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41章 事过犹不及()
三个时辰后,张灵素诞下了一个女孩,母女平安。虽然离足月生产还差着几天,但也不算是早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张灵素思念郑冲太甚,见得郑冲归来,一时激动,就引动了胎儿,这才生产。
初为人父的郑冲乐不可支,高兴得在清乐斋院中蹦跳起来,就像是得了什么宝贝似的。
坤仪公主很是奇怪,地球男的不都是想生儿子继承香火的么?怎么这位郑总兵对于正妻生了个女儿毫不介意呢?坤仪公主也没多想,这时候她已经入住郑家,安排的院落是内苑最大的一处院落——安平四海阁。
听完吴孟明向她汇报的情形后,坤仪公主从带来的东西中挑选了些礼物送了过去,算是贺郑冲夫妇的。礼物包括了名贵的青花瓷器二十件,蜀绣、苏绣织品各二十件,金银玉器各二十件。坤仪公主这趟南下带了十箱物件,都是这些名贵的御用之物,没办法,皇家人物出巡,身边总要带不少东西,也不是自己用,而是为了能随手赏赐。
坤仪公主顶着钦差的头衔,她赏赐的东西就代表着皇帝。接到公主的赏赐时,郑冲也不敢怠慢,接过后,便打算稍后亲自前去谢恩。
也不顾产房污秽,郑冲在院子里蹦跳了一圈后,便即冲进了产房去看望张灵素,院子里围着的黄绣英、映雪等诸女拦都拦不住。
替张灵素接生的除了稳婆外,还有王月娘和徐成衿,两女都是医术高明之人,接生对两女来说不算什么难事。用王月娘的话来说,“灵素姐姐生产,咱们家一个大明女医、一个朝鲜女医都在,若还不能让灵素姐姐顺利生产,说出去让人笑话!”
才进产房,只见稳婆抱着女婴正在包裹襁褓,王月娘和徐成衿正手忙脚乱的替张灵素处理下身,见得郑冲忽然闯进来,王月娘顿时大怒:“你怎么进来了?快出去!”
“没事儿,我不怕什么触霉头!”
“混蛋,灵素姐姐产后虚弱,女婴弱小,你带了多少病菌进来知道吗?快出去!”王月娘厉声喝道。
最后郑冲还是被赶了出来,王月娘说得对,其实产房内不让太多人进入也是有道理的,人多了病菌就多,对产妇和新生儿都不好。
郑冲怏怏的退到门口,隔着窗户朝里面问道:“灵素,你怎么样?”
片刻后里面传来徐成衿的声音:“灵素姐姐没事儿,就是没力气,她让我转告相公,对不住您,说没给你生下儿子。”
郑冲连忙道:“灵素,生男生女都一样,我都喜欢。女儿我更喜欢些,你知道吗?女儿啊,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刚才我听说生了个女儿,在院子里都高兴得跳了起来!灵素,你想吃什么吗?我去给你弄!”
过了一会儿,徐成衿走出产房,瘪瘪嘴朝郑冲道:“灵素姐姐要休息,你别在这里大呼小叫的,月娘姐姐说了,你要是再在门口胡搅蛮缠,就让我用痒痒粉对付你!”
郑冲点点头,朝产房内又道:“那灵素你好生歇息,我过些时候再来看你。”
徐成衿将郑冲拉回到院中,黄绣英和李顺贞、沈芳都上去轮流责备了起来,郑冲却也不恼怒,只是傻呵呵的傻笑。徐成衿转身去给张灵素做产后补身的药膳去了,王月娘和几个稳婆就在产房里照顾她们母女。
过了片刻后,田川氏和郑家内眷送了很多东西过来,有吃的补品,有用的衣被鞋袜,甚至还有婴儿用的襁褓尿布,总之一应所用之物什么都不缺。照顾的奶妈、嬷嬷也来了十多个,但王月娘说哪用得了这么多人?最后王月娘只挑了几个奶娘和嬷嬷留下,其余的都打发回去。
接着公主也送来了赏赐的物件,连同田川氏等内眷送来的东西一道都松了过来,让映雪这小丫头有些手忙脚乱。还好有黄绣英、李顺贞、沈芳三女在,帮着映雪计点贺礼,然后安排人手放入库房之内,做好账册。
一切都是黄绣英带着李顺贞和沈芳办妥,产房内有王月娘料理,膳食有徐成衿接手,清乐斋的内宅事务一下子清晰了起来,映雪这小丫头虽然也能主事,但有些事实在不是她一个小丫头能拿主意的。
黄绣英最后把诸事理顺了,都交代清楚给映雪和清乐斋的几个管事、嬷嬷,然后就准备抽身离开,到让映雪有些讶异。
“二夫人,这些事儿您经手后都料理得妥妥当当,怎么又要交给我?”映雪觉得有些亚历山大。
黄绣英微微笑道:“姐姐刚生产,我看你有些忙乱才出手帮忙。我还没过门,照理说这些内宅的事还不好插手。现下我已经替你理好头绪,你照着做下去便好,那几个管事和嬷嬷也都会帮着你料理,也就一个月时间,等姐姐出了月子,这清乐斋的内宅事务还是交给姐姐接着掌管便是了。”
黄绣英和张灵素是闺中密友,现下又即将成为一家人,映雪早将她看做是第二个主子,当下小丫头赞叹道:“二夫人真是想得周到,今后有您帮着我们家小姐,谅其他几房夫人姨娘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黄绣英笑了道:“小丫头,心眼真多。你看看啊,三夫人月娘妹妹,这么尽心照料你家小姐生产,你说她能有什么心眼?你再看看四夫人,虽然是朝鲜郡主,但也没什么架子,刚才也帮着忙前忙后的。五夫人沈芳,也从来不多嘴饶舌的,六夫人徐成衿,和你差不多年纪,也懂得进退。今后这内宅之事啊,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复杂,都是品秀端庄的女子,才会进清乐斋的门。你家姑爷啊,可会挑人呢。”
映雪道:“二夫人说得有理。”
黄绣英点点头道:“你知道就好,明儿我和顺贞、沈芳会先回我家去住,毕竟没过门,住在这里也不合适。月娘和成妗就先留下,是为了照料你家小姐,她俩都是医师,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闲话。”
映雪啊了一声道:“你们要搬回家去住?那这事儿您和姑爷商量了吗?”
“还没,对了,你家姑爷呢?”几名女子都忙着内宅事务,倒是把郑冲给忘了。
“姑爷去安平四海阁了,说是公主赏赐了东西,他过去谢恩。”
黄绣英微微颔首道:“谢恩是应该的,待会儿他回来,我再去找他说吧。”嘴上这般说,但黄绣英一想到坤仪公主就有些不踏实起来,心头暗暗叹口气想道:“清乐斋内宅若是只有我们几个姐妹,倒也不会有什么口角,但若是这公主……唉,但愿是我多想了。”
……
安平四海阁内,坤仪公主听完郑冲谢恩的官面文章后,饶有意味的看着郑冲道:“本宫倒是好奇,别的男子都想着妻子能给自己生个儿子,好继承香火。可你倒好,居然生个女儿都这般开心。”
郑冲的开心是写在脸上的,坤仪公主知道这种开心是伪装不来的。
“殿下,女儿和父亲更贴心啊,再说了,您不也是女儿家,然后得到皇上的宠爱么?”郑冲的嘴自从进来就没合拢过,傻乐傻乐的。
坤仪公主被他的情绪感染,也抿嘴笑道:“说的倒是,女孩家更懂得体贴家人。”
顿了顿,坤仪公主起身来,绕着安平四海阁的正堂走了一圈后才叹道:“本宫现在才知道原来你们郑家这么富贵,这郑府当真是比安海镇都要奢华了。”
郑冲笑了笑道:“微臣父子贪恋富贵享受,不贪恋权势。”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也是,你们家这做派让朝中那些大臣们的确安心不少。只不过呢,凡事过犹不及,有些事做得太过了,反而引人猜忌。”
郑冲道:“殿下提点的是,微臣会告诫家里人的。”
坤仪公主道:“这倒也不必,本宫看得出来,福建官场上下,替你郑家遮掩的大有人在,本宫回去后,也不会多说什么。倒是你在朝鲜可不能这般行事,毕竟朝鲜那里不同于福建。在福建,你郑氏可以遮掩的过去,但朝鲜不同,那里离京城不算太远,盯着的人更多。”
郑冲恍然大悟,连忙道:“微臣明白了,回到朝鲜后,一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儿。”
“嗯,和你合作就是爽快,说话也不必那么费力。”顿了顿,坤仪公主又道:“不过这趟来呢,钱士升和吴孟明还是把你郑家的情形都看在了眼里。吴孟明呢还好说,本宫还压得住他,只是这钱阁老这边,你父子要花点心思应对。”
郑冲颔首道:“多谢殿下提点,稍后微臣会多带着钱阁老看看我郑氏为百姓们做的事儿,想必看了这些,钱阁老也不会多说什么。”
“不错,钱阁老也不是顽固不化之人,你郑氏在地方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不论是迁移流民开台,为大明开疆拓土,还是为地方兴茂商业,凑齐三饷摊派,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事迹。”坤仪公主负手绕到郑冲身边接着道:“你也放心,钱阁老这里我也会帮你说话,加上已经跟你们郑家穿一条裤子的王之心在旁帮衬,钱阁老也不难应付。”
郑冲摸着鼻子,微微有些尴尬道:“公主看出来了?”
坤仪公主笑道:“要是王之心和你们不对付,锦衣卫和东厂那边早有消息传入宫中了,何必本宫亲自到了这里看到这些,才知晓你郑氏的真实情形?这有什么难猜的?”
“啧啧,看着你们郑氏如此富有,本宫倒是更加坚定了要入股安平会的决心……”
第442章 郑氏无反意()
与坤仪公主相处久了之后,郑冲发觉自己开始渐渐了解这位大明长公主了。一方面她在利用皇家资源,积极替自己谋求返回母星的途径,另一方面却又开始疼惜自己的父皇母后,用的自己力所能及的手段去帮助崇祯。
对于一个今年九岁,算虚岁也才十岁的小萝莉公主来说,坤仪公主已经做得够多的了,很多做法她似乎也在权衡利弊之后,大大的妥协了许多。
收买王之心,郑芝龙每年花费的年敬是十万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其他几个重大节气时给的孝敬。郑冲是从北上的郑芝虎口中得知监军太监王之心已经上了郑氏的船,正如他在辽东收买监军太监侯隆一样,郑芝龙、郑冲父子俩的手段如出一辙。
郑冲并不关心公主殿下随后说的什么更加坚定加入安平会的想法,他更在意公主殿下对郑氏收买监军太监这件事的想法!
“殿下,安平会之事迟早水到渠成,臣惶恐的是这王之心之事……”郑冲微微皱眉道,却还没说完,就被坤仪公主打断了。
坤仪公主微微笑道:“父皇用内宦监视外臣,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特别是袁崇焕之事给父皇很大触动。父皇继位之初,还是很相信外臣的,好似袁崇焕这人,破格提拔为蓟辽督师,赐尚方宝剑,所征钱粮大多也都给蓟辽使用。可换来的是什么呢?袁崇焕擅杀总兵毛文龙,擅自与建奴互通书信,擅自出售粮食给蒙古,建奴绕道攻入关内,陈兵京城之下,此等种种事前全都没有向父皇说起过。皇上信任臣下,可这臣下信任皇上了么?”
郑冲默然片刻才道:“所以后来皇上便开始任用太监充任监军。”
坤仪公主点点头叹口气道:“父皇此举也是迫于无奈,内宦充任监军,便会让父皇与外臣更加不信任起来。据本宫所知,但凡有监军的地方,像你们郑氏这种行贿的举动并不在少数。其实许多外臣也都贿赂过监军太监,本宫锦衣卫内档那里,贿赂的文档可是不少。其实父皇大多也都知道这些内宦都干了些什么,但父皇并没打算追究。”
郑冲很是不解的问道:“皇上就不担心内宦与外臣勾结?”
坤仪公主坐回自己的座椅上,慵懒的靠在椅背上笑道:“自然担心,但他更担心自己变成真正的瞎子和聋子。其实大明朝自打成祖皇帝开始,内宦便一直在朝野替我们皇家办事,内宦到了地方上,自然有人孝敬,若无人孝敬反倒成了咄咄怪事。父皇也深知这一点,内宦们更深知这一点,所以咱们大明朝的皇帝和内宦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长期的默契,那就是各地的孝敬内宦可收,但不能给正事添乱,若是把正事办砸了,不管你有没有收过孝敬,一样的治罪。”
郑冲讪笑道:“原来如此,这倒和朝中大臣们收地方冰炭敬、年敬是一样的道理啊。”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王之心是信王府就跟随父皇的老人,他此趟前来福建主要是办三件事。其一便是促成郑氏出兵辽东,固东江、守朝鲜。这件事呢,他办得不错,主要是你北上后,捷报连连,这王之心首要的差事办好了,父皇自然不会过问他有没有收过你郑氏的贿赂。”
郑冲摸着鼻子道:“还好臣在辽东仗打得还不错。”
坤仪公主抿嘴笑道:“你这人倒是没有酸儒们的假谦虚。”顿了顿公主续道:“王之心这差事办得也不错,开春后,令尊能派数百战船,两万余士兵北上助你,其实这里头也是多有王之心的功劳。”
郑冲叹口气道:“父亲也是有些太过保守了,臣北上前还曾今因为北上之事与父亲争执过。”
坤仪公主摇摇头道:“做父亲的都这样,其实这趟本宫南下,我父皇一开始也是不准的。”
郑冲饶有兴致的笑道:“那殿下最后是如何说服皇上的?”
坤仪公主白了郑冲一眼,最后银牙一咬只说了五个字:“讲道理、撒娇!”
郑冲忍俊不禁低声道:“不知臣何时有幸能见一回殿下撒娇?”
坤仪公主俏脸微红,嗔怒道:“郑冲!你……”
公主话没说完,郑冲已经躬身一礼赔罪道:“微臣失言,望殿下恕罪。”
小萝莉公主脸上红晕未消,粉扑扑的小圆脸看起来像个熟透的红苹果,很是可爱,她露出两颗小虎牙恶狠狠的道:“郑冲,你别整天恃宠生娇,别以为本宫不敢责罚你!”
郑冲踏上两步,近前来,目光灼灼的盯着小萝莉公主低声笑道:“臣任凭公主责罚。”
“你……”坤仪公主脸上更红,却似乎没什么办法,瘪瘪嘴后,公主忽然玩味一笑道:“郑冲,你等着,现下你调戏本宫,本宫总有一天会让你也难受的。我们双月星人讲的可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郑冲连忙退后两步,举手做投降状,口中笑道:“臣知错,再也不敢。”
小公主哼了一声,也懒得理会他这憨惫样,口中续道:“王之心的第二件差事,便是监督福建东南的三饷上缴!如今北方旱灾严重,大江以南诸省钱粮税收便是支持大明朝的命脉所在,不只是福建,其余各省父皇都派了内宦下去,监查三饷上缴。福建及两广、江浙有你们郑氏开海,经营私港,自然上缴三饷格外充足,这件差事也算他办得妥当。”
郑冲收起笑容,正色道:“这地方三饷加重了贫民百姓的负担,特别是农人更是深受其苦。其实朝廷应该开其他税源,而非加重农人负担。我郑氏在东南经营海贸,与地方负担三饷,也只是想稳定东南局势。若是没有我郑氏,三饷越来越重,农人负担不起,势必会地方动荡。好像咱们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按田亩产出来算,根本交不出那么多钱粮来,朝廷这样下去是会逼反更多贫苦百姓的。”
坤仪公主颔首道:“此事本宫知道,父皇也知道。所以父皇才对你郑氏在东南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本宫还知道,福建去岁缴纳的三饷之中,粮食一项起码有一大半是来自台湾、占婆等地。”
郑冲微微惊讶道:“此事公主也知道?”
坤仪公主微微笑道:“你们福建的大米,本宫也吃过,父皇和母后都吃过,记得当时母后还说这福建米软糯好吃,于是父皇专门命人一打听,才知道是占婆米。”
郑冲挠挠头道:“去岁深秋一场台风,福建米仓大半进水被毁,只得从海外购粮。台湾、占婆等地稻米一岁两熟,有些地方甚至一岁三熟,所以那些地方的米价不但便宜,而且大米软糯好吃。”
坤仪公主惊叹一声道:“原来如此,看来你们郑氏的功劳还真是不小。”跟着小公主随后的一句话令郑冲眼前一亮:“既然台湾、占婆这些地方能产这么多粮食,何不派兵占了?”
郑冲微微笑道:“殿下,台湾如今我郑氏开台数年,移民多达三十余万,仍需继续移民。岛上形势颇为复杂,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面,荷兰人在台南,而台中高山之处皆是生番土著,这些人野蛮无知,而我大明汉人在台中靠海平地,若要占据全岛,还需多花些功夫。若是岛上汉民人数能到七、八十万,便有把握了。”
“至于占婆等地,虽然物产富庶,但相隔太远,不太适宜派朝廷大军驻守,若是大军驻守,很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臣算过一笔账,若是我们只派舰队过去,以船炮为凭,打开东南各国港口,极低的价格收购当地的粮食、矿产、物产,运至我大明贩售,可得十番之利!而我大明所产的各种货品则可以极高价格,售卖到这些国家去,至少也能得十番之利!这些利润加起来远比一支舰队所出钱粮要多,而一支舰队又比直接派兵长期占领要划算得多!”
坤仪公主沉吟片刻道:“听起来颇有道理,稍后你把所算的一应费用章程报来本宫看看,稍后我回宫说服父皇兴许能用得上。”
郑冲躬身领命,谈谈说说,两人发现不知不觉又歪楼了,当下在郑冲提醒下,坤仪公主又才回到王之心三件差事上来。
“呃,说得有些歪了,这王之心第三件差事也很简单,就是查探你郑氏到底有无反意!”坤仪公主虽然说得轻松,但郑冲却顿时觉得亚历山大。
“殿下,我、我郑氏一向忠心大明,绝无反意……”郑冲气息都有些紧促起来,但立刻被坤仪公主打断。
“有无反意不是靠嘴上说的。”坤仪公主笑着说道:“与你相处下来之后,本宫也知道你们郑氏并无反意。如今再到福建这里一看,就更加放心了。”
郑冲微感好奇,大着胆子问道:“殿下何以如此判言?”
坤仪公主耸耸肩道:“这还不简单?我大明朝皇权皆在大陆之上,而你郑氏一心只是打造战船,训练水兵,营建港口,志在大海,与我陆上皇权并无冲突啊。而且你郑氏背靠江南数省,面朝大海,一应海贸所需货物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