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昙华抿唇偷笑,然后歪着头看向魏云徵,笑着打趣他道:“那你将来努力读书,考个状元,说不得就能进宫品尝一下宫里的元宵是什么味道,自然也就知道哪一个更好吃了。”自己说着说着,便是有些撑不住,笑得肩膀都是颤起来。
    魏云墨也是笑着摇头。朱轩然肯定也知道是昙华在打趣,也是笑容满面。
    唯独魏云徵还有些傻愣愣的,竟是一拍手掌:“对,这倒是个好法子!”瞧着那满面恍然兴奋的样子,倒不像是做戏。
    昙华再也撑不住,“扑”的一声笑出来,自觉失态,忙侧头去了一旁,不敢再看魏云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零一章 灯会
    吃罢了元宵,一群人又坐了片刻。见时辰不早了,昙华主动起身道:“我该回去了。”
    魏云墨想了想也是点头:“那咱们去放河灯吧,放过河灯我再送你回去。”说完看向魏云徵:“四弟,你呢?是自己回去,还是跟着我们一路?”朱轩然肯定是和朱弦一路,所以魏云墨自然也就没有多嘴再问什么。
    魏云徵看了朱轩然一眼,笑道:“还是一路吧。不然老祖宗又该说我跟皮猴子似的。”却是又转头去问朱轩然;“轩然,你去不去?”
    朱轩然却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朱弦。
    朱弦便是开口言道:“那就一起去瞧瞧,我听说河里还有小船,倒是可以见识见识。”琼州城是水乡,水路十分密集,城里甚至都是能跑船的。不过城里的都是小船,靠近码头的地方才有大船。而放河灯就是在码头旁边。每年灯会的时候,为了方便观灯,是有专门的那种敞篷的小船在河里的。
    朱弦既然开了口,那么就等于是朱弦应下了。而昙华虽然有些迟疑,不过却也是不好拒绝。只得想着一会将河灯放了之后就赶紧的回去。
    今年城中的大户集资,在码头边上建了大大小小的灯楼,各种样式俱是不同——有龙舞的,凤翔的,还有嫦娥的,寿星的,样式数不胜数。昙华记得李家也是有一座的。样式是五福献寿。这个样式是李恪非亲自定的,寓意是让周老夫人多福多寿。
    魏家肯定也有,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式。于是昙华便是低声的问:“我们家是五福献寿。你们呢?”
    “我们家的是楼阁样式的。”魏云墨指着不远处二层楼阁样式的灯楼笑着言道。
    虽然主体是阁楼样子的,不过单单一坐阁楼又有什么意趣?楼里是有人的——自然是假人,纸扎彩塑的,活灵活现的。似乎在上演一出好戏。端的是热闹非凡。这样一坐阁楼。怕是没有几个月功夫是没法子完工的。自然,花的银子也是数不清的。
    不过,这个却是个面子。不能少的。
    此时大街上人流少了许多——已经有好些的人看够了热闹回家去了。自然,也有好些已经去河边放河灯去了。一行人这么走着,倒是没有之前那样拥挤。不过魏云墨仍是小心翼翼的护着昙华,唯恐昙华被人挤了去。魏云徵这会子倒是也有了当哥哥的样子,一左一右的和魏云墨一起将昙华护在中间。
    行至码头边上的时候,只见宽阔的江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的船只——河里还有不少的小河灯,都是一水的莲花样式的。中间扎了一截短短的蜡烛,灯底都是涂了蜡油防止进水。一个个的飘在江面上,随波逐流的往前行着,看上去异常的美。美得让人几乎舍不得挪开眼睛。而且,像是一夜之间江面上就开满了莲花。
    魏云墨已经吩咐小厮去买河灯了。而朱弦则是理所当然的让随从去租船。
    朱轩然显然没见过这样壮丽的灯会,几乎移不开眼睛。就是魏云徵也是喃喃自语:“真好看。”
    朱弦则是镇定许多,昙华心想——或许是跟他的经历有关?朱弦应该是去过不少地方的。或者,就是朱弦故意做出镇定的样子来……
    “京城的灯会的确是没有这里热闹。”上了船坐定之后,朱弦十分中肯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赞叹的话来。“南北的风俗习惯不同,北边的大气豪迈,而南边的,则是秀丽婉约精致一些。而且京城里也没有这样大的河。”
    朱轩然和魏云徵都是赞同的点头。朱轩然更是有些愣愣的言道:“以往我只以为京城的灯会肯定是最繁华最漂亮的,可没想到这里的更好看。”
    昙华抿唇浅笑。却并不插话。灯会漂亮是理所当然的——琼州城靠着锦江,有着沿河以来最大的码头。从锦江出去,就是大海,许多西夷之地的商船都是要在这里落脚中转,琼州城的繁华,并不是一句空话。而这灯会。也不仅仅是热闹。还是琼州城的脸面。城里大大小小的商贩,上至官员贵族,下至商户商行,都是出钱出力了的。尤其是许多商行和船行,更是出了许多钱。不好的话,谁也是不依的。
    因为人多,所以只有昙华的两个丫头跟着几人在一条船上,其余的都是在另外一条船上。不过两条船一前一后的,隔得十分相近。大声说话便是能听见。
    魏云墨将河灯递给了昙华,然后笑着掏出火折子来。
    昙华笑着将河灯点燃了,然后走到船边小心翼翼的亲手的将河灯放进了水里,又双手合十的许了愿,许久睁开眼睛见那河灯已经漂远了,这才又重新回到桌边坐下。
    还剩下几个河灯,魏云墨便是笑着递给了魏云徵和朱轩然,又看向朱弦,笑着问道:“小侯爷也放一个?这里的民俗是如此,并不关乎男女。放灯的时候许个心愿,来年会实现,十分灵验的。”
    朱弦看着河灯,微微挑了挑眉,声音里似乎都带着一丝笑意:“许什么愿都行?”
    魏云墨愣了愣,随后才点点头:“自然是如此。”
    昙华以为朱弦肯定不会玩这个,谁知最后朱弦竟是接了一个过去。连朱弦都要放河灯,朱轩然一下子便似乎不再拘束,放开了性子笑着和魏云徵研究河灯起来。
    不过朱弦也并没有像是旁人那样许愿,只是定定的站在船上,看着那河灯渐行渐远,唇角一直挂着的笑容,在满江河灯光芒的掩映下变得有些飘忽起来。
    昙华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不过也紧紧是如此罢了。不过看了几眼,那股熟悉的感觉却是又涌出来——她是真的觉得朱弦好似是在哪里见过的。只是看着相熟,可是仔细想的时候,偏偏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是在哪里见过。
    等到众人都又坐下的时候,朱弦倒是问了一个问题:“那这些河灯最后会怎么样?一直在水面上?”
    “自然不是如此。”魏云墨笑着回答道:“有些是流入了大海里,渐渐的也就泡烂了。城里河面上的,明日一大早,就会又专门的人去将河灯都打捞起来,集中在一处烧掉。岸上那些灯楼也是如此。过了明日,就烧掉了。”
    朱弦点点头,没有再问下去。
    昙华觉得朱弦也并不是话多的人。又或者,觉得他们都是小孩子,没什么说的吧?
    放过河灯,,又在河里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昙华便是再度提起要回去的话。时辰的确是不早了,虽然是得了周老夫人的恩准才出来的,可是也不能回去得太晚了。最重要的是,跟着朱弦,她微微有些不自在。
    朱弦也是点头:“时辰的确不早了,回吧。”
    于是众人便是上了岸,就此分开来。朱轩然自然是跟着朱弦,而魏云墨他们两兄弟则是要送昙华回去。
    临分手的时候,朱轩然还让魏云徵明儿去找他念书。自然也是邀请了魏云墨的。三人年龄都差不多,学的东西也是差不多,在一处探讨也是互相有益。
    朱弦十分有大哥的样子,一直对朱轩然都是十分温和,也是十分耐心。在朱轩然他们几个说话的时候,只是在一旁等着,并不催促打断。
    昙华有些感慨:“小侯爷对朱公子倒是十分好?亲兄弟果真是不一样。”
    谁知魏云徵却是摇头纠正道:“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小侯爷是景王长子所出,而轩然则是三子所出。”
    昙华有些讶然:“那感情还能如此好,更是难得了。”
    魏云徵哀怨的看了昙华一眼:“说得好像我和三哥二哥他们不好似的。我们只是没在一处,若是在一处,肯定也和亲兄弟一个样儿。”还认真的转头看向魏云墨求证:“三哥你说是不是?”
    这话听得魏云墨都是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却是认真的点头呼应魏云徵:“那是肯定的。”
    昙华轻笑起来,又有些羡慕——她若是有亲哥哥亲弟弟就好了。或者有堂哥堂姐什么的,也是极好的。不过,有魏云墨他们,也是非常让人满足的。
    三人有说有笑的上了马车朝着李家行去,结果刚走出没多远马车突然剧烈的颠簸了一下,接着便是不动了。
    魏云墨忙探头出去问怎么了,车夫好半天才回话道:“是车轴裂开了,怕是不能再用了。必须要换了车轴才行——”
    魏云墨听了这话顿时皱起眉头来:“那这会子怎么办?我和四弟好说,昙华总不能走路回去。”
    “那我去喊个轿子来吧。”车夫也是十分无奈,随后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于是昙华他们三人只得又从马车上跳下来,站在路旁等轿子。不过车夫却是迟迟没有回来,昙华心里清楚,今儿怕是不容易找到轿子。人这样多,用轿子的人肯定也是非常多。不过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她也忍不住有些焦躁起来。
    就在烦躁不堪的时候,一辆普通的蓝布马车听在了三人跟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零二章 不敢怠慢
    朱弦和朱轩然自然是受到了十分热情的接待。不过朱弦始终淡淡的,说话也是十分简短。朱轩然则是多少有些腼腆,自然更不会主动说话,只是偶尔问起,才答一两句罢了。
    周老夫人和李恪非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只是因为朱弦的淡然,所以气氛始终显得有些冷清,大多数时候都是周老夫人和李恪非在找话说。这样的情形,昙华看着都是觉得有些累——遇到这样的客人,实在是不好招待。偏生还不敢怠慢了分毫。
    昙华见时辰不早了,便是笑着提议道:“这个时辰厨房该上夜宵了。今儿怕是做的是元宵,不知小侯爷和朱公子喜欢什么口味的?”
    朱弦委实不客气;“除了芝麻馅的都可以。”
    朱轩然看了朱弦一眼,随后小声的要求:“我喜欢芝麻馅儿的。”
    昙华面上不动声色的起身去厨房吩咐,可是心里却是有些纳闷——这两兄弟的口味倒是奇怪。一个不喜欢芝麻的,一个却是喜欢得厉害。不过,朱轩然吃多了芝麻馅儿的不会觉得腻么?要知道,最腻的元宵,就要数芝麻馅儿的了。
    这样想着,昙华吩咐厨房的时候,便是吩咐道:“芝麻馅儿的元宵里头,少放些糖。除了这一碗芝麻馅儿的,其他的全部都做成什锦汤圆。其他的什锦汤圆里头,就不用加芝麻馅儿的了。”
    李家的元宵馅儿向来都是丰富多彩的——这得归功于周老夫人喜欢吃元宵的缘故。因为周老夫人喜欢。所以昙华下了不少功夫,费心琢磨出许多品种的馅儿来。不仅有甜的,还有咸味儿的,甚至还有荤的。不过后头这两种口味的,一般只有周老夫人吃,其他人却是不喜欢的。
    正因为周老夫人的喜欢,所以李家的汤圆做得格外的好——不仅个头比外头的精致小巧许多,元宵皮也是色彩多样的。
    想了想,昙华又吩咐:“我的碗里加酒酿。”她吃元宵的时候,喜欢加酒酿在里头。酒酿元宵。吃着似乎身子都格外的暖。尤其是加了酒酿之后,酸酸甜甜的,带着酒酿特有的清香,吃一个元宵再喝一口热腾腾的汤水,那真真是美妙极了。不过,这个爱好也只有她喜欢罢了。
    酒酿端出来的时候,是昙华亲自送到每个人的手里的。第一个自然是朱弦。昙华捧起一碗什锦的正要放在朱弦面前。谁知朱弦却是指着丫头托盘上的那碗酒酿元宵道:“我吃这一碗罢。”
    昙华一怔,古怪的看了朱弦一眼,随后还是垂下眸子乖乖的将酒酿元宵给他换下来。心中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人倒是和她的口味差不多。不过,也未免太不客气了一些。换做是旁人,做客的时候,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要求?
    朱弦自然是看见了昙华那一眼古怪的眼神,不过他却是神色丝毫不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般。不过唇角却是微微的勾起了一丝。只是不明显罢了。
    朱轩然的胃口倒是很好,竟是将一碗元宵吃完了,末了还笑着赞叹了一句:“这个馅儿做得极好。吃着倒是不腻。”
    昙华抿唇偷笑了一回,自然不会腻味,少放了糖,还少拌了油,更是加了一点其他的材料。自然是和以往吃着的不同。不过能得了朱轩然的称赞,昙华仍旧是十分高兴的。
    朱弦也是笑着点点头:“酒酿汤圆也不错。”说着。又看了昙华一眼,唇角又网上挑了几分。只是目光却是显得别有深意。“没想到你们准备得如此周全。”这就是赞赏了。
    昙华只假装做没看见,心道:抢了别人的东西,还这样大刺刺的,这脸皮是有些厚了。
    时辰也着实不早了,朱弦自然是要告辞了。朱弦起身笑道:“时辰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叨扰了这半晌,是我们的不是。”
    周老夫人满面笑容的言道:“这是什么话?小侯爷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人多一起说话,这份热闹是我老婆子最喜欢不过的。若是以后无事,小侯爷和朱公子尽管过来就是。我们府上别的不说,做吃的倒是有一套。”这就是隐晦的邀请二人常过来了。
    李恪非也是笑着道:“正是如此,家母最是喜欢人多,热热闹闹的一处吃饭。只是我们府上人口不多。家母一直嫌过于冷清。”
    朱弦一直笑着,虽然看着温和,可是昙华却是觉得她从那笑容里头看到了一丝讥讽。朱弦对李恪非的话,或许并不赞同?!也对,这话听着的确是很假。自家人吃饭和招待客人是不同的。再说了,朱弦也不可能真的经常过来。一来不熟,二来……人家府上也是有厨子的不是?干嘛非要跑到别人家里去?
    对于周老夫人和李恪非的邀请,朱弦位置可否,直接没有回答。反而改而言道:“若是昙华小姐无事的时候,倒是可以常常过来玩耍。”
    昙华客气的笑了笑,细声的婉拒了:“多谢小侯爷的盛情邀请。”这样不说要去,自然就是拒绝了。
    可是没想到朱弦似乎理解错了,当下竟是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昙华顿是愣住,看着朱弦半晌没回过神来——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她就不信,他是没听懂话里的婉拒。
    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朱弦已经是大步流星的走了。跟出去送的只有李恪非——毕竟,女眷真送去大门口倒是反而不好了。
    周老夫人似乎有些累了,昙华见状忙上前去扶住了,低声道:“时辰也不早了,我吩咐丫头打水伺候祖母梳洗睡下?”
    周老夫人却是摇摇头:“不急。”
    昙华心知肚明周老夫人怕是有话要问,当下也就没有再劝什么,一路扶着周老夫人回了屋子。周老夫人却是让郑氏回去:“时辰不早了,你也回去歇着吧。”
    郑氏却是巍然不动,柔声而贤惠的答道:“我伺候老夫人睡下了再走,再说,老爷还没回来呢。哪里有我先回去睡下的道理?”
    周老夫人看了郑氏一眼,郑氏微微垂下了目光去,一派贤淑温顺的样子。于是周老夫人便是没再说什么,只改而看向昙华,拍了拍身边的软榻:“过来坐下吧。”
    昙华依言下去坐下了,心里梳理了一回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