲。自然要更加紧警惕。。。”话没说完,发现方皇后端和肃穆的眉眼却轻染了愁,行昭叹了口气。改了口:“姨母说得是,大不了阿妩每日且记着擦珍珠粉罢了,一粒儿一粒儿磨得也不算细,擦在脸上也不晓得是养人还是毁人。。。”
内务府呈上来的珍珠粉能有磨得不细的?
方皇后笑着轻轻摇头,沉甸甸的心好歹轻快了些。
日子就在眼前一晃而过。堪堪就到了四月份,皇帝不常过来凤仪殿坐坐。偶尔来了,一两次问起行昭的伤,方皇后便叫行昭出来见一见,这时候素日刚强的方皇后便会软了语调,眼神温温地看着皇帝,口里慢条斯理地说着:“。。。张院判说不打紧,可臣妾心里却慌极了,行昭的伤不好,臣妾总觉得没有办法下去见那早逝的妹妹。。。临安侯可有问起行昭过?”
皇帝只安慰:“好好的,说什么下去见不见的?温阳县主跟在你身边,是她的福气。”再看一眼眼前这个脸圆圆的,白白的,一双杏眼睁得大大的小娘子,又想起原先临安侯夫人诡异的暴毙和顾太后这几日在耳朵边念的话“应邑丧夫也快一年了,总要再选个身家高贵、面貌俊雅,风度翩翩的驸马吧?再嫁也别住在自家公主府了,将就些就住到男方府里去。男方年纪大些也没关系,重要的是门第,毕竟你妹妹也是将近三十的人了。。。”
身价高贵、面容俊雅、风度翩翩,年纪大些也没关系,门第还要高。
他整个大周看下来,也就只有临安侯贺琰符合这些条件了,可他的发妻死得不明不白,他哪里放心将自己胞妹嫁给那种人,便打了几个哈哈过去了。
“朕也派了人偷偷地去找贺家大郎,少年郎就算是鲁莽了些,一颗赤子之心却叫人喜欢。”这个年近四十的,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是既在对方皇后说,也在安抚行昭。
皇帝周衡原先是先帝的第五子,非嫡非长,却问鼎天极,这与他有个独宠专房的母亲不无关系,也与他自身的镇定和在先帝面前表现出来的和睦与大度,关系更大。
行昭面露感激,泪盈于睫。
小娘子瘪了瘪嘴,忍着不哭出声,却还是垂下头来,带着哽咽道:“阿妩谢过皇上大恩!”
后宫安静似水,方皇后在不经意间的解禁,似乎除了顾太后颇有微词,连小产后的惠妃都重新变得低眉顺目,日日随着妃嫔过来问安行礼,方皇后看见她跟没看见似的,时不时敲打几句,倒把惠妃气得说不出话来。
前方西北接连传来战报,或说梁平恭击溃鞑子主力,或说秦伯龄镇守川西,打退鞑靼的突袭,形势一片大好。
朝堂上自然也跟着出现了两种声音,以内阁陈显陈阁老为主的主战派,另以户部右侍郎黎令清为主的主和派。
一个态度强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衰我盈,故克之!”,这是陈阁老的话头。
一个只哭穷,论陈阁老怎么说,黎令清只管抄着袖子说四个字“国库没钱”。
再加上那个原先在朝堂落地柱上一撞再成名的冯安东将养了这么些日子,又生龙活虎地回到了朝堂上,终日上书的上书、跪在仪元殿前头的跪着不起来,吵得纷扰不休,本来是敌人节节败退的好事情,却将皇帝扰得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青巷里的临安侯贺琰似乎也将火气挂在了脸上。
“方福都已经死了!你就多等等些日子不可以吗?十年都等不过来了,九十九步都走了,就差了那一步,就沉不住气了?”贺琰沉着脸,看着眼前这个穿着一袭石榴红青澜纹镶边的贵妇,又觉得自己的语气硬了些,轻咳了几声,又道:“贺家最近可真算是后院起火,一把火烧得西郊看见了,皇后看见了,连皇上也看见了!你自个儿想,皇上几时在朝堂上撒过我的脸面?如今却明晃晃地拿话儿打我的脸!”
应邑轻哼一声,扯过裙摆,往侧扭身,见贺琰没来哄她,到底忍不住,眼里瞧着紧紧闭上的门,谁家两口子说话还要避开人,关着门的啊!心里更觉得闷得慌,语气里不由带了怨怼:“谁让两件事凑得这么巧?正头夫人死了,她女儿的院子就烧了起来,话本子里也没带这么演的!我看啊,是那小娘子在给你们下套!”
贺琰素来对行昭宽纵,逼杀方福时虽是不留情面,可对她留下的这个女儿倒还多有牵挂。
听应邑这么说,心里不免不高兴起来,手端起茶盅来,啜了两口,又想起还搁在暗格里头的那几封信,也不欲与应邑再起争端,索性拿话岔开。
“令清主和,是在拆梁平恭的台子。我也不是没劝过他,可惜一劝,他便气呼呼地拿出一摞账册来让我自己算。”贺琰轻笑一声,将茶盅轻搁在案上,他并不习惯在女人面前探讨国事,可更不想让应邑言辞犀利地逼他快点嫁娶,“国库不宽裕,年前又逢上灾年,眼看着可以拿着西北的战胜刮鞑子一层油下来,等兵强马壮的时候再一举克之,皇上怕难保没打这个主意,可惜放不下颜面。”
应邑哪里不晓得贺琰的本意,嘟囔几句,终究转过身来,对着贺琰:“皇上打没打这个主意,我是不知道的。可我知道若是早早求和,那就意味着西北的战事停了,梁平恭是不是得回京了?到时候谁又能代替梁平恭守着平西关,不让方祈进来——要知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方祈的尸体还没找着呢!”
贺琰神色一凛,女人家看事情不从大局入手,偏从这些小细节上能抠出骨头来,应邑这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年前梁平恭偷卖火药、云梯、刀盾给鞑靼,发了笔横财,却在无意间遭方祈发现。为了自保,就算方祈骑着千里马,拿着红缨枪,叩开平西关的门,梁平恭也不可能让方祈活着进来!
如果选定了求和,梁平恭自然功成身退,朝廷就会换一个人去西北镇守…。
门紧紧掩着,四面的窗棂也关得死死的,贺琰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沉下声来:“让冯安东写封信给梁平恭——冯安东是梁平恭原先的妻弟,他们之间有通信很正常。让他叫梁平恭要么将鞑子彻底打退,要么找到方祈堵住他的嘴,砍掉他的脚。叫他既不能走,又不能说。。。”
第一卷正文 第七十八章 蛛丝(下)
应邑不耐烦听庙堂上的这些东西,直摆摆手,青黛一挑:“你不好找冯安东,我一个深闺妇人就好找啦?”
贺琰面色微沉,他如今正受着皇帝猜忌,若在这个时候还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怕是要遭到皇帝彻底厌弃了,贺琰正要开口,却听应邑那头语气软而绵,似是认命却又暗含欢喜:“罢了罢了,你找我找,谁找不是找?左右你便是我的孽,我今生就是来还债的!”
贺琰展颜一笑,顿时就像暖春时节乍然破开的湖面,既温暖人心又让人沉浸。
应邑胸口甜甜的,垂着头低低轻笑,手捂在小腹间,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他和她的孩儿,他会软软地唤贺琰叫爹爹,唤她叫娘亲,一定既聪明又伶俐,或许会长着像贺琰笔挺的鼻梁,像她一样明亮的眼睛。
贺琰见应邑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轻声一笑起了身来,搂住应邑的肩,笑着说:“你等着吧,西北老林就那么大块儿地方,等梁平恭把方祈的尸首找到了。我一定去向皇上求娶你,皇上骂我也好,打我也好,甚至撤我职也好,我都不怵。八抬大轿,凤冠霞帔地风风光光把你娶进门。”
应邑的素手从尚还平坦的小腹上一划而过,心里头有些急,一抬头便看见情郎灿若繁星的眸子,又变得既苦且甜。
“我能等你,可肚子里的孩子能等你吗?我能叫孩子一直不出来?”应邑偏过身去,想起顾太后催她的话“虽说前头那个一死,你就嫁进去,这不体面。可是,你显了怀嫁进去,就更不体面了!”,口里又念叨:“如今还只有两个月份。刚上身的时候又不安稳,一闻到点香的味道就不舒服,连宫里都不敢去,就怕遭那些人精看出什么不对来!别人家都是相公在身边问长问短,又是哄又是喜欢,大气儿也不敢喘。我体谅你,委曲求全着,你却成心要等我四个月、五个月,大着个肚子穿嫁衣!让定京城里的人将我笑死!”
话到最后,却说得拨动了自己的那根心弦。眼眶红红的,心里十分委屈。
手里头攥紧了那方帕子,她原以为方福一去。她和贺琰的路就能成为一个敞亮的大道,如今看起来却还是那条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
这个孩子来得既不是时候,又是时候。
唯一的嫡子不知所踪,便显得应邑肚子里的这个更加金贵。
贺琰嘴角抿得紧紧的,隔了半晌才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是现在实非良机,你且忍一忍。不是说三四个月才显怀吗?到时候,大不了咱们就说是早产,木已成舟,我加上顾太后的手腕压下去,谁还敢说你什么?”
应邑的帕子被揪得缩成一团。不答应也只有答应,眨了眨一双桃花眼,轻声一叹。便往贺琰身上软软靠过去。
浓烈的蔷薇香膏陡然充盈在鼻尖,贺琰直直望着前头,神色晦暗不明,年少时的情人如今终于得到了,厌恶了几十年的发妻如今终于摆脱了。滔天的稳定的前程摆在他的面前,唾手可得。他却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像是七巧板里缺了一个。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当事情像葫芦伏在水面上,摁下一头,另一头就翘起来的时候吗?一失足成千古恨,应邑逼得紧,他只有去逼方福,两个女人的争斗里,他找不到平衡,方家已经得罪完了,他如若还不坚定地站在应邑那头,顾太后也不可能放过他。
可方福的死,〖Zei8。Com电子书下载:。 〗并不是他的错!
是她自己蠢,是方祈不争气,是应邑逼得紧。。。
更是天意,生死由命,是阎王爷要方福下去陪他,与他何干!
还是长子失踪,幼女离家的时候?
还是太夫人这几日一直没有舒展开的眉头,还有府里头几道雷厉风行吩咐下去的禁令的时候?
贺琰长长叹了口气,阖了眼,方福圆圆白白的模样便绰绰地浮现在了黑暗中,贺琰心头一紧,重重甩了甩头,方福的脸却在脑海里变得愈渐清晰起来,未语先笑的唇角,闪烁着温柔光芒的眼睛,胖乎乎的手腕,一点一点地成形。
廊间的八宝琉璃风铃“叮铃铃”地响得清脆,应邑靠在贺琰的怀里,轻喃了一句,说得模模糊糊的,贺琰强迫自己佝下头曲认真地听,却还是只能听见“嗡嗡”的声音。
一时间,两人皆静默无话。
西北战事是战是和,尚在商榷之中,但到底西北已经趋于平稳了,二皇子选妃这件大事就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二皇子的生辰在仲夏,听淑妃娘娘说西北那边儿都是算虚岁,照这样算起来,二皇子就十六岁了!嫔妾长在余杭,没听过这样的说法,也不知道算得对不对。。。”王嫔端谨地坐在下首,眼眸亮极了,一眨一眨地望着方皇后,十分合时宜的模样。
方皇后也笑,却是微敛眼睑,笑得自矜:“是有这样说法。淑妃家和平西关挨得近,那一块儿都是这样算小郎君的年纪。”
王嫔见方皇后也不接话,也不泄气,身子继续往前探了探,一双杏眼睁得大大的,惊呼一声:“那照这样算,西北的儿郎们成亲时不就十七八了吗?放在余杭,十七八岁都能做父亲了!”
方皇后抿嘴一笑,并没接茬。
气氛顿时尴尬了起来。
德妃笑嘻嘻地打圆场:“那我们家四皇子算起来岂不是有十二岁了?怪道他一天都在嫌嫔妾管他管过了,唠唠叨叨个没完。。。”陈德妃银铃似的声音啰啰嗦嗦的,却让王嫔感激地投过去一眼。
德妃止了话头,一转首看见行昭带着帏帽踏过门槛进来,又笑着招呼:“温阳县主今儿个怎么来得这样晚?往常行早礼的时候,不都是避到花间去描红吗?”
“张院判过来给臣女上药,耽搁了时辰。”方皇后一向不喜欢这些莺莺燕燕,行昭自然也回答得言简意赅,又挨个儿福过了身,便恭谨地坐到了方皇后的身边儿去。
被这么一打岔,尴尬的气氛倒是消除了不少。在行昭的跟前,王嫔自然不好意思再提起二皇子的亲事。
又是一番寒暄,都是德妃在说着话儿,觑着方皇后的脸色不太好,便投其所好,话头都落在了行昭身上:“。。。温阳县主年纪轻轻的,却十分稳重,记得淑妃姐姐的欢宜也是个好静的,温阳县主如今住在宫里头倒可以往重华宫走一走,都是贞静的小娘子,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皇帝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女儿——大公主欢宜,和行昭差不离的年纪,深居简出的,和陆淑妃一个路数。
陆淑妃就是靠着儿女双全,才在这后宫里头立稳了脚跟的。对于这件事儿,行昭记得前些日子,方皇后言传身教时有这样的说法,“我不能生下孩子来,可皇上选了与我亲厚的人生孩子,也算是全了夫妻情谊,也算是为我着想了。”
行昭胆寒,若说临安侯府里只有利益没有亲缘,那宫廷就更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地方。
“德妃姐姐果真是老糊涂了。既然两个都是不说话的,凑在一起又哪里来的话说?”惠妃轻捻和一张蜀绣并蒂莲花帕子,笑意盈盈地说,未待陈德妃答话,便伸了个懒腰起来,垂下眼睑冲皇后福了身,“嫔妾身子骨还未好全,便就先离了。”
方皇后挥挥袖子,算作准了。
惠妃一走,德妃吃下的瘪还没讨回来,心里不甘心,青着一张脸紧随其后出言告退。
陆淑妃早间要奉佛,方皇后便免了她的行早礼,几个妃位一走,下头的低位嫔妃也坐不住了,纷纷告退离去。
王嫔在最后磨磨蹭蹭地起了身,又福了一福,满是恭敬:“嫔妾也不知道话儿当讲不当讲。。。”又拿眼觑了觑端首立在方皇后身边儿的行昭,忍了忍话头,便没再出声了。
方皇后心里头明白王嫔要说什么,二皇子的婚事她不着急,总有人比她更着急。
“行昭你去花间坐一坐吧,一早就备上了你素日喜欢杏仁乳酪和盐津梅干。”方皇后将行昭遣开。
行昭心里却知道,平日都在花间里做女红描红,除了一张黑漆八仙过海大木桌,就没地方能放杏仁乳酪和盐津梅干了,能放小食的,就只有和正殿隔着一扇窗棂的廊间。
这是方皇后让她隔近点方便听呢!
行昭蹲身福礼,辞了王嫔便往里走。
行昭的身形将隐没在帘子后头,王嫔清泠泠的声音就响起了。
“。。。前些日子惠妃娘娘冤枉您害她小产,嫔妾心里有苦说不出。嫔妾自小在家鼻子就灵,就在惠妃怀着孩子的第二个月份,她那长乐宫就日日熏艾,我每回去就点上气味浓烈的八宝香,可嫔妾还是能嗅到熏艾的味道。”王嫔边觑着上头的神情,方皇后神色如常,便加大了筹码:“嫔妾住的永寿宫离长乐宫近,惠妃小产前的几个晚上,嫔妾都看见了应邑长公主和太后娘娘身边儿的丹蔻姑娘进出过永寿宫,也不晓得这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王嫔告诉的话儿很有分量,可是很可惜方皇后什么都知道。
王嫔见方皇后不为所动,心头一急,又想起了儿子的苦苦哀求,带了几分迟疑继续说道:“二皇子这几日被准允出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