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趟郑冲出兵倭国,只要郑冲能得到朝廷旨意,朝鲜必将单独调集战船、兵员随同出征。有了上国旨意,出征倭国,报仇雪恨,想必朝鲜人是非常乐意的。李倧刚刚继任国君,今岁才抵抗了建奴的举国进攻,被朝鲜国内吹捧为世宗大王第二,郑冲料定一旦提议共同出兵倭国,李倧将会非常乐意。即便不乐意,郑冲也能通过朝廷旨意加上备胡经略府的运作,让朝鲜人答应出兵,而且根本不需要李倧同意。
朝鲜乃是大明藩属,如今宗主国出兵替你藩属国讨回公道,藩属国自然是要出兵的。而且郑冲在和其他四国签订条约的时候,也没算上朝鲜,朝鲜只是大明的藩属,怎能和宗主国平起平坐?乖乖的出兵仆从,跟在大明身后就好,哪有资格和大明签订什么条约?
商量定下大事后,已经到了傍晚时分,郑冲准备了丰盛的筵席招待,各国代表都喝得烂醉如泥,最后都在岛上歇息。郑冲也安排了船只送了酒筵至各国战船上,各国士兵们也都开怀畅饮,高兴起来时,高呼郑冲的教名,纳尔逊万岁!
传教士们则对郑冲感激涕零,认为他是最虔诚的天主教徒,答应将此事详细书写记录后,通报给远在欧洲的教廷,声称在远东有一位明国骑士,为了天主教义,不惜与邪恶的异教徒进行殊死搏斗,以上帝的名义在远东发动了一场海上的远征!
郑冲对此面上表示感谢,心里却嗤之以鼻:“我这是以上帝的名义为大明攫取利益!”
第455章 联合的理由()
更深露重,深秋的海面上,秋月格外清冷,扑面而来的海风迎面一吹,郑冲最后一点微醺之意都随之消散。坤仪公主披着厚厚的貂裘,在身前慢慢行走着,依旧赤足踏着柔软的海沙,郑冲提着灯笼,只见灯火之下,那一双娇小可爱的玉足在黑暗中是那么的光洁。
这一瞬间,郑冲又失神了,他发觉和坤仪公主相处越久,就越被她吸引。郑冲自问没有什么**癖的爱好,但在坤仪公主面前,他却屡屡会控制不住自己,难道自己真的在想**癖这种爱好方向发展?
思来想去,郑冲觉得自己应该不是喜欢女童的变态,只因坤仪公主小萝莉的外形,而行事性格却是与成年人无异。是想外表萝莉,说话做事却有成熟的韵味,是问谁人能抵挡得住?自己应该是被她这种反差萌给吸引,而不是成了一个喜欢女童的变态。
“今天与泰西诸国商谈颇为顺利,我还以为你会沾沾自喜,怎么这会儿连话都没有?”坤仪公主细细品味着脚下沙滩的柔软,口中忽然问道。
郑冲将目光从公主的小脚丫上收回,微微躬身道:“臣白天话说得多了,晚上想让嘴巴休息休息。”
噗嗤一声,小公主忍俊不禁,莞尔笑出声来,这一笑在灯火阑珊之下,却是如此的明眸善睐,郑冲忍不住又呆了呆。
“你这个人油嘴滑舌,你别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直盯着我的脚看?”小公主双颊红晕丛生,低声问道。
郑冲呃了一声,居然被小公主发现,他忍不住老脸一红道:“是臣失仪了,殿下一双脚生得太好看了,臣一时冒犯。”
小公主哼了一声,微微一笑道:“饶你这次,我说过的,你是第二个看我脚的男子,不和你计较。但看归看,心里不准有坏心思。”
郑冲应了一声,心头却想:“我要是动坏心思,难不成你还能知道?”
“明日回安平之后,我会拜访黄老太傅一趟。”坤仪公主边走边说道:“除了向黄老太傅讨教朝局之外,便是为了这趟干预倭国之事。”
郑冲咦了一声道:“殿下的意思是想让黄老太傅也支持臣出兵倭国?”
坤仪公主颔首道:“不错,黄老太傅的意见,父皇都是会认真对待的。只因本宫身份特殊,不可能直接上奏折陈说此事,我想请黄老太傅借着答谢修缮书院的谢恩折子,将出兵倭国之事提个引头,本宫自然会发动朝中人等跟从附议。待得本宫向父皇详说此事后,父皇必定允准。”
顿了顿坤仪公主又接着说道:“至于内阁那边的意见,就由你去活动。温体仁收着你们郑氏的年敬,也该做点事儿了,更何况他还巴不得你多立些功劳,好给他多添些政绩。”
郑冲颔首道:“不错,内阁这边的确比较容易支持微臣,反而是皇上这边似乎会有些阻滞。”
坤仪公主道:“嗯,你料想的不错,大明现下最大的敌人乃是建奴和流民,而非倭国,你要引兵前往倭国,父皇一定会慎之又慎,就怕最大的敌人还未荡平,又惹来新的敌人。”
郑冲微微笑道:“殿下安心,其实倭国比我们还脆弱,这场岛原之乱,就算没有我们出手干预,他们都得花很大气力才能平定,更何况我们现下多国联合干预?岛原上的那些教民们,只要有了武器和粮食,他们支持个三五年不成问题。倭国平叛不顺,幕府威信将大受打击,倭国各大名也将蠢蠢欲动,德川幕府是没有胆量和我们大明开战的。而且臣此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倭国的水师剿平,该剿灭的剿灭,该收服的收服,一旦这个岛国没了水军,就不能威胁到我大明和朝鲜分毫!”
坤仪公主听完后,思忖片刻道:“你是想借此机会将倭国水师彻底剿平,这样在东海之上,就再无能威胁郑氏水师的船队存在了。”
郑冲坦然道:“正是如此,三年后,微臣便会率领大船队横渡太平洋,此去少说一年以上。臣不想离开后,还在本土留下一个隐患。”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你思虑得周全,只是本宫还有一件事没想明白。其实只靠郑氏一家的水师便足以干预倭国之事,你何必还要拉上荷兰、西班牙这些泰西诸国?”
郑冲道:“臣所虑者有三,其一,倭国教民乃是信奉天主教义,而我大明出兵相助,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倭国教民未必会信服我们。若这些教民不听我大明的话,将来也比较麻烦,因此臣拉拢泰西诸国,以上帝的名义干预此事,加上泰西诸国信奉天主教,相信岛上那些叛乱的教民才会听从我们。”
倭国国民狭隘执着,郑冲便是借用泰西诸国教义之名出手干预,有泰西诸国的传教士在,那些教民便容易掌控。
坤仪公主听完后道:“原来如此,那第二个原因呢?”
郑冲接着说道:“其二便是借此机会,向泰西诸国宣扬我大明国威,以此震慑泰西诸国!虽说料罗湾海战我大明水师得胜,但那场战役我父亲乃是用了火船之策忽施偷袭,其实荷兰人也一直都不太服气的。臣此趟率领我大明庞大的船队与之联手,在与倭国水师征战时,便能让荷兰人知道我大明水师的实力,让其不敢造次!便是日后翻脸,我也要让他们看到我大明的旗号,未战便先怯三分!”
坤仪公主微微一笑道:“宣扬武力,你没听过孙子兵法说的,好战必亡么?”
郑冲摇摇头正色道:“好战虽然必亡,但忘战更是亡国灭种之祸,臣不想我们大明将来忘了如何在海上征战!万里海疆如何守御?唯有主动出击,方能保万世太平啊。”
坤仪公主点点头道:“好了,不开你玩笑了,你这种做法倒是和我们双月星相似,记得从前我们双月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庞大的星际战舰群巡视星系边界,震慑其他星球,我知道这其中的好处。那第三个原因呢?”
郑冲笑着说道:“其三便是咱们皇上这里,臣担心皇上不肯答应出兵干预之事,便拉拢泰西诸国,给出的理由便是泰西诸国不满倭国迫害教民,奏请大明皇帝陛下出兵干预,泰西诸国必定出兵影从,随大明旗帜,征讨倭国。这样皇上这里,里子面子都有了,答应起来也不太难了吧。”
坤仪公主憋住笑,假作生气道:“好啊,你在背后算计我父皇,当心本宫回去告你的状!”
见小公主那娇嗔的小模样,郑冲发觉自己的**症又开始发作,居然一时没忍住,轻轻将小公主搂入怀中,柔声道:“殿下尽管去告,便是告臣对殿下无礼,也无不可。”
坤仪公主被他搂入怀中,登时惊得呆了,想不到这混蛋胆子越来越大,现在居然开始动手动脚了。但他的怀中却是格外的温暖,小公主自从七岁后便没再让人抱过,便是母后也不曾,被人抱住后却觉得格外的舒服和安心。
“嗯嗯,这是哺乳动物的正常生理反应,哺乳动物都喜欢拥抱的,这是该死的躯体基因决定的。”小公主没有挣扎,却在脑袋里自我安慰起来:“咦,可是为什么脸这么热?心跳得这么快?莫不是生病了?”
相拥片刻后,郑冲发觉怀中的小萝莉居然没有挣扎,微感诧异之下放开了她,低头看时,只见小公主俏脸娇红,眼神里满是薄怒之色。
“你胆子越来越大了,你知道轻薄公主,该当何罪么?”坤仪公主撅着小嘴微微怒道。
郑冲笑嘻嘻的道:“殿下可否听过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臣这是舍得一身剐敢把公主抱入怀。”
坤仪公主啐了一口愠道:“油嘴滑舌,都有六个妻妾了,还不知足!我告诉你,别想打本宫的主意,本宫是不会同意和一个妻妾成群的人结合的!你以为本宫会像柳如是那样没出息,做你的情人么?”
郑冲咳咳两声咳嗽,脸上颇有些尴尬,这小公主还真是心直口快啊。
“臣对殿下是发乎情,止乎礼,只是轻轻拥抱,算不得轻薄吧。殿下,其实有时候让人拥抱一下,心情也会好许多的。”郑冲又开始大灰狼诱骗小白兔的戏码,但这只小白兔却不似她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好忽悠。
“哼哼,你的花言巧语留着和你的妻妾情人们说罢,本宫可不吃这一套。”坤仪公主露出小虎牙恶狠狠的说道:“下次你再乱来,休怪本宫不客气。”
郑冲连忙道:“殿下息怒,臣知罪。”
坤仪公主摆摆手道:“罢了,你这人无赖惯了,懒得和你计较。对了,刚才你说的第三个原由,的确有些道理,父皇若是见这许多泰西诸国联合发兵,想来也就不太会反对,毕竟我大明天朝上国,也该有天朝上国的样子,对么?”
郑冲笑道:“殿下睿智过人,正是如此。”
“可是你和几个国家签订了联合出兵的条约,我大明怎能和泰西诸国平起平坐?”
“殿下您忘了?适才臣和他们签订条约是以我郑氏之名签订的,稍后臣会忽悠这些泰西人上表朝廷,陈情出兵,加上黄老太傅的奏折,想必皇上一定会更加重视此事。”
“好啊,你真是算计得周密。那行,我们尽快办完这里的事儿,便一同北上吧。对了,尊夫人出了月子没?”
“后天办满月酒。”
“好,五天之后,我们便回京。”
第456章 回京的舰队()
初冬时节,海面上的晨雾消散得格外缓慢,朝阳升起后,雾气渐渐才渐渐消散。海面上一支十二艘战舰组成的船队,正顶着北风,以侧帆和三角帆为动力不断的艰难前行。
十二艘战舰之中,八艘郑氏新入役的战舰紧紧跟随在龙须号等四艘老舰身后,破浪前行着。
来福建时郑冲带回来的是龙须号、奋威号、超武号、扬勇号,回去的时候,他的麾下多了八艘新造的战舰,均是仿泰西船型,加上郑冲和朱宏碁、朱克柔父女两的改良方案打造而成。
八艘战舰分别是安平造船厂下水的果毅号、决胜号、雄风号;泉州造船厂下水的霹雳号、雷霆号;漳州月港造船厂下水的震泽号;福州造船厂下水的锋芒号、锐利号。
郑冲这一趟北归可以说将最近大半年来新下水的战舰都带往北方去了。
对于郑冲组成联合舰队找倭国麻烦,郑芝龙的态度是十二万分支持,他也被上一趟倭国人搞的阴谋算计给恶心到了,只是一直腾不出手来问罪于倭国。
现下郑芝龙见得郑冲找了这么好的一个借口,出兵干预倭国内政,正求之不得。何况郑冲也向郑芝龙说明了,此趟会求得朝廷旨意,名正言顺出兵倭国,就更让郑芝龙放心了。最后就是郑芝龙从此趟军事行动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战争赔款、开放倭国更多的港口,剿灭倭国海上军力等等。
郑芝龙这边很好劝服,说服郑芝龙后,沈犹龙也是支持此事的。沈巡抚始终不认为此前常常侵犯海疆的倭寇会是大明自家的海商,他一直都认为,倭寇就是来自倭国。现下郑氏出兵剿灭倭国的海上力量,今后将能永保大明海疆安靖。
大明海疆一旦平稳了,沈犹龙也动起了上书朝廷,开放更多港口的心思。他始终觉得在福建东南和郑芝龙等人一道私开港口海贸,是有欺君之嫌。要是朝廷能早一日下旨,解除禁海,那沈犹龙也能早一天如释重负。
然后是太监王之心也支持此事,这监军太监素来好事,他就怕自己在福建干不出什么好的成绩来,被皇帝调去守陵。郑氏出兵倭国,不但可以一雪四十年前的耻辱,更可以彰显大明国威,最要紧的是不用花朝廷一文钱,又能让王太监再捞一把政绩,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郑冲才出发北上,福建东南水师提督、福建总兵郑芝龙、福建巡抚沈犹龙、福建水师监军太监王之心等一干福建官吏上书的奏折便已经递送京城去了。奏折的内容,自然是请求出兵倭国,彻底平定倭寇之乱。
其实所谓的倭寇海盗这几年差不多都被郑芝龙剿平了,自从郑芝龙开放五口通商后,滋生倭寇海盗的温床就彻底被抹除,现在说彻底平定倭寇,也只是一通借口而已了。
坤仪公主这边似乎就有点不顺,她与黄汝良见面三次后,方才得了黄汝良的首肯,答应上书给崇祯,附议郑氏出兵倭国。郑冲知道原因,黄汝良非好战之人,他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大明辽东有建奴未平,川中有伪逆大顺没有剿灭,加上最近荆襄起事的白莲教徐佛部,黄老太傅想不明白郑氏这个时候放着国内这些乱贼不打,为何偏偏要跑去倭国生事。
好在坤仪公主引经据典,最后还是说服了黄老太傅。她的理由也很简单,郑氏精强者乃水军,陆战非其所长。即便将来要征调郑氏出兵应援内陆,也该当让郑氏无后顾之忧。眼下放眼东海,唯一还能对郑氏水军有威胁的便只剩下倭国水师了。
坤仪公主耐着性子劝说了黄汝良三次,例举了倭国与中原王朝的几次冲突,最终才让黄老太傅相信倭国人狼子野心,不甘久居人下,待他国力恢复,必定会东犯朝鲜。郑氏此刻出兵倭国,正是解除后顾之忧的好时机。
况且今岁建奴没有入关劫掠,大顺朝在川中自相残杀得正欢,荆襄闹起的白莲教起事,朝廷已经派遣卢象升领天雄军前往平叛,想必也暂时不会需要郑氏出力。因此,这个空闲时光正是出兵倭国的大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机,只怕后面就再难腾出手了。而且此时正值倭国内乱,正好乱中取利。
劝到后面,坤仪公主也有些明白过来,黄老太傅其实早就被劝服了,他还在犹豫的原因是出在郑冲身上。郑冲刚刚和黄绣英成婚还不到一个月,又要北上远征倭国,这海上征战,比陆上凶险万分,四面都是波涛万顷,一旦坐船出事,便是尸骨无存之祸,黄汝良是担心自己孙女初嫁就守寡。
一开始坤仪公主也觉得有些奇怪,一向公忠体国的黄老太傅为何会变得如此护短,但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人老了之后顾虑就多,为家人儿孙考虑的就多,是以有些畏手畏脚了。老太傅这是担心他上书之后,一旦事成,郑冲领军出征倭国,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黄绣英会埋怨是自己这个爷爷亲自推孙女婿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猜想明白了黄老太傅的心思后,第三次登门拜访,坤仪公主请了黄绣英同去。黄绣英给黄老太傅说了许多心事,特别是前番随郑冲北上赴辽的一些经历,深明大义的说了许多在辽东战死的福建子弟事迹,最后说:“夫君乃国之栋梁,又是武将,为国征战乃是天职,爷爷切不可徇私护短而误国误民。福建子弟为国捐躯者不知凡几,夫君乃三军统帅,又岂可因儿女私情,而畏难不前?孩儿自嫁与夫君,便已经有武家之妻的觉悟,爷爷不必挂念。”
黄老太傅最后也想通了,当下便大笔一挥,亲自书写了一封书信教人连夜送往京城去,这书信便是他亲自倡议出兵倭国的书信,想必崇祯看了之后一定会心有触动。
福建的钦差事务办得很体面妥当,钱士升还特意了解了郑氏移民台湾的情况,更深入民间对福建征剿三饷的摊派情况。他惊奇的发现,福建这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地方,居然能将三饷如数缴齐,而且民间摊派的负担也不是太重。
随着深入了解,钱士升看明白了,福建之所以能完成三饷摊派,完全是因为开了几个港口海贸的缘故,郑氏和当地巡抚衙门联手,开始收纳海贸关税,一年下来的税银不但足以支应三饷摊派,而且还能充盈地方府库。
后来钱士升被郑芝龙、沈犹龙、王之心等单独邀请过几次,也深谈过几次。接着是郑冲和他谈,再后来是坤仪公主。最后这位大学生怀中揣着郑氏的年敬,决定对郑氏私港之事守口如瓶,待得时机适当时,会附议福建方面的倡议,全面解除海禁。
有了福建几位大佬在前面上书陈情开路,坤仪公主继续给她在朝中的几位重臣去信联络,让他们准备好材料,待得此事开始朝议之时,他们能附议这出兵倭国的奏疏。
“到了天津之后,你不必随本宫回京,你可以绕道去保定高阳,探望一下孙承宗孙阁老。”龙须号的将台之上,坤仪公主端坐帅位之上,眯着眼睛,看着左边晨曦的骄阳,缓缓说道。
郑冲嗯了一声道:“微臣明白,未奉召,外臣不得入京。”郑冲的差事只是护送坤仪公主和钦差钱士升南下福建,这趟到了天津,差事就算完了。
“你放心,你的妻妾女儿,本宫会妥善照料,你在京城的福建会馆也有人手相帮,不会怠慢你的家人。”这趟北上,坤仪公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接郑冲的家眷北上,便在几天前,张灵素出了月子,福建的差事也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