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吉思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章 马匹之被劫掠

铁木真家中的主要财产是马群。一天,他的八匹马正在家前牧场上吃草,一群草原盗贼突然潜来把这八匹马全部劫掠而去。在这八匹马中,有一匹银灰色骗马,雄骏异常(本书后文中将屡次提到此马)。铁木真兄弟几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八匹马被歹人抢走,毫无办法,因为当时家中仅剩下的一匹劣马也被别勒古台骑去猎取早獭去了。他们几个人在盗马贼后面徒步追了一阵,根本无法追上,只好怅然而回。傍晚,夕阳西下之时,别勒古台牵着那匹劣马回来了,马背上驮了许多旱獭。

对于铁木真全家来说,这是一场灾难。因为,铁木真一家只有九匹马,九匹马被盗走八匹,这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破产和毁灭。别勒古台一听说八马被盗,当即自告奋勇地要去追回来。但合撒儿不让他前往,他说:〃汝不能也。吾往追之。〃

两人争执不下。年轻的首领铁木真果断地说:〃汝二人均不能也。须吾往追之方可!〃

铁木真说完,跳上那匹劣马,循踪而去。

铁木真骑马追了两夜两天,仍不见那八匹马的影子。到第三夜已经过去、东方发白之时,在晨光曦微中,他发现前面有一群马,马群旁有一少年正在挤马奶。铁木真走上前去,问那少年可曾见到有人赶八匹马从此经过。少年回答说,天亮前,确有人赶着八匹马从此而过,人匹马中有一银灰色的马。

这个少年名叫孛斡儿出,是阿鲁刺惕部(也是蒙古人)纳忽伯颜之独子。孛斡儿出年纪虽小,为人却豪爽热情。他刚同铁木真交谈了几句,就感到铁木真身上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不知不觉便同铁木真亲热起来。听铁木真说马匹被盗,孛斡儿出立即慷慨地回答说:〃朋友,汝困苦而来,吾且伴汝走一遭,助汝一臂之力。〃

孛斡儿出自告奋勇地为铁木真充当向导,要带铁木真去追回马群。但铁木真所乘的那匹劣马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已精疲力尽。孛斡儿出便牵出一匹黑脊白马叫铁木真骑上,自己跨上一匹栗色夹白色的快马,也不告知其父,甚至不把挤的奶送进屋,只把装满奶水的皮桶往地上一扔,就同铁木真起程了。显然,如果他禀告其父,其父就会阻止他同一个陌生人去冒险。就这样,铁木真和孛斡儿出扬鞭急驰,向着盗马贼遁去的方向追去。

但是,草原辽阔无边,寻马谈何容易!他俩在草原上驰驱了两天,也不见那八匹马的踪影。但到第三天傍晚,太阳刚落下西边的一座小山丘时,他们终于远远地看见一个营地周围有一些马,营盘是由一些车辆按蒙古人扎营的方式搭成的。他俩走近一看,那八匹马(其中有一匹银灰色的马)也关在栏内吃草。铁木真立即对他的年轻的伙伴说:〃朋友!银灰马等在彼。汝且止兹,待吾去驱马出栏来。〃〃吾本助汝而来,奈何止兹而袖手旁观耶?〃孛斡儿出要同他的这位朋友共同分担风险。

铁木真只好答应,便同孛斡儿出一同冲入栏内,赶出那八匹马,驱而驰向营外之野。盗马贼很快就发现盗来的马被夺走了,便一齐飞马来追。其中一人骑一白马,一马当先,挥舞着套马竿,迅速地接近铁木真二人。孛斡儿出一看,便对铁木真大声喊道:〃朋友!快与吾弓箭,吾厮射之。〃

〃吾不愿汝为吾受伤。该由吾来厮射之!〃年轻的英雄铁木真回答说。

铁木真独自断后,弯弓搭箭,瞄准那个骑马的人。那人一看,便立即勒住马,挥动套马竿准备套住铁木真。其他的盗马贼此时也赶了上来。此时此刻,对铁木真来说,如果不是夜幕降临从而阻止了这场战斗,形势是很危急的。盗马贼看天色已黑,不敢在这样的时候,在这么空旷的草原上继续追击,只好纷纷拨马而回。铁木真和孛斡儿出快马熟路,三天三夜即回到孛斡儿出家所在地。

铁木真非常感激孛斡儿出的慷慨相助,他对孛斡儿出说:〃朋友!若非汝相助,此马群已不可复得矣。吾二人宜将此八马分而有之。汝欲几何?但孛斡儿出是一个非常豪爽慷慨的人,他当即拒绝了铁木真的提议。他之所以帮助铁木真,完全是出于对这位年轻的首领的同情与友好。他回答铁木真说:〃吾念汝困苦而来,故助汝夺回汝之财产焉,非为取利也。今何可取汝之马匹耶?吾父名纳忽伯颜,吾乃彼之独子也。父之所置,于吾尽足用矣。吾断不取汝之分毫也!〃

两人说着,向纳忽的蒙古包走去。纳忽伯颜正为失其子而伤心涕泪。他原以为儿子丢了,再也见不到儿子了,没想到儿子又回到了自己身边。老人见儿子归来,禁不住泪水又刷刷地往下流,不过这时是因高兴而流泪。但他仍责备孛斡儿出不告而走,使他焦虑伤心。不过,虽然一个劲儿地责备儿子,老人并没忘记招待客人。他叫人烤了一只羊羔,送给铁木真作旅途食物。在铁木真即将启程时,他认可了儿子同这位年轻的首领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他对孛斡儿出和铁木真说:〃汝二人从今往后宜彼此相顾,彼此永勿以恶语相侵而相弃也。〃后来,这两位英雄果然如老人所嘱,终生为友,不弃不离,直至生命的终结。

铁木真告别了他新结识的朋友,赶着马群,踏上了返回家乡营地的道路。经过三天三夜的驰驱,他终于回到了桑沽儿河畔,同亲人团聚。在此之前,诃额仑母及铁木真的几个弟弟,特别是合撒儿,正为他久久不归而焦虑不安。现在,他终于回来了,平安无恙地回来了,而且同时还赶回了他英勇地夺回的八匹马,这个小小的部落又充满了喜悦和彼此信赖的气氛。

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了世界征服者。但开始,他也是像草原上其他的年轻人一样,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建立功勋的。他曾经历过风险,那次风险差点使他遭到悲惨的结局,至少差点使他成为永久的囚徒。但他以过人的胆魄与冷静摆脱了那些险境。接着,家中的主要财产马群被人劫掠,他又果决而顽强地夺回了马群。在他这两次经历中,使我们感到惊讶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竟对接近他的人具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年纪轻轻就已凭自己的个性力量对周围接近他的人具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读者一定还记得锁儿罕失刺那天晚上在月光下发现铁木真藏在斡难河溜道中时所说的话。锁儿罕失刺之所以能冒着生命危险救护处于被搜捕境地的铁木真,正是由于他当时受到了铁木真那已经表现出首领气质的目光的强力吸引。此次,孛斡儿出同铁木真一见面就把自己交给了铁木真,并从此把自己的命运同铁木真的命运永远地连在了一起。他之所以能如此,同样也是由于他无法抵抗那双犀利的眼睛随时闪耀着的慑人心魄的光芒。

同样,从本书下文的记叙中我们也会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氏族和部落、民族和大大小小的王国,都纷纷臣服于他。他(它)们之所以被他征服,是由于他具有杰出的指挥才能,处事公平,体恤部下,知恩报恩。他对诸如孛斡儿出这样一些早期结识的朋友之友爱殊深更是有口皆碑。对朋友忠贞不二,对敌人狡黠残酷,这就是彼时成大气候之部落的人们所遵循的道德与风俗。

第九章 成吉思汗之婚姻

铁木真已完全使全家摆脱了困难处境,此时该考虑结婚了。他9岁时,父亲曾为他聘翁吉刺惕部首领德薛禅之女孛儿帖。事情虽隔多年,但他并未忘记此约。此时,孛儿帖已出落得如花似玉,即使在翁吉刺惕部诸多美女中也属佼佼者,致使许多蒙古酋长争相往聘。孛儿帖已长大成人,如果德薛禅仍然信守初约的话,也该让她与铁木真成亲了。铁木真急于知道事情是否有变,急于成亲,便同弟弟别勒古台出发,沿克鲁伦河谷而下,前往翁吉刺惕部营地而去。

其间,德薛禅一直扎营在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忽山之间,即克鲁伦河注入阔连湖之河口地区与注人此湖的兀儿失温河流域之间。见到铁木真来到,德薛禅喜出望外,连声说:〃吾已知汝为泰亦赤兀惕人所嫉,吾心甚忧焉。今幸得见汝来矣!〃此时此刻,德薛禅很可能后悔当初没有把铁木真留下,让铁木真那么小就独自经历那么多风险。他心里也可能在自责:这位未来的女婿处于最艰难的岁月时,他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但不管怎么样,铁木真现在长成高大健壮的男子汉了,德薛禅见此,也就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马上把爱女孛儿帖嫁给铁木真。他亲自护送女儿女婿,一直送到克鲁伦河下游兀刺黑暧勒山方始返回。他的夫人,孛儿帖的母亲溯擅则一直送女儿至桑沽儿河和古连勒古山附近铁木真家所在地。溯擅夫人在女婿家住了几日,返回家时拿出一件珍贵漂亮的黑貂皮袄作为礼物送给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笔者下文就将谈到铁木真不久就利用这件名贵的黑貂皮袄展开了外交活动。

新婚后不久,铁木真即想实施其扩大军事实力的计划。作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第一步,他派人去请他的朋友孛斡儿出来相助。他特地派别勒古台去请孛斡儿出。同上一次一样,孛斡儿出一听说年轻的首领铁木真有请,也不禀报其父一声就立即出发了。他牵出一匹拱背棕黄马,随手拣起一条青毛毯往马背上一扔,上马扬鞭,同别勒古台并马而驰。真是招之即来。

铁木真后来在泰加森林与草原交界处组织起了一支〃大军〃,孛斡儿出就是这支大军的第一位〃元帅〃。在铁木真一生的事业中,他的夫人孛儿帖也起了应有作用。她对铁木真来说是一种力量的源泉。首先(这对于一个蒙古妇女来说是主要的一点),她给他生了四个虎子:木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他以实际行动表明,她还是英雄铁木真言听计从的睿智的参谋。每当事处关键而这位后来的成吉思汗不知当复何从之时,孛儿帖的有魄力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主张总是起着决策性的作用。在她的令人生畏的丈夫的眼中,她一直享有极高声望。当然,正像蒙古其他首领一样,后来的成吉思汗也收婢纳妾,而且她们一有机会就伴驾远征,而事儿帖则只能留住蒙古大营。但是,在后来的成吉思汗的诸子中,最后分得父亲遗产的却只有和孛儿帖所生之子。在成吉思汗的众多妻妾和部下中,也只有孛儿帖的地位最高,最受尊重。更有甚者,孛儿帖后来曾被蔑儿乞惕人掳去,九个月后怀孕归来……但她的丈夫对她的敬重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对于孛儿帖被掳而怀孕归来这一令人痛苦的事件,成吉思汗甚至不愿意深究。无论是在这一事件发生以前还是在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孛儿帖始终是最受敬重的贵夫人,始终同成吉思汗配合默契、协力同心地去成就那惊天动地的事业。

第十章 黑貂皮袄

铁木真之结婚成家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对于铁木真来说,苦难的年代已经过去。他从泰亦赤兀惕部的魔爪中逃出来以后,逐渐成了一名强有力的年轻有为的大丈夫。在他周围,一些人开始感到恐惧和威胁,另一些人则开始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并争相归附他。鉴于这种形势,他可以着手恢复昔日的联盟了。

本书前文说过,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曾帮助草原上最强有力的首领之一脱斡邻勒恢复了汗位,使脱斡邻勒重新登上了克列亦惕部王位宝座。克列亦惕这个起源不明的民族一直游牧在土拉河流域。铁木真现在地位稳固,因此可以向脱斡邻勒重提这些往事而又不致使脱斡邻勒感到讨厌了。当然,他的处境刚刚好转,因而在同脱斡邻勒重提往事时不得不表现得十分谦虚谨慎。但与此同时,他在与脱斡邻勒谈话时又表现得那么尊严,这种尊严足以使对方感到他确实是名门之后,非等闲可观。

铁木真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合撒儿和别勒古台,上马向土拉河黑林脱斡邻勒的营帐奔去。他们走的这条路起于铁木真家所在地克鲁伦河上游,止于土拉河上游。这是蒙古的游记作品常描写的路线之一。这一路线沿路风景绚丽,特别是春天,其景色就更加美丽如画了。整个牧场上长满了浓密的绿草,绿色草地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草:金黄灿烂的是怒放的十字花和各种含苞待放的金色的花蕾;淡紫色的是百里香;紫色的是芬尾草丛;雪白的是繁缕;天鹅绒般柔和而灰白的是火绒草。两岸骄杨垂柳掩映的土拉河在这片草原上平静地婉蜒流淌。北面,肯特山的参差不齐的花岗岩质峰峦耸立于远方。南面,大大小小的圆形丘陵由大而小向着戈壁滩方向依次排列下去,像无数逐渐趋于平缓的浪头。西边,博格多兀拉山脉把克鲁伦河流域和土拉河流域分开,山上海拔1700米至2500米处生长着稠密的针叶林、桦树和欧洲山杨。这片森林受到教会方面的保护,被认为是神灵之居所。山腰和山麓坡地则长满了茂密的外贝加尔湖松树。这片森林之被称为黑林正是由此而来。克列亦惕部君主的王帐就设在这片黑林的林间空地上。

由此可以看出,克列亦惕部君主脱斡邻勒就住在库伦地区森林之一黑林(本书中将多次提到黑林这个地名)的边缘。铁木真兄弟顺利地来到了此地。铁木真在向脱斡邻勒作自我介绍时一开始就恢复了昔日的纽带。他说:〃昔日汝与吾父曾结为安答,故今日汝其亦如吾父也。〃为表示对脱斡邻勒的孝敬之情,年轻的首领铁木真向这位克列亦惕王献上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一件黑貂皮袄。这是他的夫人孛儿帖的母亲作为礼物送给他家的,他现在亲自赠送给了脱斡邻勒。

脱斡领勒见对方送来如此厚礼,又见对方对自己如此尊敬,心中十分高兴,当即保证帮助铁木真重振其父曾建立起的王国。他对铁木真说:〃汝之去汝之民,吾必为汝招之;汝之分散之民,吾必为汝聚之。吾必使汝民紧附于汝,如臀之附于腰,如胸之附于喉也。〃

这是一种庄严的契约。通过这种契约,克列亦惕部王已确定自己是昔日安答之子的保护人。同时,通过这一契约,铁木真也正式承认了自己是受脱斡邻勒保护的人,甚至是脱斡邻勒的附庸。这一十分重要的契约后来一直持续到公元1203年。在从缔约之日起到1203年整个这段时期中,克列亦惕人根据其首领许下的诺言一直支持着铁木真。这种支持使后来的成吉思汗得以战胜了蒙古大多数部落。与此同时,铁木真对他的保护人脱斡邻勒也忠诚不二,这种忠诚也使脱斡邻勒得以粉碎了各种叛乱和入侵。

的确,自从缔结了这一契约以后,铁木真的地位更加巩固了,许多后来对他的事业颇有贡献的朋友来到或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从克列亦惕部回到自己的营地克鲁伦河上游不儿吉岸后不久,一些仰慕他的声望的人即前来投奔他,成了他的新的忠实伙伴。例如,兀良哈惕部之札儿赤兀歹老人背着打铁用的风箱从不儿罕合勒敦地区,即肯特山区来投铁木真。具体指出这一例子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阿尔泰山地区,无论是靠近蒙古一侧还是靠近西伯利亚一侧,人们素以擅长冶金而闻名。在史前时期,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的冶金匠人从中国学得了冶炼铜的方法和技术。后来,在公元6世纪,居住在鄂尔浑河流域的突厥人也以擅长冶金而知名。从不儿罕合勒敦圣山前来投铁木真的札儿赤兀歹老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冶金匠人,他掌握了铸造锋利的宝剑和易于中的箭头的秘密。札儿赤兀歹老人除了带来冶金技术以外,还带来了他的年轻的儿子者勒蔑,把者勒蔑交给了成吉思汗,这位好心的老人对铁木真…后来的成吉思汗说:'当汝于斡难河河畔之迭里温李勒答合山出生时,吾适在彼。吾曾赠汝以貂皮襁褓。吾亦曾将吾子予汝为仆。然吾子彼时尚幼,故吾携而归焉。今吾子已长成,可使为汝备马与开门矣。〃

读者将从本书后文看到,者勒蔑从此以后对其主人是何等忠心耿耿,而后来的成吉思汗又是以多么深厚的感激之情回报者勒蔑对他的忠诚之心的。

第十一章 孛儿帖之被掳掠

铁木真重振家声,恢复了他的氏族。他得到了强有力的克列亦惕部君主的保护。苦难的年代已经过去,未来似乎在向他微笑。但是,草原上这类大大小小的王国是极不稳固的。正当这位年轻的首领认为前途已有保障之时,又突然飞来了一场横祸,顷刻之间一切又都成了问题。

铁木真偕同其夫人孛儿帖一直扎营于克鲁伦河上游之不儿吉岸。当时,他们二人新婚还不久。一天,在晨光曦微、天方欲明之时,诃额仑母之侍姬豁阿黑臣起床做家务。她忽然隐约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便俯首贴耳于地面细听,听出是马群在奔驰的声音。她立即起身,想去叫醒诃额仑母和全营的人。她先跑到诃额仑母之宿处,连声叫道:〃阿母,阿母,快快起来!地适颤动,震如雷鸣。度为可怕之泰亦赤兀惕人来扰害也!〃

诃额仑母被她叫醒,听她如此说,便命她速去叫醒几个儿子,自己则立即穿衣起床。转眼之间,全营里的人都起床了。全营的人刚刚穿衣起床毕,就远远看见有大队人马像龙卷风似地扑来。不过,这次并不像侍妪豁阿黑臣所估计的那样是泰亦赤兀惕人来袭,而是蔑儿乞惕部前来奔袭。蔑儿乞惕部也是一个蒙古部落,住在贝加尔湖以南。这时来袭的蔑儿乞惕骑兵有300人,他们企图采取突然奔袭的办法打击也速该把阿秃儿之诸子。蔑儿乞惕部与也速该把阿秃儿一家早已结下怨仇。也速该把阿秃儿生前不是抢来了诃额仑夫人吗?诃额仑当时就是一蔑儿乞惕人的新娘。自那以后,蔑儿乞惕部一直想复仇而没有机会,现在他们认为时候到了。他们想去仇人部落尽掳其妇女,首先要掳去铁木真的新娘孛儿帖,以报蔑儿乞惕部妇女昔日被掳之仇。

从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可以看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当时,铁木真似乎很容易地就忍受了这场灾难,至少这是蒙古的史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当时,尽管铁木真的力量有所加强,但他仍只有9匹马。事件发生后,他,他的母亲诃额仑,他的弟弟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和别勒古台,以及他的两个忠实追随者孛斡儿出和者勒蔑,分别各乘一马。诃额仑母在马上抱铁木真之妹帖木仑于怀中。为了防意外,他们还带了一匹马备用。这样一来,铁木真的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