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心中隐隐一动,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官,小隐隐于旷,何谓大,何谓小?这位高人是术隐了,不能称大隐,也不能称小隐,术隐者必隐于野,不能在朝在官,否则与其心志相违背,术隐的关键,是看术士本人的道行高低而不同。
吴三桂走到院落近前,只见它以荆棘为栅,不高不矮,恰好齐腰。栅上攀附着貌似葫芦的植物,但却不是。小小的院门用粗些的树枝勒拽而成,院落不大,但很整洁。一大石,二小石踞在窗前不远。二小石并非相对放于大石两侧,而是相肩相列。吴三桂见此,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越发激起他对这位高人的崇敬这情。吴三桂又向院中张望,希望再能找到点其他别的东西以增强自己对高人的进一步了解、认识,但是,他没有找到。“也许,其他的东西都在别的另一处地方吧?”吴三桂这样想。
吴三桂不再多想,轻轻地叩击那小院的木门。
“门未尝关上。请君自入。”声音从草堂里传来,不大但清晰入耳。
吴三桂推开小门,走了进去。只见从屋里走出一位青布长衫的道人,须发皆白,朦胧月下,身影修长。
那道人背负双手,迎门而立,一言不发。
吴三桂深深鞠了一躬,也没有说一句话。
只听那道人说:“你既知我,也是天意,明公请坐。”
吴三桂就坐到了他所看到的石块上。
“流水已逝,日月如梭,安忍磋砣?”道人轻轻一叹说道。
吴三桂道:“高人当知玄天之机,请为我指点。”说完,已起身的吴三桂又深深一躬,肃手站立。
道人仍旧背袖双手,面向吴三桂,缓缓说道:“公当有人间至贵,应于衡州,然一生杀戮太重,好自为之。”
吴三桂听之,内心一喜:“所言至贵,当有几许?”
道人长叹一声,念道:“墨折三截,犬冲于乾,日落其半,身没于烟。慎之慎之。”
“能否请高人拆解……”
道人已回身向屋中而去,声音飘向身后:“音尽于此,心尽于此,意尽于此,明公莫要再问。”
吴三桂见道士已转身而去,于是默默起身,走出小门。
吴三桂走向回营的原路,他边走边在心中念着:“墨折三截——犬冲于乾——日落其半——身没于烟……这当作如何解释?”
虽然,这四句谶语迷朦难解,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他有至贵应于衡州!他的大梦可以在衡州实现了!
吴三桂想到这里,心中一阵的发热,仰面看着皎洁的月亮,默默地在心中感谢上天对他吴三桂恩典。
呈三桂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有冲动的感觉。惟有这帝王大业、大梦,独独地支撑着他的激情,一想到它,吴三桂就心中发热。他的欲念已尽,尤其是圆圆皈依佛门且踪迹难觅之后,他一生对女人尤其是美丽女人的渴望和追求丧失了,冷漠了,他原以为八面观音那种人妖俱全的刺激可以使他快乐。现在却也是不行了,无论是八面观音使用何种方式勾引、刺激他。都提不起他的兴趣,他以前所具有的雄心不复存在,即便是有,那也是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
是的,圆圆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情海,然而他却没有在这海洋中漂浮到彼岸。也不知是谁离开了谁,他们就那样分开了,而且分开得是那样利索,那样彻底……八面观音是条母狗,是个人妖,她永远走不进他心中那片迷雾中来。圆圆却能走进来,她在那片迷雾里唤醒他,抚慰他,希图驱除它。但是,圆圆却没有做到,没能实现她的愿望,于是失望地走了……
呈三桂想起了圆圆,在他明确要当皇帝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圆圆!想圆圆,使他兴奋,使他悲哀,使他……使他最大震动的是遗憾。他最为遗憾的是竟不能为圆圆亲手戴上那顶皇后的桂冠——那是他结识圆圆后隐藏在心头的一个秘密的梦!圆圆不理解他的这个梦,她不想拥有这个梦,她看破了红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这个梦。而他吴三桂却没有,为了那个梦,还有圆圆的桂冠,为了那个梦,他背叛了三次——啊,“墨折三截”在这儿!它终于在吴三桂的头脑中复印了完整的影像:叛明——叛闯——叛清!
吴三桂豁然开朗。
这谶语既是指责这段旧事,他也不愿去多想了。他被多少人骂过,何必为此多想?就是上天也责怪他,但不也还给他以天下至贵之命吗?让他在衡州完成上天给他的这个至贵的命运吗?……
吴三桂回到了山上的军帐,神情高昂而又明朗。他终于得到了平定躁动不安的一颗定心丸,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毫无顾忌地圆帝国之梦了。
吴三桂一回到军帐,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立即传召谋士李芳华。同时下令召见遇事考虑周详的胡国柱。老态龙钟的李芳华在随从的搀扶下来了;女婿胡国柱风风火火地来了。他们不知道吴三桂这样着急的传召是想干什么?这里还没有听说发生紧急的大事。但是,是吴三桂的命令,二人还是匆匆忙忙地赶来。
二人来到大帐时,吴三桂已经命人在帐中燃起了许多红色的蜡烛,烛光照耀下的帐篷如同白昼。李芳华,胡国柱看这架式,再看看吴三桂笑眯眯的眼神,合不拢嘴的脸,就知道肯定是有天大的喜事发生。吴三桂招呼他们来,就是为了告诉他们。
吴三桂见二人进来,忙着叫他们坐下,又回避了近前的护兵、随从。吴三桂将进山夜访高人的事情经过讲述了一遍,又将道人告诉他的四句谶语说了出来……
李芳华、胡国柱听完吴三桂的诉说所表现出来的高兴、激动情状不亚于吴三桂。他们跟随明主出生入死打天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盼望着明主早日能登九五,自己成为开国的功臣,一代的良将,留名青史?他们自知不是张良和范蠡式的良将谋臣,于是也就不想成名功退,泛舟五湖。
吴三桂、李芳华、胡国柱三人在烛下仔细地研究了四句谶语中所蕴含的神秘大道。但是半天过去了,除了第一句“墨折三截”可以说得通,讲得明晰,对其他三句仍旧是无法拆解开。
“天道……深远……何必猜测,”李芳华气喘不迭,“天间自会明示,重要的是……咳,咳,咳……”一阵咳嗽截断了李芳华的话。这阵咳嗽憋得李芳华脸红脖子粗,自是半天喘不过气来。
吴三桂用爱怜的目光看着这位老谋臣,见大谋臣如今只剩下李芳华一人了,而且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方献廷死了,汪士荣死了,刘玄初死了,胡守亮也死了。现在的吴三桂多么想和这些谋士们共同分享来之不易的快乐啊!可是不行了,他们都去了,命里注定他们没有这个福份!
胡国柱见状,连忙上前为李芳华捣背捶胸,把他从剧烈的咳嗽中挽救出来。李芳华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最重要的是……是筹划……大——典!”
“对!筹划登基大典——父王,此事可由儿臣负责筹划!”胡国柱作为女婿和智勇大将,为吴三桂争天下竭心尽力。
“啊,”好!”吴三桂用手一拍桌子,兴奋地却又十分爽快地说,“此事就交由国柱筹划!李先生,请你尽力辅之,如何?”吴三桂笑着望着二人。
“谨遵王命!”胡国柱回答。
李芳华满面红光地不住点头:“天子登基,这不世之鸿运将扭转战局了。”
吴三桂点点头,他心中也是这样想的。
吴三桂称帝之事,就这样在这红烛满堂,群情激动的情况下预定下来。
四更时分,吴三桂回到他的衡州城中的“王宫”。
他心中高兴,想抱着八面观音尽情地享乐一翻,颤狂一翻。在吴三桂的体内,流动着轶失已久的雄性的力量。
吴三桂径直地走向八面观音的寝室,一把撩开了寝宫的红色帷帐。眼前的景像一下子使他呆愣在当地:床上有女人,有狗,有蛇,还有一个光着身子的男人……八面观音怯怯地看着他,却没起身,搂着那条黑狗,摸着那个男人向他又媚又怕地笑着……那个男人却如同一个昏迷的病人一般,浑然不觉有人进来,正用大眼睛盯着他——
稍顷,吴三桂从呆愣中缓过来,哈哈大笑:“你这只母狗,名堂还真多!”——吴三桂久经战阵,尤其是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追杀南明时,什么样的蛇都见过,都不怕。现在反倒看见那条蛇在床上游动,在女人身上游动,觉得稀有的刺激,体内又萌发了冲动……他想到他将贵为天子,将有无尽的享受,将有无数的女人,这点花样不应算什么……
那个领军护卫痴迷迷睁开两眼,回头发现吴三桂站在当室,吓得一激凌跪倒在地,口不能言……
领军护卫自从在长沙王宫中晕倒两次之后,就发觉自己变了一个人,对于八面观音发出的或高或低,或婉转或爽直的呻吟和喘气不再是警觉,欲探究竟,而是迷恋,继而是沉迷。他一听到八面观音的呻吟之声,眼前就立即浮现出八面观音在床上翻滚的动作和丰富多彩的姿式,他就想长久的凝视八面观音的种种勾魂的情态。他确信,这是一个迷人的宝物。
八面观音的声音一响起,领卫护军就会身不由己的穿堂入室,中了邪似的来到这间充满性欲的房间,随着八面观音的种种暗示,放下长刀,脱下外套,脱去……再经八面观音的暗示来到床边,躺下身来……他无力把自己救出这人兽同本的自然世界。
吴三桂看着跪伏在地的领军护卫,反倒笑了……
他提着马鞭,看了他们一眼……
只有那条毛色细亮的黑犬,眼睛亮汪汪地一直瞅着吴三桂,不时发出细而低沉的“呜呜”声……
称帝殡天
小小的衡州一片紧张忙乱。
最忙的要算胡国柱了。
胡国柱已经向吴三桂许诺,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皇帝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胡国柱真的表现出他惊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
但是,要在一个月之内筹划好皇帝的登基大典,谈何容易。不要说是在衡州,就是在京都北京,一个正式的典礼也要准备个两三个月,更何况是皇帝登基这样的大事!这里是衡州,是个小小的州城,要什么没有什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准备,说要达到天子的排场,是要多么艰难啊。
胡国柱不怕。他要创造一个人间奇迹,要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像样的皇阙宫廷。胡国柱调动起从未有过的激情,夜以继日地忙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胡国柱头脑清醒,成竹在胸。首先,他派出数名阴阳先生在衡州附近勘测地形,寻找龙脉;同时派人到周围几个州县搜罗民工、工匠。很快,分派下去的人回来报告,事情已办妥。于是胡国柱下令,在勘测好的龙兴风水的城外平坦之地,修建一座简易的大宫殿群。被搜罗来的二千民工,五百工匠一起上马,整个工地一派繁忙喧腾的景像。胡国柱很满意,连吴三桂看了都不由得点头。
胡国柱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修建正殿,旁殿,及其附属建筑。又在正殿前边的空地上,平整出一块大大的空场地。场地以宫殿为正北轴心,东西两侧各建了几十排瓦房,共计九千五百间,取九五之数,作为朝房。以备各官员的办公行署。
皇帝登基是相当讲究的,就拿宫殿来说,依循古制要用明黄色大瓦夏顶,以正黄天,现在胡国柱根本来不及烧制这特种黄瓦。大家都没办法,但是,这也难不倒胡国柱,他派人到各地购买,紧急加工了大量的黄漆,将一大片朝房和宫殿都漆成了黄色瓦面。乍一看,倒也是黄呼呼一片,太阳一照,还亮亮的,人们都为胡国柱的聪明才智而欢呼雀跃。
胡国柱又在衡山主峰上修了一座祭天坛,以作皇帝行祭天之礼。
又赶制了王、公、侯、伯等各种爵位的官服仪仗,皇后嫔妃的冠带。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只有一件事难倒了胡国柱。
皇帝登基要有钟鼓,要有乐器,要有舞女……这些准备却不能随便召人。虽说东西云南平西王府里都有,但是又来不及运来。胡国柱便去请示吴三桂。吴三桂很同情胡国柱难处,把手一挥:“一切从简!”
胡国柱得了圣谕,乐颤颤地把云南所带来的“宫娥才女”,丫环仆人都派上用场,抓紧时间赶排了乐队、舞队、仪仗队,队伍声势虽然不大,但是的确很有特色。
李芳华这时也没闲着,他忙着和一批文士拟定封赏诏书,制定朝拜礼仪班次,划定朝房的分配,议定国号,年号等名称。
最重要的是,还要为皇帝举行一次会试,以示招揽贤才之心。兵荒马乱,何处来举子应试?只好六百里加急快马,一路告示,贴到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北。上书:……只要有真才实才,条件不限,功名不限,能为皇上效忠之人,皆可来衡州应试……等语。见此告示,一些人着实地狂喜,一批人无动于衷,一批人嗤之以鼻……好不容易,来了不到百名,准备为皇上效忠的秀才、举人。
经过一个月令人窒息的忙乱,筹划终于赶在二月底就绪。
一六七八年(康熙17年)三月初一日。
吴三桂称帝的典礼在衡州正式举行。
这一天,衡州的城里城外到外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家家户户门口挑起了红红的各式灯笼,门框上贴着喜庆的对子。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街上行走的人都穿着簇新的衣服,相互点头示意。城里的人纷纷拥向城外,观看今生今世第一位在这里——小小的衡州城称帝的皇帝的登基大典。
他们的美好愿望被号令整齐鲜明的军队泼了一飘冷水。他们都被拦截在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没有让他们走向前瞻仰一下“真龙天子”的容颜。他们有些便忿忿不平,然而看到闪着寒光的兵器,便退缩了,只好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伸长脖子,踮高脚跟,眼巴巴的向宫殿的方向眺望。
在他们眼里,闪着黄光的宫殿群落真是太庞大了。比他们衡州城的任何一座建筑都大。但是和依山而立的衡州城比起来,却显得单薄显得小气得滑稽。
三十六声炮响过之后,嘹亮的嗽叭吹奏起来。嘟、嘟、嘟、呜——呜——呜,低沉,浑厚。
蔚为壮观的御林军威风凛凛,在宫外整齐列队,一直排到大殿外门。他们比前来朝贺的人多得多。也威武雄壮得多。
钟鼓齐鸣。
裙袂飘飘。
吴三桂穿着龙袍,戴着龙冠,登上了特制的龙椅,接受百官的朝贺。
等候在殿外的众官员和御林军等众,齐刷刷跪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是三叩九拜,匍伏在地上,头也不抬地等待着皇帝恩准,再起身站起。
在远处观看的人群中,很多人都伸了伸舌头,心想:“我的妈,当大臣、当皇帝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真是不容易。”
司礼大臣开始宣读称帝告示下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号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接下来是大封百官,立张氏为皇后。
大周的爵位班次是:
首为国公,封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三十二国公;
次为郡公,封李芳华等四十三人为郡公;
再次为侯,封韩大任,郑蛟麒等六十八将为侯;
后为伯,封伯爵遍及诸将,共计一百五十人。
宣布太子之位暂时空缺。
等封完官之后,吴三桂出宫,率百官登衡山祭天。
在晴朗的天底下,吴三桂率领文武百官向衡山进发。
蜿蜒盘旋的山路已经被拓宽,并且粗粗地得到平整,垫上了薄薄的一层新土。吴三桂在伞盖下,一步步地向上迈着虔诚的脚步,他正在向上天靠拢,即将接受上天的抚慰。长年的戎马生活,使吴三桂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
前一时期的疾病,在调养下渐趋康复。何况他近段时间心情比较好!他健步向上攀登,这段山路对他并不难。但是可苦了他身后的一群文臣,有时竟让吴三桂放慢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人。吴三桂不愿意在这个祭天时刻触动了上天!
祭坛修建在接近峰顶的山腰平台上。
祭坛是用石块垒就,成梯形状,后面两侧各有台阶至坛顶,祭坛上幡旗招展。
吴三桂望了望天,望了望衡山顶峰,望了望祭坛,开始向祭坛走去。
当他缓步向祭坛走去时,心神不宁。不知为什么,他今日的此时此刻,竟没有一点昂奋的心情。一个月来的兴奋等待,竟然平静得没有一丝喜悦,反倒有一种惶惶不安,预感自己好像要不舒泰。
山色风光也没有一点明朗。
刚才上山前的晴好天气已经变得灰朦朦,一点风息都没有。
吴三桂忐忑不安地走上了祭坛。
祭案上的猪、牛、羊三牲扎着红绫置于坛中。
祭案上已摆好一爵祭天御酒。
司天监大臣递上祭天诏书,诏书在吴三桂手中慢慢展开:
“伏惟上苍……”吴三桂刚刚念完一句,突然山间狂风大作,一股黄沙尘土刮来,祭坛上空灰蒙蒙一片。
吴三桂一惊,手一松,祭天诏书被狂风吹得飘上了天……吴三桂的手直直地伸向天空,手作欲抓状,嘴巴张得大大的,二目圆睁,呆呆在望着烟尘来处。尘从天降……
司天监大惊,大叫一声:“陛下休慌,祭酒……”
吴三桂从呆愣中恢复过来,急忙端起那碗御酒……
突然,又是一声炸雷!电光一闪,暴雨唰唰而下……
跟随吴三桂登山祭天的文武大臣们根本没有预料到天子祭天竟会发生如此事情,想必是上天震怒了。他们脸色苍白,两股战战,站在风雨飘摇的山顶……
吴三桂也顾不得许多,双手紧紧地端着碗,高高举过头顶,稍作停留,随后又捧碗置于胸前,正欲洒洒于地,完成这最后的仪式……
又是一道闪光掠过头顶——只见一道黑影,在闪电中从祭坛的后面凌空向吴三桂扑来……——一刹那,吴三桂看见了它是那条毛色细亮的黑犬,那亮汪汪的眼睛,吴三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