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汝良哈哈笑道:“难得今日能有这许多良师益友到此,乃石井书院的荣幸,老夫这个东道自然是要做得好一些,稍后设宴款待,饭后老夫亲自带着诸位游览书院。”
顿了顿黄汝良看着郑冲道:“博文午后可有事务?若无事务,便陪陪我几个老家伙如何?”
郑冲恭恭敬敬一礼道:“老太傅相召,小子与内子受宠若惊,待先探望了二弟,一定相陪。”
黄汝良一拍脑门笑道:“这倒是,博文此趟来书院是要探望郑森的。说起你这二弟,果然也是天资聪颖,老夫很是喜欢。这样吧,待会儿他休业后,似乎午后也无课业,便跟着你两口儿,一起陪我们几个老头子吧。”
当下郑冲与张灵素起身谢了,张灵素心头很是激动,想不到今日能见到这许多当世的名士高人,还中外皆有,除了黄汝良之外,其他几人都是从前只闻其名,未曾得见的,不想这会儿居然能与一众大佬聚于一堂,稍后还能和一众高人同游石井书院,真是恍如梦中。
须知张灵素虽有泉州第一才女之名,但毕竟是大家闺秀,家教甚严,也不得轻易抛头露面,先前与那侯方域相交,说有一段情缘,那也只是一次庙会上匆匆见过一面而已,其后皆是书信往来,平素哪有这等机会能见如此多的名士高人?
当下张灵素端坐在郑冲身旁,努力做好一个大家闺秀该有的仪态,不敢有半分轻疏懈怠。偷眼旁观郑冲,他却显得面色从容,体态也显得极为放松,不卑不亢的雍容之态到让张灵素有些惊异,“他怎会显得如此从容?倒像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啊。”
黄汝良这里话音才歇,艾儒略那里迫不及待的问道:“纳尔逊,听保禄(徐光启教名)说你得高人指点,能证明我们所在的大地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
艾儒略这一问,郑冲不由得有些警觉起来,只因现下西方教廷还在鼓吹地心说,而将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也被囚禁,可别自己再提日心说后,也被教廷判刑了。但转念一想便笑自己杞人忧天了,罗马教廷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就算自己说了又如何?他们还能派一支舰队过来抓自己不成?
当下郑冲昂起头来略略拱手道:“不错,只有大地是围绕太阳转动的,才能合理解释日夜交替、四季更替、日食月食等等天文现象。”
艾儒略皱眉道:“请你详细说一说。”当下郑冲便将日夜交替、四季更替、日食月食与地球自转、绕太阳公转之间的关系一一解释了,这些在后世属于常识性的东西,却让众人听得惊骇莫名。
张灵素俏目瞪得老圆,她虽然是才女,但深处闺阁之中,也未曾听闻此等奇闻,脚下的大地居然是巨大的圆球,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这是何等的令人惊奇之说。虽然明朝时候,通过传教士已经将地球的概念引入中国,但这时候的明国上下识字率非常低,百姓们更多信奉儒释道,对自然科学不太感兴趣,是以地球是圆的这一论断,知道的人还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次郑冲做了个简单的实验,他请沈崇阳找来一支蜡烛,又借来一只蹴鞠,便在屋内点起蜡烛,用那蹴鞠当做地球,绕着那蜡烛转动,同时蹴鞠也在自转,用烛光照耀,从而更形象直观的解释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便是一年,四季更替,而地球自转一周,便是一天,白昼黑夜交替。
艾儒略听了之后赞叹道:“真是大胆的猜想,这合理的解释了很多天文现象,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学说是正确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徐光启微微笑道:“思及,教廷不是有令,不得传播日心说的么?”
艾儒略却道:“上帝更喜欢诚实的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日心说是正确的,我虽然是明国教区的传教士,但我不能否认真理。”跟着拍了拍郑冲的肩头笑道:“纳尔逊,你很了不起,能知道这么多。教你的那位高人能找到他吗?”
郑冲摇头道:“那老道士我已经许久没见过他了。”艾儒略叹口气道:“真是可惜了。”当下艾儒略借了纸笔,将郑冲的话一一记录下来,他天文地理也非常精通,这等天文学说他都会记录下来,带回去好好研究。
张灵素听得有些痴了,眼看郑冲在一众高人面前侃侃而谈,从容有度,当人问起时,总能巧妙解答,让人无可诟病,而这些名士高人对他也居然礼敬有加,没有半点轻视之意。一时间,张灵素心中更是有些惆怅起来,“可惜他是冒充,要真是夫君本人该多好啊。”
忽然一个清脆的童音打断了张灵素的思绪,“山长,我来了。”张灵素扭头看时,只见厅门前进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正是郑家二公子郑森。张灵素一呆,暗想道:“他会不会不认识二弟?”当下也不及细想,便起身喜道:“叔叔你来了?你大哥等你许久了!”这一声便是有意提醒郑冲的,话才出口,张灵素便觉得有些唐突了。
第38章 初见国姓爷()
果然堂上一众大佬都有些惊讶的望着张灵素,这厅上一众男子叙话,女子先开口是有些不合礼法的。众目睽睽之下,张灵素很是窘迫,低下头去不敢再说话。
“长嫂如母,内子很是惦念二弟,所以一时有些失仪,还望诸公莫怪。”替张灵素解围的是郑冲,虽然他也有些诧异为何张灵素会忽然发声,但本着维护自己女人的心态,还是出言开脱。
徐光启微微一笑道:“人之常情,看来博文家中,兄友弟恭,叔嫂和睦,长叙人伦,治家典范啊。”
郑冲谦逊两句,只见那孩童入内来,先拜了一众师长大佬,才与郑冲、张灵素见礼,口中童音稚气满满:“大哥大嫂,森儿这里有礼了。”
郑冲笑着扶起郑森来,心头觉得很是诡异,日后的国姓爷居然向自己行礼?扶起郑森之后,只见他一袭青色锦袍,墨发用白玉带束起,在头上绾了个发髻,带了一顶书生巾,物品看似简单,但却价值不菲。脸上是一抹如春风般的笑容,纯黑的眸子如同一潭汪洋,眼神温润如玉,晶莹纯真,如同一屡清风拂人。
举手投足间处处彰显着优雅的气质,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众人。没有什么霸气侧漏,也没有什么凌厉目光,此刻的国姓爷就像一个纯真的璞玉,尚未雕琢,但玉质内里的透亮光彩,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二弟几个月不见,看来又长高了不少啊。”郑冲笑呵呵的说道,却是说了一句令人亲近的话,显得他和郑森很是熟稔,而且语气神态都像一个兄长对许久不见兄弟的夸赞。
张灵素暗暗皱眉,这人明明是冒充的,怎会如此怡然自若,他的内心甚是强大。但转念一想,便暗骂自己蠢钝,白白被人称作才女,像二弟这个年纪的孩童,可不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他说的这话放哪一个孩童身上皆可用啊。
话虽普通,但天真的郑森心头却是暖意融融,心想:“从前大哥总是对自己爱理不理的,原来他一直都有留意我多高了啊。”当下郑森笑得更加开心,点点头嗯了一声道:“森儿想快些长高了,好跟父兄一道出征。”
众人皆是莞尔,郑冲急忙道:“二弟,你现下最要紧的便是把学业做好,得了学问,胸有乾坤,掌中兵法,胜过千万雄兵,知道吗?可别整天胡思乱想的,什么上阵杀敌,这些等你读书有成之后再说!”
虽是略带训斥的话,旁人却看到了郑冲这个大哥维护兄弟的拳拳之心。
随后郑冲又问起了郑森的学业,黄汝良插口道:“博文放心,你这二弟天资聪颖,功课很是认真,文章有独到之处。”说到此处时,只见门口又来一位敦厚儒者,三十余岁年纪,一袭青衫,面容清隽高雅。
见得此人来,黄汝良笑呵呵的指着这人道:“尔新来了,他是你二弟的授业师傅,他来评判,最为恰当。”当下黄汝良拉着来人之手,与众人引见了。
原来此人名唤陈于鼎,字尔新,号实庵,江苏宜兴人氏,崇祯元年进士,可惜没什么官运,心灰意懒之下,便游历东南,到了石井书院后,被黄汝良聘为书院教习。后来郑森到了书院,他便成了郑森的授业师傅。
各自见礼后,陈于鼎听得郑冲大名后,好生看了郑冲几眼,才道:“坊间传言,郑将军一人之力,勇夺红夷贼酋坐船,是个铜头铁额的人物,如今一看,倒像是个翩翩富贵公子,不像是杀伐征战的勇将啊。”
郑冲笑了笑道:“历来坊间传言多有夸大,实庵先生不必较真。在下也只是一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血肉之躯而已。实庵先生是我二弟授业师傅,便也是我郑冲的师傅,请受郑冲一拜,二弟学业便多赖先生提点了。”
说罢便要拜下去,陈于鼎却急忙扶起道:“郑将军不必客气,教授学业,我是拿了束脩的,自当教好。”
郑冲道:“叫郑将军太过生分了,先生不弃,可唤我表字博文便是。”
陈于鼎颔首道:“也好,说起博文你这二弟,却是可造之材。便在几天前,我给他出了个题目,名唤: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般题目,对于十岁童生来说,一般都不懂得如何下笔,即便再年长一些的学子,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可是你这二弟,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文章中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能写出这般语句来,实在令我惊讶,也感自叹弗如啊。是以,你这二弟的学业你不必担忧,将来必定是文武全才。”
黄汝良呵呵笑着接口道:“森儿现下在书院也算小有名气,这回你的名头一战而响之后,我常听森儿与师友说,那以一人之力,勇夺夷船,阵斩刘香的少年英雄是他大哥,看起来他很崇拜你这个大哥啊。”
郑冲笑得很开心,想不到国姓爷也会崇敬自己,郑冲一时间忍不住有些虚荣心作祟,感到有些飘飘欲仙。
在厅上闲话家常几句后,黄汝良命人开了筵席,便请诸公一同入席用午饭。郑冲带着妻子张灵素、二弟郑森也得以列席。书院的饭菜很是简单,其间有土豆与甘薯做的两道菜,也都只是整个蒸熟而已,看来现下这两种作物才新进引入栽种,还没有后世那么多做法和吃法。
当下郑冲忍不住便说起这土豆与甘薯的其他一些做法和吃法,将两种作物的煎炸烤炖各种做法都说了一遍。张灵素听了微微觉得有些汗颜,君子当远离庖厨,这人怎么也不知道避讳一下?
果然,听了郑冲的话后,黄文照、陈于鼎等人都投来异样的目光,徐光启却笑了笑道:“想不到这两种农物还有这许多做法。诸公可别小看了这些吃法,要知道这两种作物,若是能有许多吃法和做法,更能帮助其推广。民以食为天嘛,稍后还请博文详述这些吃法和做法,老夫一一谨记,其后推广种植,却是大有用处。”
郑冲道:“正是,一种作物要想能推广,便要体现其应有之价值。土豆和甘薯不但能用作主食,还可入菜,还可做成粉条、薯饼等等,可谓是做法多多。光是这烤甘薯这一样,若是有街头小贩摆个烤甘薯的地摊,我敢说他的生意一定会好。诸公试想一下,若是两种作物推广种植之后,广获丰收,坊间流行起许多吃法来,不知道能添多少小摊小贩,又能养活多少百姓平民。”
众人听了这才收起轻视的目光,陈于鼎叹道:“原来小小的土豆还有这许多民生之道在其中,本来这土豆蒸熟之后,也没太多味道,吃来寡淡。听博文一说,还有什么炸土豆片、土豆炖牛肉、酸辣土豆丝、土豆汤等等,听了便让人食指大动。若是推广之后,坊间百姓能以此种新物谋得营生,也是一件善举。”
张灵素再一次惊讶非常,想不到小小的土豆吃法居然还能影响民生,这人居然知道这许多土豆、甘薯的做法,难道他从前家中是开饭馆的?
艾儒略西洋人作风,做事雷厉风行,饭吃得很快,吃完后擦擦嘴,起身道一声抱歉,便先行离席,到院中去了。徐光启和黄文照相视一笑,皆道:“还是这个老习惯,便是个珍稀光阴的人,总认为不值得将光阴浪费在吃饭和睡觉上。”
郑冲闻言,心念一动,也先一步吃好,起身道:“诸公安坐,小子与艾神父分别良久,有些话要叙,先告退片刻。”
黄汝良哈哈一笑道:“你去陪着思及说说话也好,免得说我书院怠慢了他。”
当下郑冲便辞出厅来,到了院中,只见艾儒略一个人站在树荫下,负手在那里看书院中的花草。
郑冲上前一礼道:“艾神父,打扰了。”艾儒略回过头来笑道:“纳尔逊,你比从前有礼貌多了,怎么不吃饭?”
郑冲道:“我吃完了,便先出来陪神父您说说话。神父,有些问题想请教。”
艾儒略笑道:“你说吧,我的孩子。”
郑冲问道:“神父,你从哪里知道我们与荷兰人的战况?”艾儒略哦了一声道:“我从一个葡萄牙船长哪里听来的,那位船长从澳门来泉州交易,我在泉州遇上他,听他说的。”
澳门?郑冲微微蹙眉,又问道:“神父,您还有更多的消息么?”
艾儒略微微一笑道:“原来你是想打听消息啊,来,孩子,我们坐下说。”当下两人便在院中石凳上坐下。
只听艾儒略道:“你们与荷兰人的战役的确很引人注目,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现在都在看他们的笑话。听说他们十三艘战船只逃出来三艘,还有一艘在回台湾的途中遇上风浪沉没了。荷兰人这一回可谓是元气大伤,听说台湾的荷兰人很紧张,害怕你们继续进攻他们。”
郑冲又紧张的问道:“神父,荷兰人会不会从南洋调集舰队北上?”
第39章 南洋的消息()
便在院中,艾儒略笑了笑道:“南洋的荷兰人?不,他们不会北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都在等着这个机会呢,我想荷兰人的巴达维亚总督是不会答应从南洋抽调舰队北上和你们作战的,那样等于把南洋海域霸主地位拱手让人。”
郑冲微微松了口气,他之前就很担心荷兰人会重新组成新舰队北上,虽然后世料罗湾之战后,荷兰人便偃旗息鼓了,但谁知道这个魔改版的明末会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这下听艾儒略说了,才略略放心。
但郑冲还是觉得有些不保险,便细细问起当前南洋、印度洋、东亚各国的情形来,包括各国在各大洋的势力范围、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对明国、郑氏的态度等等。
好在艾儒略是天主教会在东方的重要人物,认识的人多,游历的地方多,得到的消息也多,否则还不一定能答全郑冲的问题。当下艾儒略便将郑冲的问题一一解答,甚至连美洲的一些情况也都说了,让郑冲对眼下的世界格局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对照原来的历史,世界格局还算出入不大,郑冲大大松了口气,还好魔改版的明末只是建奴和闯贼的势力变得更强悍了,而欧洲诸国则没有什么太大改变,否则大明朝不但要对付建奴和闯贼,对抗天灾,还要面对西欧诸国,那就不好玩了。
通过艾儒略提供的信息,郑冲心下自己也分析了一番,得出艾儒略的判断是对的,南洋的荷兰人舰队一两年内是不会北上来东亚支援的,否则南洋那里,虎视眈眈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会很快瓜分掉他们的南洋,不过一两年后就不好说了。
在分析的同时,郑冲也在思索自己消息太过闭塞,这样很不利,边想边不时偷瞄艾儒略,开始盘算是否要好好和艾儒略套套近乎,利用艾儒略传教士的便利,利用教会的力量替自己收集情报。不过此事须好好筹划,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说了许久,说得差不多时,艾儒略笑道:“看来你对世界很感兴趣,保禄那里有万国全图,你不妨借来看看。”郑冲心想,我脑海里有更全的世界地图呢。
正说着,徐光启笑呵呵的出来说道:“大家都吃完了,让我出来叫你们进去喝茶。你们在聊什么?”
艾儒略哈哈笑着道:“我们在聊世界。对了保禄,纳尔逊对世界很感兴趣,想借你的万国全图看看。”郑冲呃了一声,这老神父还真是热心,自己都没开口,他便替自己开口求借了。
当下郑冲只得躬身道:“正是,玄扈公,还请借那万国全图一观,我想带回去让人临摹几幅下来。”
徐光启笑道:“此事易耳,你跟我去客房拿便是了。”当下便引郑冲到了他在书院居住的客房之中,取了全图交给郑冲,郑冲珍重收了,连连道谢。
却见客房内孙元化的孙子,那小书童孙泽沛躺在床上,郑冲奇道:“孙兄弟怎么了?”
徐光启笑道:“前晚和我熬了一夜,昨天又跑了许多路,今天睡着不想起,让他多睡会儿吧,这孩子累坏了。”
说罢三人回到厅上,与众人一道饮茶闲坐片刻后,黄汝良便引众人游览石井书院。便以此游览了大成殿、尊德堂,在尊德堂,众人礼拜了这里奉祀的朱松、朱熹父子两位先贤。其后又走了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斋,再到各处杏坛、碑坊、乐轩、庑舍都游览了一遍。
最后出了书院,在书院之后的学田里,观看此处书院雇佣的佃农收获地里的土豆、甘薯。虽然多是佃农在此劳作,但也有不少书院学子亲自下地帮忙。
徐光启见了,呵呵一笑,宽了外衫,脱了鞋帽,撸起袖子便也下地帮忙。郑冲见了,看着郑森笑道:“二弟,我们也去。”郑森重重的点头应了,郑冲回头对张灵素道:“你便在此稍后。”说罢便和郑森脱了外衫鞋袜,一同下地干活。施福、殷贤、吴侈等一众男仆见了,也不甘落后,一同下地。
陈于鼎看了笑道:“好个耕读农事,百业体修,我也来。”说罢他也下地帮忙。
田埂上便只剩下黄汝良、黄文照、艾儒略几个老家伙,黄汝良笑眯眯的看着田里一众人等笑逐颜开,拔起一串串带着泥土的土豆、甘薯时,忍不住道:“田桑农乐之趣,不亚于诗乐之道啊。”
说罢,黄汝良看了看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