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上岸的只有包德尔和副官雅各布森,两名传教士,另外还有六名护卫。西班牙人上岸的是阿尔卡拉索和副官格里罗,两名传教士和六名卫兵。明国人规定上岸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不准携带火器,只能佩戴刀剑等冷兵器。

    阿尔卡拉索登岸后,见到的人是英国人罗斯,他是罗斯号的船长,也是英国在远东的商务代表。对于英国乡巴佬,阿尔卡拉索是很不屑一顾的,英国人在远东最多只有几艘破烂的武装商船,在日本的贸易也年年亏损,现在只能在明国人和葡萄牙人关照下,在广州还有些贸易。

    荷兰人对葡萄牙人是嫉妒的,包德尔上岸后见到了葡萄牙人的澳门总督罗郎也。罗郎也看起来气色不错,听说最近明国人找葡萄牙人制造火炮,还雇佣了不少葡萄牙人加入对后金鞑靼人的作战,而且离澳门不远的广州港最近的海贸也颇为繁荣,想来葡萄牙人从中得了不少好处。

    简单的问候完毕,四国的代表被分别引领到岛上的营地被先安置下来,他们在等待会谈的开始,同时也都在盘算着明国人为何忽然对天主教的事务这么热心起来……

第453章 上帝的敌人() 
在大百屿岛营地最大的帐篷之内,四国的代表们终于见到了正主,此趟极力促成这次会见的明国水师提督,郑氏龙须儿郑冲。

    除了包德尔之外,其余人都是第一次见到郑冲,皆是惊讶于郑冲的年纪这般年轻,也惊讶于他那副儒雅外表下一双凌厉威慑的目光,整体给人一种天使和魔鬼混合体的感觉。

    双方互相行了礼节,四国代表行了脱帽礼,郑冲则以大明礼节抱拳作揖为礼,显示了他对四国代表的尊重。郑冲的这个举动让四国代表的神经都略略一松,久在明国混迹的他们听说过明国人有个寓言故事,叫做鸿门宴。此趟来此之前,四国代表们都曾想过,这会不会是郑氏摆下的鸿门宴,虽然还不太确定,但至少眼下郑冲的礼节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然后郑冲客气的请各位代表落座,按照明国的规矩,分左右两排座位,荷兰人老实不客气的占了左首主位,西班牙人不甘示弱,坐了对面位置。英国人罗斯和葡萄牙人罗郎也相视一笑,各自坐了随后的位置。

    几个人坐定后,才发现这座帐内的布置明显和印象中的明国人习惯不同,在军帐内巨大的明字大旗左右,各竖了两块印有天主教十字的军旗,然后在帅位的桌案上放着圣经、手持十字架等物品。

    罗郎也也觉得奇怪,他算是和明国将官打交道最多的人了,之前交往过的明国将官们,即便他们都是天主教徒,也不会公然在自己的办公场所放置这么多的天主教物品。通常这些官员只会在家里选一间静室,专门布置成礼拜天主的礼拜堂。对郑冲这个奇怪的举动,罗郎也很是好奇。

    同时众人也注意到了在帐内帅位之侧,还有一块很漂亮的屏风,上面用精美的刺绣绘制了一副百花争艳图,令各国代表们都惊艳不已。

    明国的商品就是这样,不论是瓷器还是丝绸刺绣,不论是美轮美奂的精巧饰品,还是华丽的丝绸衣物,上面的工艺美术作品都是令人赞叹的。也正因为如此,明国的瓷器和丝绸才会在西方畅销不衰,面前的这幅屏风真是精美,几个代表看了之后都起了想要买下来的念头。

    欣赏几眼后,细心的人开始发现,似乎屏风后面有人落座,但不知道是什么人,只是这人既然藏在屏风后面不愿露面,想来是有明国人自己的安排,倒也不必节外生枝。于是,众人看出来后,都只是装作不知道。

    “今日请诸位前来,是因为在我们东方,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个事件关系到今后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播,事态紧急,所以才不得不请诸位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代表,来到这里商议大事。”奉茶之后,郑冲也不废话,开门见山的说道。

    包德尔摸了摸唇上浓密的海狮须问道:“不知将军大人说的是什么大事?”

    郑冲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手按桌面上的圣经,沉声说道:“最近听闻在倭国发生了镇压天主教徒的恶性事件,在那里大批的倭国信徒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他们被逼迫缴纳重税,被强迫改信他教,因此导致许多人无辜被杀……”

    当下郑冲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倭国北九州地区藩主镇压天主徒的惨况来,他口才本来就好,描述的话语用现下国际上惯用的拉丁语描述出来,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听到后面,几个随军传教士都坐不住了,连声惊呼上帝,纷纷画十字祈祷了起来。罗郎也和罗斯沉默了,他们在远东见过不少地方镇压天主徒的,只觉得这种事并不算稀奇,只是听起来这次在倭国发生的事上,死难的天主徒人数较多。

    阿尔卡拉索脸上则是怒气冲冲,西班牙素来敬仰天主教,听闻此等骇人听闻之事,自然是义愤填膺的。而包德尔却皱了皱眉头,面无表情的继续听着。

    当郑冲讲述完倭国教民们的惨况后,阿尔卡拉索第一个站起来大声指责起倭国的藩主来,他这正义的声音得到了在场传教士们的鼓掌。

    随后传教士们也纷纷声讨起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来,认为这种对天主徒的迫害是对上帝和信仰的亵渎,这些可恨的倭国藩主一定会下地狱云云。

    一时间帐内众人用各自国家的语言咒骂着、声讨着,郑冲精通多国语言,听得甚是津津有味,这却苦了屏风后面的施福和黄承昪两人。

    原来屏风后面安坐着大明长公主坤仪公主殿下,她一身公主盛装安坐其后,而施福和黄承昪两人因精通几个国家的语言,被郑冲安排作为公主殿下的翻译,随侍左右。

    施福通晓拉丁语和荷兰语,黄承昪通晓拉丁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但对于英语这种小语种就有些无力了。这个时代西方通用的语言的是拉丁语,因为天主教的敕令多数都是拉丁语书写,所以各国都用拉丁语交流,像英语这种乡巴佬的语言是没人会去学的。

    各国代表们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开骂,又带着地方口音,施福和黄承昪都甚是为难,翻译了几句后,黄承昪低声道:“殿下,都是骂人的话,还要翻译吗?”

    坤仪公主低声坦然道:“不许遗漏,听听这些骂人的话也好,今后要是和这些泰西人打交道,假如他骂你,你才知道他骂了你什么。”

    施福和黄承昪只得硬着头皮往下翻译,但翻来翻去也就是那么几句,远没有咱们中华上国的骂词精彩。

    好容易等众人骂得停歇下来了,施福和黄承昪总算是松了口气。

    只听包德尔这时候却说道:“将军阁下,虽然我们很愤怒,但这种事情始终是倭国自己的事务,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郑冲还没回答,阿尔卡拉索立刻站起来道:“当然是率领舰队、召集士兵,组织一场远东的十字军圣战,替倭国那些苦难的教民伸张正义!”

    包德尔嗤之以鼻的说道:“你们西班牙人现在连台湾北面区区数千人的噶玛兰族都没能收服,还有什么资格讨论倭国的事务?”

    阿尔卡拉索大怒,拔出佩剑道:“我以西班牙皇家海军上校的名义,向你发出挑战!”

    包德尔冷笑道:“刚才要不是明国将军出手阻拦,你和你的手下早就在海底喂鱼了!”

    “够啦!”郑冲一声断喝,这一声好似晴天惊雷一般,让帐内的人都吓了一跳,随后帐内十余名明军亲卫皆是拔刀戒备,一时间气氛紧张了起来。

    “把刀剑都收起来!今天我们是来讨论大事的,不是来解决你们两国的战争!”郑冲大声说道,阿尔卡拉索面色怏怏的收起了佩剑,众亲卫也还刀入鞘,场面稍稍平稳一些。

    “我知道倭国幕府对荷兰格外优待,特别允准荷兰在长崎进行贸易,颁给荷兰人贸易许可的印状,所以你们荷兰人并不想卷入倭国内部的纷争之中。于是,你们和幕府有过承诺,放弃在倭国传教,以此换来通商贸易的许可。”郑冲看着包德尔缓缓问道:“包德尔阁下,我说的对么?”

    包德尔沉默不语,在传教士面前他倒也不好直接承认此事,但这件事他是得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示,照此办理的。虽然从感情上,包德尔也不太认同此事,但面对商贸的利益,他不得不屈从。

    郑冲见他沉默不语,点点头道:“包德尔阁下这算是默认了,其实在座的诸位也都明白,来到远东,首要的便是贸易,其次才是传教。各位漂洋过海而来,首重利益,这没什么不对的。”

    顿了顿郑冲续道:“此前在远东各地也曾出现过一些镇压天主徒的事件,但这些事件都是孤立事件,也不须太过插手。但这次在倭国发生的事件绝不是这么简单,倭国幕府为了镇压天主徒,甚至不惜阻断海贸商路,我们从倭国得到的情报是,倭国幕府打算镇压了国内的天主徒后,便开始闭关锁国,不许国民同外国人有任何的接触,不许传教、不许贸易,不许开放港口!是问这种情形下,我们还能坐视不理吗?”

    郑冲走到众人中间,朗声说道:“我郑冲虽然是明国人,但也是受过天主教洗礼,皈依上帝的信徒。我们大明如今也不曾禁绝天主教传播,相反在国内信众颇多。好似倭国这般行径,我实在看不下去。因此最近我已经奏请了我大明皇帝陛下,恳请皇帝陛下下旨,全权委托我处理倭国的事务!我在这里倡议,希望在座诸国能跟随我大明的脚步,一同干预倭国镇压天主徒的事件。否则一旦倭国国内镇压了天主徒,势必影响周边国家,我不希望看到远东各国纷纷效仿倭国,在国内镇压天主徒。假如今天我们不出手干预,各国纷纷效仿,是问今后哪个国家还会允许你们商贸、传教?倭国不肯开放海贸,不肯答应传教,那就是上帝的敌人!我们应当联合起来,一同动用武力进行干预!”

    郑冲的话震耳发聩,就连包德尔都开始深思起来,郑冲说的没错,要是倭国镇压天主徒成功,说不定远东各国的国君看到有现成的样板,难说不会效仿。要是远东各国都如同倭国一样,闭关锁国,禁止商贸、传教,那损失的利益可就大了。

第454章 以上帝名义() 
见四国代表都陷入沉思,就连包德尔也开始考虑其中的利弊得失,郑冲继续加油添醋道:“再说海贸,倭国如今只开长崎一个口岸,能与之海贸者不过大明、荷兰两家。”

    说到这里,郑冲看着包德尔道:“我不知道包德尔阁下对于只能在长崎海贸是何感想,但我大明、我郑氏却非常不满!去岁往返倭国海船一百二十余艘,每趟不能超过四十艘商船,否则长崎便难以容纳,也吸纳不了这许多货物,也没有更多倭国的货品可以采购。如今与倭国海贸,还不如与台湾、占城等地来得多。究其原因,就是倭国只开放了一个港口的缘故!”

    包德尔点点头道:“将军阁下说的是实话,我们荷兰与倭国的海贸的确受开放港口太少而被限制,而且幕府为了禁止我们与当地人接触,甚至在长崎一处小岛上划出一块地,让我们只能待在上面,不许和任何的倭国国民接触。”

    郑冲接着说道:“我曾看过倭国文献记载,便在倭国还是战乱之时,他倭国内各大名互相征战,为了获得金钱与武器,各大名分别与各国海贸,当时的倭国除了长崎之外,各沿海大名都开放了港口。那时候不但各种货品在倭国卖得极好,便连火器、大炮这些武器也能卖到天价。而倭国盛产金银,当时各国从倭国海贸中获得的金银极多,可惜如今与倭国的海贸大大降低了。”

    罗郎也听了也点头道:“正是,记得几十年前,我们葡萄牙在平户、界之町等地都还有商栈,后来却都被取缔。如今我们葡萄牙没能获得幕府的海贸许可朱印状,都不能到倭国海贸。”

    郑冲道:“阁下说的不错,倭国自幕府建立后,破坏海贸、镇压教民、闭关锁国,这是对我们各国利益的极大侵害,所以这次他倭国教民发动一揆,我们必须干预,这样才能让倭国正视该如何与我们各国正常的海贸!”

    包德尔等人均是眼前一亮,阿尔卡拉索迫不及待的问道:“将军阁下,您有什么计划吗?”

    郑冲缓缓说道:“我的计划就是我们五国组成联合舰队,再加上我大明属国朝鲜,共同出击倭国海域,给予倭国内发动一揆起义的教民们最大的支持,同时舰队封锁各大倭国港口,挑起他国内争斗,令其自乱!”

    包德尔沉吟道:“阁下,幕府还是掌握了对倭国的绝大部分控制权,只怕这么做会引来战争。”

    郑冲微微笑道:“倭国乃是岛国,只要我们将倭国的水师尽皆摧毁,他们将没有能力反击。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倭国发动一揆起义的教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武器,教民们就会继续和幕府对抗下去,然后潜伏在各地对幕府不满的各大名也会相继起事。到那时候,幕府焦头烂额之际,我们便可提出我们的条件。”

    “我们并不是想推翻幕府,而是需要逼迫幕府答应几个条件。第一便是开放九州岛、四国岛、倭国本岛几处通商口岸,除长崎外,在九州增开平户港、鹿儿岛港,在四国增开浦户港,在本岛增开界港、鸟羽港、滨松港、江户港、仙台港、会津港、敦贺港等,一共十座海港。第二,允许各国自由往来贸易,不再设置贸易障碍。第三,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有关海商、海贸事务须与各国商议决定。第四,允许传播天主教义,不得欺压迫害教民。第五,赔偿因镇压教民事件而给我们各国带来的一切损失。第六,倭国不得保留水军。”

    听完郑冲的话后,泰西四国代表目光中都充满了兴奋和贪婪之色,包德尔连连搓手急切的问道:“将军阁下,组成联合舰队,明国能出动多少战船和士兵?您也知道,我们几国在远东的战船和人手都比较有限。”

    郑冲点点头道:“这个我知道,你们放心,此趟我大明将出动战船三百余艘,士兵两万余。而你们各国在远东的实力,我也知道,的确能出动的战船和兵力有限。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此趟干预行动之后,能获得的利益和各位能出动的战船兵员数量有关。出力多的,自然获得的利益就多,请各位认真考虑。包德尔阁下,你们荷兰在台湾地盘不小,战船也不少,能出十五艘战船,士兵三千人吧。”

    包德尔想了想回答道:“我们还可以出动武装商船二十艘,士兵可以增加到五千人。”

    郑冲奇道:“你哪里多出来两千人?”

    包德尔笑道:“最近我们和台湾内陆的几个部族打过仗,俘虏了一些人,加上我们现在手上有的一些贩运的黑奴,也能凑出两千人来。”

    郑冲心里暗骂包德尔卑鄙,连俘虏和贩卖的奴隶都编成士兵上阵,难道他就不怕这些奴隶和俘虏临阵倒戈么?但转念一想,郑冲明白了,这两千人要么是台湾土著,要么是非洲土著,到了倭国语言不通,怎么临阵倒戈?而且去倭国是坐海船,茫茫大海你往哪里跑?要是包德尔答允那些俘虏奴隶,只要打仗立功,便能获得自由身,想必那些俘虏和奴隶还是很乐意为他卖命的。

    想通这一节后,郑冲回头看着西班牙人阿尔卡拉索道:“阿尔卡拉索阁下,你们西班牙呢?能出动多少战船和兵员?”

    阿尔卡拉索连忙道:“我们能出动远东所有战船,八艘战船,外加十五艘武装商船,士兵我们可以出动两千八百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从吕宋调集十艘战船、二十艘武装商船,士兵三千人过来助阵。”

    四国都是打家劫舍的老手,知道这种时候增加战船兵员数量,对于日后瓜分战争红利是极有好处的,于是大家都搜肠刮肚的凑了不少战船和兵员出来,组成联合舰队。

    葡萄牙出战船五艘,武装商船二十艘,兵员方面罗郎也声称能动员在澳门居住的葡萄牙人以及雇佣一批他国水兵,也能凑两千名士兵。就连英国都答应凑战船三艘,武装商船十艘,士兵一千,英国人这一千士兵中,居然雇佣了大量的南洋土著,真是令人意外,看来为了瓜分红利,各国都豁出去了。

    当下郑冲拉着四国代表,以上帝的名义开始商讨如何出兵干预,如何支援倭国的教民,如何打击倭国的水军,如何逼迫倭国签订条约。就连战后红利如何分配都讨论定下,战后红利十成中,明国占六成,荷兰占一成半,西班牙和葡萄牙各占一成,英国只占可怜的半成,至于朝鲜,大明给什么,他们拿什么也就是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的英国还远远不能与荷兰、西班牙这些海上老牌强国抗衡,而且他们在远东实力单薄,只是希望从这次的事件中分一杯羹而已。

    而荷兰则是想通过这次事件,扩大对倭国的海贸,进一步占据倭国的市场,同时增加他们在远东的影响力。而西班牙则希望通过这次干预,能让西班牙打开远东的困境,阿尔卡拉索希望在倭国占住脚,想来这样就能打通航线,马尼拉总督就不会削减远东舰队的预算了吧。

    葡萄牙则是为了扩大他们的海上贸易,比起荷兰来,他们更加务实一些。

    而郑冲的谋算却似乎远远不止这些,在随后五国代表签订了共同干预倭国事件的条约后,郑冲特意提醒荷兰和西班牙,在条约生效期间,请务必暂时放下两国的冲突,在条约履行完之后,两国恢复战争状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不要影响中立国的利益。

    包德尔和阿尔卡拉索都是怒目而视,虽然互相敌视,但在利益面前,他们的确可以做到暂时的握手言和。两人在远东是荷兰和西班牙的全权代表,他们有权利决定是战是和。

    至于郑冲代表大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没有向四国代表说明,这个条件和四国没有太大关系。这个条件便是让倭国承认四十年前入侵朝鲜战败,并且赔偿战争损失,同时向明国俯首称臣!

    其实这趟郑冲出兵倭国,只要郑冲能得到朝廷旨意,朝鲜必将单独调集战船、兵员随同出征。有了上国旨意,出征倭国,报仇雪恨,想必朝鲜人是非常乐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