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海各省督抚都巴不得自己治下流民赶快有人接走,以免聚集太多又闹出民乱来,于是迁移流民之事,也算顺利。

    于是,大明朝廷的封赏旨意便交给郑冲来宣布。崇祯的封赏中包含了对朝军将士的一些犒劳和赏赐,这是大明赏赐屏藩将士为大明尽忠征战的惯例传统,所以朝军将领也都到场来,感沐皇恩一回。

第408章 亦往福建行() 
大明皇帝对朝军李荟等有功将佐的赏赐颇为丰厚,宝刀名剑、御赐衣甲,金鞍玉马等东西。刀剑是琉球进贡的日本刀剑,衣甲是安南进贡的,金鞍玉马是缅甸进贡的,总之大明朝没花一分钱。

    不过赏赐的效果很好,李荟等人对于大明皇帝御赐之物是珍而重之,或许这些物件可留作传家之宝了。而寻常朝军将士,大明皇帝旨意中是命备胡经略府重加犒赏。

    崇祯不想出钱,于是把犒赏所需钱粮转嫁到了备胡经略府头上。郑冲也没抠门,通过这次战役,郑冲也看出来了,守朝鲜还是离不开朝军的。于是总兵府早在各路朝军到来之际,便已经将犒赏发了下去。发放犒赏的便是朝鲜郡主、大明总兵府联络参军李顺贞!

    十万朝军将士得了犒赏,士气大增,想必接下来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也会奋勇争先。

    先客后主,接着便是明军自己的封赏。

    明军自东江镇副总兵金日观以下各级参战将领都得到了封赏。金日观正式升任东江镇总兵,仍受平辽总兵官郑冲节制。郑冲这个平辽总兵官和当年的平倭总兵官一样,可以节制在朝鲜的各地明军总兵,但很可惜,现在也只有金日观一个总兵录其麾下。

    俞硕明升任东江镇参将,于孟熹升任东江镇副将,施大暄为东江镇水师参将,杨耿为东江镇水师副将,陈晖为东江镇水师都司,郑彩升任东江镇游击。

    傅青主为备胡经略府参议,领军事租界地义州等五州巡按,郑泰为备胡经略府参议,领海路转运使。吴麟征升任备胡经略府副经略使,巡抚军事租界区各路军州。东江镇知府陈启新升任辽东巡抚,他的位置由郑冲举荐的郑泰妻弟黄志琛接任。

    黄志琛也是闽人,其人一直跟随郑泰办理钱粮贸易之事,也颇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此趟之前只是福建泉州推官之职,此刻升任知府,也是连升数级。

    郑芝虎升任辽东水师提督,在朝鲜的外海舰队皆归其节制。郑芝鹄等人也都有封赏,不过是在福建那边为官。

    明军各级将校也都得提拔,犒赏的钱粮也都是备胡经略府出的钱财。但明军将士们都心知肚明,这些钱粮都是郑氏出资,备胡经略府只不过是走了个帐而已。

    东江镇将门之内,沈志祥阵亡,陈平朝重伤。沈家一门的兵权便被郑冲老实不客气的收了回来,沈家得了封妻荫子的虚衔,沈志祥的侄子沈永忠被郑冲送到了皮岛上的讲武堂学习。

    这沈志祥在历史上本该是投降满清,后封续顺公的,可如今却在与清军对阵中阵亡了,反倒成了大明的忠臣。

    陈平朝丢了一条腿,养伤数月后,也撞上了木头假肢,转到水师之内统领水师去了。陈平朝之子陈进贤也被郑冲送到了讲武堂学习,接受新式战术和洗脑的熏陶去了。

    随后郑冲对依附东江镇将门的各级将校采取了明升暗降、调离改任的方式,将兵权收了过来,借着朝廷封赏的东风,开始了在朝鲜明军的大整编。

    独杖和尚统领的僧兵营一直留守铁山,作为训练明军新兵的武艺教习,僧兵营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化繁为简,都传授给了新兵们。随后僧兵营抽调了一批武僧进入讲武堂,成了讲武堂常年驻扎的武艺教习,负责在讲武堂内教习武艺。

    张永铲升任备胡内河水师提督,在朝鲜的明军内河水师皆归其统领。郑芝虎与张永铲麾下,有精于水战的十几名将佐,或因年纪老迈,或因阵仗受伤,被调入讲武堂成立海军学院。从此之后,每年从海军之内退役的军官都会充入讲武堂海军学院担任海军教官。

    郑冲在平壤花了半个月的时光完成了明军的整编,加上新征召的新军以及从几次战役中俘虏兵中整编的兵力,最终大明在朝鲜的兵力陆师达到了九万余人马,海军、水师的两万八千人。

    九万陆师郑冲按后世编制,编为十个师级单位,每个师约有九千余人。郑冲倒也并未做大的调整,原来明军编制乃是营哨制,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兵员三千人。重新编制后,每营编制不变,只是以三营为师,增加了师级编制。

    每个师级统领将佐由东江镇各参将、副将充任,郑冲以总兵之职兼领第一师统领,金日观兼领第二师。俞硕明、于孟熹、杨耿、陈晖各统领一师,另有原东江镇将佐之内战功卓著的尤柏霖、陈平焕升任副将后,各领一师。郑芝虎麾下、张永铲麾下原福建将佐中,有战功卓著的赵乾和、黄振孟升任副将后,各领一师。

    海军、水师分别由郑芝虎、张永铲二人提督,海军一万八千人,内河水师一万余人。

    忙碌大半个月后,整编妥当,明军和朝军便分别开赴各自驻地,开始着手操练、加固城防、准备战争。各部军马开始按照郑冲编撰的《陆军操典》、《海军操典》进行整训,陆军操典便是按照纯火枪部队制定的操训典范,要求就是将士必须按严格的队列保持线性阵型,能够短时间内迅速转换成空心方阵等等。而海军操典则是郑冲融会贯通了郑氏水军的行船、作战之法编撰而成,系统的总结了郑氏水军的战法。

    完成部队整编后,郑冲决定开始大规模列装火器部队。郑泰在皮岛、铁山等地开办了火器局、火药局,日夜赶制新式的燧发火枪。至七月末,明军在朝鲜的各处火器局、火药局已经能每月生产两千杆燧发火枪,并且装备的是纸质定装火药。

    旬月之后,郑冲在皮岛会操第一师将士,同时查验讲武堂的教学进度,偶尔也给学员们讲讲课,并且兼顾着军事租界区内各地安养移民、修筑各处堡寨之事,倒也忙碌非常。

    这天便有京城来的太监传旨至皮岛,下的旨意也很有意思,便是说朝廷派了钦差前往福建修缮石井书院,顾念郑冲妻室即将生产,皇帝特别恩准郑冲两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家省亲一趟,兼率领一支水师护送钦差南下。

    接到旨意后,郑冲先是一阵愕然,这崇祯皇帝何时变得这么人性了?但看钦差是钱士升,去办的差事是修缮石井书院,郑冲一时间也搞不明白此举到底所为何事。

    接了旨意后,郑冲找傅青主等人商议。

    傅青主思忖再三道:“公子可回福建一趟,一来夫人的确即将临盆,能有恩旨告假回家一趟,陪伴夫人也是好的。其二,回福建一趟,与令尊商讨一下辽东之事,朝鲜与日本的商贸海路也需与令尊厘定清楚。其三,陪伴钦差去一趟福建,若是有什么变故也好就近拆解。”

    郑泰也插口笑道:“正好,回一趟福建,把兄长与几位夫人的婚事办一下,也算是两全其美。”

    众人劝说之后,郑冲见朝鲜这里诸事都已经理清头绪,众人只需按部就班也不会有什么差错,赶着回去两个月办理婚事,顺便陪着张灵素生产,也算是一桩美事。两个月后,再回辽东来坐镇,那时候刚好入冬,若是满清还要在冬日用兵,自己正好可以坐镇迎敌。若是错过这次机会,只怕又要等到明年去了。

    当下郑冲便将大事交托傅青主、金日观、张永铲等人。郑芝虎却非要跟随郑冲回一趟福建,说是要喝郑冲喜酒,也要看看张灵素会不会生个大胖小子。郑冲知道郑芝虎关切自己,当下便应允,在朝海军便暂时交张永铲兼管。

    诸事安排定下后,郑冲乘坐龙须号战船,并统领三艘荷兰缴获的战船,一共四艘大战船便即先行南下汉城。他要先去汉城接黄绣英、王月娘、徐成衿三女,回到福建后要办和三女的婚事。

    李顺贞已经在郑冲身边,一同接往福建的还有皮岛的侍妾沈芳。本来沈芳自觉身份卑微,出身不好,不想去福建完婚的,但耐不住郑冲的劝说,最后便答应了下来。

    一同随郑冲南下的还有讲武堂的孙泽沛、桑七娘、张承寿、林祯、郭慎、施琅等六人。这六个人都是郑冲看好的未来将佐,此趟福建之行郑冲打算带他们一起南下,增长见识,也看看郑氏在福建的威势。

    不一日,郑冲船队到了汉城,接得黄绣英等三女上船。正好遇上留守济州岛养马场的杨猛护送一批战马来到汉城,此趟在济州岛又驯养得三百匹战马,杨猛便亲自护送来汉城交割。

    郑冲见杨猛护送来的战马个个都膘肥体壮,也是想奖励杨猛任劳任怨的功绩,便命杨猛为龙须号船头,带他一同南下,济州岛的养马场便交给杨猛手下照管。

    在离开汉城前,郑冲将这些日子撰写的一本书册交给了邹维琏,并且笑得很是阴险的对邹维琏道:“此趟建奴退兵,乃是其内部不靖之故,既然他内部混乱,不妨再火上浇油一回,让他更乱一些。或许建奴忙于内乱,今岁也就不会再出兵朝鲜。”

    邹维琏接过那书册看了,书名却是《建奴秘史》四个大字。只翻开看了几眼后,邹维琏眉头大皱道:“博文从何处得知这许多建奴阴私之事?”

    郑冲冷笑道:“道听途书加上一些杜撰演义,总之我就是要让建奴内部再起波澜!”

第409章 秘史何流传() 
却说郑冲率领四艘战舰往天津卫而去后,邹维琏等人在汉江口送别。邹维琏在归返途中,闲来无事,便在马车内翻看起郑冲给的那份《建奴秘史》来。

    只看了几页,邹维琏便连连摇头,暗道:“这博文诗词也算是精通,但这文章怎么如此粗鄙不堪?”但转念一想,恍然大悟:“博文这通篇白话文是要让更多的人都看得懂啊。”

    再往下看时,邹维琏忍不住都老脸一红,暗骂道:“博文啊博文,你好歹也是玄扈公弟子,岂能写如此淫靡之作?”看到这里翻看页面,书作者以异史氏为名,见得如此邹维琏才松了口气。

    原来这《建奴秘史》分三个篇章,第一篇名唤《宫帐春》,便是将满清自努尔哈赤以下,两位大汗、一众王爷、贝勒、福晋、格格们的混乱私生活都描写的一清二楚,其中不乏侄女、姑姑共事一夫,又或是叔嫂勾搭,又或是一妻改嫁多夫的秽乱场面。可谓是用大明最擅长的艳色小说将建奴宫帐那点破事儿抖了个一干二净,其中的淫靡之风不输流传甚广的金瓶之艳。

    第二篇急转直下,开始揭露建奴内部的黑暗,此篇名唤《宫帐祭》。这篇从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的恩怨讲起,努尔哈赤当年为了打压舒尔哈齐,没收了舒尔哈齐的财产,并将曾与舒尔哈齐一起密谋出走的亲侄子阿尔通阿、札萨克图处死,而舒尔哈齐则在两年后突然过世。文中将舒尔哈齐之死完全描写成了是被努尔哈赤害死,如何害死,如何下手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接着写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是如何逼着大福晋阿巴亥生殉,又是如何将努尔哈赤的爱妻妃子等一一杀害。其中还剖析了四大贝勒逼死阿巴亥的原由,这阿巴亥便是多尔衮、多铎生母,文中描述了努尔哈赤死前有意将汗位传给多尔衮,着重描写了四大贝勒是如何密谋联手违命,又是如何篡改努尔哈赤遗命,又是如何逼死阿巴亥的,都一一写得清清楚楚。

    随后笔锋一转,又开始描写皇太极是如何阴谋弄术,用计将其他三大贝勒中的莽古尔泰和阿敏害死,逼着代善臣服,最后独揽大权。总之这一篇将建奴那点虽然时间不长,但波诡云谲而且惨无人道的宫闱政变破事也都揭露得一清二楚。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中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多尔衮和皇太极爱妃大玉儿的亲密往事,以及大玉儿嫁给皇太极后,叔嫂之间那不可告人之事。此篇将两人爱情写得极是凄美,堪称不错的禁忌类爱情故事。

    看完此篇时,邹维琏额头满是汗水,暗道:“想不到这建奴之内争权夺势如此厉害,便是父母手足也都如此相残,真是一群化外野人。想我大明朝却是断不会出现此等事来!”想到此处,不由得想起靖难之变,老脸微红,摇摇头暗道:“便是靖难之时,也是民心所向,断非似建奴这般为了一己私欲而谋算亲人的,而且成祖行事光明磊落,决计不会用建奴这等暗杀谋害的卑劣手段。”

    再往下看时,最后一篇名唤《宫帐乱》。此篇却是描写了建奴治下,建奴自努尔哈赤以下的满清王爷、贝勒们是如何欺压蒙古、汉人投降官吏、家眷的。还写了满洲八旗之间的龌蹉矛盾,也写了满洲八旗如何欺压蒙古八旗、汉军旗之事。

    文中将范文程老婆被建奴贝勒强抢侮辱、其他汉官又是如何被欺辱、李永芳这个驸马是如何被建奴公主戴绿帽子羞辱,蒙古林丹汗妻妾儿女们被俘后的凄惨生活都一一写了出来。也将八旗之内那些争权夺利、互相坑害的龌龊事也得明明白白,更将八旗欺压蒙古八旗、汉军旗的事也深挖出来晾晒。这篇中许多都是故事传闻,但也是写得绘声绘色,极具观赏性。

    邹维琏看得再次老脸一红,暗暗摇头道:“博文此书一出,建奴气焰必将大受打击,唔,既然博文临行前将此事交托老夫,说不得当好生运作一番。”

    回到汉城后,邹维琏便连夜召集文士,找得通晓满文、蒙古文、拉丁文等各国文字的人来,花了几天功夫命人将这本《建奴秘史》翻译成了各国文字。

    随后命汉城内汉文馆旗下的书局雕刻印版,前后花费三千多两银子,将各国文字版本的《建奴秘史》刊印了三万多册。随后将蒙古文版本、汉文版本各一万册的秘史交给海贸商船,直接拉到天津卫交易。

    那一万本蒙古文版本书册自不用说,随后跟随商队流通到了蒙古塞上,成为蒙古贵族们平素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更有甚者,编撰篡改其中香艳部分,更是夸大其词,各种描写更是不堪的版本也相继从中原流出到蒙古塞外,让朴素的蒙古人三观受到了巨大冲击。

    汉文版本的一万册则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颇多小说家看了之后,觉得其中一些部分描写过于白话,毫无美感,于是又艺术加工了一番,流传于烟花柳巷,带动了一回域外风情的香艳文风。

    随后汉文版本流传之日本、琉球、安南等大明藩属之国,自然也是掀起了一回宫春文风的泛滥,着实让建奴的老脸丢到海外去了。

    而拉丁文版本的一千册则通过海船贸易,甚至传到了泰西诸国。喜爱浪漫的泰西国人们将多尔衮和大玉儿的凄美爱情故事大加赞颂,认为这种爱情故事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

    于是乎多尔衮和大玉儿莫名其妙的在海外多了许多拥趸,甚至一些来到东方做生意的泰西人冒险进入危险的辽东海域,就是为了有幸一睹帅气多尔衮王爷和多情大玉儿妃子的真容。

    剩下九千多册的满文版本书册,邹维琏将其一分为二,一半交给往来贸易的长白山参客们带入建奴地界散播,一半交给海船直接运至宁锦前线,交给洪经略去散播。当然宁锦防线这便也不乏汉文版本的流传,据说洪经略看了此书后,还加了些批注在上面,重点标注的都是建奴内部矛盾和满汉矛盾之事。

    却说多尔衮领军退过鸭绿江后,在鸭绿江略作休整,便挥军直扑辽西,气势汹汹的来找洪承畴的主力决战。

    不想到了大凌河城下,明军却已经退得干干净净,多铎大怒,指着大凌河对岸正退走的明军喝骂不止。多尔衮则思虑片刻后,吩咐全军准备渡江,准备攻击明军重镇锦州。

    闻言多铎大吃一惊:“兄长,这锦州明军重兵屯驻,城高池深,急切难下,不如转道蒙古入关劫掠。”

    多尔衮却摇头道:“咱们的八哥回盛京整顿旗务,局势不明,我等不宜贸然入关,要留在辽西静观其变。”

    多铎这才明白过来,当下两人挥军渡河,屯兵锦州城下,与洪承畴所部对峙起来。

    如此对峙约莫二十多天后,这天有巡哨八旗小队按惯例出营巡哨,在锦州城西与一支明军夜不收不期而遇。两队人马相遇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拔刀相向。

    一场厮杀后,明军扔下二十多具尸体逃遁,清军小队折损七人。本来这也只是一场不痛不痒的小规模战斗,但随着战后清军检查明军尸体时,却有了大发现。

    清军小队在明军身上搜检出七八本书册来,汉文、蒙古文、满文的都有,书名《建奴秘史》。

    领队的清军小头目识得满文,好奇之下便命将书册都收拢来。回到营帐后,这小头目便自己先看了起来。想不到一看之下,顿时被吸引住了。

    这小头目曾今为护卫,远远得见过大玉儿一回,其容貌惊为天人,从此便时常暗地里怀念大玉儿。想不到这书中居然有描写大玉儿香艳之事的篇章,这小头目顿时看得离不开眼。有时候人的幻想远比直接的视觉冲击还要致命,虽然也知道私藏这种书定是死罪,但小头目中毒已深,就是舍不得扔掉这些书。

    过了两天,小头目的妻弟来探望,不想发现了这些书册。这妻弟原本乃是多铎麾下镶白旗兵丁,之前曾被镶黄旗的一名佐领欺压过,他随手翻看下,见得其中八旗之内互相欺压的篇章,更是恶气上涌,便带走了两本书册,回到镶白旗营地内向那些被欺压过的兵丁传扬去了。

    一来二去,书册渐渐流传开来,各人喜好憎恶不同,好几本书册已然被分解开来,各人取了自己喜欢的篇章收藏,甚至还有手抄本也开始流传起来。

    本来围城对峙就很无聊,于是这秘史渐渐成了清军们打发时间的精神食粮。人性都是喜欢窥视别人阴私的,此种心理深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秘史中描写了许多高高在上的王爷、贝勒们、福晋们的辛密之事,寻常兵丁们传看起来,颇感刺激,渐渐也觉得这些王爷、贝勒们、福晋们也没什么高高在上的模样了。

    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一次正白旗与镶白旗两个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