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徽蠖瘫嘟唬拥虏肯禄蛩阑蚪担С植蛔 E拥录泵μ弦凰倚〈急柑尤敕恰2涣纤崩舜螅〈玻嬷渌毂欢苑角芑瘛D桥拥虏焕⑽惶鹾煤海睦仙纤韭沓吞眯峙尤岫荚诹醣甘窒滦ЯΓ淳芫督登笊2唤霾煌督担以诠赜鹈媲傲⒍还颍赜鹆⑹苯渖彼馈V链耍芫途莘潜苯嫉谋恚裁弧
紧接着,关羽挥兵急攻樊城。这时,汉水的洪峰已经涌到最高点,只差不到一丈即可淹没城墙的顶端。关羽的船队里外数重团团围住樊城,城墙在洪水的浸泡下不断崩坍,城内的数千守军就像热锅上的蝼蚁一样惶恐不安。这时,有人劝曹仁晚上乘船弃城逃走,结果遭到汝南太守满宠的坚决反对,他说:“关羽已经遣军偷袭我军后方,自许都以南,百姓扰动不安。然而他之所以不敢大举北进者,是怕我们击其后背的缘故。今如弃去樊城北撤,则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将不复归我们所有了!”
曹仁此刻,才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大,遂下定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他依照古制,沉白马于汉水以祭江神,祈求洪水速退。同时又召集部属歃血为盟,同心固守。
关羽一面围攻樊城,一面遣将南围襄阳。曹操所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芳先后投降关羽。北方洛阳南面的梁县、郏县、陆浑县(分别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郏县、嵩县东北)等地,亦有人举兵响应。一时间,关羽声势夺人,“威震华夏”,以致曹操一度想从许县迁都于黄河以北,以躲避其兵锋。
在此紧急关头,曹操从洛阳南下,驻军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遣大将徐晃率军十余营驰援曹仁。与此同时,又施展外交手段,促使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
中国古代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吴越春秋》所载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即是其一。就在关羽行将捕到曹仁这只大“蝉”之际,他却冷不防被“黄雀”孙权端了老窝。
上文说到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与刘备订立和约,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两家暂息干戈。两年后,孙吴的主将鲁肃因病弃世,终年四十六岁,其遗缺则由青年将军吕蒙接任。吕蒙当途掌事之后,孙吴的对外方针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吕蒙,字子明,豫州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县东南)人氏。其人长自行伍,但却十分好学,是孙吴将领中智勇兼备的突出人物。在对待刘备的荆州势力这一点上,吕蒙和周瑜一样,属于“吞刘”派,而与“和刘”派鲁肃的主张截然不同。孙权本人,则因在淮南的扩张受阻,也有意转向西面求发展。因此,从吕蒙接事起,孙吴就一直在暗中谋划袭取荆州,而对方却毫无觉察。
关羽出兵襄阳、樊城,威震华夏,孙权也隐隐担忧上游的威胁。十月,关羽因收容了数以万计的曹魏降兵,出现严重军粮不足,派人抢夺了孙权贮存在湘水边关仓库的大批稻米,更使孙权直接感受到西邻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于是,他密令吕蒙:乘关羽率主力北上之机,偷袭荆州。就在这时,曹操的密使来到江东,劝说孙权西攻关羽,并且表示:事成之后,将把长江以南的地方作为王国封地给予孙权。孙权大喜过望,便毫无顾忌地向西出击。
吕蒙得令,立即将三万精兵分若干批,分散出发。船过寻阳(今湖北武穴市东)来到荆州东界时,他又命令战士进入船舱之内隐蔽起来,舱面的少数水手均着当时商人才穿的白衣,这样就把战船伪装成为商船,顺利进入了关羽控制下的南郡。
南郡境内的长江防务重点,是公安和江陵,分别由关羽的部将士仁和糜芳镇守。士、糜二将,都因失职而受到过关羽的痛责,一直耿耿于怀。吕蒙大军突然抵达城下,二将兵力单薄,哪里还有什么斗志?相继献城投降了。于是,吕蒙在十余日内,兵不血刃就夺得南郡。
吕蒙一得手,孙权即率后援大军抵达江陵。刘备所委任的荆州各级行政官员,纷纷改换门庭,投降孙权。接着,孙权又命大将陆逊向西推进,攻占了江陵以西直到三峡中段秭归(今湖北秭归县)这一大片地区。这样一来,关羽退还益州的归路就被完全堵死了。
在襄阳、樊城一带浴血奋战已达四月之久的关羽军队,听说后方已失,无处可归,顿时人心动荡,士兵不断逃亡。威风八面的关将军,这时也只好收合余众,撤退到江陵西北一百里处的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东南)。
这年十一月底,地冻天寒,朔风怒啸,关羽率少数亲兵,溃围而出,沿着漳水直奔荆山深处,企图越过荆山逃回益州。十二月初,关羽不幸在漳乡(今湖北荆门市西)被擒,当场身死。其首级由孙权遣使送至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郊。其墓地至今犹有古柏千株护绕,故而当地百姓呼之为“关林”。
关羽一死,刘备的荆州辖地即全部落入孙权之手。在这一年里,刘备先得汉中,继而失去荆州。真是大起大落,出人意料。随着荆州的丧失,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设计的两路夹击中原的战略,就再也无法实现了。
丢失荆州,对于年近六十花甲的刘备而言,是其事业上的巨大损失。但是,造成损失的主要责任者是谁?后世的论者,有的归咎于骄傲自大的关羽,有的归咎于毁盟失信的孙权,有的归咎于挑拨离间的曹操。其实,倒是俗话说得好:“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就怪他人。”荆州之失,说来说去要怪刘备自己。
道理很简单。对于义弟关羽的骄傲自大性格,刘备了不了解?了解。连诸葛亮都晓得“关羽护前”,自视甚高,情同手足相随数十年的义兄刘备就更不消说。对于前内兄孙权与自己貌合神离的关系,刘备清不清楚?清楚。远的不论,吕蒙偷袭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不过是四年前的事,真可谓“殷鉴不远”。最后,对于仇敌曹操的狡诈机警,刘备知不知道?知道。过去数十年中,他吃曹操的亏难道还少了么?好,既然你刘备对什么都了解,都清楚,都明白,那为何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你北攻汉中,都晓得请诸葛军师坐镇成都,以便稳定后方,保障供给,那么你要关羽尽锐北征,为何不派合适之人前往镇守江陵,而让糜芳、士仁之类的小丑担此大任?你在西上益州时,曾留诸葛亮、张飞、赵云助守荆州。其后召三人入蜀助战,也是很自然之事。但是,益州夺了,汉中得了,汉中王也当了,这三人却都未调回荆州。当关羽奉命北上进攻襄阳、樊城之时,且不说调诸葛亮前往江陵运筹帷幄,就是派行事谨慎而又威名远扬的赵云镇守江陵一带,吕子明的“白衣渡江”也就很难得手。从襄樊之役开始的七月,到关羽被擒杀的十二月,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孙权和曹操两方面,从前线到后方大本营,活动频繁,上下齐心,战争机器全速开动。反观蜀汉方面,只有关羽孤军奋战,益州方面竟然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援助行动,令人大惑不解。在这种情况下,丢失荆州就毫不奇怪了。
结论很明确,是盲目乐观的刘备,自己丢失了荆州。这正是:
顾得此来惊失彼,追根责任在刘郎。
要知道刘备接下来会有什么重大举措,是开朝大典,还是兴兵复仇,请看下文分解。
二三 蜀中天子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的新春伊始,关羽身亡,荆州失陷的消息传到了成都。
六十岁的汉中王刘备当即痛哭失声。他心痛,心痛那一大片土地和患难与共数十年的义弟。他后悔,后悔自己未能给予荆州有力的支援。他愤恨,愤恨碧眼儿孙权阴险毒辣。各种感情在他的胸中涌动,酸楚的眼泪在他的脸上流淌。群臣是不劝不妥,劝又无话好说,只好陪他一起悲泣,弄得王宫上下如丧考妣,弥漫着一片悲凉之雾。
哀痛充分表达之后,接下来刘备便一心考虑如何兴兵复仇。此事说说容易,实际要付诸行动则大费斟酌。孙权兼并荆楚,势力大增,若要夺回失地,非倾益州之众相争不可。但是,曹操在关中屯聚雄兵数万,虎视巴蜀,一心想报汉中失利的一箭之仇。如果益州的精锐兵力东下荆州,曹军势必乘虚而入,关羽覆败的悲剧就将再一次重演,只不过剧中的角色和地点换了而已。荆州丢了倒还有益州,益州丢了又何以立足?刘备这辈子吃的大亏,都好像是在被人偷袭上。第一次是被吕布偷袭了徐州,第二次是被孙权偷袭了荆南,第三次是被孙权偷袭了荆西,总不能在花甲之年又让人把最后一块安身立命之地偷袭去吧?有鉴于此,所以刘备口中虽然大喊复仇,实际上却按兵未动。
就在这时,情报人员呈上一份报告,说是曹操本月在洛阳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控制东汉朝政。刘备看了报告,心中陡然一亮:或许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吊唁书信,又准备了蜀锦之类的丰厚礼品,遣特使韩冉专程送往洛阳。刘备的如意算盘,是想借此机会缓和与曹魏的关系,稳住北国,再进攻东邻。不料使臣韩冉自认为此行是前往素来敌对之国,恐怕凶多吉少,所以经汉中抵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之后,他就称病不前。这样一来,刘备的如意算盘实际上就落了空。
缓和曹魏之事尚无回音,上庸地区发生动荡的消息却先传到了成都。原来,驻守上庸的将军孟达,素与其顶头上司刘封不和,刘封自恃是刘备的养子,不断欺凌孟达。孟达气愤不过,干脆领着部下投奔了曹魏。这上庸郡和曹魏控制下的荆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相邻接。孟达前往投奔,曹丕喜出望外,立即加官晋爵不说,又令大将夏侯尚、徐晃领兵随孟达杀回上庸。刘封招架不住,狼狈逃回成都,被刘备下令处死。而汉中以东的上庸,房陵、西城一带的大片土地,又重新归入曹魏的版图。北线的局势动荡,刘备东下的打算也只好放一放了。
上庸既然归了曹魏,在此称病不前的使者韩冉也就不须前行,径直把刘备的书信和礼品就地转交了。当地官员接手之后,立即送往洛阳。新上台的魏王曹丕,没有想到刘备这个老对手竟然也有所表示,不禁莞尔一笑。他礼品照收,书信却暂时未作答复,因为他正在为自己当皇帝的大事操劳。
这年十月,曹丕废黜了汉献帝,自立为天子,改元黄初。心满意足的曹丕,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拿腔拿调地命令有关官员给刘备回了一封信。信中,曹丕以天子的口吻把汉中王刘备勉励嘉奖一番,同时也“赏赐”刘备一批珍稀之物。信函和赐物,不久就送达成都。曹丕这封书信,不仅没有能对刘备东下复仇起到促进作用,却反而又使此事向后推迟了大半年。
原来,曹丕这封书信,使刘备知道东汉朝廷已经寿终正寝,曹家小儿冠冕堂皇,当了新朝的开国皇帝。这下子,把年过花甲的刘备,弄得心头酸酸复又痒痒,他的皇帝瘾也猛烈发作了。于是,他把东下复仇的事暂且放到一边,专心专意地张罗起自己做皇帝的事来。
不过,这件事又不好由自己开口明说。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凡是自立为天子者,都不说自己想当,而要弄成是臣僚百官“强迫”或“劝说”自己当,所以才有所谓的“劝进”一说。曹丕强迫汉献帝让位,其间,在曹丕本人的一手导演之下,群臣一再劝进,曹丕则一再谦辞,以致劝进达十七次之多,才算把他“劝”上帝座。刘备是何等聪明老练之人,怎么会不懂得这一套?他马上通过一个特别举动,把内心的企望表达出去。
一日,刘备在王府召集群臣。众人到齐之后,刘备自内堂步入议事厅,一脸悲戚之色。他在座前站定,向肃立的群臣缓缓说道:“逆贼曹丕,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人鬼忿毒。近日许都传言,天子已为曹丕所害,委弃万邦。着令有司:依礼发丧致祭,并议谥号。”
说毕,刘备便大放悲声,号啕痛哭。肃立的群臣,或先或后,也跟着啜泣起来。当天会散之后,刘备就带头穿起了丧服。不久,又煞有介事地给“被死去”的汉献帝追加了一个“孝愍”的谥号,算是按古制对其一生作出总结。此时,全国十三州中,唯有益州上下在正经八百地为汉献帝办丧事,如果说,年初因关羽之死而造成的悲凉之雾,还只是弥漫在汉中王府邸之内,那么这一次因汉献帝之“死”而制造出的哀悼气氛,则笼罩在刘备的文武百官们头顶上。这一年,对益州来说,真可谓“流泪之年”。
丧事热热闹闹地办到了年底。其间从北边不断传来的消息证实:汉献帝并未驾崩,而是被废黜为山阳公,送到洛阳东北二百里外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市东)去终老天年了(事实上,汉献帝又活了十四年才死)。但是,刘备似乎还没有下令终止治丧的意思。到了这时,终于有那些头脑敏捷之人,听懂刘备的“丧”外之音了。
主上想当皇帝,臣下自当效劳,何况这还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效劳的首要大事,是要为此大造舆论,证明主上当皇帝乃是天命攸归,神灵授意。在中国古代,制造这种¨。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舆论是有成规定法的。按照当时的说法,叫做是“称说符瑞”。
所谓“称说符瑞”,即是寻找一些当时人们认为是预示皇帝将要出现的吉兆,以此证明一切出自天意。具体而言,“符”指“符谶”,“瑞”指“祥瑞”,二者并不相同。符谶是一种假托神造的预言性诗句,例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的符谶,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暗指繁体字的“刘”。魏文帝曹丕称帝的符谶,则是“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禾、女”合起来即是一个“魏”字。符谶多记在一些书中,这些书统称为“纬书”,以与五经之类的“经书”相提并论。至于祥瑞,则是指象征吉兆各种具体事物,而非抽象的文句。诸如天上凤凰飞,水中蛟龙起,地上醴泉涌,树上甘露降,等等,都算祥瑞之物。如果把自立为帝比为舞台上演戏,那么符瑞就犹如大幕拉开前的开场锣鼓。锣鼓一响,好戏就开场了。
冬去春归。以议郎刘豹为首的十二名官员,在此一元复始而万象更新之际,向汉中王刘备献上了第一通劝进表章。他们慎而重之地指出:在纬书《洛书》之中,早已有“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天度帝道备称皇”,“帝三建九会备”等文句;而上述文句中的“备”或“德”,正是大王的名讳。于是,符瑞中的“符”或“符谶”算是有了。接下来他们又提到了符瑞中的“瑞”或“祥瑞”,说是近年来“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又“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即北斗七星)下来应之,此为异瑞”。最后,自然是期望刘备“应天顺天”,早登大宝。
这十二位识机者开了先风,其余的人岂甘落后?从此称说符瑞者如雨后春笋,接连不断,史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真是好不热闹也!
最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要员也加入进来。他们联名上书,说是最近在成都以南百里的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大江中,有黄龙出现,九日后乃隐去;又说关羽围襄樊时,有玉玺在汉水之中焕发光辉,以致“灵光彻天”。最后仍然敦促刘备速登帝位,上继两汉的帝统。
就在这沸沸扬扬之时,竟然有几个不识时务的角色,站出来唱反调。尚书令刘巴、司马费诗、主簿雍茂三人都上表刘备,请求暂缓称帝。他们认为:当初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相约,先破秦者为关中之王,其后刘邦率先破秦,到封王时却再三谦让,因而天下归心。如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将使天下人觉得大王胸怀不广,实在是使不得。
刘备览表,大为生气。刘巴位重名高,刘备对他手下留情,未加深责。名位较低的费诗、雍茂,马上就倒了大霉。前者被贬到边荒,后者则因莫须有的罪名丢掉脑袋。还有一些想率直陈言的人士,立时闭口不语。
反调无人再弹,舆论空前统一,照理说刘备就该登台就位了。不料此刻的他,却一再谦让起来,执意不肯登上九五之尊。群臣无奈,只得公推军师将军诸葛亮去劝说。
诸葛先生毕竟智商高出众人一大截,出言不凡,他对刘备说道:“昔日吴汉、耿弇等人敦劝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即帝位,世祖一再推让,此时耿纯进言道:‘天下英雄之所以一致促成此事者,还不是因为都想从中得到好处么?如果不从众议,士大夫即要各寻新主,何必要跟随主公不舍呢!’世祖认为耿纯之言深切之至,立即俯允。如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乃汉室之胄,继起为帝,是十分合适的事情。而士大夫吃苦耐劳追随大王者,也正如耿纯所言是有所期望的。”
这番话的高明之处,即是把刘备自己想当皇帝,变成是臣僚逼迫他当皇帝,而且这种逼迫的出发点很自然,很可理解,甚至还有祖宗皇帝的先例可循。至此,刘备终于被“说服”,同意称帝登基,以接续汉室的帝统。
主公开了金口,臣僚立即忙着筹备一切。修筑坛场,确定仪式,议定年号,选择吉日,书写文诰,制作冠服,建立宗庙,这一应准备工作足足费了将近两个月才全部完成。至此,告天即位这最关键的一幕就可以演出了。
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日丙午这一天的清晨,刘备薰香沐浴之后,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成都西北武担山南麓的即位坛场。在宽平的场地正中,耸起一座土坛。坛形正方,有阶八级。坛上中央设天地神位。天地位外又设赤、青、黄、白、黑五帝位。五帝位的外围又设日、月、北斗七星和上千诸神之位。坛场四周,数千精兵严加护卫,气象肃穆,令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
巳时正,仪式正式开始。刘备身着汉中王冠服,缓步登坛就帝位。接着,文武百官鱼贯登坛,就陪同之位,君臣均背南向北而立。这时,君臣的正前方坛上,开始燃起一堆熊熊的柴火。浓黑的烟气缓缓上升,直达云天。在这天上人间相互沟通之际,刘备以虔敬的语调宣读告天文,文曰: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臣备,敢用